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药类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建设探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荣浪 徐红岩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7-311,共5页
“双一流”战略决策和《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医药类院校的创新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都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高校的科研实验室建设是实现以上目标的最重要载体,也使得高校科研实验室的安全建设成为高... “双一流”战略决策和《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医药类院校的创新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都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高校的科研实验室建设是实现以上目标的最重要载体,也使得高校科研实验室的安全建设成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文献查阅,梳理了目前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成功经验和江苏省麻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的建设和管理经验,从“五位一体”管理模式构建、全流程闭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与监督、专业化队伍建设、标准化实验室建设与配套等5个方面提出安全建设建议,为地方医药院校科研实验室的安全建设与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医药类高校 科研实验室 安全建设
下载PDF
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在吸入麻醉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
作者 崔梦侨 杨俊霞 王松山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22期148-153,共6页
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是生物学中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因其具有高度保守的基因、生命周期短、繁殖快、易于培养及对吸入麻醉药较敏感等特点,逐渐成为在吸入麻醉药作用机制研究中得到应用的优良... 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是生物学中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因其具有高度保守的基因、生命周期短、繁殖快、易于培养及对吸入麻醉药较敏感等特点,逐渐成为在吸入麻醉药作用机制研究中得到应用的优良动物。文章构建了一套以秀丽隐杆线虫为实验对象的用于探究吸入麻醉药作用机制的实验内容和方案,可用于本科生及研究生基础性、综合性实验教学。笔者从秀丽隐杆线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基本操作方法入手,以行为学观察和生理学测试为主,也可扩展为包括吸入麻醉药物分子机制在内的其他深入性探究型的创新实验。此外,授课教师还可以此方案为基础,对实验内容酌情增减或联合使用,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吸入麻醉药实验需求,丰富吸入麻醉药的实验课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丽隐杆线虫 麻醉 吸入麻醉药 实验教学 实验设计 实验模块
下载PDF
全身麻醉药物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郑腾 马涛 高灿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9-282,共4页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好发于老年人。但其发病机制至今未能完全阐明,因此临床上缺少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近几年研究发现,麻醉药物是引起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好发于老年人。但其发病机制至今未能完全阐明,因此临床上缺少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近几年研究发现,麻醉药物是引起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全身麻醉药物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作论述,以期为POCD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 全身麻醉药物
下载PDF
利多卡因联合塞来昔布预防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的疗效
4
作者 史春雨 周森 +7 位作者 高献忠 华敏 王然 慕玮瑶 吴纯 邓友明 金毅 徐晨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贴剂联合塞来昔布胶囊预防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病人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入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试验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0.2 g, q12 h联合利多卡因贴剂;对照组口...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贴剂联合塞来昔布胶囊预防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病人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入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试验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0.2 g, q12 h联合利多卡因贴剂;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0.2 g, q12 h。记录两组用药后1、7、14天、1、3个月的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和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杜勒神经病理性疼痛评估量表(douleur neuropathique 4 questions, DN4)评分、疼痛睡眠干扰指数(sleep interference score, SIS)评分。结果:试验组各时间点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3个月时DN4评分> 4分病人数较对照组少,且睡眠质量改善明显。结论:利多卡因贴剂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可安全有效的控制开胸术后慢性疼痛,降低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凝胶贴剂 慢性切口痛 开胸术后 塞来昔布胶囊
下载PDF
