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院校实验室科研用房绩效考核改革与实践——以徐州医科大学为例
1
作者 赵冲 郑友广 徐红岩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5-259,共5页
实验室科研用房是广大师生从事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也是高校基础性办学资源。该文介绍了某高校通过建构用房资源配置模型,规范科研用房管理,解决资源利用不均衡、用房调配难、房产使用无约束等问题。该模型以科研业绩评价为核心,通过统... 实验室科研用房是广大师生从事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也是高校基础性办学资源。该文介绍了某高校通过建构用房资源配置模型,规范科研用房管理,解决资源利用不均衡、用房调配难、房产使用无约束等问题。该模型以科研业绩评价为核心,通过统筹控制总量、定额管理存量,综合运用行政与经济多种调控方式,强化资源使用成本意识,推动科研单位提高用房使用效益,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效,为科研用房改革提供了可借鉴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院校 科研用房 绩效考核
下载PDF
IGFBP5在生殖与糖脂代谢方面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尹倩倩 郑建华 +1 位作者 严晓南 曹义娟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2459-2463,共5页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信号系统是调节机体生长、发育和衰老的关键途径之一。IGFs的信号转导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s)的调节。IGFBP5,作为IGFBPs家族中的一员,有该家族成员中跨物种最保守的序列,却具有最多样的生物学作用。...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信号系统是调节机体生长、发育和衰老的关键途径之一。IGFs的信号转导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s)的调节。IGFBP5,作为IGFBPs家族中的一员,有该家族成员中跨物种最保守的序列,却具有最多样的生物学作用。IGFBP5的表达水平及功能作用在不同背景下可能不同。多项研究结果显示,IGFBP5水平的升高可能会降低机体的生殖能力。然而,关于IGFBP5升高对糖脂代谢紊乱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目前的研究结果仍存在较多矛盾。总之,IGFBP5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它的作用效果及作用机制有很强的背景特异性,其能够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内,通过不同的途径,发挥着正向或负向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 生育力 糖脂代谢
下载PDF
高等医药类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叶楠 郑友广 徐红岩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13-316,共4页
随着国家对医学教育重视度不断提高,医药类院校获得重大发展机遇。学校加大了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使科研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医药类实验危险源繁杂,并且实验室规模日益壮大,消除实验室安全隐患已成为医药类院校面临的重大难题。通... 随着国家对医学教育重视度不断提高,医药类院校获得重大发展机遇。学校加大了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使科研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医药类实验危险源繁杂,并且实验室规模日益壮大,消除实验室安全隐患已成为医药类院校面临的重大难题。通过分析目前高等医药类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际,借鉴国外高校实验室先进管理经验,并结合我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实际,针对性提出加强高等医药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经验和对策,旨在构建高等医药院校系统性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医学院校 实验室 安全管理体系
下载PDF
“产、教、研”联合培养临床药学专业创新人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4
作者 朱霞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5期38-42,共5页
药师参与到临床服务中来,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推动医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培养临床药学专业创新人才成为高校的当务之急。“产、教、研”联合育人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高校教育中具有广泛的运用价值,高校应以医药发展和... 药师参与到临床服务中来,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推动医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培养临床药学专业创新人才成为高校的当务之急。“产、教、研”联合育人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高校教育中具有广泛的运用价值,高校应以医药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将“产、教、研”联合育人模式贯穿临床药学专业教学全过程。具体而言,高校可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强化实验基地建设、强化校医合作来促进课堂教学与医药产业、科学研究的充分融合,以培养出更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与科研创新能力强的综合性临床药学专业人才,为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添砖加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专业 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 产教研融合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基于E-PRE-DELIRIC风险分层模型的谵妄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应用的有效性及预测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曹烨君 张明珠 +3 位作者 潘国俊 范秀丽 祖元元 杨剑税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1-507,524,共8页
