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联合思维导图在提升感染科规范化培训医师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成绩中的价值
1
作者 刘艳 丁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5年第2期069-072,共4页
分析PBL联合思维导图在提升感染科规范化培训医师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成绩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于2022.7-2024.6月,2年内感染科入科的52例规范化培训医师,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采用传统教学)和观察组(26例,实施PBL联合思维导图教学),... 分析PBL联合思维导图在提升感染科规范化培训医师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成绩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于2022.7-2024.6月,2年内感染科入科的52例规范化培训医师,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采用传统教学)和观察组(26例,实施PBL联合思维导图教学),对比两组的规培效果。结果 观察组考试成绩、批判性思维能力、岗位胜任能力、职业暴露防护能力、教学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PBL联合思维导图可显著提高感染科规范化培训医师考试成绩,尤其是在批判性思维能力、岗位胜任能力、职业暴露防护能力方面均有明显提升,更有助于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思维导图 感染科 规范化培训 理论知识 技能操作
下载PDF
CBL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感染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春杨 王佳露 +1 位作者 席德扬 叶黎离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2期16-19,共4页
目的探究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感染科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实习的116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 目的探究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感染科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实习的116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8名。研究组采用CBL联合翻转课堂教学,对照组实施传统临床带教模式。对比两组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理论考核、临床技能操作考核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病历书写、疾病诊断、临床常规操作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的在学习兴趣、知识掌握、师生互动、案例分析能力和实操能力等临床带教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BL与翻转课堂联合应用于感染科临床实习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感染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科 案例教学法 翻转课堂 临床教学
下载PDF
乙型肝炎相关性终末期肝病并发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学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司进枚 陈民 +1 位作者 徐小国 颜学兵 《肝脏》 2024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乙型肝炎相关性终末期肝病(ESLD)并发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学特征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2例乙型肝炎相关性ESLD患者,其中未并发感染34例,并发感染48例。应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影响ESLD患者并... 目的回顾分析乙型肝炎相关性终末期肝病(ESLD)并发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学特征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2例乙型肝炎相关性ESLD患者,其中未并发感染34例,并发感染48例。应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影响ESLD患者并发感染的因素,搜集感染发生部位、病原菌标本来源、培养结果等信息。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并发感染组WBC、CRP、ALT、AST、TBil、Scr、INR、PCT及MELD评分分别为6.8(4.4,11.3)×10^(9)/L、35.8(17.3,43.8)mg/L、92(70,123)U/L、102(78,140)U/L、127.0(73.8,250.4)μmol/L、92.7(65.5,112.3)μmol/L、2.0(1.4,2.3)、6.2(2.0,9.0)ng/L及14(9,22)分,高于未并发感染组的3.7(3.0,5.3)×10^(9)/L、11.2(7.6,18.9)mg/L、57(18,88)U/L、54(24,79)U/L、37.3(17.9,80.2)μmol/L、74.2(44.8,97.0)μmol/L、0.9(0.7,1.2)、0.2(0.1,2.8)ng/L及7(5,11);并发感染组Alb、PTA为28.3(27.8,31.6)g/L及45.3(37.9,50.8)%,均低于未并发感染组的33.2(30.8,35.8)g/L及66.7(49.6,7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个、多个感染部位分别为37例(77.1%)、11例(22.9%),前者自高到低囊括SBP 18例(37.5%)、肺部感染13例(27.1%)、泌尿系感染4例(8.3%)及胆道感染2例(4.2%),后者自高到低囊括SBP合并肺部感染10例(20.8%)、SBP合并真菌感染1例(2.1%)。48例乙型肝炎相关性ESLD并发感染患者中共培养出16株(33.3%)病原菌,其中杆菌9株(56.2%)、球菌6株(37.5%)及真菌1株(6.2%)。杆菌自高到低为大肠埃希菌7株(43.7%)、肺炎克雷伯菌及产酸克雷伯菌各1株(6.2%);球菌自高到低为屎肠球菌5株(31.2%)及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6.2%);真菌为白色念珠菌1株(6.2%)。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喹诺酮类耐药分别为4株、3株,对头孢呋辛耐药为5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及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药物均敏感。屎肠球菌对青霉素耐药为4株,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均为4株,对四环素、庆大霉素、链霉素耐药分别为1株、2株及3株。结论ESLD患者发生感染时可根据并发感染部位、既往抗生素用药史,结合病原菌流行谱及耐药检测分析,制定有效的抗感染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 细菌感染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下载PDF
