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分离非发酵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分析
1
作者 闫玲 马萍 +2 位作者 邓丽华 丁爽 侯静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1224-1225,共2页
目的分析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临床分离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提供指导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分离到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采用BD PhoenixTM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鉴定与微... 目的分析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临床分离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提供指导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分离到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采用BD PhoenixTM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鉴定与微生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离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872株,敏感率高的前4位分别是醋酸钙/鲍氏复合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各属存在耐药现象,不动杆菌属呈现多药耐药现象,耐药率均超过50.0%。结论该院非发酵菌耐药情况严峻,临床应重视、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以有效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发酵菌 不动杆菌 抗药性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肠杆菌科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邓丽华 许美荣 胡丽萍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7-307,共1页
关键词 肠杆菌科细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检出率 敏分析
下载PDF
2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发现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 被引量:2
3
作者 康海全 邓丽华 +4 位作者 施德仕 赵晓杰 姜飞 李洪春 马萍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7-459,共3页
目的调查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基因(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 1,blaNDM-1)在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中的流行状况。方法收集并鉴定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肠杆菌科细菌51株。药物敏感试验用琼脂稀释法... 目的调查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基因(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 1,blaNDM-1)在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中的流行状况。方法收集并鉴定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肠杆菌科细菌51株。药物敏感试验用琼脂稀释法;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亚胺培南和亚胺培南+EDTA双纸片协同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PCR法检测blaNDM-1基因及其他主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blaVIM、blaIMP、blaSIM、blaKPC、blaGES、blaSME、blaOXA-48),PCR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通过质粒转化试验来确定耐药基因的转移性。结果 1株阴沟肠杆菌和1株大肠埃希菌检出blaNDM-1基因,其他碳青霉烯酶基因阴性。2株细菌改良Hodge试验均为阳性,均产金属β-内酰胺酶,对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均耐药。耐药基因质粒转化试验阳性,转化子blaNDM-1基因检测阳性,并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以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产生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在本地区首次发现blaNDM-1基因,临床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加强对此类耐药基因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 肠杆菌科细菌 碳青霉烯酶
下载PDF
2012年江苏地区12家医院细菌耐药监测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黄梅 梅亚宁 +10 位作者 李岷 张之烽 夏永祥 朱小平 邓丽华 褚少朋 张险峰 茆海丰 阴晴 王玉月 邵海枫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31-735,共5页
目的监测评价2012年江苏地区12家医院细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48 683株非重复细菌信息,用仪器法或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1年版标准判读,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 786株葡萄... 目的监测评价2012年江苏地区12家医院细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48 683株非重复细菌信息,用仪器法或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1年版标准判读,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 786株葡萄球菌中,对苯唑西林耐药者占63.8%。2 744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对各类抗菌药物较屎肠球菌敏感,但对万古霉素中介的粪肠球菌比率达7.1%。155株肺炎链球菌中,按非脑膜炎的折点判读,对青霉素的敏感率超过80%;按脑膜炎的折点判读,对青霉素的敏感率明显降低。20 245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率最高,其中亚胺培南敏感率为93.2%,敏感率超过70%的有阿米卡星(82.5%)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6.3%)。非发酵菌中5 658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高达67.9%和72.5%,对所测的其他11种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60%。6 393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低于鲍曼不动杆菌。156株流感嗜血杆菌对阿奇霉素的敏感性为100%,敏感率在75%以上的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和左氧氟沙星。结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仍是革兰阳性菌中所占比例最高的细菌。屎肠球菌分离率的升高预示着临床治疗肠球菌引起的感染将更加棘手。碳青霉烯类药物对肠杆菌科细菌虽保持较高的活性,但是敏感率已经有所下降。非发酵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升高最快。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已超过对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 江苏省 医院
