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虫草多糖诱导巨噬细胞极化的机制研究
1
作者 贺妍 戴阿利 +5 位作者 王怡 刘萱 冯馨妍 贺晓龙 刘广平 张向前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12,共5页
为了检测北虫草多糖对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的影响,研究采用外源北虫草多糖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后,检测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的变化,探究北虫草多糖诱导巨噬细胞极化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北虫草多糖刺激可以促进培养巨噬细胞的M1型极化,... 为了检测北虫草多糖对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的影响,研究采用外源北虫草多糖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后,检测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的变化,探究北虫草多糖诱导巨噬细胞极化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北虫草多糖刺激可以促进培养巨噬细胞的M1型极化,且极化过程活化了参与炎症免疫应答的NF-κB通路,这一结果初步揭示了北虫草多糖诱导巨噬细胞极化的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理解北虫草多糖调控机体免疫力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虫草 多糖 巨噬细胞极化 机制
下载PDF
无缝隙护理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控制和分析 被引量:63
2
作者 车晓宁 冯小智 《北京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109-110,共2页
在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除了要积极采取药物治疗外,护理服务同样是重点环节,理应予以重视。无缝隙护理,即是以"患者为中心"为理念,以患者最终的需求为标向,自患者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中提供一体化的护理过程,使患者在整个病程康复... 在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除了要积极采取药物治疗外,护理服务同样是重点环节,理应予以重视。无缝隙护理,即是以"患者为中心"为理念,以患者最终的需求为标向,自患者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中提供一体化的护理过程,使患者在整个病程康复过程中得到更舒适、更细致、更完整的护理服务,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患者 护理模式 心绞痛 护理服务 无缝隙护理 临床治疗 药物治疗 护理过程
原文传递
RNAi沉默Arl4c对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增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訾永宏 李小宝 陈红梅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676-680,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RNA干扰技术沉默Arl4c基因对结肠癌HCT116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方法将Arl4c基因的siRNA稳定转染至HCT116细胞,采用RT-PCR、Western blot鉴定干扰效果,以HCT116细胞沉默Arl4c基因组为实验组,以转染空质粒的HCT116细胞和空白的H... 目的探讨利用RNA干扰技术沉默Arl4c基因对结肠癌HCT116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方法将Arl4c基因的siRNA稳定转染至HCT116细胞,采用RT-PCR、Western blot鉴定干扰效果,以HCT116细胞沉默Arl4c基因组为实验组,以转染空质粒的HCT116细胞和空白的HCT116细胞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细胞倍增时间、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沉默Arl4c基因后,HCT116细胞生长速度、细胞周期、克隆形成能力的改变。结果沉默Arl4c基因后,实验组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下降,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空白对照、空质粒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平均倍增时间分别为(4.718±0.212)h,(4.981±0.24)h和(6.0±0.137)h;空白对照、空质粒对照组和实验组平均细胞克隆形成数目分别为121±9.00,117±10.00和80±9.00。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空质粒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l4c基因的沉默能够抑制结肠癌细胞HCT116的增殖,可能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基因沉默 Arl4c 结肠癌 HCT116
下载PDF
RNA干扰沉默STC-1基因对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增殖的影响
4
作者 訾永宏 李小宝 陈红梅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973-977,共5页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沉默STC-1基因对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增殖的影响。方法将STC-1基因的si-RNA稳定转染至HCT116细胞;采用RT-PCR、Western blot鉴定干扰效果;以STC-1基因沉默细胞HCT116为实验组,以转染空质粒的HCT116细胞和空白的HCT11...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沉默STC-1基因对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增殖的影响。方法将STC-1基因的si-RNA稳定转染至HCT116细胞;采用RT-PCR、Western blot鉴定干扰效果;以STC-1基因沉默细胞HCT116为实验组,以转染空质粒的HCT116细胞和空白的HCT116细胞为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细胞倍增时间、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等分析沉默STC-1基因后,HCT116细胞生长速度、细胞周期、克隆形成能力等的改变。结果 MTT实验结果表明,沉默STC-1基因后,实验组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下降;其细胞周期也发生改变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平均倍增时间为分别为(3.718±0.82)h,(3.981±0.918)h,(5.018±0.981)h;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平均细胞克隆形成数目分别为65.68±4.826,71.28±4.662,45.95±4.432。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平均倍增时间和平均细胞克隆形成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沉默STC-1基因对结肠癌细胞HCT116的增殖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为进一步阐明结直肠癌发病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STC-1 结肠癌 HCT116
下载PDF
miRNA105在肝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霞 南丽娟 《解剖学研究》 CAS 2019年第6期497-499,共3页
目的探讨miRNA105在肝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80例肝癌患者和80例癌前病变患者。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肝癌特异性甲胎蛋白(HS-AFP)水平。qRT-PCR检测miRNA105... 目的探讨miRNA105在肝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80例肝癌患者和80例癌前病变患者。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肝癌特异性甲胎蛋白(HS-AFP)水平。qRT-PCR检测miRNA105基因表达水平。分析miRNA105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与癌前病变组相比,肝癌组CA125、CEA、HS-AFP水平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qRTPCR检测miRNA105基因表达水平,肝癌组miRNA105水平(0.95±0.12)高于癌前病变组miRNA105水平(0.5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中miRNA105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相关性(P>0.05)。肝癌组织中miRNA105的表达与患者的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分化水平有相关性(P<0.05)。结论 miRNA105与肝癌的病理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癌前病变 微小RNA
原文传递
丙酚替诺福韦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免疫球蛋白A肾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姜丽 谢梅 乔旭东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22年第7期863-867,共5页
目的探讨丙酚替诺福韦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A肾病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相关性IgA肾病患者共计82例,对其进行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将采用丙酚替诺福韦治疗... 目的探讨丙酚替诺福韦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A肾病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相关性IgA肾病患者共计82例,对其进行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将采用丙酚替诺福韦治疗的4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丙酚替诺福韦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的41例患者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肝肾功能及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血清标志物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78.05%(P<0.05)。治疗后,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ary protein quantification,24-UCFP)、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白蛋白(albumin,Alb)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24-UCFP、AL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l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HBV-DNA阳性的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相关性IgA肾病给予丙酚替诺福韦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对改善肝肾功能及控制HBV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酚替诺福韦 肝肾功能 吗替麦考酚酯 免疫球蛋白A肾病 乙型肝炎病毒
原文传递
护理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袁玮 《才智》 2019年第31期207-207,共1页
如今有许多学校的护理专业师资队伍中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教师来源单一化、教师学历背景水平不均、校内校外培训方式弱化等。护理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构建是提高护理专业教学质量利于学生更好的吸收和理解护理专业知识的基... 如今有许多学校的护理专业师资队伍中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教师来源单一化、教师学历背景水平不均、校内校外培训方式弱化等。护理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构建是提高护理专业教学质量利于学生更好的吸收和理解护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保证。基于当下背景和现状,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在某几个地区进行随机调查,对师资结构、培训模式和人事制度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和解决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专业 “双师型”教师 现状调查 对策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