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关节置换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及炎症指标预测价值
1
作者 潘影 李淑然 +4 位作者 段莎莎 朱铭洋 潘志强 陈立平 申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7-276,共10页
目的:探究全关节置换术后慢性疼痛(chronic postoperative pain,CPSP)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3年12月至2024年6月择期行全关节置换术(total joint arthroplasty,TJA)病人478例,根据术后3个月疼痛情况,将病人... 目的:探究全关节置换术后慢性疼痛(chronic postoperative pain,CPSP)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3年12月至2024年6月择期行全关节置换术(total joint arthroplasty,TJA)病人478例,根据术后3个月疼痛情况,将病人分为CPSP组和非CPSP组。记录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结果:①术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7分、术前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服用>30天、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术后24 h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是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CPS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第3天疼痛水平可能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CPS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NLR水平以及术后24 h SII水平是TKA后CPS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单独预测时效能较低;术后第3天疼痛水平可能是THA后CPS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慢性疼痛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下载PDF
徐州市基层医院疼痛诊疗服务能力调查
2
作者 范益辰 单前前 +1 位作者 徐元屿 张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0期181-183,共3页
调研徐州市基层医院疼痛诊疗服务能力现状,探讨疼痛诊疗业务在基层如何更好开展。方法 向徐州市县区基层医院发放问卷100份,回收并统计,对徐州市基层医院疼痛诊疗开展人员以及开展业务及服务能力进行分析。结果 徐州市绝大多数基层医院... 调研徐州市基层医院疼痛诊疗服务能力现状,探讨疼痛诊疗业务在基层如何更好开展。方法 向徐州市县区基层医院发放问卷100份,回收并统计,对徐州市基层医院疼痛诊疗开展人员以及开展业务及服务能力进行分析。结果 徐州市绝大多数基层医院均开展了疼痛诊疗业务,但由于条件不同,服务能力不同,疼痛诊疗业务开展水平参差不齐,虽开展了疼痛业务,但有专门疼痛科医生比例少,按照卫健委疼痛科服务能力来说,真正能把现在疼痛诊疗主流业务开展的医院不多,同时传统诊疗技术在基层应用很多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结论 疼痛诊疗业务在基层医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基层医院由于诊疗水平,治疗技术落后,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医疗的发展,如何在政策上给基层医院进行扶植,在技术上进行帮扶,是卫生主管部门,上级医疗机构需要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院 社会调查 服务能力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前股四头肌超声定量分析对置换后慢性疼痛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孝强 陈唯 +2 位作者 李明樾 单天驰 申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88-1393,共6页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终末期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术后仍有一部分患者经历着慢性疼痛的折磨,寻找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影响因素意义重大。人口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和围术期疼痛是以往研究的重点,然而与膝骨关节炎发生发展密切...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终末期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术后仍有一部分患者经历着慢性疼痛的折磨,寻找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影响因素意义重大。人口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和围术期疼痛是以往研究的重点,然而与膝骨关节炎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肌肉因素,却鲜有研究报道。目的:评估置换前股四头肌超声定量分析预测全膝关节置换后慢性疼痛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8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择期全麻下行首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膝骨关节炎患者250例,所有患者麻醉方法和手术方式相同。于置换前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使用超声测量患者术侧股四头肌的厚度和回声强度,以此量化肌肉萎缩程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置换后慢性疼痛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预测价值。结果与结论:①250例受试者进入结果分析,其中91例发生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为36.4%;②慢性疼痛组及非慢性疼痛组患者的置换前运动时疼痛评分、骨关节炎指数评分、焦虑抑郁量表评分、股四头肌厚度、回声强度及置换后急性疼痛评分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置换前股四头肌厚度是置换后慢性疼痛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置换前运动时膝关节疼痛评分是置换后慢性疼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④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示,置换前股四头肌厚度的曲线下面积为0.625(95%CI:0.555-0.695),临界值为2.78 cm,敏感性为0.802,特异性为0.415;⑤结果显示,膝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前股四头肌厚度是置换后慢性疼痛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但其预测效能低,在临床应用中仍有待进一步验证或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四头肌 超声 定量分析技术 全膝关节置换 术后慢性疼痛
下载PDF
射频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可视化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4
作者 归晓蝶 阚厚铭 +6 位作者 黄燕妮 宋张虎 黄钰婷 李孝强 陈唯 申文 陈立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26-833,共8页