背景谵妄是重症监护病房常见并发症,可增加死亡风险,影响预后,其防控重要性大于治疗。国内外尚未见通过风险分层模型联合优化的评估措施筛查中高风险及亚综合型谵妄并进行早期干预的报道。目的探讨基于E-PRE-DELIRIC早期风险分层模型的... 背景谵妄是重症监护病房常见并发症,可增加死亡风险,影响预后,其防控重要性大于治疗。国内外尚未见通过风险分层模型联合优化的评估措施筛查中高风险及亚综合型谵妄并进行早期干预的报道。目的探讨基于E-PRE-DELIRIC早期风险分层模型的谵妄管理模式对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谵妄发生率的影响,并对该风险预测模型进行效能验证研究。方法以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ICU病区2019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干预组采用E-PRE-DELIRIC风险分层模型对入组患者进行风险分层,并建立基于logistic回归的多指标风险预测模型,通过ROC分析评估其预测效能。临床药师加入ICU谵妄管理团队,对中高风险患者实施重点药学监护,实施早期干预。对照组按常规谵妄管理模式执行。比较两组患者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疼痛评分、ICU住院时间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共纳入212例患者,干预组107例,对照组105例。两组年龄、性别、认知障碍史、酗酒史、既往病史、紧急入院、入院APACHEⅡ评分、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糖皮质激素使用率和主要合并疾病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谵妄发生率显著降低[8.41%(9/98)vs 26.67%(28/77),P<0.01],疼痛评分较低[Md(IQR):0(0,0)vs 0.5(0,0.5)],ICU住院时间较短[(10.21±8.21)d vs(13.32±9.74)d],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3.74%(4/103)vs 11.43%(12/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本研究样本所建风险预测模型:Log(P/1-P)(联合虚拟指标/概率)=-1.317+0.018×年龄+0.712×认知功能障碍史+0.215×酗酒史+0.592×治疗经历+0.008×入ICU时的MAP值+0.416×呼吸衰竭+0.011×入ICU时的BUN值。ROC分析显示,7指标联合应用对ICU患者发生谵妄的风险预测效能较高,ROC-AUC(95%CI)、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882(0.834~0.931)、0.892、0.869、0.873。结论基于E-PRE-DELIRIC早期风险预估分层模型的谵妄管理模式(药学监护及早期干预等措施)可降低ICU患者谵妄发生率,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能缩短患者的ICU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RE-DELIRIC模型 谵妄管理模式 重症监护病房 临床药师 谵妄发生率
下载PDF
甲氨蝶呤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曹智 束庆 +1 位作者 姚瑶 葛卫红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8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甲氨蝶呤(MTX)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线药物。然而,MTX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在患者间具有显著的差异,研究提示MTX的代谢及叶酸通路中关键酶的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细胞中MTX多聚谷氨酸的浓度和对叶酸通路的拮抗作用,从而影响了MTX的疗效发... 甲氨蝶呤(MTX)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线药物。然而,MTX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在患者间具有显著的差异,研究提示MTX的代谢及叶酸通路中关键酶的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细胞中MTX多聚谷氨酸的浓度和对叶酸通路的拮抗作用,从而影响了MTX的疗效发挥或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差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MTX治疗RA涉及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基因多态性 类风湿关节炎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TC/GLU和LDL-C/HDL-C比值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徐铭卿 缪姝妹 +3 位作者 孙鲁宁 李文洁 马梦圆 王永庆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1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研究总胆固醇与空腹血糖比值(TC/GLU)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LDL-C/HDL-C)对结直肠息肉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经肠镜检查的消化内科患者共2150例,收集患者肠镜前空... 