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感染科肝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4
作者 杨珊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184-0187,共4页
分析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感染科肝病护理中的使用价值。方法 将2023年1月-2023年10月到本院感染科就诊的74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全程无缝隙护理,对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 分析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感染科肝病护理中的使用价值。方法 将2023年1月-2023年10月到本院感染科就诊的74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全程无缝隙护理,对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内患者的睡眠质量更高,p<0.05。结论 全程无缝隙护理应用于感染科肝病患者的护理中将有助于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在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方面有着较大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无缝隙护理 感染科 肝病
原文传递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细菌性肝脓肿病原学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荣明明 颜学兵 《安徽医药》 2025年第3期555-560,共6页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BLA)病人中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判断病原学特征及预后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且符合细菌性肝脓肿诊断标准的BLA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该院BLA病人...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BLA)病人中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判断病原学特征及预后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且符合细菌性肝脓肿诊断标准的BLA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该院BLA病人的临床特征,筛选培养阳性率最高的两种病原菌: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KPLA)与大肠埃希菌肝脓肿(ECLA),比较KPLA与非KPLA组,ECLA与非ECLA组临床特征;根据病人预后分为好转组及非好转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探究PLR在BLA预后评估的预测价值。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共660例,以男性(70.30%)为主,年龄(58.23±13.75)岁,最常见的合并症为合并糖尿病(45.91%);首位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61.00%),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8.67%)。与非KPLA组比较,KPLA组PLR高(210.95±200.45比157.75±131.59),血小板低[(203.50±142.68)×10^(9)/L比(237.64±133.44)]×10^(9)/L,病人合并糖尿病多见(59.90%比41.90%),白细胞计数高[(12.67±5.04)×10^(9)/L比(11.22±5.85)×10^(9)/L](均P<0.05)。ECLA组合并胆道疾病、腹部手术史、脓肿多发比例较非ECLA组高(均P<0.05),淋巴细胞计数[(1.24±0.62)×10^(9)/L比(1.50±0.84)×10^(9)/L、血红蛋白(108.51±23.82)g/L比(117.56±19.72)g/L]较非ECLA组低(均P<0.05)。BLA病人的预后不良影响因素包括:低水平PLR、高水平白细胞计数、低水平血小板、合并胆道疾病。ROC曲线分析显示,PLR曲线下面积(0.61)最大,与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PLA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更大。结论BLA致病菌首位为肺炎克雷伯菌,其次为大肠埃希菌。KPLA病人中PLR高、血小板减少更常见,低水平PLR是BLA预后不良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肝脓肿 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埃希菌 血小板 淋巴细胞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比值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预测价值和模型构建
6
作者 陈思远 康海全 +3 位作者 席德扬 王佳露 颜学兵 李春杨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00-106,共7页
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比值(CPR)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3年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28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腹腔穿刺... 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比值(CPR)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3年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28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腹腔穿刺、腹水常规、生化、培养检查。将患者分为SBP组(140例)和非SBP组(140例),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LASSO回归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变量筛选和预测模型构建。通过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结果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以P<0.05为筛选条件,将白球比(白蛋白/球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CPR、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红细胞分布宽度、血肌酐、Child-Pugh分级和凝血酶原时间纳入LASSO回归中。