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延长油田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项目实施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香增 曹金舟 王忠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0年第4期408-412,共5页
自2003年以来,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不断发展,目前已成为一种成熟的地震勘探方法,在构造精细解释和岩性圈闭解释与识别、储存研究与预测评价、AVO分析、亮点技术等领域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能解决常规三维地震勘探... 自2003年以来,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不断发展,目前已成为一种成熟的地震勘探方法,在构造精细解释和岩性圈闭解释与识别、储存研究与预测评价、AVO分析、亮点技术等领域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能解决常规三维地震勘探所不能解决的地质问题。本次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项目采用宽方位角小面元尺寸高覆盖次数的采集方法施工,通过对施工方案的总结,认为该项目取得良好的地质效果,为延长油田今后走向精确勘探、面向目的勘探开发探索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高精度 观测系统属性
下载PDF
关于延长油田地质勘探的研究
2
作者 周凯 《石化技术》 CAS 2015年第9期226-,共1页
本文对延长油田地质继续勘探开发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勘探技术相关配套技术工艺的完善,为整个延长油田油气资源勘探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关键词 油田勘探 勘探难度 技术进步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黄洛区域延长组中下油层组物源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雷俊杰 吴颖 +2 位作者 尹锦涛 白艳军 周凯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23,共12页
为查明黄洛区域延长组中下油层组沉积砂体的物源方向,在岩心、野外露头及分析化验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古水流方向,总结轻、重矿物和岩屑类型的平面展布特征,探讨研究区延长组中下油层组的古水流方向及物源方向。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 为查明黄洛区域延长组中下油层组沉积砂体的物源方向,在岩心、野外露头及分析化验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古水流方向,总结轻、重矿物和岩屑类型的平面展布特征,探讨研究区延长组中下油层组的古水流方向及物源方向。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中下油层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其沉积时期古水流以南—北和东南—西北方向为主,轻、重矿物及岩屑分析显示的物源方向一致,即研究区的北部地区,由于地处沉积坳陷中心位置,具有明显的混源区物源特征,整体物源主要来自南部和东北部。该研究对分析研究区的砂体展布规律、有利区判断及下一步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矿物组合 重矿物组合 物源分析 延长组 中下油层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
下载PDF
延长油田聚合物驱油分层注入新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忠锋 张亚芹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21年第3期149-151,93,共4页
延长油田是国内最早开发聚丙烯酰胺驱油技术的油田之一。1吨聚合物可增产100~120吨,采收率由40%以上提高到目前的50%。针对该油田的地质和物化特征,开发了聚合物驱油机理、产能预测、方案优选、国产优质聚合物生产、地面注入、井下分层... 延长油田是国内最早开发聚丙烯酰胺驱油技术的油田之一。1吨聚合物可增产100~120吨,采收率由40%以上提高到目前的50%。针对该油田的地质和物化特征,开发了聚合物驱油机理、产能预测、方案优选、国产优质聚合物生产、地面注入、井下分层注入、注时分层测试等一系列技术。该油田为非均质多层砂岩油藏,在聚合物驱过程中,还需要采用分层注入技术来缓解层间差异,提高采收率,提高整体开发效果。该论文简要介绍了分层注聚技术的发展与实践,重点介绍了偏心异分子量注聚技术的原理、管柱结构、参数,以及在延长油田的现场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分层注入 聚合物驱油 采收率 增产应用
下载PDF
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在延长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闫新智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2期63-65,共3页
延安组低幅构造油藏为延长油田主要油藏类型,在MSW地区钻探了5口探井只有一口井为工业油流井,勘探成功率很低,为精细描述微幅度圈闭部署了延长油田第一块高精度三维地震。MSW高精度三维地震针对地质任务,在采集环节运用观测系统优化设计... 延安组低幅构造油藏为延长油田主要油藏类型,在MSW地区钻探了5口探井只有一口井为工业油流井,勘探成功率很低,为精细描述微幅度圈闭部署了延长油田第一块高精度三维地震。MSW高精度三维地震针对地质任务,在采集环节运用观测系统优化设计,采用小面元高覆盖次数提高原始资料信噪比和品质;在资料处理阶段,利用"三高"处理技术确保成果资料保真、保幅,具有较高信噪比和分辨率;在综合解释方面,采用相对构造高解释和叠前反演技术,精细描述低幅构造和储层。实践证明,针对延长油田这类低幅隐蔽油气藏,综合运用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一体化技术,能提高圈闭描述精度,从而提高钻探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三维 一体化 微幅度构造 叠前反演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罗庞塬地区长7储层控油性及有利区评价
6
作者 闫新智 吴伟涛 +1 位作者 赵靖舟 周凯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9,共10页
