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浸式虚拟现实言语康复系统在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1
作者 李宁 张明 +4 位作者 周敬杰 赵娜 张莉 岑蒙蒙 张秀芳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28-631,共4页
目的探讨沉浸式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言语康复系统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在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徐州市康复医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90例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目的探讨沉浸式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言语康复系统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在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徐州市康复医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90例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沉浸式VR言语康复系统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两组均连续干预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西方失语成套量表测验(western aphasia battery,WAB)评分、失语商(aphasia quotient,AQ)、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量表(Chinese functional communiation profile,CFCP)评分、脑卒中失语症生活质量量表(the stroke and aphasia quality of life scale-39,SAQOL-39g)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WAB量表得分、AQ、CFCP评分及SAQOL-39g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WAB量表得分、AQ、CFCP评分及SAQOL-39g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vs 77.78%,P<0.05)。结论沉浸式VR言语康复系统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能够显著提高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疗效,改善其失语症状和语言沟通能力,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失语症 沉浸式虚拟现实 言语康复系统 经颅直流电刺激 康复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孔莉 葛兆莉 +2 位作者 钟卫权 张明 陈炳霖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0年第7期638-641,共4页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术前极易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导致患者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全身及心肌耗氧,使症状进一步加重,严重影响手术效果[1]。此外,应用于AMI的经皮冠状...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术前极易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导致患者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全身及心肌耗氧,使症状进一步加重,严重影响手术效果[1]。此外,应用于AMI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无法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再发风险高。因此,AMI患者需要术前及术后全面的康复干预。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通过围手术期的一系列优化处理措施,能够显著减少术中应激反应,降低再入院风险及死亡率。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总结概括,综述ERAS在AMI患者PCI术前及术后早期的应用,以期为临床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交感神经兴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加速康复外科 心血管不良事件 病情变化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通关利窍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
3
作者 尚凯 王世雁 +2 位作者 李洪艳 王金凤 渠宝兰 《山东医药》 2025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观察通关利窍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以期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32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唇舌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 目的观察通关利窍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以期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32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唇舌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感觉刺激、电刺激等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干预组采用通关利窍针刺联合镜像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估患者吞咽功能,并以洼田饮水试验等级的改变作为疗效判断指标;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估患者误吸风险。结果两组治疗前洼田饮水试验等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等级均有下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前VF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误吸风险等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误吸风险等级均有下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通关利窍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效果良好,其在提升患者吞咽功能、降低误吸风险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通关利窍 针刺 镜像疗法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通气效率特点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冉欣 姜效韦 +1 位作者 陈伟 李瑾 《中国康复》 2025年第4期223-228,共6页
