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浅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吴晓娟 姚立彬 杜叶平 《科技视界》 2017年第4期293-293,共1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是毕业后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对我院的急诊科住培管理模式进行探讨,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医学教育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急诊医学科
下载PDF
基于MEWS的改良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ROSC治疗后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陈贝贝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127-130,共4页
研究基于MEWS的改良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ROSC治疗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10月-2024年10月的患者,从中选取心脏骤停患者68例展开研究,分别对参照组、观察组实行常规护理与基于MEWS的改良急诊护理,分析其对于患者神经功能... 研究基于MEWS的改良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ROSC治疗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10月-2024年10月的患者,从中选取心脏骤停患者68例展开研究,分别对参照组、观察组实行常规护理与基于MEWS的改良急诊护理,分析其对于患者神经功能以及预后所带来的影响。结果 分析以下研究结果,在进行干预前,两组NIHSS评分无差异;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与参照组相比较呈现出下降的特点;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其存活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研究结果显示,对比参照组,观察组患者总体满意度相对较高(P<0.05)。结论 在心脏骤停患者中,ROSC治疗后,落实基于MEWS的改良急诊护理,能够使患者神经功能获得改善,有利于提高其存活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和常规护理手段进行比较更具优势,临床中存在应用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WS 改良急诊护理 心脏骤停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江苏省某医院2013-2022年急性农药中毒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3
作者 顾亮 陈靓 +2 位作者 汪子昊 孙明 燕宪亮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 分析急性农药中毒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22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79例急性农药中毒患者病历资料,分析病例数量变化趋势、地域分布、性别比例、中毒原因、年龄分布、... 目的 分析急性农药中毒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22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79例急性农药中毒患者病历资料,分析病例数量变化趋势、地域分布、性别比例、中毒原因、年龄分布、中毒农药种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预后情况等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共579例患者,女性多于男性;10年来中毒病例数呈下降趋势;主要中毒原因为自杀接触;主要中毒群体为21~31岁青年;农药中毒种类构成比以有机磷类农药中毒居首位,百草枯中毒预后最差;杀虫剂中毒患者住院时间最长且住院费用最多。结论 本区域急性农药中毒以有机磷农药中毒为主,自杀接触为主要原因,集中于青年人群,应为青年人群提供就业支援,并培养问题的解决能力,加强对农药的管理和监督,限制非农药应用,确保农药的合理使用和正确储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农药中毒 预后 流行病学 预防措施
下载PDF
医科大学新生心肺复苏术了解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赵述傲 雍政 +4 位作者 袁苏苏 单诗宇 李亦琛 辛鉴 燕宪亮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1103-1106,共4页
目的了解当代大学新生对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及其他常见急救知识了解情况,探究影响新生对CPR技能了解情况的因素,指导CPR教学。方法依据2019年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发布的CPR指南,... 目的了解当代大学新生对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及其他常见急救知识了解情况,探究影响新生对CPR技能了解情况的因素,指导CPR教学。方法依据2019年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发布的CPR指南,结合江苏省卫生应急研究所CPR考核标准,对徐州医科大学2020级新生进行调研,然后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新生个体性公共卫生事件急救知识得分(9.3±8.1)分、社会性重大灾难事件急救知识得分(11.5±11.9)分、CPR理论考核成绩(7.9±2.4)分,各急救知识的了解情况在不同人群分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调查结果显示:以往学习途径中没有学习过CPR者的考核成绩明显低于学习过CPR者的(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有无学校课程学习、性别、专业是CPR理论考核成绩的影响因素,所在地GDP总量对CPR理论考核成绩有显著的正向间接影响[95%CI(0.002~0.023)]。结论通过学校课程加强急救知识普及工作尤其是对大学生CPR技能及相关知识的培训,有利于提升民众应急救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心肺复苏 急救知识 学习途径 学校课程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急诊医学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8
5
