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在康复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郭琳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4期35-35,共1页
康复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新兴学科,康复主要的目的在于将患者以最佳的状态回归社会,在临床上动手能力要求更高。为了适应这一新兴学科的护理教学,必须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与PBL教学模式各有优缺点。在康复科护... 康复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新兴学科,康复主要的目的在于将患者以最佳的状态回归社会,在临床上动手能力要求更高。为了适应这一新兴学科的护理教学,必须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与PBL教学模式各有优缺点。在康复科护理教学中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优化整合课程资源,结合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 康复护理教学
下载PDF
针灸在脑梗死后偏瘫运动康复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周夫瑞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358-359,共2页
目的研究针灸在脑梗死后偏瘫运动功能康复的作用及时机。方法对168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分为常规运动治疗组和针灸治疗组,进行连续4周的运动功能综合评分(RMI)研究。结果针灸疗法在1~2周较常规运动疗法有明显优势(P<0.001,P<0.01)... 目的研究针灸在脑梗死后偏瘫运动功能康复的作用及时机。方法对168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分为常规运动治疗组和针灸治疗组,进行连续4周的运动功能综合评分(RMI)研究。结果针灸疗法在1~2周较常规运动疗法有明显优势(P<0.001,P<0.01),但在运动的协调性及稳定性无明显优势(P>0.05)。结论针灸治疗脑梗死后偏瘫应抓住时机,并与康复运动疗法配合才能事半功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脑梗死后偏瘫 运动康复
下载PDF
关节损伤系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姚爱明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关节损伤 康复治疗 疗效
下载PDF
照顾者反应对康复期脑出血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冯艳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4期152-153,共2页
目的:探讨照顾者反应对康复期脑出血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抽样选取82例康复期脑出血患者的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研究组照顾者接受专业医疗机构培训后再对康复期脑出血患者予以照顾,常规组照顾者未... 目的:探讨照顾者反应对康复期脑出血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抽样选取82例康复期脑出血患者的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研究组照顾者接受专业医疗机构培训后再对康复期脑出血患者予以照顾,常规组照顾者未接受任何培训按照常规护理方法对康复期脑出血患者予以照顾,并采用照顾者反应评估量表对两组照顾者反应进行评价,再采用Herth希望量表对其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照顾者反应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希望水平Herth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良好的照顾者反应对康复期脑出血患者希望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顾者反应 康复期 脑出血 希望水平
下载PDF
影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康复疗效因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何慧 《江苏医药》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99-400,共2页
关键词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康复疗法 疗效
下载PDF
五味甘露藏药药浴对脑卒中后伴肢体痉挛患者肌痉挛的影响:基于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亚组分析结果
6
作者 王萌 陆晓 +18 位作者 刘守国 彭志行 朱毅 冯晓东 顾一煌 孙建华 唐强 陈红霞 黄晓琳 胡军 陈伟 项洁 万春晓 范刚启 陆建虎 夏文广 陈丽萍 王丽华 励建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7-851,共5页
目的:观察五味甘露藏药药浴对脑卒中后伴肢体痉挛患者肌痉挛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来自16家国内三甲医院的558例脑卒中后伴肢体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五味甘露藏药药浴组(279例)和康复对照组(279例)。两组均给予现代... 目的:观察五味甘露藏药药浴对脑卒中后伴肢体痉挛患者肌痉挛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来自16家国内三甲医院的558例脑卒中后伴肢体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五味甘露藏药药浴组(279例)和康复对照组(279例)。两组均给予现代康复治疗,五味甘露藏药药浴组在现代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五味甘露藏药药浴治疗,每天1次,每周5次,疗程均为4周。根据改良Ashworth评分,将痉挛程度为0—1级作为一组,1^(+)—2级作为一组,3—4级作为一组,生成1*、2*、3*三个痉挛亚组。观察各亚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变化。结果:对于痉挛程度为1*(改良Ashworth 0—1级)的亚组,治疗2周、4周,随访3个月、6个月,痉挛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于痉挛程度为2*(改良Ashworth 1+—2级)的亚组,治疗2周、4周,随访3个月、6个月,痉挛程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于痉挛程度为3*(改良Ashworth 3—4级)的亚组,大部分数据反映两组患者肌痉挛情况与治疗起点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五味甘露藏药药浴可改善脑卒中后伴肢体痉挛患者肌痉挛,痉挛程度为1+—2级的患者受益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甘露药浴 脑卒中 肌痉挛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水平的改变及其与病情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7
7
