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带教方式在妇科规范化培训学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晓燕 张巧玲 +2 位作者 孙倩 高原 杨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29期23-26,共4页
目的对不同带教方式在妇科规范化培训学员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2017年2月—2019年2月于本科室接受规范化培训的56例学员纳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分别实施传统带教模式以及改良带教模式,... 目的对不同带教方式在妇科规范化培训学员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2017年2月—2019年2月于本科室接受规范化培训的56例学员纳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分别实施传统带教模式以及改良带教模式,并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考核成绩以及带教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研究对象在考核成绩以及带教满意度比较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带教方式能够显著提升妇科规范化培训学员临床教学的效果以及学员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教方式 妇科规范化培训 临床教学 应用效果 成绩 满意度
下载PDF
假基因PTENP1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林娜 冯文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1929-1931,共3页
近年来妇科肿瘤的发病率仍呈上升的趋势,且发病的年龄也逐渐年轻化,传统的手术及放化疗也越来越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目光转向了肿瘤的靶向治疗。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近年来在肿瘤靶向治... 近年来妇科肿瘤的发病率仍呈上升的趋势,且发病的年龄也逐渐年轻化,传统的手术及放化疗也越来越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目光转向了肿瘤的靶向治疗。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近年来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地位日渐凸显,PTEN同源物假基因1(PTENP1)作为抑癌基因人类第十号染色体缺失与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的假基因在妇科肿瘤中起相关作用也引起了更多的关注。研究发现PTENP1不仅可通过调节PTEN的表达产生作用,还能通过多种不同的信号通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到重要作用,其对肿瘤的靶向治疗可能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将对PTENP1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妇科恶性肿瘤 同源基因同源物假基因1
下载PDF
RGS16及HMGB1蛋白表达在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冷刀锥切术后复发中预测价值
3
作者 韩莉 张阳 冯文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86-490,共5页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调节子(RGS)16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蛋白表达在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冷刀锥切术(CKC)后复发中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收治的患者均行CKC后且术后病理切缘...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调节子(RGS)16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蛋白表达在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冷刀锥切术(CKC)后复发中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收治的患者均行CKC后且术后病理切缘阴性的238例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术中采集病灶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RGS16、HMGB1蛋白表达情况。术后随访1年,根据患者术后1年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对比2组RGS16、HMGB1蛋白表达情况,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HSIL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预测价值。结果随访1年,无失访,HSIL患者术后复发24例,复发率为10.08%,剩余214例均未复发。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产次、有腺体累及、术后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术后液基细胞学阳性例数占比、RGS16蛋白阳性表达率、HMGB1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非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GS16蛋白阳性表达、HMGB1蛋白阳性表达为HSIL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RGS16蛋白、HMGB1蛋白阳性表达及二者联合预测HSIL患者术后复发的AUC值分别为0.740、0.790、0.818(P<0.05),且二者联合的AUC值更高(P<0.05)。结论RGS16蛋白、HMGB1蛋白阳性表达可用于预测HSIL患者术后复发风险,且二者联合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信号调节子16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冷刀锥切术 复发
下载PDF
来曲唑联合睾酮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吴迪 张吉瑞 +1 位作者 冯文 杨成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26-28,共3页
目的研究雄激素睾酮在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作用下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的影响。方法按加入药物分组,将培养的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细胞分三组:睾酮+来曲唑组,睾酮组,来曲唑组。各组药物以0.5 umol/L,1 umol/L,1.5 umol/L,2 umol/... 目的研究雄激素睾酮在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作用下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的影响。方法按加入药物分组,将培养的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细胞分三组:睾酮+来曲唑组,睾酮组,来曲唑组。各组药物以0.5 umol/L,1 umol/L,1.5 umol/L,2 umol/L,2.5 umol/L浓度加入培养48 h后,分别采用MTT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法,测定来曲唑联合睾酮培养Ishikawa细胞对其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同时测定各组2.5 umol/L培养后,培养液中雌二醇的浓度。测量结果经Mauchly球形性检验后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结果(1)睾酮+来曲唑组子宫内膜癌细胞在不同生理浓度内下增殖抑制率存在差异,且2.5 umol/L培养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最高。(2)睾酮+来曲唑组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凋亡率随浓度升高而增加。(3)睾酮+来曲唑组与单独加入来曲唑组、睾酮组的增殖抑制率、凋亡率有差别,且睾酮+来曲唑组培养基中的雌激素较T组有明显差异。