不同剂量羟考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效果比较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明玉 朱珊珊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13期1939-1943,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羟考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行宫腔镜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n=30):丙泊酚2 mg/kg组(P组)、丙泊酚复合羟考酮0.06 mg/kg组(Q1组),丙泊酚复合羟考酮0.09 mg/kg组(Q2组),丙泊酚复合羟考酮0.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羟考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行宫腔镜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n=30):丙泊酚2 mg/kg组(P组)、丙泊酚复合羟考酮0.06 mg/kg组(Q1组),丙泊酚复合羟考酮0.09 mg/kg组(Q2组),丙泊酚复合羟考酮0.12 mg/kg(Q3组)。Q1组、Q2组、Q3组和P组分别于手术开始前缓慢静脉注入羟考酮0.06、0.09、0.12 mg/kg和等容积0.9%氯化钠溶液,药物术前均稀释成10 ml,注射时间大于1 min。药物注射完毕3 min后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观察患者给药前、意识消失、宫颈扩张以及术毕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术中丙泊酚用量、发生呼吸抑制的例数和术后意识恢复时间、不良反应。记录清醒即刻(T0)、清醒后15 min(T1)、30 min(T2)、60 min(T3)的Prince-Henry评分。结果与基础状态的MAP比较,P组患者在意识消失时MAP明显降低(P<0.05),宫颈扩张时MAP明显升高(P<0.05),Q1组患者宫颈扩张时MAP明显升高(P<0.05);Q2组和Q3组术中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P组(P<0.05),且Q1和Q2组患者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P<0.05);与P组比较,Q1、Q2和Q3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点Prince-Henry评分>2分例数明显降低(P<0.05或<0.01);P组术后患者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Q2组和Q3组(P<0.05),而Q3组术后头痛发生率明显高于P组(P<0.05)、Q1组(P<0.05)和Q2组(P<0.05)。结论不同剂量羟考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可以减少丙泊酚用量,降低呼吸抑制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疼痛评分;0.09 mg/kg羟考酮复合丙泊酚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考酮 二异丙酚 宫腔镜检查术 麻醉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疼痛与认知功能障碍共病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泾纬 刘尧 高灿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6-201,共6页
认知功能障碍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注意力、记忆力及判断力下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尽管已有研究揭示神经病理性疼痛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密切联系,然而其共病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导致临床治疗策略有限。神经病理... 认知功能障碍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注意力、记忆力及判断力下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尽管已有研究揭示神经病理性疼痛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密切联系,然而其共病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导致临床治疗策略有限。神经病理性疼痛引起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功能紊乱、神经活性物质的改变及神经回路重塑等现象是潜在的病理基础。本文综述了神经病理性疼痛与认知功能障碍共病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潜在方向,并为治疗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认知功能障碍 神经元 胶质细胞 神经活性物质 突触可塑性
下载PDF
全关节置换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及炎症指标预测价值
7
作者 潘影 李淑然 +4 位作者 段莎莎 朱铭洋 潘志强 陈立平 申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7-276,共10页
目的:探究全关节置换术后慢性疼痛(chronic postoperative pain,CPSP)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3年12月至2024年6月择期行全关节置换术(total joint arthroplasty,TJA)病人478例,根据术后3个月疼痛情况,将病人... 目的:探究全关节置换术后慢性疼痛(chronic postoperative pain,CPSP)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3年12月至2024年6月择期行全关节置换术(total joint arthroplasty,TJA)病人478例,根据术后3个月疼痛情况,将病人分为CPSP组和非CPSP组。记录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结果:①术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7分、术前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服用>30天、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术后24 h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是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CPS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第3天疼痛水平可能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CPS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NLR水平以及术后24 h SII水平是TKA后CPS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单独预测时效能较低;术后第3天疼痛水平可能是THA后CPS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慢性疼痛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后寒战反应临床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姚飞 曹君利 王志萍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472-474,共3页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后寒战反应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0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5例。气管插管后,Ⅰ、Ⅱ、Ⅲ组分别静脉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25、0.5、0.75μg· kg^-1·...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后寒战反应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0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5例。气管插管后,Ⅰ、Ⅱ、Ⅲ组分别静脉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25、0.5、0.75μg· kg^-1· h^-1,Ⅳ组静脉泵注0.9%NaCl溶液,至术毕前30 min停用。持续监测心电图(ECG)、心率( HR)、血压( BP)、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记录右美托咪定和生理盐水泵注时间、术中输液量、腹腔冲洗量和拔管时间,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和阿托品使用率,拔管后30 min 内寒战发生情况及程度,拔管后30 min 内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谵妄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4组患者右美托咪定和生理盐水泵注时间、术中输液量、腹腔冲洗量、拔管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均明显低于Ⅰ、Ⅳ组(P<0.05);Ⅲ组阿托品使用率明显高于Ⅰ、Ⅱ、Ⅳ组(P<0.05);Ⅰ、Ⅱ、Ⅲ、Ⅳ组寒战发生率分别为36%、12%、12%和40%,Ⅱ、Ⅲ组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Ⅰ、Ⅳ组( P<0.05);4组患者均未发生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谵妄等不良反应。结论0.5μg· kg^-1· h^-1右美托咪定术中静脉持续泵注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后寒战反应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麻醉 全身 寒战
