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替曲塞联合顺铂方案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Ⅱ期单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向阳 谢小妹 +1 位作者 周冲 刘凌 《肿瘤药学》 CAS 2014年第5期354-358,共5页
目的观察雷替曲塞、顺铂联合同期放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5例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采用含雷替曲塞加顺铂化疗方案联合同步放射治疗,3周为1周期,雷替曲塞3 mg·m^-2,静滴15 min,d1;顺铂60mg·m^-2,静滴... 目的观察雷替曲塞、顺铂联合同期放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5例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采用含雷替曲塞加顺铂化疗方案联合同步放射治疗,3周为1周期,雷替曲塞3 mg·m^-2,静滴15 min,d1;顺铂60mg·m^-2,静滴60 min,d1;盆腔放疗采用三维适形方法。治疗2周期后评价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65例患者全部完成2周期治疗,其中7例患者因白细胞下降,化疗延期1周完成。治疗总有效率为95.4%,3年无病生存率为75.4%,3年总生存率为90.7%。≥3级急性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23.1%)和血小板下降(6.2%)。≥3级晚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1例患者于放疗后8个月开始反复出现不全性肠梗阻,最终行手术治疗。结论雷替曲塞联合顺铂方案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疾病控制率高,毒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雷替曲塞 不良反应
下载PDF
Ib2宫颈癌肿瘤中心前程同步瘤床加量放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2
作者 周云 殷海涛 +4 位作者 惠慧 谢小妹 王超群 吕茜 刘颖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720-724,共5页
目的探究Ib2宫颈癌肿瘤中心前程同步瘤床加量放疗的剂量学及毒性反应。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1例行根治性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Ib2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自主选择不同的放疗方法,入组研究组(采用... 目的探究Ib2宫颈癌肿瘤中心前程同步瘤床加量放疗的剂量学及毒性反应。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1例行根治性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Ib2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自主选择不同的放疗方法,入组研究组(采用肿瘤中心前程同步瘤床加量根治性容积旋转调强放疗,n=13)与对照组(采用根治性容积旋转调强放疗,n=18),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及近期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完全缓解(CR)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过程中研究组前程治疗肿瘤体积的退缩速度高于对照组;放疗结束后30 d,2组的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小肠接受的平均剂量以及膀胱、直肠、骨盆、股骨头的受照射体积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急性毒性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b2期宫颈癌根治术后行前程同步瘤床加量根治性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止血效果显著,能够快速缩小肿瘤体积,且毒性反应发生率未见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2宫颈癌 根治性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前程同步加量放疗 剂量学 毒性反应
下载PDF
舒适护理在肿瘤放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王桂珍 张春兰 +1 位作者 邱婉 倪春湘 《当代临床医刊》 2023年第1期101-102,共2页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肿瘤放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肿瘤放疗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予以舒适护理,观察两组在放疗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应用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肿瘤放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肿瘤放疗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予以舒适护理,观察两组在放疗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应用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3月生存率上对比分别为96.00%(48/50)和80.00%(35/50)、0%(0/50)和10.00%(5/50)、100%(50/50)和90.00%(45/50),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在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OL)、Karnofsky评分结果上对比分别为(29.1±6.2)和(17.4±3.5)、(95.8±0.9)和(68.5±4.6),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对肿瘤放疗患者的护理价值较高,应用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上发挥了较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肿瘤 放疗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放射治疗培训虚拟环境在肿瘤放射治疗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4
