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IL-18突变体D134R的构建及其生物学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傅奕 裴冬生 +2 位作者 陆梁 胡书群 赵惠仁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4-27,41,共5页
目的研究IL-18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用重叠延伸PCR定点突变技术构建人白介素18(hIL-18)突变体hIL-18D134R。将突变体cDNA与原核表达载体pJW2重组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经热诱导表达蛋白质,SDS-PAGE证实,表达的目的蛋白质以包涵体形式... 目的研究IL-18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用重叠延伸PCR定点突变技术构建人白介素18(hIL-18)突变体hIL-18D134R。将突变体cDNA与原核表达载体pJW2重组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经热诱导表达蛋白质,SDS-PAGE证实,表达的目的蛋白质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菌体经超声破碎后,包涵体以2 mol/L尿素洗涤,8 mol/L尿素溶解,并经Sephadex G-75柱纯化及稀释、透析复性。然后以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干扰素-γ(IFN-γ)及对核因子-κB(NF-κB)的激活能力为指标,检测突变体的生物学活性。结果构建的突变体hIL-18D134R可在大肠杆菌DH5α中高效表达,经包涵体洗涤和Sephadex G-75柱纯化后,纯度达92%以上。突变体D134R对IFN-γ的诱生能力及对NF-κB的激活能力分别为野生型hIL-18的19%和23%。结论在人IL-18的氨基酸序列中,Asp134对其生物学功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定点突变 干扰素-Γ 核因子-ΚB
下载PDF
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诱导大鼠海马脑区ERK5的激活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瑞敏 张光毅 +1 位作者 胡刚 张全光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83-287,共5页
目的 研究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脑区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5 (ERK5 )的磷酸化 (激活 )规律以及还原剂N -乙酰半胱氨酸 (NAC)对其激活的影响。方法 采用S -D大鼠四动脉结扎模型 ,用免疫印迹法分析不同条件ERK5的蛋白表达量和激活... 目的 研究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脑区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5 (ERK5 )的磷酸化 (激活 )规律以及还原剂N -乙酰半胱氨酸 (NAC)对其激活的影响。方法 采用S -D大鼠四动脉结扎模型 ,用免疫印迹法分析不同条件ERK5的蛋白表达量和激活。给药组大鼠在缺血前 2 0min腹腔给药。结果 S -D大鼠缺血时 ,海马脑区ERK5被快速激活 ,3min达最高峰 ;缺血 15min后再灌注 10min至 2 4h ,ERK5被持续激活 ,30min时达到最高激活峰。ERK5的蛋白表达量在以上不同处理条件下没有明显变化。NAC显著抑制了缺血及缺血再灌注后ERK5的激活。结论 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诱导了ERK5的激活 ,这种激活与自由基的产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缺血再灌注 大鼠 海马脑区 ERK5 分子机制 磷酸化 免疫印迹法 自由基
下载PDF
免疫化学方法测定晚期肾炎病人血中糖基化终末产物
3
作者 陆梁 胡书群 +2 位作者 裴冬生 戴春 赵惠仁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 研究人血清中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水平与肾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 用晶状体蛋白与葡萄糖保温合成晶状体蛋白AGE并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 ,通过竞争性ELISA测定正常对照组与晚期肾炎组血清中AGE。结果 正常对照组血清AGE水平为 (2 5... 目的 研究人血清中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水平与肾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 用晶状体蛋白与葡萄糖保温合成晶状体蛋白AGE并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 ,通过竞争性ELISA测定正常对照组与晚期肾炎组血清中AGE。结果 正常对照组血清AGE水平为 (2 5 0± 15 ) μg/L ,晚期肾炎组血清中AGE浓度明显升高为 (10 0 0± 38)μg/L ,是正常对照组的 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终末产物 晚期肾炎 ELISA
下载PDF
矾酸钠和染料木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颜景芝 张光毅 +3 位作者 裴林 李勇 刘永 侯筱宇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189-193,共5页
