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机电含能器件直写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侯鑫瑞 陈乐健 +2 位作者 吴立志 沈瑞琪 叶迎华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71-882,I0008,共13页
直写技术(direct writing)作为新一代快速成型技术,具有成型速度快、成型一致性好、制备精度高等优点,在微机电(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MEMS)含能器件的制备上具有一定优势。本文阐述了MEMS含能器件常用的直写技术,在此基础... 直写技术(direct writing)作为新一代快速成型技术,具有成型速度快、成型一致性好、制备精度高等优点,在微机电(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MEMS)含能器件的制备上具有一定优势。本文阐述了MEMS含能器件常用的直写技术,在此基础上,针对直写技术在微纳含能器件中的研究现状,对MEMS装药、发火电路与换能元以及封装材料的直写技术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制备固含量高、性能稳定的含能墨水,提高含能墨水装药密度;制备低烧结温度的银油墨电路,同时发展MEMS含能器件换能元与封装材料的直写技术,探究直写精度的影响因素与规律,突破直写技术的应用瓶颈,推动MEMS含能器件的工程化应用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写技术 微机电含能器件 含能墨水 金属墨水
下载PDF
典型含氮化合物在氮气中的等离子体特性
2
作者 刘海庆 向书杰 +3 位作者 方普懿行 李春天 沈瑞琪 张伟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6-265,共10页
作为供氮体的含氮化合物会直接影响激光作用下形成的高氮化合物的种类。为了深入认识不同含氮化合物供氮体对形成高氮化合物的影响,本研究利用脉冲Nd:YAG激光对氮气氛围中的NaN_(3)、Si_(3)N_(4)和P_(3)N_(5)三种典型含氮化合物进行溅射... 作为供氮体的含氮化合物会直接影响激光作用下形成的高氮化合物的种类。为了深入认识不同含氮化合物供氮体对形成高氮化合物的影响,本研究利用脉冲Nd:YAG激光对氮气氛围中的NaN_(3)、Si_(3)N_(4)和P_(3)N_(5)三种典型含氮化合物进行溅射,使用光谱仪记录并分析了瞬态中间产物的等离子体特性及其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激光烧蚀NaN3产生的氮原子(NⅠ)、一价氮离子(NⅡ)和三价氮离子(NⅣ)数量最多,氮等离子体存在时间也最长,NⅠ、NⅡ和NⅢ的最大存在时间分别达到39400,39400 ns和19450 ns。在三种目标供氮体中,激光溅射氮气中NaN3最有可能形成高含氮或全氮原子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 脉冲激光 含氮化合物 氮等离子体
下载PDF
纳米Al/CuO含能复合薄膜的反应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史安然 鲍立荣 +3 位作者 张伟 陈芷怡 沈瑞琪 叶迎华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2-275,共14页
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Metastable Intermolecular Composites,MICs)具有超高的反应速率、高体积能量密度、微米级的临界反应传播尺寸等优点,在微型含能器件和火箭推进剂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Al/CuO含能复合薄膜是当前亚稳态... 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Metastable Intermolecular Composites,MICs)具有超高的反应速率、高体积能量密度、微米级的临界反应传播尺寸等优点,在微型含能器件和火箭推进剂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Al/CuO含能复合薄膜是当前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利用气相沉积方法进行制备,与含能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的微细加工工艺兼容,在集成化含能器件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纳米Al/CuO含能复合薄膜的制备、热性能、燃烧性能、反应动力学以及过渡层对其反应性的影响、含能器件(点火器)及其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并对纳米Al/CuO含能复合薄膜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l/CuO含能复合薄膜 反应性 含能器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纳米铝热剂的制备及老化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倩 李福伟 +4 位作者 任冬梅 刘小宝 许建兵 叶迎华 沈瑞琪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10期1-15,共15页