LASSO回归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国际标准化比值(OR=0.55,95%CI:0.32~0.94)、CPR(OR=67.71,95%CI:25.71~212.00)、中性粒细胞百分比(OR=1.05,95%CI:1.02~1.08)和红细胞分布宽度(OR=1.12,95%CI:1.00~1.26)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最终构建预测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SBP的列线图模型,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0(95%CI:0.88~0.951),经1000次重抽样验证后列线图模型的AUC为0.919(95%CI:0.887~0.946)。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结果表明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结论CPR对于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SBP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基于CPR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SB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C反应蛋白 前白蛋白 预测模型 列线图
下载PDF
徐州地区HBV感染者逆转录聚合酶区基因耐药变异特点及耐药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莎 彭华彬 +2 位作者 李淑芹 周静 汪莉萍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45-1251,共7页
目的探讨江苏徐州地区HBV感染者逆转录聚合酶区(RT)基因耐药变异模式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并分析影响耐药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9年4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行HBV RT区检测的242例HB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基因... 目的探讨江苏徐州地区HBV感染者逆转录聚合酶区(RT)基因耐药变异模式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并分析影响耐药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9年4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行HBV RT区检测的242例HB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基因型、HBeAg状态患者的临床特征。既往有明确核苷(酸)类药物用药史的HBV感染者164例,其中发生已知耐药位点变异118例,未发生已知耐药位点变异46例,两组患者行影响HBV RT区耐药变异危险因素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耐药的危险因素。结果江苏徐州地区HBV感染者RT区耐药突变模式以rtL180M+rtM204I/V/S(25例,21.2%)、rtA181T/V(16例,13.6%)、rtM204I/V/S(15例,12.7%)多见。242例患者中B基因型13例(5.4%),C基因型229例(94.6%),未发现其他基因型。B基因型感染者ALT水平高于C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96,P=0.036)。HBeAg阴性组(n=66)感染者年龄高于HBeAg阳性组(n=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0,P<0.001),而HBV DNA载量、HBsAg水平均显著低于阳性组(t值分别为2.145、3.526,P值分别为0.033、0.001)。HBeAg阴性组感染者病程较阳性组长,GGT水平高于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2.561、-2.016,P值分别为0.010、0.044)。HBeAg阴性组感染者CHB人数所占比例低于阳性患者组,LC、HCC人数所占比例高于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0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DV(比值比=5.493,95%可信区间:1.377~21.909)、不适当停药(比值比=5.945,95%可信区间:1.921~18.403)是HBV感染者发生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江苏徐州地区HBV感染者以C基因型为主,耐药突变模式复杂多变。HBeAg阳性患者的HBV DNA复制较为活跃,建议HBV感染者初始选用高效低耐药抗病毒药物,并加强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突变 抗病毒药 核苷(酸)类药物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EB病毒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姜伟 韩方正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59-1663,共5页
目的探讨重叠EB病毒(EBV)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功能及HBV复制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CHB患者119例,依据CHB临床分度标准,分为轻度(60例)、中度(38例)和重度(21例)。其中60例为CHB重叠... 目的探讨重叠EB病毒(EBV)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功能及HBV复制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CHB患者119例,依据CHB临床分度标准,分为轻度(60例)、中度(38例)和重度(21例)。其中60例为CHB重叠EBV感染患者(重叠感染组),59例为单纯CHB患者(单纯CHB组)。收集2组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天数、肝功能指标、HBV DNA载量、血常规、凝血功能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CHB重度患者EBV DNA检出率(76.19%,16例)较轻度(43.33%,26例)和中度(47.37%,18例)患者均明显升高(χ~2值分别为6.727、4.601,P值均<0.05);与单纯CHB组比较,重叠感染组患者住院天数、ALT、AST、TBil、DBil、GGT水平均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3.523、4.085、3.755、10.976、8.380;Z=-3.474,P值均<0.05),PTA和HBV DNA定量下降(t值分别为-2.501、-6.140,P值均<0.05);重叠感染组HBeAg阳性率、HBV DNA阳性率均低于单纯CHB组(P值均<0.05);2组间淋巴细胞百分比、Alb、WBC、Hb、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CHB患者病情越重越易重叠感染EBV或机体内潜伏的EBV越易重新激活,EBV感染后又可加重病情,延长病程,但血清HBV DNA水平下降,可能与EBV抑制了HBV复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感染 重叠感染
下载PDF