结论雄激素睾酮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具有抑增殖、促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雄激素 抗肿瘤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原发性子宫内膜癌血清PON-1活性及Q192R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豆秋彦 冯文 王志远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49-145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对氧磷酶-1(paraoxonase-1,PON-1)的表达活性及PON-1Q192R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01月至2020年10月于我医院就诊的30例子宫内膜腺癌、3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患者为... 目的:探讨血清中对氧磷酶-1(paraoxonase-1,PON-1)的表达活性及PON-1Q192R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01月至2020年10月于我医院就诊的30例子宫内膜腺癌、3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3组入选者血清PON-1对有机磷脂酶、芳香脂酶、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酶活性及Q192R表型,分析3组患者血清PON-1的表达活性差异、Q192R基因表达差异和子宫内膜癌组不同病理分级分期PON-1活性差异。探讨血清中PON-1活性、Q192R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无差异。子宫内膜癌组患者血清中PON-1对有机磷脂酶、芳香脂酶及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酶的活性表达明显低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及正常子宫内膜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ON-1活性的降低与子宫内膜癌FIGO分期、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ON-1活性与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及宫颈受累情况无关(P> 0.05)。正常子宫内膜组的Q192R基因分布、基因频率分别与子宫内膜癌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Q192R基因影响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结论:较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原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PON-1表达活性明显降低,且其活性降低的程度与子宫内膜癌的分化程度、病理分期、肌层浸润及宫颈受累情况相关,与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Q192R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子宫内膜癌相关。血清PON-1活性及Q192R基因多态性可能是评价子宫内膜癌患者病情发生、进展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N-1 子宫内膜癌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PD-1/PD-L1信号通路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思思 冯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1786-1789,共4页
子宫内膜癌作为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早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晚期患者易发生转移或复发,预后较差。近年来靶向免疫检查点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热点,其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PD-L1)... 子宫内膜癌作为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早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晚期患者易发生转移或复发,预后较差。近年来靶向免疫检查点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热点,其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PD-L1)在临床实验中显示出了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本文将对PD-1/PD-L1信号通路相关的生物学基础,作用机制,其在子宫内膜癌及肿瘤微环境中表达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肿瘤微环境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张艳珂 赵志斌 +4 位作者 张小宝 王云 桂文虎 张林娜 于凡珍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721-725,共5页
目的探讨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对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收治的60例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对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收治的60例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右美托咪定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泵注负荷剂量(0.6μg·kg^(-1))的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患者静脉泵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负荷剂量泵注完毕后2组患者采用相同的方式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麻醉维持开始时右美托咪定组患者以0.5μg·kg^(-1)·h^(-1)的速度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至手术结束前30 min,对照组患者以相同的方式静脉泵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气管插管后2 min(T_(1))、建立气腹后2 min(T_(2))、改为头低脚高位后2 min(T_(3))、改为头低脚高位后30 min(T_(4))、改为头低脚高位后60 min(T_(5))、手术结束时(T_(6))记录患者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与平台压差(Praw)和静态肺顺应性(Cst)。分别于术前和术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结果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各时间点的Ppeak、Pplat和Praw显著低于对照组,Cs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T_(2)、T_(3)、T_(4)、T_(5)时的Ppeak和Pplat均高于T_(1)和T_(6)时,T_(2)、T_(3)、T_(4)、T_(5)时的Cst均低于T_(1)和T_(6)时(P<0.05);其余各时间点的Ppeak、Pplat和Cs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组内各时间点间Pra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血清IL-6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χ^(2)=0.417、0.480、0.417、0.577、0.884、1.017、1.071,P<0.05)。2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热、切口感染、咳嗽、肺不张、支气管痉挛和低氧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可降低患者气道压,改善肺顺应性,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且未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全子宫切除术 气道压:肺顺应性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经阴道常规超声结合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联合血清癌胚抗原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唐毓堃 张洁 +1 位作者 于明 高原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70-276,共7页
