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养老院医疗卫生服务现状及需求分析——以徐州市某示范性城市养老服务机构为例
1
作者 刘旭阳 洪晓冉 +5 位作者 姚欣呈 周淼玲 张宇 冯家兴 何紫娴 李婷 《卫生职业教育》 2025年第1期135-139,共5页
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深入了解某养老院医疗卫生服务现状及入住老人的需求,基于调查结果提出改进措施。结果显示,超过半数老人对养老院食堂和住宿卫生条件表示满意;养老院打扫生活区域的次数在职业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机关事业单位员工、无... 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深入了解某养老院医疗卫生服务现状及入住老人的需求,基于调查结果提出改进措施。结果显示,超过半数老人对养老院食堂和住宿卫生条件表示满意;养老院打扫生活区域的次数在职业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机关事业单位员工、无工作者的生活区域打扫次数少于农民、工人、企业员工;养老院为老人进行身体和心理健康检查次数较少且不规律;医护人员为老人做健康护理的频率不定。提示该养老院的医疗卫生服务尚且不能满足入住老人的需求。养老院可以通过对机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定期对老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进行检查,提供规律的健康护理,加大卫生服务投入力度,优化养老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院 医疗卫生服务 养老需求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疼痛与认知功能障碍共病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泾纬 刘尧 高灿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6-201,共6页
认知功能障碍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注意力、记忆力及判断力下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尽管已有研究揭示神经病理性疼痛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密切联系,然而其共病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导致临床治疗策略有限。神经病理... 认知功能障碍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注意力、记忆力及判断力下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尽管已有研究揭示神经病理性疼痛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密切联系,然而其共病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导致临床治疗策略有限。神经病理性疼痛引起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功能紊乱、神经活性物质的改变及神经回路重塑等现象是潜在的病理基础。本文综述了神经病理性疼痛与认知功能障碍共病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潜在方向,并为治疗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认知功能障碍 神经元 胶质细胞 神经活性物质 突触可塑性
下载PDF
课程思政在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链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5
3
作者 付燕燕 李风 +4 位作者 朱冬梅 张宝乐 陈彦 吴健 姚瑞芹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第9期64-66,共3页
结合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实际,构建由细胞生物学、细胞工程和科研实践3门课程组成的生物技术专业课程链,明确其教学内容和分阶段育人目标,挖掘思政元素、改进教学方法,将显性专业知识传授与隐性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形成同频共振的大思政... 结合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实际,构建由细胞生物学、细胞工程和科研实践3门课程组成的生物技术专业课程链,明确其教学内容和分阶段育人目标,挖掘思政元素、改进教学方法,将显性专业知识传授与隐性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形成同频共振的大思政格局,体现专业课思政教育的全面性和连续性,构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维教学目标和全覆盖课程育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生物技术专业 课程链
下载PDF
基于实践创新的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4
作者 刘永 朱志超 +3 位作者 董佳佳 刘英奎 李婷 李冲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4年第1期25-29,共5页
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医学、生物学学科教育教学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文阐述了医学院校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中需要探索创新教育模式、改进理论与实验教学、加强课程思政,从教学方法... 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医学、生物学学科教育教学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文阐述了医学院校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中需要探索创新教育模式、改进理论与实验教学、加强课程思政,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考试考核办法等方面提出改进医学院校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方法、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改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方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医学分子生物学 创新教育
下载PDF
未定带GABA能神经元活性降低介导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运动能力受损
5
作者 张洪权 王昕沂 +2 位作者 仝坤 韩洁 高灿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7-352,共6页