目的研究矾酸钠和染料木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蒙古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诱导的短暂(15min)前脑缺血模型,用底物γ^-32P掺入法测定酪氨酸蛋白激酶(PIK)的活性,免疫印迹法分析NMDA受体2... 目的研究矾酸钠和染料木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蒙古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诱导的短暂(15min)前脑缺血模型,用底物γ^-32P掺入法测定酪氨酸蛋白激酶(PIK)的活性,免疫印迹法分析NMDA受体2B亚基(NR2B)的酪氨酸磷酸化变化;采用体外孵育的大鼠海马脑片模拟缺血模型,测定海马神经元细胞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漏出量作为神经元损伤的指标。结果沙土鼠缺血/再灌6h,海马突触体总PIK活性显著升高,缺血前20min腹腔注射染料木黄酮对PIK总活性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而矾酸钠对其却无明显作用;短暂前脑缺血/再灌注6h后,NR2B的酪氨酸磷酸化显著增加,矾酸钠与染料木黄酮可分别增加、减少这种磷酸化的增加,而对NR2B的蛋白表达无明显作用;大鼠海马脑片“缺血”30min/再灌1h,细胞LDH的漏出量明显增加,“缺血”前15min,在海马脑片孵育液中加入矾酸钠与染料木黄酮可分别增加、减少LDH的漏出量。结论PIK和酪氨酸蛋白磷酸酶(PTP)共同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调节,而PIK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酪氨酸磷酸化 NMDA受体 矾酸钠 染料木黄酮 乳酸脱氢酶 酪氨酸蛋白激酶
下载PDF
矾酸钠和染料木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5
作者 颜景芝 张光毅 +3 位作者 裴林 李勇 刘永 侯筱宇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目的研究矾酸钠和染料木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蒙古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诱导的短暂(15 min)前脑缺血模型,用底物γ-32P掺入法测定酪氨酸蛋白激酶(PTK)的活性,免疫印迹法分析NMDA受体2B亚基... 目的研究矾酸钠和染料木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蒙古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诱导的短暂(15 min)前脑缺血模型,用底物γ-32P掺入法测定酪氨酸蛋白激酶(PTK)的活性,免疫印迹法分析NMDA受体2B亚基(NR2B)的酪氨酸磷酸化变化;采用体外孵育的大鼠海马脑片模拟缺血模型,测定海马神经元细胞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漏出量作为神经元损伤的指标.结果沙土鼠缺血/再灌6 h,海马突触体总PTK活性显著升高,缺血前20min腹腔注射染料木黄酮对PTK总活性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而矾酸钠对其却无明显作用;短暂前脑缺血/再灌注6 h后,NR2B的酪氨酸磷酸化显著增加,矾酸钠与染料木黄酮可分别增加、减少这种磷酸化的增加,而对NR2B的蛋白表达无明显作用;大鼠海马脑片"缺血"30 min/再灌1 h,细胞LDH的漏出量明显增加,"缺血"前15 min,在海马脑片孵育液中加入矾酸钠与染料木黄酮可分别增加、减少LDH的漏出量.结论PTK和酪氨酸蛋白磷酸酶(PTP)共同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调节,而PTK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矾酸钠 染料木黄酮 脑缺血 再灌注 海马 神经元损伤 分子机制 谷氨酸
下载PDF
大鼠海马脑片缺氧诱导Ca^(2+)/CaM PKII活性抑制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裴林 纵艳艳 +2 位作者 张磊 孙亚锋 张光毅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1-66,共6页
采用大鼠海马脑片体外缺氧模型,观察了Ca2+和氯胺酮对海马脑片Ca2+/CaMPKⅡ活性的影响,同时观察了缺氧对神经元胞外谷氨酸堆积的影响。结果如下:(1)有钙或无钙培养时,酶活性随缺氧时间的延长均下降,但前者比后者酶活性下降更显... 采用大鼠海马脑片体外缺氧模型,观察了Ca2+和氯胺酮对海马脑片Ca2+/CaMPKⅡ活性的影响,同时观察了缺氧对神经元胞外谷氨酸堆积的影响。结果如下:(1)有钙或无钙培养时,酶活性随缺氧时间的延长均下降,但前者比后者酶活性下降更显著,提示外ca2+在神经元缺氧损伤中起重要作用。(2)海马脑片在体外缺氧30min,谷氨酸在胞外的堆积增加2倍多。(3)单纯过量外源性谷氨酸能引起酶活性显著下降,提示脑缺氧时酶活性的抑制与兴奋毒性有关。(4)氯胺酮对缺氧和单纯外源性谷氨酸所诱导的酶活性抑制均有明显的拮抗作用,说明脑缺氧引起酶活性下降与NMDA受体介导有关。我们的结论是:脑缺氧时该酶活性的抑制是与下列途径有关:谷氨酸→NMDA受体→Ca2+→Ca2+靶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海马脑片 缺氧 蛋白激酶Ⅱ 调钙蛋白
下载PDF
黄色素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3种蛋白激酶的关系 被引量:30
7
作者 陆梁 胡书群 张光毅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目的 :研究黄色素 (SY)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培养的家兔VSMC为材料 ,用细胞计数和32 P 参入法 ,观察SY对VSMC的增殖及 3种蛋白激酶活性。结果 :SY抑制VSMC的增殖 ,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1 0mg·mL-1... 目的 :研究黄色素 (SY)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培养的家兔VSMC为材料 ,用细胞计数和32 P 参入法 ,观察SY对VSMC的增殖及 3种蛋白激酶活性。结果 :SY抑制VSMC的增殖 ,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1 0mg·mL-1作用最强 ,抑制率为 5 4 6% ;SY抑制VSMC的DNA合成 ,1 0mg·mL-1作用 2d ,抑制率为 80 2 %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随着SY浓度的升高 ,VSMC中 3种蛋白激酶 (TPK ,PKC及MAPK)活性下降。结论 :SY对VSMC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黄色素 蛋白激酶 细胞增殖
下载PDF