作者 许可 崔桂云 +6 位作者 张尊胜 花放 沈霞 项洁 岳炫烨 张沈阳 杨新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9-421,共3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水平的改变及其与病情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用ELISA法给63例PD患者和6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血清YKL-40水平检测,以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 CA)量表评分。并给PD患者进行统一PD评定量...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水平的改变及其与病情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用ELISA法给63例PD患者和6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血清YKL-40水平检测,以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 CA)量表评分。并给PD患者进行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Ⅰ、Ⅱ、Ⅲ评分,评定病情。对PD患者的血清YKL-40水平与UPDRSⅠ、Ⅱ、Ⅲ评分、病程及Mo CA量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D组的血清YKL-40水平[(3.717±0.1015)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919±0.1827)ng/ml](P<0.001)。PD患者的血清YKL-40水平与UPDRSⅠ无相关性(r=0.21,P>0.05),与UPDRSⅡ、Ⅲ评分呈正相关(r=0.9251,r=0.7767;均P<0.0001),与PD患者的病程亦呈正相关(r=0.4323,P<0.01),与Mo CA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6985,P<0.0001)。结论 PD患者的血清YKL-40水平显著增高,并与病情和认知功能密切相关。YKL-40可成为PD诊断和病情判断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人软骨糖蛋白39 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 认知功能
下载PDF
盐酸米多君治疗高位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31例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姚爱明 关骅 +2 位作者 张贵平 李雪梅 胡胜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4期612-613,共2页
目的:研究盐酸米多君治疗体位性低血压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55例高位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临床斜立试验,根据斜立试验结果筛选出有体位性低血压症状的31例患者,给予口服盐酸米多君3次/d,2周后对其中24例患者再次进行临床斜立试验。结果... 目的:研究盐酸米多君治疗体位性低血压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55例高位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临床斜立试验,根据斜立试验结果筛选出有体位性低血压症状的31例患者,给予口服盐酸米多君3次/d,2周后对其中24例患者再次进行临床斜立试验。结果:治疗后症状改善率87.5%,治疗前后斜立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例患者因不良反应退出试验。结论:根据本临床研究,初步认为盐酸米多君对脊髓损伤患者具有提高直立位血压和脑血流速度,改善患者的体位性低血压症状的作用,但需注意服药剂量的个体化及副作用,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米多君 高位脊髓损伤 体位性低血压
下载PDF
人软骨糖蛋白39与帕金森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新新 许可 +6 位作者 崔桂云 张尊胜 花放 沈霞 项洁 张扬 张沈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096-1099,共4页
目的探讨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63例帕金森病患者血清YKL-40表达水平,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UPDRS)和Hoehn-Yahr分期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和病情严重程度,Spearma... 目的探讨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63例帕金森病患者血清YKL-40表达水平,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UPDRS)和Hoehn-Yahr分期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和病情严重程度,Spearman秩相关分析比较YKL-40表达水平与帕金森病之关联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YKL-40诊断帕金森病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帕金森病组患者血清YKL-40表达水平[(3.72±0.10)ng/ml]高于对照组[(2.92±0.18)ng/m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1,P=0.000)。血清YKL-40表达水平与UPDRS评分(rs=0.872,P=0.000)和Hoehn-Yahr分期(rs=0.704,P=0.000)均呈正相关。ROC曲线显示YKL-40诊断帕金森病之灵敏度为95.26%、特异度73.34%。结论血清YKL-40表达变化与帕金森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可以作为诊断帕金森病的实验室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糖蛋白类
下载PDF
行动研究法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食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冯艳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5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行动研究法对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食效果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行动研究法实施为期1个月的饮食干预。将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营养效果以及进食... 目的:探讨应用行动研究法对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食效果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行动研究法实施为期1个月的饮食干预。将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营养效果以及进食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自主进食时间显著长于干预前,实际进食比例高于干预前,患者的皮褶厚度以及上臂围等测量数据均大于干预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行动研究法对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显著提升其进食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进食困难,有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进食障碍 护理 行动研究
下载PDF
截瘫步行器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夫瑞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906-908,共3页
