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体预充填法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循环功能维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钰 潘桥 +2 位作者 田环环 陈慧娟 刘金东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通过全身麻醉诱导前行被动抬腿(passive leg raising,PLR)后每搏输出量变化率(stroke volume rate of change,ASV)来筛选出隐性血容量不足患者,探讨液体预充填法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 目的通过全身麻醉诱导前行被动抬腿(passive leg raising,PLR)后每搏输出量变化率(stroke volume rate of change,ASV)来筛选出隐性血容量不足患者,探讨液体预充填法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方法,随机纳入全身麻醉下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100例,按临床试验入选条件及退出临床研究标准确定最终的入选病例90例,在2ml/kg背景输注量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液体预充填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2mL/kg)、B组(4ml/kg)与C组(8ml/kg),每组各30例。分别监测3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后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PLR前后每搏输出量(SV)变化,并计算3组患者麻醉诱导期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共有10例因需持续应用血管活性药,不符合试验条件予以剔除。实际纳入统计病例90例。3组的一般情况、HR、SBP、DBP和MAP在全身麻醉诱导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各组HR、SBP、DBP和MAP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诱导后各组间的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BP、DBP和MA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B组及C组比,A组诱导后的SBP、DBP和MAP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C组诱导后的SBP、DBP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低血压发生率以A组(66.3%)最高,与B组(33.3%)及c组(2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ml/kg背景输注量基础上输入4~8ml/kg液体的预充填法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低血压具有一定预防作用,能较好地维护循环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抬腿 麻醉诱导 低血压 液体预充填法
下载PDF
江苏省部分城市麻醉科医师工作压力来源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徐婉玉 庄培 +5 位作者 虞梦楠 张宁 董晨章 沙壮 刘鹤 曹君利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41-346,共6页
目的调查江苏省部分城市麻醉科医师工作压力来源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对策,并探讨医院逐步建立麻醉科、麻醉医师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干预机制。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在江苏省23所医院432名麻醉科医师中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江苏省部... 目的调查江苏省部分城市麻醉科医师工作压力来源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对策,并探讨医院逐步建立麻醉科、麻醉医师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干预机制。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在江苏省23所医院432名麻醉科医师中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江苏省部分城市麻醉科医师工作压力来源依次为麻醉工作中的风险或意外,劳动时间过长,科研、职称晋升,领导的要求,医患关系,外科医师的干预,麻醉设备、药品不足。麻醉科医师的工作压力主要受工作风险、休假制度、每日手术例数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江苏省部分麻醉科医师工作压力来源虽是多方面的,但有所侧重,各医院应有针对性地逐步建立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以减轻麻醉科医师压力,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麻醉科医师 心理压力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神经外科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2
3
作者 孙西龙 王晶晶 +1 位作者 刘万超 陈秀侠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第11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及安全性,并探索其最佳剂量。方法选择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择期全身麻醉下神经外科开颅肿瘤切除术患者120例,采用数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PCIA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及安全性,并探索其最佳剂量。方法选择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择期全身麻醉下神经外科开颅肿瘤切除术患者120例,采用数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PCIA配方:D_0组:舒芬太尼2μg/kg+托烷司琼0. 2mg/kg; D_1组:右美托咪定1μg/kg+舒芬太尼2μg/kg+托烷司琼0. 2mg/kg; D_2组:右美托咪定1. 5μg/kg+舒芬太尼2μg/kg+托烷司琼0. 2mg/kg; D_3组:右美托咪定2μg/kg+舒芬太尼2μg/kg+托烷司琼0. 2mg/kg,每组均用0. 9%Na Cl溶液稀释至120ml。记录4组患者术后4、8、16、24、48h的VAS、Ramsay评分,各时段PCIA按压次数以及镇痛补救例数,并记录各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D_2和D_3组患者在术后各时间点VAS均较D_0组低(P <0. 05);在8、16、24、48h,D_2和D_3组患者VAS较D_1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D_2组患者在术后8、16h时间点Ramsay评分较D_0和D_1组患者高(P <0. 