作者 刘筱 张铮铮 +4 位作者 朱锋辉 魏婧 姚爱明 燕宪亮 许铁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8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急诊医学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教学效果。方法对徐州某高校急救与救援医学专业48名本科生,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分为对照组(24人)和虚拟现实教学组(24人),对比分析两组急诊医学专业课(创伤医学、急救医学和灾害医学)...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急诊医学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教学效果。方法对徐州某高校急救与救援医学专业48名本科生,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分为对照组(24人)和虚拟现实教学组(24人),对比分析两组急诊医学专业课(创伤医学、急救医学和灾害医学)的成绩,评价虚拟现实技术在急诊医学教育中的效果。结果对照组创伤医学、急救医学、灾害医学三门专业课成绩分别为:(73.6±8.3)分、(76.2±9.5)分、(73.8±8.1)分;而虚拟现实教学组三门专业课成绩分别为:(85.3±5.2)分、(87.4±6.2)分、(92.6±5.5)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虚拟现实技术在急诊医学教育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是适应当前急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急诊医学 本科教育 教育技术 探索 实践
下载PDF
本科生导师制在急诊医学教育中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2
6
作者 曹磊 韩爱侠 +1 位作者 许铁 燕宪亮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第16期23-25,共3页
急诊医学作为临床医学中的“特种兵”,有其特殊的职业要求,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也更高、更全面。因此,培养一批面向基层、临床实践能力较强并具有创新性的复合型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徐州医科大学急救与救援医学系自2014年以来,根据急诊医... 急诊医学作为临床医学中的“特种兵”,有其特殊的职业要求,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也更高、更全面。因此,培养一批面向基层、临床实践能力较强并具有创新性的复合型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徐州医科大学急救与救援医学系自2014年以来,根据急诊医学人才培养的特点,克服导师制实施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一定成效,为急诊医学教育的质量提升以及本科生导师制进一步的完善实施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生导师制 急诊医学 实践探索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抢救室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观察
7
作者 刘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87-0090,共4页
探究预见性护理在急诊抢救室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效果。方法 74例急诊抢救室要院内转运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7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预见性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转运质量... 探究预见性护理在急诊抢救室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效果。方法 74例急诊抢救室要院内转运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7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预见性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转运质量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与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患者院内转运中,预见性护理的开展,能缩短相关科室转运时间、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提升转运质量有积极作用,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抢救室 院内转运 预见性护理 院内转运时间 不良事件发生率 转运质量 护理质量 患者护理满意度
原文传递
结构化教育配合角色扮演在急诊护理临床带教中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朱晓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6期0217-0221,共5页
探讨结构化教育配合角色扮演在急诊护理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护理实习生70名,随机抽签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35名,常规组采用常规带教法,研究组采用结构化教育配合角色扮演带... 探讨结构化教育配合角色扮演在急诊护理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护理实习生70名,随机抽签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35名,常规组采用常规带教法,研究组采用结构化教育配合角色扮演带教,对比两组护理实习生的考试成绩、带教质量、综合能力、教学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急救理论知识、急救技能操作成绩(86.64±5.36分、89.13±3.82分)高于常规组(78.29±4.75分、81.71±4.36分),P<0.05;研究组认为可提升课程兴趣、学习兴趣、理论知识掌握的实习生占比(91.43%、88.57%、94.29%)高于常规组(71.43%、65.71%、77.14%),P<0.05;研究组的病例分析、临床思维、问题解决、自主学习能力评分(21.64±2.83分、20.42±3.05分、20.18±3.27分、19.85±2.96分)高于常规组(17.28±3.19分、16.57±2.81分、15.39±3.73分、15.63±3.48分),P<0.05;研究组的教学总满意率(94.29%)高于常规组(74.29%),P<0.05。结论 在急诊护理临床带教运用结构化教育配合角色扮演,可提升实习生急救理论知识与技能,增强综合能力,提高带教质量与教学满意度,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化教育 角色扮演 急诊护理 带教 满意度
下载PDF
急性肾损伤患者急诊床边血液透析的护理方法和价值探讨
9
作者 程任 李梦迪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187-0191,共5页