下载PDF
综合性医院2011-2014年MRSA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纵帅 徐萍萍 +3 位作者 康海全 冯倚帆 郝婷婷 徐银海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191-194,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性特点。方法收集和统计2011—2014年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MRSA感染的相关数据,分析其检出率、临床科室分布、标本来源和耐药性特点等。结果近4年MRSA的... 目的:回顾性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性特点。方法收集和统计2011—2014年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MRSA感染的相关数据,分析其检出率、临床科室分布、标本来源和耐药性特点等。结果近4年MRSA的检出主要分布在ICU(含急诊ICU)、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儿科和呼吸科等科室;检出标本中以痰液和血液为主,分别占61.3%和20.2%;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等100%敏感,对所选β-内酰胺类抗生素100%耐药,对其他抗生素耐药多在50%以上;万古霉素对MRSA的MIC=2 mg/L的比例逐年增加。结论医院感染MRSA检出率高,呈严重的多重耐药特性,未发现耐万古霉素MRSA株;应加强对主要分布科室的监测和管理,防止菌株暴发流行;对MIC≥1.0 mg/L(肉汤稀释法)的MRSA感染患者应重点监控并积极进行抗生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流行病学 耐药性
下载PDF
2005—2009年徐州地区341株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徐银海 孙爱华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884-886,共3页
目的了解近年徐州地区肺炎链球菌对不同抗生素耐药性的变化。方法采集徐州地区2005年至2009年341株肺炎链球菌临床菌株,二倍微量稀释法检测其对11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 341株肺炎链球菌临床菌株对青霉素敏感(PSSP)145株、中... 目的了解近年徐州地区肺炎链球菌对不同抗生素耐药性的变化。方法采集徐州地区2005年至2009年341株肺炎链球菌临床菌株,二倍微量稀释法检测其对11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 341株肺炎链球菌临床菌株对青霉素敏感(PSSP)145株、中度耐药(PISP)80株、高度耐药(PRSP)116株,分别占42.5%、23.5%和34.0%,从2005年至2009年耐药率由35.9%逐渐上升至77.8%。5年中,万古霉素未见耐药株;左氧氟沙星和氯霉素总耐药率分别为10.6%和12.9%;阿奇霉素、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程度高,总耐药率分别为86.8%、85.9%和77.7%。145株PSSP对3代头孢菌素较敏感,耐药率仅为4.1%~8.3%,青霉素不敏感株(PNSP,包括PISP和PRSP)对3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为26.5%~58.7%。红霉素对PSSP与PNSP的耐药率分别为22.8%和91.8%。结论肺炎链球菌临床菌株对青霉素耐药率逐年上升,万古霉素、氯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对肺炎链球菌临床菌株较敏感,阿奇霉素、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耐药性 抗生素
下载PDF
徐州地区健康中老年人群血脂和载脂蛋白分布规律的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韩传操 孟彬 杨荣胜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29-230,共2页
目的探讨徐州市区不同年龄段中、老年人群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Olympus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中、老年健康人群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目的探讨徐州市区不同年龄段中、老年人群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Olympus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中、老年健康人群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的水平。受检者共计800人,按年龄段分4组,每10岁为一个组段。结果rI℃随年龄增大逐渐增高,70—79岁组达到最高。TG、APOB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到60.69岁组达到最高,以后降低;HDL—C、APOAⅠ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降低。LDL—C各年龄组间无差别。APOA和HDL—C,APOB和LDL—C、TC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徐州地区中、老年健康人群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与年龄有关,载脂蛋白与血脂水平密切相关。血脂分析可为中、老年人的健康检查及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 载脂蛋白 年龄 中年人 老年人
下载PDF
异基因骨髓移植患者多重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析
8
作者 胡莉萍 任玲 +1 位作者 许美荣 邓丽华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268-268,共1页
关键词 异基因骨髓移植 多重医院感染 条件致病菌 毛霉菌
下载PDF
新生儿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的检验分析
9
作者 胡莉萍 汪丽玉 刘连生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6期465-466,共2页
关键词 非伤寒沙门菌 新生儿 医院内感染 检验
下载PDF
2014年某医院7415例痰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邵勤为 刘云 +3 位作者 姜飞 马萍 康海泉 顾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7-490,共4页