作者 胡翔 周云 温翠侠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3期105-110,共6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在放射肿瘤学本科教学中应用放射治疗培训虚拟环境,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观察放射治疗培训虚拟环境教学模式在放射肿瘤学本科教学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徐州医科大学附属临床学院2020年7月—2021年6月的67名放射... 目的本研究通过在放射肿瘤学本科教学中应用放射治疗培训虚拟环境,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观察放射治疗培训虚拟环境教学模式在放射肿瘤学本科教学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徐州医科大学附属临床学院2020年7月—2021年6月的67名放射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分为放射治疗培训虚拟环境组(n=32)及传统教学组(n=35)。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授课方法,放射治疗培训虚拟环境组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教学结束后比较2组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课程难易度、课程参与度、教学满意度、课堂气氛以及教学节奏的自我评价,并评价理论考试,病理分析考试和靶区勾画考试成绩。结果放射治疗培训虚拟环境组的理论考试成绩[(73.26±5.28)分]、病例分析考试成绩[(82.36±6.33)分]和靶区勾画考试成绩[(75.28±4.24)分]高于传统教学组[(70.29±4.93)分、(79.22±6.32)分、(67.23±5.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培训虚拟环境组和传统教学组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程难易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培训虚拟环境组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课程参与度、教学满意度、课堂气氛以及教学节奏得分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放射肿瘤学本科教学过程中,放射治疗培训虚拟环境在放疗肿瘤学教学效果好于传统教学,放射治疗培训虚拟环境组医学生的满意度较高,学习积极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培训虚拟环境 放射肿瘤学 案例教学 3D投影系统 放射治疗 医学教育
下载PDF
两种体位固定技术对三维适形放疗中肺癌靶区勾画和计划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任洪荣 周盛强 +4 位作者 于大海 刘凌 管峦 闫勇 丁纪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3572-3575,共4页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疗中采用不同的体位固定技术肺癌靶区勾画体积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危及器官所受的照射剂量的变化。方法在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中,选取肿瘤原发部位为下肺者15名,患者的KPS系数均≥70。对患者行热塑体膜固定或者真...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疗中采用不同的体位固定技术肺癌靶区勾画体积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危及器官所受的照射剂量的变化。方法在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中,选取肿瘤原发部位为下肺者15名,患者的KPS系数均≥70。对患者行热塑体膜固定或者真空垫固定加辅助人工腹带两种固定方法。对两种定位方法各行1次CT定位。同一患者的两组CT图像在计划系统上重建后均由同一医生勾画。对两次勾画的靶区进行相同机架角度射野方式和相同射野权重的治疗计划。利用计划系统运算获得脊髓和肺部的照射剂量值以及两次勾画的靶区体积,记录这些数值。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脊髓,肺部的照射剂量变化和肿瘤靶区体积的变化。结果共检测原发病灶15例。两次计划的脊髓受照射最大剂量平均变化为146.1 cGy,变化范围为(146.1±157.7)cGy,P=0.003;双肺V20平均变化为1.4%,变化范围为(1.4±1.0)%,P=0.000;双肺的V5平均变化为5.3%,变化范围为(5.3±3.8)%,P=0.000.GTV体积平均变化3.3 cm3,变化范围为(3.3±3.1)cm3,P=0.001;CTV体积平均变化9.0 cm3,变化范围为(9.0±9.2)cm3,P=0.002;PTV体积平均变化39.6 cm3,变化范围为(39.6±26.5)cm3,P=0.000。结论采用真空垫加人工腹带等辅助定位装置可以部分控制呼吸运动,减少肿瘤体积,从而减少肺部的照射剂量和脊髓的照射体积。但是否因此而提高处方剂量,获得更好的肿瘤控制概率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放射治疗 体位固定技术 靶区体积
下载PDF
基于锥形束CT的骨性自动配准、灰度自动配准在不同部位食管癌放疗中的摆位误差偏移差值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吴承骏 孙凌飞 +4 位作者 温翠侠 殷海涛 任洪荣 丁纪 阮晓博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1期74-77,共4页