目的:基于心肺运动试验(CPET)结果,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运动耐量、通气效率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NSCLC合并CHD患者60例为NSCLC-CHD组,通过检索电子病例系统,使用倾向性评分法1∶1匹配出单纯NSCLC患者60例为NSCL... 目的:基于心肺运动试验(CPET)结果,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运动耐量、通气效率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NSCLC合并CHD患者60例为NSCLC-CHD组,通过检索电子病例系统,使用倾向性评分法1∶1匹配出单纯NSCLC患者60例为NSCLC-non CHD组。采集2组患者CPET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患者CPET核心指标比较:NSCLC-CHD组患者峰值摄氧量(peak VO_(2))、公斤摄氧量(peak VO_(2)/kg)、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ak VO_(2)/pred%)、最大功率(peak WR)均低于NSCLC-non CHD组(P<0.05),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_(2)slope)及其最低值(VE/VCO_(2)nadir)高于NSCLC-non CHD组(P<0.05);2组患者CPET 4个阶段指标比较:NSCLC-CHD组VO_(2)(峰值)、VCO_(2)(峰值)、PETCO_(2)(4个阶段)、心率恢复值(1~4min)低于NSCLC-non CHD组(P<0.05),VE/VCO_(2)(峰值)、HR(热身、无氧阈值)高于NSCLC-non CHD组(P<0.05);2组患者静态肺功能指标比较:NSCLC-CHD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及其绝对值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MVV%,PEF%)均低于NSCLC-non CHD组(P<0.05)。结论:NSCLC-CHD组患者的运动耐量及通气效率较NSCLC-non CHD组患者差;CPET有望为合并有CHD的NSCLC患者的肺切除术前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冠心病 心肺运动试验 通气效率 运动耐量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代谢当量与心脏变时功能水平及其相关性
5
作者 秦存宇 贾欣欣 +2 位作者 葛书萍 孟晴 李瑾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5年第2期42-46,共5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N)患者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EET)中最大代谢当量(maxMETs)、心脏变时功能(CR)的水平,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根据心血管反射试验(CRT)结果将入选的T2DM患者分成CAN-组(T2DM,共37例)、CAN+组...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N)患者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EET)中最大代谢当量(maxMETs)、心脏变时功能(CR)的水平,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根据心血管反射试验(CRT)结果将入选的T2DM患者分成CAN-组(T2DM,共37例)、CAN+组(T2DM合并CAN,共42例)。所有入选患者均行症状限制性EET,观察其maxMETs及CR,包括运动中最高心率与预测最大心率值之比(rHR)、心率储备率(HRR)。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axMETs与rHR、HRR相关性。结果CAN+组maxMETs、rHR、HRR(6.19±1.31、0.74±0.06、0.68±0.11)均低于CAN-组(7.42±1.97、0.80±0.05、0.76±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axMETs与rHR、HRR呈正相关(r=0.474、0.487,均P<0.05)。结论合并CAN的T2DM患者EET中maxMETs、CR水平较未合并CAN者差,且maxMETs与CR相关,CR可共同作为T2DM患者康复评定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代谢当量 心脏变时功能
下载PDF
精准化运动处方对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及认知功能的疗效及机制初探: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3
6
作者 钱贞 卢同波 +3 位作者 何俊 朱海颖 王瑾 巩尊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445-2450,2465,共7页
背景在目前的康复环境下,脑卒中患者的情绪问题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较肢体、言语、吞咽等问题隐匿,在临床康复中不被重视,但会造成不良后果,影响康复结局。目前临床治疗上主要依靠药物改善症状,但收效甚微,还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目的... 背景在目前的康复环境下,脑卒中患者的情绪问题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较肢体、言语、吞咽等问题隐匿,在临床康复中不被重视,但会造成不良后果,影响康复结局。目前临床治疗上主要依靠药物改善症状,但收效甚微,还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目的观察精准化运动处方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以及认知功能的疗效,并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在常州市德安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同时实施精准化运动处方,该处方根据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结果精准制订,处方共执行12周。比较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以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将康复训练前患者Hcy水平和SAS、SDS、MMSE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试验组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CPET,以及12周的精准化运动处方康复,无不良事件发生。康复训练前,两组患者SAS、SDS、MMSE评分和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试验组SAS、SDS评分和Hcy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康复训练前后SAS、SDS、MMSE评分和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康复训练前,患者Hcy水平和SAS、SD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420、0.507,P<0.05),与MMSE评分无相关关系(r=0.079,P=0.473)。结论精准化运动处方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以及认知功能,该运动处方可以作为一种新颖治疗方案在临床推广应用。Hcy可能是精准化运动处方改善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的作用机制之一,关于Hcy是否和该处方改善认知功能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心肺运动试验 精准化运动处方 焦虑 抑郁 认知功能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心肺运动试验在肺癌患者放疗前后心肺功能变化评估中的应用
7
作者 任梦怡 姜效韦 +1 位作者 张杨梅 李瑾 《医学新知》 CAS 2024年第10期1130-1139,共10页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在肺癌患者放疗前后心肺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放疗科拟行放疗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行放疗前一天和放疗结束后一周进行...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在肺癌患者放疗前后心肺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放疗科拟行放疗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行放疗前一天和放疗结束后一周进行CPET检查(含静态肺功能),收集静息阶段、热身阶段、无氧阈阶段、极限阶段及恢复3 min阶段的核心指标、循环指标、呼吸指标和静态肺功能指标,以评估肺癌患者放疗前后的心肺功能变化。结果共纳入45例放疗的肺癌患者。核心指标方面,肺癌患者放疗后无氧阈占预计值百分比、峰值氧脉搏(VO_(2)/HRpeak)较放疗前降低(P<0.05),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_(2)slope)较放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环指标方面,肺癌患者静息、热身、无氧阈、极限、恢复3 min状态时的心率(HR)和静息、无氧阈、极限和恢复3 min状态时的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_(2))均较放疗前显著升高(P<0.05),无氧阈、极限状态时的收缩压(SBP)和静息、热身、无氧阈和极限状态时的氧脉搏(VO_(2)/HR)均较放疗前显著降低(P<0.05);呼吸指标方面,静息、热身、无氧阈、极限状态时的二氧化碳分压(PCO_(2))均较放疗前显著降低(P<0.05),热身、无氧阈状态时的氧分压(PO_(2))较放疗前显著升高(P<0.05);患者在放疗前后静态肺功能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放疗后心肺功能较放疗前下降,尤其是患者循环功能和细胞代谢功能的损害,针对此类患者制定并实施肺康复计划十分必要,而CPET作为一项诊察手段,可用于肺癌患者放疗前后心肺功能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放疗 心肺运动试验 心肺功能
