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中神经外科机器人应用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谷佳 张磊 王斌 《系统医学》 2023年第22期118-121,共4页
目的 探究神经外科机器人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 目的 探究神经外科机器人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神经外科机器人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术后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6,P<0.05)。观察组术后2、4个月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中应用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且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 神经外科机器人 治疗效果 疼痛症状 并发症
下载PDF
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尿崩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刘重友 张桐 +5 位作者 邓李轶 姜智元 郭威才 郭同轩 王雷 刘勇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37-40,56,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尿崩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的8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3 d内出现尿崩症63例,为尿崩症组;未出现尿...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尿崩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的8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3 d内出现尿崩症63例,为尿崩症组;未出现尿崩症26例,为非尿崩症组。比较两组患者肿瘤直径、肿瘤生长方式、肿瘤Knosp分级、MRI参数(手术前后肿瘤腔上下径变化值、手术前后垂体到鞍底距离变化值)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发生尿崩症的影响因素。结果尿崩症组肿瘤直径>3 cm、肿瘤鞍上生长、肿瘤Knosp分级3~4级、术前视力障碍、术中脑脊液漏、术后未切除假包膜的比例以及手术前后肿瘤腔上下径变化值、手术前后垂体到鞍底距离变化值均明显高于非尿崩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前后肿瘤腔上下径变化值(OR=0.497)、手术前后垂体到鞍底距离变化值(OR=2.886)是患者术后发生尿崩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手术前后肿瘤腔上下径变化值、手术前后垂体到鞍底距离变化值是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发生尿崩症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尿崩症 神经内镜 肿瘤腔上下径 垂体到鞍底距离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球囊压迫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沈志远 刘雨昂 +3 位作者 王常州 李沛隆 吴金霞 王秀存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24-130,共7页
目的分析球囊压迫术(PB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2年8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首次接受PBC治疗的108例PT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收集患者术... 目的分析球囊压迫术(PB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2年8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首次接受PBC治疗的108例PT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收集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资料,分析疼痛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17例(15.74%)术后疼痛复发,复发时间为术后1~18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高血压、压迫时间≤2 min、术后即刻面部麻木评分(Ⅰ+Ⅱ)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经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血压、术后即刻面部麻木程度是PBC术后疼痛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将患者有无高血压及术后即刻面部麻木评分2项资料分别进行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及术后即刻面部麻木程度越轻的患者随时间的增加其复发概率越大(P<0.05)。结论高血压和术后即刻面部麻木程度是PBC治疗PTN术后疼痛复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球囊压迫术 疼痛复发 COX回归模型 KAPLAN-MEIER法
下载PDF
听神经瘤术后影响面神经功能的相关因素分析
4
作者 肖耀东 张啸虎 +2 位作者 顾隆源 郭力 梁君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术后短期及中晚期面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自2018年8月至2022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0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评价听神经瘤患者术...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术后短期及中晚期面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自2018年8月至2022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0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评价听神经瘤患者术后2周及6个月的面神经功能,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运用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分析。结果术后肿瘤全切91例,全切率达75.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达23.3%。术后2周,50例(43.1%)患者面神经功能预后良好,70例(58.3%)患者面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术后6个月,84例(70.0%)患者面神经功能预后良好,36例(30.0%)患者面神经功能预后不良。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周,两组的肿瘤直径、症状持续时间、与面神经黏连程度、是否磨除内听道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肿瘤直径、症状持续时间、瘤周水肿、肿瘤质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与面神经黏连程度是术后2周面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肿瘤直径、症状持续时间是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直径越大、肿瘤与面神经黏连越紧密,患者术后2周的面神经功能预后越差;肿瘤直径越大、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越长,患者术后6个月的面神经功能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乙状窦后入路 面神经功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研究
5
作者 熊方令 刘保华 +4 位作者 刘厚强 朱宗锦 张怀兵 高明明 袁璞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期149-151,155,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样本医院收治的31例基底节区脑出血经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患者与同期常规开颅显微镜下手术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时间、出...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样本医院收治的31例基底节区脑出血经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患者与同期常规开颅显微镜下手术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时间、出血量、术后残余血量、术后第7 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内镜组术中时间较显微组短,出血量较显微组少,术后第7 d GCS评分较显微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70、9.608、2.289,P<0.05);术后气管切开、消化道出血内镜组较显微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4、5.650,P<0.05)。内镜组预后较显微组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后良好率(ADL分级Ⅰ~Ⅲ级)内镜组较显微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80,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2,P>0.05)。结论:神经内镜有助于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脑出血 神经内镜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强 朱玉辐 +2 位作者 沈志刚 凌南 施恒亮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332-334,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本组11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预后均良好,均无癫痫再发作及肿瘤复发。结论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早... 目的探讨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本组11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预后均良好,均无癫痫再发作及肿瘤复发。结论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预后较好,术中神经导航、皮层脑电图、术中超声等多种技术手段,是外科手术全切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 癫痫 外科治疗 预后