目的比较基于锥形束CT(CBCT)的骨性自动配准、灰度自动配准在不同部位食管癌放疗中的摆位误差偏移差值,探讨其精确程度。方法食管癌患者47例,按照肿瘤位置分为颈段及胸上段(统称为上段)14例,胸中段(统称为中段)21例,胸下段及食管贲门连... 目的比较基于锥形束CT(CBCT)的骨性自动配准、灰度自动配准在不同部位食管癌放疗中的摆位误差偏移差值,探讨其精确程度。方法食管癌患者47例,按照肿瘤位置分为颈段及胸上段(统称为上段)14例,胸中段(统称为中段)21例,胸下段及食管贲门连接处肿瘤(统称为下段)12例。采用Truebeam直线加速器对患者进行放疗,并利用CBCT系统收集患者放射治疗首次以及疗程中每周一次的CBCT摆位验证图像,共完成272次CBCT扫描,将扫描结果导入放疗计划系统内与定位CT图像进行图像融合比较。采用骨性自动配准和灰度自动配准分别获取左右X轴、腹背Y轴、头脚Z轴三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由医师使用手动配准模式得到手动配准摆位误差。根据骨性自动配准记录患者在三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为A,根据灰度自动配准记录三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为B,由医师使用手动配准记录三个方向上的误差为C,以C为标准计算前两种自动配准模式的摆位误差偏移差值(|C-A|、|CB|)。结果在上段、中段食管癌放疗中,骨性自动配准与灰度自动配准在X、Y、Z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偏移差值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在下段食管癌放疗中,骨性自动配准与灰度自动配准在X方向的摆位误差偏移差值无明显差异(P>0.05),而灰度自动配准在Y、Z方向的摆位误差偏移差值小于骨性自动配准(P均<0.05)。结论对于中上段食管癌,基于CBCT的骨性自动配准与灰度自动配准均可用来评估患者放疗过程中的摆位误差,对于下段食管癌,灰度自动配准更加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锥形束CT 骨性自动配准 灰度自动配准 摆位误差 摆位误差偏移差值 食管肿瘤 食管癌
下载PDF
替吉奥联合放疗治疗老年食管癌4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伟 管峦 +2 位作者 殷海涛 胡翔 周冲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20期3049-3050,共2页
目的 观察替吉奥(S-1)联合放疗治疗老年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6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S-1同步放化疗组(观察组)与单纯放疗组(对照组)各23例.两组均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处方剂量为56-60 Gy/28-30次.观察组从放疗第1天开... 目的 观察替吉奥(S-1)联合放疗治疗老年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6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S-1同步放化疗组(观察组)与单纯放疗组(对照组)各23例.两组均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处方剂量为56-60 Gy/28-30次.观察组从放疗第1天开始联合S-1同步化疗,具体为S-1 40 mg/次,分早、晚餐后两次服用,d1-d14,21 d为一个周期,连续服用两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放化疗后随访两年,无一例失访.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为6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73.9%和52.2%,而对照组分别为43.5%和26.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肺炎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1联合放疗治疗老年食管癌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并未显著增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替吉奥
下载PDF
中心静脉压力波形指导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定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孙媛媛 倪春湘 +2 位作者 陈贝 杨翠 吕景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压力波形指导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ower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ower PICC)尖端定位方法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住院行Power P...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压力波形指导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ower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ower PICC)尖端定位方法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住院行Power PICC置管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应用压力传感器测定周围静脉压并使用中心静脉波形进行定位后,再行胸部X线定位,双重确认Power PICC导管尖端位置;对照组常规体表定位后置入导管,到达拟定长度后行胸部X线定位。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位置准确率、置管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尖端位置准确率为97.1%,对照组为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1,P<0.05);观察组操作时间(20.3±2.4)min,对照组为(24.3±4.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5,P<0.05);两组置管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中心静脉波形指导Power PICC置管,能够及时、准确判断导管尖端位置,可有效提高Power PICC置管过程中尖端定位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压 POWER PICC 尖端定位
下载PDF
DNA倍体、PCNA表达与放射敏感细胞对宫颈癌诊断和放疗效果判定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王旭波 刘凌 +5 位作者 贾晓民 柳红 崔涛 张临泉 王侠 张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6-239,共4页
