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药师主导的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管理实践与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薛芝 齐国祥 +3 位作者 戚冉冉 高行娟 沙婷 王莉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1期11-15,共5页
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主导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管理的效果。方法 以2021年1—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药师干预组由临床药师实行分级管理,提供药学问诊、医嘱审核、用... 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主导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管理的效果。方法 以2021年1—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药师干预组由临床药师实行分级管理,提供药学问诊、医嘱审核、用药监护和出院教育等药学服务,对照组采用医护主导的管理方式。随访6个月,从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用药依从性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共纳入260例患者,临床药师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30例。2组患者大出血和血栓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药师干预组小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23%vs.17.69%,χ^(2)=5.417,P=0.020),抗凝治疗依从性升高(90.77%vs.53.08%,χ^(2)=45.733,P<0.001),华法林抗凝患者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依从性提高,INR在目标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TTR)提高(72.37%vs.49.21%,χ^(2)=15.667,P<0.001)。结论 临床药师主导的抗凝管理能够提高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依从性,并降低小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临床药师 抗凝治疗 药物治疗管理
原文传递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锦爽 戚冉冉 +3 位作者 王万虹 周浩 陈春望 张荣林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890-2894,共5页
目的:考察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合并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AAMI合并心功能Killip分级为Ⅱ~Ⅳ级的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RNI组和... 目的:考察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合并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AAMI合并心功能Killip分级为Ⅱ~Ⅳ级的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RNI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同时给予相同的基础规范化药物治疗、生命体征支持治疗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治疗。在此基础上,ARNI组患者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口服,起始剂量为25 mg/次,每日2次;此后逐渐调整剂量至200 mg/次,每日2次。对照组患者予以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口服,起始剂量为5 mg/次,每日2次;此后逐渐调整剂量至10 mg/次,每日2次。两组患者长期服药,在用药后1、3、6个月时至门诊随访。比较用药前后两组患者的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水平和超声心动图指标,记录用药后两组患者的6分钟步行试验(6MWT)数据和心源性再入院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用药前比较,两组患者在用药后1、3、6个月时的各项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用药后3、6个月时,ARNI组患者的NT-proBNP、sST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左室射血分数和6MWT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显著缩短(P<0.05);但两组患者的E峰与A峰流速比值、肺动脉压力、右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心源性再入院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AAMI合并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较依那普利能更为明显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尤其是左心室收缩功能),减轻患者心肌细胞的炎症反应并保护心肌细胞,从而改善患者的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急性心功能不全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