下载PDF
持续隐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钰 贾梦醒 刘功俭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467-471,共5页
目的:探讨持续隐神经阻滞(CSNB)联合全身麻醉(GA)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麻醉效果和术后不良反应,以及CSNB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Ⅲ级行单侧TKA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CSNB联合GA组(观察组,n=20)和G... 目的:探讨持续隐神经阻滞(CSNB)联合全身麻醉(GA)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麻醉效果和术后不良反应,以及CSNB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Ⅲ级行单侧TKA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CSNB联合GA组(观察组,n=20)和GA组(对照组,n=20)。观察组术后镇痛行CSNB,对照组术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PCIA)。记录入室( T1)、切皮( T2)、术毕入麻醉恢复室后20 min( T3)的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术后不良反应、VAS评分及住院期间跌倒次数。结果在T1、T2时刻,2组HR、MAP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同组T1时刻比较,T2时刻的HR减慢,MAP下降(P<0.05)。在T3时刻,观察组HR慢于对照组,MA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嗜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术后静息状态6 h、24 h、48 h及运动状态48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2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跌倒事件。结论 CSNB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患者单侧TKA安全有效,血流动力学平稳,阿片类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减少,术后镇痛满意,利于患者早期康复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隐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老年患者 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腰方肌阻滞联合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性髋关节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靖 王淼 +2 位作者 唐丽 齐敦益 羊黎晔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0年第3期387-389,401,共4页
目的探究腰方肌阻滞联合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髋关节术后认知功能及血压的影响,为选择更优的麻醉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19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麻醉科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0例的临床资... 目的探究腰方肌阻滞联合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髋关节术后认知功能及血压的影响,为选择更优的麻醉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19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麻醉科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施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采用腰方肌阻滞联合腰硬联合麻醉。比较2组各时间段静息时VAS评分、不同时间段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及MMSE和Ramsay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各时间段静息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在术前、术中各时间段及术后2 h的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手术结束时与术后第1天认知功能降低,但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术前与术后1周认知功能无明显差异。结论腰方肌阻滞联合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减少患者的躁动,稳定患者的平均动脉压,降低术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腰方肌阻滞 腰硬联合麻醉 髋关节置换术 认知功能
下载PDF
丙泊酚预防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七氟醚麻醉后躁动的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小乐 范从海 +3 位作者 张奉超 单成静 王晨晨 曹君利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568-571,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丙泊酚预防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患儿七氟醚麻醉后躁动(EA)的效果。方法择期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P1、P2及C组,每组20例。3组患儿在手术结束时分别静脉推注1mg/kg丙泊酚(10s)、2...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丙泊酚预防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患儿七氟醚麻醉后躁动(EA)的效果。方法择期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P1、P2及C组,每组20例。3组患儿在手术结束时分别静脉推注1mg/kg丙泊酚(10s)、2mg/kg丙泊酚(20s)及5ml生理盐水(10S),观察5组患儿拔管时(T1)、拔管后10min(T2)、拔管后20min(T3)及拔管后30min(T4)的各项生命体征及PAED评分,记录改良Aldrete评分(到达苏醒室即刻)、疼痛评分(FLACC评分)、拔管时间及苏醒室停留时间。结果与C组相比,P1组、P2组患儿T1、T2、T3的PAED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P1组比较,P2组患儿T1、T2、T3的PAED评分明显降低(P〈0.05)。3组患儿躁动发生率分别为32.4%、21.7%及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P1组和P2组患儿拔管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P1组比较,P2组患儿拔管时间明显延长(P〈0.05)。3组患儿改良Aldrete评分、FLACC评分、苏醒室停留时间及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2mg/kg丙泊酚静脉注射(20S)预防七氟醚麻醉后躁动反应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学龄前儿童 躁动 丙泊酚