目的:探讨DNA倍体、PCNA表达与放射敏感细胞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分析和评价3项指标对选择放疗及判定疗效的意义。方法:46例临床拟诊为宫颈癌的患者放疗前测DNA倍体、PCNA表达,行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于放疗中、后测DNA倍体、PCNA表... 目的:探讨DNA倍体、PCNA表达与放射敏感细胞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分析和评价3项指标对选择放疗及判定疗效的意义。方法:46例临床拟诊为宫颈癌的患者放疗前测DNA倍体、PCNA表达,行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于放疗中、后测DNA倍体、PCNA表达和细胞学、病理学检查,观察宫颈细胞的放射反应变化和判断放疗效果。结果:DNA倍体的异倍体量与宫颈癌的异型性和放射敏感性成正相关;PCNA表达与宫颈癌病理分级和放射敏感性成正相关。细胞学放疗前、后诊断与病理学对比分析,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5.65%,其敏感细胞和反应细胞能客观反映宫颈癌的放疗敏感程度和放疗效果。结论:DNA倍体、PCNA表达与细胞学检查可以作为宫颈癌定性和分级诊断的客观依据,可以作为选择放疗和判定疗效的客观指标,三者联合应用对宫颈癌的诊断与判定疗效意义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倍体 PCNA表达 放射敏感细胞 宫颈癌 放疗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置入联合放疗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伟 管峦 +2 位作者 殷海涛 孙新臣 温翠侠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联合放疗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肺癌伴SVCS患者分为支架置入联合放疗组(n=23)和单纯放疗组(n=23)。Seldinger法穿刺置入支架;采用6MVX线行三维适形放疗,常规分割2Gy/次,5次/周,...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联合放疗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肺癌伴SVCS患者分为支架置入联合放疗组(n=23)和单纯放疗组(n=23)。Seldinger法穿刺置入支架;采用6MVX线行三维适形放疗,常规分割2Gy/次,5次/周,总剂量达50~60Gy/5~6周。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并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支架置入联合放疗组患者于血管支架植入术后1周内症状消失;单纯放疗组患者于放疗后4周症状消失。支架置入联合放疗组获CR19例、PR4例,单纯放疗组获CR12例、PR5例、NC4例、PD2例。支架置入联合放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单纯放疗组的73.9%(P<0.05);联合放疗组3、6、9、12个月生存率均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两组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和胃肠道反应,均以1~2级为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联合放疗可迅速解除梗阻症状,疗效好,生存期延长,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上腔静脉综合征 放射治疗 血管内支架置入
下载PDF
利用锥形束CT研究食管癌自适应放疗对危及器官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承骏 殷海涛 +2 位作者 秦颂兵 任洪荣 丁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51-453,共3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获取食管癌患者治疗第1周的摆位误差,探讨个体化的PTV外放边界对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应用瓦里安直线加速器机载千伏级CBCT(KV-CBCT)对27例食管癌患者在放疗第1周每天进行一次扫描,与计划CT图像进行配...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获取食管癌患者治疗第1周的摆位误差,探讨个体化的PTV外放边界对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应用瓦里安直线加速器机载千伏级CBCT(KV-CBCT)对27例食管癌患者在放疗第1周每天进行一次扫描,与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后计算摆位误差,结合个体化的摆位误差在计划CT上重新计算每位患者的CTV-PTV外放边界得到PTV2,并重新制作放疗计划,得到Plan2,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图)来比较Plan2与初始放疗计划Plan1中肺V20、V30、心脏和脊髓的受照剂量。结果 :通过个体化外放边界得到的PTV2体积比原PTV(PTV1)小,Plan2中危及器官所受剂量均<Plan1:肺V20(24.0%vs.26.8%)、肺V30(14.1%vs.15.9%)、心脏平均剂量Dmean(17.3 Gy vs.19.7 Gy)、脊髓最大剂量Dmax(40 Gy vs.44 Gy)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CBCT对食管癌患者治疗首周进行扫描获取个体化的摆位误差并修改初始计划,可有效减少PTV体积,并进一步降低靶区周围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千伏级锥形束CT 摆位误差 自适应放疗
下载PDF
应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提高肺癌放疗适形摆位精确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凌 任洪荣 +1 位作者 管峦 于大海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8期540-542,共3页