目的:通过激活未定带(ZI)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观察脂多糖(LPS)处理后小鼠运动能力损伤的缓解情况,探讨GABA能神经元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模型小鼠运动功能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腹膜腔注射LPS方法制备C57BL/6小鼠中枢神经系... 目的:通过激活未定带(ZI)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观察脂多糖(LPS)处理后小鼠运动能力损伤的缓解情况,探讨GABA能神经元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模型小鼠运动功能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腹膜腔注射LPS方法制备C57BL/6小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模型,利用旷场实验与转轮实验检测小鼠运动功能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ZI神经元c-Fos和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ba-1)的表达。利用立体定位技术将rAAV-DIO-hM3Dq-mCherry注射至成年雄性VGAT-Cre转基因小鼠双侧ZI区,等待3周病毒表达充分后,进行腹腔注射LPS制备神经炎症感染模型,行为检测30 min前腹腔注射N-氧化氯氮平(CNO)激活GABA能神经元,利用旷场实验与转轮实验检测小鼠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旷场实验与转轮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小鼠活动度显著降低(P<0.05),小鼠ZI内c-Fos阳性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同时Iba-1阳性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并且化学遗传结果显示,与LPS组相比,激活小鼠ZI部位GABA能神经元后LPS小鼠活动能力显著增强(P<0.05)。结论:神经炎症状态小鼠ZI部位GABA能神经元活性显著降低,运动能力受损,化学遗传激活ZI部位GABA能神经元显著改善了炎症状态小鼠的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LPS) 未定带(ZI) GABA能神经元 神经炎症 小鼠
原文传递
将STEM核心能力培养整合于医学生神经生物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6
作者 唐传喜 李风 +3 位作者 高锦 刘静 张宝乐 姚瑞芹 《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5期147-150,共4页
近年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其改革仍受到来自经济、社会、环境等诸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医学神经生物学是一门多课程知识点交叉的学科,也是当今生命科学中最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其学科交叉和多层次研究十分必要。鉴于... 近年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其改革仍受到来自经济、社会、环境等诸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医学神经生物学是一门多课程知识点交叉的学科,也是当今生命科学中最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其学科交叉和多层次研究十分必要。鉴于国内外医学教育的发展,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STEM)教育法因其跨学科及实践理念,能有效促进学生形成新观点,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明显作用。STEM教育在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有助于巩固他们之前学习的基础课知识,并为未来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它不仅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至关重要。文章基于STEM教育思想,阐述了医学生的神经生物学课程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和交叉,提出要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临床转化应用能力的培养,并强调了教师要围绕STEM教育视角将神经科学知识与其他医学课程知识联系起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前沿的欲望。以此作为课改思路,探索基于医学生神经生物学的STEM课程实践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教育法 创新能力 医学神经生物学 高等医学教育 跨学科 教育改革
下载PDF
敲除大肠杆菌Lpp基因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抑制作用研究
7
作者 王珍珍 童凌琳 +5 位作者 杨帅 李欣 陈阳 张贺 朱作斌 陈仁金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0-14,共5页
为探究大肠杆菌Lpp基因敲除对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取8周龄ApoE^(-/-)小鼠分为Control组、Chow_Lpp^(+/+)(C_Lpp^(+/+))组、Chow_Lpp^(-/-)(C_Lpp^(-/-))组、Western Diet_Lpp^(+/+)(W_Lpp^(+/+))组和Western Diet Lpp^(-/-)(W_Lpp^(-/-))... 为探究大肠杆菌Lpp基因敲除对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取8周龄ApoE^(-/-)小鼠分为Control组、Chow_Lpp^(+/+)(C_Lpp^(+/+))组、Chow_Lpp^(-/-)(C_Lpp^(-/-))组、Western Diet_Lpp^(+/+)(W_Lpp^(+/+))组和Western Diet Lpp^(-/-)(W_Lpp^(-/-))组,每周灌胃3次,持续16周后,取小鼠心脏与主动脉;油红及H&E染色主动脉及心脏,观察脂质沉积及炎性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相较于W_Lpp^(+/+)组,W_Lpp^(-/-)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显著减少;小鼠主动脉根部脂质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显著降低。这表明敲除Lpp基因后的大肠杆菌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Lpp基因 动脉粥样硬化 ApoE^(-/-)小鼠
下载PDF
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中价值观培养的探索
8
作者 丁小月 朱作斌 《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2期163-166,共4页
