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徐州市义务献血员弓形虫感染情况初步调查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宜升 付琳琳 +2 位作者 杜文平 陈明 史志旭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 了解徐州市义务献血员弓形虫感染情况。方法 用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 (Dot-IGSS)检测徐州市中心血站流动采血车在徐州市区采集的义务献血员血清中抗弓形虫IgG。结果 共检测 2 5 89份血清 ,抗弓形虫IgG阳性率为 3.0 1%。献血员的... 目的 了解徐州市义务献血员弓形虫感染情况。方法 用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 (Dot-IGSS)检测徐州市中心血站流动采血车在徐州市区采集的义务献血员血清中抗弓形虫IgG。结果 共检测 2 5 89份血清 ,抗弓形虫IgG阳性率为 3.0 1%。献血员的弓形虫感染率无性别、职业和血型之间的显著性差异。结论 为预防输血后弓形虫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员 弓形虫 免疫金银染色法 Dot-IGSS
下载PDF
徐州地区部分人群TTV感染的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潘修成 魏来 吴文漪 《肝脏》 2000年第1期61-62,共2页
TTV为1997年底日本学者在输血后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发现的单链DNA病毒,基因组全长为3739个核苷酸。由于该病毒的存在与血清ALT升高密切相关,而被认为可能是继庚型肝炎病毒(HGV)之后发现的又一新型肝炎相关病毒。有... TTV为1997年底日本学者在输血后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发现的单链DNA病毒,基因组全长为3739个核苷酸。由于该病毒的存在与血清ALT升高密切相关,而被认为可能是继庚型肝炎病毒(HGV)之后发现的又一新型肝炎相关病毒。有报道,在供血员、不明原因的暴发性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TTV感染 诊断 TTV-DNA
下载PDF
江苏徐州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研究
3
作者 颜学兵 吴文漪 +2 位作者 魏来 杜绍材 陶其敏 《临床荟萃》 CAS 1998年第16期730-731,共2页
为了解本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分布倩况,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RFLP),对107例丙型肝炎患者中血清HCV-RNA阳性的90例进行基因型分析.分型结果表明,HCV-Ⅱ(1b)占78.9%(71/90),HCV-Ⅲ(2a)型占18.9%(17/6O),HCVⅡ/Ⅲ(1b/2a)... 为了解本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分布倩况,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RFLP),对107例丙型肝炎患者中血清HCV-RNA阳性的90例进行基因型分析.分型结果表明,HCV-Ⅱ(1b)占78.9%(71/90),HCV-Ⅲ(2a)型占18.9%(17/6O),HCVⅡ/Ⅲ(1b/2a)混合型占2.2%(2/90).提示:①本地区HCV流行株基因型主要为Ⅱ型,同时存在Ⅲ型与Ⅱ/Ⅲ混合型.徐州地区HCV基因型分布符合我国HCV基因型分布的特征,可能反映我国中原地区HCV基因型的分布.②Ⅱ/Ⅲ混合型感染可能与反复输入血制品及多次血液透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研究
下载PDF
徐州地区戊型肝炎与甲型肝炎临床特点比较
4
作者 王金章 颜学兵 +1 位作者 陈明 吕兴侠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28-129,共2页
目的 研究徐州地区戊型肝炎 (HE)与甲型肝炎 (HA)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 总结 7a中收治的 10 6例HE临床特点并与 78例HA比较。结果 本地区HE全年散发 ,男性占 83.9% ,平均年龄 38.1岁 ,病初发热率88.9% ,热程 (5 .6± 4.5 )d ,平... 目的 研究徐州地区戊型肝炎 (HE)与甲型肝炎 (HA)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 总结 7a中收治的 10 6例HE临床特点并与 78例HA比较。结果 本地区HE全年散发 ,男性占 83.9% ,平均年龄 38.1岁 ,病初发热率88.9% ,热程 (5 .6± 4.5 )d ,平均住院时间 (4 8.1± 16 .5 )d ,黄疸持续时间 (4 0 .1± 2 2 .7)d ,血清胆红素 (SB)水平 (12 3.0± 133.1) μmol/L ,淤胆型肝炎占 18.1% ,脾肿大发生率为 2 5 .0 % ,亚急性重型肝炎占 6 .6 % ,病死率为2 .8%。结论 HE与HA相比 ,临床经过相似 ,但黄疸深 ,淤胆型肝炎多 ,易出现脾肿大 ,重症型较多见 ,病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戊型肝炎 甲型肝炎 临床特点 比较
下载PDF
徐州地区肝癌患者HCV、HBV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5
作者 颜学兵 吴文漪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7年第6期388-388,共1页
关键词 肝肿瘤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血清学调查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6
6
作者 邢宏 韩方正 汪莉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8-92,共5页
随着肿瘤对人类生存健康的威胁日益严重,应对肿瘤的治疗模式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各种肿瘤治疗的新药物、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其中细胞生物治疗已经初露锋芒,成为肿瘤生物治疗中重要的发展方向。继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 (LAK)... 随着肿瘤对人类生存健康的威胁日益严重,应对肿瘤的治疗模式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各种肿瘤治疗的新药物、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其中细胞生物治疗已经初露锋芒,成为肿瘤生物治疗中重要的发展方向。继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 (LAK)、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及CD3单抗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的杀瘤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临床研究 肿瘤生物治疗 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激活的杀伤细胞 CD3单抗 杀瘤作用
下载PDF
TACE联合自体CIK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 被引量:10
7