致密油分布的控制因素研究与有利区评价影响着非常规油气的勘探部署。以鄂尔多斯盆地罗庞塬地区长7油层组致密油为研究对象,利用测井、钻井、岩心、压汞、试油成果等资料,研究储层砂体厚度、岩性、储集空间和物性等特征,明确油藏类型,... 致密油分布的控制因素研究与有利区评价影响着非常规油气的勘探部署。以鄂尔多斯盆地罗庞塬地区长7油层组致密油为研究对象,利用测井、钻井、岩心、压汞、试油成果等资料,研究储层砂体厚度、岩性、储集空间和物性等特征,明确油藏类型,探讨储层条件对致密油的控制作用并评价了有利区。研究表明:罗庞塬地区长7砂体厚度平均为22.6 m,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粒度的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以粒间溶蚀孔和粒间孔为主,其孔隙度平均为8.04%,渗透率平均为0.36×10^(-3)μm^(2),发育小孔-细喉型、细孔-细喉型和微孔-微喉型储层,油藏类型为透镜状致密油藏,呈现出成群、成带的准连续型分布特征,其分布主要受砂体厚度、砂地比、孔隙度、渗透率和砂岩泥质含量的控制,砂体厚度大、泥质含量低、物性好的细砂岩有利于致密油的富集。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出长7油层有4个Ⅰ类区和5个Ⅱ类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致密油 石油控制因素 长7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延长油田注水井缓速酸配方体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凯 陈西泮 宋珈萱 《粘接》 CAS 2022年第5期32-35,55,共5页
针对延长油田传统酸化工艺存在酸岩反应速度快、穿透距离短、酸化效果差的缺点,开展缓速酸化技术研究,优化缓速酸化配方和注入参数。通过主剂、成垢离子抑制剂、增渗剂、黏土稳定剂、缓蚀剂等的复配、筛选和优化,研制出一种适合高温环... 针对延长油田传统酸化工艺存在酸岩反应速度快、穿透距离短、酸化效果差的缺点,开展缓速酸化技术研究,优化缓速酸化配方和注入参数。通过主剂、成垢离子抑制剂、增渗剂、黏土稳定剂、缓蚀剂等的复配、筛选和优化,研制出一种适合高温环境的综合性能良好的缓速酸配方。研究表明:该配方体系对天然岩心的渗透率提高20.5%,具有良好的缓蚀和增渗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速酸 配方 增渗
下载PDF
“三低”油藏空气泡沫驱低温氧化可行性研究--以甘谷驿油田唐80区块为例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新春 杨兴利 师晓伟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2期86-91,共6页
甘谷驿油田"三低"油藏具有非均质性强、水源匮乏和单井产能低等特点,而低成本、高调驱能力的空气泡沫驱技术在该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进一步验证空气泡沫驱低温氧化的可行性,并确保注空气的安全性,通过调研该技术的应... 甘谷驿油田"三低"油藏具有非均质性强、水源匮乏和单井产能低等特点,而低成本、高调驱能力的空气泡沫驱技术在该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进一步验证空气泡沫驱低温氧化的可行性,并确保注空气的安全性,通过调研该技术的应用现状、室内动静态低温氧化模拟实验研究及实际矿场试验检测,研究了不同压力、不同温度下原油与空气的氧化反应以及实际矿场试验含氧量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在该类"三低"油藏条件下同样可发生低温氧化反应,且反应速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低”油藏 空气泡沫驱 低温氧化 甘谷驿油田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储层下限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王庄区长6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春艳 王波 龚建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775-6784,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王庄区长6油层组为致密砂岩储层,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明确其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储层参数下限对甜点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测录井以及物性分析资料,明确了王庄区长6储层“四性”关系。其中细砂岩物性整体...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王庄区长6油层组为致密砂岩储层,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明确其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储层参数下限对甜点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测录井以及物性分析资料,明确了王庄区长6储层“四性”关系。其中细砂岩物性整体相对较好,声波时差与储层物性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深感应电阻率则对含油性具有较好的指示性,油水层的深感应电阻率平均值为20~40Ω·m,水层为12~16Ω·m。在此基础上综合岩心、测录井、试油试采及多种分析化验资料,采用多种方法,最终确定王庄区长6油层组有效储层各项参数下限,分别为:孔隙度为8.0%,渗透率为0.2 mD,岩性下限为细砂岩,含油级别下限为油迹,含油饱和度为38.0%,深感应电阻率为20.0Ω·m,声波时差为215μ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性关系 有效储层下限 致密砂岩储层 长6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柔性复合管在杏子川油田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永钊 吴向阳 +3 位作者 黑伟 樊华 曹岳成 陈娟 《中国科技信息》 2015年第5期55-56,共2页
随着杏子川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油田综合含水逐年上升。由于该油田油层产出水矿化度高,部分区块产出水中富含硫化氢气体,管线的腐蚀和结垢等问题逐渐凸显。针对这一现象,优选了一种柔性复合管,该管材具有高强度、耐腐蚀、保温性好... 随着杏子川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油田综合含水逐年上升。由于该油田油层产出水矿化度高,部分区块产出水中富含硫化氢气体,管线的腐蚀和结垢等问题逐渐凸显。针对这一现象,优选了一种柔性复合管,该管材具有高强度、耐腐蚀、保温性好、摩阻系数小、施工方便等优异性能,在杏子川油田现场应用了10km,使用后效果明显,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现场应用 复合管 柔性 硫化氢气体 水矿化度 摩阻系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油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忠锋 《地下水》 2018年第3期116-117,共2页