目的 :调查2014年某医院下呼吸道标本首次检出的7 415株细菌的类型、科室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WHONET5.6软件对7 415株细菌进行细菌分布、科室分布和耐药情况分析。结果:7 415株细菌前10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目的 :调查2014年某医院下呼吸道标本首次检出的7 415株细菌的类型、科室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WHONET5.6软件对7 415株细菌进行细菌分布、科室分布和耐药情况分析。结果:7 415株细菌前10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总数的80.2%,其中检出率前3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25.9%),鲍曼不动杆菌(20.5%),肺炎克雷伯菌(18.3%);革兰阳性菌占总数7.9%,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最高,占6.6%。病原菌的科室分布以急诊ICU最多(29.6%),其次为神经内科(19.2%),神经外科(17.2%)。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的耐药率均较高,在73.0%以上,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的耐药率较高,耐药率均已超过60.0%。大肠埃希菌与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都在50%以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75.4%,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则为100%。结论:下呼吸道标本检出菌多集中在重症医学科,多为高水平的多重耐药菌。应当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严格各种无菌操作技术,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流行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培养 革兰阴性菌 药敏分析
原文传递
2013年江苏地区12家医院细菌耐药监测结果评价 被引量:14
11
作者 文怡 王颖 +10 位作者 李岷 张之烽 夏永祥 朱小平 邓丽华 褚少朋 张险峰 茆海丰 阴晴 王玉月 赵旺胜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41-845,共5页
目的监测评价2013年江苏地区12家医院细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12家医院2013年全年临床分离菌的信息,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细菌计数剔除同一患者重复分离的相同菌株,药物敏感性的判读选用软件自带的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 目的监测评价2013年江苏地区12家医院细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12家医院2013年全年临床分离菌的信息,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细菌计数剔除同一患者重复分离的相同菌株,药物敏感性的判读选用软件自带的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3年版标准。结果收集12家医院2013年1-12月临床分离细菌60 50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0 251株(占33.5%),革兰阴性菌40 254株(占66.5%)。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4.5%和83.4%;肠球菌属中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占5.4%、粪肠球菌占1%;革兰阴性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占59.4%,非发酵菌占39.0%。肠杆菌科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在33.2%-56.8%之间,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在6.1%-8.4%之间。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41.3%,鲍曼不动杆菌占37.7%。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30.9%和27.4%,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64.0%和66.4%。结论与2012年比较,2013年江苏地区细菌耐药性仍很严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和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略有降低;但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和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离率均高于201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 多重耐药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下载PDF
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31
12
作者 李莉 徐银海 +3 位作者 吴萍 徐玲玲 张玲珍 仲人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347-1348,共2页
  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为一速发过程,症状突出且与食物摄入显著关联,多次发作后患者也能自我诊断,而且其诊断方法也日臻完善.1982年发现IgG主要是IgG4参与了过敏反应,它与IgE分别作用于过敏反应的速发相和迟发相[1].然而,由于检测...   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为一速发过程,症状突出且与食物摄入显著关联,多次发作后患者也能自我诊断,而且其诊断方法也日臻完善.1982年发现IgG主要是IgG4参与了过敏反应,它与IgE分别作用于过敏反应的速发相和迟发相[1].然而,由于检测手段的滞后、诊断方法不普及、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在医生和患者中的主导地位导致IgG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尚未被临床充分认知,使得这一领域几为空白.新近由于对IgG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的逐步认识和深入研究,特别是其诊断方法的改进使得一些与IgG相关的过敏反应性疾病得以正确诊断,进而能够获得有效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过敏 IGG IGE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和耐药基因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赵晓杰 邓丽华 +3 位作者 施德仕 康海全 姜飞 马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530-1532,共3页
目的:探究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基因。方法收集并鉴定该院2013年2~12月临床分离非重复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株55株。肠杆菌基因间重复性共有序列(ERIC)‐聚合酶链... 目的:探究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基因。方法收集并鉴定该院2013年2~12月临床分离非重复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株55株。肠杆菌基因间重复性共有序列(ERIC)‐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稀释法,改良 Hodge 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亚胺培南+乙二胺四乙酸双纸片协同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PCR 方法检测细菌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 ERIC‐PCR 将55株肺炎克雷伯菌分为4型,以Ⅰ型为主,共41株。55株肺炎克雷伯菌对除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外的其他抗菌药物显示了较高的耐药性。改良 Hodge 试验阳性43株,金属酶检测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PCR 结果显示,K PC‐2型44株,CTX‐M‐9型27株,S HV 型22株, TEM 型23株,其中有25株同时携带3种或3种以上的耐药基因。结论该院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临床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显示较高水平的耐药性;其耐药机制主要是 K PC‐2碳青霉烯酶,CTX‐M‐9、S HV 和 TEM 型β‐内酰胺酶同时参与其多重耐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碳青霉烯酶 耐药性 基因