分析急性肾损伤患者床边血液透析的护理方法及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限定为接受床边血液透析干预的急性肾损伤患者,共计82例;病例选取时间:选录时间2022年1月到2023年6月;基于医疗阶段的护理方案分组,参比组41例,实验组41例,分析急性肾... 分析急性肾损伤患者床边血液透析的护理方法及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限定为接受床边血液透析干预的急性肾损伤患者,共计82例;病例选取时间:选录时间2022年1月到2023年6月;基于医疗阶段的护理方案分组,参比组41例,实验组41例,分析急性肾损伤患者床边血液透析急诊护理的价值。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参比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比组(P<0.05);实验组肾功能指标优于参比组(P<0.05);实验组治疗指标优于参比组(P<0.05);实验组不良情绪低于参比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分值优于参比组(P<0.05)。结论 床边血液透析的急诊护理需要细致入微,护理人员遵循医院的相关操作规范和护理指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护理,及时监测、评估和沟通,确保血液透析安全和有效,促进患者病情改善效果优化,提升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患者 床边血液透析 护理方法 价值
原文传递
PDCA循环管理对急诊抢救室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10
作者 黄莹莹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88-0191,共4页
探究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抢救室中的价值,旨在探讨对院内转运安全率和护理满意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8月~2023年10月期间,在本院急诊抢救室进行救治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一组对照组、一组研究组,前... 探究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抢救室中的价值,旨在探讨对院内转运安全率和护理满意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8月~2023年10月期间,在本院急诊抢救室进行救治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一组对照组、一组研究组,前者(N=100),实施常规护理转运管理,后者(N=100例),给予PDCA循环管理;对比两组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情况、各环节耗时情况、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一组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率和意外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环节耗时情况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9.00%),高于对照一组研究结果(92.00%),组间数据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抢救室的救治过程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可以有效缩短各环节耗时时间,增加转运安全率,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 急诊抢救室 院内转运安全率 护理满意度
原文传递
探究循证护理在急诊科抢救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11
作者 卢纪壮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203-0206,共4页
探究循证护理在急诊科抢救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方法 限定样本为本次回顾性分析中急诊科抢救室抢救患者共计72例患者;限定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6月;基于优质护理服务落实的循证护理方案分组,常规优质护理干预的36例为对照组,强化... 探究循证护理在急诊科抢救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方法 限定样本为本次回顾性分析中急诊科抢救室抢救患者共计72例患者;限定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6月;基于优质护理服务落实的循证护理方案分组,常规优质护理干预的36例为对照组,强化落实循证护理方案干预的36例为干预组,探究循证护理在急诊科抢救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干预组医疗服务满意度占比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质量评价分值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急诊指标各项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抢救指标各项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GQOL-74生活质量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科抢救室开展循证护理服务,通过增强循证思维、评估研究文献、参考临床指南、规范护理措施、进行质量改进和持续教育,提高护理的效果和安全性,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综合性促进急诊科抢救室护理服务质量的全面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急诊科抢救室 优质护理服务 应用
原文传递
护理风险管理对急诊抢救室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12
作者 房琛璐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96-0199,共4页
分析将护理风险的管理模式实施于急诊抢救室中对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样本信息择2022.6.13~2023.9.13,200例患者(均为我院急诊科室进行治疗);采用序贯平衡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常规):n=100例,常规的护理管理,一组(实验):n=100例,风险... 分析将护理风险的管理模式实施于急诊抢救室中对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样本信息择2022.6.13~2023.9.13,200例患者(均为我院急诊科室进行治疗);采用序贯平衡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常规):n=100例,常规的护理管理,一组(实验):n=100例,风险护理管理机制;比较护理质量、抢救的时间、风险发生事件和风险管理情况、护理满意程度。结果:经管理后,实验组对比常规组,护理质量评分升高,抢救用时缩短、风险事件下降、满意程度曲线呈现升高,P值<0.05;实验组患者风险管理各项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5)。结论:在急诊抢救室的护理中将护理风险管理实施于此,可以缩短救治的时间,增加安全性和护理质量,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 急诊 抢救室 护理质量
原文传递
急诊外科医生教学中的团队合作与沟通技巧
13
作者 蒋春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4年第6期0062-0065,共4页
