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影像专业医学生开设断层解剖学教学实践和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滕大才 徐铁军 +1 位作者 陈幽婷 刘志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7年第1期11-13,共3页
人体断层解剖学是解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态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是影像技术高速发展和迅速普及对医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医学教育在培养专门的医学影像人才以外,应在非影像专业医学生中大力普及断层解剖学知识,以适应影像医... 人体断层解剖学是解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态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是影像技术高速发展和迅速普及对医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医学教育在培养专门的医学影像人才以外,应在非影像专业医学生中大力普及断层解剖学知识,以适应影像医学时代的临床工作需要。就人体断层解剖学选修课的性质、教育思想、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教学反馈等进行了一些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解剖学 教学方法 选修课程
下载PDF
跟骨前部与载距突关系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9
2
作者 王冰 李涛 +5 位作者 朱裕成 王德广 马军 邱勇 杨春 高殿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研究跟骨前部与载距突的解剖关系,探讨自跟骨前部外侧壁向载距突置钉的可行性和方法。方法观察跟骨前部与载距突的解剖形态。用解剖测量法、数字化X线摄影法和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法,测量36只跟骨标本的前部和载距突数据,确定自... 目的研究跟骨前部与载距突的解剖关系,探讨自跟骨前部外侧壁向载距突置钉的可行性和方法。方法观察跟骨前部与载距突的解剖形态。用解剖测量法、数字化X线摄影法和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法,测量36只跟骨标本的前部和载距突数据,确定自跟骨前部外侧壁向载距突进钉点和方向。在标本上模拟置钉,评价置钉的安全性。结果跟骨前部与载距突具有密切的解剖关系。跟骨前部长(22.27±2.96)mm,宽(23.60±1.99)mm,高(25.25±3.03)mm。载距突长(24.24±2.27)mm,宽(15.44±1.41)mm,高(10.96±1.25)mm,前倾角(39.13±5.28)°,外倾角(27.78±4.36)°。自跟骨前部外侧壁取两点向载距突置钉,前点进钉方向为上斜角(21.37±3.35)°,后斜角(22.39±3.13)°,有效固定长度(43.16±2.12)mm;后点进钉方向为上斜角(33.60±4.15)°,后斜角(10.09±1.03)°,有效固定长度(44.69±2.32)mm。模拟置钉,无螺钉穿透跟骨前部上面的骨皮质。结论载距突是跟骨骨折螺钉置入的理想位置,自跟骨前部外侧壁可以向载距突安全地置钉,跟骨前部与载距突的相互关系决定螺钉进钉方向和长度。这些数据为跟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提供了可靠的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载距突 解剖学 测量 骨折内固定术
原文传递
拇指再造术植趾血管蒂截取的解剖学探讨
3
作者 李乐年 张励才 +3 位作者 刘艺萍 高向阳 肖光弟 郭开今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1989年第1期32-34,共3页
报道了60侧上肢桡动脉、头静脉和下肢第一跖背动脉的剖查和测量结果。桡动脉在鼻烟窝处从桡骨茎突尖至第一掌骨基底部的长度平均为26.6±3.00mm,其近端外径平均为1.80±0.39mm,内径平均为1.64±0.35;远端外径平均为1.54... 报道了60侧上肢桡动脉、头静脉和下肢第一跖背动脉的剖查和测量结果。桡动脉在鼻烟窝处从桡骨茎突尖至第一掌骨基底部的长度平均为26.6±3.00mm,其近端外径平均为1.80±0.39mm,内径平均为1.64±0.35;远端外径平均为1.54±0.40mm,内径平均为1.44±0.39mm。头静脉在此处的近端外径平均为1.84±0.5mm,内径为1.70±0.49mm;远端外径平均为1.82±0.39mm,内径为1.70±0.40mm。第一跖背动脉的长度平均为39.5±6.9mm,其起始处外径平均为1.23±0.27mm,内径平均为1.12±0.26mm。提出游离第二足趾再造拇指时采用第一跖背动脉作为血管蒂与桡动脉吻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 外科手术 解剖学
下载PDF
青年教师在解剖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4
作者 孙德旭 陈幽婷 萧洪文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7年第2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解剖学教学 青年教师 高等医药院校 形态结构 人体解剖学 基础课程 正常人体 形态学科
下载PDF
以专业认证为契机改革局部解剖学教学方法
5
作者 孙德旭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4年第3期51-52,共2页
为满足临床专业认证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我院的教学质量,针对在局部解剖学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改革之前一贯沿用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适应现代医疗教学的... 为满足临床专业认证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我院的教学质量,针对在局部解剖学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改革之前一贯沿用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适应现代医疗教学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解剖学 专业认证