下载PDF
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颅内肿瘤患者的效果及对TSGF、TNF-α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宇昊 王天男 +3 位作者 阴鲁鑫 高文昌 王胥 张桐 《疑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678-681,685,共5页
目的观察神经外科锁孔手术对颅内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9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诊治颅内肿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 目的观察神经外科锁孔手术对颅内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9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诊治颅内肿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传统开颅手术,观察组予常规治疗+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催产素(OT)、精氨酸加压素(AVP)、β-内啡肽(β-EP)、TSGF、C反应蛋白(CRP)、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及TNF-α水平,并进行生活质量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67.65%(χ^2/P=5.757/0.016);治疗后观察组OT、AVP及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t/P=12.061/0.001、5.209/0.001、3.987/0.001),TSGF、CRP、XIAP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t/P=3.828/0.001、12.901/0.001、2.866/0.006、7.575/0.001),认知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t/P=2.946/0.004、3.951/0.001、2.801/0.007、2.321/0.02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低于对照组的17.65%(χ^2/P=3.987/0.046)。结论神经外科锁孔手术对颅内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TSGF、TNF-α水平,通过调控OT、AVP及β-EP水平,改善脑脊液神经肽水平,提升生活质量,临床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锁孔手术 地塞米松 颅内肿瘤 脑脊液神经肽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脱水剂在神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功波 梁君 潘昕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31-135,共5页
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症状,常用脱水剂进行治疗。随着临床实践的发展,各种脱水剂的优缺点逐渐显现。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近年来临床和基础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对颅脑创伤、脑血管病、肿瘤性脑水肿、颅脑术中脑肿胀与颅高压四类... 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症状,常用脱水剂进行治疗。随着临床实践的发展,各种脱水剂的优缺点逐渐显现。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近年来临床和基础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对颅脑创伤、脑血管病、肿瘤性脑水肿、颅脑术中脑肿胀与颅高压四类不同的临床实践环境下脱水药物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相关进展和成果,以便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水剂 渗透疗法 甘露醇 高渗盐溶液 进展
下载PDF
BOPPPS结合O2O在神经外科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谷佳 嵇绍干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3期14-16,共3页
目的观察BOPPPS教学模式联合O2O教学平台在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临床教学效果。方法将60名参加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随机抽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观察组采用BOPPPS结合O2O平台的模式施教,对... 目的观察BOPPPS教学模式联合O2O教学平台在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临床教学效果。方法将60名参加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随机抽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观察组采用BOPPPS结合O2O平台的模式施教,对照组学员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完成轮转学习后通过理论知识考试、实践技能操作考核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观察组学员的实践技能操作成绩和调查问卷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BOPPPS结合O2O平台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PPPS教学模式 O2O平台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神经外科 临床医学 教育
下载PDF
PBL、C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护理带教中的效果 被引量:6
10
作者 薛雷 钱韦韦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23期32-35,共4页
目的评价PBL联合C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价值。方法调取2017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来我院神经外科参加护理实习的护生180名作为本次研究主体,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到我院实习的护生作为对照组,实... 目的评价PBL联合C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价值。方法调取2017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来我院神经外科参加护理实习的护生180名作为本次研究主体,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到我院实习的护生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教学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实习的护生作为观察组,实施PBL联合CBL教学法,对比两组护生的考核成绩、综合测评能力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满意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生的理论成绩和实操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护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评价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护理带教中合理选择PBL联合CBL教学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获得护生对教学的高度认可,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 CBL教学法 神经外科 护理带教 综合能力 教学质量
下载PDF