目的利用人工腹带、射野影像系统研究中下肺癌放疗过程中放疗计划的误差及摆位误差。方法20例中下肺癌患者均采用2种不同的定位和摆位方法。①第1种方法(对照组)摆位:在模拟定位机下确定肿瘤与其相应层面邻近的易辨认的骨性标志的空间... 目的利用人工腹带、射野影像系统研究中下肺癌放疗过程中放疗计划的误差及摆位误差。方法20例中下肺癌患者均采用2种不同的定位和摆位方法。①第1种方法(对照组)摆位:在模拟定位机下确定肿瘤与其相应层面邻近的易辨认的骨性标志的空间位置关系,找出大致的肿瘤中心,在体表贴上mark点,CT扫描。②第2种方法(观察组)摆位:按第1种方法摆位后,在模拟机下观察肿瘤在呼吸过程中在X轴(左右方向)和Y轴(头脚方向)方向上的移动范围;如肿瘤移动范围超过20mm,则加用腹带使肿瘤活动最小,使肿瘤的移动度小于20mm。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三维治疗计划的差异;放疗摆位及验证:每例患者每次放疗前均进行验证,与定位验证片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计划靶体积(PTV)缩小(56.0±19.0)%(P<0.01),V20下降(8.0±4.0)%(P<0.01),脊髓剂量下降(11.5±9.5)%(P<0.05),心脏剂量下降(18.5±16.5)%(P<0.05)。结论采取限制呼吸幅度、利用射野影像系统可以有效减少放疗体积和摆位误差,提高摆位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放射疗法 摆拉重复性 电子射野影像
下载PDF
食管癌放疗患者淋巴细胞最低值与疗效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冲 练炼 +5 位作者 郭林 康迪 李向阳 张伟 卜祥兆 殷海涛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04-1108,共5页
目的评价食管癌在放疗期间淋巴细胞抑制与近期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徐州中心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112例食管癌患者,记录从放疗开始至放疗结束1年期间内淋巴细胞计数。卡方检验分析临床病理资料及近... 目的评价食管癌在放疗期间淋巴细胞抑制与近期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徐州中心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112例食管癌患者,记录从放疗开始至放疗结束1年期间内淋巴细胞计数。卡方检验分析临床病理资料及近期疗效与放疗期间淋巴细胞最低值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淋巴细胞最低值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全组患者放疗前淋巴细胞计数为(1.78±0.76)个/毫米3,放疗过程中淋巴细胞计数最低值为(0.45±0.22)个/毫米3,放疗结束1年淋巴细胞计数为(1.15±0.39)个/毫米3。食管癌病变长度、病变最大宽度及是否行同期化疗是影响放疗期间淋巴细胞降低的因素(P<0.05)。放疗期间淋巴细胞最低值≥0.5个/毫米3组与<0.5个/毫米3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92%与70%(χ2=7.66,P=0.007)。生存分析显示淋巴细胞最低值<0.5个/毫米3组生存低于≥0.5个/毫米3组(χ2=4.489,P=0.034),两组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51.6%、37.4%及81.3%、54.0%。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均显示,TNM分期、病变长度及淋巴细胞最低值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患者放疗期间淋巴细胞计数最低值作为一种经济、简便的检测指标,可有效预测根治性放疗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根治性放疗 淋巴细胞抑制 近期疗效 预后
下载PDF
支架置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19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伟 管峦 +3 位作者 殷海涛 李德春 温翠侠 郭林 《实用癌症杂志》 2013年第6期643-644,648,共3页
目的探讨X线透视下支架置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食管癌患者,应用金属支架置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支架植入术后可显著缓解患者吞咽困难;联合放疗后病灶明显退缩,生... 目的探讨X线透视下支架置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食管癌患者,应用金属支架置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支架植入术后可显著缓解患者吞咽困难;联合放疗后病灶明显退缩,生活质量显著改善;6个月、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84.2%(16/19)、57.9%(11/19)、21.1%(4/19)。结论支架置入联合放疗是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吞咽困难的有效方法,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金属支架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下载PDF
Cofilin1及其Ser3位点磷酸化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翔 陈猛 +1 位作者 吴承骏 郝大为 《肿瘤药学》 CAS 2022年第2期221-227,共7页
目的探讨Cofilin1及其Ser3位点磷酸化水平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放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4月于我院行手术切除、经病理确诊并接受术后放疗的老年NSCLC患者102例,根据疗效分为放疗敏感组(55例)和放疗抵抗... 目的探讨Cofilin1及其Ser3位点磷酸化水平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放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4月于我院行手术切除、经病理确诊并接受术后放疗的老年NSCLC患者102例,根据疗效分为放疗敏感组(55例)和放疗抵抗组(47例),检测Cofilin1及其Ser3位点磷酸化蛋白Cofilin1(phos‐pho S3)的表达,并记录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率。结果放疗抵抗组Cofilin1阳性表达组织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率均显著升高,而Cofilin1(phospho S3)阳性表达组织显著降低(P<0.05)。放疗抵抗组的Cofilin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放疗敏感组,而放疗敏感组的Cofilin1(phospho S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放疗抵抗组(P<0.05)。