下载PDF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理论的社交游戏训练对孤独症儿童的疗效及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薛晶晶 张雪娇 +1 位作者 何璐娜 巩尊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1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理论的社交游戏训练对孤独症儿童的疗效及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扬州大学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孤独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康复... 目的探讨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理论的社交游戏训练对孤独症儿童的疗效及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扬州大学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孤独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康复训练)和观察组(40例,基于ICF理论的社交游戏训练),两组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行为能力、发育水平、社交状态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治疗效果(言语/语言/交流、社交能力、感知/认知能力、健康/躯体/行为)、行为能力评分(感觉、交往、语言、躯体运动、生活自理)、社交状态评分(沟通、社交互动、重复刻板行为)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发育水平评分(语言、大运动、精细运动、个人-社交、适应性行为)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ICF理论的社交游戏训练能够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行为能力、发育水平、社交状态,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儿童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社交游戏训练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足部姿势和步态特征的3D形态分析及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20
9
作者 朱飞龙 张明 +5 位作者 吴宇 王斌 郭晓琦 曹建刚 朱茜 陈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3期5294-5300,共7页
背景:目前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步行表现的研究,缺少不同严重程度群体的对比,同时忽略了足部姿势对行走的影响。目的:比较轻、中和重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与健康同龄人在足部姿势和步行表现的差异,为未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背景:目前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步行表现的研究,缺少不同严重程度群体的对比,同时忽略了足部姿势对行走的影响。目的:比较轻、中和重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与健康同龄人在足部姿势和步行表现的差异,为未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行为功能评估和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研究对象共96例,包括64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和32例健康青少年志愿者,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根据Cobb角大小细分为轻、中和重度3个级别,其中轻度18例、中度32例及重度14例。由1名有着丰富经验的物理治疗师按照足姿指数标准来评估受试者足部姿势,采用3D足部形态学分析扫描仪进行足部扫描并提取足部形态参数,并用GaitScan仪器进行步态及足底压力数据采集。将轻、中和重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与同龄健康青少年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其足部姿势、平衡、步态及足底压力分布特征。结果与结论:①足形态和姿势方面,中和重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组足弓指数、重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组足姿指数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②步态参数方面,重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组相对于健康组承重反应期提前,站立末期延迟(P<0.05),中和重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组行走速度较健康组减慢且足底压力中心漂移指数显著增加(P<0.05);③足底压力分布方面,中和重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组内侧、外侧足跟的压力百分比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健康组(P<0.05);重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组第一跖骨压力百分比显著高于健康组,而第三、四和五跖骨压力百分比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④静态平衡方面,重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前足的负荷比显著小于后足,左足的负荷比显著小于右足(P<0.05);⑤结果证实,中至重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步行效率及平衡稳定性显著下降。未来关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步行的研究应将足部姿势作为一个伴随因素考虑,因为足姿可能会影响步行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青少年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生物力学 足形态 足部姿势 步态 足底压力 平衡
下载PDF