氯胺酮和硝苯吡啶对培养神经元谷氨酸兴奋毒性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裴林 纵艳艳 +1 位作者 孙亚锋 张光毅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812-816,共5页
以体外培养的大鼠胚胎皮层神经元为对象,以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为指标,研究了谷氨酸兴奋毒性及药物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培养10d的皮层神经元置于含10或50μmol·L-1谷氨酸和低糖(1g·L-1)的D... 以体外培养的大鼠胚胎皮层神经元为对象,以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为指标,研究了谷氨酸兴奋毒性及药物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培养10d的皮层神经元置于含10或50μmol·L-1谷氨酸和低糖(1g·L-1)的DMEM培养液中后,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LDH漏出逐渐增加。在谷氨酸处理前,于培养液中加入氯胺酮或硝苯吡啶,则LDH漏出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氯胺酮和硝苯吡啶并用,LDH漏出量比单独使用氯胺酮或硝苯吡啶下降更加明显。结果表明,谷氨酸对培养的神经元可产生严重损伤。氯胺酮和硝苯吡啶单用或并用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氯胺酮 硝苯吡啶 脑缺血 兴奋性氨基酸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诱导的细胞色素c的释放和Bcl-2表达的上调(英文)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春翌 沈万华 张光毅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7-152,共6页
利用全脑缺血模型,采用免疫印迹和免疫沉淀方法,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和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拮抗剂对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中的释放和Bcl-2的表达变化影响。缺血/复灌后24 h,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明显降低而胞浆中细胞色素c的成分相应增加... 利用全脑缺血模型,采用免疫印迹和免疫沉淀方法,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和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拮抗剂对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中的释放和Bcl-2的表达变化影响。缺血/复灌后24 h,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明显降低而胞浆中细胞色素c的成分相应增加。Bcl-2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其表达在缺血/复灌后6 h达到最大。在所有样品中,线粒体呼吸链蛋白细胞色素氧化酶没有变化,表明线粒体的制备方法是可靠的。线粒体中Bcl-2的表达减少和细胞色素c的释放可以被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和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拮抗剂尼氟地平抑制。结果表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和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可能介导了脑缺血后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中的释放和Bcl-2的上调表达。缺血诱导的细胞色素c释放具有损伤作用而Bcl-2的上调表达则对脑缺血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细胞色素C Bcl-2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
下载PDF
人白细胞介素18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5
10
作者 裴冬生 孙亚锋 +3 位作者 傅奕 胡书群 陆梁 赵惠仁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 在原核系统中表达并纯化人白细胞介素 18(hIL 18) ,制备兔抗人白细胞介素 18多克隆抗体。方法 用RT PCR扩增出hIL 18的cDNA ,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JW2中 ,转化大肠杆菌JM10 1中诱导表达并纯化。用纯化的人白细胞介素 18免疫新西... 目的 在原核系统中表达并纯化人白细胞介素 18(hIL 18) ,制备兔抗人白细胞介素 18多克隆抗体。方法 用RT PCR扩增出hIL 18的cDNA ,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JW2中 ,转化大肠杆菌JM10 1中诱导表达并纯化。用纯化的人白细胞介素 18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 克隆得到序列正确的hIL 18cDNA ,与载体连接后转化入大肠杆菌JM10 1中诱导表达并成功纯化 ,并用纯化的人白细胞介素 18成功制备了兔抗人白细胞介素 18多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中国人IL-18结合蛋白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傅奕 赵惠仁 裴冬生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4-256,共3页
