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日合资绍兴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的经营实践和成效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国荣 《茶叶》 2000年第4期225-227,共3页
该公司创建于 1993年 ,六年来 ,各项生产业务全面增长 ,直接经营茶园达 60 0 0余亩 ,出口茶叶 160 0吨 ,创汇 80 0万美元 ,其主要经验实践是 :以推广适制良种为中心 ,实现茶叶园区建设 ,提高茶叶质量 ,实行自营出口 ,便捷茶用物资供应渠... 该公司创建于 1993年 ,六年来 ,各项生产业务全面增长 ,直接经营茶园达 60 0 0余亩 ,出口茶叶 160 0吨 ,创汇 80 0万美元 ,其主要经验实践是 :以推广适制良种为中心 ,实现茶叶园区建设 ,提高茶叶质量 ,实行自营出口 ,便捷茶用物资供应渠道 ,进行集约化、科学化管理 ,节约了成本 ,提高了经济效益 ,也为周边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种工程 科学化管理 茶园基础建设 自营出口 绍兴御茶材茶业有限公司 中日合资
下载PDF
碾茶及其粉碎方式对抹茶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徐海霞 蒋玉兰 《中国茶叶加工》 2024年第2期27-32,共6页
抹茶是以经遮阴覆盖后的鲜叶为原料,采用特殊加工工艺制成的超微茶粉。文章研究了三个等级的碾茶原料及台式球磨、连续式球磨和气流粉碎三种粉碎工艺对抹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质的碾茶原料采用不同的粉碎方式制备抹茶,其产品的... 抹茶是以经遮阴覆盖后的鲜叶为原料,采用特殊加工工艺制成的超微茶粉。文章研究了三个等级的碾茶原料及台式球磨、连续式球磨和气流粉碎三种粉碎工艺对抹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质的碾茶原料采用不同的粉碎方式制备抹茶,其产品的香气、滋味、颜色及理化成分等有不同差异。高品质碾茶宜采用台式球磨粉碎,中档碾茶宜采用球磨粉碎和连续式球磨粉碎,低档碾茶宜采用气流粉碎。文章为提高抹茶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碾茶 球磨粉碎 气流粉碎 抹茶
下载PDF
抹茶加工不同阶段中真菌多样性变化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蒋玉兰 徐海霞 +6 位作者 朱跃进 刘志荣 吕杨俊 潘俊娴 叶丽伟 王霈菲 张士康 《中国茶叶加工》 2023年第1期69-76,共8页
为了解抹茶加工过程中真菌多样性变化情况,以抹茶加工过程中茶叶的三个典型状态在制品茶鲜叶(X组)、碾茶(N组)和抹茶(F组)为研究对象,采用ITS序列检测分析真菌多样性情况。结果表明X组、N组和F组30个样品中共检测出876916条有效序列,各... 为了解抹茶加工过程中真菌多样性变化情况,以抹茶加工过程中茶叶的三个典型状态在制品茶鲜叶(X组)、碾茶(N组)和抹茶(F组)为研究对象,采用ITS序列检测分析真菌多样性情况。结果表明X组、N组和F组30个样品中共检测出876916条有效序列,各组真菌ASVs数目分别为399个、920个和1179个,各组特有ASVs数目分别为212个、476个和713个,三组共有ASVs数目为121个。α多样性分析表明,Goods-coverage指数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数值均约等于1,所有样品中的真菌物种基本全部被测出;三组的Chao1、Observed-species和Shannon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真菌物种数目呈现F>N>X的规律,影响抹茶真菌群落的未知因素最多(抹茶的Shannon指数最大),其次分别为碾茶和茶树鲜叶;N组与F组的Simpson指数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碾茶和抹茶中的真菌物种种类类似。β多样性分析表明,各组内的真菌群落结构相近;碾茶与抹茶的真菌菌落结构相似度高,与茶树鲜叶的真菌菌落结构不同。物种分析表明,三组共检测到真菌9门、36纲、80目、189科、360属、597种。门水平: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X组、N组和F组的优势真菌门,含量分别为97.89%和2.07%(累计99.96%)、56.98%和42.00%(累计98.98%)、49.50%和49.12%(累计98.62%),囊括了各组样品中的绝大部分菌门。属水平:X组中的优势真菌属为茎点霉属(Setophoma),相对丰度为91.06%;N组和F组中的优势真菌属均为茎点霉属(Setophoma)和节担菌属(Wallemia),相对丰度分别为27.46%、27.50%(累计54.96%)和21.46%、32.88%(累计54.34%)。文章为抹茶产业的高质量安全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鲜叶 碾茶 抹茶 真菌多样性 ITS序列分析
