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监测糖耐量正常老年人血糖水平的漂移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杨荣礼 李雷 +2 位作者 项洁 周晓兵 李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35-936,共2页
测定血糖水平是评估糖代谢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多根据数次瞬间血糖值、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结果评估老年人血糖水平是否正常。人体内的血糖水平在一日内的不同时间段呈波动性变化,常规的血糖测定仅能检测某一瞬间的血糖值... 测定血糖水平是评估糖代谢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多根据数次瞬间血糖值、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结果评估老年人血糖水平是否正常。人体内的血糖水平在一日内的不同时间段呈波动性变化,常规的血糖测定仅能检测某一瞬间的血糖值,不能反应血糖漂移变化的细节与趋势。老年人的血糖水平是如何漂移变化的,仍有待探索。本文连续48h监测一组糖耐量正常(NGT)老年人的血糖水平的波动,以期了解正常老年人在相对有规律的生活状态下血糖的漂移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 糖耐量 血糖漂移 老年人
下载PDF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检测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杨荣礼 陈文贤 +1 位作者 李励 吕丽丽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307-308,共2页
目的 评价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测定对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的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方法检测6 4例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82例非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8例 1型糖尿病患者、2 0例健康成人的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结果 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 目的 评价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测定对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的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方法检测6 4例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82例非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8例 1型糖尿病患者、2 0例健康成人的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结果 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非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和 1型糖尿病患者的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2 5 .0 %、2 6 .8%和 75 .0 % ,健康成人无一例阳性。结论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测定对老年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谷氨酸脱竣酶抗体 老年人
下载PDF
甲钴胺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杨荣礼 李励 +2 位作者 吕丽丽 项洁 赵向东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6期468-469,共2页
:目的 观察甲钴胺对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6 9例 ,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36例以甲钴胺治疗 ,0 .5mg每日 1次肌注 ,共 4周后改为 0 .5mg每日 3次口服 ,服 4周 ;对照组 33例 ,以维生素B12... :目的 观察甲钴胺对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6 9例 ,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36例以甲钴胺治疗 ,0 .5mg每日 1次肌注 ,共 4周后改为 0 .5mg每日 3次口服 ,服 4周 ;对照组 33例 ,以维生素B12 0 .5mg每日 1次肌注 ,共 4周后改为维生素B62 0mg每日 3次口服 ,服 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感觉减退、自发性肢体疼痛、麻木改善率分别为 5 0 %、70 %和 5 6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2 0 %、2 5 %和 33% ;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有一定程度改善 ;未见明显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老年人 甲钴胺 药物治疗
下载PDF
伏格列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荣礼 李励 +2 位作者 项洁 赵向东 吕丽丽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5期371-373,共3页
目的 观察伏格列波糖对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 ,伏格列波糖治疗组 36例 ,格列吡嗪治疗组 32例 ,治疗前、治疗 2个月后分别测定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空腹及餐后 2h血糖和胰岛素。结果  2组于治疗... 目的 观察伏格列波糖对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 ,伏格列波糖治疗组 36例 ,格列吡嗪治疗组 32例 ,治疗前、治疗 2个月后分别测定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空腹及餐后 2h血糖和胰岛素。结果  2组于治疗后HbA1C、血糖均较治疗前下降 (P <0 .0 1) ,伏格列波糖组餐后 2h血糖下降幅度大于格列吡嗪组 ,空腹及餐后 2h胰岛素水平较治疗前下降 (P 均 <0 .0 5 ) ,无低血糖反应发生。结论 伏格列波糖可能成为治疗老年 2型糖尿病的有效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格列波糖 Ⅱ型糖尿病 药物疗法 老年人
下载PDF
心理行为护理对老年住院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汪敏 陈睿 胡淑霞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595-597,共3页
目的观察心理行为护理对老年住院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探讨心理行为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103例老年住院患者,并对心理行为护理前后及普通护理前后焦虑情绪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103例老年患者住院初... 目的观察心理行为护理对老年住院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探讨心理行为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103例老年住院患者,并对心理行为护理前后及普通护理前后焦虑情绪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103例老年患者住院初肯定有焦虑者占69%(71/103),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住院治疗3-4周后肯定有焦虑者占25%(26/103),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临床治疗加心理行为护理患者3-4周后肯定有焦虑者仅15%(8/53),明显低于临床治疗加一般护理组患者(34%,17/50);男女患者之间及各专科病种中仅心脏疾病患者有较明显的焦虑(P<0.01)。结论老年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与性别无关,老年心脏疾病患者有较明显的焦虑。心理行为护理可以减轻老年患者的焦虑情绪,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心理行为 老年住院患者 焦虑情绪 老年患者 心脏疾病 临床治疗 专科 结论 目的