下载PDF
人体形态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和实践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凌 魏建峰 +1 位作者 王德广 刘志安 《基础医学教育》 2016年第1期1-3,共3页
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体现高等教育教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为了更好地开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和案例式教学法,必须对原有的人体形态学所包含的三门课程即人体... 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体现高等教育教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为了更好地开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和案例式教学法,必须对原有的人体形态学所包含的三门课程即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病理解剖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从而构建新的人体形态学课程体系。然而在人体形态学科的课程整合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从人体形态学科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可行性,人体形态学教学实验中心的建立和人体形态学科课程体系的再构建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促进医学的基础学科即人体形态学的发展与壮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形态学 课程整合 PBL教学法
下载PDF
手指淋巴管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7
作者 曾凡强 潘伟人 +1 位作者 王德广 陈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8-552,共5页
目的研究人体指淋巴管的解剖特征为临床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2具新鲜成人尸体4例手标本,指尖两侧皮内,注入少量双氧水墨水混合剂。于真皮下找到淋巴管,将显影剂经30G注射针注入。追踪指淋巴管的行程并进行照像和X线记录。1例标本作指... 目的研究人体指淋巴管的解剖特征为临床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2具新鲜成人尸体4例手标本,指尖两侧皮内,注入少量双氧水墨水混合剂。于真皮下找到淋巴管,将显影剂经30G注射针注入。追踪指淋巴管的行程并进行照像和X线记录。1例标本作指截面研究。结果各指两侧皮下各分布淋巴管1支,近指根处偶见多支。它们始于远侧指间关节两侧真皮下、沿指中轴两侧皮下组织蜿蜒起伏地行走。管径0.2~0.8 mm,近端较粗,远端较细。除拇指桡侧和小指尺侧淋巴管各自在掌背尺、桡侧汇入手背淋巴管外,其他指淋巴管在指蹼处与邻近淋巴管吻合,再汇入掌背淋巴管。指横截面显示指淋巴管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结论详细描述了各指淋巴管的解剖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血管神经的关系,为临床和科研提供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 手指 淋巴水肿 指再植 指再造
原文传递
前清古尸保存及解剖
8
作者 曾凡强 王家元 +1 位作者 陈幽婷 王德广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9期603-604,共2页
目的探讨出土后古尸的保存方法。方法对6年前出土后使用甲醛注射后保存的古尸进行回顾性检查并局部解剖腹部。结果保存6年后古尸保存完好,腹腔脏器没有明显变化。结论甲醛局部注射可有效保存出土后的古尸。
关键词 古尸 保存
下载PDF
大隐静脉旁淋巴管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4
9
作者 潘伟人 王德广 +1 位作者 陈渊 曾凡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9-274,共6页
目的:研究大隐静脉周围淋巴管的解剖学特征,为治疗下肢继发性阻塞性淋巴水肿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择成年新鲜尸体3具,截取3对下肢。在内踝后皮内,注入少量双氧水,于真皮下找到淋巴管,将显影剂经30G注射针注入淋巴管。在下肢内侧... 目的:研究大隐静脉周围淋巴管的解剖学特征,为治疗下肢继发性阻塞性淋巴水肿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择成年新鲜尸体3具,截取3对下肢。在内踝后皮内,注入少量双氧水,于真皮下找到淋巴管,将显影剂经30G注射针注入淋巴管。在下肢内侧沿显影之淋巴管进行追踪解剖、照像及X线记录。结果从内踝后区至腹股沟可见不同数量、大小的淋巴管,呈向心性、蜿蜒起伏地与大隐静脉伴行于下肢内侧的皮下组织内。管径在0.2-1.8 mm之间。在行程中淋巴管分叉或合流、或与附近淋巴管交叉通过。汇入腹股沟淋巴结前分成许多小分支。解剖过程中,发现了淋巴管壁的营养血管。结论详细描叙了从内踝后区到腹股沟淋巴结的淋巴通路。为治疗继发性淋巴水肿和其他与下肢淋巴系有关的疾病时提供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 大隐静脉 淋巴水肿 淋巴管-静脉吻合 淋巴管移植
原文传递
小隐静脉旁淋巴管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渊 潘伟人 +1 位作者 王德广 曾凡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2-415,共4页