下载PDF
血清PCT,CRP及NEU%联合检测对细菌性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婷 丁爽 +1 位作者 李洪春 马萍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75-77,80,共4页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ercentage ofneutrophils,NEU%)早期预测细菌性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ercentage ofneutrophils,NEU%)早期预测细菌性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3年7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住院患者376例,均为入院后首次送检血培养并同时检测血常规、PCT及CRP者.血液病患者排除在外.按血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血培养阳性组和血培养阴性组,比较两组中PCT,CRP和NEU%的水平变化,并绘制ROC曲线评价各指标的诊断价值.将系列联合检测与诊断价值较高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比较.结果 103例患者的血培养为阳性,273例患者的血培养为阴性.血培养阳性组患者的PCT,CRP和NEU%水平显著高于血培养阴性组(9.95±21.40 ng/ml vs 3.94±20.03 ng/ml,Z=9.992,P=0.000;112.84±84.95 mg/mlvs 74.25±70.79 mg/ml,Z=4.503,P=0.000;85.61%±9.90% vs 78.66%±13.22%,Z=5.302,P=0.000),秩和检验得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CT的AUC为0.818,经Z检验,大于CRP(AUC=0.651,Z=4.175,P=0.000)和NEU% (AUC=0.677,Z=3.597,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CT,CRP和NEU%诊断细菌性BS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2%和78.8%,99.0%和6.6%,92.4%和21.2%,三者系列联合检测灵敏度为70.5%,特异度为81.3%.联合检测较PCT单项检测灵敏度有所下降,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5,P=0.134),但特异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P=0.041).当三项指标均阴性时,排除细菌性BSI的特异度高达100%.结论 联合检测PCT,CRP及NEU%可为临床早期预测细菌性BSI提供更便捷、可靠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感染 血流感染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下载PDF
瘢痕疙瘩组织中Livin、Smac、Caspase-3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远贵 段冬 +4 位作者 李攀登 陈润芳 李之华 高新宇 吴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58-1563,共6页
背景:目前临床治疗瘢痕疙瘩效果较差、常易复发。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而关于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凋亡的研究为研究的热点。目的:分析瘢痕疙瘩组织中Livin、Smac、Caspase-3的表达的相关性,初步探讨3种因子在瘢痕疙瘩组织发病... 背景:目前临床治疗瘢痕疙瘩效果较差、常易复发。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而关于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凋亡的研究为研究的热点。目的:分析瘢痕疙瘩组织中Livin、Smac、Caspase-3的表达的相关性,初步探讨3种因子在瘢痕疙瘩组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检测Livin、Smac、Caspase-3的mR NA和蛋白在20例瘢痕疙瘩组织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结论:瘢痕疙瘩组织中Livin的m RNA表达水平和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瘢痕疙瘩组织中Smac和Caspase-3的mR NA表达水平和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瘢痕疙瘩组织中Livin和Smac、Caspase-3蛋白的表达呈负关联。结果提示Livin基因高表达可能抑制了Smac、Caspase-3基因表达从而导致了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失衡,最终导致了瘢痕疙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LIVIN SMAC CASPASE-3 相关性
下载PDF
γ-羟基丁酸受体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靳榕 蒋新颖 +2 位作者 马行 谷淑玲 戴体俊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38-842,共5页
研究γ-羟基丁酸(gamma-hydroxybutyric acid,GHB)受体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选用GHB受体选择性激动剂NCS-356和特异性拮抗剂NCS-382作为工具药,采用改良的Longa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缺血2 h... 研究γ-羟基丁酸(gamma-hydroxybutyric acid,GHB)受体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选用GHB受体选择性激动剂NCS-356和特异性拮抗剂NCS-382作为工具药,采用改良的Longa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 h后,动物进行Longa法行为功能评分;再灌注24 h后,部分动物用TTC染色法测定大鼠脑梗死体积;部分动物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神经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分光光度法测定缺血侧大脑皮质中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缺血侧大脑皮层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Isc/R组大鼠行为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神经细胞内游离Ca2+浓度、cGMP和NO含量、tNOS及iNOS活性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NCS-356 160μg.kg-1(N1)、NCS-356 320μg.kg-1(N2)、NCS-356 640μg.kg-1(N3)和尼莫地平600μg.kg-1(Nim)组的上述各指标均不同程度地低于Isc/R组,而NCS-382 640μg.kg-1+NCS-356 640μg.kg-1(NCS-382+N3)组则能显著对抗N3组的作用。激动GHB受体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神经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减少NO及cGMP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羟基丁酸受体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一氧化氮 环磷酸鸟苷
下载PDF
Sysmex XE-5000血细胞分析仪体液模式对胸腔积液和腹水肿瘤细胞的筛查作用 被引量:24
17
作者 李艳丽 朱立强 方先勇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24期3108-3109,3111,共3页