目的:采用Cite Space和VOSviewer软件分析近10年射频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研究现状和热点。方法:检索2011年至2021年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中关于射频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文献,将检索出的文献以Refwo... 目的:采用Cite Space和VOSviewer软件分析近10年射频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研究现状和热点。方法:检索2011年至2021年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中关于射频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文献,将检索出的文献以Refworks或全文本记录格式导出,应用Cite 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文献的发文量、杂志和关键词进行计量化与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291篇,其中中国知网数据库236篇,Wo S核心数据库55篇。通过对关键词共现、突现和聚类分析可知,CNKI数据库的文献研究集中于特殊部位的带状疱疹(如三叉神经区)、慢性疼痛的伴随症状(抑郁和睡眠质量)、治疗手段(超声引导、高电压模式)、与其他药物的联合(普瑞巴林、多柔比星)以及炎症免疫功能,Wo S核心数据库的文献集中于射频与其他神经调控技术(如脊髓电刺激)的疗效对比。结论:射频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仍是国内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缺乏射频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机制的基础研究,今后需重视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射频 Cite Space VOSviewer
下载PDF
CBE教学法在疼痛学临床操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5
作者 杨晓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4年第11期185-188,共4页
研究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competency basededucation,CBE)在疼痛学临床操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疼痛科临床接收的实习生中抽取50名,随机分到A、B两组中,A组25名实习生接受传统带教教学,B组25名实习生接受CBE教学法带教教学,比... 研究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competency basededucation,CBE)在疼痛学临床操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疼痛科临床接收的实习生中抽取50名,随机分到A、B两组中,A组25名实习生接受传统带教教学,B组25名实习生接受CBE教学法带教教学,比较观察效果。结果 B组实习生理论知识、技能考核的成绩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B组实习生认为教学很有帮助,其有效率高于A组(P<0.05);B组实习生对教学工作各项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CBE教学法在疼痛学临床操作教学中应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实习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实习生认为帮助很大,而且可以显著提高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成绩,提升实习生对教学工作各方面的满意度,在临床操作教学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胜任力为导向 CBE教学法 疼痛学 临床操作
下载PDF
基于聚焦解决理论的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心理状态、生存质量的影响
6
作者 陈珊珊 乔颖 《中外医疗》 2025年第8期94-98,共5页
目的探究基于聚焦解决理论的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简单便利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予以... 目的探究基于聚焦解决理论的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简单便利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加基于聚焦解决理论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腰部疼痛程度、自我效能、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1.25±4.10)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39.34±4.25)分、视觉模拟疼痛量表评分(3.25±0.9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7.11±4.56)分、(45.88±4.38)分、(4.57±1.2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89,7.501,5.862;P均<0.05)。观察组护理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健康调查简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基于聚焦解决理论的护理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存在显著优势,能够减轻其腰部痛感,缓解其不良情绪,增强自我效能和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聚焦解决理论的护理 心理状态 自我效能 自我护理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高能量激光疗法在疼痛疾病中的治疗机制和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尧 方明 +1 位作者 陈立平 申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94-897,共4页
临床上大部分疾病都伴随程度不等的疼痛,目前缓解疼痛最有效的方法仍以镇痛药物、微创介入和物理治疗为主,然而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微创介入治疗的并发症都难以避免。虽然各种新的物理治疗仪器层出不穷,但在实际临床治疗中大多物理治... 临床上大部分疾病都伴随程度不等的疼痛,目前缓解疼痛最有效的方法仍以镇痛药物、微创介入和物理治疗为主,然而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微创介入治疗的并发症都难以避免。虽然各种新的物理治疗仪器层出不穷,但在实际临床治疗中大多物理治疗设备只能起到辅助康复的作用,难以早期介入。高能量激光疗法(high intensity laser therapy, HILT)是一种非侵入性、无创式的物理因子治疗手段,能快速有效解决骨骼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疼痛、水肿问题并促进受损部位组织修复。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关于HILT在疼痛治疗中的研究,对HILT减轻疼痛的机制和应用现况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量激光疗法 疼痛 机制 进展
下载PDF
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对急性期带状疱疹病人疼痛及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倩含 张宇清 +3 位作者 杨森 李孝强 陈立平 申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29-435,共7页