目的:研究总胆固醇与空腹血糖比值(TC/GLU)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LDL-C/HDL-C)对结直肠息肉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经肠镜检查的消化内科患者共2150例,收集患者肠镜前空腹静脉血中的TC、HDL-C、LDL-C、甘油三酯(TG)、GLU,并计算TC/GLU及LDL-C/HDL-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单、多因素分析结果,LDL-C/HDL-C、TC/GLU是肠息肉发病的独立相关性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LDL-C/HDL-C及TC/GLU的共同作用对结直肠息肉的预测能力明显优于独立因素。结论:TC/GLU比值及LDL-C/HDL-C比值可能是结直肠息肉发病的相关预测指标,对该病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总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糖
下载PDF
非布司他预防肿瘤溶解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凌亚 刘梦颖 +1 位作者 韩菲 葛卫红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年第8期1148-1150,共3页
肿瘤溶解综合征(tumor lysis syndrome,TLS)是大量肿瘤细胞凋亡后导致的代谢紊乱和靶器官受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识别TLS发生的危险因素,实施早期预防,可为患者争取到继续抗肿瘤治疗的机会。非布司他作为非嘌呤结构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 肿瘤溶解综合征(tumor lysis syndrome,TLS)是大量肿瘤细胞凋亡后导致的代谢紊乱和靶器官受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识别TLS发生的危险因素,实施早期预防,可为患者争取到继续抗肿瘤治疗的机会。非布司他作为非嘌呤结构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痛风的治疗。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需要进行化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非布司在预防TLS发生方面疗效显著,并且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本文针对近年来TLS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非布司他用于预防TLS所导致的高尿酸血症等国内外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了解非布司他预防TL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溶解综合征 非布司他 预防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兰索拉唑致皮肤炎症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马梦圆 程紫萍 +5 位作者 孙鲁宁 钱徐萍 孙诗钰 王雨 陈安九 王永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8-183,共6页
目的:通过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探索兰索拉唑诱发皮肤炎症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内实验,小鼠连续灌胃给药6个月,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评价小鼠皮肤组织损伤情况;体外实验,通过CCK-8测定10~200μmol/L兰索拉唑孵育24 h和48 h后人永生化角质... 目的:通过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探索兰索拉唑诱发皮肤炎症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内实验,小鼠连续灌胃给药6个月,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评价小鼠皮肤组织损伤情况;体外实验,通过CCK-8测定10~200μmol/L兰索拉唑孵育24 h和48 h后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活力的变化,并用10、20、40μmol/L的兰索拉唑分别孵育HaCaT 24 h、48 h,Western blot检测HaCaT中磷酸化核因子(NF)-κB蛋白(phospho-NF-κB p65,P-p65)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细胞炎症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的蛋白表达量。此外,兰索拉唑及NF-κB通路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甲酸铵(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单独或联合孵育HaCaT 24 h、48 h后,检测HaCaT中P-p65、IL-6和IL-1β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体内实验结果显示,兰索拉唑可造成小鼠皮肤损伤;体外实验发现,兰索拉唑可降低细胞活力,增加P-p65蛋白的表达,介导NF-κB通路激活,进一步刺激炎症因子IL-6和IL-1β的表达。PDTC可抑制兰索拉唑介导的NF-κB通路的激活,减少炎症因子的表达。结论:兰索拉唑可以促进炎症因子表达继而诱发皮肤损伤,其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索拉唑 皮肤炎症 NF-ΚB信号通路 IL-6 IL-1Β
原文传递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药物经济学模型的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 被引量:25
10
作者 唐显帅 郑磊 +2 位作者 张明珠 管玉瑶 杨静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870-1875,共6页