神经外科教学实践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文广 左建东 +2 位作者 倪洪早 王凯 谢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31期11-13,共3页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教学实践当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神经外科本科实习生60人作为带教对象,并将60名实习生分为带教组与对照组,每组3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带教组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教学实践当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神经外科本科实习生60人作为带教对象,并将60名实习生分为带教组与对照组,每组3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带教组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结果带教组实习生的实践考核成绩平均为(97.8±4.6)分,对照组实习生的考核成绩平均为(72.9±4.0)分。带教组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带教组实习生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在神经外科教学实践当中的效果明显,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神经外科的相关知识,提高实习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案例教学法 教学实践 研究
下载PDF
精准护理在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轩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34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究精准护理在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改进目前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我院接受的52例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目的探究精准护理在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改进目前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我院接受的52例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的感染率、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精细动态化护理的观察组总感染率为26.92%,低于对照组的42.31%;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6.16%,高于对照组的88.4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护理可以有效控制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对治愈患者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多重耐药菌感染 精准动态护理
下载PDF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测在降低神经外科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跃 陈晓明 +1 位作者 陈海涛 张红梅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1年第6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测对降低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成效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选取本科2017年1月—2018年12月所有留置胃管、尿管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日收集非计划性拔管数据,月底汇总数据,针对已发生的非计划... 目的探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测对降低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成效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选取本科2017年1月—2018年12月所有留置胃管、尿管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日收集非计划性拔管数据,月底汇总数据,针对已发生的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利用PDCA分析原因,并组织讨论学习,制定整改措施,在下个月份的工作中落实。最后汇总2017年度和2018年度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2018年度实施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测后,胃管、尿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由2017年度的3.36%、0.79%降到2018年度的0.92%、0(P<0.05);2018年度神经外科医-护-患满意度、护理制度、护理技术及操作执行率均较2017年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的应用可有效降低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 留置胃管 留置尿管
下载PDF
17例岩斜区脑膜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帆 韦硕 +4 位作者 纪培志 孙鳞 赵英玉 蒋昊 范月超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380-384,共5页
目的探讨颞下经岩前小脑幕入路及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经上述2种手术方式治疗的17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当瘤体主要位于岩骨前部上斜坡时选择颞下入路,当瘤... 目的探讨颞下经岩前小脑幕入路及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经上述2种手术方式治疗的17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当瘤体主要位于岩骨前部上斜坡时选择颞下入路,当瘤体主要位于后颅窝时选择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结果9例患者行颞下经岩前小脑幕入路切除,7例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1例行颞下入路及枕下乙状窦后联合入路。肿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8例,大部分切除4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障碍较术前痊愈4例,好转7例,无好转及加重6例。术后新增神经功能障6例。术后随访5~26个月,全切除病例中无复发,次全切除及大部分切除病例中未见残余肿瘤明显增大。结论颞下经岩前小脑幕入路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症状缓解率高,是岩斜区脑膜瘤良好的手术方式。手术应以保留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治疗目标,不应过分追求肿瘤的全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斜区脑膜瘤 颞下经岩前小脑幕入路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下载PDF
改良式颈内静脉阻断法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海红 薛雷 +1 位作者 王莉莉 徐丹丹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19年第5期333-335,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在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过程中运用改良式颈内静脉阻断法阻断颈内静脉对减少导管异位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PICC穿刺的136例昏迷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在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过程中运用改良式颈内静脉阻断法阻断颈内静脉对减少导管异位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PICC穿刺的136例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住院的68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的68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PICC穿刺过程中颈内静脉阻断采用常规方法;观察组采用了改良式颈内静脉阻断法。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导管初次异位情况以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无导管误入颈内静脉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病例,对照组中有6例(8.8%)发生导管误入颈内静脉,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1例(1.5%)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PICC置管过程中采用改良式颈内静脉阻断法对避免导管误入颈内静脉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超声仪定位 神经外科 昏迷 PICC穿刺术 颈内静脉阻断
下载PDF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全内镜MVD与显微镜MVD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柴新 郭威才 +5 位作者 高建 郭力 路洋 夏浩 吴俊逸 朱玉辐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80-184,共5页