课程思政是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办学宗旨的具体表现,是实施“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今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则是践行课程思政的具体表现。医学遗传学实验是以疾病为主线,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选取典型... 课程思政是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办学宗旨的具体表现,是实施“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今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则是践行课程思政的具体表现。医学遗传学实验是以疾病为主线,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选取典型的疾病,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理解问题能力的一门实验课程,从而培养“研究型、综合型、应用型”的新型医学人才,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文章旨在探讨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意义以及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分析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的特点,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医学遗传学 实验教学 本科生 人文教育 价值观培养
下载PDF
以问题为导向的混合式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探索与实践
9
作者 唐传喜 李风 +1 位作者 刘静 高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5期0104-0108,共5页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混合式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探索与实践。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2022年9月~2023年9月期间新生72名为研究对象,纳入传统教学组与混合教学组各36名,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混合教学组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法...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混合式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探索与实践。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2022年9月~2023年9月期间新生72名为研究对象,纳入传统教学组与混合教学组各36名,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混合教学组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法,对比2组的教学效果。结果:混合教学组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成绩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混合教学组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占比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混合教学组批判性、系统、循证评分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混合教学组课堂氛围、激发兴趣、师生交流、同学互动、课堂专注力评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混合教学组的总满意率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于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法,能有效提升学生考核成绩,显著提高学习积极性、临床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学满意度,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导向 混合式 医学细胞生物学 实验课 教学效果
下载PDF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微生物学教学质量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10
作者 张贺 贾二腾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4年第10期0095-0098,共4页
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给世界各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生物安全问题,尤其是病原微生物不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医学院校针对本科生学习阶段,将人工智能和医学微生物学融合,有利于加强医学微生物学相关知识理论的学习,也是新时代... 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给世界各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生物安全问题,尤其是病原微生物不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医学院校针对本科生学习阶段,将人工智能和医学微生物学融合,有利于加强医学微生物学相关知识理论的学习,也是新时代医学院校课程发展创新的发展结果。文章旨在探究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与微生物学教学的融合,阐述其在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微生物学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质量
下载PDF
河鲀毒素——一种具有缓解癌性疼痛潜力的药物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梦倩 储智勇 +3 位作者 钱晓明 王梓涵 刘德祥 龙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84-1596,共13页
