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脑电图的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明 王斌 +2 位作者 贾凡 陈杰 唐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1-586,共6页
背景:目前的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后遗症的干预已取得不错的疗效,但治疗周期较长且人工成本较高。脑机接口技术通过特殊设备提取大脑神经活动信号,并将此信号转换处理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指令,可用于脑卒中后遗症的治疗。目的:分析和总结近... 背景:目前的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后遗症的干预已取得不错的疗效,但治疗周期较长且人工成本较高。脑机接口技术通过特殊设备提取大脑神经活动信号,并将此信号转换处理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指令,可用于脑卒中后遗症的治疗。目的:分析和总结近些年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探讨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脑卒中、脑电图、脑机接口、上肢、虚拟现实技术、功能性电刺激、外骨骼”为中文检索词,在中国知网进行相关文献检索;以“stroke、brain-computer interface、computer assistance、upper limb、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exoskeleton”为英文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检索,检索时间范围为2000-2022年。结果与结论:脑机接口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并且被证明可以产生常规治疗无法实现的效果,非常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但是其机制尚未被完全阐释清楚。同时从脑机接口系统采集患者脑电信号的角度来看,准确地解码上肢运动的所有自由度以提供灵活和自然的控制能力仍然是一个挑战。未来的研究应该集中在阐明脑机接口技术促进脑卒中上肢运动恢复的特定神经机制,并确定脑机接口与外接设备相结合等康复方案,以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脑机接口 脑电图 上肢运动功能康复 综述
下载PDF
基于心肺运动试验的心脏运动康复方案治疗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疗效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仝以漫 高民 +2 位作者 王心宇 曹雨涵 陈伟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153-160,共8页
目的 观察基于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心脏运动康复方案对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徐州市中心医院2023年2-9月收治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 目的 观察基于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心脏运动康复方案对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徐州市中心医院2023年2-9月收治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共持续1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基于CPET的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包括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隔天训练1次,3次/周,共持续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CPET评估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主要包括静息心率(HR_(rest))、静息收缩压(SBP_(rest))、静息舒张压(DBP_(rest))、峰值心率(HR_(peak))、峰值收缩压(SBPpeak)、峰值舒张压(DBPpeak)、第1~6 min心率恢复值(HRRt)];采用CPET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及运动能力[峰值代谢当量(METspeak)、峰值负荷(Work_(peak))、最大氧脉搏(VO_(2)/HR_(peak))、峰值摄氧量(VO_(2peak))、无氧阈(AT)、CO_(2)通气当量斜率(VE/VCO_(2)slope)];采用36项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标(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SBPrest、DBPpeak、HR_(rest)、HR_(peak)、VE/VCO_(2)slope均明显降低,HRR1~HRR6、VO_(2peak)、AT、VO_(2)/HR_(peak)、MET_(speak)、Workpeak、SF-36评分(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社会职能、精神健康)均明显升高(P<0.05),PSQI评分明显更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SBP_(rest)、DBP_(peak)、HR_(rest)、VE/VCO_(2slope)均明显更低,HRR1~HRR4、VO_(2peak)、AT、VO_(2)/HR_(peak)、MET_(speak)、Work_(peak)、SF-36评分(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社会职能、精神健康)均明显更高(P<0.05),PSQI评分明显更低(P<0.05)。结论基于CPET的心脏运动康复可提高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心肺功能、运动能力、睡眠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冠心病 高血压 心肺运动试验 心脏运动康复 自主神经功能 心肺运动功能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以个体化运动训练为核心的心脏康复方案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葛书萍 陈伟 +3 位作者 贾欣欣 高民 何民 秦存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607-2611,共5页
目的探讨以个体化运动训练为核心的心脏康复方案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受PCI治疗的81例CHD患者,以简单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1例)、对照组(40例),对照... 目的探讨以个体化运动训练为核心的心脏康复方案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受PCI治疗的81例CHD患者,以简单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1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后康复方案干预,观察组予以个体化运动训练为核心的心脏康复方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运动耐力[6分钟步行距离(6MWD)、最大运动负荷]、生活质量[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干预前,两组LVEF、LVEDD、6MWD、最大运动负荷及SAQ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LVEF、6MWD、最大运动负荷及SAQ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3.345、2.480、3.165、5.016、2.059、4.582、7.443、3.353,P<0.05),两组LVEDD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3.335,P<0.05)。结论以个体化运动训练为核心的心脏康复方案可改善CHD患者PCI治疗后心功能、运动耐力,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运动训练 心脏康复方案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康复效果