通过对岩心录井、测井与分析化验资料综合整理分析,对子长油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储层"四性"(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储层主要发育长石细砂岩,具有低孔-特低渗、低含油饱和度的特征。储层&qu... 通过对岩心录井、测井与分析化验资料综合整理分析,对子长油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储层"四性"(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储层主要发育长石细砂岩,具有低孔-特低渗、低含油饱和度的特征。储层"四性"之间具有内在联系,较粗的岩性往往具有较好物性和较高的含油级别,由此建立了研究区长6储层有效厚度下限标准:孔隙度≥8.0%,渗透率≥0.20×10-3μm2,含水饱和度≤60%,深感应电阻率≥20Ω·m,声波时差≥220μ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长油区 长6油层组 四性关系 有效厚度下限
下载PDF
试论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
12
作者 周凯 《石化技术》 CAS 2015年第9期251-,共1页
文章从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现状出发,对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了有关论述。
关键词 油田企业 地质勘探 现状分析 发展趋势
下载PDF
陕北浅层低渗油田污水处理剂筛选及应用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国军 闫新智 +1 位作者 张炜 田靖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41-148,共8页
注水开发是提高陕北浅层低孔特低渗油藏最终采收率和开发效益的主要方式。随着开发工作的开展,油田污水已成为注水开发的主要水源,污水的处理、污水回注和再利用是油田可持续高效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南泥湾低渗油藏脱后污水及池塘... 注水开发是提高陕北浅层低孔特低渗油藏最终采收率和开发效益的主要方式。随着开发工作的开展,油田污水已成为注水开发的主要水源,污水的处理、污水回注和再利用是油田可持续高效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南泥湾低渗油藏脱后污水及池塘污水化验结果,通过对絮凝剂、助凝剂、杀菌剂、缓蚀阻垢剂、除氧剂、浮选剂种类及加药量的优选,进行了回注污水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按照所筛选出的各种水处理剂选型及浓度选择混合后,配伍性良好,处理后的污水水质各项指标均达到延长低渗透油藏注入水推荐标准,可满足南泥湾油田特低渗油藏注水开发要求。研究结果可为陕北浅层低渗油田污水处理及注水方案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浅层低渗油藏 污水处理 水处理剂 配伍性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油田长2油层组非均质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白奋飞 史云鹤 +2 位作者 曹金舟 孙智慧 高鹏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32-136,共5页
对子长油田30余口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和大量样品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长2油层组形成的沉积相特征及储层特征,认为子长油田长2油层展布主要受沉积相控制,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中,储层宏观、微观非均质性均较强,其中... 对子长油田30余口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和大量样品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长2油层组形成的沉积相特征及储层特征,认为子长油田长2油层展布主要受沉积相控制,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中,储层宏观、微观非均质性均较强,其中长21的非均质性要强于长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子长油田 长2油层组 非均质性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劳山油田长4+5、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白奋飞 周凯 +2 位作者 于波 赵倩 贾朋涛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4年第18期104-108,共5页
采用物性分析、压汞、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劳山油田长4+5、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劳山油田长4+5、长6储层岩石成分以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主要有原生粒间孔、溶蚀孔及微裂缝3种,孔隙结构有中孔-细喉型和中小... 采用物性分析、压汞、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劳山油田长4+5、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劳山油田长4+5、长6储层岩石成分以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主要有原生粒间孔、溶蚀孔及微裂缝3种,孔隙结构有中孔-细喉型和中小孔-微喉型,对孔隙度影响较大的主要成岩作用是压实压溶、胶结和溶蚀作用。根据岩性、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特低渗储层Ⅱa和超低渗储层Ⅲb两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4+5 长6 孔隙类型 成岩作用 劳山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三维可视化建模实例研究—吴起柳沟油田建模
16
作者 吴颖 赵冰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1期74-78,共5页
地质建模就是一种数字化了的油藏研究的手段,地质建模的过程就通过构造学、沉积学、地质统计学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有机整合实现油藏研究的数字化、定量化和直观化的表征;它将油藏描述的方法与过程数字化、可视化了。本文以延长油田吴起... 地质建模就是一种数字化了的油藏研究的手段,地质建模的过程就通过构造学、沉积学、地质统计学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有机整合实现油藏研究的数字化、定量化和直观化的表征;它将油藏描述的方法与过程数字化、可视化了。本文以延长油田吴起采油厂L6区块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建模的方法研究,提出了大量地质知识库的建立和有针对性进行随机建模方法的选择,在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建模中重要作用;同时分析了随机建模方法适应性与不足之处,提出相控随机建模方法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建模 沉积微相 变差函数 地质知识库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YJ101井区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研究