目的评价Sysmex XE-5000血细胞分析仪体液模式对胸腔积液和腹水中肿瘤细胞的筛查作用。方法用Sysmex XE-5000血细胞分析仪体液模式测定91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的胸腔积液和腹水标本,分析其研究参数中高荧光细胞比率及其散点图对胸腔... 目的评价Sysmex XE-5000血细胞分析仪体液模式对胸腔积液和腹水中肿瘤细胞的筛查作用。方法用Sysmex XE-5000血细胞分析仪体液模式测定91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的胸腔积液和腹水标本,分析其研究参数中高荧光细胞比率及其散点图对胸腔积液和腹水中肿瘤细胞的筛查作用。采用SPSS11.5及Excel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肿瘤细胞阳性的标本中,高荧光细胞比率较阴性标本显著增高;散点图上,在高侧向荧光及高侧向散射光区域呈现细胞密集构成亮带的标本检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大。结论 Sysmex XE-5000血细胞分析仪体液模式所提供的高荧光细胞比率及其散点图可以提供肿瘤细胞的筛选信息以做进一步显微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分析仪 体液 散点图 肿瘤细胞 高荧光细胞比率
下载PDF
肥大细胞活化相关分子及其抗体在过敏性皮肤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8
作者 许雯 郝婷婷 +5 位作者 李佳 李钦峰 李甲勇 张汝霖 王玉萍 李莉 《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036-1039,共4页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活化相关分子及其抗体[IgE、抗IgE抗体、IgE高亲和力Fcε受体α(FcεRⅠα)、抗FcεRⅠα抗体]在慢性荨麻疹及湿疹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7例慢性荨麻疹、70例湿疹及75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血清标本及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活化相关分子及其抗体[IgE、抗IgE抗体、IgE高亲和力Fcε受体α(FcεRⅠα)、抗FcεRⅠα抗体]在慢性荨麻疹及湿疹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7例慢性荨麻疹、70例湿疹及75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血清标本及临床资料,并将慢性荨麻疹组及湿疹组合并作为过敏性皮肤病组。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Ig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IgE抗体、FcεRⅠα、抗FcεRⅠα抗体,使用SPSS 17.0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过敏性皮肤病组及慢性荨麻疹组患者血清IgE和FcεRⅠ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抗IgE抗体水平却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抗FcεRⅠα抗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疹组患者血清IgE及FcεRⅠ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抗FcεRⅠα抗体水平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抗IgE抗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疹组患者血清抗IgE抗体和抗FcεRⅠα抗体水平略高于慢性荨麻疹组(P<0.01、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gE、FcεRⅠα对湿疹的诊断性能相近,而FcεRⅠα对慢性荨麻疹的诊断性能优于IgE。结论 IgE、FcεRⅠα可作为诊断慢性荨麻疹的实验室指标,检测IgE、FcεRⅠα的抗体可能有助于慢性荨麻疹和湿疹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活化 慢性荨麻疹 湿疹 过敏反应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若倩 蒋清清 +1 位作者 马萍 丁爽 《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902-903,共2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患者血流感染的可行性。方法选取高度怀疑为血流感染的患者126例,以体检健康者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患者血样本进行血培养。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所有对象CRP,同时检测...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患者血流感染的可行性。方法选取高度怀疑为血流感染的患者126例,以体检健康者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患者血样本进行血培养。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所有对象CRP,同时检测血常规并计算NL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和CRP诊断血流感染的性能。结果 129例血流感染疑似患者中血培养阳性49例,阳性率为38.89%。血培养阳性组CRP和NLR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NLR诊断血流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9.04%、67.86%、0.82,CRP分别为84.87%、56.22%、0.69。结论 NLR是早期血流感染较好的辅助诊断指标,其诊断效能优于C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C反应蛋白 血流感染
下载PDF
PCT和CRP对菌血症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12
20
作者 丁爽 闫玲 +2 位作者 李若倩 黄平 马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892-893,共2页
目的检测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两者预测患者菌血症的可行性,为辅助临床诊断菌血症提供简单、快捷的检测方法。方法 129例疑似为菌血症的住院患者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采集血液标本后进行血培养,免... 目的检测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两者预测患者菌血症的可行性,为辅助临床诊断菌血症提供简单、快捷的检测方法。方法 129例疑似为菌血症的住院患者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采集血液标本后进行血培养,免疫层析法检测PCT,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CRP。结果研究组患者PCT、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9例研究组患者中,血培养阳性41例,阳性率31.78%;PCT阳性83例,阳性率64.34%;CRP阳性104例,阳性率80.62%。PCT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04%和67.86%,CRP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87%和56.22%。对PCT和CRP做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显示PCT对菌血症的诊断效果较好,曲线下面积为0.846;CRP的曲线下面积为0.71。结论 PCT是早期菌血症较好的辅助诊断指标,其诊断性能明显优于C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血症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