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源银杏同质园幼苗生长与叶片药用成分含量比较
1
作者 张孟楠 顾剑涛 +1 位作者 邓辉洪 宋鹏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119-124,共6页
开展不同种源银杏同质园试验,揭示环境对不同种源银杏的影响,为选育药用价值高的银杏种源和品种提供依据。收集了川内4个不同种源的银杏种子,经同质园栽培后,对其幼苗生长和叶片药用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对各测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 开展不同种源银杏同质园试验,揭示环境对不同种源银杏的影响,为选育药用价值高的银杏种源和品种提供依据。收集了川内4个不同种源的银杏种子,经同质园栽培后,对其幼苗生长和叶片药用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对各测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各种源间种子横径、纵径和百粒重均极显著差异(P<0.01),且均开江最大;(2)各种源间苗高、单株叶数、单叶重和单株叶重均极显著差异(P<0.01),冠幅显著差异(P=0.02)。其中苗高、单株叶数、单株叶重、冠幅均开江最大,单叶重泸定最大;(3)各种源间叶片萜类内酯、白果内酯含量呈极显著差异(P<0.01),黄酮、银杏内酯A和银杏内酯B含量均显著差异(P=0.02,P=0.03,P=0.01)。其中黄酮含量苍溪最高,萜类内酯、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含量均泸定最高;(4)苗高与单株叶重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2);萜类内酯与白果内酯和银杏内酯B含量(r=0.928和0.962)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种源的银杏同质园栽培结果表明,由于亲代长期受种源地环境的影响,子代幼苗的生长以及药用成分含量具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药用成分 同质园
下载PDF
不同栽植密度对叶用银杏生长量及叶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邓辉洪 曹浒 +5 位作者 徐雪娇 宋鹏 张孟楠 唐秀 魏方波 陈小莉 《四川林业科技》 2021年第1期102-108,共7页
通过研究川东北丘陵地叶用银杏不同栽植密度对其生长量和叶产量的影响,获得高经济效益的合理密度调控方向,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支持。本文以2年生“开江皇1号”银杏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作5种不同栽植密度处理,连续三年观... 通过研究川东北丘陵地叶用银杏不同栽植密度对其生长量和叶产量的影响,获得高经济效益的合理密度调控方向,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支持。本文以2年生“开江皇1号”银杏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作5种不同栽植密度处理,连续三年观测研究不同栽植密度对叶用银杏生长量及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川东北的地理环境条件下和一定的密度范围内,叶用银杏基地建园首年,栽植密度对其地径和侧枝影响不大,随着树龄增加,栽植密度过大的叶用银杏园相比低密度园,其地径生长量和侧枝数呈减缓增长趋势,不同栽植密度对叶用银杏树高生长无显著性影响;当叶用银杏低于4.5年生,栽植密度为10万株·hm^(−2)时,其叶产量比栽植密度为1.4万株·hm^(−2)的低密度处理的叶产量高2.76倍,叶产量达到20428.00 kg·hm^(−2),在5.5年生时,栽植密度为10万株·hm^(−2)的高密度栽植处理,其叶产量比4.5年生时下降15.93%,而栽植密度为1.4万株·hm^(−2)的低密度栽植处理,其叶产量却高达41322.60 kg·hm^(−2),是同年生高密度栽植处理叶产量的1.41倍。因此,在川东北丘陵区,叶用银杏盛产期前,基地栽植密度最高可保持10万株·hm^(−2),随着树龄增加,栽植密度应逐年降低,盛产期时,密度宜保持在1.5万株·hm^(−2)左右,这样可做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银杏 栽植密度 生长量 叶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