目的:探讨截瘫步行器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8例完全性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重心移动式截瘫步行矫形器治疗,对照组采用往复式步态矫形器治疗。进行日常生活能力( Bathel指数,BI)、... 目的:探讨截瘫步行器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8例完全性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重心移动式截瘫步行矫形器治疗,对照组采用往复式步态矫形器治疗。进行日常生活能力( Bathel指数,BI)、生活质量及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装配后8周,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BI评分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的躯体功能、整体健康状况、疼痛评分及社会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治疗成本-效果增加明显(P<0.01)。结论重心移动式截瘫步行矫形器不仅可有效提高截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而且可改善其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就医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瘫 重心移动式步行矫形器 日常生活活动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运动疗法干预脑梗死后未用溶栓治疗的偏瘫患者168例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夫瑞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4期731-731,共1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偏瘫患者对脑梗死偏瘫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68例脑梗死性偏瘫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78例。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治疗组加以运动疗法,并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和治疗1,2,3,4周后评定...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偏瘫患者对脑梗死偏瘫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68例脑梗死性偏瘫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78例。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治疗组加以运动疗法,并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和治疗1,2,3,4周后评定运动功能综合评定(rivermeadmotorindex,RMI)。结果治疗组5次RMI评定分别为:1.29±0.23,5.32±1.22,9.39±3.12,11.27±2.07,13.8±2.15;对照组为1.37±0.48,2.25±1.14,4.28±2.12,5.01±2.24,6.24±3.21。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t=4.65,P<0.001),治疗组1个月后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t=4.05,P<0.001)。结论早期运动疗法训练对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具有促进康复作用,可明显降低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程度,提高患者自信心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脑梗死 溶栓治疗 偏瘫 神经内科
下载PDF
依据食品流变学量化食物稠度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预防误吸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7
13
作者 马静 郭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年第7期48-49,共2页
目的 探讨依据食品流变学量化食物稠度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预防误吸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顺序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目的 探讨依据食品流变学量化食物稠度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预防误吸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顺序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根据食品流变学量化食物稠度,并给予相应饮食指导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误吸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刺激性呛咳、气急、发绀、窒息、发音异常等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依据食品流变学量化食物稠度可有效改善其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避免其发生误吸,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流变学 量化食物稠度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预防误吸
下载PDF
袖带法缺血训练对单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心肌缺血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独磊 项洁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22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袖带法缺血训练对单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心肌缺血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2例单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26例,2组均给予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训练组患者训练6个月。于训练前后... 目的观察袖带法缺血训练对单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心肌缺血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2例单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26例,2组均给予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训练组患者训练6个月。于训练前后抽取患者外周血,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仪检测心肌灌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功能。结果训练组经6个月训练,VEGF浓度明显高于训练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训练前后VEGF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浓度与SPECT总静息评分(SRS)高度负相关。训练组经6个月训练,SPECT SRS低于训练前及对照组,LVEF、6min步行试验均高于训练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训练前后SPECT SRS、超声心动图LVEF及6min步行试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训练时心率及血压未见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袖带法缺血训练可显著改善单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的心肌缺血,进而改善患者的左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缺血 侧支循环 心室功能 缺血训练
原文传递
