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涎腺基底细胞腺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赵雪艳 荣小伟 +1 位作者 田海萍 徐远义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514-517,共4页
目的探讨涎腺基底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涎腺基底细胞腺瘤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及免疫表型。结果 (1)涎腺基底细胞腺瘤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主要见于腮腺,生长缓慢,有完整包膜。(2)... 目的探讨涎腺基底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涎腺基底细胞腺瘤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及免疫表型。结果 (1)涎腺基底细胞腺瘤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主要见于腮腺,生长缓慢,有完整包膜。(2)肿瘤由两种形态不同的基底样细胞混合而成,排列呈巢状、小梁状、腺管状,外周瘤细胞呈典型的栅栏状排列,并见明显的基底膜。(3)免疫组织化学:实体团块、小梁中央及管状结构的腔面细胞CK-pan(+),实体团块、小梁和小管的外周细胞p63(+),SMA(+),GFAP(-),Ki-67增值指数较低。结论涎腺基底细胞腺瘤是一种少见肿瘤,但其具有一定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有利于诊断。诊断时需与基底细胞腺癌、腺样囊性癌,多形性腺瘤、基底样鳞状细胞癌鉴别,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基底细胞/病理学 涎腺 诊断 鉴别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霍媛媛 郝向云 +4 位作者 张桃桃 景彩萍 李晓锋 曹培龙 袁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ngiomyofibroblastoma,AMF)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至2019年诊断的5例AMF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等。结果:5例患... 目的:观察并分析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ngiomyofibroblastoma,AMF)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至2019年诊断的5例AMF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等。结果:5例患者均为生育期女性,肿瘤位于外阴,临床以及实验室检查均缺乏特征性表现。镜下肿瘤边界清楚,并见大量的小到中等的薄壁血管。瘤组织由交替分布的细胞密集区和疏松区组成,密集区瘤细胞聚集于血管周围,成束或链状排列;疏松区瘤组织弥散于黏液背景中。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均表达Desmin、Vimentin、ER、PR,不表达CD31、CD34、S100、CKPan,1例表达SMA。结论: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是种罕见的间叶组织肿瘤,好发于生育期的女性外阴,主要依据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来明确诊断,首选手术切除以达到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外阴 诊断与鉴别诊断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乳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赵雪艳 张玉 +1 位作者 李旭 景彩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8-320,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男性乳腺SFT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特点观察,行免疫组化EnV ision两步法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SFT常... 目的探讨乳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男性乳腺SFT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特点观察,行免疫组化EnV ision两步法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SFT常位于乳腺外上象限,周围常有纤维性假包膜,常为无痛性渐增大的肿块,部分病例有囊性变,组织学上肿瘤组织内血管丰富,梭形或卵圆形瘤细胞围绕圆形和分支状血管,呈漩涡状、束状及假栅栏状排列,细胞界限不清。免疫组化标记CD34、BCL-2、CD99和vimentin均阳性。结论 SFT是临床少见的肿瘤,发生于乳腺的SFT非常罕见,根据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免疫表型可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并鉴别其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病理学
下载PDF
肺硬化性血管瘤1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赵雪艳 马静 +1 位作者 刘芮言 田海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65-1167,共3页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PSH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PSH主要由两种细胞、四种结构组成,两种细胞为立方形的表面细胞和圆形的间质...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PSH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PSH主要由两种细胞、四种结构组成,两种细胞为立方形的表面细胞和圆形的间质细胞,四种结构为实性区、乳头状区、血管瘤样区及硬化区。免疫表型:立方形细胞主要表达TTF-1、CKpan、CK7、EMA,圆形细胞表达TTF-1,大部分表达EMA、vimentin,极个别病例表达CgA与CD56。结论PSH可能是一种起源于原始呼吸道上皮的肺部少见肿瘤,诊断时需结合典型的组织像及免疫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硬化性血管瘤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Castleman病3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玉 赵雪艳 +5 位作者 景彩萍 霍媛媛 张桃桃 刘芮言 李根 张冠军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7年第12期908-912,共5页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CD)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病因。方法对31例CD进行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EB病毒原位杂交检测及分析。