目的克隆人白介素 - 18结合蛋白 (h IL- 18BP)的 c DNA,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从中国汉族人的胎盘组织中提取总 RNA,以 RT- PCR方法扩增出全长 5 85个 bp的 IL- 18BP c DNA,将其与表达载体 pc DNA3连接 ,转化大肠杆菌 DH5 α,... 目的克隆人白介素 - 18结合蛋白 (h IL- 18BP)的 c DNA,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从中国汉族人的胎盘组织中提取总 RNA,以 RT- PCR方法扩增出全长 5 85个 bp的 IL- 18BP c DNA,将其与表达载体 pc DNA3连接 ,转化大肠杆菌 DH5 α,建立了 h IL- 18BP的 c DNA克隆。结果序列分析表明 ,与国外文献报道的人 IL- 18BP的 c DNA序列完全一致。结论 h IL- 18BP已成功地得到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结构蛋白 CDNA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P38/caspase-3介导的MEF2C信号通路参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瑞敏 张全光 +2 位作者 武鹏 杨方 马文东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0-534,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肌细胞促进因子(MEF)2C磷酸化(激活)和蛋白水平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四动脉结扎模型,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给药组大鼠在缺血前20min脑室给药。结果脑缺血再灌注...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肌细胞促进因子(MEF)2C磷酸化(激活)和蛋白水平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四动脉结扎模型,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给药组大鼠在缺血前20min脑室给药。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可诱导MEF2C激活,6h达高峰;其蛋白表达在再灌后期(3~5d)明显下降。Caspase-3蛋白和激活的caspase-3(17ku)水平在再灌后期均显著增加;Caspase-3特异性抑制剂Ac-DEVD-CHO可明显阻止再灌3d的MEF2C蛋白表达降低。P38激酶抑制剂SB202190不但抑制再灌注6h的MEF2C激活,而且也降低了再灌注3d的caspase-3激活;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5的反义寡核苷酸未显著影响MEF2C的磷酸化水平。结论P38/caspase-3依赖的MEF2C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诱发的神经元凋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肌细胞促进因子2C P38 CASPASE-3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对蒙古沙土鼠海马突触体酪氨酸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勇 裴林 张光毅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7-142,共6页
用蒙古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 (BCAO)前脑缺血模型 ,研究缺血 /再灌对海马突触体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的影响及NMDA受体 (NR)非竞争性拮抗剂氯胺酮 (ketamine ,KT)、L 型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 (L typevoltagegat edcalciumchannel,L 型VGCC)... 用蒙古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 (BCAO)前脑缺血模型 ,研究缺血 /再灌对海马突触体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的影响及NMDA受体 (NR)非竞争性拮抗剂氯胺酮 (ketamine ,KT)、L 型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 (L typevoltagegat edcalciumchannel,L 型VGCC)拮抗剂硝苯吡啶 (nifedipine ,ND)及非NR拮抗剂 6 ,7 二硝基喹恶啉上卫四 ( 6 ,7 dini troquinoxaline 2 ,3 dione ,DNQX)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如下 :( 1)缺血 15min导致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 ,再灌引起包括 180kD蛋白在内的多种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快速 (再灌 15min)而持续 (至少 48h)升高 ;( 2 )脑缺血 15min ,再灌 6h ,蛋白酪氨酸磷酸化达最高水平 ,180kD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为假手术对照组的 1 8倍 ;( 3)缺血前腹腔注射KT或ND ,对缺血 /再灌诱导 180kD等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升高均有拮抗作用 ,但DNQX无此作用 ;( 4)免疫沉淀和免疫印渍证明 ,180kD蛋白为NR2B ,且其蛋白表达在脑缺血 /再灌时没有变化。结果提示 ,( 1)脑缺血 /再灌诱导NR2B等蛋白酪氨酸磷酸化增加 ,激活NR通道 ,加重神经元损伤 ;( 2 )NR通道不仅可被酪氨酸磷酸化调节 ,而且NR通道和L 型VGCC都参与了脑缺血 /再灌对NR2B等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调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氯胺酮 酪氨酸磷酸化 海马突触体
下载PDF
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检测肺癌端粒酶活性 被引量:10
14