下载PDF
沉浸式虚拟现实言语康复系统在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4
作者 李宁 张明 +4 位作者 周敬杰 赵娜 张莉 岑蒙蒙 张秀芳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28-631,共4页
目的探讨沉浸式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言语康复系统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在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徐州市康复医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90例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目的探讨沉浸式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言语康复系统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在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徐州市康复医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90例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沉浸式VR言语康复系统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两组均连续干预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西方失语成套量表测验(western aphasia battery,WAB)评分、失语商(aphasia quotient,AQ)、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量表(Chinese functional communiation profile,CFCP)评分、脑卒中失语症生活质量量表(the stroke and aphasia quality of life scale-39,SAQOL-39g)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WAB量表得分、AQ、CFCP评分及SAQOL-39g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WAB量表得分、AQ、CFCP评分及SAQOL-39g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vs 77.78%,P<0.05)。结论沉浸式VR言语康复系统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能够显著提高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疗效,改善其失语症状和语言沟通能力,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失语症 沉浸式虚拟现实 言语康复系统 经颅直流电刺激 康复
下载PDF
Kaltenborn关节松动术在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5
作者 徐付国 冯仕明 +4 位作者 姜效韦 张明 周敬杰 朱伟伟 张杨梅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03-305,377,共4页
目的探讨Kaltenborn关节松动术对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疗法,包括中医推拿... 目的探讨Kaltenborn关节松动术对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疗法,包括中医推拿手法、功能性电刺激、超声波、干扰电、中药熏药治疗、斜板站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Kaltenborn关节松动术。两组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10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0周后,由同一治疗师评估主动踝关节活动范围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量表得分,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主动踝关节活动范围和踝关节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踝关节背伸角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跖屈角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OF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Kaltenborn关节松动术可显著改善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ltenborn关节松动术 踝关节 功能障碍 康复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不同时间介入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6
作者 韩良 姜效韦 +3 位作者 徐付国 陈姣姣 张杨梅 李瑾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不同时间介入康复治疗对患侧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2年8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接受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术及术后康复的96例ACL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54例患者在出院...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不同时间介入康复治疗对患侧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2年8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接受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术及术后康复的96例ACL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54例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返回门诊随访并接受了康复评定,根据ACL重建术后介入康复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早康复组(24例)和晚康复组(30例),早康复组在术后≤4周开始康复治疗;晚康复组在术后>4周开始康复治疗。