目的:观察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aVNS)对急性期带状疱疹(acute herpes zoster,AHZ)病人的疼痛及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AHZ病人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S... 目的:观察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aVNS)对急性期带状疱疹(acute herpes zoster,AHZ)病人的疼痛及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AHZ病人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S组)和治疗组(T组),每组31例。T组在左耳耳甲处给予taVNS,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S组在左耳耳甲处给予假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出院后1周、4周、12周的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治疗前、出院后4周、12周的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评分,治疗前、出院后1周、4周的简化麦吉尔疼痛问卷(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中的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和现时疼痛指数(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及状态焦虑量表评分(state-anxiety inventory,S-AI),住院期间盐酸羟考酮片使用例数与曲马多的日平均使用量,病人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例数。结果:随访过程中部分病人脱落,最终58例完成研究,S组28例,T组30例。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病人在治疗出院后1周、4周、12周的NRS评分,出院后4周、12周的SRSS评分以及治疗出院后1周、4周的PRI和PPI及S-AI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与S组相比,T组在出院后1周、4周的NRS评分和以上各时间点的SRSS、SF-MPQ和S-AI评分,均显著降低;住院治疗期间,T组平均每日曲马多使用量较S组明显降低(P<0.05);T组病人住院期间的盐酸羟考酮片的使用例数及后期发展为PHN的例数显著低于S组(P<0.05)。结论:AHZ病人早期行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联合椎旁神经阻滞,可以更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病人睡眠、缓解病人焦虑状态及不良情绪、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同时可以降低PHN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 急性期带状疱疹 焦虑 睡眠
下载PDF
知觉痛觉定量分析仪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疼痛评估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吴征元 杜佳溪 +4 位作者 孙悦 季云晶 李胜男 王溢文 申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36-539,共4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定义为带状疱疹愈合后持续1月及以上的疼痛[1]。一项大型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约有15.7%的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病人可发展为PHN[2]。5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由于细胞免疫水平的降低,HZ和...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定义为带状疱疹愈合后持续1月及以上的疼痛[1]。一项大型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约有15.7%的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病人可发展为PHN[2]。5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由于细胞免疫水平的降低,HZ和PHN的患病率将大大增加,部分病人疼痛时间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持续的疼痛可影响病人的工作及生活,增加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患病率,严重者可导致自杀[3]。PHN作为一种慢性疼痛疾病,其疼痛改善程度是评价整个治疗过程是否成功的关键指标之一。因此如何准确客观的评估PHN疼痛程度并对其进行积极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细胞免疫水平 疼痛时间 疼痛评估 ZOSTER PHN 临床观察 不良情绪
下载PDF
EAAT2基因多态性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疼痛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华敏 殷琴 +4 位作者 刘贝 孙凯 陈立平 许恒 申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评价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 2,EAAT2)基因多态性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疼痛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128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和116例... 目的:评价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 2,EAAT2)基因多态性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疼痛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128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和116例健康志愿者的EAAT2-rs4354668位点基因分型,分析带状疱疹后痛组病人EAAT2-rs435466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疼痛程度及阿片类药物用量的关系,对可能影响爆发痛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病人rs4354668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中,rs4354668位点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亚组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中、重度疼痛亚组中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不同基因型间阿片类药物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中,rs435466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爆发痛发生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尚不能认为EAAT2基因多态性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的疼痛敏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 基因多态性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疼痛敏感性
下载PDF
5-羟色胺2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患者疼痛发生及阿片类药物需求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贝 华敏 +2 位作者 刘尧 孙媛媛 申文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985-1989,共5页