下载PDF
老年人卒中与记忆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琨 程虹 丁新生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302-303,共2页
目的 探讨老年人卒中与记忆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择 5 0例老年卒中病人作为观察组 ,5 0例非卒中病人作为对照组 ,用韦氏成人记忆量表 (WMS)做记忆损害情况的测量。结果 ①卒中组WMS各项成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或 0 .0 1) ... 目的 探讨老年人卒中与记忆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择 5 0例老年卒中病人作为观察组 ,5 0例非卒中病人作为对照组 ,用韦氏成人记忆量表 (WMS)做记忆损害情况的测量。结果 ①卒中组WMS各项成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或 0 .0 1) ;②卒中灶越多、越大 ,分布面越广 ,越容易引起记忆损害 (P <0 .0 5 )。结论 老年卒中患者的记忆损害与卒中灶的数量及病灶的位置有明显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记忆损害 中风 相互关系
下载PDF
老年患者静脉穿刺后局部淤血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
7
作者 胡淑霞 赵雅莉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1年第9期148-149,共2页
目的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血管,探讨老年患者静脉穿刺后局部淤血相关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选择2011年1月~6月在本科住院,因静脉输液引起的105例局部淤血的老年患者,对静脉穿刺后发生局部淤血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造成局部淤血外渗的... 目的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血管,探讨老年患者静脉穿刺后局部淤血相关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选择2011年1月~6月在本科住院,因静脉输液引起的105例局部淤血的老年患者,对静脉穿刺后发生局部淤血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造成局部淤血外渗的原因有5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按压因素、操作因素,其次是机械因素、患者因素和药物因素。结论加强静脉穿刺基本功训练,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按压方法并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对减少局部淤血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静脉穿刺 局部淤血 护理
下载PDF
波动性高血糖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雷 杨荣礼 +3 位作者 吕丽丽 李平静 王春晴 杨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31-833,共3页
目的观察波动性高血糖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其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选择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72例,根据动态血糖监测结果分持续性高血糖组33例和波动性高血糖组39例,检测患者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及颈动脉内膜... 目的观察波动性高血糖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其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选择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72例,根据动态血糖监测结果分持续性高血糖组33例和波动性高血糖组39例,检测患者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血糖(2hPG)及餐后2 h胰岛素(2hINS)、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尿微量白蛋白(MAU)。结果与持续性高血糖组比较,波动性高血糖组的2hPG、2hINS、hs-CRP、vWF、MAU及IMT明显升高(P<0.05,P<0.01),肱动脉EDD明显降低[(6.61±0.79)%vs(5.21±0.88)%,P<0.01]。结论波动性高血糖较持续性高血糖对血管内皮功能危害更大,可能与餐后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炎性因子增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糖症 内皮 血管 糖尿病 2型 C反应蛋白质
下载PDF
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杨荣礼 李雷 +3 位作者 周晓兵 郝敬波 李平静 卢海龙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557-560,共4页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63例UAP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曲美他嗪组(33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扩冠、抗凝、调血脂等治疗,曲美他嗪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63例UAP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曲美他嗪组(33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扩冠、抗凝、调血脂等治疗,曲美他嗪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3次/d,服用3个月。并于服药前后分别测定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肱动脉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FMD),其结果与常规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血浆hs-CRP、vWF浓度: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和曲美他嗪组的较健康对照组[(14.23±7.44)mg/L,(14.21±7.38)mg/L∶(3.05±1.21)mg/L;(190.55±27.34)%,(191.22±26.59)%∶(122.74±14.88)%]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常规治疗组的明显降低(P<0.05),曲美他嗪组的非常显著降低[(7.59±6.07)mg/L,(161.05±21.85)%,P<0.01],较常规治疗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治疗前FMD:常规治疗组和曲美他嗪组的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6.04±1.16)%,(6.06±1.22)%∶(8.55±1.22)%,P<0.01];治疗后常规治疗组的明显升高(P<0.05),曲美他嗪组非常显著升高[(7.98±1.26)%,P<0.01],较常规治疗组升高更加显著(P<0.05)。结论:曲美他嗪具有一定的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减轻血管炎症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内皮