下载PDF
茶树品种黄金芽研究综述
4
作者 高玉萍 崔飞龙 +1 位作者 沈炜 徐雷 《乡村科技》 2023年第8期72-77,共6页
黄金芽是一种光照敏感型黄色系白化茶树品种,因独特的品种特性,近年来被我国各大茶区广泛引种。根据现有研究成果,从黄金芽的黄化机制、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鲜叶理化成分、适制性、成品品质特征及理化成分等方面综述黄金芽研究现状,... 黄金芽是一种光照敏感型黄色系白化茶树品种,因独特的品种特性,近年来被我国各大茶区广泛引种。根据现有研究成果,从黄金芽的黄化机制、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鲜叶理化成分、适制性、成品品质特征及理化成分等方面综述黄金芽研究现状,为该品种的引种栽培、生产加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芽 茶树品种 黄化机制 适制性
下载PDF
ICP-OES法同时测定茶叶中La、Ce、Pr、Sm、Nd五种稀土元素 被引量:26
5
作者 石元值 冯启华 +3 位作者 马立峰 韩文炎 阮建云 王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0-313,共4页
本实验建立了一种用ICP-OES同时测定茶叶样品中的La、Ce、Pr、Sm和Nd五种稀土元素的方法。采用干灰化与微波消煮两种前处理方法处理绿茶与乌龙茶茶叶样品,结合ICP-OES法测定,结果精度与准确度良好,其回收率都在87%~103%之间,相对标准... 本实验建立了一种用ICP-OES同时测定茶叶样品中的La、Ce、Pr、Sm和Nd五种稀土元素的方法。采用干灰化与微波消煮两种前处理方法处理绿茶与乌龙茶茶叶样品,结合ICP-OES法测定,结果精度与准确度良好,其回收率都在87%~10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都在1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 CE PR SM ND 茶叶 ICP-OES
下载PDF
茶尺蠖绿色防控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6
6
作者 李喜旺 刘丰静 +4 位作者 邵胜荣 苏亮 金李孟 娄永根 孙晓玲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5-331,共7页
茶尺蠖是我国茶园重要的食叶性害虫之一,严重发生时可将茶树吃成光杆,甚至直接导致茶树死亡。茶尺蠖在我国多个省份大面积发生,常给茶叶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关于茶尺蠖的种类厘清、挥发物引诱剂、性信息素鉴定和其他技术等... 茶尺蠖是我国茶园重要的食叶性害虫之一,严重发生时可将茶树吃成光杆,甚至直接导致茶树死亡。茶尺蠖在我国多个省份大面积发生,常给茶叶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关于茶尺蠖的种类厘清、挥发物引诱剂、性信息素鉴定和其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报道大量涌现。本文在归纳和总结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害虫防控方面的发展趋势,对未来茶尺蠖防控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茶尺蠖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 防治技术 研究进展 展望
下载PDF
茶天牛食物源引诱剂的筛选与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边磊 吕闰强 +2 位作者 邵胜荣 蔡晓明 陈宗懋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4-101,共8页
茶天牛(Aeolesthes induta Newman)发生危害严重影响茶树寿命和茶叶产量,如何高效地防治茶天牛已成为近年来有机茶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选择糖醋酒液、白糖和蜂蜜为食诱剂成分,筛选出蜂蜜20倍稀释液最适合用于诱集茶天牛成虫,高峰期... 茶天牛(Aeolesthes induta Newman)发生危害严重影响茶树寿命和茶叶产量,如何高效地防治茶天牛已成为近年来有机茶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选择糖醋酒液、白糖和蜂蜜为食诱剂成分,筛选出蜂蜜20倍稀释液最适合用于诱集茶天牛成虫,高峰期每7 d的平均诱虫量可达(60.3±15)头,且雌虫数量是雄虫的2倍;应用技术研究结果显示,添加农药对搭配水盆诱捕器的食诱剂无显著增效作用,诱捕器的悬挂高度以平行或高于茶棚30 cm为宜,雨天食诱剂对天牛成虫的日诱集量会下降86%以上。本研究筛选出的食诱剂效果显著、成本低、使用方便,可用于今后茶园茶天牛的监测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天牛 食诱剂 应用技术