作者 古涛 王绪 +4 位作者 刘永 王秀英 薛涛 张蓓 王伟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 评价端粒酶能否作为肺癌诊断的一个肿瘤标志物。方法 采用改良的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RAP)检测 34例人肺癌手术标本 (包括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与正常组织标本各 34份 ,2 8个相应淋巴结 )的端粒酶活性。另有肺囊肿、肺炎性... 目的 评价端粒酶能否作为肺癌诊断的一个肿瘤标志物。方法 采用改良的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RAP)检测 34例人肺癌手术标本 (包括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与正常组织标本各 34份 ,2 8个相应淋巴结 )的端粒酶活性。另有肺囊肿、肺炎性假瘤各 3例作为对照。结果  88.3% (30 / 34 )的肺癌癌组织端粒酶阳性 ,正常组织全部阴性。结论 端粒酶可以作为肺癌诊断的一个肿瘤标志物 ,改良的银染TRAP法成本低、污染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端粒酶 肿瘤标记物 重复序列扩增法
下载PDF
脑缺血大鼠海马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的激活及其调控(英文)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洪春 张光毅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1-316,共6页
以往的研究表明 ,在脑缺血 /再灌注的皮层和纹状体组织中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 3 (STAT3 )被激活。本实验旨在研究SD大鼠四动脉结扎诱导的全脑缺血是否引起海马组织STAT3的快速激活及其调控机制。结果表明 ,脑缺血导致STAT3快速磷酸化... 以往的研究表明 ,在脑缺血 /再灌注的皮层和纹状体组织中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 3 (STAT3 )被激活。本实验旨在研究SD大鼠四动脉结扎诱导的全脑缺血是否引起海马组织STAT3的快速激活及其调控机制。结果表明 ,脑缺血导致STAT3快速磷酸化激活及DNA结合活性增加。胞浆STAT3的磷酸化水平从缺血 5min起就显著增高 ,10min达高峰 (增加约 1 7倍 ) ,然后开始下降。核内STAT3的磷酸化水平则逐渐增加 ,缺血 3 0min时达高峰 (增加约2 3倍 )。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显示 ,STAT3的DNA结合活性从缺血 5min起就显著增加 ,3 0min达高峰 (增加约3 2倍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缺血前 2 0min腹腔注射给药 ,然后缺血 3 0min ,发现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染料木黄酮和抗氧化剂N 乙酰半胱氨酸能显著地抑制核内STAT3的磷酸化水平及DNA结合活性的增加 (磷酸化水平从 2 3和2 5倍分别降为 1 2和 1 4倍 ,DNA结合活性则从 2 8和 3 7倍分别降为 1 1和 1 5倍 ) ,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矾酸钠则能明显地促进他们的增高 (磷酸化水平从 2 0倍增到 3 4倍 ,DNA结合活性从 3 1倍增为 5 1倍 )。这些结果提示 ,蛋白酪氨酸激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可能共同参与了缺血诱导STAT3的激活调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物学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STAT3) 脑缺血 蛋白酪氨酸激酶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氧化应激
下载PDF
酪氨酸蛋白激酶Src和Fyn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_1区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亚峰 裴冬生 张光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7-439,共3页
目的观察胞内可溶性酪氨酸蛋白激酶Src、Fyn蛋白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Pulsinelli-Brierley4动脉阻塞(4-VO)大鼠全脑缺血模型,缺血前连续3d脑室注射Src、Fyn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ti... 目的观察胞内可溶性酪氨酸蛋白激酶Src、Fyn蛋白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Pulsinelli-Brierley4动脉阻塞(4-VO)大鼠全脑缺血模型,缺血前连续3d脑室注射Src、Fyn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tides,AS ODNs)抑制Src、Fyn蛋白的表达后缺血,复灌5d,石蜡切片,焦油紫染色,图像分析测定单位面积内焦油紫染色细胞面积总和,与缺血组及错义寡核苷酸组(missense oligodeoxy-nucletides,MS ODNs)比较进行形态学分析。结果Src、Fyn反义寡核苷酸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神经细胞均有明显保护作用,以Src AS ODNs保护作用更明显,与缺血组比较约有50%细胞存活(P<0.05)。结论胞内可溶性酪氨酸蛋白激酶Src、Fyn蛋白的含量降低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细胞有明显保护作用,且以Src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 FYN 反义寡核苷酸 形态 脑缺血 海马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cDNA的克隆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9
17