思考通过有效的外科医生教学,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引导他们掌握更为精妙的沟通技巧,以便提高急诊抢救工作的效率,更为成功地挽救更多人的生命。方法 在2023.1--2023.12期间,从本院的2002级的本科生中随机选取60人,作为研究样本,将... 思考通过有效的外科医生教学,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引导他们掌握更为精妙的沟通技巧,以便提高急诊抢救工作的效率,更为成功地挽救更多人的生命。方法 在2023.1--2023.12期间,从本院的2002级的本科生中随机选取60人,作为研究样本,将这些学生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两组,其中对对照组学生30人,对他们实行常规教学,实验组学生30人,对他们除了实行常规教学外,还重点教授他们团队合作及沟通技巧方面的内容。在为期一年的教学期间,跟踪并统计他们在参与急诊抢救过程中的部分指标评价结果情况。结果 对照组的过程冲突、任务冲突、关系冲突、团队冲突、有效沟通时长均值(秒)、患者救治时长(分)、患者康复率(%)及患者投诉率(%)依次为-0.234、-0.126、-0.364、-0.421、106、86、62.46及12.91。实验组的过程冲突、任务冲突、关系冲突、团队冲突、有效沟通时长均值(秒)、患者救治时长(分)、患者康复率(%)及患者投诉率(%)依次为-1.982、-1.826、-2.364、-4.127、58、52、82.35及2.15,2组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 在急诊外科医生教学过程中,注意强化团队合作及沟通技巧方面的内容,可有效提高学生在外科急诊抢救过程中的效率,可有效避免出现各种类型的冲突,利于规避可能出现的医患关系激化风险问题,所以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外科医生 急诊 团队合作 沟通技巧
下载PDF
急诊科实习学生心肺复苏培训中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效果分析
14
作者 朱芳芳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8期199-202,共4页
讨论急诊科心肺复苏培训教学任务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方案的教学效果及意义。方法 纳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实习同学88名,实习阶段起止2020.5-2021.5,应用随机抽签方法将急诊科实习同学平均分2组,每组均为44名,分别为即常规组,... 讨论急诊科心肺复苏培训教学任务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方案的教学效果及意义。方法 纳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实习同学88名,实习阶段起止2020.5-2021.5,应用随机抽签方法将急诊科实习同学平均分2组,每组均为44名,分别为即常规组,应用传统教学法;讨论组,使用情景模拟教学方案,分析比较组间实习同学的最终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结果 通过分析可知,与常规组相比较,讨论组实习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优,带教满意度良好,组间比较P值<0.05,差异突出,统计学比较意义存在。结论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较,情景模拟教学的带教效率明显更高,学生对心肺复苏急救技术的掌握程度更熟练,利于提升急诊科急救质量,为保护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促进作用,是临床带教价值较高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教效果 情景模拟 心肺复苏 急诊科培训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急诊ICU多发伤患者并发症控制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郭柯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180-0183,共4页
分析循证护理在急诊ICU多发伤患者并发症控制中的作用。 方法 于2023年4月-2024年4月间到本院急诊ICU进行治疗的多发伤患者中选择72例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对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效果等指... 分析循证护理在急诊ICU多发伤患者并发症控制中的作用。 方法 于2023年4月-2024年4月间到本院急诊ICU进行治疗的多发伤患者中选择72例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对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效果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有效率达到100%,并发症发生率为2.78%,而对照组护理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为84.33%、16.67%,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 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急诊ICU多发伤患者护理中可帮助患者实现对其并发症的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急诊 ICU 多发伤 并发症
原文传递
风险管控模式在脑血管急危重症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史瑶瑶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021-0024,共4页
分析风险管控模式在脑血管急危重症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3年1月—2023年11月之间选择81例脑血管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41例,风险管控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分析评... 分析风险管控模式在脑血管急危重症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3年1月—2023年11月之间选择81例脑血管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41例,风险管控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及护理质量等指标对比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风险管控模式应用于脑血管急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可极大程度上减少护理差错等一类事件的发生,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控 脑血管疾病 急危重症 急诊护理
原文传递
急诊护理干预对农药中毒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
17
作者 王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184-0187,共4页
观察急诊护理干预对农药中毒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2月~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的82例农药中毒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 观察急诊护理干预对农药中毒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2月~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的82例农药中毒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 观察组急救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护理干预在农药中毒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护理干预 农药中毒 急救效果