05); D_3组患者在4、8、16h时间点Ramsay评分较D_0和D_1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D_1、D_2和D_3组患者在术后各时段PCIA按压次数均低于D_0组(P <0. 05); D_2和D_3组患者在术后8、16、24h时段PCIA按压次数低于D_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4组患者恶心、呕吐、烦躁、焦虑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_3组2例患者出现心动过缓,2例患者嗜睡。4组均无过度镇静的发生。D_2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D_0组低(P <0. 05)。结论1. 5μg/kg右美托咪定联合2μg/kg舒芬太尼用于神经外科开颅肿瘤切除术术后镇痛,较单纯应用2μg/kg舒芬太尼而言,镇痛效果提高,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未有心动过缓及嗜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 右美托咪定 术后镇痛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硫酸镁在高血压患者腹腔镜手术中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娇 王瑞玉 +1 位作者 尹海玲 颜明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第10期121-125,103,共6页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高血压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高血压患者105例,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3组,即硫酸镁较低剂量组(M 1组)、较高剂量组(M 2组)、对照组(C组)。M 1和M 2组...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高血压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高血压患者105例,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3组,即硫酸镁较低剂量组(M 1组)、较高剂量组(M 2组)、对照组(C组)。M 1和M 2组在气管插管后5min,分别泵注30mg/kg及50mg/kg硫酸镁,随后维持15mg/(kg·h)泵注1h。C组泵注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记录诱导前(T 0)、插管后(T 1)、气腹即刻(T 2)、气腹后5min(T 3)、气腹后30min(T 4)、60min(T 5)、气腹结束后(T 6)的SBP、DBP、HR、SVR、CO、CI、SV;同时记录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后0.5h、术后12h及24h的VAS。结果C组气腹前后血压波动明显高于M 1和M 2组,与C组比较,M 1和M 2组SBP、DBP、SVR在T 3~T 6降低,M 2组SV在T 3~T 5升高(P<0.05);3组CI和CO在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硫酸镁组拔管后0.5h及术后12h的VAS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腹前应用硫酸镁可稳定高血压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可减轻术后疼痛,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 高血压 腹腔镜 血流动力
下载PDF
基于多肽阵列技术构建穿膜肽靶向抑制Fyn与突触后致密物蛋白95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秀环 马彤彤 +4 位作者 李舒愉 贾济 彭捷 陆建华 屠伟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865-870,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肽阵列技术合成的穿膜肽离体条件下抑制非受体酪氨酸激酶Fvn与突触后致密物蛋白(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PSD)95相互作用,进而抑制含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N-methyl D-aspartate receptor subtype2B,N... 目的探讨基于多肽阵列技术合成的穿膜肽离体条件下抑制非受体酪氨酸激酶Fvn与突触后致密物蛋白(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PSD)95相互作用,进而抑制含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N-methyl D-aspartate receptor subtype2B,NR2B)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 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过度磷酸化,减轻慢性疼痛的可行性。方法①通过多肽阵列技术的overlapping平台确定Fyn的SH2结构域与PSD95的PDZ3结构域相互作用的结合基序,合成含此结合基序的短肽FynP,并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v virus,HIV).Tat蛋白转导结构域连接形成可进入细胞的穿膜肽FynP-Tat,同时合成乱序穿膜肽mFynP-Tat。②原代培养sD大鼠胎鼠脊髓背角神经元,通过免疫荧光检测不同浓度组(10、20、30μmol/L)多肽内化细胞的效率。③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10、20、100μmol/L)穿膜肽分别孵育神经细胞(6、24、48h)的细胞毒性。④将神经细胞分为穿膜肽组(FynP-Tat组)、乱序穿膜肽组(mFynP-Tat组)和PBS组(对照组)进行孵育,用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pull-down和Western blot验证抑制Fvn与PSD95相互作用的效率。结果①通过overlapping确定Fyn与PSD95相互作用的结合基序为KGAYSL。②与FynP-Tat10μmol/L组[(77.3±1.4)%]比较,FvnP-Tat20μmol/L组[(91.5±2.0)%]和FvnP-Tat30μmol/L组[(93.4±2.2)%]的内化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FynP-Tat10μmol/L组[(75.0±3.6)%]比较,mFynP-Tat20μmol/L组[(91.4±1.3)%]和mFynP-Tat30μmol/L组[(92.7±2.1)%]的内化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FynP-Tat(100μmol/L,6h)组[(82.5±3.0)%]比较,FynP.Tat(100μmol/L,24h)组和FynP-Tat(100μmol/L,48h)组细胞活力[(75.1±1.5)%和(68.5±1.2)%]降低(P〈0.05);与mFynP-Tat(100μmol/L,6h)组[(83.3±2.0)%]比较,mFynP-Tat(100μmol/L,24h)组和mFynP-rat(100μmol/L,48h)组细胞活力[(75.6±2.9)%和(68.1±0.7)%]降低(P〈0.05);④与mFynP-Tat组、PBS组比较结果显示,FvnP-Tat能够抑制PSD95结合到GST-Fyn融合蛋白上(P〈0.05),但不会抑制PSD95结合到GST-NR2B融合蛋白上(P〉0.05)。结论离体条件下,基于多肽阵列技术合成的穿膜肽FvnP-Tat能够进入神经细胞,细胞毒性低,可有效抑制Fyn与PSD95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转导结构域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 多肽阵列 结合基序