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艾米替诺福韦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首次失代偿期HBV相关肝硬化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
9
作者 荣欣欣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49-2449,共1页
失代偿期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情进展的晚期阶段,可出现腹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长期预后。然而,用于治疗失代偿期HBV相关肝硬化(HBV-DC)患者的一线核苷/核... 失代偿期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情进展的晚期阶段,可出现腹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长期预后。然而,用于治疗失代偿期HBV相关肝硬化(HBV-DC)患者的一线核苷/核苷酸类似物(NAs)如恩替卡韦(ETV)与仍较高的肝细胞癌发展风险相关,富马酸替诺福韦二酯(TDF)存在肾功能损伤及骨质疏松的风险。因此,需要疗效及安全性更优的NAs用于HBV-DC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诺福韦 失代偿期 疗效及安全性 肾功能损伤 骨质疏松 肝性脑病 肝细胞癌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10
作者 荣欣欣 徐缘媛 +4 位作者 杨广德 王霞 傅涓涓 李丽 潘修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08-2013,共6页
目的探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在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明确其对肾功能和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TAF抗病毒治疗的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 目的探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在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明确其对肾功能和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TAF抗病毒治疗的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57例,所有患者接受TAF抗病毒治疗。收集患者基线、治疗12、24和48周时病毒学、血清学、肝功能、肾功能、血清磷及血脂等指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单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符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riedman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共52例患者完成了48周随访。治疗12、24、48周后,实现HBV DNA阴转的比例分别为38.5%、63.5%、84.6%,ALT复常率分别为71.2%、82.7%、82.7%,Child-Pugh A级患者占比分别升至55.8%、73.1%、92.3%。治疗48周内,胱抑素-C(χ^(2)=35.163,P<0.001)、血清磷水平(F=8.600,P<0.001)显著升高。血脂分析中LDL-C水平显著升高(χ^(2)=10.064,P=0.018),TC/HDL-C比值从基线3.61(2.61~5.84)持续下降至3.27(2.70~4.36)(χ^(2)=5.000,P=0.172)。结论TAF可以快速抑制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复制和显著改善肝功能,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但需密切监测血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疾病态度及自我效能的影响分析
11
作者 闫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0期151-154,共4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对患者疾病态度和自我效能的影响。共招募了130例患者,均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研究时间为2022年12月至2023年05月。采用对照组设计,将患者按照住... 本研究旨在评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对患者疾病态度和自我效能的影响。共招募了130例患者,均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研究时间为2022年12月至2023年05月。采用对照组设计,将患者按照住院奇偶数字等量分配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对照两组在护理前进行了相关参数的分析,结果显示差异不明显,P值大于0.05,即两组在治疗前的基线数据相似。然后,在护理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疾病态度、自我效能、自我护理技能以及生活质量等相关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疾病态度、自我效能、自我护理技能和生活质量均得到了显著改善,同时负面情绪的数值也显著降低,P值均小于0.05。讨论 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协同护理模式,护理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护理模式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疾病态度 自我效能 自我护理能力 负面情绪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病人预后的影响
12
作者 马晓燕 高远 +3 位作者 万雨林 李争光 陈家辉 汪莉萍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2003-2009,共7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病人合并2型糖尿病(T2DM)与否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21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429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病人,根据是否合并T2DM,将其分为T2DM组(167例)和非T2DM组(262例)。比较两组病...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病人合并2型糖尿病(T2DM)与否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21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429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病人,根据是否合并T2DM,将其分为T2DM组(167例)和非T2DM组(262例)。