目的 探讨全内镜下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与显微镜下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MVD治疗的PTN患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112例患者纳入研究,收集... 目的 探讨全内镜下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与显微镜下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MVD治疗的PTN患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112例患者纳入研究,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上述患者分为内镜组(n=38)和显微镜组(n=74)。比较2组患者术后疗效、手术时间、责任血管发现率、术后住院时间、复发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内镜组术后治愈率为94.74%(36/38),显微组术后治愈率为66.22%(49/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组复发情况、责任血管发现率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5%,显微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内镜下MVD治疗PTN较显微镜下MVD责任血管发现率更高、术后疗效更好、复发率更低、并发症更少,术后住院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外科手术 疗效
下载PDF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术后生化缓解相关因素分析
17
作者 陆岳 晁晓峰 +2 位作者 张奇 苗发安 范月超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49-152,157,共5页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术后生化缓解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2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治疗的90例垂体GH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根据2021版《中国肢端肥大症诊...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术后生化缓解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2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治疗的90例垂体GH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根据2021版《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共识》中的生化缓解标准判断患者是否达到生化缓解,并将其分为生化缓解组(47例)和生化未缓解组(43例),采用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生化缓解的危险因素。结果90例接受神经内镜治疗的垂体GH腺瘤患者中,47例患者达到生化缓解,术后生化缓解率为52.2%;与生化未缓解组相比,生化缓解组患者的术前GH水平以及巨大肿瘤、Knosp分级3~4级、肿瘤包绕颈内动脉角度≥135°患者比例低于生化未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高GH水平及肿瘤包绕颈内动脉角度≥135°是影响术后生化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GH水平较低、肿瘤包绕颈内动脉角度较小的患者术后更容易获得生化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垂体生长激素腺瘤 生长激素 生化缓解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瘤样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诊治分析(附6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8
作者 陆冬 聂耳 +4 位作者 刘庆茹 张慧 王子德 谢满意 王强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86-88,91,共4页
目的探讨瘤样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TLP-PACNS)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21年2月手术治疗的6例TLP-PACNS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术前头颅MRI显示单发局限性病灶3例,考虑... 目的探讨瘤样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TLP-PACNS)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21年2月手术治疗的6例TLP-PACNS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术前头颅MRI显示单发局限性病灶3例,考虑胶质瘤;多发病灶3例,考虑转移瘤。6例均行开颅病灶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PACNS。2例术后给予激素治疗后明显好转;1例多发病灶术后激素治疗后无变化,加用环磷酰胺后好转;3例单发病灶术后自然缓解;随访3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TLP-PACNS是一种非常少见的疾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易误诊,病理检查是诊断金标准,激素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样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开颅手术 激素治疗
下载PDF
结构化健康教育干预对脑动脉瘤手术治疗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任楠 谭晓洁 《中外医疗》 2023年第34期153-157,共5页
目的 探讨研究结构化健康教育干预对脑动脉瘤手术治疗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21年3月—2023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脑动脉瘤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 探讨研究结构化健康教育干预对脑动脉瘤手术治疗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21年3月—2023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脑动脉瘤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结构化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和服药依从性。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运动功能评分(74.47±4.29)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11.54±2.50)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13、6.030,P<0.05);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95.9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8,P<0.05)。结论 结构化健康教育用于脑动脉瘤手术治疗患者,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其神经、运动功能,还能减轻其负面情绪,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以及服药依从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化健康教育 脑动脉瘤手术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微球囊压迫术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20
作者 谷佳 张磊 王斌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5期68-71,共4页
目的对比微球囊压迫术与微血管减压术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便利搜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111例病患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取55例、56例。对照组予以... 目的对比微球囊压迫术与微血管减压术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便利搜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111例病患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取55例、56例。对照组予以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清氧化应激指标、不良反应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43%)高于对照组(8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6,P<0.05);观察组丙二醛低于对照组,且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微血管减压术,微球囊压迫术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囊压迫术、微血管减压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临床疗效 血清氧化应激指标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