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并对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及随访时的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评定,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主观膝关节评分(IKDC)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院时,早康复组VAS评分高于晚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康复组住院期间VAS评分改善值大于晚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早康复组屈膝角度小于晚康复组,伸膝受限角度大于晚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随访时,两组屈膝角度均大于入院时,伸膝受限角度均小于入院时,早康复组屈膝角度大于晚康复组、伸膝受限角度均小于晚康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早康复组屈膝角度改善值、伸膝受限角度改善值大于晚康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早康复组IKDC评分低于晚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IKDC评分均高于入院时,早康复组IKDC评分仍低于晚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两组IKDC评分均高于出院时,早康复组IKDC评分高于晚康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早康复组IKDC评分改善值高于晚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L断裂重建术后早、晚介入均能从康复治疗中受益,早介入康复治疗预后更好,花费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 康复 时机
下载PDF
镜像疗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在上肢神经损伤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晴 巩尊科 +2 位作者 张秀芳 郑大伟 陈步国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10期1173-1176,共4页
目的 分析讨论镜像疗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上肢神经损伤患者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康复医院、徐州仁慈医院上肢神经损伤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结合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 目的 分析讨论镜像疗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上肢神经损伤患者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康复医院、徐州仁慈医院上肢神经损伤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结合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镜像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肌力、Carroll手功能、感觉功能及运动神经传导。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的各项评价指标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运动能力(屈肌肌力,伸肌肌力、Carroll手功能评分)、感觉评分、运动传导速度、潜伏期、波幅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镜像疗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可以改善上肢神经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提升感觉功能,提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疗法 肌电生物反馈 上肢神经损伤 康复评估
下载PDF
髋周肌群力量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康复疗效及表面肌电评价分析
8
作者 郭婷 史亚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95-0198,共4页
髋周肌群力量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康复疗效及表面肌电评价分析。方法 选取在2021年6月到2023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78例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和髋周肌群力量训练,分析临床... 髋周肌群力量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康复疗效及表面肌电评价分析。方法 选取在2021年6月到2023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78例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和髋周肌群力量训练,分析临床治疗有效性。结果 踝关节不稳程度比较,训练前,没有显著差异,训练后,实验组坎伯兰踝关节不稳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星形偏移平衡距离分析,训练前,没有显著差异,训练后,实验组距离比对照组远,P<0.05。在表面肌电、健康生活方式评分方面,在进行训练前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在训练之后,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开展髋周肌群力量训练,能够有效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髋周肌群力量训练 康复疗效 表面肌电
下载PDF
盆底与骶神经磁刺激联合康复治疗对女性阴部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吴洁 张明 +5 位作者 袁梦 吴野 赵莹 郝林 梁振 朱文慧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8-721,共4页
阴部神经痛(pudendal neuralgia,PN)又称为阴部神经卡压综合征,是发生在阴蒂(阴茎)、会阴、外生殖器及肛门周围的疾病,易引起阴部神经支配区域的肌肉、筋膜、韧带产生疼痛与不适[1],其发病率约为6.6%[2]。此病以女性患者居多[3],由于难... 阴部神经痛(pudendal neuralgia,PN)又称为阴部神经卡压综合征,是发生在阴蒂(阴茎)、会阴、外生殖器及肛门周围的疾病,易引起阴部神经支配区域的肌肉、筋膜、韧带产生疼痛与不适[1],其发病率约为6.6%[2]。此病以女性患者居多[3],由于难以启齿,往往不愿就医,因此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部神经 支配区域 磁刺激 骶神经 康复治疗 会阴
下载PDF
悬吊训练联合干扰电疗法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康复效果的研究
10
作者 刘倩 陈伟 +4 位作者 张明 孟现琨 姬余良 左菲菲 刘帅 《西部医学》 2024年第8期1156-1160,1165,共6页