河鲀毒素(tetrodotoxin,TTX)是一种剧毒的生物碱类天然神经毒素,具有选择性阻断钠离子通道作用。人体摄入TTX后会产生致命影响,对人类的致死剂量范围1.5~2.0 mg(血药浓度9μg/L)。但以远低于其半数致死量(LD50)给患者施用TTX时,却可以... 河鲀毒素(tetrodotoxin,TTX)是一种剧毒的生物碱类天然神经毒素,具有选择性阻断钠离子通道作用。人体摄入TTX后会产生致命影响,对人类的致死剂量范围1.5~2.0 mg(血药浓度9μg/L)。但以远低于其半数致死量(LD50)给患者施用TTX时,却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包括海洛因和可卡因戒断症状、脊髓损伤、脑外伤、肿瘤、神经性疼痛和内脏疼痛等。研究人员经过几十年不懈地探索,在TTX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尤其是治疗癌症相关疼痛方面取得可喜进展,本文着重介绍TTX作为缓解癌性疼痛药物的临床开发、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最新结果,展示TTX缓解癌性疼痛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鲀毒素 电压门控钠通道 癌性疼痛
原文传递
姜黄素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0
12
作者 薄秀梅 贺玲 +2 位作者 张荣丽 杜赛君 徐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64-1068,共5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CUR)抗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抑郁作用及机制。方法取雄性ICR小鼠30只,分为Control组、LPS组、CUR组,每组10只。采用单剂量腹腔注射LPS 1 mg/kg建立小鼠抑郁模型。通过糖水偏好实验(SPT)、旷场实验(OFT)和强迫游泳实验(F... 目的研究姜黄素(CUR)抗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抑郁作用及机制。方法取雄性ICR小鼠30只,分为Control组、LPS组、CUR组,每组10只。采用单剂量腹腔注射LPS 1 mg/kg建立小鼠抑郁模型。通过糖水偏好实验(SPT)、旷场实验(OFT)和强迫游泳实验(FST)对抑郁小鼠进行行为学评价;尼式染色实验观察小鼠前额叶皮质(PFC)神经元胞体中的尼氏体(Nissl body)变化情况;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小鼠PFC区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磷酸化JNK(p-JNK)、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Bcl-2)、凋亡相关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 CUR组小鼠糖水偏好度、旷场活动总距离和穿越中心格次数均高于LPS组(P<0.05),FST中小鼠不动时间低于LPS组(P<0.05)。尼式染色实验结果显示CUR组小鼠神经细胞数多于LPS组(P<0.05)。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与LPS组比较,CUR组小鼠PFC区p-JNK、Bax、Caspase-3表达降低,Bcl-2表达升高(P<0.05)。结论姜黄素可以改善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抑郁行为,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其可能与抑制JNK磷酸化,降低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提高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脂多糖 抑郁症 前额叶皮质 P-JNK 凋亡
下载PDF
GPR30激活后下调P53-PUMA信号抑制全脑缺血诱导的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凋亡途径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思含 孙立萍 +3 位作者 赵雨逢 韩东 王瑞敏 胡书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8-574,共7页
目的采用GPR30特异激动剂、拮抗剂作为工具药,已证实GPR30激活具有抗神经炎症和抗凋亡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文章旨在研究揭示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30(GPR30)激活对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作用并进一步阐明其对P53-PUMA信号... 目的采用GPR30特异激动剂、拮抗剂作为工具药,已证实GPR30激活具有抗神经炎症和抗凋亡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文章旨在研究揭示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30(GPR30)激活对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作用并进一步阐明其对P53-PUMA信号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四动脉结扎全脑缺血模型,选择性诱导海马CA1区神经元延迟性死亡。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1d、3d、7d组,GPR30特异激动剂G1处理组(I/R 1d+G1,I/R 3d+G1),P53特异抑制剂Pifithrin-α(Pifi-α)处理组(Pifi-α,I/R 3d+Pifi-α,I/R 7d+Pifi-α),GPR30特异拮抗剂G36处理组(I/R 7d+Pifi-α+G36)。于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同时皮下埋置G1或G36微量释放泵,至实验结束;缺血前侧脑室注射P53抑制剂Pifi-α。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检测蛋白水平;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NeuN染色观察神经元生存情况。结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I/R 7d组海马CA1区NeuN阳性染色细胞数量(7.500±2.320)较假手术组(61.000±2.671)减少(P<0.01),但TUNEL阳性细胞数量(73.667±5.296)增多较假手术组(3.667±1.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I/R 7d组相比,Pifi-α处理组海马CA1区NeuN阳性细胞数(58.143±4.783)增加(P<0.01),而TUNEL阳性细胞数(23.571±3.545)减少(P<0.01)。与I/R 7d+Pifi-α组相比,I/R 7d+Pifi-α+G36组NeuN阳性细胞数量(46.143±4.426)减少(P<0.01),而TUNEL阳性细胞数(46.143±3.985)增加(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GCI后1d、3d海马CA1区P53磷酸化水平均升高(P<0.05)。与缺血/再灌注相应时间点相比,用G1激活GPR30受体降低了缺血/再灌注诱导的P53磷酸化水平(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3d组海马CA1区p-P53免疫荧光强度增强,且与DAPI荧光共定位;而G1处理组类似于假手术组,显示海马CA1区p-P53免疫荧光强度较I/R 3d组降低。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较,I/R 3d组海马CA1区PUMA水平明显升高,Bcl2水平降低(P<0.01);与I/R 3d组比较,I/R 3d+Pifi-α组PUMA蛋白降低(P<0.01),而Bcl2水平升高(P<0.01)。结论激活GPR30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下调P53-PUMA信号通路、抑制线粒体凋亡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30 P53 P53上调凋亡调节因子 全脑缺血 凋亡