淋巴结转移、Cofilin1高表达、Cofilin1(phospho S3)低表达是放疗抵抗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放疗敏感组、Cofilin1阴性患者、Cofilin1(phospho S3)阳性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较长、5年生存率较高(P<0.05);放疗敏感组中,Cofilin1阴性和Cofilin1(phospho S3)阳性患者PFS最长、5年生存率最高(P<0.05);放疗抵抗组中,Cofilin1阳性和Cofilin1(phospho S3)阴性患者PFS最短、5年生存率最低(P<0.05)。结论老年NSCLC患者的放疗敏感性与Co‐filin1表达呈明显负相关,与Cofilin1的Ser3位点磷酸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Cofilin1及其Ser3位点磷酸化是放疗敏感性的独立预测因素,对老年NSCLC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非小细胞肺癌 放疗敏感性 Cofilin1及其Ser3位点磷酸化 相关性
下载PDF
宫颈鳞癌放疗前后病理组织学、细胞凋亡、增殖细胞核抗原及p53的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凌 程惠敏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放疗前后宫颈鳞癌组织细胞凋亡情况以及p53蛋白的表达对宫颈鳞癌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2例放疗前、后的宫颈鳞癌活检标本,分别进行凋亡细胞的原位检测(TUNEL)、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结果宫... 目的探讨放疗前后宫颈鳞癌组织细胞凋亡情况以及p53蛋白的表达对宫颈鳞癌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2例放疗前、后的宫颈鳞癌活检标本,分别进行凋亡细胞的原位检测(TUNEL)、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结果宫颈鳞癌放疗后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放疗前(26.63±0.37 vs.11.03±0.33,P<0.01);高增殖能力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低增殖能力组(20.00±15.56 vs.5.21±3.79,P<0.05)。放疗后的PCNA表达指数显著低于放疗前(31.00±10.63 vs.78.50±6.30,P<0.01)。放疗前后p53染色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p53阳性组细胞凋亡指数与p53阴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宫颈鳞癌组织中细胞增殖活跃则自发性凋亡相应增多;放疗后PCNA指数显著降低,而凋亡指数显著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癌 细胞凋亡 增殖细胞核抗原 P53蛋白 放射治疗
下载PDF
下调RNA去甲基化酶FTO的表达对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温翠侠 田聪 +1 位作者 王万洲 张旭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 分析下调N6-甲基酰胺(m6A)去甲基化酶脂肪组织和肥胖相关蛋白(FTO)的表达对人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GSC)增殖与干性维持的影响。方法 构建稳定下调FTO表达的干细胞株,运用CCK-8法检测下调FTO对GSC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神经球形成实验... 目的 分析下调N6-甲基酰胺(m6A)去甲基化酶脂肪组织和肥胖相关蛋白(FTO)的表达对人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GSC)增殖与干性维持的影响。方法 构建稳定下调FTO表达的干细胞株,运用CCK-8法检测下调FTO对GSC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神经球形成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神经球形成能力的变化;运用体外有限稀释实验检测两组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下调FTO对GSC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结果 CCK-8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下调FTO表达后减慢了GSC细胞生长速度。成球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的GSC神经球大小和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体外有限稀释实验结果显示,下调FTO表达后神经球自我更新能力减弱;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显示,下调FTO表达后增加了GSC细胞凋亡率。结论 下调FTO的表达可抑制GSC的生长与自我更新能力,靶向FTO可能是清除GSC的潜在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O 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 神经球 凋亡
下载PDF
连续加速超分割放疗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卜祥兆 于大海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0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比较连续加速超分割(CAHF)放疗和后程加速超分割(LCAF)放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癌125例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CAHF组62例,LCAF组63例。CAHF组采用全程加速超分割放疗,1.5 Gy/次,2次/d,总剂量60.0 ... 目的比较连续加速超分割(CAHF)放疗和后程加速超分割(LCAF)放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癌125例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CAHF组62例,LCAF组63例。