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绘制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或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乙肝相关性肝癌病人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2DM是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HR=1.38,95%CI:(1.08,1.76),P<0.05]。T2DM组的生存时间为10.0(2.0,27.0)个月显著低于非T2DM组的21.0(6.0,35.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第1、2、3年的累积生存率(46.7%、34.4%、25.5%)显著低于非T2DM组(61.0%、45.3%、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亚组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10年组累积生存率低于糖尿病病程<10年组(P=0.009),HbA1c>7.4%组的累积生存率低于HbA1c≤7.4%组(P=0.024)。合并T2DM的乙肝相关性肝癌病人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10年[HR=1.62,95%CI:(1.12,2.35)]、AFP≥400μg/L[HR=1.60,95%CI:(1.04,2.48)]和肝癌保守治疗(HR>1,P<0.05)是其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T2DM是影响乙肝相关性肝癌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且糖尿病病程≥10年、AFP≥400μg/L和肝癌保守治疗的病人预后风险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乙型肝炎病毒 糖尿病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Meleis转变理论的出院准备干预在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的应用
13
作者 孙唤 陈苗苗 王明珠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4年第5期674-677,685,共5页
目的:探讨以Meleis转变理论为导向的出院准备干预在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AILD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以Meleis转... 目的:探讨以Meleis转变理论为导向的出院准备干预在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AILD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以Meleis转变理论为导向的出院准备干预,比较两组出院当天的出院准备度评估量表(RHDS)、出院指导质量量表(QDT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干预前后的健康促进策略量表(SUPPH)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RHDS各维度评分(疾病知识、自身状况、出院后应对能力、可获得的社会支持)及总分和QDTS的讲授技巧、需要的内容、实际获得的内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SUPPH积极态度、减轻压力、决策及总分较干预前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78%(P<0.05)。结论:以Meleis转变理论为导向的出院准备干预应用于AILD患者,可有效提高出院准备度、出院指导质量、自我管理能力和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eis转变理论 出院准备干预 自身免疫性肝病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法在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叶黎离 李春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6期0184-0187,共4页
探讨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法运用于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带教之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以院内2020年9月-2022年10月间的儿科轮转的规培医生56名进行研究,将56名学生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28例,其中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法实施前,实施传... 探讨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法运用于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带教之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以院内2020年9月-2022年10月间的儿科轮转的规培医生56名进行研究,将56名学生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28例,其中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法实施前,实施传统模式教学的为对照组,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法实施后的为观察组,观察两组学生在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在理论成绩方面相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典型病例分析能力以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对于本次教学培养了文献阅读能力、提升了学习兴趣、提升了临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在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带教之中实施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法,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可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法 儿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临床带教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免疫指标及炎症因子变化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春华 李春杨 +2 位作者 单建芳 朱敏敏 许丽 《海军医学杂志》 2021年第6期718-721,726,共5页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免疫指标及炎症因子变化情况,分析免疫指标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11月在阜宁县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合并肺部感染组,将同期收治的60例无肺部...