纳米铝热剂含能材料因其比表面积大、体积能量密度高、高反应速率等特点,在各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使纳米铝热剂组分之间混合均匀以及性能改变,产生了多种形式的制备方法。随着纳米铝热剂的应用多样化,它在长期储存过程中的贮存性... 纳米铝热剂含能材料因其比表面积大、体积能量密度高、高反应速率等特点,在各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使纳米铝热剂组分之间混合均匀以及性能改变,产生了多种形式的制备方法。随着纳米铝热剂的应用多样化,它在长期储存过程中的贮存性能有待进一步观察,防止其在环境或其他应力条件下失效或者意外发火。因此,开展对纳米铝热剂的制备方法以及在存储过程中的老化性能研究非常有必要。本文综述了纳米铝热剂的制备方法和老化研究,并总结了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和老化研究的方法、性能评估、机理研究和抑制措施,以期望对纳米铝热剂的应用具有借鉴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纳米铝热剂的制备方法、老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铝热剂 含能材料 制备方法 老化研究 抑制老化
下载PDF
微波在含能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程健 张泽华 +3 位作者 李福伟 汪辉 叶迎华 沈瑞琪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1-212,共12页
微波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因其独特的穿透性可在体积内与含能材料相互作用,安全性高,在含能材料中应用广泛。本文从微波在含能材料测试中的应用、微波辅助合成含能材料、微波激发含能材料以及微波增强推进剂燃烧等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微波辅... 微波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因其独特的穿透性可在体积内与含能材料相互作用,安全性高,在含能材料中应用广泛。本文从微波在含能材料测试中的应用、微波辅助合成含能材料、微波激发含能材料以及微波增强推进剂燃烧等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微波辅助合成含能材料机理尚不明确、微波敏化炸药中引入的吸波材料较单一、微波增强燃烧只适用于部分推进剂等问题,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扩充吸波材料种类、通过纳米铝热剂的微波点火来激发非金属含能材料以及实现微波装置的灵巧、便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含能材料 微波辅助合成 铝热剂 微波点火 综述
下载PDF
基于多孔硅纳米线的含能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调控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啸 宋长坤 +5 位作者 徐建勇 雷孝廷 陈俊宏 俞春培 程鹤 张文超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6-133,I0008,共9页