强化髋周肌力训练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平衡及步态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明宇 翟宏伟 +3 位作者 刘娜 孟晴 毕迎立 陈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年第3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髋周肌力训练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平衡及步态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踝关节骨折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踝关节骨折康复治疗,包括恢复关节活动度、踝关节肌力... 目的探讨髋周肌力训练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平衡及步态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踝关节骨折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踝关节骨折康复治疗,包括恢复关节活动度、踝关节肌力训练、平衡和步态训练及物理因子治疗;观察组加用等速髋周肌力训练,共治疗6周。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髋关节外展和伸展等速相对峰力矩、Tinetti评分、平衡仪指标、步态指标(患侧髋关节活动度、患侧步长、步态周期、步速)均较干预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除步态周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步态周期干预前后差值即进步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髋周肌力训练可进一步改善踝关节骨折患者平衡及步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髋周肌群 平衡 步态
下载PDF
坐位压力生物反馈疗法联合Flexi-bar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钊 贾凡 +4 位作者 赵莹 徐付国 朱伟伟 厉航 张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118,共9页
目的探讨坐位压力生物反馈(PBU)疗法联合Flexi-bar运动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SLBP)患者的效果。方法2022年6至9月,招募徐州医科大学及周边高校CNSLBP大学生27例,随机分为PBU组、Flexi-bar组和联合组各9例。在常规康复指导的基础上,PBU组... 目的探讨坐位压力生物反馈(PBU)疗法联合Flexi-bar运动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SLBP)患者的效果。方法2022年6至9月,招募徐州医科大学及周边高校CNSLBP大学生27例,随机分为PBU组、Flexi-bar组和联合组各9例。在常规康复指导的基础上,PBU组行PBU疗法,Flexi-bar组行振动疗法,联合组行振动疗法+PBU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采用Stabilizer压力生物反馈仪评估核心稳定性,采用iHandy水平仪测量腰椎重新定位误差(LJRE),B型超声测量双侧腹横肌厚度和多裂肌横截面积,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疼痛和功能评定;首次治疗后加测核心稳定性1次。结果首次治疗后,3组双下肢滑动试验波动值、腹横肌重压测试值和多裂肌轻抬测试值均改善(|t|>3.000,P<0.05),联合组的增强程度均优于其余两组(F>10.909,P<0.001)。治疗3周后,除PBU组LJRE无显著性差异外,3组其他各项指标均有改善(|t|>2.604,P<0.05)。联合组除LJRE与Flexi-bar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指标均最优(|F|>4.061,P<0.05)。结论坐位压力生物反馈疗法联合Flexi-bar运动可以更有效地改善CNSLBP患者的核心稳定性和核心肌力,改善本体感觉,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压力生物反馈疗法 Flexi-bar 核心稳定性
下载PDF
电磁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肩袖退行性变关节镜修补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朱伟伟 陈伟 +3 位作者 周敬杰 张明 卢新宇 李秀艳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390-394,共5页
目的观察电磁式体外冲击波对肩袖退行性变关节镜修补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方法将行退行性损伤肩关节镜修补术后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从术后6~8周开始康复功能锻炼,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康复... 目的观察电磁式体外冲击波对肩袖退行性变关节镜修补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方法将行退行性损伤肩关节镜修补术后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从术后6~8周开始康复功能锻炼,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电磁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周、治疗后6周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shoulder rating scale,UCLA)、目测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以及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or,ROM)进行评估。结果2组CMS评分在治疗前后均呈现升高趋势,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主动活动范围评分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评分的组间、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力的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UCLA评分在治疗前后均呈现升高趋势,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所有评分的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评分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向前屈曲活动评分的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在治疗前后均呈现降低趋势,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功能、向前屈曲活动度、前屈力量、满意度评分均呈现升高趋势,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所有评分的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功能、前屈力量、满意度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肩袖退行性损伤修补术后的患者,电磁式体外冲击波能够显著缓解术后疼痛,对肩关节功能改善具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痛 体外冲击波 肩袖损伤
下载PDF
早期肺癌患者心肺功能变化观察
13
作者 王丹 陈伟 +3 位作者 任梦怡 王心宇 冉欣 李瑾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32期74-76,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原发肺癌患者的心肺功能变化,为早期肺癌患者的康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倾向性评分1∶1匹配基线资料,选择早期肺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25例,分别纳入肺癌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心肺运动试验,比较心肺功能指标。结果肺癌组... 目的观察早期原发肺癌患者的心肺功能变化,为早期肺癌患者的康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倾向性评分1∶1匹配基线资料,选择早期肺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25例,分别纳入肺癌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心肺运动试验,比较心肺功能指标。结果肺癌组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_(2)最低值、分钟通气量/预计值、潮气末氧分压高于对照组,肺癌组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肺癌组峰值摄氧量、峰值公斤摄氧量、无氧域时公斤摄氧量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肺癌患者有氧运动能力下降,运动中通气功能和气体交换效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心肺运动试验 心肺功能 心肺耐力 通气效率
