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与鼻胃管置入并发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郭召军 石丽红 +2 位作者 汪晓红 王金臣 王艳斌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371-372,共2页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于1980年应用于临床,其优点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本研究对PEG与常规鼻胃管置人进行比较,旨在进一步探讨PEG的优越性。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并发症 胃管置 PEG
下载PDF
导丝技术在ERCP操作中的应用技巧 被引量:15
2
作者 唐采白 胡兵 郭召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27-1029,共3页
目的:探讨导丝技术在ERCP操作中的应用技巧.方法:随机选取需要进行ERCP手术操作的不同病因的126例患者,对乳头部插入困难者采用导丝引导插管;运用直接插入法、借助导管法、借助切开刀法、借助球囊法、导丝头端塑形法进行胆管的选择性插... 目的:探讨导丝技术在ERCP操作中的应用技巧.方法:随机选取需要进行ERCP手术操作的不同病因的126例患者,对乳头部插入困难者采用导丝引导插管;运用直接插入法、借助导管法、借助切开刀法、借助球囊法、导丝头端塑形法进行胆管的选择性插管;调整导丝的位置和角度使其通过胆管的狭窄段;采用“对吻法”对已行T管插管或PTC术的患者进行插管.结果:使用ERCP导丝新技术,胰腺炎的发生率为3.96%(5/126),而使用常规的ERCP技术发生率为8.0%(16/150),胰腺炎并发症明显下降(t=1.94,P<0.05).使用导丝新技术对不同疾病的126例完成的造影成功率为96.0%,治疗成功率为91.3%,而使用常规的ERCP技术150例造影成功率、治疗成功率分别为86.0%(129/150)、79.3%(119/150),提示造影成功率和治疗成功率均有明显提高(t=2.28,P<0.01;t=2.79,P<0.01).巧妙地运用导丝技术可以起到提高乳头部插管成功率、导管超选进入目标胆管、通过胰胆管狭窄或梗阻部位等作用,还可以采用对吻法导丝技术使难度较大的ERCP操作得以完成.结论:有意识地、巧妙地运用导丝技术可以提高ERCP操作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丝 ERCP 胰腺炎 新技术
下载PDF
胆汁排空时间及奥狄括约肌蠕动方向与胆囊切除后胆源性腹痛关系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胡兵 唐采白 +1 位作者 石丽红 吴毓麟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664-666,共3页
目的探讨胆汁排空时间及奥狄括约肌(SO)蠕动方向与胆囊切除术后胆源性腹痛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2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源性腹痛患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需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者则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 目的探讨胆汁排空时间及奥狄括约肌(SO)蠕动方向与胆囊切除术后胆源性腹痛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2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源性腹痛患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需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者则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观察造影剂排空时间、胆管SO蠕动方向、胆胰管末端进入十二指肠的类型、胆总管远端生理狭窄段(NDS)长度。结果32例胆囊切除后胆源性腹痛患者,造影剂排空时间≥45分钟者25例,有SO蠕动方向改变者24例,NDS≥10mm者23例;24例SO蠕动方向改变者中逆向蠕动11例,同步收缩13例;23例NDS≥10mm患者中21例造影剂排空时间>45分钟。结论胆汁排空时间延长及SO蠕动方向异常是胆囊切除术后胆源性腹痛的重要原因,而胆汁排空时间延长及SO蠕动方向异常与NDS过长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排空 奥狄氏括约肌 胆囊切除术 腹痛 胆道疾病
下载PDF
鼻胆管引流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 被引量:10
4
作者 郭召军 石丽红 +1 位作者 刘永哲 唐采白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328-330,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效果。方法98例ERCP术后有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可能的患者,48例术后置鼻胆管引流,50例非引流进行对照,观察术后2、24 h血清淀粉酶值和急性胰腺... 目的探讨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效果。方法98例ERCP术后有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可能的患者,48例术后置鼻胆管引流,50例非引流进行对照,观察术后2、24 h血清淀粉酶值和急性胰腺炎发生率。结果ENBD组和对照组术后2 h血清淀粉酶值分别为(367.6±76.6)U/L和(621.5±121.4))U/L(P<0.01),术后24 h血清淀粉酶值分别为(245.5±74.2)U/L和(424.6±82.1)U/L(P<0.01);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分别为8.33%和20.00%(P<0.05);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0与8.00%(P<0.05)。结论ENBD能有效预防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鼻胆管引流 急性胰腺炎 高淀粉酶血症
下载PDF
PTCD与ERCP对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被引量:6
5