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免疫指标及炎症因子变化情况,分析免疫指标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11月在阜宁县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合并肺部感染组,将同期收治的60例无肺部疾病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入院时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CD3^(+)、CD8^(+)、CD4^(+)、CD4^(+)/CD8^(+)水平。结果合并肺部感染组IL⁃6、CRP、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gM和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合并肺部感染组Ig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合并肺部感染组CD3^(+)、CD4^(+)、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CD3^(+)、CD4^(+)、CD4^(+)/CD8^(+)分别与IL⁃6、CRP、TNF⁃α呈负相关(P<0.05);而IgM、IgA及CD8^(+)与IL⁃6、CRP、TNF⁃α无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受损伤,且其免疫功能受到炎症水平的影响,随着炎症水平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2型糖尿病 肺部感染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GM试验对非免疫功能低下病人IPA的诊断价值分析
16
作者 徐佳 王延君 +2 位作者 杨鑫 赵思琪 丁芹 《安徽医药》 2025年第3期604-608,共5页
目的探讨在非免疫功能低下病人中,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血清中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对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诊断价值,并确定BALF-GM试验对IPA的最优截断值。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2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73例疑为肺部... 目的探讨在非免疫功能低下病人中,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血清中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对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诊断价值,并确定BALF-GM试验对IPA的最优截断值。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2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73例疑为肺部真菌感染的非免疫功能低下病人,分级诊断结果为确诊、临床诊断的人群纳入IPA组,结果为排除的纳入非IPA组(对照组),所有病人均进行血清及BALF-GM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其对非免疫功能低下病人IPA的诊断价值。结果在非免疫功能低下病人中,BALF-GM试验对IPA的诊断最佳截断值为0.55,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1.9%、59.5%,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CI为0.81(0.66,0.86),血清GM试验对IPA的诊断最佳截断值为0.25,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43.2%、90.4%,AUC及其95%CI为0.66(0.56,0.77)。结论在非免疫功能低下病人中,BALF-GM试验对IPA具有良好的辅助诊断作用,血清GM试验对非免疫功能低下病人IPA诊断敏感性较低,诊断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肺曲霉病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免疫功能 半乳甘露聚糖试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长期恩替卡韦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青 张飙 +3 位作者 王培 李颍 颜学兵 丁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91-1495,共5页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ETV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6月在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ETV抗病毒治疗半年以上的CHB患者232例。按不同性别、年龄(<或≥65岁)、有无肝硬化和肾小球滤过率(...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ETV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6月在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ETV抗病毒治疗半年以上的CHB患者232例。按不同性别、年龄(<或≥65岁)、有无肝硬化和肾小球滤过率(e GFR)(<或≥90 ml·min^-1·1.73 m^-2)分组,探讨各个亚组的ETV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e GFR]变化情况。并比较ETV抗病毒方案在抗病毒前后总体ALT、AST、Alb、HBs Ag、HBV DNA和肾功能指标(BUN、Scr和e GFR)变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包括ALT、AST、Alb、BUN、Scr和e GFR,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s Ag定量。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ETV抗病毒治疗后e GFR <90 ml·min^-1·1. 73 m^-2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半年以上ETV抗病毒治疗,患者ALT、AST、HBs Ag和HBV DNA均下降(Z值分别为-9. 496、-9. 577,t值分别为5. 013、20. 777,P值均<0. 05),Alb升高(t=-10. 832,P <0. 05);与基线比较,BUN和Scr升高(t值分别为-2. 685、-2. 376,P值均<0. 05),e GFR下降(t=3. 207,P <0. 05);进一步对各个亚组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e GFR≥90 ml·min^-1·1. 73 m^-2、非老年、肝硬化和男性组BUN升高(t值分别为-3. 403、-3. 187、-2. 267、-2. 187,P值均<0. 05),且Scr升高(t值分别为-3. 716、-3. 614、-2. 291、-2. 115,P值均<0. 05),e GFR下降(t值分别为4. 846、4. 152、2. 458、2. 946,P值均<0. 05),非肝硬化组e GFR降低(t=2. 163,P <0. 05),但BUN和Sc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 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葡萄糖水平的升高(OR=1. 296,95%CI:1. 052~1. 597,P=0. 015)和TC水平的下降(OR=0. 436,95%CI:0. 286~0. 664,P <0. 001),ETV治疗后e GFR <90 ml·min^-1·1. 73 m^-2的风险升高。结论 ETV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ALT、AST、HBs Ag、HBV DNA,升高Alb,但可致e GFR≥90 ml·min^-1·1. 73 m^-2、非老年和肝硬化患者BUN和Scr升高,e GFR下降,血葡萄糖和TC是ETV治疗后e GFR <90 ml·min^-1·1. 73 m^-2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治疗学 恩替卡韦 肾功能不全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6