目的探究悬吊训练联合干扰电疗法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月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98例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接受干... 目的探究悬吊训练联合干扰电疗法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月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98例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接受干扰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悬吊训练治疗,于治疗前(T0时刻)、治疗2周时(T1时刻)、治疗4周结束时(T2时刻)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T3时刻)进行相关指标评价,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腰部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JOA)评分、腰椎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差异。评估悬吊训练联合干扰电疗法在非特异性下腰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T1、T2、T3时刻VAS评分均较T0时刻下降(P<0.05),且观察组T1、T2、T3时刻VAS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0时刻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2、T3时刻ODI评分均较T0时刻降低,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时刻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2、T3时刻JOA评分较T0时刻上升,且观察组上升程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T1、T2、T3时刻腰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训练联合干扰电疗法可减轻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腰部功能,具有现实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训练 干扰电疗法 非特异性下腰痛 康复效果
下载PDF
强化平衡训练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1
作者 姜效韦 王明宇 +3 位作者 韩良 邵长青 张杨梅 李瑾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4期56-59,共4页
目的观察强化平衡训练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OVCF患者按照术后康复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 目的观察强化平衡训练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OVCF患者按照术后康复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强化平衡训练,两组均康复治疗4周,比较两组不同时点Berg平衡量表评分、重心摆动轨迹长(SL)、外周面积(S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VAS评分、骨密度及术后1年跌倒、二次骨折情况。结果与同组训练前比较,两组训练4周和术后1年Berg平衡量表评分增加,SL、SA、ODI评分、VAS评分减小(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训练4周和术后1年Berg平衡量表评分增加,SL、SA、ODI评分减小(P均<0.05)。与同组训练前比较,两组术后1年骨密度增加(P均<0.05)。观察组术后1年0次跌倒25例、1次跌倒10例、2次跌倒4例、≥3次跌倒1例,对照组分别为14、16、7、3例,两组跌倒次数比较,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1年发生二次骨折2例(5%)、8例(20%),两组比较,P<0.05。结论OVCF患者术后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施以强化平衡训练可改善OVCF患者的平衡功能,提高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降低再骨折率、跌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平衡训练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通关利窍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
12
作者 尚凯 王世雁 +2 位作者 李洪艳 王金凤 渠宝兰 《山东医药》 2025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观察通关利窍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以期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32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唇舌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 目的观察通关利窍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以期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32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唇舌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感觉刺激、电刺激等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干预组采用通关利窍针刺联合镜像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估患者吞咽功能,并以洼田饮水试验等级的改变作为疗效判断指标;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估患者误吸风险。结果两组治疗前洼田饮水试验等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等级均有下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前VF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误吸风险等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误吸风险等级均有下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通关利窍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效果良好,其在提升患者吞咽功能、降低误吸风险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通关利窍 针刺 镜像疗法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通气效率特点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冉欣 姜效韦 +1 位作者 陈伟 李瑾 《中国康复》 2025年第4期223-228,共6页
目的:基于心肺运动试验(CPET)结果,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运动耐量、通气效率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NSCLC合并CHD患者60例为NSCLC-CHD组,通过检索电子病例系统,使用倾向性评分法1∶1匹配出单纯NSCLC患者60例为NSCL... 目的:基于心肺运动试验(CPET)结果,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运动耐量、通气效率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NSCLC合并CHD患者60例为NSCLC-CHD组,通过检索电子病例系统,使用倾向性评分法1∶1匹配出单纯NSCLC患者60例为NSCLC-non CHD组。采集2组患者CPET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患者CPET核心指标比较:NSCLC-CHD组患者峰值摄氧量(peak VO_(2))、公斤摄氧量(peak VO_(2)/kg)、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ak VO_(2)/pred%)、最大功率(peak WR)均低于NSCLC-non CHD组(P<0.05),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_(2)slope)及其最低值(VE/VCO_(2)nadir)高于NSCLC-non CHD组(P<0.05);2组患者CPET 4个阶段指标比较:NSCLC-CHD组VO_(2)(峰值)、VCO_(2)(峰值)、PETCO_(2)(4个阶段)、心率恢复值(1~4min)低于NSCLC-non CHD组(P<0.05),VE/VCO_(2)(峰值)、HR(热身、无氧阈值)高于NSCLC-non CHD组(P<0.05);2组患者静态肺功能指标比较:NSCLC-CHD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及其绝对值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MVV%,PEF%)均低于NSCLC-non CHD组(P<0.05)。结论:NSCLC-CHD组患者的运动耐量及通气效率较NSCLC-non CHD组患者差;CPET有望为合并有CHD的NSCLC患者的肺切除术前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冠心病 心肺运动试验 通气效率 运动耐量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代谢当量与心脏变时功能水平及其相关性