目的:探讨5-羟色胺2A受体(5-HT2AR)基因rs6313位点多态性与肺癌患者疼痛发生及阿片类药物需求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332例,作为肺癌组;根据其是否发生疼痛分为疼痛组(177例)和... 目的:探讨5-羟色胺2A受体(5-HT2AR)基因rs6313位点多态性与肺癌患者疼痛发生及阿片类药物需求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332例,作为肺癌组;根据其是否发生疼痛分为疼痛组(177例)和无痛组(155例)。选取同期于该院行体检的健康者11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各受试者5-HT2AR基因rs6313位点的基因型。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患者基因型分布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χ^2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分别考察基因型与肺癌患者疼痛发生、疼痛程度以及阿片类药物需求量的相关性。结果:共检出5-HT2AR基因rs6313位点CC、CT、TT等3种基因型。对照组、无痛组、疼痛组受试者上述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7%、47.4%、31.9%,20.6%、50.3%、29.0%以及16.4%、50.8%、32.8%,其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肺癌组患者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Ⅲ~Ⅳ期)与肺癌患者疼痛发生有关[比值比为3.661,95%置信区间(1.972,6.797),P<0.001],而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病理分型和rs6313位点基因型与患者疼痛发生无关(P>0.05),且该位点基因型与肺癌患者疼痛程度以及阿片类药物需求量均无关(P>0.05)。结论:5-HT2AR基因rs6313多态性与肺癌患者疼痛的发生及阿片类药物的需求量无关,其多态性可能不是导致肺癌患者疼痛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2A受体基因 rs6313位点 基因多态性 肺癌 疼痛 发生 阿片类药物需求量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慧 申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9-53,共5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害或疾病造成的疼痛,发病机制复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广泛存在于组织中高度特异的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原,可增加血管通透性,是调节血管生成的关键因子...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害或疾病造成的疼痛,发病机制复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广泛存在于组织中高度特异的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原,可增加血管通透性,是调节血管生成的关键因子。VEGF是神经与血管之间密切联系的关键因子,在神经系统具有多效性,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VEGF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联系密切,但其具体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因此,本文将简要介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并就其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下载PDF
维生素C在疼痛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尧 熊苗苗 +2 位作者 陈雅洁 金军 申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33期36-39,共4页
维生素C(VitC)又称抗坏血酸,是人体内的高效抗氧化剂,在机体多种生物合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维生素C缺乏普遍存在于各种患者中,如创伤、感染以及癌症患者。最近许多临床研究表明,静脉应用高剂量VitC能够预防骨折后复杂区域性疼痛综... 维生素C(VitC)又称抗坏血酸,是人体内的高效抗氧化剂,在机体多种生物合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维生素C缺乏普遍存在于各种患者中,如创伤、感染以及癌症患者。最近许多临床研究表明,静脉应用高剂量VitC能够预防骨折后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的发生,也可以缓解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并且能够有效地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率。此外,高剂量VitC可以减轻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众多专家已提出几种关于VitC缓解疼痛的机制,但目前仍存在争议。总而言之,VitC在减轻急、慢性疼痛中表现出了安全且有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骨骼相关疼痛 带状疱疹神经痛 癌痛 术后疼痛
下载PDF
全方位护理对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14
作者 韩茜 申文 +1 位作者 张玉玲 乔颖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12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对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12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86例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全方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 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对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12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86例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全方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疼痛VAS评分、SF36生活质量表PCS评分和MCS评分及满意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觉,而且还能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预后康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护理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与疼痛 被引量:5
15
作者 汪丹 申文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310-312,共3页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属于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receptor potential,TRP)家族中的TRPV(vanilloid)亚家族,主要表达在无髓鞘的C型伤害感受器的配体门控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上。作...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属于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receptor potential,TRP)家族中的TRPV(vanilloid)亚家族,主要表达在无髓鞘的C型伤害感受器的配体门控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上。作为一类与痛觉传递有紧密联系的膜通道性受体,TRPV1在介导伤害性疼痛、炎性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TRPV1的结构、分布与功能进行综述,重点阐述TRPV1在炎性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及其他疼痛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以TRPV1通道为靶点,从多个方面寻求缓解疼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 疼痛 伤害感受器 靶向治疗