作者 邢宏 韩方正 +1 位作者 汪莉萍 李春扬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学治疗栓塞(TACE)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65例PHC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为32例和33例。单纯TACE治疗组(对照组)常规行肝动脉灌注化学治疗栓塞...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学治疗栓塞(TACE)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65例PHC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为32例和33例。单纯TACE治疗组(对照组)常规行肝动脉灌注化学治疗栓塞术;TACE联合细胞免疫治疗组(研究组)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诱导分化获得成熟的CIK细胞,行TACE联合CIK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周、4周的T细胞亚群等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后1周与治疗前CD3+、CD4+、CD8+和CD4+/CD8+等各项免疫指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的TACE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比较,CD8+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9+变化不明显。研究组治疗1周、4周后CD3+、CD4+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1周CD4+/CD8+比值升高,CD16+CD56+比例有下降趋势(P>0.05),治疗后4周CD19+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 TACE联合CIK应用具有提高PHC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栓塞化疗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免疫功能
下载PDF
LAK细胞治疗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的疗效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吴文漪 陈明 +2 位作者 韩方正 张言超 李秀华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7年第6期385-388,共4页
应用自体LAK细胞回输治疗40例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患者。疗程结束时,LAK治疗组HBeAg和HBVDNA转阴率分别为22·5%和4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均<0.001)。12个月复查HBeAg、HBVDNA转阴率分别达到4O%和68.57%。LAK治疗后患者... 应用自体LAK细胞回输治疗40例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患者。疗程结束时,LAK治疗组HBeAg和HBVDNA转阴率分别为22·5%和4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均<0.001)。12个月复查HBeAg、HBVDNA转阴率分别达到4O%和68.57%。LAK治疗后患者CD4+细胞数及CD4+/CD8+比,IL-2水平及mIL-2R表达,NK细胞及LAK细胞活性等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1)。其中HBeAg转阴的患者,IL-2升高更为显著(P<0.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细胞 乙型肝炎 疗效
下载PDF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CCR5及CD30的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颜学兵 张萍 +3 位作者 魏来 吴文漪 冯霞 何静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882-884,共3页
目的 为研究细胞趋化因子受体 5 (CCR5 )及细胞分化抗原 30 (CD30 )作为 1类辅助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Th1/Tc1)、2类辅助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Th2 /Tc2 )表面标志的可行性及辅助性T细胞 (Th) /细胞毒性T细胞亚群 (Tc)在病毒性... 目的 为研究细胞趋化因子受体 5 (CCR5 )及细胞分化抗原 30 (CD30 )作为 1类辅助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Th1/Tc1)、2类辅助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Th2 /Tc2 )表面标志的可行性及辅助性T细胞 (Th) /细胞毒性T细胞亚群 (Tc)在病毒性肝炎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 2 0例正常人群 (NC)及 2 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CHB)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PMBC)经植物血凝素 (PHA)培养前后CCR5、CD30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 ①培养前 ,NC与CHB患者PM BC的CCR5及CD30的表达无明显的差别 (P >0 0 5 ) ,但两组CCR5的表达均高于CD30 (P <0 0 5 )。②培养后 ,CHB患者CCR5高于NC(P >0 0 5 ) ,而CD30则低于NC(P <0 0 5 )。③培养后 ,NC的CCR5表达较培养前明显的减少 (P <0 0 5 ) ,而NC及CHB患者的CD30的表达较培养前均明显的增加 (P <0 0 5 ) ;培养后 ,CHB患者CCR5的减少量低于NC ,而CD30的增加量少于NC(P <0 0 5 )。④培养前CHB患者CCR5 /CD30低于NC ,而培养后高于NC(P <0 0 5 ) ,两组培养后CCR5 /CD30均明显低于培养前 (P <0 0 5 )。结论 ①CCR5及CD30目前可作为Th及Tc细胞亚群相对特异性的细胞表面标志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发病机理 乙型肝炎 细胞因子趋化受体5 细胞分化抗原30 细胞毒性T细胞亚群
下载PDF
混合血清法筛检丙型肝炎抗体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沛 史志旭 +3 位作者 张延超 徐忠才 舒华嵩 张新英 《现代预防医学》 CAS 1997年第2期135-137,共3页
为了解在实际检测条件下,混合血清法筛检丙型肝炎抗体的效果,对1875例献血员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在单个血清检测结果未知的条件下,将每5个血清混合,使用酶免疫法检测丙型肝炎抗体。在检测中保持混合血清中每个标本的稀释度与单... 为了解在实际检测条件下,混合血清法筛检丙型肝炎抗体的效果,对1875例献血员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在单个血清检测结果未知的条件下,将每5个血清混合,使用酶免疫法检测丙型肝炎抗体。在检测中保持混合血清中每个标本的稀释度与单个血清检验法相同。结果显示:本次抗-HCV筛检的血清阳性率为2.24%,以单个血清检验为对照,混合血清法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9.2%;阴性混合标本的OD/CO值呈正偏态分布,当混合标本中含有高OD值阴性标本时,可产生假阳性结果。收益分析发现:应用混合血清法筛检抗-HCV可节省69.33%的检测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检 抗-HCV 前瞻性研究 混合血清法
