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变世界的秘钥——读乔纳森·沃尔夫《当今为什么还要研读马克思》
1
作者 苏扬 《中国图书评论》 2023年第3期91-101,共11页
乔纳森·沃尔夫(Jonathan Wolff)的《当今为什么还要研读马克思》原是其1986年在伦敦大学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课程的讲义,此后成为马克思哲学的导读读本。该书以简洁而平易近人的形式选取了马克思早期和成熟时期的重要思想进行解读,... 乔纳森·沃尔夫(Jonathan Wolff)的《当今为什么还要研读马克思》原是其1986年在伦敦大学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课程的讲义,此后成为马克思哲学的导读读本。该书以简洁而平易近人的形式选取了马克思早期和成熟时期的重要思想进行解读,道出了当今时代人们为何研读马克思、需要马克思思想继续指引前行的奥秘:马克思著作中精准的洞察力、深刻的启发性和对真理与美好社会的执着追求成为人们改变世界的一把秘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异化 共产主义
下载PDF
建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的政治哲学困境思考
2
作者 宋怡如 《未来与发展》 2016年第3期1-4,共4页
政治哲学作为一种由科学实践升华而来的意识理论,先后经过了自然经验主义阶段,内在先验主义阶段与客观绝对主义等阶段的锤炼。作为一种主体哲学,不言而喻的是,政治哲学本身仍然存在着无法摆脱的局限性,同样的,任何一种意识理论都必然会... 政治哲学作为一种由科学实践升华而来的意识理论,先后经过了自然经验主义阶段,内在先验主义阶段与客观绝对主义等阶段的锤炼。作为一种主体哲学,不言而喻的是,政治哲学本身仍然存在着无法摆脱的局限性,同样的,任何一种意识理论都必然会在其发展的历程中,陷于因其自身的完善性等所带来的固有的,停滞于某个阶段内的困境。从被政治哲学奉为圭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的可法良规入手,对政治哲学的困境进行了历史与现实的解构,并对政治哲学现阶段的迷思与困境命题进行了解析与超越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政治哲学 核心 困境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被引量:4
3
作者 丁颖 《新西部》 2019年第24期131-131,130,共2页
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特征,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即:重视社会价值,忽视个人价值,强调教育者主导性,忽视受教育者主体性,注重知识内容的传递,缺乏实践锻炼。探讨了... 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特征,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即:重视社会价值,忽视个人价值,强调教育者主导性,忽视受教育者主体性,注重知识内容的传递,缺乏实践锻炼。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要立足人的本质,重视个人价值;立足人的主体性,创新教育客体主体化模式;立足人的实践性,提高教育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学视角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之分裂性研究
4
作者 马淑娟 杨永志 《知与行》 2017年第12期18-22,共5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内在分裂为科学主义和人道主义两个极端,表现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相互对峙。从结构上看,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的对立,即主体的和非主体的两种总体性方法论的对立,重构理性抑或摆脱理性两种文化主张的对立,以及强... 西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内在分裂为科学主义和人道主义两个极端,表现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相互对峙。从结构上看,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的对立,即主体的和非主体的两种总体性方法论的对立,重构理性抑或摆脱理性两种文化主张的对立,以及强调个体和忽视个体的两种价值标准的对立。然而,两种价值观的对立冲突却不是真实的,而是由具体语境问题差异所造成的一种文化错觉。具体表现为人道主义主要针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丰裕社会和技术理性所引发的无产阶级革命性问题或人类文化困境而展开的理论探索,而以阿尔都塞所代表的科学主义则主要是对西欧共产党党内的教条主义进行理论反思。但值得注意的是,两者都秉承了西方理性文化传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采取的是黑格尔式的解读,不仅在理论研究过程中绕过生产关系,将问题讨论停留于概念层面,将资本主义的现实社会问题本身归结为一种文化现象,而且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结构和阶级矛盾则避而不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观 人道主义 科学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贫困理论及当代中国贫困治理 被引量:7
5
作者 司慧颖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7年第11期40-45,共6页
以马克思贫困理论解读贫困产生的原因并寻求构建贫困治理的框架,对于新时代的我国贫困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从制度、资本剥夺、生产力、能力与知识四个层面剖析了贫困产生的根源与特征。以马克思贫困理论解读我国的贫困原因,认为... 以马克思贫困理论解读贫困产生的原因并寻求构建贫困治理的框架,对于新时代的我国贫困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从制度、资本剥夺、生产力、能力与知识四个层面剖析了贫困产生的根源与特征。以马克思贫困理论解读我国的贫困原因,认为贫困主要源于:弱金字塔型社会结构导致改革红利无法普及;制度安排不完善导致资本剥夺;生产力发展导致结构性贫困;知识与能力欠缺导致劳动力相对过剩。因此,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构建贫困治理目标结构;以政府为核心构建多方联动贫困治理结构;以贫困群体为对象构建贫困治理的包容结构;加快扶贫模式创新,构建贫困治理的动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贫困理论 贫困治理 框架 政府主导
下载PDF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聂惠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3-6,共4页
为了寻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避免自然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理念对当今社会发展作出科学的指导。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对环境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对人类社会发展提出了和谐统一的"主客一体化&qu... 为了寻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避免自然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理念对当今社会发展作出科学的指导。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对环境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对人类社会发展提出了和谐统一的"主客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为当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对建立生态文化,发展生态文明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生态哲学 价值
下载PDF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看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潜在超越
7