目的建立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网统计的2016-2020年山东省监测点医院中成药用药金额排名前10位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为例,采用卫生技术评估结合客观评价法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 目的建立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网统计的2016-2020年山东省监测点医院中成药用药金额排名前10位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为例,采用卫生技术评估结合客观评价法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药物经济学模型对10种中药注射剂进行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的综合评价,并进行量化赋分。结果与结论10种中药注射剂的量化评估最终分值在26~37分之间;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在治疗脑梗死和冠心病心绞痛方面的综合得分最高,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和舒血宁注射液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的综合得分最高。由此可知,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药物经济学模型的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方法,可更加明确中成药的临床综合价值,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为下一步医保目录、基药目录调整和集采相关药物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临床综合评价 中成药 活血化瘀 安全性 有效性 药物经济学 循证医学
下载PDF
兰索拉唑诱导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钱徐萍 张学会 +6 位作者 孙鲁宁 王雨 孙诗钰 马梦圆 程紫萍 陈安九 王永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02-808,共7页
目的:探索兰索拉唑(lansoprazole,LPZ)对大鼠心肌细胞H9C2的潜在损伤效应及相关机制。方法:以10μmol/L LPZ孵育H9C2细胞不同时间(0 h、12 h、24 h、48 h)后,采用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Wes... 目的:探索兰索拉唑(lansoprazole,LPZ)对大鼠心肌细胞H9C2的潜在损伤效应及相关机制。方法:以10μmol/L LPZ孵育H9C2细胞不同时间(0 h、12 h、24 h、48 h)后,采用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CHOP)及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12、Cleaved-Caspase-3、Cyt C、Bax/Bcl-2)的表达。此外,兰索拉唑及ROS抑制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单独或联合孵育细胞48 h后,检测H9C2细胞内ROS水平,以及内质网应激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LPZ可以时间依赖性增加ROS的水平,诱导GRP78和CHOP的表达,并进一步增加Cleaved-Caspase-12、Cleaved-Caspase-3、Cyt C、Bax/Bcl-2的表达。NAC显著降低LPZ诱导的ROS水平,降低GRP78、CHOP以及Cleaved-Caspase-12、Cleaved-Caspase-3、Cyt C、Bax/Bcl-2的表达水平。结论:LPZ可诱导心肌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索拉唑 大鼠心肌细胞 氧化应激 活性氧 内质网应激
原文传递
基于GC-MS技术的大鼠糖尿病发生发展及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魏雅芹 仲巧巧 +2 位作者 胡勋秀 杜岩 汤道权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00-808,共9页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探寻糖尿病发生发展及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及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SD大鼠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正常银杏叶提取物处理组(CG)、糖尿病模型组(DM)、糖尿病模型银杏叶提...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探寻糖尿病发生发展及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及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SD大鼠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正常银杏叶提取物处理组(CG)、糖尿病模型组(DM)、糖尿病模型银杏叶提取物处理组(GBE)。各组大鼠持续干预9周,收集第6-9周各组大鼠血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以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PCA得分图显示,NC组和CG组无法区分,而NC组和DM组、DM组和GBE组可分别聚类,表明DM大鼠血浆中代谢物发生了异常变化,而GBE可改善DM大鼠血浆代谢物的异常。综合PLS-DA分析、t检验和倍数变化分析结果,在DM组大鼠血浆中分别筛选并初步鉴定出13个发生持续性变化的代谢产物;GBE逆转了其中的10个代谢产物。结论碳水化合物、脂肪酸、氨基酸、磷脂、三羧酸循环、有机酸等代谢异常推动DM的发生发展,而GBE可通过影响碳水化合物、脂肪酸、氨基酸、磷脂、三羧酸循环等代谢异常发挥其延缓DM发生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代谢组学 血浆 银杏叶提取物 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基于多波长融合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定量的桑叶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岩 仲巧巧 +5 位作者 陆东裕 李丁香 赵燕琳 张染 赵琳琳 汤道权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12-1320,1336,共10页