作者 郭召军 石丽红 +2 位作者 刘永哲 王金臣 唐采白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592-593,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接胆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方法对8例恶性肿瘤导致的梗阻性黄疸ERCP治疗失败患者,超声引导下PTCD成功后,经引流管进入导丝,与ERCP对接...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接胆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方法对8例恶性肿瘤导致的梗阻性黄疸ERCP治疗失败患者,超声引导下PTCD成功后,经引流管进入导丝,与ERCP对接后,行胆道支架植入术。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7例获得成功。其中采取右侧肝管穿刺5例,左侧肝管2例;一次性对接成功6例,分次进行1例;植入金属内支架5例,塑料内支架2例。7例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患者3天后查血胆红素均明显下降。结论PTCD与ERCP对接术在梗阻性黄疸ERCP不成功时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恶性梗阻性黄疸
下载PDF
抗CEA人/鼠嵌合抗体rch24在裸鼠人结肠癌模型中的放射免疫显像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建 纪渤 +4 位作者 杨志 余振梅 唐采白 郭召军 于世良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51,61,共2页
关键词 放射免疫显像 人结肠癌 嵌合抗体 裸鼠 抗C CEA 导向治疗 抗癌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切开术治疗急性胰腺炎9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郭召军 唐采白 胡兵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419-421,共3页
目的 探讨内镜下乳头切开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对 9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急诊行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ERCP)和Oddi括约肌切开术 (EST)。结果  9例患者 2天后血淀粉酶均降至正常 ,无一例加重 ,腹疼缓解时间较保守... 目的 探讨内镜下乳头切开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对 9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急诊行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ERCP)和Oddi括约肌切开术 (EST)。结果  9例患者 2天后血淀粉酶均降至正常 ,无一例加重 ,腹疼缓解时间较保守治疗缩短 ,未发生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ERCP +EST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安全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乳头切开术 手术治疗 急性胰腺炎 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ODDI括约肌切开术
下载PDF
奥曲肽对人胃癌细胞株抑制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少卿 王绪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310-312,共3页
目的 研究奥曲肽 (OCT)对人胃癌细胞株MKN45生长的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OCT1 0 -3 g L对MKN45细胞的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  1 0 -3 g L这一浓度可诱导MKN45出现G0 G1 阻滞 ,于加入OCT后 6h开始 [(63 .67± 3 .92 )... 目的 研究奥曲肽 (OCT)对人胃癌细胞株MKN45生长的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OCT1 0 -3 g L对MKN45细胞的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  1 0 -3 g L这一浓度可诱导MKN45出现G0 G1 阻滞 ,于加入OCT后 6h开始 [(63 .67± 3 .92 ) % ] ,2 4h最显著 [(75 .0 5± 3 .42 ) % ] (P <0 .0 5) ,36h已消失 ;与对照组 [(7.0 3±0 .54) % ]相比 ,2 4hG2 M期细胞比例亦减少 [(2 .41± 1 .97) % ] ,但OCT未改变亚二倍体细胞的比例。结论 OCT可抑制人胃癌细胞株MKN45的生长 ,其作用机制之一是诱导细胞出现G0 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曲肽 胃癌 实验研究 生长抑素 MKN45细胞株 G0/G1阻滞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的PAI-1活性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唐采白 周宏平 +1 位作者 王然 张光毅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AI- 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PAI - 1试剂盒检测 33例胃癌肿瘤组织和瘤旁组织以及 4例良性对照组织中PAI- 1比活性 ,采用Lauren分型法比较PAI- 1在不同组织类型中的差异。结果 肿瘤...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AI- 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PAI - 1试剂盒检测 33例胃癌肿瘤组织和瘤旁组织以及 4例良性对照组织中PAI- 1比活性 ,采用Lauren分型法比较PAI- 1在不同组织类型中的差异。结果 肿瘤组织中的PAI- 1比活性显著高于瘤旁组织和对照组织 (P <0 .0 5 ) ,其中以弥漫型胃癌的差异显著 (P <0 .0 5 ) ;合并有淋巴结转移者的PAI- 1比活性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5 )。按TNM肿瘤分期 ,Ⅰ~Ⅳ期PAI- 1比活性逐渐上升 (P <0 .0 5 )。PAI- 1比活性高于 0 .75AU/mg易于出现远处转移 (P <0 .0 5 )。结论 PAI- 1比活性在胃癌组织中明显上升 ,其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胃癌 Lauren分型 PAI-1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