下载PDF
脉冲射频治疗慢性疼痛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阚厚铭 申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09-814,共6页
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 PRF)是一种对神经不造成永久性损伤的神经调控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癌性疼痛的治疗。虽然PRF的疗效已经在临床上得到验证,但具体的镇痛机制仍不十分明确。本文梳... 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 PRF)是一种对神经不造成永久性损伤的神经调控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癌性疼痛的治疗。虽然PRF的疗效已经在临床上得到验证,但具体的镇痛机制仍不十分明确。本文梳理了目前PRF常见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指导,也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射频 慢性疼痛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加巴喷丁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特发性慢性盆腔疼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杨 韩秋峪 +1 位作者 陈立平 陆晓媛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514-516,共3页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女性特发性慢性盆腔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60例诊断为特发性慢性盆腔疼痛的患者分为2组:A组30例,为元胡止痛胶囊+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组;B组30例,为加巴...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女性特发性慢性盆腔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60例诊断为特发性慢性盆腔疼痛的患者分为2组:A组30例,为元胡止痛胶囊+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组;B组30例,为加巴喷丁胶囊十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组。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第1周、第2周、第4周和第8周末,B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A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抑郁评分均降低(P〈0.05);第4周和第8周末,B组患者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第8周末,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可以有效治疗特发性慢性盆腔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疼痛 加巴喷丁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下载PDF
CT引导下脊神经脉冲射频调控术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帅 单前前 +2 位作者 李新巧 汪婷 徐灿灿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14期150-152,160,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脊神经脉冲射频调控术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疼痛程度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4月—2022年2月收治的76例PH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CT引导下经椎间孔药物注射术治疗,观察组采取CT引...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脊神经脉冲射频调控术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疼痛程度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4月—2022年2月收治的76例PH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CT引导下经椎间孔药物注射术治疗,观察组采取CT引导下脊神经脉冲射频调控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炎性因子水平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RI、VAS、PP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0、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脊神经脉冲射频调控术治疗PHN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CT引导 脊神经脉冲射频调控术 疼痛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SCN9A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疼痛发生及阿片镇痛剂量的相关性
19
作者 周娜 吴成凤 +3 位作者 汪丹 陈立平 潘志强 申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探讨SCN9A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病人疼痛发生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其与阿片类药物镇痛剂量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246例肺癌病人和106例对照者的SCN9A-rs6746030位点基因分型。对... 目的:探讨SCN9A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病人疼痛发生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其与阿片类药物镇痛剂量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246例肺癌病人和106例对照者的SCN9A-rs6746030位点基因分型。对影响肺癌疼痛发生的混杂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Mann-Whitney检验比较不同基因型间阿片类药物用量的差异。结果:(1)疼痛组、无痛组和对照组的rs6746030等位基因(G/A)频率分别为0.83/0.17、0.94/0.06和0.95/0.05,无痛组和对照组基因分型无统计学差异;(2)疼痛组与无痛组相比,基因型GA/AA为肺癌疼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01, OR=3.695, 95%CI=1.883-7.253);Ⅲ-Ⅳ期肺癌病人的疼痛发生风险显著增高(P=0.009, OR=2.339, 95%CI=1.235-4.431);(3)中、重度疼痛组病人不同基因型间24 h阿片类药物用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尚不认为SCN9A-rs6746030多态性影响肺癌疼痛病人阿片类药物的镇痛剂量,但基因型GA/AA可能是影响肺癌病人疼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N9A基因 基因多态性 肺癌 疼痛 阿片类药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