下载PDF
不同茶树品种实行优质绿茶机械化采摘的适应性比较 被引量:24
8
作者 石元值 吕闰强 +6 位作者 方乾勇 阮建云 金李孟 朱朝安 袁海波 陆德彪 鲁成银 《中国茶叶》 2010年第11期8-9,11,共3页
大宗茶机械化采摘已在生产中普遍应用,技术较为成熟。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优质绿茶的效益显著高于大宗茶,并在生产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然而当前优质绿茶主要靠人工采摘来完成,由于采茶工紧缺,采茶高峰期有些地方无法... 大宗茶机械化采摘已在生产中普遍应用,技术较为成熟。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优质绿茶的效益显著高于大宗茶,并在生产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然而当前优质绿茶主要靠人工采摘来完成,由于采茶工紧缺,采茶高峰期有些地方无法将茶叶及时采下,导致效益降低;采茶工资普遍上涨,增加了茶叶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绿茶 机械化采摘 茶树品种 适应性 生产成本 消费观念 人工采摘 采茶
下载PDF
树冠微域环境对茶树碳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石元值 方丽 吕闰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50-1261,共12页
【目的】树冠微域环境对植物的生长有着显著影响,改善植物树冠环境可提升收获对象的品质。因此茶树的生长特别是其碳氮代谢及茶叶品质可能会受到树冠微域环境影响,本文拟通过覆盖遮荫的方式人为改变茶树树冠微域环境,以探明树冠微域环... 【目的】树冠微域环境对植物的生长有着显著影响,改善植物树冠环境可提升收获对象的品质。因此茶树的生长特别是其碳氮代谢及茶叶品质可能会受到树冠微域环境影响,本文拟通过覆盖遮荫的方式人为改变茶树树冠微域环境,以探明树冠微域环境对茶树碳氮代谢等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通过在茶树树冠面上分别覆盖光热透过性能不同的三种遮荫材料,人为改变茶树树冠面的微域环境,以不覆盖为对照,比较不同树冠微域环境条件下树冠面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等环境因子的变化及光合速率等的差异,并通过氨基酸组分分析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不同季节茶树新梢中碳氮初级代谢产物进行分析,以比较树冠微域环境变化对茶树碳氮代谢及茶鲜叶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茶树树冠面经三种光热透过性能不同的遮阳网在蓬面直接覆盖后,茶树新梢的生长小环境及碳氮代谢均发生了变化:1)树冠面的光照强度、空气温度及叶片温度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覆盖隔热网的降温效果最好,降温幅度最高可达3.1℃;覆盖银色网在早晚有较好的降温效果,降温幅度可达1.6℃,但在12时、14时和16时未有明显的降温效果。而覆盖黑网后早晨的树冠面空气温度与叶片温度却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且随着外界温度的升高,黑网下的两种温度与不覆盖比表现出了波动现象。2)茶树被覆盖后,其净光合速率表现出显著的降低趋势,其中黑网覆盖处理与不覆盖处理均在中午12点左右出现一个低谷,出现了"午睡"现象,而银色网与隔热网覆盖处理没有表现出"午睡"现象;覆盖后茶树叶片胞间CO2浓度较不覆盖表现出升高趋势,其中以隔热网处理为最高。3)在高温强光季节对茶树进行适度遮荫覆盖,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茶树氮代谢,减弱茶树碳代谢,改善各季茶树新梢的品质。主要表现为茶新梢的叶绿素含量、氮磷钾等养分含量、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增加;氨基酸组分如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等也均表现出显著增加趋势;茶新梢中总碳含量及茶多酚等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总碳、C/N、茶多酚含量等显著降低,儿茶素组分降低但儿茶素品质指数增加、苦涩味指数降低;三种茶树微域环境中,隔热网覆盖的树冠环境对茶叶品质提升方面效果最明显。4)与不覆盖相比,茶树新梢产量表现出了降低的趋势。【结论】通过遮荫覆盖等方式调控茶树树冠微域环境会影响茶树碳氮代谢等生理活动、提高茶鲜叶品质,但茶鲜叶的产量表现出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冠微域环境 茶树 碳氮代谢 品质