原文传递
无缝隙急救护理在急诊创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8
作者 李雨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180-0183,共4页
深入探讨无缝隙急救护理应用在急诊创伤护理中的实际情况。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接收的86名急诊创伤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按时间段将这些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2023年1月至6月为对照组,2023年6月至12月则作为观察组,每组... 深入探讨无缝隙急救护理应用在急诊创伤护理中的实际情况。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接收的86名急诊创伤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按时间段将这些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2023年1月至6月为对照组,2023年6月至12月则作为观察组,每组各43人。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而对照组则沿用传统的常规急救护理模式。结果 结果观察表明,分别进行急救护理后,观察组各病人的急救护理耗时、诊断用时等都明显短于对照组。经过对比分析,观察组急诊创伤患者在焦虑、抑郁评分上均展现出显著优于对照组的表现。观察组的总体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不仅显著缩短了急救护理的各个环节所耗费的时间,还极大提升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患者的救治中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 急诊创伤 临床护理效果
原文传递
急诊综合护理干预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9
作者 张芳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106-0109,共4页
论证严重创伤性休克病患在临床治疗期间接受“急诊综合护理干预”的实际成效,为患者尽快痊愈寻找有效的护理方案。方法 抽取某院在2023.3-2023.12期间收治的严重创伤性休克病患80例为研究主体,以患者的入院时间为标准将其均分成2组:实... 论证严重创伤性休克病患在临床治疗期间接受“急诊综合护理干预”的实际成效,为患者尽快痊愈寻找有效的护理方案。方法 抽取某院在2023.3-2023.12期间收治的严重创伤性休克病患80例为研究主体,以患者的入院时间为标准将其均分成2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确定不同的护理模式,其分别是:普通护理模式、急诊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并发症率、有效治疗时间、患者满意度、临床护理评分等。结果 经统计得出,实验组的治疗成功率、患者满意度、临床护理评分等指标明显超过对照组,实验组优势明显,差异突出,P<0.05;并且,实验组的并发症率、有效治疗时间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优势明显,差异突出,P<0.05。结论 严重创伤性休克病患在抢救期间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实施成效是比较理想的,它能够更精准地评估患者的实际状态,增强临床治疗成功率、减少抢救时间及并发症率,为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提高满意度等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综合护理干预 严重创伤性休克 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枸橼酸体外抗凝下血液灌流串联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一体化组合式血液净化治疗重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疗效
20
作者 吴乐 耿润露 +7 位作者 周京江 李丽 徐磊 康洁 卢斌 叶英 杨红宁 丁伟超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1-568,共8页
目的研究枸橼酸体外抗凝下血液灌流(HP)串联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一体化组合式血液净化治疗在重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AP)的疗效。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6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重症HTG-AP患者62例,随机分为... 目的研究枸橼酸体外抗凝下血液灌流(HP)串联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一体化组合式血液净化治疗在重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AP)的疗效。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6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重症HTG-AP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内科治疗+HP联合CRRT分阶段组合式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使用常规内科治疗+枸橼酸体外抗凝下HP串联CRRT一体化组合式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 d的各项指标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单次CRRT时间大于对照组、CRRT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RRT总时间、单次HP时间、HP次数、HP总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常规、炎症因子、血生化、临床评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其他指标、炎症因子、血生化、临床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预后及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枸橼酸体外抗凝下HP串联CRRT一体化组合式血液净化治疗重症HTG-AP能够延长CRRT血滤器和管路使用时间,减少耗材使用,降低出血风险,还可以避免HP和CRRT分开操作的多次导管拆卸,减少相关感染风险,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枸橼酸体外抗凝 重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A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