下载PDF
液体预充填法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循环功能维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钰 潘桥 +2 位作者 田环环 陈慧娟 刘金东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通过全身麻醉诱导前行被动抬腿(passive leg raising,PLR)后每搏输出量变化率(stroke volume rate of change,ASV)来筛选出隐性血容量不足患者,探讨液体预充填法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 目的通过全身麻醉诱导前行被动抬腿(passive leg raising,PLR)后每搏输出量变化率(stroke volume rate of change,ASV)来筛选出隐性血容量不足患者,探讨液体预充填法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方法,随机纳入全身麻醉下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100例,按临床试验入选条件及退出临床研究标准确定最终的入选病例90例,在2ml/kg背景输注量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液体预充填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2mL/kg)、B组(4ml/kg)与C组(8ml/kg),每组各30例。分别监测3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后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PLR前后每搏输出量(SV)变化,并计算3组患者麻醉诱导期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共有10例因需持续应用血管活性药,不符合试验条件予以剔除。实际纳入统计病例90例。3组的一般情况、HR、SBP、DBP和MAP在全身麻醉诱导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各组HR、SBP、DBP和MAP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诱导后各组间的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BP、DBP和MA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B组及C组比,A组诱导后的SBP、DBP和MAP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C组诱导后的SBP、DBP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低血压发生率以A组(66.3%)最高,与B组(33.3%)及c组(2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ml/kg背景输注量基础上输入4~8ml/kg液体的预充填法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低血压具有一定预防作用,能较好地维护循环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抬腿 麻醉诱导 低血压 液体预充填法
下载PDF
BIS监测下丙泊酚与环泊酚闭环靶控输注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中麻醉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2
13
作者 黄腾 周脉涛 +1 位作者 张咏梅 华臻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4期332-336,共5页
目的比较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下闭环靶控输注丙泊酚与环泊酚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2021年1月~2021年6月在全身麻醉下接受单膝关节置换术的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 目的比较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下闭环靶控输注丙泊酚与环泊酚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2021年1月~2021年6月在全身麻醉下接受单膝关节置换术的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在BIS监测下闭环靶控输注镇静药的不同分为丙泊酚组和环泊酚组,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后复苏指标、认知功能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丙泊酚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在麻醉后多个时间点较麻醉前升高(P<0.05);环泊酚组MAP在麻醉后各时间点无变化(P<0.05),HR在插管后、手术开始30 min时较麻醉前增快(P<0.05);环泊酚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短于丙泊酚组(P<0.05);环泊酚组术后6 h、12 h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高于同时间点丙泊酚组(P<0.05);丙泊酚组注射痛发生率、术后呕吐和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环泊酚组(P<0.05)。结论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的麻醉中,BIC监测下靶控输注环泊酚和丙泊酚都能达到良好的镇静效果,但应用环泊酚镇静可以达到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水平,加快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因此环泊酚是老年患者全麻手术的理想镇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泊酚 丙泊酚 膝关节置换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麻醉后老年小鼠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程加文 刘金东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839-843,共5页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全麻后老年小鼠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右美托咪定影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方法12月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n=15):①溶剂对照组(Con):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10μl,放入密闭箱内...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全麻后老年小鼠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右美托咪定影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方法12月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n=15):①溶剂对照组(Con):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10μl,放入密闭箱内吸氧气4h;②右美托咪定组(DEX):腹腔注射25μg/kg盐酸右美托咪定10μ1,放人密闭箱内吸氧气4h;③七氟醚组(SEV):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10μl,放入密闭箱内吸2%七氟醚4h;④右美托咪定+七氟醚组(DEX+SEV):腹腔注射25μg/kg盐酸右美托咪定10μl,放入密闭箱内吸2%七氟醚4h。麻醉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其空间记忆能力;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ERKl/2、CREB活性及ERK1/2、CREB和BDNF表达量。结果水迷宫测试期间,与Con组相比,SEV组小鼠的潜伏期更长,ERK1/2、CREB的活性受到明显抑制,BDNF的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SEV组相比,DEX+SEV组的潜伏期明显缩短,ERK1/2、CREB的活性显著提高,BDNF的表达量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改善七氟醚导致的小鼠早期认知功能障碍,这可能与激活MAPK—CREB—BDNF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美托咪定 七氟醚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海马