目的研究小隐静脉旁淋巴管的解剖特征,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成人新鲜尸体3具,截取3对下肢。外踝后皮内注入少量双氧水,真皮下找到淋巴管,将显影剂经30G注射针注入,使其显影,追踪并显示小隐静脉旁淋巴管的走行,同时进... 目的研究小隐静脉旁淋巴管的解剖特征,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成人新鲜尸体3具,截取3对下肢。外踝后皮内注入少量双氧水,真皮下找到淋巴管,将显影剂经30G注射针注入,使其显影,追踪并显示小隐静脉旁淋巴管的走行,同时进行拍照及X线摄像,依次到达小腿及胭窝。结果小隐静脉旁均可见内侧支和外侧支集合淋巴管,有的始于外踝后区真皮下,有的始于小腿后下部。淋巴管沿小隐静脉两侧蜿蜒曲折向心性走行,管间有分支相连接。近胴窝时,淋巴管与小隐静脉一起穿过深筋膜进入胭窝,然后发出多个小分支汇人淋巴结。此组淋巴管管径在0.3~1.5mm之间,近侧较粗,远侧稍细。结论精确描述了下肢小隐静脉旁淋巴管的分布与走行,为临床应用提供重要的解剖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 小隐静脉 淋巴水肿 淋巴管静脉吻合 淋巴管移植.
原文传递
人体影像解剖学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元业 刘志安 赵世鸿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8年第3期47-48,共2页
本文通过对局部解剖学和影像解剖学课程的整合、重组,探讨了我院建立适应医学影像学专业发展需要的人体影像解剖学课程的经验。同时,介绍了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人体影像解剖学 教学改革 课程体系
原文传递
PBL在人体中枢神经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12
作者 欧阳长杰 曲德伟 王德广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2年第12期1232-1234,共3页
介绍在人体中枢神经解剖学课程教学中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具体方案、形式和措施。并探讨拟定讨论问题的深度与范围,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如何调动其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注意课程知识的系统... 介绍在人体中枢神经解剖学课程教学中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具体方案、形式和措施。并探讨拟定讨论问题的深度与范围,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如何调动其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注意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如何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如何配套相应的考核方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中枢神经解剖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原文传递
CIA大鼠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12
13
作者 秦苏萍 李慧 +3 位作者 李小翠 王晓天 汤仁仙 孙德旭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96-1099,共4页
目的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培养方法并观察细胞生物学特点。方法收集CIA和正常大鼠的膝关节滑膜组织,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滑膜成纤维细胞,观察细胞游出、生长情况;HE染色观察细胞... 目的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培养方法并观察细胞生物学特点。方法收集CIA和正常大鼠的膝关节滑膜组织,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滑膜成纤维细胞,观察细胞游出、生长情况;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纯度;Masson染色观察细胞分泌胶原蛋白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倒置显微镜及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特征符合滑膜成纤维细胞,且98%以上的细胞表达Vimentin蛋白。模型组滑膜成纤维细胞较正常组细胞游出时间早且细胞量多;模型组细胞分泌胶原蛋白能力及细胞增殖能力较正常组强。结论本研究确立了CIA大鼠滑膜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体系,并且证实CIA大鼠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分泌功能较正常滑膜成纤维细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成纤维细胞 原代培养 关节炎
原文传递
IHH-Gli信号通路在CIA大鼠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秦苏萍 孙德旭 +4 位作者 李慧 李向阳 潘伟 郑葵阳 汤仁仙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37-940,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IHH-Gli信号通路在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滑膜成纤维细胞(synovial fibroblast,SF)增殖中的作用。方法注射胶原诱导CIA大鼠模型,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大鼠膝关节SF,免疫荧光法检测Vimentin... 目的初步探讨IHH-Gli信号通路在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滑膜成纤维细胞(synovial fibroblast,SF)增殖中的作用。方法注射胶原诱导CIA大鼠模型,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大鼠膝关节SF,免疫荧光法检测Vimentin鉴定细胞纯度,免疫荧光法检测IHH-Gli通路相关分子(IHH、Ptc、Smo及Gli1)的表达情况,给予GANT61阻断IHH-Gli信号通路,观察细胞形态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表达变化情况。