作者 丁颖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6-23,共8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这一部分,不仅是理解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批判和社会批判的真正钥匙,也是对青年马克思和晚期成熟马克思之间的断裂,以及对马克思理论中经济学与哲学之间断裂问题的科学...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这一部分,不仅是理解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批判和社会批判的真正钥匙,也是对青年马克思和晚期成熟马克思之间的断裂,以及对马克思理论中经济学与哲学之间断裂问题的科学解答。在该部分中,马克思生成了感性活动的哲学境域,通过对费尔巴哈理论贡献的高度评价,表达了对黑格尔哲学的反思与批判,确立了超越整个旧哲学的理论基点,同时也潜在地展现了对费尔巴哈的内在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感性活动 费尔巴哈 潜在超越
下载PDF
融媒体环境下党的媒介形象建构
8
作者 张亚光 郭国祥 孙丽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2,共3页
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介生态,融媒体是一种动态发展的媒介系统结构。在融媒体环境下,媒介形象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会资产。融媒体关乎党以何种面貌呈现在公众眼前,影响党的形象的生成和传播。因此,在融媒体环境下如何构建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尤其... 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介生态,融媒体是一种动态发展的媒介系统结构。在融媒体环境下,媒介形象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会资产。融媒体关乎党以何种面貌呈现在公众眼前,影响党的形象的生成和传播。因此,在融媒体环境下如何构建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尤其重要。融媒体环境下,需要拓宽党的媒介形象传播渠道,创新党的媒介形象传播内容,丰富党的媒介形象传播形式,更新党的媒介形象传播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中国共产党 媒介形象
下载PDF
自媒体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的三个转向 被引量:1
9
作者 马淑娟 吉生保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第8期31-34,73,共5页
自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形成了三大挑战,对此相应的教学改革应实现三个转向: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培养大学生理论理性和交往理性双重能力;改革传统教学环节,正视大学生对价值观具备自我选择和确证能力的主体地位;教学形式和方法实... 自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形成了三大挑战,对此相应的教学改革应实现三个转向: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培养大学生理论理性和交往理性双重能力;改革传统教学环节,正视大学生对价值观具备自我选择和确证能力的主体地位;教学形式和方法实现"整合中创新",通过引入自媒体手段,促进师生、生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感悟、升华和实践各层面的沟通与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改革 自媒体 交往理性 公共空间领域
下载PDF
高校基层党建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刍论--以“135”党建工作法为例
10
作者 王倩 《成才之路》 2024年第4期9-12,共4页
高校基层党建与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一致、价值相通、内容互补,二者的融合有助于实现协同育人。高校采用基层党建“135”工作法,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价值观培育的核心问题,构建“支部—部门—党员”层层推进的行动机制,打造“党建基础... 高校基层党建与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一致、价值相通、内容互补,二者的融合有助于实现协同育人。高校采用基层党建“135”工作法,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价值观培育的核心问题,构建“支部—部门—党员”层层推进的行动机制,打造“党建基础夯实、体制机制完善、导师队伍培养、平台载体建设、品牌项目打造”五项工程,有利于实现基层党建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高校应注重党建的价值引领作用,着重打造“党建+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通过高校基层党建为创新创业教育注入红色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基层党建 创新创业教育 “135”党建工作法 融合模式
下载PDF
高校诚信教育现状调查及强化措施思考——以徐州部分高校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利珍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4期62-65,共4页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调查显示,大学生对诚信的认知受到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高校缺乏系统的、长效的诚信教育机制,诚信教育内容简单,诚信教育形式单一,校园诚信环境氛围尚未形成等方面。因此,高校应采取创新...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调查显示,大学生对诚信的认知受到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高校缺乏系统的、长效的诚信教育机制,诚信教育内容简单,诚信教育形式单一,校园诚信环境氛围尚未形成等方面。因此,高校应采取创新诚信教育形式、完善诚信制度建设、拓宽诚信教育路径、构建诚信教育机制、建立个人诚信档案等措施,以提高高校诚信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诚信教育 现状分析 强化措施
下载PDF
发挥“三个作用”: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的基本遵循 被引量:1
12
作者 辛勤 王利珍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25-30,共6页
"三个作用"立足"两聚一高",总揽全省发展大局,点题式定向回答了徐州在新一轮发展中"在何层面、在何地域范围、起什么作用、怎样起作用"等现实关切问题。"三个作用"具有"一体两翼"的... "三个作用"立足"两聚一高",总揽全省发展大局,点题式定向回答了徐州在新一轮发展中"在何层面、在何地域范围、起什么作用、怎样起作用"等现实关切问题。"三个作用"具有"一体两翼"的布局结构特征,三者之间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又互为条件、互为支撑、互相制约,在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的实践进程中构成一个一体化有机共生界面,成为发挥"三个作用"与共生发展的有效载体。正确认识和把握发挥"三个作用"的内在关系和逻辑机理,以更富时代气息的徐州精神,凝聚徐州力量,书写徐州行动,协同推进"强富美高"新徐州建设,是全面提升徐州影响力的基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挥“三个作用” 两聚-高 强富美高” 新徐州
下载PDF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建设高校校园精神文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蒋艳 《文教资料》 2019年第5期65-66,共2页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高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价值观的培育,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积极作用。高校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高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价值观的培育,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积极作用。高校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用和谐的、奋发的、充满活力的大学精神文化去育人、化人,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校园文化 精神文化建设
下载PDF