下载PDF
阿卡波糖对餐后高血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雷 杨荣礼 +2 位作者 李平静 陈静 李东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90-992,共3页
目的研究阿卡波糖对餐后高血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诊断为2型糖尿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餐后高血糖患者58例,分为常规组26例和治疗组32例。检测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TC、TG、LDL-C、HDL-C、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 目的研究阿卡波糖对餐后高血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诊断为2型糖尿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餐后高血糖患者58例,分为常规组26例和治疗组32例。检测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TC、TG、LDL-C、HDL-C、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2 h胰岛素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体重指数、2 h血糖、2 h胰岛素、HbA1c、vWF明显降低,EDD明显增大(P<0.05,P<0.01);与常规组比较,治疗组患者2 h血糖、2 h胰岛素、HbA1c、hs CRP、vWF明显降低,EDD增大更明显(P<0.05,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EDD与2 h血糖、2 h胰岛素、HbA1c、hs-CRP呈负相关。结论阿卡波糖可能通过降低餐后高血糖,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使血管内皮功能得到改善,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卡波糖 糖尿病 肱动脉 内皮 血管 饭后期间 血糖 胰岛素
下载PDF
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丽燕 李雷 杨荣礼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451-453,共3页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将76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脂指标总胆固醇降低值、低密...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将76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脂指标总胆固醇降低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值,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肌酸激酶(CK)升高值。结果:观察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值均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ALT、CK升高值均大于对照组(P<0.01),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值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能更有效地降低血脂水平,同时需要监测ALT及CK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依折麦布 瑞舒伐他汀
下载PDF
高胰岛素血症与原发性高血压内皮细胞功能改变 被引量:2
12
作者 钱文浩 陈清枝 +1 位作者 李东野 朱学文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 探讨高胰岛素血症对原发性高血压(EH) 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了解胰岛素(INS) 与EH 患者血浆内皮素(ET) 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免法和化学法检测82 位EH患者血浆INS、ET和NO水平... 目的 探讨高胰岛素血症对原发性高血压(EH) 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了解胰岛素(INS) 与EH 患者血浆内皮素(ET) 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免法和化学法检测82 位EH患者血浆INS、ET和NO水平,依据患者血浆INS水平将EH患者分为高INS血症(HI)组及非高INS血症(NHI)组,分析2 组间数据。结果 EH患者血浆INS、ET水平及ET/NO升高,NO水平下降。血浆NO水平及ET/NO比值与INS水平相关(r= 0.33和- 0.25,P<0.01 和0.05) 。亚组中,HI组INS、NO水平高于NHI组。血浆NO水平与INS中度相关(r=0.51,P< 0.01)。在NHI组,则关系不明显。结论 EH 患者内皮细胞功能障碍,ET/NO 比值失衡,高胰岛素血症对此产生了一定影响。仅在伴有高胰岛素血症的EH 患者,其血浆NO水平才与INS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内皮细胞 高胰岛素血症 病理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脊液tau、Aβ_(1-40)、Aβ_(1-42(43))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琨 丁新生 程虹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 探讨检测脑脊液tau、Aβ1-4 0 、Aβ1-4 2 (4 3 ) (以下简称Aβ1-4 2 )蛋白水平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 (AD)诊断方面的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 ,共检测了 2 2例AD、15例脑血管性痴呆 (VD)和 30例非痴呆对照(NC)脑脊液中的上... 目的 探讨检测脑脊液tau、Aβ1-4 0 、Aβ1-4 2 (4 3 ) (以下简称Aβ1-4 2 )蛋白水平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 (AD)诊断方面的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 ,共检测了 2 2例AD、15例脑血管性痴呆 (VD)和 30例非痴呆对照(NC)脑脊液中的上述 3种蛋白 ;用简单智能量表 (MMSE)、哈金斯基缺血量表 (HI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CT和美国神经病、语言障碍和卒中 -阿尔茨海默病和相关疾病学会标准 (NINCDS -ADRDA)等判断受测者的认知情况 ,并作为临床分组诊断的依据。结果 AD、VD及NC组脑脊液tau、Aβ1-4 2 蛋白和Aβ1-4 0 /Aβ1-4 2 比值 (简称Aβ比 )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1或 0 .0 5 ) ,Aβ1-4 0 在各痴呆组与NC组之间变化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可以在ng/L水平上检测人脑脊液tau和Aβ蛋白 ;在AD、VD及非痴呆老年人之间 ,脑脊液tau、Aβ1-4 2 蛋白存在明显的浓度梯度 ;检测老年期痴呆者脑脊液tau、Aβ1-4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TAU蛋白 AΒ蛋白 早老性痴呆
下载PDF
两种不同穿刺方法对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淑霞 赵雅莉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76-77,共2页
