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方淑荣 《江苏科技信息》 2015年第34期37-39,共3页
文章从现阶段内部控制的现状入手来分析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的重要作用,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何进一步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 内部审计 公司治理 措施
下载PDF
浅谈奶牛场兽医卫生保健与管理措施 被引量:2
2
作者 居安 彭勇翰 《畜禽业》 2019年第4期29-29,共1页
做好牲畜的卫生保健工作对于我国牲畜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重点分析了奶牛场兽医卫生保健与管理工作,从而更好促进我国畜牧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奶牛兽医 卫生保健 管理措施
下载PDF
如何加强乳酸菌饮料的产品质量控制
3
作者 王洪福 《食品安全导刊》 2015年第10X期64-,共1页
在乳酸菌饮料的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中出现的细节问题都有可能对产品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可能出现分层沉淀、胀包等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乳酸菌饮料的质量关乎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产企业的声誉,所以在其生产过程中需要从原料把... 在乳酸菌饮料的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中出现的细节问题都有可能对产品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可能出现分层沉淀、胀包等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乳酸菌饮料的质量关乎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产企业的声誉,所以在其生产过程中需要从原料把关、加工过程控制、运输、储存等整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要进行仔细分析,深入排查,及时解决,不断提高乳酸菌饮料的产品质量。乳酸菌饮料主要是以原奶或者奶粉为原料,经过发酵处理之后再在其中加入水、糖等物质制成的一种饮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饮料 产品质量 发酵处理 生产过程 原奶 活性乳酸菌 质量控制 杀菌温度 加工过程 销售全过程
下载PDF
浅谈减少乳品检验误差
4
作者 张颖 张岩 杨海峰 《食品安全导刊》 2015年第11X期102-,共1页
乳品检验是通过实验分析的方法测定一定批量乳品成分、获得检测数据、分析成分组成、用以评价该批量的乳品质量的过程。但在实验分析过程中因为多因素的制约会产生与真实值偏离的观测值,观测值与真实值的离差称之为误差。本文根据国家... 乳品检验是通过实验分析的方法测定一定批量乳品成分、获得检测数据、分析成分组成、用以评价该批量的乳品质量的过程。但在实验分析过程中因为多因素的制约会产生与真实值偏离的观测值,观测值与真实值的离差称之为误差。本文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我从事乳品检验工作以来的总结,浅述乳品检验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如何减少检验误差,保证数据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品质量 检验误差 观测值 数据质量 工作过程 检测设备 离差 观察值 化学试剂 检验过程
下载PDF
关于乳品优质安全生产的几点思考
5
作者 王洪福 《食品安全导刊》 2015年第7X期77-,共1页
乳品优质安全生产对于消费者特别是婴幼儿的健康具有及其重要的影响,三鹿奶粉引起的奶制品安全问题,至今还被人们时常提及,乳品的安全对人民群众的生命是一种极大的威胁,而且会给乳品生产行业乃至整个食品行业都带来非常严重的声誉的损... 乳品优质安全生产对于消费者特别是婴幼儿的健康具有及其重要的影响,三鹿奶粉引起的奶制品安全问题,至今还被人们时常提及,乳品的安全对人民群众的生命是一种极大的威胁,而且会给乳品生产行业乃至整个食品行业都带来非常严重的声誉的损坏,安全问题成了乳品生产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因此需要不断的加强乳品生产监督。一、乳品优质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奶牛饲养环节的安全奶牛的饲养是乳品生产的基础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品生产 奶牛饲养 食品安全标准 人民群众 乳品业 原奶 乳成分 抽样检查 质量监管 饲料添加剂
下载PDF
乳酸菌乳品的微生物指标检测
6
作者 李静 《食品安全导刊》 2017年第8X期79-79,共1页
超市卖场经常出售的各种乳酸菌乳品,成为大众十分青睐的产品之一。本文对某个城市的乳酸菌乳品进行抽样检测,并分析它是否真的对人体有益。
关键词 乳酸菌乳品 微生物 指标检测
下载PDF
沙门氏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7