原文传递
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Pim-1激酶表达的影响:离体实验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慧娟 王大亮 +2 位作者 王慧 田环环 刘金东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57-1461,共5页
目的 评价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Pim-1激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体重250~ 300 g,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36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离体灌注心脏分为3组(n=12):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 目的 评价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Pim-1激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体重250~ 300 g,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36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离体灌注心脏分为3组(n=12):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七氟醚后处理组(SP组).采用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即刻SP组用含3%七氟醚的K-H液灌注15 min.分别于平衡灌注末(T0)、再灌注30 min(T1)、60 min(T2)、90 min(T3)和120 min(T4)时记录心率(HR)、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和左心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T2时取心肌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胞浆和线粒体Pim-1激酶、Bcl-2、细胞色素c(Cyt c)的表达水平;T4时采用TTC染色法确定心肌梗死体积;电镜下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结果 与C组比较,I/R组T1~4时HR、LVDP、+dp/dtmax和-dp/dtmax降低,LVEDP升高,心肌梗死体积增大,胞浆及线粒体Pim-1激酶和Bcl-2表达下调,胞浆Cyt c表达上调,线粒体Cyt c表达下调(P<0.05);与I/R组比较,SP组T1~4时HR、LVDP、+dp/dtmax和-dp/dtmax升高,LVEDP降低,心肌梗死体积减小,胞浆及线粒体Pim-1激酶和Bcl-2表达上调,胞浆Cyt c表达下调,线粒体Cyt c表达上调(P<0.05);SP组线粒体损伤程度轻于I/R组,而重于C组.结论 七氟醚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可能与上调Pim-1激酶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癌基因蛋白质类 麻醉药 吸入 缺血后处理 心肌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芳芳 许琦琦 +2 位作者 刘琛 韩园 曹君利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第6期121-125,共5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后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1月~2018年5月行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346例,通过既往病历查询获得患者一般资料,电话随访获取患者术后慢性疼痛发生情况.根...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后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1月~2018年5月行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346例,通过既往病历查询获得患者一般资料,电话随访获取患者术后慢性疼痛发生情况.根据发生与未发生慢性疼痛分为两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结果实际随访288例患者,其中有136例(47.2%)患者发生术后慢性疼痛.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开胸手术(OR =2.171,95% CI:1.196~3.940)、术后住院期间消耗吗啡当量(OR=1.017,95% CI:1.007~1.026)、术前胸背部疼痛史(OR=2.459,95%CI:1.251~4.835)和引流管放置时长(OR=1.165,95%CI:1.043~1.302)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后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开胸手术、术后住院期间消耗吗啡当量、术前胸背部疼痛史和引流管放置时长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预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术后慢性疼痛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突触结合蛋白1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前扣带回表达的变化
8
作者 杨俊霞 花璐 +2 位作者 姜彦羽 韩文灿 李燕强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707-710,共4页
目的探讨突触结合蛋白1(synaptotagmin 1,Syt1)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前扣带回表达的变化及与痛行为的关系。方法将20~25 g的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Sham)+Syt1抗体(Syt1-Ab)组,Sham+对照抗体(Con-IgG)组,坐骨神经结扎(... 目的探讨突触结合蛋白1(synaptotagmin 1,Syt1)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前扣带回表达的变化及与痛行为的关系。方法将20~25 g的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Sham)+Syt1抗体(Syt1-Ab)组,Sham+对照抗体(Con-IgG)组,坐骨神经结扎(CCI)+Syt1-Ab组,CCI+Con-IgG组。在CCI第7天给每组小鼠前扣带回立体定位注射相应药物(0.1 μg/0.5 μl),按Hargreaves法用热辐射刺激仪测定小鼠热痛的变化,用电子测痛仪测定小鼠机械痛缩足阈值的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前扣带回Syt1的表达。结果免疫印迹显示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前扣带回Syt1表达明显升高,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前扣带回立体定位注射Syt1-Ab可明显改善痛行为。结论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前扣带回Syt1表达显著升高,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前扣带回立体定位注射Syt1-Ab可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结合蛋白1 神经病理性疼痛 前扣带回