下载PDF
IL-2在慢乙肝患者病毒清除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明 吴文漪 +2 位作者 李秀华 张言超 韩方正 《临床荟萃》 CAS 1999年第16期744-745,共2页
慢乙肝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下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的功能低下,而且HBeAg阳性较阴性者更甚,这一观点已成共识。为进一步探讨IL-2在慢乙肝患者病毒清除中的作用,探讨不同IL-2水平的慢乙肝患者... 慢乙肝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下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的功能低下,而且HBeAg阳性较阴性者更甚,这一观点已成共识。为进一步探讨IL-2在慢乙肝患者病毒清除中的作用,探讨不同IL-2水平的慢乙肝患者对外源IL-2治疗的反应,我们检测了64例病毒复制指标阳性的慢乙肝患者IL-2水平,其中40例进行了自体LAK细胞治疗前后IL-2变化的观察,并对HBV标记进行了为期2年的随访,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白细胞介素2 治疗
下载PDF
乙型肝炎慢性化细胞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红兵 陈明 《医学综述》 2005年第8期679-682,共4页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病 细胞免疫 肝炎病毒 乙型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95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克俭 颜学兵 +1 位作者 许统俭 冯霞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 (CHB)、肝硬化 (L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凋亡在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对 7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BL的Fas(CD95 )表达进行了检测。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观察...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 (CHB)、肝硬化 (L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凋亡在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对 7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BL的Fas(CD95 )表达进行了检测。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观察PBL中凋亡细胞比例 ,病例组同时检测HBV复制指标。结果 ①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BL凋亡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肝硬化患者低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P <0 .0 5 ) ;②病毒复制指标阳性患者PBL的CD95表达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 (P <0 .0 5 )。结论 ①CHB患者的PBL存在自体凋亡现象 ,这可能是HBV致病机制及持续感染的重要因素 ;②CHB的PBL自体凋亡发生率与HBV的复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淋巴细胞 细胞凋亡 CD95 外周血
下载PDF
病毒性肝炎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汪莉萍 陈明 李艳丽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317-318,共2页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MEK - 6 10 8k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对 15 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进行检测。结果 各型肝炎患者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及血小板比容 (PCT...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MEK - 6 10 8k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对 15 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进行检测。结果 各型肝炎患者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及血小板比容 (PCT)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 (P <0 .0 5或P <0 .0 1) ,且随着病情进展 ,PLT、PCT降低愈明显 ,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平均体积 PCT PDW
下载PDF
凯西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颜学兵 吴文漪 +1 位作者 封波 张晓筠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17-317,共1页
关键词 凯西莱 治疗 乙型肝炎 药理 疗效观察
下载PDF
血液透析及慢性肝炎患者输血传播病毒感染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潘修成 魏来 吴文漪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9年第12期899-901,共3页
目的:阐明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在血液透析、慢性肝炎病人中的临床意义及其致病作用。方法:以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TTVDNA。结果:31例血液透析患者10例TTVDNA阳性,其中6例有血清转氨酶(ALT)水平升高(76~243U/L... 目的:阐明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在血液透析、慢性肝炎病人中的临床意义及其致病作用。方法:以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TTVDNA。结果:31例血液透析患者10例TTVDNA阳性,其中6例有血清转氨酶(ALT)水平升高(76~243U/L),但均同时伴有HBsAg或/和抗HCV阳性,2例单纯TTVDNA阳性者血清TTVDNA持续阳性至少8个月,而ALT水平一直处在正常水平。TTVDNA阳性率在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及慢性非甲~戊型、非庚型肝炎中分别为28.3%(17/60),29.3%(10/41)和31.1%(14/45)。TTVDNA阳性、阴性两组慢性乙、丙型肝炎在年龄、病程及ALT、AST、TBil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14例非甲~戊型、非庚型肝炎患者中13例表现为单项ALT水平轻度升高,临床症状轻微。结论:TTV感染存在慢性携带状态,可能是非甲~成型、非庚型肝炎的重要致病因子,但其致病性可能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传播病毒 病毒性肝炎 血液透析