下载PDF
circRNAs对结直肠癌的抑制作用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霞 于逸 +2 位作者 左海维 周凤娟 辛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83-1287,I0008,I0009,共7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差异表达circRNAs,阐明hsa_circ_0043278对结直肠癌抑制作用的潜在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数据,GSE126094芯片数据包含10例结直肠癌组织样本与10例癌旁组织样本。采用R软件筛选出差异表达circRNAs...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差异表达circRNAs,阐明hsa_circ_0043278对结直肠癌抑制作用的潜在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数据,GSE126094芯片数据包含10例结直肠癌组织样本与10例癌旁组织样本。采用R软件筛选出差异表达circRNAs;在CSCD数据库中找到与差异表达circRNAs结合的miRNAs;采用Perl软件预测miRNAs的靶基因;对靶基因进行GO生物学功能富集分析与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与癌旁组织样本比较,结直肠癌组织样本中表达水平升高的circRNAs有23个(logFC>2且P<0.05),表达水平降低的circRNAs有36个(logFC<-2且P<0.05)。hsa_circ_0043278表达水平降低最明显(logFC=-7.481且P<0.05)。共有66个miRNAs与hsa_circ_0043278结合,并预测其靶基因。GO富集分析,靶基因主要参与Wnt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KEGG富集分析,靶基因主要富集在PI3K-AKT信号通路。结论:hsa_circ_0043278表达水平在结直肠癌组织样本中明显降低,间接影响靶基因UTP18、CLIP4与STC2等的功能,进而影响其对Wnt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最终减弱其对结直肠癌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circRNA MIRNA 基因表达数据 GEO数据库 靶基因
下载PDF
敲除toll样受体4基因对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晶晶 张英 +1 位作者 姚瑞芹 曲学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87-292,共6页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4(TLR4)在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C57BL/6野生型(WT)和Tlr4敲除(Tlr4)小鼠注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OG)建立EAE模型。定期记录神经功能评分及体重变化;苏木素-伊红(HE)和劳...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4(TLR4)在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C57BL/6野生型(WT)和Tlr4敲除(Tlr4)小鼠注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OG)建立EAE模型。定期记录神经功能评分及体重变化;苏木素-伊红(HE)和劳克坚牢蓝(LFB)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及髓鞘脱失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髓鞘碱性蛋白(MBP)的表达。结果:MOG免疫后,与WT组相比,Tlr4小鼠体重下降程度较轻、发病时间延迟、神经功能评分降低、炎性细胞浸润减少、髓鞘脱失减轻、MBP表达增加。结论:敲除Tlr4可减轻EAE小鼠的病理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脱髓鞘病变 TOLL样受体4 小鼠
原文传递
血红素氧化酶1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毕颖超 鲜雪梅 +6 位作者 王珍珍 门燕娟 常佳佳 陈全刚 韩旭峰 陈仁金 郑葵阳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255-260,共6页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化酶1(HO-1)调节巨噬细胞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100 mg/L脂多糖(LPS)和20 mg/L白介素4(IL-4)分别诱导RAW264.7细胞24 h,提取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qPCR)检测LPS和IL-4诱导后巨噬...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化酶1(HO-1)调节巨噬细胞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100 mg/L脂多糖(LPS)和20 mg/L白介素4(IL-4)分别诱导RAW264.7细胞24 h,提取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qPCR)检测LPS和IL-4诱导后巨噬细胞中HO-1、CD163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LPS和IL-4诱导巨噬细胞后HO-1蛋白表达。大体油红O染色检测载脂蛋白E敲除(ApoE-/-)小鼠喂食高脂饮食后主动脉斑块面积变化,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中HO-1 mRNA和蛋白表达。组织免疫荧光检测HO-1在主动脉窦部斑块中与促炎型(M1)和抑炎型(M2)巨噬细胞的共定位表达。结果LPS和IL-4成功诱导巨噬细胞分化为M1型与M2型巨噬细胞;IL-4诱导巨噬细胞中HO-1表达显著高于LPS及对照组(P<0.05);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构建成功;HO-1在ApoE-/-小鼠中表达显著高于C57BL/6对照组(P<0.05),主动脉窦中HO-1与CD206的共定位表达显著高于HO-1与CD86。结论HO-1在M2型巨噬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M1型巨噬细胞,在动脉硬化发展中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氧化酶1 巨噬细胞 极化 动脉粥样硬化 小鼠