17
作者 景延宏 周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17年第4期00328-00329,共2页
基于岩心观察及测试资料,研究了YJ101井区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研究表明,区内长6层岩性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孔隙度以长63最高,自下而上,渗透率逐层变好;成岩作用包括压实及压溶作用、胶结充填作用等,自生粘土矿物以绿泥石为主,对储层物... 基于岩心观察及测试资料,研究了YJ101井区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研究表明,区内长6层岩性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孔隙度以长63最高,自下而上,渗透率逐层变好;成岩作用包括压实及压溶作用、胶结充填作用等,自生粘土矿物以绿泥石为主,对储层物性影响明显。储集空间以溶蚀粒间孔为主,排驱压力、孔喉分选系数等参数的大小及分布与储层物性,尤其与渗透率之间呈现较好的相关性,但与孔隙度相关性较差。储层多韵律层复合叠加,层内非均质性突出,沉积韵律对物性的影响明显;受沉积因素控制,各亚组层间以及平面非均质性均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J101井区 鄂尔多斯盆地 长6 储层特征
下载PDF
白豹地区长3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林玉 曹金舟 +1 位作者 王震亮 郑锐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3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特征。方法通过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对储层进行研究。结果白豹地区长3储层为致密型砂岩,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直观地显示出长3储层具有很强的微观非均质性。结论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孔...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3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特征。方法通过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对储层进行研究。结果白豹地区长3储层为致密型砂岩,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直观地显示出长3储层具有很强的微观非均质性。结论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是影响本区长3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在低渗透砂岩中,溶蚀作用引起砂岩产生强烈的非均质性,而这些砂岩则形成长3储层的高渗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非均质性 真实砂岩微观模型 长3储层 白豹地区
下载PDF
天然气加热炉腐蚀及结垢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新民 解红珍 +2 位作者 龚兵 王新强 周凯 《化学工程师》 CAS 2009年第9期45-48,共4页
通过对新疆某油田采油厂水套加热炉附着物的分析,发现加热炉炉套(水侧)存在严重的腐蚀现象,并伴有结垢现象存在。经理论分析及实验室验证,造成加热炉炉套(水侧)腐蚀的主要原因为:氧腐蚀、促进腐蚀性离子对氧腐蚀的促进作用、局部腐蚀、... 通过对新疆某油田采油厂水套加热炉附着物的分析,发现加热炉炉套(水侧)存在严重的腐蚀现象,并伴有结垢现象存在。经理论分析及实验室验证,造成加热炉炉套(水侧)腐蚀的主要原因为:氧腐蚀、促进腐蚀性离子对氧腐蚀的促进作用、局部腐蚀、铁垢腐蚀、干湿线腐蚀以及碱腐蚀。造成加热炉炉套内结垢的主要原因是:炉水中重碳酸盐受热分解后,与硬度成分结晶析出,与加热炉金属腐蚀产物粘合在一起形成结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炉 腐蚀 结垢 原因
下载PDF
新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其在注水井降压增注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任剑 王春艳 寇枫 《当代化工》 CAS 2022年第12期2851-2854,共4页
针对低渗透油藏注水井长期注水开发后注入压力升高以及注水量严重下降的问题,室内以N,N-二甲基甲酰胺、乙二胺、马来酸酐和长链溴代烷为原料,通过两步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双子表面活性剂GP-3,优化了其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 针对低渗透油藏注水井长期注水开发后注入压力升高以及注水量严重下降的问题,室内以N,N-二甲基甲酰胺、乙二胺、马来酸酐和长链溴代烷为原料,通过两步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双子表面活性剂GP-3,优化了其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中间产物P和马来酸酐的物料比为1∶2.5(摩尔比)、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8 h时,双子表面活性剂GP-3的产率可以达到55.7%。新型双子表面活性剂GP-3具有良好的降低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性能,当其加量为3 500 mg·L^(-1)时,可将模拟注入水的表面张力降低至25 mN·m^(-1)以下,界面张力值降低至10-3mN·m^(-1)数量级。GP-3良好具有润湿性能和降压增注性能,当注入0.5 PV质量浓度为3 500 mg·L^(-1)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后,可以使目标区块储层天然岩心的注入压力降低30%以上。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目标油田注水井实施新型双子表面活性剂GP-3降压增注措施后,3口注水井的注水压力明显降低,注水量显著升高,起到了良好的降压增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表面活性剂 合成条件 注水井 降压增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