结果病理及影像学检查显示CIA模型建立成功,培养的细胞95%以上均表达Vimentin,CIA-SF表达IHH、Ptc、Smo及Gli1蛋白,且CIA-SF表达IHH蛋白较正常SF高,10μmol/L及15μmol/L的GANT61能显著抑制CIA-SF的增殖,且降低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IHH-Gli信号通路参与CIA-SF的增殖机制,可能成为研究RA治疗药物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成纤维细胞 关节炎 细胞增殖 IHH-Gli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Sonic Hedgehog(SHH)促进胶原蛋白诱导关节炎大鼠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慧 秦苏萍 +5 位作者 孙德旭 潘伟 李向阳 孔凡运 郑葵阳 汤仁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30-634,共5页
目的探讨Sonic Hedgehog(SHH)在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类风湿性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及健康正常人血清样本各(30例),ELISA检测上述血清SHH的含量。SD大鼠皮内注射2型胶原蛋白(Col2)诱... 目的探讨Sonic Hedgehog(SHH)在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类风湿性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及健康正常人血清样本各(30例),ELISA检测上述血清SHH的含量。SD大鼠皮内注射2型胶原蛋白(Col2)诱导RA大鼠模型(CIA),取其滑膜组织原代培养滑膜成纤维细胞(SF)。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vimentin表达鉴定SF,并检测SHH在SF中的表达。培养SF给予SHH-胶质瘤相关癌基因1(Gli-1)通路特异性阻断剂GANT61处理72 h,Western blot法检测SF表达SHH的变化情况,CCK-8法检测SF的增殖情况。结果 RA患者血清中SHH的含量较SLE、AS患者及正常组含量升高。成功建立CIA模型及分离培养SF;CIA-SF表达SHH较正常组SF高。给予GANT61处理72 h,CIA-SF中SHH蛋白表达降低且细胞增殖水平下降。结论 SHH参与RA发病与CIA-SF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SHH
原文传递
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体外增殖、凋亡和分化的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欧阳长杰 段线花 +1 位作者 王德广 曲德伟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9-743,共5页
目的采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观察体外培养胎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凋亡及其分化情况。方法体外分离培养胚胎大鼠海马NSCs,把神经干细胞球培养在共焦显微镜专用培养皿中。用Hoechst33258染细胞核,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巢蛋白(... 目的采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观察体外培养胎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凋亡及其分化情况。方法体外分离培养胚胎大鼠海马NSCs,把神经干细胞球培养在共焦显微镜专用培养皿中。用Hoechst33258染细胞核,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巢蛋白(Nestin)的表达以鉴定NSCs,检测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β-Ⅲ型微管蛋白(β-Ⅲtubuli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以测定NSCs的分化能力。通过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对神经干细胞球进行光学连续断层扫描,然后用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立体动态观察神经球。结果通过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观察到神经球Nestin阳性表达,NSCs的突起随着发育逐渐增长,并相互缠绕,经2次传代后培养7d的NSCs凋亡率为(8.60±2.20)%。在血清诱导下分化后的细胞突起从细胞球向四周呈放射状迁移,且突起相互交错成网状。经2次传代后诱导分化7 d的NSCs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比例分别为(68.60±7.64)%和(29.90±8.22)%(P<0.01)。结论对大鼠神经干细胞球的增殖、凋亡及分化的观察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发挥了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神经干细胞 增殖 分化 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 大鼠
原文传递
多巴胺耗竭对纹状体神经元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幽婷 唐放鸣 +2 位作者 王德广 丁允闽 金国章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1-116,T020,共7页