结果 31例CD病例中,22例为单中心型,9例为多中心型;透明血管型25例,浆细胞型3例,透明...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CD)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病因。方法对31例CD进行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EB病毒原位杂交检测及分析。结果 31例CD病例中,22例为单中心型,9例为多中心型;透明血管型25例,浆细胞型3例,透明血管浆细胞混合型3例。本组病例中,发生于腹膜后者11例,该部位是CD的好发部位之一(35.5%)。31例中27例有完整随访资料,其中18例单中心型术后均未复发,9例多中心型中1例复发、1例死于心脏疾病。结论 CD较少见,明确诊断需依靠病理学检查,准确的临床病理分型,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单中心型CD治疗以局部切除为主,预后良好,多中心型CD治疗以联合化疗或免疫治疗为主,预后较差,美罗华在多中心型CD治疗方面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LEMAN病 临床病理特征 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因
原文传递
心脏乳头状弹力纤维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桃桃 张华 +2 位作者 张娇娇 南鹏飞 王鸿雁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9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乳头状弹力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心脏乳头状弹力纤维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和临床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病理大体观察均呈灰白色、分叶乳头状,... 目的探讨心脏乳头状弹力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心脏乳头状弹力纤维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和临床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病理大体观察均呈灰白色、分叶乳头状,在固定液中类似"海葵样";组织学形态表现一致,均呈乳头状结构,中心为纤维样轴心,周围包绕黏液样基质,表面被覆内皮细胞。免疫组化:表面被覆细胞CD34、CD31和vimentin均(+),CK、CR、CD117和D2-40(-),其中1例S-100(+);弹力纤维染色均(+)。结论心脏乳头状弹力纤维瘤是一种罕见的心脏良性肿瘤,组织病理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标记及特殊染色有助于该肿瘤的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弹力纤维瘤 心脏 免疫组化 特殊染色
原文传递
钙化性腱膜纤维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霍媛媛 张玉 张桃桃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18期2942-2944,共3页
目的:探讨钙化性腱膜纤维瘤(CAF)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分析2例CAF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治疗与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CFA好发于青少年手掌和足底。肿瘤多<3 cm,界不清;切面呈灰白色,质硬。... 目的:探讨钙化性腱膜纤维瘤(CAF)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分析2例CAF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治疗与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CFA好发于青少年手掌和足底。肿瘤多<3 cm,界不清;切面呈灰白色,质硬。镜下可见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散在分布的钙化小灶及软骨小岛。免疫组化:vimentin(+),SMA(+),CD68(+),CD99(+)。结论:CAF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其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化,且还需与腱鞘巨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肿瘤样钙盐沉着症、掌跖纤维瘤病、婴儿型纤维瘤病、婴儿纤维性错构瘤、软组织软骨瘤、单相纤维型滑膜肉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性腱膜纤维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6例临床病理特征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玉 霍媛媛 +5 位作者 张桃桃 景彩萍 赵雪艳 刘芮言 李根 张冠军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8年第6期439-443,共5页
目的探讨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6例EAML进行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EAML病例中,男性4例,女性12例,平均发病年龄34岁。... 目的探讨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6例EAML进行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EAML病例中,男性4例,女性12例,平均发病年龄34岁。影像学提示为错构瘤者6例,其余10例均提示为恶性病变。组织学表现以上皮样肿瘤细胞为主,1例见肾门静脉和下腔静脉瘤栓,4例伴出血及囊性变。免疫组化:所有病例瘤细胞均弥漫表达HMB45、SMA和vimentin,不表达EMA、广谱CK。16例EAML患者中14例有完整随访资料,随访时间14~75个月,1例复发,其余患者均未见远处转移。结论 EAML是一种非常少见的具有潜在恶性的间叶源性肿瘤,临床易误诊为恶性,病理检查特别是免疫组化对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本瘤有复发和转移倾向,术后需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诊断与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多中心型Castleman病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玉 景彩萍 +3 位作者 赵雪艳 张桃桃 霍媛媛 张冠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1896-1899,共4页