作者 李杰 丁承超 +7 位作者 翟续昭 王广彬 刘武康 曾海娟 王淑娟 孙静娟 董庆利 刘箐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126-132,共7页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不仅能引起动物伤寒、霍乱,还会导致人类胃肠炎、败血症等疾病,严重威胁人、畜的生命健康,由其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高居所有食源性致病菌之首。食品中沙门氏菌的快速、准确检测是预防与...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不仅能引起动物伤寒、霍乱,还会导致人类胃肠炎、败血症等疾病,严重威胁人、畜的生命健康,由其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高居所有食源性致病菌之首。食品中沙门氏菌的快速、准确检测是预防与控制沙门氏菌传播蔓延的重要手段。随着生物学、化学、物理等学科的快速发展,沙门氏菌的检测技术已从传统的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发展到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电化学、传感器、生物芯片等快速、高通量检测,尤其是近年来与纳米技术、光谱学、质谱学以及代谢组学等的结合使用,为沙门氏菌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方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在参阅国内外最新研究报道的基础上,对各种方法进行总结阐述,并对沙门氏菌未来检测技术的发展动向予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人畜致病菌 食品安全 检测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孙静娟 曾海娟 +5 位作者 丁承超 王广彬 翟绪昭 王淑娟 李杰 刘箐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120-125,共6页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目前,在众多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方法中应用较广的是免疫学检测法、分子学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时间短,操作简单,但该方法依赖高特异性的抗体,会出现假阳性,还...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目前,在众多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方法中应用较广的是免疫学检测法、分子学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时间短,操作简单,但该方法依赖高特异性的抗体,会出现假阳性,还需要进一步鉴定检测结果。分子学检测法克服了免疫学检测法不能在种的水平鉴定单增李斯特菌的缺点,省时省力,灵敏度高,但是分子学检测法需要丰富的操作经验,并且不适于现场大批量检测。新兴的代谢学检测法、光谱学检测法、生物传感器等也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本文综合近年最新文献,就单增李斯特菌检测的最新方法、检测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予以分析综述,以期为该菌的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检测方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单增李斯特菌CdaA的抗原表位分析及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5
9
作者 孙静娟 邱景璇 +5 位作者 曾海娟 丁承超 王广彬 李杰 王淑娟 刘箐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3-171,共9页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单增李斯特菌腺苷酸环化酶CdaA具有良好的种内保守性、种间特异性和抗原表位结构,本研究对该蛋白的免疫原性进行验证并制备单克隆抗体,拟以CdaA为检测靶标检测单增李斯特菌。考虑到跨膜区可能会阻碍CdaA的表达,...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单增李斯特菌腺苷酸环化酶CdaA具有良好的种内保守性、种间特异性和抗原表位结构,本研究对该蛋白的免疫原性进行验证并制备单克隆抗体,拟以CdaA为检测靶标检测单增李斯特菌。考虑到跨膜区可能会阻碍CdaA的表达,因而构建pET30a-Δ300cdaA并诱导表达Δ100CdaA。以纯化的Δ100CdaA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可达1∶128 000。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多抗能够识别从单增李斯特菌中提取的CdaA。另外,筛选得到一株单克隆抗体,3F8,单抗效价可达1∶512 000。Western blotting分析可知该单抗能够与9株单增李斯特菌和2株非致病李斯特菌的提取蛋白结合,并且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7株其他菌种的提取蛋白不结合,表明该单抗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利用生物信息学筛选检测靶标并分析抗原表位结构,最后成功制备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cdaA 生物信息学 抗原表位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抗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鉴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曾海娟 王广彬 +6 位作者 郭慧琴 邱实 李建武 翟绪昭 丁承超 宋春美 刘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28-232,共5页