目的建立多波长融合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定量测定桑叶的分析方法,为桑叶的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桑叶水提取物制成干浸膏粉后,用体积分数70%甲醇超声提取30 min,色谱柱为ZORBAX SB-C_(18)(250 mm×4.6 mm,5μm),... 目的建立多波长融合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定量测定桑叶的分析方法,为桑叶的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桑叶水提取物制成干浸膏粉后,用体积分数70%甲醇超声提取30 min,色谱柱为ZORBAX SB-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体积分数0.1%甲酸甲醇溶液-体积分数0.02%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1),进样体积为10μL,柱温为35℃,指纹图谱检测波长为254、285、300、312和344 nm,含量测定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运用多波长融合技术对5波长指纹图谱进行拟合,建立桑叶融合指纹图谱,确立52个共有峰,指认6个特征峰,并采用系统指纹定量法对桑叶进行定性及整体定量分析;同时结合6个特征组分的准确含量测定,对桑叶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0批不同产地的桑叶质量差异较大。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全面的反映不同地域来源的桑叶品质,可为桑叶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更检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高效液相色谱 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 多成分含量测定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烷氧基联苯脲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多药耐药和转移活性研究
14
作者 渠影影 邱芬 +3 位作者 蒋海静 姜艳飞 谷小珂 印晓星 《中南药学》 CAS 2017年第6期735-741,共7页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烷氧基联苯类化合物,并评价其抗肿瘤多药耐药和转移活性。方法以联苯双酯为先导物,在保留其烷氧基联苯药效团的基础上,借鉴前三代P-gp抑制剂的构效关系设计合成烷氧基联苯脲类化合物6a^l。通过细胞毒实验、流式实验、肿...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烷氧基联苯类化合物,并评价其抗肿瘤多药耐药和转移活性。方法以联苯双酯为先导物,在保留其烷氧基联苯药效团的基础上,借鉴前三代P-gp抑制剂的构效关系设计合成烷氧基联苯脲类化合物6a^l。通过细胞毒实验、流式实验、肿瘤MDR逆转实验等评价化合物抗P-gp介导的肿瘤MDR活性;此外采用划痕实验初步评价前述P-gp抑制活性较好的化合物的抗肿瘤转移活性。结果合成了12个目标化合物。细胞毒实验表明化合物的安全性较高;流式和逆转实验,表明目标化合物6h和6k具有较好的P-gp抑制活性,可以部分逆转P-gp介导的肿瘤耐药,且好于先导物联苯双酯;划痕实验表明化合物6h和6k具有一定的抗肿瘤转移的活性。结论烷氧基联苯脲类化合物6h和6k具有较好的抗肿瘤多药耐药和肿瘤转移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多药耐药 P-糖蛋白抑制剂 肿瘤转移 烷氧基联苯脲类化合物
原文传递
药事管理课程教学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宜华 李瑾 姜力群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9年第2期156-159,共4页
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8年至2017年间CNKI数据库收录的药事管理课程教学研究文献进行统计与分析,以了解该课程教学的现状、趋势与问题,为该课程的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药事管理 教学研究 文献计量
下载PDF
泊洛沙姆407修饰吉非替尼脂质体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洪涛 刘照容 +2 位作者 王敬磊 王方 张彦卓 《药学研究》 CAS 2019年第9期510-515,共6页
目的制备并评价泊洛沙姆407修饰的吉非替尼脂质体(GFB-PML),考察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方法薄膜分散法制备吉非替尼脂质体,透射电镜观察形态;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释放行为;进行A549细胞摄取与毒性实验;采用H22荷瘤小鼠评价抗肿瘤效果。... 目的制备并评价泊洛沙姆407修饰的吉非替尼脂质体(GFB-PML),考察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方法薄膜分散法制备吉非替尼脂质体,透射电镜观察形态;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释放行为;进行A549细胞摄取与毒性实验;采用H22荷瘤小鼠评价抗肿瘤效果。结果制备的吉非替尼脂质体呈球形;吉非替尼脂质体缓释效果明显;细胞摄取具有时间、浓度依赖性;吉非替尼脂质体增强了GFB对A549细胞杀伤性(P<0.05);吉非替尼脂质体较生理盐水能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P<0.05)。结论GFB-PML制备简便,包封率较高,体内外抗肿瘤效果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非替尼 脂质体 泊洛沙姆407 抗肿瘤
下载PDF
以思政教育为基础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蕾 鲁茜 李成林 《科学咨询》 2023年第19期88-90,共3页
