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训练联合运动贴扎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精细运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3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7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28例,运动贴扎组26例以...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训练联合运动贴扎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精细运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3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7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28例,运动贴扎组26例以及联合对照组21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运动贴扎组给予常规康复联合运动贴扎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联合悬吊运动训练联合运动贴扎治疗。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下肢内收肌和腘绳肌及腓肠肌的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三组患儿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均增加,且运动贴扎组和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运动贴扎组(P<0.05);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下肢内收肌、腘绳肌及腓肠肌的肌张力均下降,且运动贴扎组和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运动贴扎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三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88)中C、D、E区评分及总分、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ine motor function measure scale,FMFM)中B、C、D、E区评分及总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均升高,且运动贴扎组和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运动贴扎组(P<0.05)。结论:悬吊运动训练结合运动贴扎可增加痉挛型脑瘫患儿关节活动度,改善患儿肌张力;提高患儿粗大、精细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对国内外主要数据库中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配置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AED配置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AED配置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目的通过对国内外主要数据库中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配置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AED配置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AED配置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及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3年12月31日收录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对检索所得的中英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有效中文文献32篇,有效英文文献177篇。国内AED配置研究起步较国外晚,2020年后国内外发文量整体呈明显上升趋势。国内研究机构及学者间多为独立状态,缺少学术合作,国外学术合作联系较为紧密。国内AED配置研究多着眼于社会学层面,从宏观策略层面进行AED配置研究,对心脏骤停患者及高风险人群关注较少,而国外更关注心脏骤停患者及高风险人群的需求。结论应加强AED配置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合作,建立系统化数字化的心脏骤停数据库,从心脏骤停患者的需求分析到配置后的效果评价等多维度开展配置优化研究,将CPR·D(心肺复苏术·心脏除颤)培训体系融入AED配置全过程,从而实现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的目标。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悬吊训练(suspension training,SET)联合盆底功能锻炼治疗初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首次阴道分娩并参加产后42 d体检的初产妇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生物反馈疗...目的探讨悬吊训练(suspension training,SET)联合盆底功能锻炼治疗初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首次阴道分娩并参加产后42 d体检的初产妇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凯格尔运动,50例)、试验组(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凯格尔运动+SET,50例)。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刻POP分期、盆底肌力分级、腹横肌厚度及临床疗效。结果第1次治疗前,2组患者POP分期、盆底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0次治疗前、第15次治疗后,2组POP分期、盆底肌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腹横肌厚度均呈升高趋势,试验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ET联合盆底功能锻炼治疗初产妇产后POP可有效改善症状,更快更好地恢复盆底肌力,增加腹横肌厚度,提高临床疗效。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训练联合运动贴扎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精细运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3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7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28例,运动贴扎组26例以及联合对照组21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运动贴扎组给予常规康复联合运动贴扎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联合悬吊运动训练联合运动贴扎治疗。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下肢内收肌和腘绳肌及腓肠肌的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三组患儿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均增加,且运动贴扎组和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运动贴扎组(P<0.05);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下肢内收肌、腘绳肌及腓肠肌的肌张力均下降,且运动贴扎组和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运动贴扎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三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88)中C、D、E区评分及总分、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ine motor function measure scale,FMFM)中B、C、D、E区评分及总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均升高,且运动贴扎组和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运动贴扎组(P<0.05)。结论:悬吊运动训练结合运动贴扎可增加痉挛型脑瘫患儿关节活动度,改善患儿肌张力;提高患儿粗大、精细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文摘目的通过对国内外主要数据库中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配置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AED配置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AED配置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及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3年12月31日收录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对检索所得的中英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有效中文文献32篇,有效英文文献177篇。国内AED配置研究起步较国外晚,2020年后国内外发文量整体呈明显上升趋势。国内研究机构及学者间多为独立状态,缺少学术合作,国外学术合作联系较为紧密。国内AED配置研究多着眼于社会学层面,从宏观策略层面进行AED配置研究,对心脏骤停患者及高风险人群关注较少,而国外更关注心脏骤停患者及高风险人群的需求。结论应加强AED配置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合作,建立系统化数字化的心脏骤停数据库,从心脏骤停患者的需求分析到配置后的效果评价等多维度开展配置优化研究,将CPR·D(心肺复苏术·心脏除颤)培训体系融入AED配置全过程,从而实现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的目标。
文摘目的探讨悬吊训练(suspension training,SET)联合盆底功能锻炼治疗初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首次阴道分娩并参加产后42 d体检的初产妇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凯格尔运动,50例)、试验组(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凯格尔运动+SET,50例)。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刻POP分期、盆底肌力分级、腹横肌厚度及临床疗效。结果第1次治疗前,2组患者POP分期、盆底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0次治疗前、第15次治疗后,2组POP分期、盆底肌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腹横肌厚度均呈升高趋势,试验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ET联合盆底功能锻炼治疗初产妇产后POP可有效改善症状,更快更好地恢复盆底肌力,增加腹横肌厚度,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