10
作者 唐采白 王少卿 +4 位作者 胡兵 郭召军 沈桂清 刘连 袁星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357-359,共3页
关键词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治疗 胆总管结石 微创外科 临床研究
下载PDF
ERCP、EST治疗胆囊切除术后T管不能拔除10例分析
11
作者 郭召军 唐采白 +3 位作者 胡兵 王少卿 刘连 袁星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350-351,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乳头切开术(EST)对胆囊切除后T管引流不能拔除的病因诊断价值及治疗效果。方法10例胆囊切除术后T管引流不能拔除者行ERCP,观察胆总管下段情况,了解其梗阻原因,如有结石则行EST及胆总管取石术...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乳头切开术(EST)对胆囊切除后T管引流不能拔除的病因诊断价值及治疗效果。方法10例胆囊切除术后T管引流不能拔除者行ERCP,观察胆总管下段情况,了解其梗阻原因,如有结石则行EST及胆总管取石术,配合使用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结果10例患者9例有胆总管残存结石,内镜下取石成功,1例疑诊胆管癌患者行ENBD,T管均成功拔除,未发生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结论ERCP、EST治疗可了解胆囊切除术后T管不能拔除的原因,并能解除胆总管梗阻,是一项十分有价值、相对安全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内镜下乳头切开术 内镜治疗
下载PDF
脂肪肝76例临床分析
12
作者 唐采白 樊金声 +1 位作者 冯智洪 郭召军 《中国临床医学》 2000年第3期332-333,共2页
关键词 脂肪肝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血清和胆汁糖链抗原19—9及脱落细胞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继光 郭召军 +1 位作者 刘永哲 王金臣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13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和胆汁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及脱落细胞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胆管癌30例,胆道良性病变25例,选择因腹痛待查做ERCP榆查显示咦胆管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 目的:探讨血清和胆汁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及脱落细胞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胆管癌30例,胆道良性病变25例,选择因腹痛待查做ERCP榆查显示咦胆管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和胆汁中CA19—9的水平,将胆汁离心沉淀后检测胆汁脱落细胞。结果:1.胆汁CA19—9明显高于血清检测结果(P〈O.01):2.不同I腧床分期胆管癌患者胆汁CA19—9的浓度比较未发现统计学差异,但各期胆汁CA19—9的浓度显著高于血清CA19—9的浓度,日有统计学差异,胆汁CA19—9诊断的阳性率为93.3%(28/30),胆汁癌细胞检测阳性率为16.7%(5/30)。结论胆汁CA19—9和胆汁脱落细胞检测对胆管癌的定性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胆汁 脱落细胞 糖链抗原19—9
下载PDF
30例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患者的护理
14
作者 赵荣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21期2612-2613,共2页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是指在内镜辅助下使用非手术的方法建立经皮进入胃腔的通路,利用胃造口进行肠内营养输注或进行姑息性胃肠减压治疗。其优点在于没有胃管对鼻咽部的压迫刺激以及可能的黏膜缺血坏死,且不影响外观,可长期放...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是指在内镜辅助下使用非手术的方法建立经皮进入胃腔的通路,利用胃造口进行肠内营养输注或进行姑息性胃肠减压治疗。其优点在于没有胃管对鼻咽部的压迫刺激以及可能的黏膜缺血坏死,且不影响外观,可长期放置。我科自2008年开始实施PEG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了肺部的感染率,而且节约了医疗费用、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尽管PEG为微创,但如果应用或护理不当,仍将引起不必要甚至严重的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 护理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乳糜腹水3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汪晓红 石丽红 +3 位作者 王金臣 王艳斌 荣荣 唐成祥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51-1352,共2页
乳糜腹水常见病因多为肿瘤或感染导致的淋巴管破裂,胰腺炎并发乳糜腹水临床罕见,如延误诊断,病死率甚高。现报道我科收治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乳糜腹水病例,并结合文献总结分析如下。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乳糜腹水 并发 延误诊断 文献总结 淋巴管 病因多 病死率
原文传递
顺铂对人肝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野生型p53、p21^(WAF1/CIP1)和c—my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登洋 马力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66-366,共1页
关键词 肝癌 细胞凋亡 野生型P53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