14
作者 秦存宇 贾欣欣 +2 位作者 葛书萍 孟晴 李瑾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5年第2期42-46,共5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N)患者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EET)中最大代谢当量(maxMETs)、心脏变时功能(CR)的水平,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根据心血管反射试验(CRT)结果将入选的T2DM患者分成CAN-组(T2DM,共37例)、CAN+组...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N)患者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EET)中最大代谢当量(maxMETs)、心脏变时功能(CR)的水平,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根据心血管反射试验(CRT)结果将入选的T2DM患者分成CAN-组(T2DM,共37例)、CAN+组(T2DM合并CAN,共42例)。所有入选患者均行症状限制性EET,观察其maxMETs及CR,包括运动中最高心率与预测最大心率值之比(rHR)、心率储备率(HRR)。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axMETs与rHR、HRR相关性。结果CAN+组maxMETs、rHR、HRR(6.19±1.31、0.74±0.06、0.68±0.11)均低于CAN-组(7.42±1.97、0.80±0.05、0.76±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axMETs与rHR、HRR呈正相关(r=0.474、0.487,均P<0.05)。结论合并CAN的T2DM患者EET中maxMETs、CR水平较未合并CAN者差,且maxMETs与CR相关,CR可共同作为T2DM患者康复评定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代谢当量 心脏变时功能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对膝周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功能、肌力和步态的影响
15
作者 吴宇 张明 +4 位作者 周敬杰 陈杰 王丹 朱飞龙 陈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2,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膝周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功能、肌力和步态的影响。方法:纳入40例膝周骨折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n=20)和试验组(n=20)。观察组接受中药熏蒸、关节松动、神经肌肉电刺激和肌力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试...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膝周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功能、肌力和步态的影响。方法:纳入40例膝周骨折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n=20)和试验组(n=20)。观察组接受中药熏蒸、关节松动、神经肌肉电刺激和肌力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将常规康复治疗中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换为经皮神经电刺激,其他治疗与观察组一致。所有治疗5次/周,持续6周。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KS)、等速肌力测试和三维步态测试。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评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HSS-KS、等速肌力测试和步态测试结果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的VAS、HSS-KS、等速肌力测试中60°/s和180°/s下的相对峰力矩及部分步态参数显著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TENS治疗可显著减轻膝周骨折术后患者的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提升股四头肌的绝对肌力,改善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电刺激 骨折
下载PDF
椎管后壁切除内固定结合早期康复治疗胸腰段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姜效韦 刘娜 +4 位作者 张杨梅 马超 刘磊 拾坤 井贵龙 《实用骨科杂志》 2022年第4期305-308,316,共5页
目的探讨椎管后壁切除内固定术结合早期康复治疗胸腰段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自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2例胸腰段黄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回顾分析,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6.... 目的探讨椎管后壁切除内固定术结合早期康复治疗胸腰段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自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2例胸腰段黄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回顾分析,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6.0±8.2)岁。所有患者均进行胸腰椎后路椎管后壁切除内固定及早期康复治疗,记录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局部后凸角、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系统(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手术治疗效果并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5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4.8±8.6)个月,术前腰背部VAS评分(3.2±1.2)分,末次随访腰背部VAS评分(1.1±0.4)分,末次随访腰背部VAS评分较术前减轻(P<0.05);患者术前局部后凸角(16.85±6.22)°,末次随访局部后凸角(14.54±5.34)°,末次随访局部后凸角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JOA评分(5.23±1.12)分,末次随访JOA评分(8.15±1.34)分,末次随访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手术疗效:优15例,良8例,一般7例,无改善2例。结论椎管后壁切除内固定术结合早期康复治疗胸腰段黄韧带骨化症疗效肯定,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症状,减少术后胸腰段后凸畸形的发生,有效减少术后腰背疼痛,远期疗效尚需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管狭窄 椎管后壁切除内固定术 早期康复