以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Aac)野生型菌株SD01免疫BALB/c小鼠,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筛选获得4株稳定分泌抗SD01菌株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6F... 以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Aac)野生型菌株SD01免疫BALB/c小鼠,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筛选获得4株稳定分泌抗SD01菌株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6F、6D、7E、4F,腹水抗体效价分别为1∶102 400、1∶102 400、1∶25 600、1∶51 200。采用饱和硫酸铵沉淀及Protein-G亲和层析法纯化腹水,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electrophoresis,SDS-PAGE)显示纯化后的单克隆抗体(m Ab)纯度较高,纯化后单克隆抗体(2 mg/m L)效价分别为1∶12 800、1∶6 400、1∶3 200、1∶6 400,亚型鉴定结果表明4种单克隆抗体均为Ig G2 a。间接ELISA结果表明,4种单克隆抗体对8种果斑病菌结合能力不同:6F可以结合6种,6D、4F可以结合8种,7E可以结合5种。与3种非Aac近源种植物病原菌交叉反应情况为:6F、4F与2种非Aac近源种植物病原菌存在交叉反应,6D、7E与3种非Aac近源种植物病原菌均无交叉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果斑病菌 单克隆抗体 制备 特性鉴定
下载PDF
副溶血性弧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鉴定 被引量:5
11
作者 谢曼曼 李建武 +5 位作者 王广彬 曾海娟 翟绪昭 丁承超 刘武康 刘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3-68,共6页
为制备特异性强的副溶血性弧菌的单克隆抗体,解决单克隆抗体对免疫学检测产品研发的制约,以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ATCC 17802标准菌株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筛选,获得稳定分泌抗副溶血性弧... 为制备特异性强的副溶血性弧菌的单克隆抗体,解决单克隆抗体对免疫学检测产品研发的制约,以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ATCC 17802标准菌株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筛选,获得稳定分泌抗副溶血性弧菌(ATCC 17802)菌株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3F7D7E8C4,通过体内诱生腹水大量制备抗体,用亚类试剂盒测定抗体亚类为Ig G1;采用辛酸硫酸铵沉淀法以及亲和层析柱对腹水进行纯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纯度。制备得到腹水抗体效价为1∶16 000,纯化后抗体效价为1∶8 000,抗体敏感性IC_(50)达到10~6 CFU/m L。纯化后的抗体与12株副溶血性弧菌均能特异性结合,与其他9种非副溶血性弧菌的食源性致病菌均无交叉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弧菌外膜蛋白OmpK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杰 丁承超 +8 位作者 翟续昭 王广彬 刘武康 谢曼曼 曾海娟 王淑娟 孙静娟 董庆利 刘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1-116,共6页
制备弧菌外膜蛋白K(outer membrane protein K,Omp K)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以原核表达系统表达野生株Vibrio parahaemolyticus B的Omp K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肿瘤细胞SP2/0进行细胞融合,采用有限稀释法和间接酶... 制备弧菌外膜蛋白K(outer membrane protein K,Omp K)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以原核表达系统表达野生株Vibrio parahaemolyticus B的Omp K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肿瘤细胞SP2/0进行细胞融合,采用有限稀释法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筛选出能够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小鼠体内诱导制备腹水,用饱和硫酸铵沉淀法和亲和层析柱纯化抗体。最终获得能稳定分泌抗Omp K的两株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Omp K-Mab-4B7、Omp K-Mab-3C5,2株杂交瘤细胞系所分泌的Mab亚类均为Ig G1,效价达1∶128 000,抗体3C5、4B7的敏感度IC50分别为2.5、5.0μg/m L。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可以与本实验室12株副溶血性弧菌(V.parahaemolyticus A、B、C、D、E、F、G、H、I、J、ATCC17802、ATCC33847)的外膜蛋白有不同程度的结合反应,与4株溶藻弧菌中的3株(V.alginolyticus A、B、C)外膜蛋白能够较好的结合,与1株鳗弧菌(V.anguillarumMVM)外膜蛋白也有轻微的结合反应,实验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弧菌Omp K的基础研究和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 弧菌外膜蛋白K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单增李斯特菌prsA1基因的截短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静娟 邱景璇 +5 位作者 曾海娟 丁承超 王广彬 李杰 王淑娟 刘箐 《生物技术进展》 2018年第3期254-260,共7页
