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牙弓形态和第二前磨牙缺失对上颌磨牙远移中支抗的影响
1
作者 王诗语 黄钖钖 +4 位作者 刘浩 杨丽 范典 袁长永 王鹏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4541-4546,共6页
背景:无托槽隐形矫治中磨牙远移产生的反作用力会导致支抗牙移位,即支抗丢失。有关牙弓形态和第二前磨牙缺失对支抗的影响尚未见报道。目的:运用有限元分析法研究牙弓形态和第二前磨牙缺失对上颌磨牙远移支抗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1名... 背景:无托槽隐形矫治中磨牙远移产生的反作用力会导致支抗牙移位,即支抗丢失。有关牙弓形态和第二前磨牙缺失对支抗的影响尚未见报道。目的:运用有限元分析法研究牙弓形态和第二前磨牙缺失对上颌磨牙远移支抗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1名成年男性锥形束CT数据,建立上颌骨-上牙列-牙周膜-矩形附件-隐形矫治器模型,双侧上颌第二磨牙设计0.25 mm的远移量,首先,根据第二前磨牙是否缺失分为双侧缺失组与双侧存在组;然后,根据牙弓形态再分为尖圆形、卵圆形、方圆形安氏Ⅱ^(1)和方圆形安氏Ⅱ^(2)牙弓组,共计8组模型。在Ansys软件中计算各组模型支抗牙的位移及牙周膜应力分布。结果与结论:①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移上颌第二磨牙后,第一磨牙和前磨牙出现近中倾斜伴伸长,前牙唇倾伴压低;②双侧第二前磨牙缺失后,各组模型第一磨牙前移量明显上升,而第一前磨牙和前牙前移量均减少;方圆形安氏Ⅱ^(1)牙弓组的前牙唇倾量最少,尖圆形牙弓最多,卵圆形牙弓组与尖圆形牙弓组差异不明显,方圆形安氏Ⅱ^(2)牙弓组略高于方圆形安氏Ⅱ^(1)牙弓组;③各组支抗牙牙周膜应力均集中于牙颈部和根尖区,方圆形牙弓组的牙周膜应力水平最低,相较其他组,方圆形牙弓组前牙牙周膜唇侧颈部应力亦明显缓解;④结果提示,方圆形牙弓在前牙支抗控制以及牙周膜应力分布方面更有利,安氏Ⅱ^(2)牙弓病例设计前牙唇倾时若配合磨牙远移可增加唇倾效率,磨牙远移时若第二前磨牙缺失不利于缺牙区空间的打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磨牙远移 支抗 牙弓形态 第二前磨牙缺失 有限元
下载PDF
矢状向过矫治对无托槽隐形矫治下前牙压低位移与应力的影响
2
作者 黄钖钖 王诗语 +3 位作者 刘浩 杨丽 王鹏来 袁长永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4593-4598,共6页
背景:下前牙区骨壁较薄,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压低下前牙存在唇侧骨板吸收风险。矢状向过矫治对下前牙唇舌向控制产生的影响尚未见报道。目的:探究矢状向过矫治对下前牙特别是对牙颈部和根部位移和所受应力产生的影响。方法:通过1例男... 背景:下前牙区骨壁较薄,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压低下前牙存在唇侧骨板吸收风险。矢状向过矫治对下前牙唇舌向控制产生的影响尚未见报道。目的:探究矢状向过矫治对下前牙特别是对牙颈部和根部位移和所受应力产生的影响。方法:通过1例男性志愿者锥形束CT,在MIMICS和GEOMAGICS软件中三维重建下颌骨与下牙列,并且在SOLIDWORKS软件中构建牙周膜、附件和矫治器模型。实验首先分为双侧下尖牙压低组和下切牙压低组,接着在双侧下中切牙和侧切牙上依次添加0°,1°,2°过矫治,共计6组模型。模型装配完成后,在ANSYS软件中分析计算位移量和应力水平。结果与结论:①压低尖牙时,尖牙舌倾压低,切牙舌倾伸长;压低切牙时,切牙舌倾压低,尖牙舌倾伸长;②无过矫治时,切牙颈部舌向移动,根部唇向移动;加入过矫治后,切牙位移逐渐直立,继而唇倾,并且1°过矫治下牙颈部和根部唇舌向位移量最少;③加入过矫治后,尖牙压低组中切牙颈部牙周膜的应力集中区由唇侧转为舌侧,切牙压低组切牙颈部牙周膜的应力集中区由舌侧转为唇侧;④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压低下前牙时,切牙易伴发舌向倾斜移动;矢状向过矫治设计有利于维持切牙唇舌向位置的稳定,但过矫治应适量,过量的过矫治会加重下切牙的唇倾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下前牙压低 过矫治 生物力学性能 有限元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拔牙病例中支抗控制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诗语 刘浩 +3 位作者 范典 黄钖钖 袁长永 王鹏来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657-662,共6页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近年来迅猛发展,其美观及舒适的独特优势受到患者的普遍欢迎。但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拔牙病例中支抗控制的有效性与稳定性仍存在争议,临床中容易出现磨牙近中倾斜、支抗丢失等问题。本文从后牙支抗预备、前牙压低过矫...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近年来迅猛发展,其美观及舒适的独特优势受到患者的普遍欢迎。但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拔牙病例中支抗控制的有效性与稳定性仍存在争议,临床中容易出现磨牙近中倾斜、支抗丢失等问题。本文从后牙支抗预备、前牙压低过矫治、牙齿移动模式、颌间牵引、颌内牵引和垂直骨面型等6个方面阐述近年来相关研究报道,为临床矫治设计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拔牙病例 支抗控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过矫治设计在无托槽隐形矫治中的应用现状
4
作者 黄钖钖 刘浩 +3 位作者 王诗语 范典 王鹏来 袁长永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849-853,共5页
近年来,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因其美观、舒适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牙齿移动趋势的复杂性及难预测性,矫治牙的预设位移量无法完全表达,且表达率因牙齿移动类型不同而异。因此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引入过矫治设计以提高牙齿移动... 近年来,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因其美观、舒适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牙齿移动趋势的复杂性及难预测性,矫治牙的预设位移量无法完全表达,且表达率因牙齿移动类型不同而异。因此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引入过矫治设计以提高牙齿移动效率。该文就过矫治设计在无托槽隐形矫治扩弓、压低、纠正扭转和拔牙病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临床矫治设计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过矫治 矫治效率 应用