探讨经阴道常规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选取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52例,均接受病理检查、经阴道常规超声和SWE检查,并检测血清CEA水平。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恶性组和良性组。比... 探讨经阴道常规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选取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52例,均接受病理检查、经阴道常规超声和SWE检查,并检测血清CEA水平。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恶性组和良性组。比较两组经阴道常规超声指标(子宫内膜厚度、RI、PI)、SWE指标(Emean、Esd、Emax)及血清CEA水平;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单独及联合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结果显示,89例患者诊断为子宫内膜癌(恶性组),63例患者诊断为子宫内膜良性病变(良性组)。恶性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良性组,RI、PI均低于良性组,Emean、Esd、Emax及血清CEA水平均高于良性组(P<0.05)。子宫内膜厚度、Emean、Esd、Emax、CEA、RI、PI均是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P<0.05)。联合诊断子宫内膜癌的AUC均高于单独诊断,说明经阴道常规超声+SWE技术联合血清CEA检测对子宫内膜癌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经阴道常规超声 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 癌胚抗原 诊断价值
下载PDF
I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维生素D与睾酮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思思 冯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14期2513-2516,共4页
目的:探讨I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维生素D[vitamin D,25(OH)D]与睾酮(testosterone,T)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I型子宫内膜癌患者30例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入院的子宫内膜良性肿瘤患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 目的:探讨I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维生素D[vitamin D,25(OH)D]与睾酮(testosterone,T)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I型子宫内膜癌患者30例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入院的子宫内膜良性肿瘤患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对两组患者血清25(OH)D及T进行测定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清25(OH)D及T水平,25(OH)D及T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清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25(OH)D表达水平与I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绝经前后、ER、PR是否阳性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I型子宫内膜癌患者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有无转移、肌层浸润程度呈明显相关(P<0.05);血清T表达水平与I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绝经前后、ER、PR是否阳性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I型子宫内膜癌患者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有无转移、肌层浸润程度呈明显相关(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T与25(OH)D水平呈现负相关性。结论:I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明显降低,而T水平明显升高,二者呈现负相关关系,且二者分别与子宫内膜癌的不同临床病理参数相关,可能是I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病程进展及预后的重要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睾酮 维生素D
下载PDF
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病人卵巢静脉血清雌二醇、睾酮及癌胚抗原水平与微卫星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10
作者 张林娜 冯文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967-971,共5页
目的 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癌(EC)病人血清雌二醇(E2)、睾酮(T)及癌胚抗原(CEA)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微卫星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病人62例为观察组,另外选... 目的 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癌(EC)病人血清雌二醇(E2)、睾酮(T)及癌胚抗原(CEA)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微卫星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病人62例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入院的绝经后子宫内膜正常手术治疗病人6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卵巢静脉血中雌二醇、睾酮及CEA水平,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与微卫星状态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绝经年龄更高[(52.35±2.50)岁比(49.92±4.01)岁],体质量指数(BMI)更高[(27.28±4.59)kg/m^(2)比(24.85±2.86)kg/m^(2)],子宫内膜厚度更大[(10.20±5.07)mm比(4.46±2.3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卵巢静脉血中,观察组雌二醇[(58.03±9.63)ng/L比(31.23±17.66)ng/L]、睾酮[(110.07±29.63)ng/dL比(72.77±41.22)ng/dL]及CEA[(14.38±2.52)μg/L比(4.21±1.81)μg/L]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卵巢静脉血清睾酮及雌二醇水平与肿瘤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0.05),观察组病人卵巢静脉血CEA水平与肿瘤FIGO分期、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肌层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0.05)。观察组中微卫星不稳定(MSI)病人卵巢静脉血睾酮、雌二醇及CEA水平高于微卫星稳定(MSS)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病人卵巢静脉血中雌二醇、睾酮及CEA水平明显高于子宫内膜正常病人,且与EC的病理特征相关,睾酮、雌二醇及CEA水平与子宫内膜癌微卫星状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性激素 微卫星状态 癌胚抗原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雄激素与妇科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晴 冯文 《中国综合临床》 2017年第5期474-477,共4页
妇科恶性肿瘤已经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及生存.近几年来有研究显示雄激素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现主要从雄激素与妇科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 雄激素 子宫内膜癌 宫颈癌 卵巢癌
原文传递