下载PDF
正性肌力药在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
作者 王慧 刘金东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935-939,共5页
背景正性肌力药广泛应用于围手术期,特别是心脏、大血管手术中,是进行循环支持的有效手段。目的就正性肌力药在CPB手术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以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内容从药物作用机制的角度简单介绍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广... 背景正性肌力药广泛应用于围手术期,特别是心脏、大血管手术中,是进行循环支持的有效手段。目的就正性肌力药在CPB手术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以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内容从药物作用机制的角度简单介绍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广的各类正性肌力药作用特点,分析这些药在CPB手术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趋向合理应用传统正性肌力药,同时大力开发更安全、更有效的新型正性肌力药,摸索出CPB手术围手术期更好的正性肌力药应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性肌力药 循环支持
原文传递
尼古丁对BV-2小胶质细胞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小胶质细胞P2X4受体表达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庆贺 张栋 +4 位作者 武姗姗 于爱兰 朱文超 张霄迪 张宗旺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606-612,共7页
目的观察尼古丁对BV-2小胶质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icotine acetyleholine receptor,α7nAChR)、小胶质细胞P2X4受体(P2X4receptor,P2X4R)表达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释放的影响,... 目的观察尼古丁对BV-2小胶质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icotine acetyleholine receptor,α7nAChR)、小胶质细胞P2X4受体(P2X4receptor,P2X4R)表达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释放的影响,以探讨小胶质细胞参与尼古丁所致痛觉过敏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①BV-2小胶质细胞接种在含12mm圆形盖玻片无菌12孔板,待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完全随机分为2组:α7nAChR组和P2X4R组。免疫荧光标记检测α7nAChR和P2X4R在BV-2小胶质细胞上的表达。②当12孔板中BV-2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完全随机分为4组:尼古丁实验组(N组),尼古丁终浓度为100μm/L;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空白对照组(C组);尼古丁拮抗剂组(NM组),10nmol/L甲基牛扁碱(methyllycaconitine,MLA)预孵育30min,改用含尼古丁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单纯拮抗剂组(M组),10nmol/LMLA预孵育30min,改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培养72h后收集各组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quantitativePCR,RT-qPCR)检测α7nAChRmRNA和P2X4RmRNA表达量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α7nAChR和P2X4R蛋白表达量的变化。③当12孔板中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完全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尼古丁预处理+DMEM组(Nicotine+DMEM组)、尼古丁预处理+激动剂组(Nieotine+ATP组),尼古丁预处理+拮抗剂组(Nicotine+5-BDBD组)。其中激动剂和拮抗剂由DMEM无血清培养基稀释,在尼古丁处理72h后加入,各组总体积保持一致,24h后ELISA检测培养液中BDNF释放量。结果①免疫荧光标记结果显示BV-2细胞存在α7nAChR和P2X4R的阳性表达。②RT-qPCR结果显示尼古丁可上调BV-2细胞α7nAChRmRNA和P2X4RmRNA的表达,α7nAChR特异性拮抗剂MLA可抑制α7nAChRmRNA和P2X4RmRNA表达的上调;Westernblot结果显示尼古丁处理可使BV-2细胞α7nAChR和P2X4R蛋白的表达上调,α7nAChR特异性拮抗剂MLA可抑制α7nAChR和P2X4R蛋白表达的上调。③ELISA检测培养液中BDNF含量结果显示:Nieofine+ATP组较Nieofine+DMEM组和Control组显著增多(P〈0.05),Nicotine+DMEM组较Control组增多(P〈0.05);Nicotine+5-BDBD组较Nicotine+DMEM组和Control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尼古丁可能通过α7nAChR上调小胶质细胞上P2X4R的表达进而通过BDNF的释放引起痛觉过敏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丁 痛觉过敏 小胶质细胞 P2X4受体 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原文传递
丙泊酚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自噬潮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牛力 许鹏程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877-881,共5页