纳米多孔硅由于其海绵状的孔隙结构,氧化剂很难充分填充,导致多孔硅复合含能材料多为富燃料体系;同时其孔隙率难以调节,无法精确控制氧燃比。针对以上问题,以紧密排列的单层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通过反应性离子刻蚀(Reaction Ion Etching... 纳米多孔硅由于其海绵状的孔隙结构,氧化剂很难充分填充,导致多孔硅复合含能材料多为富燃料体系;同时其孔隙率难以调节,无法精确控制氧燃比。针对以上问题,以紧密排列的单层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通过反应性离子刻蚀(Reaction Ion Etching,RIE)技术结合金属辅助化学刻蚀(Metal-Assisted Chemical Etching,MACE)制备得到了形貌结构可控的多孔硅纳米线,通过控制RIE时间能够精准调节多孔硅复合体系的氧燃比,同时二维线状结构非常有利于氧化剂的高效填充。结果表明,在RIE时间为80s,即硅纳米线直径为150nm左右时,复合含能体系达到最佳化学计量反应平衡,能量输出最佳。同时,选用不同电阻率的硅片制备得到不同结构形貌的硅纳米线,电阻率越低,纳米复合含能体系中的硅纳米线结构越疏松多孔,不仅能够有效缩短传质传热距离,降低反应活化能,有利于增强反应放热;而且能提升燃烧性能,有利于点火,为硅基含能材料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复合含能材料 多孔硅纳米线 氧燃比 点火与燃烧
下载PDF
探针结构对Ti/CuO微波点火延迟时间的影响
7
作者 唐魁 赵团 +5 位作者 唐振华 陈小远 程用泷 陈苏杭 沈瑞琪 徐抗震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8-474,I0006,共8页
为了研究探针结构对微波点火性能的影响,使用4种探针对Ti/CuO点火药的微波点火延迟时间进行了测试,并通过模拟对探针结构进行优化,获得了探针参数(长度、包覆层厚度、尖端锥度和镀层厚度)对电场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探针针尖处的... 为了研究探针结构对微波点火性能的影响,使用4种探针对Ti/CuO点火药的微波点火延迟时间进行了测试,并通过模拟对探针结构进行优化,获得了探针参数(长度、包覆层厚度、尖端锥度和镀层厚度)对电场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探针针尖处的电场强度显著影响点火延迟时间,在2.45 GHz、50 W微波作用下,探针1、2、3、4最大电场分别为1800、190、34和53 kV/m,Ti/CuO的点火延迟时间分别为222.6、660.5、949.1和921.3 ms;在2.45 GHz、1 W微波作用下,当探针长度为26 mm、PTFE包覆层长度为8 mm、厚度为0.75 mm、针尖锥度为0.243和金镀层厚度为5μm时,能够将电场强度从原来的约10 kV/m提升到约1000 kV/m,并且电场分布集中于尖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点火 探针 点火药 点火延迟时间 电场强度 点火器件
下载PDF
微流控结晶系统制备窄分布微米级硝胺炸药
8
作者 夏皓轩 石锦宇 +6 位作者 刘津搏 周星屹 费翼鹏 宁爵勇 刘立 朱朋 沈瑞琪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6-269,共14页
为了在安全临界尺度下实现炸药结晶的调控与批量生产,基于微流控技术组建了ZS-1型微流控结晶系统,并选用二甲亚砜(DMSO)和去离子水分别作为溶剂与反溶剂,通过改变两相流量比、炸药相浓度与总流量等结晶过程参数,在微尺度下进行了环三亚... 为了在安全临界尺度下实现炸药结晶的调控与批量生产,基于微流控技术组建了ZS-1型微流控结晶系统,并选用二甲亚砜(DMSO)和去离子水分别作为溶剂与反溶剂,通过改变两相流量比、炸药相浓度与总流量等结晶过程参数,在微尺度下进行了环三亚甲基三硝胺(RDX)的粒度控制研究和环四亚甲基四硝胺(HMX)的粒度与晶型控制研究,探索了结晶参数的高通量筛选。在ZS-1型微流控结晶系统上进行了微米级RDX的批量制备实验。结果表明,经系统重结晶细化的RDX样品的D_(50)为3.35μm,跨度(粒径分布)为0.956,纯度为99.80%,平均粒径较原料RDX缩小了22.2倍,且产量可达每小时百克量级,验证了微尺度下窄分布微米级炸药批量制备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硝胺类炸药 重结晶调控 柔性制造
下载PDF
含能材料桌面式在线分析检测系统的研究
9
作者 钱江 周星屹 +4 位作者 周楠 石锦宇 费翼鹏 朱朋 沈瑞琪 《爆破器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为了能对含能材料结晶过程中重要参数实现原位在线检测,设计并构建了能够实现多种检测功能的微流控结晶过程在线检测系统(MCPMS)。该系统集成了在线光谱仪、激光器、工业电感耦合元件图像传感器相机与激光粒度仪等多种在线检测装置,可... 为了能对含能材料结晶过程中重要参数实现原位在线检测,设计并构建了能够实现多种检测功能的微流控结晶过程在线检测系统(MCPMS)。该系统集成了在线光谱仪、激光器、工业电感耦合元件图像传感器相机与激光粒度仪等多种在线检测装置,可对微反应器的混合效果、炸药结晶关键过程参数(晶体溶解度、介稳区宽度等)以及含能材料晶体形貌等多个重要因素与性能进行分析检测。利用该系统分析了混沌对流微混合器的混合过程,表征了共轴聚焦流微混合器的混合强度。以六硝基茋(HNS)炸药为例,基于涡流微混合器测定了HNS的结晶热力学与动力学参数;基于测定的粒径分布数据研究了HNS基高聚物黏结炸药的晶体生长动力学;基于微筛孔混合器分析了延期药常用氧化剂铬酸钡的晶体厚度与光学性质间的联系。该系统具备良好的功能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含能材料 过程分析 在线检测