紫外线照射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何慧 孙晓青 《中华理疗杂志》 2000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探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疗法(UBIO)引起的免疫抑制机制。方法 使用不同剂量中、短波紫外线(UVB、UVC) 照射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采用电镜、DNA 电泳、流式细胞仪TUNEL凋亡定量检测,了解被照射细胞... 目的 探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疗法(UBIO)引起的免疫抑制机制。方法 使用不同剂量中、短波紫外线(UVB、UVC) 照射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采用电镜、DNA 电泳、流式细胞仪TUNEL凋亡定量检测,了解被照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UVB照射细胞发生典型凋亡。定量检测证实UVB200 J/m2 照射淋巴细胞凋亡发生率48 .2% ,500 J/m2 凋亡发生率78.5 % 。UVC照射细胞未见凋亡改变。双标记检测发现UVB照射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几乎全部发生于CD3 + T 细胞,随着照射剂量的加大,CD4+ /CD8 + 比值逐渐减小。表明UVB照射可诱导人T 细胞,特别是CD4 + T 细胞发生凋亡,UVC照射无凋亡诱导作用。结论 诱导淋巴细胞凋亡可能是UBIO引起免疫抑制机制之一,建议UBIO 采用短波紫外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淋巴细胞 UBIO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腰椎牵引治疗的重量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慧 周成荣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3期196-198,共3页
通过对80例(腰椎退行性变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6例、腰扭伤4例)腰腿痛病人用强1/2体重的重量进行腰椎牵引治疗,每次15分钟,每日1次。治疗次数均大于5次。治疗中无不适反应,总有效率为87.5%。因而表明了用1/2体重左右的重量进行腰牵治... 通过对80例(腰椎退行性变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6例、腰扭伤4例)腰腿痛病人用强1/2体重的重量进行腰椎牵引治疗,每次15分钟,每日1次。治疗次数均大于5次。治疗中无不适反应,总有效率为87.5%。因而表明了用1/2体重左右的重量进行腰牵治疗的有效性,避免了大重量(超体重10kg~1.5倍体重的重量)腰椎牵引所造成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牵引 牵引重量 牵引 康复
下载PDF
三种物理因子治疗肩背痛的疗效比较
17
作者 何慧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312-313,共2页
目的 探讨 3种物理因子治疗肩背痛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 16 8例患者随机分为 3组 ,分别接受立体动态干扰电治疗、短波治疗、红外线治疗 ,治疗次数均大于 5次。结果 立体动态干扰电治疗组 71例 ,治愈、显效5 7例 ,总有效率 91.5 % ;短... 目的 探讨 3种物理因子治疗肩背痛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 16 8例患者随机分为 3组 ,分别接受立体动态干扰电治疗、短波治疗、红外线治疗 ,治疗次数均大于 5次。结果 立体动态干扰电治疗组 71例 ,治愈、显效5 7例 ,总有效率 91.5 % ;短波治疗组 5 2例 ,治愈、显效 39例 ,总有效率 75 .0 % ;红外线治疗组 45例 ,治愈、显效 11例 ,总有效率 5 1.1%。立体动态干扰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短波治疗组 (P <0 .0 5 )和红外线治疗组 (P <0 .0 1)。结论 在肩背痛的物理治疗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背痛 干扰电 短波 红外线 物理因子治疗
下载PDF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康复治疗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高修明 项洁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55-558,共4页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syndrome,GBS)又名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cuteinflammatorydemyelinatingpolyneuropathy,AIDP),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GBS常产生运动、感觉、呼吸、自...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syndrome,GBS)又名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cuteinflammatorydemyelinatingpolyneuropathy,AIDP),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GBS常产生运动、感觉、呼吸、自主神经等功能障碍,因此病后的康复治疗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康复治疗 治疗方法 呼吸功能
原文传递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郭琳 樊桂莲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年第10期2690-2692,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2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120例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而对照组12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2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120例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而对照组12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6.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患者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 偏瘫
原文传递
清洁间歇性导尿技术在神经源性膀胱排空障碍疾病的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郭琳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年第6期848-850,共3页
目的:探讨清洁间歇性导尿技术在神经源性膀胱排空障碍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神经源性膀胱排空障碍的患者按照导尿技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留置导尿管法,观察组采用... 目的:探讨清洁间歇性导尿技术在神经源性膀胱排空障碍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神经源性膀胱排空障碍的患者按照导尿技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留置导尿管法,观察组采用清洁间歇性导尿技术法,比较两组的排尿效果、泌尿系统感染、漏尿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第2周、第4周的膀胱容量大于对照组,尿残余量少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自主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漏尿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2周、第4周的白细胞计数、细菌计数均少于对照组,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文化方面的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清洁间歇性导尿技术有利于促进神经源性膀胱排空障碍的膀胱功能恢复,减少泌尿系统感染,提高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导尿 神经源性 膀胱排空障碍 排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