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能够引发李斯特菌病,对食品安全构成巨大威胁。prsA1具有保守性和特异性,利用Signal P 4.1 Server程序、TMHMM Server V.2.0程序和SEPPA 2.0程序预测了Prs A1的信号肽段... 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能够引发李斯特菌病,对食品安全构成巨大威胁。prsA1具有保守性和特异性,利用Signal P 4.1 Server程序、TMHMM Server V.2.0程序和SEPPA 2.0程序预测了Prs A1的信号肽段、跨膜区域及空间抗原表位,预测结果显示Prs A1的N端含有信号肽段及跨膜区且该蛋白具有良好抗原表位结构,因而可作为检测靶标。在此基础上,采用PCR法获得prsA1的非跨膜区序列即Δ84prsA1,构建重组质粒pET30a-Δ84prsA1并转入到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Δ28Prs A1,Ni-IDA柱亲和纯化重组蛋白Δ28PrsA1,以纯化的Δ28PrsA1为抗原制备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检测多克隆抗体的效价,高达1∶128 000。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该多克隆抗体能够识别从单增李斯特菌中提取的PrsA1蛋白。利用生物信息学筛选检测靶标并分析抗原表位结构,最后成功制备了多克隆抗体,为单增李斯特菌检测靶标的筛选和免疫学检测提供了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prsA1 生物信息学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虚拟培训室在《食品营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芮怀瑾 倪凯 孙吉刚 《食品界》 2016年第6期46-47,共2页
《食品营养学》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密切,在增进我国人民体质、预防疾病,保护和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些信息的获取不仅需要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理... 《食品营养学》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密切,在增进我国人民体质、预防疾病,保护和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些信息的获取不仅需要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同时更需要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并具备处理复杂问题的高阶思维技能和策略。然而,现有的教学方法只是强调理论的认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营养学 虚拟培训 教学效果 思维技能 知识迁移 人体健康 认知过程 虚拟现实系统 虚拟环境 学习过程
下载PDF
阪崎克罗诺杆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 被引量:7
15
作者 翟绪昭 曾海娟 +7 位作者 王广彬 董庆利 谢曼曼 丁承超 刘武康 王淑娟 李杰 刘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68-272,共5页
以阪崎克罗诺杆菌标准菌株ATCC 29004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细胞技术,经过两次细胞融合共制备出7株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E9、2A7、2D10、3E5、5B10、6E3、12A2)。其中2A7、2D10、3E5、12A2的效价达到了1∶256 000,6E3的... 以阪崎克罗诺杆菌标准菌株ATCC 29004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细胞技术,经过两次细胞融合共制备出7株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E9、2A7、2D10、3E5、5B10、6E3、12A2)。其中2A7、2D10、3E5、12A2的效价达到了1∶256 000,6E3的效价为1∶128 000,5B10的效价为1∶64 000,1E9的效价为1∶32 000。亚型鉴定结果显示1E9的亚型为Ig G1,6E3的亚型为Ig G2b,其余抗体2A7、2D10、3E5、5B10、12A2的亚型均为IgG2a。对7株抗体进行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2A7能与3株阪崎克罗诺杆菌(ATCC 29004、ATCC 29544、ATCC 12868)都结合,1E9能与其中两株(ATCC 29004、ATCC 12868)结合,且与其他11株类似菌和常见致病菌交叉反应结果显示7个抗体均有良好的特异性。用2A7建立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阪崎克罗诺杆菌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0~6 CFU/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阪崎克罗诺杆菌 单克隆抗体 间接竞争ELISA
