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浸式虚拟现实言语康复系统在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1
作者 李宁 张明 +4 位作者 周敬杰 赵娜 张莉 岑蒙蒙 张秀芳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28-631,共4页
目的探讨沉浸式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言语康复系统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在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徐州市康复医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90例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目的探讨沉浸式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言语康复系统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在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徐州市康复医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90例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沉浸式VR言语康复系统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两组均连续干预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西方失语成套量表测验(western aphasia battery,WAB)评分、失语商(aphasia quotient,AQ)、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量表(Chinese functional communiation profile,CFCP)评分、脑卒中失语症生活质量量表(the stroke and aphasia quality of life scale-39,SAQOL-39g)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WAB量表得分、AQ、CFCP评分及SAQOL-39g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WAB量表得分、AQ、CFCP评分及SAQOL-39g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vs 77.78%,P<0.05)。结论沉浸式VR言语康复系统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能够显著提高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疗效,改善其失语症状和语言沟通能力,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失语症 沉浸式虚拟现实 言语康复系统 经颅直流电刺激 康复
下载PDF
康复治疗师专科化培养方案经验分享 被引量:4
2
作者 周敬杰 张秀芳 +5 位作者 张玉明 徐付国 李宁 郑波 朱伟伟 张明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第20期150-153,共4页
康复治疗师本科教育在中国已经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但现今的教育仍采用全科式的培养模式,存在康复治疗师亚专业分化不清晰,康复治疗师执业过于粗化,不利于临床与康复的紧密结合。把临床和康复紧密结合,从2008年开始实施康复治疗师专科... 康复治疗师本科教育在中国已经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但现今的教育仍采用全科式的培养模式,存在康复治疗师亚专业分化不清晰,康复治疗师执业过于粗化,不利于临床与康复的紧密结合。把临床和康复紧密结合,从2008年开始实施康复治疗师专科化培养,确定培养方案,培养出一批骨科康复和神经康复等专科康复治疗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师 专科化培养 培养方案
下载PDF
通关利窍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
3
作者 尚凯 王世雁 +2 位作者 李洪艳 王金凤 渠宝兰 《山东医药》 2025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观察通关利窍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以期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32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唇舌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 目的观察通关利窍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以期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32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唇舌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感觉刺激、电刺激等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干预组采用通关利窍针刺联合镜像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估患者吞咽功能,并以洼田饮水试验等级的改变作为疗效判断指标;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估患者误吸风险。结果两组治疗前洼田饮水试验等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等级均有下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前VF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误吸风险等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误吸风险等级均有下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通关利窍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效果良好,其在提升患者吞咽功能、降低误吸风险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通关利窍 针刺 镜像疗法
下载PDF
基于虚拟反馈技术的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秀芳 周敬杰 +3 位作者 张玉明 张莉 岑蒙蒙 张明 《中国康复》 2021年第4期195-199,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虚拟反馈技术的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上肢功能训练和病房监督指导训练,观察组患... 目的:观察基于虚拟反馈技术的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上肢功能训练和病房监督指导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基于虚拟反馈技术的改良强制性运动训练,治疗周期为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评测部分(FMA-UE)、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及运动活动记录表(MAL)中的患肢使用数量(MAL-AOU)和患肢活动质量(MAL-QOM)进行评估对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MA-UE、STEF、MAL-AOU和MAL-QO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上肢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基于虚拟反馈技术的改良强制性运动训练,能进一步促进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 虚拟反馈技术 脑卒中
下载PDF
基于中文版上肢技巧质量测试的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偏瘫型脑性瘫痪儿童上肢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6
5
作者 刘鹏 苏春 +5 位作者 邵磊 贾梦怡 王海侠 田斯辕 耿开晴 张亚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97-902,共6页
目的 探讨基于中文版上肢技巧质量测试(Ch-QUEST)的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偏瘫型脑瘫儿童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1月在徐州市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门诊治疗的40例偏瘫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 目的 探讨基于中文版上肢技巧质量测试(Ch-QUEST)的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偏瘫型脑瘫儿童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1月在徐州市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门诊治疗的40例偏瘫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进行常规上肢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基于Ch-QUEST的mCIMT,共12周。治疗前后采用Ch-QUEST、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和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Ch-QUEST评分、PDMS-FM原始分评分、Wee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t|> 3.432, P <0.01),且观察组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t> 2.032, P <0.05)。结论 基于Ch-QUEST的mCIMT可改善偏瘫型脑瘫儿童上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 中文版上肢技巧质量测试 上肢功能
下载PDF
PNF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欢 周敬杰 +1 位作者 张明 郑波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8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应用PNF技术辅助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行TKA患者(2017年7月—2018年7月)的术后康复资料,均予以常规康复训练及TKA技术治疗,在TKA术后3 d及治疗一个月后,均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应用PNF技术辅助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行TKA患者(2017年7月—2018年7月)的术后康复资料,均予以常规康复训练及TKA技术治疗,在TKA术后3 d及治疗一个月后,均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表(HSS)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患者HSS评分、BBS评分分别为(84.46±8.62)分、(41.18±6.23)分,明显高于TKA术后3 d(68.84±7.26)分、(27.45±4.26)的HSS与BB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KA术后,于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应用PNF技术,可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F技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功能恢复
原文传递
美式整骨技术治疗慢性外踝不稳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郑波 周敬杰 +1 位作者 张明 王欢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9期105-106,共2页
目的研究美式整骨技术治疗慢性外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1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慢性外踝不稳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美式整骨技术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 目的研究美式整骨技术治疗慢性外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1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慢性外踝不稳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美式整骨技术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AOFAS)踝一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AOFAS评分比分别是(48.96±13.46)分和(49.55±12.1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OFAS评分对照组(62.58±6.44)分,治疗组(76.27±5.35)分,组间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式整骨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慢性外踝关节不稳患者的主动运动能力,同时提高踝关节的整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式整骨技术 慢性外踝关节不稳 本体感觉
原文传递
美式整骨技术对青年学生陈旧性踝扭伤的治疗观察
8
作者 李宁 周敬杰 +2 位作者 张秀芳 张明 郑波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11期161-162,共2页
目的研究美式整骨技术治疗青年学生陈旧性踝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10月期间符合陈旧性踝扭伤的青年学生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美式整骨技术治疗... 目的研究美式整骨技术治疗青年学生陈旧性踝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10月期间符合陈旧性踝扭伤的青年学生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美式整骨技术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AOFAS)踝一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AOFAS评分比分别是(48.96±13.46)分和(49.55±12.1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OFAS评分对照组为(62.58±6.44)分,治疗组为(76.27±5.35)分,组间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对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式整骨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青年学生陈旧性踝扭伤的主动运动能力,同时提高踝关节的整体稳定性,改善青年学生整体的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式整骨技术 陈旧性踝扭伤 本体感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