下载PDF
双人采茶机在名优绿茶机械化采摘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1
10
作者 石元值 吕闰强 +6 位作者 阮建云 鲁成银 方乾勇 陆德彪 尹军锋 袁海波 杨建灿 《中国茶叶》 2010年第6期19-20,共2页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特别是浙江开始大力发展名优茶,茶农的茶叶收入得到明显增加。然而名优茶的鲜叶采摘主要靠人工来完成,近几年来各地茶区采茶高峰期招不到充足采茶工的现象时有发生,2007年与2008年的"采茶工荒"更显严重。2009年...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特别是浙江开始大力发展名优茶,茶农的茶叶收入得到明显增加。然而名优茶的鲜叶采摘主要靠人工来完成,近几年来各地茶区采茶高峰期招不到充足采茶工的现象时有发生,2007年与2008年的"采茶工荒"更显严重。2009年开春,采茶工每天的工资已涨到了60元,高的甚至达到了100元,而往年才30~40元,工钱几乎比往年翻了1番,茶叶的生产成本明显提高。目前印度、日本等国家已基本实行茶叶机器采摘。除高档名优茶对茶叶外形有较高要求需人工采摘外,从规模化生产而言,推广机器采摘是今后茶叶生产的一个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采摘 采茶机 名优绿茶 茶叶生产 应用 人工采摘 规模化生产 名优茶
下载PDF
不同加工工艺对超微茶粉的理化性质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韩宇 胡钢亮 +3 位作者 邵胜荣 陈小强 杜钰 张云天 《茶叶》 2017年第2期77-80,共4页
研究分析了不同加工工艺超微茶粉球磨粉碎工艺、气磨粉碎工艺超微茶粉主要理化性质。不同粉碎处理的超微茶粉在理化成分含量、色泽、香气及滋味特征等方面均有所差异。结果表明,球磨、气磨粉碎超微茶粉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5.4 mg/g、2... 研究分析了不同加工工艺超微茶粉球磨粉碎工艺、气磨粉碎工艺超微茶粉主要理化性质。不同粉碎处理的超微茶粉在理化成分含量、色泽、香气及滋味特征等方面均有所差异。结果表明,球磨、气磨粉碎超微茶粉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5.4 mg/g、22.9 mg/g;咖啡碱含量分别为33.8 mg/g、33.6 mg/g;水溶性糖含量分别为31.2 mg/g、30.8 mg/g;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1.1 mg/g、19.2 mg/g;茶多酚含量分别为172.2 mg/g、150.3 mg/g。球磨粉碎超微茶粉感官品质特征优于气磨粉碎超微茶粉,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等主要香气物质、营养物质的损失也低于气磨粉碎超微茶粉,本实验对比两者理化性质的区别分析,从而可以为提高超微茶粉品质的加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茶粉 加工工艺 生化成分
下载PDF
缓释氮肥在茶园中施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优 王东辉 吕闰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51-652,678,共3页
[目的]了解缓释氮肥在茶园中的施用效果。[方法]设置尿素(CK)、包膜肥、包膜肥减氮量20%、包膜肥+双氰胺(DCD)4个处理,对茶叶产量、含氮量、品质和土壤氮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尿素处理的茶叶产量最高,达14599.5kg/hm2,包膜肥、包膜... [目的]了解缓释氮肥在茶园中的施用效果。[方法]设置尿素(CK)、包膜肥、包膜肥减氮量20%、包膜肥+双氰胺(DCD)4个处理,对茶叶产量、含氮量、品质和土壤氮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尿素处理的茶叶产量最高,达14599.5kg/hm2,包膜肥、包膜肥减量和包膜肥+DCD处理的产量分别比对照减少2.6%、4.3%和8.1%。茶树功能叶的氮含量比较稳定,在3.08%~3.94%。不同处理对茶叶的品质未造成明显的影响。尿素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与施用时间及次数有关,包膜肥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都是春茶期间较高,以后逐步下降。包膜肥减量处理的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较少。包膜肥中加入DCD之后,硝化作用明显被抑制,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明显下降,铵态氮含量相对有所增加。[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新的肥料品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氮肥 茶园