下载PDF
细胞趋化因子受体5在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颜学兵 张萍 +2 位作者 吴文漪 冯霞 何静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研究细胞趋化因子受体5(CCR5)在乙型病毒性肝炎(HB)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20例正常人(NC)及20例HB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其经植物凝血素(PHA)培养前后的变化。结果培养前NC与HB患者PBMC的... 目的研究细胞趋化因子受体5(CCR5)在乙型病毒性肝炎(HB)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20例正常人(NC)及20例HB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其经植物凝血素(PHA)培养前后的变化。结果培养前NC与HB患者PBMC的CCR5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培养后HB患者CCR5表达水平高于NC(P<0.05);NC的CCR5表达均较培养前明显减少(P<0.05),而HB患者的CCR5表达虽较培养前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乙型肝炎(AHB)、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LC)患者的CCR5的表达有一定的差别:AHB>CHB>LC,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复制指标阳性组CCR5的表达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HB患者PBMC的CCR5的表达水平与HB的临床转归可能有一定的关系,高水平的CCR5患者预后较好;PMBC高水平CCR5的表达可能不利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发病机制 乙型肝炎病毒 细胞趋化因子受体5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培育自体淋巴细胞回输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部分免疫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方正 张言超 吴文漪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7-18,共2页
为进一步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培育自体淋巴细胞回输疗法的作用机制,用MTT法检测1729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及IL-2对NK细胞活性的影响,用葡萄球菌免疫球蛋白间接花环法检测了白细胞... 为进一步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培育自体淋巴细胞回输疗法的作用机制,用MTT法检测1729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及IL-2对NK细胞活性的影响,用葡萄球菌免疫球蛋白间接花环法检测了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阳性细胞数。并观察了IL-2培育自体淋巴细胞回输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病人IL-2R阳性细胞数、NK细胞活性及对IL-2的反应性均较正常人低;IL-2培育自体淋巴细胞回输治疗后,IL-2R阳性细胞数、NK细胞活性及对IL-2的反应性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真显著性(P<0.01)。提示IL-2培育自体淋巴细胞回输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作用机制之一为促进了单个核细胞膜IL-2R的表达,促进了病人NK细胞活性及时IL-2的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乙型肝炎 自然杀伤细胞 白细胞介素-2 免疫
下载PDF
庚型肝炎病毒不同基因区的聚合酶链反应扩增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修成 魏来 吴文漪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69-271,共3页
分别在庚型肝炎病毒 (HGV) 基因5′端非编码区 (5′UTR)、非结构 (NS) 3 区及非结构 (NS) 5 区设计套式引物,建立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d PCR) 检测血清HGV RNA。在299份不... 分别在庚型肝炎病毒 (HGV) 基因5′端非编码区 (5′UTR)、非结构 (NS) 3 区及非结构 (NS) 5 区设计套式引物,建立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d PCR) 检测血清HGV RNA。在299份不同血清标本中HGVRNA 阳性者41 例,基于5′UTR、NS3 区及NS5 区引物PCR的阳性率分别为878% 、805% 和976% 。本研究结果表明根据中国株HGV基因NS5区部分序列设计引物建立的RTnested PCR更灵敏、实用。可用于对HGV 感染流行病学及临床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庚型肝炎病毒 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RNA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临床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颜学兵 吴文漪 +1 位作者 魏来 张言超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9年第12期912-913,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丙型肝炎(HC)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90例血清HCVRNA阳性HC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并对不同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1)徐州地区HCV流行株基因型主要为Ⅱ型(78.9%),同时...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丙型肝炎(HC)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90例血清HCVRNA阳性HC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并对不同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1)徐州地区HCV流行株基因型主要为Ⅱ型(78.9%),同时存在Ⅲ型(18.9%)及Ⅱ/Ⅲ混合型(2.2%)。本地区HCV基因型分布符合我国HCV基因型分布的总特征,可能反映我国东部沿海地区HCV基因型分布。(2)Ⅱ型患者肝报重于Ⅲ型,而其免疫原性低于Ⅲ型,两者在致病机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差异。(3)Ⅱ/Ⅲ混合型感染与反复输血制品及多次血液透析有关,在致病过程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分型 临床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