下载PDF
不同气氛下脉冲激光溅射BN的等离子体特性
10
作者 方普懿行 向书杰 +3 位作者 刘海庆 李春天 沈瑞琪 张伟 《火炸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8-137,I0006,共11页
为了研究不同气氛环境下脉冲激光溅射含氮化合物产生的等离子体特性及其演化过程,以氮化硼(BN)作为靶材,使用脉冲激光分别溅射氮气、空气和近真空环境中的BN,通过光谱仪采集不同延迟时间下溅射所产生的等离子体信号,揭示了等离子体的生... 为了研究不同气氛环境下脉冲激光溅射含氮化合物产生的等离子体特性及其演化过程,以氮化硼(BN)作为靶材,使用脉冲激光分别溅射氮气、空气和近真空环境中的BN,通过光谱仪采集不同延迟时间下溅射所产生的等离子体信号,揭示了等离子体的生长及消亡过程。结果表明,在空气中溅射BN会生成大量氧等离子体并呈现特征光谱峰,而在氮气或近真空环境下溅射时,该特征峰基本消失;在氮气中溅射BN时,产生的氮原子(N I)、一价氮离子(N II)和三价氮离子(N IV)数量较多,并且氮等离子体存在时间最长,N I和N IV的存在时间分别最长可达4400 ns和3450 ns;在3种不同溅射环境下,激光溅射氮气中的BN最有利于氮原子簇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化学 脉冲激光 激光溅射 氮化硼 BN 氮等离子体 氮原子簇
下载PDF
超细Zr@NC的微尺度连续流动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费翼鹏 石锦宇 +4 位作者 朱朋 沈瑞琪 杨斌 杨安民 褚恩义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7-423,共7页
为了实现超细锆(Zr)粉表面包覆改性的制备过程安全,研究了一种在微尺度下连续流动制备核壳结构Zr粉的方法,并构建了一个由微流控单元和喷雾干燥单元组成的连续化微流控系统以验证其可行性。该系统可连续化实现组分的微尺度混合、核壳结... 为了实现超细锆(Zr)粉表面包覆改性的制备过程安全,研究了一种在微尺度下连续流动制备核壳结构Zr粉的方法,并构建了一个由微流控单元和喷雾干燥单元组成的连续化微流控系统以验证其可行性。该系统可连续化实现组分的微尺度混合、核壳结构的形成以及样品的后处理。以Zr粉和硝化纤维素(NC)为组分,通过控制NC含量并在微尺度上调节干燥气体压力,对Zr@NC的结构调控进行了研究。采用热分析法与静电火花感度测试对Zr@NC的活性与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续化微流控系统可以成功制备出形貌良好、具有核壳结构的Zr粉;热分析结果表明,Zr@NC相比未包覆时的氧化增重仅降低1.04%,能量释放更为迅速;静电火花感度测试结果表明,Zr@NC的50%发火能量相比原料Zr粉从1.42 mJ提升至197.82 mJ,静电火花感度大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尺度 连续流动 超细锆(Zr)粉 包覆改性 核壳结构 静电火花感度
下载PDF
微装药驱动飞片速度及形态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穆云飞 沈瑞琪 +1 位作者 张伟 叶迎华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13,共5页
飞片速度和形态对其冲击起爆性能有重要影响,采用光子多普勒干涉激光测试技术(PDV)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加速膛直径、飞片厚度和飞片材料对叠氮化铅微装药驱动飞片速度和形态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飞片厚度一定时,存在一个最优加... 飞片速度和形态对其冲击起爆性能有重要影响,采用光子多普勒干涉激光测试技术(PDV)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加速膛直径、飞片厚度和飞片材料对叠氮化铅微装药驱动飞片速度和形态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飞片厚度一定时,存在一个最优加速膛直径(1.4mm)使飞片的稳定速度最大(2050m·s^(-1));最优加速膛直径下,飞片的稳定速度随飞片厚度增加而降低;飞片厚度相同时,铝飞片的稳定速度最大,钛飞片其次,不锈钢飞片最低。仿真结果表明,飞片材料为不锈钢时,30μm厚的飞片平整度最好;飞片厚度相同时,钛飞片的平整度和完整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装药 飞片速度 飞片形态 飞片厚度 加速膛直径
下载PDF
微流控技术调控炸药结构形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石锦宇 朱朋 沈瑞琪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1-526,共16页