下载PDF
机械施肥对茶叶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马立锋 吕闰强 +5 位作者 黄海涛 丁勇 周静峰 郑生宏 袁程晓 阮建云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3期391-395,402,共6页
利用农用耕作机械,在湖北恩施、浙江余杭、浙江绍兴、浙江丽水、安徽宣城、江苏无锡生产茶园,开展机械施肥对茶叶产量、品质成分、养分吸收和经济效益研究,评价机械施肥在茶园中的适用性。根据机械与人工进行不同施肥方式的组合设立4个... 利用农用耕作机械,在湖北恩施、浙江余杭、浙江绍兴、浙江丽水、安徽宣城、江苏无锡生产茶园,开展机械施肥对茶叶产量、品质成分、养分吸收和经济效益研究,评价机械施肥在茶园中的适用性。根据机械与人工进行不同施肥方式的组合设立4个处理,即人工开沟施肥(基肥、追肥,对照)、机械施基肥+人工开沟施追肥、机械施肥(基肥、追肥)、机械施基肥+人工撒施追肥。结果表明,人工开沟施肥、机械施肥、机械施基肥+人工开沟施追肥之间茶叶产量、品质成分(游离氨基酸总量、茶多酚含量、酚氨比)、营养元素吸收无显著差异,但人工撒施追肥会降低茶叶产量,影响茶树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相比人工开沟施肥,机械施肥每年667 m^2可增加纯收入350元,机械施基肥+人工开沟施追肥可增加纯收入137元。因此,茶园实施机械施肥,明显减少施肥的成本投入,增加茶农收入,适宜在茶园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机械施肥 人工施肥 新梢产量 品质成分 养分吸收 经济效益
下载PDF
超微粉碎技术对抹茶中主要元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金寿珍 章剑扬 +2 位作者 沈炜 陈红平 刘志荣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7-290,共4页
为研究超微粉碎技术对抹茶中主要元素含量的影响,以碾茶为原料,用球磨、电动石磨、气流和卧式连续式4种超微粉碎技术加工抹茶,对抹茶产品中的主要元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卧式撞击粉碎技术加工的抹茶中铬、铅、镍和稀土含量增加明显... 为研究超微粉碎技术对抹茶中主要元素含量的影响,以碾茶为原料,用球磨、电动石磨、气流和卧式连续式4种超微粉碎技术加工抹茶,对抹茶产品中的主要元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卧式撞击粉碎技术加工的抹茶中铬、铅、镍和稀土含量增加明显,尤其是铬的含量远高于我国茶产品的标准限量;气流粉碎技术加工的抹茶铝含量显著增加,应用于食品将可能导致食品中的铝超标,产生质量安全问题;球磨和电动石磨两种粉碎技术适合作为食品原料抹茶的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粉碎 抹茶 元素 影响
下载PDF
第一讲:茶叶重金属元素含量现状及累积特点 被引量:13
15
作者 石元值 金李孟 祝幼松 《中国茶叶》 2007年第6期17-19,共3页
随着现代无机生物化学的发展与进步,已发现茶叶中含有50多种矿质元素,这些元素中有很多种属于重金属元素,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有些重金属元素如锌、锰、铜、铁等对人体或茶树来说都是必需的微量矿质营养元素,若人体或茶树摄入量... 随着现代无机生物化学的发展与进步,已发现茶叶中含有50多种矿质元素,这些元素中有很多种属于重金属元素,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有些重金属元素如锌、锰、铜、铁等对人体或茶树来说都是必需的微量矿质营养元素,若人体或茶树摄入量不足,均易导致多种疾病,但如果摄入过多,也易产生毒副作用。而有些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及茶树来说都为非必需元素,如铅、汞、镉等,这些元素对人体或茶树来说均只有害处,没有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元素含量 茶叶 重金属元素 累积 叶重 矿质营养元素 生物化学 矿质元素
下载PDF
茶园扁刺蛾的发生及防治 被引量:7
16
作者 崔林 刘月生 《中国茶叶》 2005年第2期21-21,共1页