为探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多巴胺对纹状体内各类神经元的影响 ,本实验用 6 -OHDA损毁大鼠一侧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以耗竭该侧纹状体内的多巴胺 ,再进行 4血管结扎造成全脑缺血模型 ,3 0 min后分别复灌 6、12、2 4h,行连续冰冻切片 ... 为探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多巴胺对纹状体内各类神经元的影响 ,本实验用 6 -OHDA损毁大鼠一侧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以耗竭该侧纹状体内的多巴胺 ,再进行 4血管结扎造成全脑缺血模型 ,3 0 min后分别复灌 6、12、2 4h,行连续冰冻切片 ,以焦油紫染色进行形态学分析 ,用 calbindin-D2 8k及 parvalbum in两种钙结合蛋白抗体进行免疫组化反应。结果显示 :(1)焦油紫染色 :缺血 3 0 min复灌 6 h即可见多巴胺未耗竭侧纹状体内神经元损伤比耗竭侧者明显加重 ,复灌 12及 2 4h组双侧差别更为显著 ;图像分析测定单位面积内焦油紫染色细胞面积总和 ,各实验组两侧间均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 (P<0 .0 5 ,P<0 .0 1) ;(2 ) calbindin-D2 8k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各组内多巴胺未耗竭侧纹状体 calbindin-D2 8k阳性反应明显比耗竭侧减弱 ,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染色变浅 ,图象分析显示其光密度明显低于耗竭侧 ;(3 ) parvalbumin免疫组化反应 :同时间组双侧纹状体 parval-bumin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和数量无明显差别 (P>0 .0 5 ) ,但随复灌时间的延长 ,双侧阳性细胞数均有降低。以上结果提示 :脑缺血时大量释放的 DA是纹状体神经元缺血性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纹状体内的 calbindin-D2 8k投射神经元对脑缺血及 DA含量的变化敏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结合蛋白 多巴胺 脑缺血 纹状体 大鼠
下载PDF
趾足部浅淋巴管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曾凡强 潘伟人 王德广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55-658,共4页
目的探究趾和足部浅淋巴管的解剖特征,为临床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2具新鲜成人尸体的4例足部标本,在趾侧、足缘皮肤内,注入6%双氧水。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淋巴管,找到淋巴管插入30G细针,注入硫酸钡混合物。追踪淋巴管的行程并进行照像... 目的探究趾和足部浅淋巴管的解剖特征,为临床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2具新鲜成人尸体的4例足部标本,在趾侧、足缘皮肤内,注入6%双氧水。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淋巴管,找到淋巴管插入30G细针,注入硫酸钡混合物。追踪淋巴管的行程并进行照像记录。淋巴管灌注完成后,标本进行X线摄像记录。确切显示足部浅淋巴管的解剖位置、形态、与周围静脉的关系。结果各趾两侧可见集合淋巴管1支,管径0.3 mm。足背集合淋巴管由始于趾、足内外侧缘的淋巴管汇集而成,有14支,管径0.6mm。足后区可见2支集合淋巴管,管径0.4 mm,始于内外踝与跟腱间真皮下。足部淋巴管蜿蜒地行走于皮下组织,与静脉交汇时,从其浅面和/或深面通过。结论本文准确地描述了足部浅表淋巴管的解剖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血管神经的关系,为相关的临床和科研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 淋巴水肿 淋巴管-静脉吻合 淋巴管皮瓣
原文传递
脑室下层和嘴侧迁移流的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德广 张凤真 +1 位作者 王梅申 高殿帅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 比较嘴侧迁移流和侧脑室脑室下层的不同。方法 制作并观察成年大鼠脑连续石蜡切片。结果 脑室下层和嘴侧迁移流在位置、细胞形态等方面均有所不同。结论 脑室下层和嘴侧迁移流是两个不同的脑区。
关键词 脑室下层 嘴侧迁移流 SVZ RMS 大鼠 石蜡切片
下载PDF
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0
作者 欧阳长杰 滕大才 +2 位作者 曲德伟 王德广 徐铁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2-85,108,共5页
构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转染COS-7细胞后的表达。方法:从大鼠海马组织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方法获得目的基因片段,克隆至pGEM-T载体中。经测序确证后将BDNFcDNA片段与pEGFP-N1载体定向连接。将鉴... 构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转染COS-7细胞后的表达。方法:从大鼠海马组织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方法获得目的基因片段,克隆至pGEM-T载体中。经测序确证后将BDNFcDNA片段与pEGFP-N1载体定向连接。将鉴定正确的重组体pEGFP-N1-BDNF以脂质体法转染至COS-7细胞中,用RT-PCR鉴定BDNF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BDNF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克隆了BDNF的cDNA,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BDNF,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证实了其序列的正确性;免疫印迹法分析显示,转染48h时,COS-7细胞以分泌proBDNF-GFP融合蛋白为主,在96h以分泌成熟BDNF-GFP融合蛋白为主。结论:成功构建pEGFP-N1-BDNF真核表达载体,并且在COS-7细胞中得到高效表达,BDNF前体及成熟体同时分泌到胞外,在不同时间点分泌组合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 重组质粒 基因表达 COS-7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