18
作者 嵇玮嘉 颜学兵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9-314,共6页
目的比较PEG-IFNα-2a与PEG-IFN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接受PEG-IFNα-2a(180μg/周)(n=34)和PEG-IFNα-2b(180μg/周)(n=32)治疗的CHB患者,观察2组治疗4... 目的比较PEG-IFNα-2a与PEG-IFN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接受PEG-IFNα-2a(180μg/周)(n=34)和PEG-IFNα-2b(180μg/周)(n=32)治疗的CHB患者,观察2组治疗4、12、24、48周时HBsAg、HBV DNA、HBeAg、ALT水平及应答率等指标,将第48周抗病毒疗效结果作为主要观察指标,同时比较应答组与非应答组上述指标有无统计学差异。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 PEG-IFNα-2a、PEG-IFNα-2b治疗48周时CHB患者的血清HBV DNA应答率分别为67. 6%、59. 4%,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7. 3%、34. 6%,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PEG-IFNα-2a组中,HBV DNA应答组较非应答组基线ALT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 390,P=0. 016); HBeAg应答组基线HBeAg水平比非应答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 286,P=0. 021)。PEG-IFNα-2b组中,HBV DNA应答组较非应答组具有更低的基线HBV DNA水平、基线HBeAg水平(Z值分别为2. 154、2. 057,P值分别为0. 030、0. 041); HBeAg应答组较非应答组具有更低的基线HBV DNA水平(Z=2. 052,P=0. 042)。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PEG-IFNα-2b治疗组1例发生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1例发生血小板减少,而PEG-IFNα-2a组未见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和血小板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PEG-IFNα-2a、PEGIFNα-2b治疗CHB均有较强的抗病毒疗效和免疫调节作用,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聚乙烯二醇类 干扰素类 治疗结果 临床对照试验
下载PDF
长期恩替卡韦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低病毒血症的相关影响因素 被引量:22
19
作者 陈贺 傅涓涓 +2 位作者 李丽 杨广德 潘修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6-559,共4页
目的探讨长期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仍维持低水平病毒复制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至少1年的CHB患者,根据至观察期结束患者HBV DNA载量分为... 目的探讨长期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仍维持低水平病毒复制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至少1年的CHB患者,根据至观察期结束患者HBV DNA载量分为低病毒血症(LLV)组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组。观察患者人口学特征参数和实验室检测指标。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长期恩替卡韦经治患者出现LLV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560例CHB患者,其中LLV组204例,SVR组356例。两组患者比较,年龄(Z=-3.530,P<0.001)、性别(χ2=4.270,P=0.039)、是否存在肝硬化(χ2=53.879,P<0.001)、服药依从性(χ2=5.326,P=0.021)、HBeAg阳性率(χ2=90.681,P<0.001)、治疗前基线HBV DNA载量(Z=-8.337,P<0.001)、基线HBsAg定量(Z=-10.472,P<0.001)以及用药类型(χ2=7.558,P=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基线HBeAg状态(OR=3.381,95%CI:1.985~5.756,P<0.001)、HBV DNA载量(OR=1.223,95%CI:1.050~1.424,P=0.010)和HBsAg定量(OR=2.448,95%CI:1.743~3.438,P<0.001)是长期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出现LLV的危险因素。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基线高载量HBV DNA水平、高HBsAg定量和HBeAg阳性的CHB患者即使长期坚持服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也存在较高的LLV风险。因此,对于此类人群应予以重视,需动态监测HBsAg定量、HBV DNA载量、HBeAg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低病毒血症 恩替卡韦 危险因素
下载PDF
EB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姜伟 韩方正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33-1337,共5页
EB病毒性肝炎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反应,大多数为自限性肝炎或轻中度肝损伤,预后良好,少数可发展为慢性肝病、重型肝炎,甚至肝内胆管细胞癌等。该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需要引起临床医师更多... EB病毒性肝炎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反应,大多数为自限性肝炎或轻中度肝损伤,预后良好,少数可发展为慢性肝病、重型肝炎,甚至肝内胆管细胞癌等。该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需要引起临床医师更多的关注与重视。介绍了EB病毒的感染机制以及EB病毒性肝炎的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4型 肝炎 病毒性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