作者 尤红娟 裴冬生 +1 位作者 孙伟 王慧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为研究HBV X基因(HBx)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的关系,克隆HBx的cDNA并构建HBx真核表达载体。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从HepG2.2.15细胞中扩增出HBx的cDNA,克隆到质粒PCDNA3.1中。结果RT-PCR扩增出约460 bp片段,经酶切... 目的为研究HBV X基因(HBx)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的关系,克隆HBx的cDNA并构建HBx真核表达载体。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从HepG2.2.15细胞中扩增出HBx的cDNA,克隆到质粒PCDNA3.1中。结果RT-PCR扩增出约460 bp片段,经酶切鉴定显示HBx的cDNA真核表达载体(HBx-PCDNA3.1)构建成功,测序结果显示HBx的cDNA与已发表的的序列相同。结论成功地构建了HBx的真核表达载体HBx-PCDNA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X基因 克隆 真核表达载体
下载PDF
大鼠βB2-晶体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书群 裴冬生 +1 位作者 陆梁 赵惠仁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3-436,共4页
目的表达并纯化βB2-晶体蛋白,制备其多克隆抗体,用以研究βB2-晶体蛋白聚合的机制。方法用RT-PCR的方法扩增了βB2-晶体蛋白的cDNA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MON5473中。用萘啶酮酸诱导recA启动子后,蛋白质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表... 目的表达并纯化βB2-晶体蛋白,制备其多克隆抗体,用以研究βB2-晶体蛋白聚合的机制。方法用RT-PCR的方法扩增了βB2-晶体蛋白的cDNA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MON5473中。用萘啶酮酸诱导recA启动子后,蛋白质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表达的蛋白质用DEAE纤维素层析和凝胶过滤纯化,SDS-PAGE显示一条带。与佐剂混合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结果纯化了大鼠βB2-晶体蛋白,成功制备了其多克隆抗体。结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为下阶段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B2-晶体蛋白 表达 纯化 抗体
原文传递
PTEN抑制剂保护缺血神经元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尹晓慧 齐素华 +2 位作者 许静 韩东 张光毅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287-289,共3页
目的研究PTEN抑制剂pic与脑缺血诱导的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及复灌过程中Akt1活化变化的关系,来揭示pic保护缺血神经元的机制,从而为更清楚地了解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的机制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及... 目的研究PTEN抑制剂pic与脑缺血诱导的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及复灌过程中Akt1活化变化的关系,来揭示pic保护缺血神经元的机制,从而为更清楚地了解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的机制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及pic组。通过四动脉结扎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在缺血前腹腔注射溶剂或PTEN的特异性抑制剂pic。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大鼠海马中Akt1活化情况的变化。通过焦油紫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存活情况。结果给予pic后,海马神经元中Akt1活化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n=3),同时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也较对照组明显增加(n=5)。结论pic通过抑制PTEN而激活Akt1,从而保护缺血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PTEN PIC AKT1 神经元
下载PDF
中药巴戟天对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书群 裴冬生 +1 位作者 侯筱宇 张光毅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490-492,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巴戟天对晶状体醛糖还原酶(AR)的抑制作用,以期找到一种治疗糖性白内障的中药。方法提取了中药巴戟天水溶性成分,以比色法检测其对大鼠和猪的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结果①本实验制备的酶液的比活性分别为:猪晶状体0.... 目的研究中药巴戟天对晶状体醛糖还原酶(AR)的抑制作用,以期找到一种治疗糖性白内障的中药。方法提取了中药巴戟天水溶性成分,以比色法检测其对大鼠和猪的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结果①本实验制备的酶液的比活性分别为:猪晶状体0.166μmol.min-1.mg-1protein,大鼠晶状体0.82μmol.min-1.mg-1protein;②巴戟天对猪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5 mg.L-1,对大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IC50为46 mg.L-1。结论中药巴戟天水溶性成分对大鼠和猪晶状体醛糖还原酶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 醛糖还原酶 晶状体 中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