下载PDF
围术期访视制度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夏明 张咏梅 《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1期71-72,共2页
麻醉临床教学是麻醉学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围术期访视制度在临床麻醉教学中被弱化,影响了围术期安全和临床麻醉教学质量,因此应采取措施高度重视围术期访视制度的教学,提高临床麻醉学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 麻醉专业 本科生 临床教学
下载PDF
患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谵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6
作者 赵紫健 曹君利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32-1135,共4页
2~12岁患儿在接受全身麻醉后发生躁动和谵妄的现象时有报道,这一问题引起了普遍关注。目前认为,患儿苏醒期躁动和谵妄是短暂的临床现象,绝大多数发生于麻醉苏醒后即刻。苏醒期躁动是一种患儿意识与行为缺乏联系的状态,它主要表现为兴奋... 2~12岁患儿在接受全身麻醉后发生躁动和谵妄的现象时有报道,这一问题引起了普遍关注。目前认为,患儿苏醒期躁动和谵妄是短暂的临床现象,绝大多数发生于麻醉苏醒后即刻。苏醒期躁动是一种患儿意识与行为缺乏联系的状态,它主要表现为兴奋、烦躁、定向障碍和行为不当[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苏醒期 患儿 谵妄 全身 苏醒期躁动 临床现象 主要表现 定向障碍
下载PDF
麻醉药物与肿瘤转移 被引量:11
17
作者 夏明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5-517,共3页
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手术依然是实体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然而绝大部分患者死于术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麻醉对肿瘤患者术后转移复发的关系尚存在争议⑴。本文就近年来进行麻醉药物对肿瘤转移复发的影响等一系列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肿瘤转移复发 麻醉药物 肿瘤患者 实体肿瘤 死亡率 发病率
下载PDF
非阿片类麻醉药与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彦劼 夏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1-224,共4页
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围手术期麻醉与镇痛因素不仅直接影响肿瘤细胞本身的生物学活性,同时通过细胞介导的免疫系统发挥间接作用,从而促进肿瘤转移。绝大部分研究认为以吗啡为主的阿片类药物促进了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非阿片类麻醉药对肿瘤... 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围手术期麻醉与镇痛因素不仅直接影响肿瘤细胞本身的生物学活性,同时通过细胞介导的免疫系统发挥间接作用,从而促进肿瘤转移。绝大部分研究认为以吗啡为主的阿片类药物促进了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非阿片类麻醉药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影响具体如何?文章就全身麻醉药,局部麻醉药以及非阿片类镇痛药等方面对非阿片类麻醉药与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阿片类 麻醉药 肿瘤细胞 转移
下载PDF
瑞马唑仑对七氟醚麻醉下龋齿治疗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莫涛 柏青 +1 位作者 张奉超 曹君利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362-366,共5页
目的探究瑞马唑仑对七氟醚麻醉下行龋齿治疗手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择期气管插管全麻下行龋齿治疗手术患儿90例,年龄3~7岁,ASA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1、R2和C组... 目的探究瑞马唑仑对七氟醚麻醉下行龋齿治疗手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择期气管插管全麻下行龋齿治疗手术患儿90例,年龄3~7岁,ASA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1、R2和C组,每组各30例,在手术结束前5 min分别静脉给予瑞马唑仑0.1 mg/kg、瑞马唑仑0.2 mg/kg和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并比较3组患儿不同时间点的苏醒期躁动评分(PAED)、行为学疼痛评分(FLACC)和Ramsay镇静评分,计算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同时记录3组患儿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结果与C组相比,R1、R2组患儿各时间点PAED评分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C组相比,R2组患儿出PACU后0.5 h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C、R1组比较,R2组患儿拔管时间、睁眼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静脉给予瑞马唑仑0.1 mg/kg可显著降低七氟醚麻醉下龋齿治疗手术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不影响患儿苏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龋齿治疗 患儿 苏醒期躁动 七氟醚 疼痛
下载PDF
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系统在吸入麻醉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许政 周瑜 +3 位作者 高易红 刘鹤 张红星 曹君利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6-100,共5页
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由下丘脑大细胞性神经分泌细胞分泌。除了进入外周血液循环维持机体稳态外,AVP还作为直接的神经递质参与多种脑功能的调节。近来研究表明,AVP系统在吸入麻醉中发挥重要作用。全文从镇静催眠、镇痛、肌松、控制应... 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由下丘脑大细胞性神经分泌细胞分泌。除了进入外周血液循环维持机体稳态外,AVP还作为直接的神经递质参与多种脑功能的调节。近来研究表明,AVP系统在吸入麻醉中发挥重要作用。全文从镇静催眠、镇痛、肌松、控制应激等全身麻醉四要素的角度综述该系统在吸入麻醉中的作用,以期为阐明吸入麻醉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 精氨酸血管加压素 大细胞神经元 吸入麻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