高校在药理学实验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的必然要求。笔者针对药理学实验课程的现状,梳理课程思政的切入点,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反馈进行改革,为学校培养符合新时... 高校在药理学实验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的必然要求。笔者针对药理学实验课程的现状,梳理课程思政的切入点,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反馈进行改革,为学校培养符合新时代医药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药理学实验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含1,2,3-三氮唑基团的新型四氧杂杯[2]芳烃[2]嘧啶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
18
作者 吴鑫 余永波 +1 位作者 安琳 黄统辉 《合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3-397,共5页
以4-氯-2-甲硫基-6-丙炔氧基嘧啶为原料,依次经Williamson醚合成、氧化和聚合反应制得新型四氧杂杯[2]芳烃[2]嘧啶母体(4),并通过点击化学反应合成了4个结构新颖的含1,2,3-三氮唑基团的四氧杂杯[2]芳烃[2]嘧啶衍生物(5a^5d),其结构经1H ... 以4-氯-2-甲硫基-6-丙炔氧基嘧啶为原料,依次经Williamson醚合成、氧化和聚合反应制得新型四氧杂杯[2]芳烃[2]嘧啶母体(4),并通过点击化学反应合成了4个结构新颖的含1,2,3-三氮唑基团的四氧杂杯[2]芳烃[2]嘧啶衍生物(5a^5d),其结构经1H MNR,13C MNR和HR-MS(ESI)表征。采用MTT法研究了5a^5d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肺癌细胞(A549)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5a对MCF-7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在50μM浓度下抑制率可达82%,优于阳性对照药5-氟尿嘧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2]嘧啶 点击化学 合成 1 2 3-三氮唑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基于SIRT1咪唑并噻唑衍生物类激动剂的Topomer CoMFA研究
19
作者 杨雯 高剑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利用Topomer CoMFA法对两类咪唑并噻唑衍生物类激动剂进行研究,并通过研究设计和改造出新的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 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 , SIRT1 )激动剂方法利用药物设计平台Sybyl - X2. 1构建的咪唑并噻唑类SIRT1激动剂... 目的利用Topomer CoMFA法对两类咪唑并噻唑衍生物类激动剂进行研究,并通过研究设计和改造出新的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 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 , SIRT1 )激动剂方法利用药物设计平台Sybyl - X2. 1构建的咪唑并噻唑类SIRT1激动剂的分子结构,釆用Topomer CoMFA方法自动构建该类化合物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考察它们的活性预测值与实验值相关性,依据Topomer CoMFA的等值线图设计全新SIRTI激动剂。结果获得了合理有效的Topomer CoMFA模型,依据该模型的等值图得到了高活性SIRT1激动剂的设计思路,在苯并吡嗪的4号位上替换显负电性且大体积的取代基,或在1、3号位上替换显正电性且大体积的取代基均可以提高化合物的SIRT1激动活性。结论基于29号分子,将其苯并吡嗪环上的4号位取代基变为溴代,2号位取代基替换成小体积的甲基,同时1、3号位取代基替换成大体积的异丙基得到的全新化合物显示出最高的S1RT1激动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咪唑并噻唑类激动剂 Topomer COMFA 预测活性
下载PDF
甲苯噻嗪改良小鼠癫痫持续状态模型的研究
20
作者 高策 高天宇 +3 位作者 丁鑫 王允 郭琳 吕冬梅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504-508,共5页
目的探索一种高成功率和高生存率的小鼠癫痫持续状态改良模型。方法在传统匹鲁卡品诱导模型的基础之上,加用肌肉松驰药甲苯噻嗪,观察甲苯噻嗪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时间对小鼠癫痫发作等级、造模成功率、死亡率与生存率的影响,并采用实时荧... 目的探索一种高成功率和高生存率的小鼠癫痫持续状态改良模型。方法在传统匹鲁卡品诱导模型的基础之上,加用肌肉松驰药甲苯噻嗪,观察甲苯噻嗪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时间对小鼠癫痫发作等级、造模成功率、死亡率与生存率的影响,并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部分小鼠海马c-Fos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甲苯噻嗪4 mg·kg^(-1)预处理组中,小鼠发作等级、海马c-Fos mRNA水平与传统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意义,而生存率和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模型组;甲苯噻嗪8 mg·kg^(-1)预处理组模型成功率明显低于传统模型组;而甲苯噻嗪后处理组动物生存率与成功率与传统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苯噻嗪4 mg·kg^(-1)预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模型的成功率和动物生存率,是一种高效、易于重复的构建小鼠癫痫持续发作状态模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持续状态 小鼠 匹鲁卡品 甲苯噻嗪 肌肉松弛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