下载PDF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硕士研究生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评价及推广 被引量:12
17
作者 朱作斌 李颖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9年第9期129-130,共2页
目的: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硕士研究生医学遗传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级选修医学遗传学课程的43位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通... 目的: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硕士研究生医学遗传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级选修医学遗传学课程的43位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后测试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对教学效果评价较高,且课后测试成绩优于对照组。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在硕士研究生医学遗传学课程中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硕士研究生 医学遗传学
下载PDF
酵母双杂交系统在本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敬伟 付涵予 +2 位作者 李萌萌 刘英奎 刘永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4-168,共5页
酵母双杂交系统是目前鉴定体内蛋白相互作用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一项技术。为了将其运用于本科实验教学,设计了"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验证HIF-1α与Jab1相互作用"综合性实验。实验包括检测HIF-1α和Jab1在酵母细胞中的表达、... 酵母双杂交系统是目前鉴定体内蛋白相互作用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一项技术。为了将其运用于本科实验教学,设计了"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验证HIF-1α与Jab1相互作用"综合性实验。实验包括检测HIF-1α和Jab1在酵母细胞中的表达、毒性及自激活检测、HIF-1α与Jab1相互作用验证三部分。实验操作性强、结果直观,有利于学生深入、系统地理解并掌握酵母双杂交系统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思维及科研素养,有利于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相互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双杂交系统 实验教学 科研与教学融合
下载PDF
无溶剂法荧光碳点的制备及卵巢癌细胞荧光成像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一凡 刘龙 +3 位作者 华晴 吕鑫 陈宏锦 韩翠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42-1448,1471,共8页
目的:构建基于碳点(carbon dots,CDs)的荧光纳米探针CDs@Tf,探讨其材料制备及应用于卵巢癌细胞荧光成像的潜能。方法:以二水合柠檬酸钠和尿素为原料,在高温下经无溶剂法制备一种高效荧光碳点,用新型四唑化合物(MTS)法检测其对人卵巢癌细... 目的:构建基于碳点(carbon dots,CDs)的荧光纳米探针CDs@Tf,探讨其材料制备及应用于卵巢癌细胞荧光成像的潜能。方法:以二水合柠檬酸钠和尿素为原料,在高温下经无溶剂法制备一种高效荧光碳点,用新型四唑化合物(MTS)法检测其对人卵巢癌细胞HO-8910及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的细胞毒性。昆明小鼠经尾静脉注射CDs 7 d和21 d后采集主要器官(心、肺、肾、肝、脾)进行组织学分析,评价CDs的活体毒性。利用1-(3-二甲基氨基丙基)-3-乙基碳化二亚胺盐酸(EDC·HCl)及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作为化学耦合剂,将制备的CDs与转铁蛋白(Tf)共价结合成荧光分子探针CDs@Tf。对其表征分析并应用于细胞成像。结果:制得一种平均粒径为3.85 nm的球形荧光CDs,最佳激发波长为400 nm,最大发射波长为520 nm,量子产率高达93%。所制备的CDs具有较高的荧光强度和低细胞毒性等性质。建立的CDs@Tf分子探针能靶向识别H0-8910卵巢癌细胞。结论:成功构建一种光学性能优良、毒性低的靶向性新型荧光纳米探针CDs@Tf,有助于应用于卵巢癌的早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转铁蛋白 分子探针 卵巢癌细胞 荧光成像
原文传递
生物信息学教学中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亮 朱作斌 +4 位作者 吴响 王竞 朴雪 刘莘 胡俊峰 《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7期37-38,共2页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医学交叉学科,近年来在教学中正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新医改形势下,现代医学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人才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医学教育内容不再局限于医学知识,而且要求掌握通用教育和信息教育...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医学交叉学科,近年来在教学中正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新医改形势下,现代医学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人才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医学教育内容不再局限于医学知识,而且要求掌握通用教育和信息教育等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数据意义的了解和生物数据处理的能力,故而传统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方案.生物信息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学生主体性地位、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入手,引入新时代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以生物数据和数据处理为核心,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以计算机平台为主,开展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创新 教育模式 生物数据处理 实践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