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勒市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特征及潜在源区分析
1
作者 赵红珍 周秀美 张万诚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1-1100,共10页
利用弥勒市2017—2022年主要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数据和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loba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GDAS)气象数据,综合分析弥勒市大气中SO_(2)、CO、PM_(2.5)、PM_(10)、NO_(2)和O_(3)污染物的分布及变化特征,并用聚类方法、引... 利用弥勒市2017—2022年主要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数据和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loba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GDAS)气象数据,综合分析弥勒市大气中SO_(2)、CO、PM_(2.5)、PM_(10)、NO_(2)和O_(3)污染物的分布及变化特征,并用聚类方法、引入权重因子后的潜在源贡献因子法及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研究不同区域对弥勒市大气PM_(2.5)、PM_(10)、O_(3)质量浓度的贡献.结果表明:①弥勒市主要大气污染物为O_(3)、PM_(10)、PM_(2.5),1—5月是污染物的集中时段,雨季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冬春季是明显污染时段,O_(3)质量浓度在每年4月及8月份出现波峰;②污染物的逐日变化特征明显,O_(3)质量浓度在16:00—18:00达到最大,NO_(2)与O_(3)变化相反.SO_(2)、NO_(2)和O_(3)质量浓度日变化为单峰型,CO、PM_(2.5)、PM_(10)质量浓度日变化呈多峰型;③来自西南、南、东南、东北、东方向的污染气团对弥勒市环境空气污染物贡献较大,主导输送方向为西南方.缅甸、老挝和越南北部是弥勒春季和冬季的大气细颗粒物潜在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后向轨迹聚类分析 潜在源区 弥勒
下载PDF
基于双偏振雷达产品人工防雹作业指标研究
2
作者 陈熙航 王然 +2 位作者 罗小杰 褚云江 郑皎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3期143-145,共3页
利用红河多普勒双偏振雷达资料,分析2020—2022年红河州14个冰雹个例,反演出冰雹发生前雷达的各类参数及变化特征,提取降雹前30 min、18 min雷达特征指标,为人工防雹作业精准指挥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常规雷达参量指标出现ZH≥51 dBz... 利用红河多普勒双偏振雷达资料,分析2020—2022年红河州14个冰雹个例,反演出冰雹发生前雷达的各类参数及变化特征,提取降雹前30 min、18 min雷达特征指标,为人工防雹作业精准指挥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常规雷达参量指标出现ZH≥51 dBz,TOPS≥8.3 km,VIL跃增量≥12 kg/m2,“TBSS”等特征时,可作为出现冰雹的判别指标;当双偏振雷达参量ZDR值接近于0 dB,且符合高Zh、低ZDR特征,KDP值小于1°/㎞,CC值在0.85~0.95之间,可作为冰雹预报的指标。对HDR检验结果表明,降雹前30 min、18 min预报的准确率均很高,可作为冰雹重要判别指标来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防雹 双偏振雷达 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