目的:探讨多中心型Castleman病(multiple Castleman disease,MCD)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病因及治疗,并分析其预后。方法:对9例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特征进行分析,并行免疫组化检测及相关文献复习。结... 目的:探讨多中心型Castleman病(multiple Castleman disease,MCD)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病因及治疗,并分析其预后。方法:对9例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特征进行分析,并行免疫组化检测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9例多中心型Castleman病例中,透明血管型5例,浆细胞型2例,透明血管浆细胞混合型2例。免疫组化无特征性表现,但可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9例多中心型患者均有完整随访资料,经治疗后其中有1例复发,1例死于心脏疾病,其余患者症状均有所缓解。结论:多中心型Castleman病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确诊需依靠病理学检查,准确的临床分型和病理类型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 CASTLEMAN病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病因
下载PDF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2例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雪艳 马芳萍 +1 位作者 张玉 霍媛媛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1年第3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病理组织学特点、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及治疗和预后。方法对2例患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2例患者均为单侧发病,表现为发热、腰痛、乏力...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病理组织学特点、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及治疗和预后。方法对2例患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2例患者均为单侧发病,表现为发热、腰痛、乏力等,病理组织学特点以出现大量泡沫样巨噬细胞、组织细胞等形成肉芽肿结构为主,并大量炎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免疫组化CD68(+)、vimentin(+)、EMA(-),组织化学染色PAS(+)。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是一种少见的慢性炎性疾病,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容易误诊,但病理组织学易确诊,治疗以抗感染与手术治疗为主,一般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细胞印片与快速石蜡切片相结合在术中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玉 赵雪艳 +3 位作者 刘光英 董珂 马芳萍 陈国栋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6年第2期45-45,共1页
目的探讨细胞印片与快速石蜡切片相结合在术中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每例术中病理标本均做细胞印片与快速石蜡切片,并与常规石蜡切片结果相对比,分析各自的准确性。结果细胞印片与快速石蜡切片的准确率分别为96.30%和98.15%。结论... 目的探讨细胞印片与快速石蜡切片相结合在术中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每例术中病理标本均做细胞印片与快速石蜡切片,并与常规石蜡切片结果相对比,分析各自的准确性。结果细胞印片与快速石蜡切片的准确率分别为96.30%和98.15%。结论细胞印片是一种较好的快速定性诊断方法,配合快速石蜡切片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印片 快速石蜡切片 病理诊断
下载PDF
儿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8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雪艳 张桃桃 +1 位作者 景彩萍 邓元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8年第6期447-450,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P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以期提高对儿童SPPT的认识。方法对2007—2017年间收集的8例儿童SPPT的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进行观察,回顾复习8例SPPT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组织发生及生物学行... 目的探讨儿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P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以期提高对儿童SPPT的认识。方法对2007—2017年间收集的8例儿童SPPT的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进行观察,回顾复习8例SPPT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组织发生及生物学行为。结果 SPPT常为边界清楚的囊实性或实性的肿瘤结节,镜下由较一致的中等大肿瘤细胞组成,以实性区、假乳头状区和囊性区以不同比例混合。假乳头表面被覆多层肿瘤细胞,大多数肿瘤细胞核远离纤维血管轴心,类似室管膜样的假菊形团结构。免疫组化:肿瘤细胞α-AT、vimentin、β-caternin、Claudin-5、PR、CD10均(+),而E-cadherin(-),内分泌标记物CD56、NSE、Syn、CgA(+),Ki-67指数低。结论 SPPT是儿童胰腺罕见的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即使伴有肿瘤周围组织的浸润,只要被完整切除均有很好的预后,该肿瘤可能起源于胰腺原始多潜能干细胞,SPPT的分子表达主要集中在Wnt/β-caternin及Notch信号通路,导致β-caternin抗体在肿瘤的细胞核与细胞质表达及E-cadherin免疫组化的失表达,性激素可能在SPPT生长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典型的组织像结合α-AT、vimentin、β-caternin、Claudin-5、PR、CD10、E-cadherin等免疫组化标记物可对SPPT做出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297例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雪艳 杨秋艳 田海萍 《中外医疗》 2013年第4期11-11,13,共2页
目的针对甲状腺疾病进行病理学分析,探讨引发甲状腺疾病的原因。方法收集该院297例甲状腺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组织进行病理学回顾性分析,然后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结果发病最多的是甲状腺腺瘤,其次分别结节性甲状腺腺肿、甲状腺乳头... 目的针对甲状腺疾病进行病理学分析,探讨引发甲状腺疾病的原因。方法收集该院297例甲状腺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组织进行病理学回顾性分析,然后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结果发病最多的是甲状腺腺瘤,其次分别结节性甲状腺腺肿、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炎、甲亢。结论甲状腺疾病中则多以结节性甲状腺肿、甲腺腺瘤为主,恶性肿瘤以甲状腺乳头状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瘤 甲状腺炎 病理