目的研究丙泊酚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期间自噬潮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心肌I/R损伤模型,将9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8只):①假手术组(Sham组),只穿线不... 目的研究丙泊酚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期间自噬潮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心肌I/R损伤模型,将9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8只):①假手术组(Sham组),只穿线不结扎;②豫组;③丙泊酚预处理组(P+FR组);④I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13K)抑制剂A66预处理组(A+UR组);⑤丙泊酚+A66预处理组(P+A+I,R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心肌I,R模型。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均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缺血前15min,P+I/R组通过股静脉输注丙泊酚15mg·kg^-1h^-1;A+FR组缺血前1h腹腔注射A66溶液10mg/kg;P+A+FR组在缺血前1h腹腔注射A66溶液10mg/kg,缺血前15min再通过股静脉输注丙泊酚15mg·kg^-1.h^-1模型制备后取心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1TrC)法染色并计算梗死面积百分比,酶标法测定乳酸脱氢酶(1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Westernbolt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Ⅱ、P62蛋白的表达量,电子显微镜定性观察自噬体、自噬溶酶体的数量。结果与I/R组比较,P+YR组与P+A+YR组梗死面积[(50.1±3.9)%比(26.5+1.3)%、(42.6±1.9)%]显著减小(P〈0.05),血清LDH活性降低,LC3-Ⅱ表达水平降低,P62表达水平升高(P〈O.05),自噬体、自噬溶酶体明显减少。与P+I/R组比较,P+A+FR组梗死面积[(26.5±1.3)%比(42.6±1.9)%]显著增加(P〈0.05),血清LDH活性升高,LC3-Ⅱ表达水平升高,P62表达水平降低(P〈0.05),自噬体、自噬溶酶体增加。结论丙泊酚预处理激活P1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通路,抑制I/R心肌中自噬潮进行,对大鼠心肌I/R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 自噬潮 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P62
原文传递
Semaphorin 3A在椎间盘源性疼痛中的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华清 文先杰 刘洪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992-994,1000,共4页
背景 Semaphorin 3A(Sema3A)是一种蛋白,最初被认为是抑制可轴突生长的物质。随后发现Sema3A在健康的椎间盘细胞中高表达,在退化样本中表达显著降低。 目的 讨论椎间盘源性疼痛是否与Sema3A表达有关,及Sema3A在疼痛中的发展作用。... 背景 Semaphorin 3A(Sema3A)是一种蛋白,最初被认为是抑制可轴突生长的物质。随后发现Sema3A在健康的椎间盘细胞中高表达,在退化样本中表达显著降低。 目的 讨论椎间盘源性疼痛是否与Sema3A表达有关,及Sema3A在疼痛中的发展作用。 内容 Semaphorins即信号素家族其结构由保守的500个氨基在末端组成七叶片b螺旋桨信号素结构域。该信号素家族有两个主要受体,分别是丛蛋白家族和神经纤维蛋白(neuropilin, Nrp)。Sema3A参与抑制轴突的生长,并参与机体骨量调节,与神经性疼痛的调节和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IVD)的发展有关。 趋向 Sema3A可能可以作为调控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新靶点并可能具有诊断和治疗椎间疾病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APHORIN 3A 椎间盘源性疼痛 椎间盘退变 神经性疼痛
原文传递
RNA结合基序蛋白3及其神经元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仲浩 段满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82-384,I0001,共4页
背景RNA结合基序蛋白3(RNA binding motif protein3,RBM3)是一种低温诱导产生的冷休克蛋白,可在神经元、部分胶质细胞和其他一些细胞系中表达。RBM3在多种神经元损伤中起到保护作用。目的对RBM3的结构、功能和神经元保护作用等方面... 背景RNA结合基序蛋白3(RNA binding motif protein3,RBM3)是一种低温诱导产生的冷休克蛋白,可在神经元、部分胶质细胞和其他一些细胞系中表达。RBM3在多种神经元损伤中起到保护作用。目的对RBM3的结构、功能和神经元保护作用等方面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内容概述RBM3的结构、表达和功能,阐述其在神经元保护方面的作用。趋向对RBM3神经保护机制的研究为脑血管病变和心搏骤停患者损伤后的神经元复苏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结合基序蛋白3 低温 蛋白合成 神经保护
原文传递
红花黄色素减轻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硝化保护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娜 胡书群 +2 位作者 韩东 许铁 燕宪亮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871-876,共6页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safflower yellow,SY)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um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的保护作用及其降低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3,RIB)硝化的可能机制。方...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safflower yellow,SY)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um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的保护作用及其降低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3,RIB)硝化的可能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A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组(B组)、SY干预组(C组,10μmol/L。;D组,30μmol/L;E组,90μmol/L)、阳性对照药依达拉奉组(F组,10μmol/L)。再灌注120min末,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Y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免疫印迹法及免疫沉淀法测定RIB、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1,RIP1)的表达水平及RIP3硝化水平、RIP1磷酸化水平,化学比色法测定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结果与B组[(36.3±4.7)%]比较,D组[(15.3±4.2)%]、E组[(6.9±4.4)%]、F组[(9.6±1.2)%]心肌梗死面积减小(P〈O.05);与B组比较,D组、E组、F组SOD活性升高(P〈0.05),MDA含量降低(P〈O.05);各组RIP3及RIP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D组、E组、F组RIP,硝化水平均降低(P〈O.05),RIP1磷酸化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SY降低I/RI中的氧化水平,下调RIP3硝化及RIP1磷酸化水平,对MI/RI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黄色素 缺血/再灌注损伤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 硝化