下载PDF
基于想象疗法的闭环脑机接口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莉 张明 +4 位作者 张秀芳 周敬杰 岑蒙蒙 袁艳秋 朱秀清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6期360-364,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想象疗法的闭环脑机接口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康复医院康复科自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5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 目的探讨基于想象疗法的闭环脑机接口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康复医院康复科自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5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基于想象疗法的闭环脑机接口训练。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均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改良Barthel指数(MBI)、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SS)评估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2组患者的FMA-UE、MAS、MBI、MSS评分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2、4周后FMA-UE、MBI、MSS评分均逐次升高,MAS评分逐次降低,且观察组治疗2、4周后FMA-UE、MBI、M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M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想象疗法的闭环脑机接口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能力和肌肉功能,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疗法 闭环脑机接口 脑卒中 偏瘫 上肢功能
原文传递
不同分娩方式的二孩产妇生育间隔时间对盆底肌肉Ⅰ、Ⅱ类肌纤维肌力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乔书韵 袁梦 +4 位作者 乔诗韵 马黎黎 吴洁 杨洋 陈伟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77-683,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的有两次分娩史的经产妇(二孩产妇)两次分娩间隔时间对盆底肌肉Ⅰ、Ⅱ类肌纤维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进行盆底功能检查的2357例二孩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收集其临床数据,并进行...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的有两次分娩史的经产妇(二孩产妇)两次分娩间隔时间对盆底肌肉Ⅰ、Ⅱ类肌纤维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进行盆底功能检查的2357例二孩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收集其临床数据,并进行盆底表面肌电评估。依据不同分娩方式组合下两次分娩间隔时间与盆底肌肉Ⅰ、Ⅱ类肌纤维肌力进行曲线拟合,求得分娩间隔时间-肌力的函数方程,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最大曲线下面积和相对误差率验证函数方程的准确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357例产妇,以两次分娩方式分组:阴道分娩-阴道分娩组,共589例;阴道分娩-剖宫产组,共480例;剖宫产-剖宫产组,共1273例;剖宫产-阴道分娩组,共15例。曲线拟合结果显示为二次曲线,取Ⅰ类肌纤维肌力>35μV、Ⅱ类肌纤维肌力>40μV时适合的分娩间隔时间:阴道分娩-阴道分娩组为6~8年,阴道分娩-剖宫产组为5~10年,剖宫产-剖宫产组为1~11年;其中二次曲线达到峰值的年份为:阴道分娩-阴道分娩组7~8年,阴道分娩-剖宫产组7~8年,剖宫产-剖宫产组6年。各组Ⅰ、Ⅱ类肌纤维肌力曲线的最大曲线下面积均>0.6(P均<0.05),相对误差率平均为4.909%。结论二孩产妇盆底功能随两次分娩间隔时间先升高再下降,呈二次曲线形态,出于保护盆底功能的角度考虑,二孩产妇的分娩间隔时间取6~8年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间隔 盆底疾病 危险因素 接生 产科 分娩方式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耐量及通气效率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
16
作者 洪钱沁 李瑾 +4 位作者 朱飞龙 张明 张淼 高民 陈伟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05-811,共7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运动耐量和通气效率的特点。方法根据胸外科数据库和电子病例资料筛选出合并T2DM的NSCLC患者(48例),使用倾向性评分法在病例中1∶1匹配出单纯肺癌患者(48例),据此分为合并T2DM组及...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运动耐量和通气效率的特点。方法根据胸外科数据库和电子病例资料筛选出合并T2DM的NSCLC患者(48例),使用倾向性评分法在病例中1∶1匹配出单纯肺癌患者(48例),据此分为合并T2DM组及未合并T2DM组,且所有患者行肺切除术前完成心肺运动试验(CP_(ET)),另择同期行CP_(ET)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24例),对CP_(ET)结果进行分析,包括静态肺功能指标、CP_(ET)核心指标、运动耐量及心率恢复指标和通气效率及气体交换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合并T2DM和未合并T2DM组的峰值摄氧量(VO_(2)peak)、无氧阈(AT)及峰值氧脉搏(peak O_(2)pulse)均降低,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_(2)slope)及最低值(VE/VCO_(2)nadir)均上升(P<0.01);与未合并T2DM组相比,合并T2DM组VO_(2)peak、峰值公斤摄氧量(peak VO_(2)/kg)及最大功率(WRpeak)均降低,VE/VCO_(2)slope、VE/VCO_(2)nadir均升高(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在AT和峰值运动时,2组NSCLC患者的VO_(2)和VCO_(2)均下降(P<0.05),且峰值时合并T2DM组较未合并T2DM组更低(P<0.05)。热身和AT时,2组NSCLC患者的HR值较健康对照组高,与健康对照组和未合并T2DM组相比,合并T2DM组在恢复期1~3 min内心率下降减慢(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T和峰值时2组NSCLC患者的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_(2))上升(P<0.05);在热身和AT时,2组NSCLC患者的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均下降(P<0.05),合并T2DM组在峰值时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健康对照组和未合并T2DM组相比,合并T2DM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呼气流量峰值(PEF)及其绝对值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MVV%,PEF%)、用力肺活量绝对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均下降(P<0.05),且未合并T2DM组较健康对照组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健康人相比,NSCLC合并T2DM的运动耐量及运动时通气效率均下降,未合并T2DM组的运动耐量下降,通气效率大致正常;CP_(ET)可为NSCLC合并T2DM患者肺切除术围手术期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2型糖尿病 心肺运动试验 运动耐量 通气效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