角色转换结合医护联合带教模式在医学本科生妇科实习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钱卫卫 冯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8期00208-00209,共2页
探讨分析对医学本科生应用角色转换结合医护联合带教模式开展妇科实习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选自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期间于我院妇科进行实习的医学本科生,共计70人,按照对其采用的教学模式进行分组。其中接受单独接受常规... 探讨分析对医学本科生应用角色转换结合医护联合带教模式开展妇科实习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选自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期间于我院妇科进行实习的医学本科生,共计70人,按照对其采用的教学模式进行分组。其中接受单独接受常规“1带1”带教模式进行实习培训的35人为参照组,在前者基础上联合角色转换结合医护联合带教模式教学模式进行实习培训的35人为研究组,比较对两组实习生的教学效果。结果:比较两组实习生的考试成绩,研究组好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实习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实习生的综合能力评分,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医学本科生应用角色转换结合医护联合带教模式开展妇科实习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使他们的临床工作水平也获得极大的进步,学生对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也十分认可,具有大规模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本科生 角色转换 医护联合带教模式 妇科实习 教学效果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组织miR-155、miR-202表达与增殖侵袭基因表达、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
13
作者 侍繁 高原 +2 位作者 管桂雪 张林娜 冯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5期2989-2994,共6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微小核糖核酸-155(miR-155)、微小核糖核酸-202(miR-202)表达情况与增殖侵袭基因表达、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EC患者135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微小核糖核酸-155(miR-155)、微小核糖核酸-202(miR-202)表达情况与增殖侵袭基因表达、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EC患者135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35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并比较两组miR-155、miR-202及增殖基因(Cdk4、Cdk6、Efemp2、DJ-1、RRM2)、侵袭基因(Dkk1、Ezh2、HMGB1)表达情况,分析EC组织miR-155、miR-202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miR-155、miR-202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的5年累积生存率。结果:观察组miR-155、Ezh2、HMGB1、Cdk4、Cdk6、DJ-1、RRM2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miR-202、Dkk1、Efemp2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miR-155的相对表达量与Cdk4、Cdk6、DJ-1、RRM2、Ezh2、HMGB1呈正相关,与Efemp2、Dkk1呈负相关(P<0.05);miR-202相对表达量与Efemp2、Dkk1呈正相关,与Cdk4、Cdk6、DJ-1、RRM2、Ezh2、HMGB1呈负相关(P<0.05)。EC患者肿瘤FIGO分期越高、分化程度越低、肌层浸润越深及有淋巴结转移患者miR-155的相对表达量越高,miR-202的相对表达量越低(P<0.05)。高miR-155组5年总生存率为68.66%,低于低miR-155组的87.50%(P<0.05);高miR-202组5年生存率为91.80%,高于低miR-202组的65.71%(P<0.05)。结论:EC组织中miR-155表达升高,miR-202表达降低,与增殖侵袭基因表达、FIGO分期、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及有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miR-155表达越高、miR-202表达越低,患者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MIR-155 miR-202 增殖基因 侵袭基因 临床病理参数 预后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癌中腺病毒早期2区结合因子1表达情况及与错配修复蛋白关系的研究
14
作者 陈舒月 冯文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腺病毒早期2区结合因子1(adenovirus early region 2 binding factor 1,E2F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错配修复蛋白(mismatch repair proteins,MMR)之间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RT-qPCR)法检测67例子宫内... 目的探讨腺病毒早期2区结合因子1(adenovirus early region 2 binding factor 1,E2F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错配修复蛋白(mismatch repair proteins,MMR)之间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RT-qPCR)法检测6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E2F1表达量,免疫组化SP法测定子宫内膜癌组织中4种MMR蛋白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结果E2F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mRNA表达量(1.62±1.2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37±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E2F1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在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脉管间质浸润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神经侵犯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R蛋白缺失组较MMR表达正常组E2F1表达量更高(P<0.001)。结论E2F1在子宫内膜癌中高表达,且可能与MMR之间存在一定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错配修复蛋白 腺病毒早期2区结合因子1 林奇综合征
原文传递
血清睾酮、PON-1、PKM2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15