CAHF组采用全程加速超分割放疗,1.5 Gy/次,2次/d,总剂量60.0 Gy/40次,26-28 d。LCAF组先采用常规分割放疗,2.0 Gy/次,1次/d,剂量40.0 Gy/20次,26-28 d;然后改用加速超分割放疗,1.5 Gy/次,2次/d,追加剂量27.0 Gy/18次,11 d;总剂量67.0 Gy/38次,37-39 d。治疗后3个月评价疗效。结果CAHF组与LCAH组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0.3%和93.7%(P〉0.05);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5%、48.9%、29.5%和68.6%、43.7%、30.2%(P〉0.05)。CAHF组和LCAF组Ⅲ-Ⅳ度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59.7%和19.0%(P〈0.05);急性放射性气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91.9%和54.0%(P〈0.05)。结论CAHF与LCAF放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相当,但CAHF放疗方案的毒副反应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连续加速超分割放疗 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
下载PDF
腹部压块对食管癌放疗患者呼吸动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承骏 张一帆 温翠侠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12期2078-2081,共4页
目的探讨腹部压块限制呼吸对不同分段食管癌放疗患者呼吸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该院行放疗的21例支架置入后食管癌患者,利用平面千伏级CT图像,以金属支架为观测点,采集自由呼吸状态下的支架位移,然后利用腹部压块限... 目的探讨腹部压块限制呼吸对不同分段食管癌放疗患者呼吸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该院行放疗的21例支架置入后食管癌患者,利用平面千伏级CT图像,以金属支架为观测点,采集自由呼吸状态下的支架位移,然后利用腹部压块限制呼吸幅度,采集腹部压块状态下的支架位移,对2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在自由呼吸的状态下,胸下段食管癌患者支架随呼吸运动的位移大于胸上段及胸中段食管癌患者,尤其在头脚方向上更为明显。在腹部压块状态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在左右、前后、头脚3个方向的支架位移与自由呼吸状态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中段食管癌患者在左右、头脚方向的支架位移与自由呼吸状态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前后方向的支架位移与自由呼吸状态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下段食管癌患者在左右方向的支架位移与自由呼吸状态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前后、头脚方向的支架位移与自由呼吸状态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压块能减少下段食管肿瘤呼吸运动幅度,尤其是在前后及头脚方向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支架 腹部压块 呼吸动度
下载PDF
脉冲式低剂量率放射治疗技术在放疗后复发肿瘤再程放疗中的应用价值
20
作者 胡翔 陈猛 张伟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21期97-99,共3页
目的:探究放疗后复发肿瘤再程放疗中应用脉冲式低剂量率放射治疗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徐州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43例放疗后复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再程放疗,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对... 目的:探究放疗后复发肿瘤再程放疗中应用脉冲式低剂量率放射治疗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徐州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43例放疗后复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再程放疗,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21)和试验组(n=22)。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进行三维适形放疗、脉冲式低剂量率放射治疗。比较两组再程放疗临床疗效、再程放疗后1年、2年生存率,以及再程放疗耐受情况。结果:试验组再程放疗疾病缓解率63.64%,显著高于对照组再程放疗疾病缓解率(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放疗后复发肿瘤患者接受再程放疗后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72.73%、54.55%,对照组放疗后复发肿瘤患者接受再程放疗后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42.86%、23.81%,试验组患者再程放疗后1年、2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再程放疗后出现急性中重度放射性损伤,以及晚期中重度放射性损伤的概率分别为22.73%、27.27%,均低于对照组(52.38%、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放疗后复发肿瘤患者进行再程放疗治疗的过程中,应用脉冲式低剂量率放射治疗技术相比于常规的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可以提高患者再程放疗的疾病缓解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同时可减少患者再程放疗引起的急性、晚期放射性损伤,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应用并进行推广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肿瘤 放疗 再程放疗 脉冲式低剂量率放射治疗技术 疾病缓解率 生存时间 放射性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