微语境下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和防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世环 《传媒论坛》 2019年第15期25-26,共2页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通过互联网络重新泛起,这种思潮以唯心史观为哲学基础,利用网络微语境的自发性和隐蔽性等特点,传播各种错误信息,否定革命、否定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和社会主义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分析这种思潮的网络传播特征,有...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通过互联网络重新泛起,这种思潮以唯心史观为哲学基础,利用网络微语境的自发性和隐蔽性等特点,传播各种错误信息,否定革命、否定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和社会主义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分析这种思潮的网络传播特征,有助于构建防控策略,肃清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语境 历史虚无主义 传播 防控
下载PDF
人工智能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进路与实践策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彪 周卫东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59-61,共3页
人工智能应用场域的广泛拓展,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也为智能化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人工智能嵌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同时,人... 人工智能应用场域的广泛拓展,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也为智能化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人工智能嵌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同时,人工智能嵌入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价值导向模糊、教师角色弱化、多方协同不足等新的挑战,制约着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高效应用。为此,高校应加强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流价值融入,打造智能素养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构建多方协同的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积极探索智能化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思想政治教育 逻辑进路
下载PDF
家书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16
作者 王惠英 《南方论刊》 2022年第2期110-112,共3页
家书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书文化中蕴含的以身许国的家国情怀、兴业以勤的守业理念、立诚守信的个人品德、与人为善的处世准则等价值观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源泉。通过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增添家... 家书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书文化中蕴含的以身许国的家国情怀、兴业以勤的守业理念、立诚守信的个人品德、与人为善的处世准则等价值观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源泉。通过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增添家书文化的元素,在校园实践教学中打造家书文化的亮点,在媒体宣传策划中凸显家书文化的主题等,探索家书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书文化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
下载PDF
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性探讨
17
作者 安克杰 《青年与社会》 2020年第30期184-185,共2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征程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价值原则和价值信仰;工匠精神是新时代助力中国精神的重要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工匠精神的思想基础和价值根基,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和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征程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价值原则和价值信仰;工匠精神是新时代助力中国精神的重要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工匠精神的思想基础和价值根基,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和实践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契合性
下载PDF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铸魂育人工程的实践路径——以徐州工程学院“五红”模式为例
18
作者 刘芳 《学园》 2021年第20期1-3,共3页
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引领青年学生塑造价值观,强化政治认同、坚定理想信念,是高校铸魂育人的重要法宝。地方高校挖掘区域内的党史资源,配合思政课程的理论教学,开辟第二课堂,深化铸魂育人的"五红"实践路径,就是以铸魂育人、立... 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引领青年学生塑造价值观,强化政治认同、坚定理想信念,是高校铸魂育人的重要法宝。地方高校挖掘区域内的党史资源,配合思政课程的理论教学,开辟第二课堂,深化铸魂育人的"五红"实践路径,就是以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为中心,持续打造"红馆、红线、红书、红堂、红演",从实践平台、实践求真、价值引领、理论支撑和情感内化等方面活化、实化党史学习教育,培育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学习教育 高校铸魂育人工程 “五红”模式
原文传递
基于智慧课堂师生互动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
19
作者 丁颖 《科技风》 2023年第11期128-130,共3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应用于众多领域,同样也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智慧课堂则是互联网与教育融合的产物。智慧课堂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课堂进行革新优化,应用于课前、课中和课后,贯穿授课教学的整个过程,优化课堂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应用于众多领域,同样也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智慧课堂则是互联网与教育融合的产物。智慧课堂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课堂进行革新优化,应用于课前、课中和课后,贯穿授课教学的整个过程,优化课堂环境、丰富课堂内容、创新师生互动形式,使得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打造智能、高效的教学活动。智慧课堂能否成功应用是教学丰富创新能否实现的关键,因此应十分重视智慧课堂应用于教学的实际效果,并根据教学效果不断优化。本文针对智慧课堂和师生互动做具体研究,首先,介绍智慧课堂与师生互动的内涵;其次,介绍智慧课堂融于教育的特征和优点;再次,对于当下智慧课堂融合创新与应用与师生互动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如何构建智慧课堂以及推动智慧课堂发展并应用于师生互动的策略。智慧课堂作为现代化教学方式,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因此应将智慧课堂与教学环节有机融合,使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课堂 师生互动 学科教学 构建 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