下载PDF
早期胃癌31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玉 霍媛媛 +1 位作者 马静 魏晓丽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1年第2期52-52,73,共2页
目的分析总结早期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方法选择延安市人民医院10年间胃镜发现并行外科手术经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病例31例,对其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点加以分析。结果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8.05%;部位以胃窦部较多... 目的分析总结早期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方法选择延安市人民医院10年间胃镜发现并行外科手术经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病例31例,对其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点加以分析。结果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8.05%;部位以胃窦部较多占48.39%;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90.48%,浸润愈深,淋巴结转移愈早,愈后愈差。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早期胃癌生存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临床病理 生存率
下载PDF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8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景彩萍 张春莉 李艳菊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1年第3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学特征,对其诊断进行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8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下所见及病理学特征。结果本次研究的患者共8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为58...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学特征,对其诊断进行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8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下所见及病理学特征。结果本次研究的患者共8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为58.63岁;临床病理学分析发现该8名患者的肿瘤结构复杂,细胞形态多样,瘤细胞由上皮样、梭形及未分化小细胞等多种细胞构成;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S-100(强+)、Vimentin(强+)、HMB45(强+)、MelanA(强+),CK(-)、LCA(-),Ki-67增殖指数为20%~90%。随访时间1~96个月不等,术后1年、2年、5年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37.5%、25.0%、12.5%。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症状多样,诊断及鉴别诊断依赖内镜下所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肿瘤切除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对所有患者建议术后再进行辅助化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管直肠 恶性黑色素瘤 临床病理学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巨细胞血管纤维瘤临床病理分析
16
作者 张玉 张云清 +2 位作者 景彩萍 王鸿雁 张冠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12期2630-2632,共3页
目的:探讨巨细胞血管纤维瘤(G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GCA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和预后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结果:该肿瘤多发生在眼眶,也可以发生于眼眶外其他部位。常为境界清楚的无痛性包块,... 目的:探讨巨细胞血管纤维瘤(G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GCA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和预后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结果:该肿瘤多发生在眼眶,也可以发生于眼眶外其他部位。常为境界清楚的无痛性包块,其形态上介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和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之间。瘤组织主要由短梭形或卵圆形细胞构成,无一定排列方式。细胞无异型,并见特征性不规则分布的血窦样或裂隙样假血管性腔隙,内衬一层多核巨细胞,呈不连续分布。周围的间质内易见出血,并见多少不等的多核巨细胞散在分布。免疫组化示Vimentin、CD34、CD99、Bcl-2均(+)。结论:巨细胞血管纤维瘤系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或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必要时结合免疫组化。局部完整切除后很少复发,但仍需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血管纤维瘤 眼眶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卵黄囊瘤的FASN免疫组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17