下载PDF
冷热交替中药浸浴对手指屈肌腱损伤手功能康复的影响
17
作者 张玉明 张秀芳 +2 位作者 张小林 陈杰 张明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2期14-18,共5页
目的:观察对手指屈肌肌腱损伤的手外伤患者进行冷热交替的中药浸浴在改善手功能障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6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和徐州市康复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手指屈肌肌腱损伤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观察对手指屈肌肌腱损伤的手外伤患者进行冷热交替的中药浸浴在改善手功能障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6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和徐州市康复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手指屈肌肌腱损伤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均行常规手部康复训练,包括手指关节松动治疗、超声波治疗和作业治疗。对照组治疗前行红外线照射治疗,观察组则先行冷热交替中药浸浴。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患手肿胀程度、疼痛、握力、患手指总活动范围以及Carroll手功能评定进行评估对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在患侧手肿胀程度、疼痛、手指握力、患侧手指总活动范围以及Carroll手功能评定方面的结果均有明显提高,而观察组在患侧手肿胀程度、疼痛、患侧手指总活动范围以及Carroll手功能评定方面评估结果较对照组疗效改善更明显,且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指握力相比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冷热交替中药浸浴可显著改善手指屈肌腱损伤者手部肿胀,缓解疼痛,提高手指关节活动总范围,并能显著提高患者手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浸浴 手指屈肌肌腱损伤 手功能
原文传递
基于ICF冠心病患者远程康复的Scoping综述 被引量:5
18
作者 曹雨菡 李瑾 +2 位作者 何民 王丹 陈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3-442,共10页
目的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理论与方法,分析远程康复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的研究及现状。方法检索建库至2022年5月5日,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关于远程康复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的研究。基于ICF,采用... 目的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理论与方法,分析远程康复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的研究及现状。方法检索建库至2022年5月5日,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关于远程康复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的研究。基于ICF,采用Scoping综述方法分析远程康复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时的干预措施、评价方法和指标、康复结果以及影响因素等。结果共检索文献4172篇,最终纳入15篇,来自5个国家,多数文献源于医学、公共健康相关主题期刊,研究主要集中在2015年至2022年。远程康复的主要内容包括成立远程康复小组、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身体活动、运动监测、提供相关知识、专业人员沟通指导及问题解答、提供心理支持、自我报告、医务人员监督提醒9个要素。根据ICF架构,远程康复促进冠心病患者功能康复主要体现在身体功能(包括b1精神功能,b4心血管、血液、免疫和呼吸系统功能,b5消化、代谢和内分泌系统功能,b7神经肌肉骨骼和运动有关的功能)和活动与参与(包括d2一般任务和要求,d4活动,d7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d8主要生活领域,d9社区、社会和公民生活),影响冠心病患者活动与参与的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主要包括e1用品和技术,e3支持和相互联系,e4态度,e5服务、体制和政策等。结论本研究总结了冠心病患者远程康复的9个内容要素,并基于ICF分析远程康复对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冠心病 远程康复 Scoping综述
下载PDF
康复治疗师专科化培养方案经验分享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敬杰 张秀芳 +5 位作者 张玉明 徐付国 李宁 郑波 朱伟伟 张明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第20期150-153,共4页
康复治疗师本科教育在中国已经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但现今的教育仍采用全科式的培养模式,存在康复治疗师亚专业分化不清晰,康复治疗师执业过于粗化,不利于临床与康复的紧密结合。把临床和康复紧密结合,从2008年开始实施康复治疗师专科... 康复治疗师本科教育在中国已经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但现今的教育仍采用全科式的培养模式,存在康复治疗师亚专业分化不清晰,康复治疗师执业过于粗化,不利于临床与康复的紧密结合。把临床和康复紧密结合,从2008年开始实施康复治疗师专科化培养,确定培养方案,培养出一批骨科康复和神经康复等专科康复治疗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师 专科化培养 培养方案
下载PDF
放射性肺损伤及康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夏露露(综述) 陈伟 +3 位作者 高民 张明 李瑾 陈猛(审校)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9年第6期1342-1348,共7页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较常见的并发症,是放疗剂量的主要限制因素,降低了肿瘤局部控制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本文主要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预测指标以及康复医学相关干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较常见的并发症,是放疗剂量的主要限制因素,降低了肿瘤局部控制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本文主要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预测指标以及康复医学相关干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肺损伤 细胞因子 预测指标 康复干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