原文传递
银质针疗法联合高能量激光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尧 陈立平 +3 位作者 孙凯 熊苗苗 金军 申文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819-822,826,共5页
目的评价银质针疗法联合高能量激光治疗(high intensity laser therapy,HILT)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疗效。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90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和试验组(B组),每组45例。两组... 目的评价银质针疗法联合高能量激光治疗(high intensity laser therapy,HILT)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疗效。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90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和试验组(B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银质针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两次。在此基础上,B组患者每日行HILT,A组患者接受假激光治疗。所有患者均经过2周治疗及治疗后3个月的随访,采用VAS评分、Lequesne指数和骨关节炎指数(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过2周治疗,两组患者VAS评分、Lequesne指数和WOMAC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内各时段以及随访至3个月时的疗效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质针疗法联合HILT对KOA疗效确切,可以减轻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更好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质针 高能量激光治疗 骨关节炎
原文传递
CX43半通道在神经心肌保护和肿瘤发生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付彤童 徐静 万燕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653-657,共5页
背景缝隙连接是由镶嵌在细胞表面的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家族组成的,介导细胞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但除了组成缝隙连接,CX也构成一种细胞与内环境直接相通的孔道,即半通道。半通道介导着细胞内外离子、第二信使和胞内代谢... 背景缝隙连接是由镶嵌在细胞表面的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家族组成的,介导细胞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但除了组成缝隙连接,CX也构成一种细胞与内环境直接相通的孔道,即半通道。半通道介导着细胞内外离子、第二信使和胞内代谢产物的交换,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的归类、汇总和展望CX43半通道的作用及其应用。内容就半通道的一般结构和功能,在不同的病理状态下的作用及半通道异常相关疾病等方面进行综述。趋向半通道的各项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文献并不多见,对其进一步研究有助于了解相关疾病发病机制和为预防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隙连接蛋白43 半通道 神经保护 心肌保护 疼痛调控
原文传递
稀释性贫血对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蒙蒙 曹媛媛 +3 位作者 谭薇 张文文 彭洁 齐敦益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123-1127,共5页
目的评价CPB期间Hb浓度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进行CPB手术的患者108例,根据患者CPB期间Hb的浓度分为正常组(Ⅰ组,Hb>110g/L,15例)、轻度贫血组(Ⅱ组,Hb 90~110g/L,4... 目的评价CPB期间Hb浓度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进行CPB手术的患者108例,根据患者CPB期间Hb的浓度分为正常组(Ⅰ组,Hb>110g/L,15例)、轻度贫血组(Ⅱ组,Hb 90~110g/L,45例)和中度贫血组(Ⅲ组,Hb 60-90g/L,48例)。记录患者术前1d、完全心肺转流术开始后、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4天、术后第7天的Hb浓度,以及CPB开始、CPB期间和CPB结束时的脑氧饱和度(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2)数值。采用国际POCD研究组(international study of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ISPOCD)公认的神经心理学测试方法记录患者术前1d和术后第7天的认知评估数值。分析3组患者Hb浓度、rSO2和术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3组患者基础情况和术中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组患者术前1d的神经心理学测试总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神经心理学测试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神经心理学测试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和Ⅲ组患者术后第7天POCD发生率升高,且Ⅲ组高于Ⅱ组(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和Ⅲ组的rSO2平均值和rSO2最小值明显降低(P<0.05)。单变量回归分析发现rSO2最小值和Hb浓度是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运用多变量回归分析进一步筛查,发现仅Hb浓度是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贫血患者较易发生术后早期POCD,可能与术中rSO2下降有关。Hb浓度可能是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氧饱和度 血红蛋白 贫血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