作者 李艳菊 马超 高翔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7期11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卵黄囊瘤的脂肪酸合成酶(FASN)免疫组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5年2月我院诊治的卵黄囊瘤患者60例(观察组)与正常健康人60例(对照组),选择两组的卵巢新鲜标本进行FASN表达的免疫组化分析,同时调查观... 目的:探讨卵黄囊瘤的脂肪酸合成酶(FASN)免疫组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5年2月我院诊治的卵黄囊瘤患者60例(观察组)与正常健康人60例(对照组),选择两组的卵巢新鲜标本进行FASN表达的免疫组化分析,同时调查观察组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FASN在观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在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FASN在观察组的阳性表达率都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0例卵黄囊瘤组织中,FASN的表达在不同FIGO分期、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SN在卵黄囊瘤中呈现高表达状况,能有效反应卵黄囊瘤组织的FIGO分期、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状况,与卵黄囊瘤病情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囊瘤 脂肪酸合成酶 临床病理特征 相关性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肉瘤4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18
作者 景彩萍 何朵 +1 位作者 赵雪艳 霍媛媛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2年第3期75-78,共4页
目的子宫内膜癌肉瘤为侵袭性和双相性肿瘤,本文探讨子宫内膜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患者预后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复习4例子宫内膜癌肉瘤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行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和免疫组化染色协助诊断。结果显微镜下见肿瘤... 目的子宫内膜癌肉瘤为侵袭性和双相性肿瘤,本文探讨子宫内膜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患者预后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复习4例子宫内膜癌肉瘤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行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和免疫组化染色协助诊断。结果显微镜下见肿瘤组织由恶性上皮和间叶2种组织成分构成,相互之间有或穿插移行或分界清楚,上皮成分为子宫内膜样癌,肉瘤成分为横纹肌肉瘤。所有上皮成分AE1/AE3(+)、ER(+),所有肉瘤成分vimentin(+)、MyoD1(+)。结论子宫内膜癌肉瘤是侵袭性肿瘤,预后差。组织形态学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癌肉瘤 临床病理 诊断
下载PDF
低剂量螺旋CT联合血清肺癌自身抗体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高院 宋延峰 +2 位作者 张晓艳 赵雪艳 高辉 《疑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 分析低剂量螺旋CT(LDCT)联合血清肺癌自身抗体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延安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肺癌患者120例为肺癌组,另选取同期医院收治肺部良性病变患者46例为对照组,均进行LDCT扫... 目的 分析低剂量螺旋CT(LDCT)联合血清肺癌自身抗体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延安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肺癌患者120例为肺癌组,另选取同期医院收治肺部良性病变患者46例为对照组,均进行LDCT扫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肺癌7项肿瘤相关自身抗体[7-TAAB,包括p53、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SRY盒转录因子2(SOX2)、G抗原7(GAGE7)、ATP结合RNA解旋酶(GBU4-5)、黑色素瘤抗原A1(MAGE A1)、肿瘤相关基因(CAGE)]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LDCT联合血清7-TAAB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肺癌组CT征象中磨玻璃结节、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分叶征比例高于对照组(χ^(2)/P=5.743/0.017、8.260/0.004、7.275/0.007、11.499/0.001、14.118/<0.001、11.474/0.001)。166例患者中,LDCT诊断肺癌阳性病例114例、阴性病例52例,24例肺癌误诊为良性病变,28例肺部良性病变误诊为肺癌。肺癌组血清p53、PGP9.5、SOX2、GAGE7、GBU4-5、MAGE A1、CAG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Z=5.168、4.170、4.660、4.561、4.039、5.528、4.981,P均<0.001)。肺癌组血清p53、SOX2、GAGE7、MAGE A1、CAGE、7-TAAB阳性率高于对照组(χ^(2)/P=18.669/<0.001、9.114/0.005、13.676/<0.001、12.377/<0.001、6.794/0.009、27.041/<0.001)。LDCT、血清7-TAAB及二者联合诊断早期肺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4、0.725、0.886,LDCT联合7-TAAB诊断效能高于单项指标(Z=4.000、4.184,P均<0.001)。结论 LDCT联合血清肺癌自身抗体对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低剂量螺旋CT 自身抗体 早期诊断
下载PDF
人iPSC源性肝细胞抗体药物肝毒性评价研究
20
作者 张改琴 何朵 +2 位作者 李玲 张向前 杨向民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3年第4期9-16,共8页
目的 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源性肝细胞评估抗体药物的肝细胞毒性。方法 qPCR、Western blot、细胞免疫荧光检测肝细胞特征性表型分子白蛋白、尿素氮及药物代谢酶的表达;MTT法检测肝细胞生长情况;EL... 目的 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源性肝细胞评估抗体药物的肝细胞毒性。方法 qPCR、Western blot、细胞免疫荧光检测肝细胞特征性表型分子白蛋白、尿素氮及药物代谢酶的表达;MTT法检测肝细胞生长情况;ELISA检测肝细胞白蛋白、尿素氮分泌水平;过碘酸-雪夫染色、油红O染色检测肝细胞储存糖原、脂滴的能力。结果 HcHAb18、Hab18、5A12单抗处理后人iPSC源性肝细胞生长和分泌功能并未发生明显改变;然而,肝细胞特征性表型分子表达降低,糖原和脂滴储存能力抑制,药物代谢酶表达相应改变。结论 3株单抗虽不影响人iPSC源性肝细胞的生存,但改变其表型和代谢;人iPSC源性肝细胞可用于抗体药物的肝细胞毒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iPSC源性肝细胞 抗体药物 肝细胞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