目的: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0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穿刺见回血后固定针芯,缓慢送导管再撤出针芯的常规方法;观察组采用穿刺见回血后继续进针0.2 cm 后撤针芯0.2~0.3 cm,... 目的: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0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穿刺见回血后固定针芯,缓慢送导管再撤出针芯的常规方法;观察组采用穿刺见回血后继续进针0.2 cm 后撤针芯0.2~0.3 cm,持针座和针翼将导管与针芯一起全部送入血管再撤出针芯的方法。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观察组采用的操作方法可以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患者 静脉 留置针 穿刺 置管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焦虑和抑郁分析及其干预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淑霞 《海军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病率,并观察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9例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为期8周的药物和心理综合干预,再进行复查。结果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病率,并观察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9例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为期8周的药物和心理综合干预,再进行复查。结果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及焦虑,经8周综合干预后,SAS及SDS评分分别由(47.35±8.72)分(、52.37±9.34)分降为(35.56±7.28)分(、42.14±7.77)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由49.3%4、3.5%降为21.7%、17.4%,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焦虑及抑郁发生率较高,药物及心理综合干预可有效降低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焦虑 抑郁 心理干预
下载PDF
氟伐他汀(来适可)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16
作者 赵向东 史雪茹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2年第10期67-67,共1页
关键词 氟伐他汀 来适可 治疗 肥胖型2型糖尿病 高脂血症 疗效
下载PDF
女性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17
作者 周晓兵 《河北医学》 CAS 2001年第4期348-349,共2页
关键词 女性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骨密度 骨质疏松 NIDDM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叶剑谋 李雷 杨荣礼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5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麝香保心丸组,前者给予常规扩冠、抗凝、调血脂等治疗,后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2粒,每日3次,服用3月。并于服药...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5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麝香保心丸组,前者给予常规扩冠、抗凝、调血脂等治疗,后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2粒,每日3次,服用3月。并于服药前后分别测定血浆von Willebrand因子(vWF)、纤维蛋白原(Fbg)及肱动脉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EDD),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常规组及麝香保心丸组患者治疗后血浆vWF及Fbg皆明显降低(192.56%±27.37%vs 179.23%±24.98%P<0.05,190.21%±25.51%vs 164.25%±19.57%P<0.05;3.85±0.86 g/L vs 2.91±0.79 g/LP<0.05,3.87±0.88 g/L vs 2.21±0.68 g/LP<0.05)、肱动脉EDD明显提高(6.01%±1.03%vs 6.92%±1.14%P<0.05;6.03%±1.05%vs 7.87%±1.28%P<0.05)。麝香保心丸组治疗后较常规组治疗后的血浆vWF、Fbg明显降低(P<0.05)、EDD明显提高(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具有一定的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不稳定性心绞痛 内皮功能
下载PDF
实习护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策略
19
作者 汪敏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4期1724-1726,共3页
对人文素质的内涵和重要性进行了论述,提出提高实习护生的人文素质的方法:对护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态,优美得体的言行,熟练的沟通艺术以及优质的护理服务理念的培养和训练。在实习护生更好地适应护士角色,减少护患纠纷,增加病人... 对人文素质的内涵和重要性进行了论述,提出提高实习护生的人文素质的方法:对护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态,优美得体的言行,熟练的沟通艺术以及优质的护理服务理念的培养和训练。在实习护生更好地适应护士角色,减少护患纠纷,增加病人的依从性,提高病人的满意度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习护生 人文素质 教育
下载PDF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松莹 魏长良 吕哓霞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285-288,共4页
目的 探讨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及其催化生成的一氧化氮 (NO)在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 40例不同病理类型、不同临床分期肺癌患者癌组织中iNOSmRNA的表达情况 ;同时分别以ELISA... 目的 探讨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及其催化生成的一氧化氮 (NO)在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 40例不同病理类型、不同临床分期肺癌患者癌组织中iNOSmRNA的表达情况 ;同时分别以ELISA法、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相应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及NO的浓度。设立对照组比较。结果 肺癌组iNOS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 72 .5 0 % ,较对照组 (11.76 % )明显增高 (P <0 .0 1)。其中鳞癌、腺癌、小细胞癌的iNOS表达率分别为 6 0 .11%、82 .35 %、80 .0 0 % ,不同病理类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早期肺癌 (Ⅰ~Ⅱ期 )iNOS阳性率 (87.5 0 % )则高于晚期肺癌 (Ⅲ~Ⅳ期 )的阳性率 (5 0 .0 0 % ) (P<0 .0 5 )。肺癌组血清NO和TNF -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0 .0 1)。结论 肺癌组织在TNF -α刺激下可表达iNOS ,iNOS通过催化合成NO ,在分子水平对肺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肿瘤坏死因子 基因表达 肺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