下载PDF
肉制品异源基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胡谦 陈颖 +5 位作者 倪凯 葛兆方 曾海娟 王淑娟 马兰 刘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75-282,共8页
近年来,食品掺假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要食品安全问题之一。由于利益的驱使,在肉制品行业异源肉质掺假现象尤其严重。目前,用于肉制品异源基因检测的技术包括普通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DNA指纹技术、... 近年来,食品掺假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要食品安全问题之一。由于利益的驱使,在肉制品行业异源肉质掺假现象尤其严重。目前,用于肉制品异源基因检测的技术包括普通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DNA指纹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微滴式数字PCR技术、DNA条形码技术等。本文综述了肉制品中异源基因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发展趋势予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制品 异源基因 检测技术
下载PDF
凝固型酸豆乳调味醋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颖 陈力 +4 位作者 汤薇 时培宁 王帅 贺羽 李勇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6-149,153,共5页
文章探讨了新型酸豆乳风味醋的发酵菌种选择、稳定剂类型及添加量、杀菌时间等因素对凝固性的影响,pH值和椰浆粉添加量对酸豆乳调味醋风味的影响,优化了加工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对黄豆进行脱腥、去皮等预处理后,通过打浆、细化、滤... 文章探讨了新型酸豆乳风味醋的发酵菌种选择、稳定剂类型及添加量、杀菌时间等因素对凝固性的影响,pH值和椰浆粉添加量对酸豆乳调味醋风味的影响,优化了加工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对黄豆进行脱腥、去皮等预处理后,通过打浆、细化、滤渣、煮浆等工序制成豆浆,用高温灭菌锅121℃12 min杀菌,添加2%椰浆粉、5%蔗糖、3%葡萄糖、1.5%稳定剂(变性淀粉和果胶),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双歧杆菌作为混合发酵剂发酵10 h左右,可使酸豆乳达到pH 4.0~4.1的酸度,可以得到具有发酵豆奶风味、可直接饮用或用于调味的新型风味醋。后续亦可进行冷冻干燥,制成单包粉末状,便于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豆乳 发酵 加工工艺 风味
下载PDF
我国牛奶安全生产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2
18
作者 解立练 梁伟 《食品安全导刊》 2020年第6期37-37,共1页
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这一社会民生问题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将分析探讨牛奶质量安全的概念,以及我国牛奶安全生产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为牛奶安全生产提供一些建议对策。
关键词 牛奶 安全生产现状 质量安全
下载PDF
奶牛乳腺炎的预防和治疗 被引量:2
19
作者 居安 《湖北畜牧兽医》 2019年第11期19-20,共2页
对奶牛乳腺炎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进行了探讨,旨在更好地指导养殖户防治该病,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关键词 奶牛乳腺炎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高脂醇香型酸奶稳定剂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倪丽娟 倪凯 《中国食品》 2018年第21期114-116,共3页
本文以色泽、香味、口感、组织状态为感官评分标准,旨在解决高脂醇香酸奶稳定性的问题。实验选用5种常用稳定剂的不同浓度作为单一稳定剂评分,筛选出适宜稳定剂,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复配稳定剂的最优配比。结果:适宜于高脂醇香酸奶的单... 本文以色泽、香味、口感、组织状态为感官评分标准,旨在解决高脂醇香酸奶稳定性的问题。实验选用5种常用稳定剂的不同浓度作为单一稳定剂评分,筛选出适宜稳定剂,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复配稳定剂的最优配比。结果:适宜于高脂醇香酸奶的单一稳定剂为果胶0.15%、CMC 0.15%、黄原胶0.10%,通过进一步正交实验获得复配稳定剂最优配比为:果胶:CMC:黄原胶=0.15:0.15: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醇香酸奶 稳定剂 复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