作者 汪佳玲 张静娟 +3 位作者 陈舒月 张靖文 王小雨 冯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22期4308-4310,438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睾酮(T)、对氧磷酶-1(PON-1)、丙酮酸激酶M2(PKM2)与子宫内膜癌(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20例E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清T、PON-1、PKM2与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绘制K-M生存曲线分析3年总生存率(O... 目的:探讨血清睾酮(T)、对氧磷酶-1(PON-1)、丙酮酸激酶M2(PKM2)与子宫内膜癌(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20例E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清T、PON-1、PKM2与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绘制K-M生存曲线分析3年总生存率(OS);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肌层浸润≥1/2、有淋巴结转移、腹腔积液亦或是肿瘤细胞冲洗液阳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为Ⅲ-Ⅳ期的血清T及PKM2水平较肌层浸润<1/2、无淋巴结转移、腹腔积液亦或是肿瘤细胞冲洗液阴性、FIGO分期为Ⅰ-Ⅱ期更高,而PON-1则相对更低(P<0.05)。EC患者血清T及PKM2低水平,PON-1高水平的3年OS较血清T及PKM2高水平,PON-1低水平更高(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腹腔积液亦或是肿瘤细胞冲洗液阳性、血清T高水平、PON-1低水平及PKM2高水平是EC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T、PKM2高水平,PON-1低水平与EC患者的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腹腔积液亦或是肿瘤细胞冲洗液阳性、FIGO分期Ⅲ-Ⅳ期及不良预后有关,EC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腹腔积液亦或是肿瘤细胞冲洗液阳性、血清T高水平、PON-1低水平及PKM2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睾酮 对氧磷酶-1 丙酮酸激酶M2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血清胰岛素及25羟维生素D_(3)在Ⅰ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16
作者 刘思思 冯文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4年第8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血清胰岛素及25(OH)D_(3)在Ⅰ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收治的30例Ⅰ型EC患者(观察组)及同期30例体检健康女性(对照组)作... 目的探讨外周血血清胰岛素及25(OH)D_(3)在Ⅰ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收治的30例Ⅰ型EC患者(观察组)及同期30例体检健康女性(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及25(OH)D_(3)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无论糖尿病或非糖尿病患者,观察组血清胰岛素、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25(OH)D_(3)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EC患者不同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的FINS水平及HOMA-I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着FIGO分期升高、组织学分级增加、浸润肌层深度增加,患者血清25(OH)D_(3)的水平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等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型EC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血清25(OH)D_(3)水平显著降低,它们可能诱发Ⅰ型EC,对EC的诊断及病情进展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维生素D 胰岛素 胰岛素抵抗
原文传递
二甲双胍增强子宫内膜癌顺铂化疗敏感性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6
17
作者 踪佳鹏 冯文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387-390,436,共5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Met)增强子宫内膜癌顺铂(DDP)化疗敏感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Met和DDP单药或联合用药处理。MTT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两药单用及合用对Ishikawa细胞凋...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Met)增强子宫内膜癌顺铂(DDP)化疗敏感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Met和DDP单药或联合用药处理。MTT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两药单用及合用对Ishikawa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药物干预后子宫内膜癌细胞内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Met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增强DDP对Ishikawa细胞增殖的抑制(P<0.05)。与Met或DDP单药组比较,联合用药组细胞的凋亡率高(P<0.05),Ishikawa细胞中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降低,IGF-1和mTOR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 Met不仅能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产生抑制作用,同时也可以增强DDP对子宫内膜癌化疗的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et降低IGF-1和mTOR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二甲双胍 顺铂 化疗增敏性
原文传递
CINIII和宫颈癌组织中HIF-1α、Glut-1蛋白表达及其与HR-HPV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匡蕾 赵文娟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1年第4期475-479,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III(CINIII)和宫颈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蛋白表达及其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86例宫颈癌患...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III(CINIII)和宫颈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蛋白表达及其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86例宫颈癌患者、95例CINII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均实施手术切除,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INIII、宫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IF-1α、Glut-1蛋白表达情况,采用杂交捕获技术检测CINIII、宫颈癌组织HR-HPV阳性情况。对比CINIII组织、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IF-1α、Glut-1蛋白阳性表达情况,统计CINIII组织和癌组织中HR-HPV感染率及HPV感染类型,对比HR-HPV感染及未感染的CINIII组织、癌组织中HIF-1α、Glut-1蛋白阳性表达情况,对比单一感染与多重感染、不同HR-HPV单一感染类型癌组织、CINIII组织HIF-1α、Glut-1蛋白阳性表达率。结果癌组织中HIF-1α、Glut-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CINIII组织、癌旁组织(P<0.05),CINIII组织中高于癌旁组织(P<0.05);CINIII组织中HR-HPV的感染率为84.21%,其中单一感染率为40.00%,多重感染率为60.00%;癌组织中HR-HPV的感染率为91.86%,其中单一感染率为36.71%,多重感染率为63.29%;感染HR-HPV的癌组织与CINIII组织中的HIF-1α、Glut-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未感染HR-HPV组织(P<0.05);HR-HPV单一感染的癌组织与CINIII组织中的HIF-1α、Glut-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多重感染(P<0.05);HR-HPV不同单一感染类型的癌组织与CINIII组织中的HIF-1α、Glut-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相接近。结论宫颈癌组织中HIF-1α、Glut-1蛋白阳性表达率>CINIII组织>癌旁组织,与HR-HPV单一感染相比,HR-HPV多重感染率较高,且多重感染组织中的HIF-1α、Glut-1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癌 缺氧诱导因子-1Α 葡萄糖转运蛋白-1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