扁刺蛾[Thosea sinensis(Walker)]属鳞翅目刺蛾科,分布广泛,食性杂,幼虫称"痒辣子",取食茶和油茶等多种乔木和灌木的叶片,严重时将茶树吃成光杆.幼虫体具毒刺,触及皮肤,会疼痛红肿,影响采茶等田间作业.近年来该害虫在浙江省... 扁刺蛾[Thosea sinensis(Walker)]属鳞翅目刺蛾科,分布广泛,食性杂,幼虫称"痒辣子",取食茶和油茶等多种乔木和灌木的叶片,严重时将茶树吃成光杆.幼虫体具毒刺,触及皮肤,会疼痛红肿,影响采茶等田间作业.近年来该害虫在浙江省的一些林间和林-茶结合地带的无公害茶园和有机茶园中为害较重.调查发现,有些茶园中每米茶行的虫口甚至高达数百头.笔者初步观察了扁刺蛾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并在无公害茶园进行了防治,现将结果简要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刺蛾 防治 无公害茶园 田间作业 有机茶园 生活习性 刺蛾科 鳞翅目 浙江省 特征和 幼虫 灌木 乔木 油茶 取食 茶树 虫体 采茶 为害 林间 害虫 虫口
下载PDF
茶树树冠面覆网对提升名优茶机采效果初报 被引量:9
17
作者 石元值 吕闰强 《中国茶叶》 2011年第2期9-10,共2页
随着劳动力的日益紧缺,农业生产由手工转向机械化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茶鲜叶采摘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已成为当前名优茶生产的一个主要瓶颈,许多业内人士对此问题已有清楚的认识,并在如何将名优茶的传统手工采摘转向机械化采摘方面... 随着劳动力的日益紧缺,农业生产由手工转向机械化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茶鲜叶采摘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已成为当前名优茶生产的一个主要瓶颈,许多业内人士对此问题已有清楚的认识,并在如何将名优茶的传统手工采摘转向机械化采摘方面也已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优茶生产 机械化采摘 机采 树冠 茶树 鲜叶采摘 农业发展 农业生产
下载PDF
不同粉碎技术对抹茶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金寿珍 刘志荣 +2 位作者 陈利燕 章剑扬 沈炜 《南方农业》 2019年第29期188-191,共4页
以碾茶为原料,用电动石磨、气流、球磨和卧式连续式撞击粉碎技术加工抹茶。经研究分析,卧式连续式撞击粉碎的抹茶颗粒最细,适合加工颗粒要求高的产品;石磨粉碎的色泽最好,颗粒细,但产能低,适合高档产品的生产;球磨粉碎的重金属污染最小... 以碾茶为原料,用电动石磨、气流、球磨和卧式连续式撞击粉碎技术加工抹茶。经研究分析,卧式连续式撞击粉碎的抹茶颗粒最细,适合加工颗粒要求高的产品;石磨粉碎的色泽最好,颗粒细,但产能低,适合高档产品的生产;球磨粉碎的重金属污染最小,有效成分保留率也高,适合规模化生产;气流粉碎的色泽最差,重金属污染影响大,但产能高,适合低档抹茶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碎技术 抹茶 品质分析
下载PDF
绿隆牌叶面肥在茶园中的施用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石元值 韩文炎 +1 位作者 马立峰 吕润强 《中国茶叶》 2004年第5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叶面肥 茶园 茶叶 产量 生长
下载PDF
短稳杆菌防治茶尺蠖的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试验 被引量:8
20
作者 姚惠明 叶小江 +1 位作者 吕闰强 郭华伟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5期809-810,共2页
为明确短稳杆菌对茶尺蠖的防治效果,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100亿孢子·mL^(-1)短稳杆菌悬浮剂对茶尺蠖幼虫具有优良的生物活性,其LC_(50)为1.429 0 E+05孢子·mL^(-1);田间推荐剂量为1.00 E+07孢子·mL^(... 为明确短稳杆菌对茶尺蠖的防治效果,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100亿孢子·mL^(-1)短稳杆菌悬浮剂对茶尺蠖幼虫具有优良的生物活性,其LC_(50)为1.429 0 E+05孢子·mL^(-1);田间推荐剂量为1.00 E+07孢子·mL^(-1)(即1 000倍液),药后1~7 d的防治效果在92.3%~96.0%,优于对照药剂联苯菊酯16.7 mg·kg^(-1)防效,可用于有机茶园替代化学农药防治茶尺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稳杆菌 茶尺蠖 室内生物测定 田间防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