下载PDF
改良肌激动器治疗青少年骨性Ⅱ类上气道改善的CBCT研究
5
作者 冯妍 张良 +1 位作者 刘浩 唐娜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702-705,726,共5页
目的 分析改良肌激动器治疗青少年骨性Ⅱ类下颌后缩上气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因青少年骨性Ⅱ类下颌后缩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施TB(TWIN-BLOCK)进行治... 目的 分析改良肌激动器治疗青少年骨性Ⅱ类下颌后缩上气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因青少年骨性Ⅱ类下颌后缩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施TB(TWIN-BLOCK)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改良肌激动器治疗,比较2组青少年患者上气道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上气道于硬腭平面处的截面积(S_(HP))、上气道于会厌尖平面处的截面积(S_(TE))、口咽段气道的最小截面(S_(MIN))大于治疗前,对照组S_(TE)、S_(MIN)大于治疗前,研究组S_(HP)、S_(TE)、S_(MIN)大于治疗前,对照组S_(TE)、S_(MIN)大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L_(HP)、L_(SP)、L_(TE)、AP_(HP)、AP_(SP)、AP_(TE)均大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L_(SP)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HI低于治疗前,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oxygen saturation,LSaO_(2))高于治疗前,AHI低于对照组,LSaO_(2)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改良肌激动器矫正治疗青少年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上气道各处体积明显增大,内径、横截面积扩大,上气道通气条件改善,OSAS指标也显著改善。临床上采用锥形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进行分析,从而为帮助制定手术最佳方案,改善患者上气道存在的问题,评估上气道形态机构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畸形 改良肌激动器 青少年骨性Ⅱ类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下前牙压低过矫治的回归分析研究
6
作者 黄钖钖 王诗语 +3 位作者 刘浩 杨丽 王鹏来 袁长永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329-333,343,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下前牙压低的最终实现值与方案预设值之间的关系,探究一种过矫治计算方法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例采用隐适美隐形矫治器压低下前牙的患者。将ClinCheck方案中的相对压低值记为压低预设值,经数字化模型重叠技术测得... 目的通过分析下前牙压低的最终实现值与方案预设值之间的关系,探究一种过矫治计算方法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例采用隐适美隐形矫治器压低下前牙的患者。将ClinCheck方案中的相对压低值记为压低预设值,经数字化模型重叠技术测得压低实现值。评估实现值与预设值的差异和关系,分析压低量等因素对压低效率的影响。结果下前牙压低的平均效率约为62.2%,中切牙效率最高,尖牙最低。压低量、下切牙唇倾度和下尖牙区附件类型均影响压低效率。压低预设值与实现值之间差异显著,存在线性关系。下前牙压低过矫治量计算公式为Z=(W-0.110)/0.533-W(Z为过矫治量,W为期望压低量)。结论矫治方案中的下前牙预设压低量不能完全实现,对于设计下尖牙压低,或压低量大,或初始位下切牙舌倾的病例应设计更多过矫治。与优化附件相比,下尖牙设计垂直矩形附件更有利于提高压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前牙压低 效率 线性回归 过矫治
下载PDF
自锁矫治技术结合Bite Turbo矫治青少年深覆牙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海岚 杨丽 王鹏来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自锁矫治技术结合Bite Turbo矫治青少年前牙深覆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正畸科选择深覆牙合青少年患者2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例。实验组:自锁矫治器+Bite Turbo;对照组:自锁矫治器+平面导板。对比两组的临... 目的探讨分析自锁矫治技术结合Bite Turbo矫治青少年前牙深覆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正畸科选择深覆牙合青少年患者2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例。实验组:自锁矫治器+Bite Turbo;对照组:自锁矫治器+平面导板。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咬合打开前后的模型测量分析、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实验组覆牙合平均减小3.45mm,咬合完全打开平均2.10个月,对照组覆牙合平均减小3.10mm,咬合完全打开平均4.25个月,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其颌骨变化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ite Turbo应用于自锁矫治技术中治疗青少年深覆牙合,具有便捷易行、卫生高效、缩短正畸整体疗程等明显优势,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矫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te Turbo 自锁矫治器 青少年 深覆牙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