炸药的综合性能不仅取决于其化学组成,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晶体颗粒形态,有时其结构形态还成为关键作用因素。微流控技术因其较高的传质传热效率、精准的参数控制和本质安全性在炸药结构形态调控方面具备很大的优势,成为新的研究关注点... 炸药的综合性能不仅取决于其化学组成,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晶体颗粒形态,有时其结构形态还成为关键作用因素。微流控技术因其较高的传质传热效率、精准的参数控制和本质安全性在炸药结构形态调控方面具备很大的优势,成为新的研究关注点。本文就液滴流和连续流在起爆药和猛炸药的粒径、粒径分布、晶体形貌和聚集结构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分析与总结,分析得出液滴流所具有的稳定反应环境和弹性滞留时间适合于起爆药的结构形态调控,其具备的良好尺寸均一性和单分散性适合于球形化猛炸药微粒的制备,而连续流的高混合效率则与猛炸药的结晶性质更加契合。结合目前相关研究在后处理方式、理论适用性、微流体操纵手段以及智能化程度方面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微流控技术在炸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形态 微流控技术 炸药 粒径分布 晶体形貌 聚集结构
下载PDF
基于Cu阻挡层的Al/CuO含能半导体桥的电爆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史安然 周宇轩 +3 位作者 沈云 张伟 叶迎华 沈瑞琪 《爆破器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共6页
界面层的反应性是纳米含能复合薄膜(RMFs)制备中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纳米RMFs的反应性能。为了研究纳米Al/CuO RMFs在半导体桥上集成后的电爆性能,采用磁控溅射工艺制备了Al/CuO含能半导体桥(Al/CuO-ESCB)和Al/Cu/CuO含能半导体桥(Al/Cu... 界面层的反应性是纳米含能复合薄膜(RMFs)制备中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纳米RMFs的反应性能。为了研究纳米Al/CuO RMFs在半导体桥上集成后的电爆性能,采用磁控溅射工艺制备了Al/CuO含能半导体桥(Al/CuO-ESCB)和Al/Cu/CuO含能半导体桥(Al/Cu/CuO-ESCB),研究了Cu层作为阻挡层对Al/CuO-ESCB电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Cu阻挡层可以缩短ESCB的临界激发时间,增加ESCB的燃烧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l/CuO RMFs 半导体桥 阻挡层 电爆特性
下载PDF
微流控技术合成叠氮类起爆药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宁爵勇 周楠 +3 位作者 刘津搏 周星屹 朱朋 沈瑞琪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7-33,共7页
为提高起爆药合成工艺的本质安全性,设计和组建了基于混沌流混合芯片的微流控制备系统,利用在微尺度条件下流体的高效混合,制备出2种典型离子盐叠氮类起爆药:叠氮化铅(LA)和叠氮化银(SA);研究了不同流速、晶型控制剂对LA起爆药的影响;... 为提高起爆药合成工艺的本质安全性,设计和组建了基于混沌流混合芯片的微流控制备系统,利用在微尺度条件下流体的高效混合,制备出2种典型离子盐叠氮类起爆药:叠氮化铅(LA)和叠氮化银(SA);研究了不同流速、晶型控制剂对LA起爆药的影响;对比了微流法和常规法2种工艺制备的SA,并研究了微流法SA的撞击敏感性和静电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的反应流速对LA的晶体形貌和粒径分布产生影响;在微反应体系中合成的SA粒径分布在712.4~1106.4nm之间,平均粒径为871.6nm,相对较窄,并且对撞击和静电钝感。研究表明基于微流控技术的连续流合成工艺是一种安全有效、快速制备叠氮类起爆药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爆药 微流控 叠氮化铅 叠氮化银 粒径 感度
下载PDF
纳秒脉冲激光辐射黑火药的光声信号快速检测方法及分析
16
作者 陈奕如 沈瑞琪 吴立志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41-1149,共9页
为深入了解激光与黑火药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采用基于Michelson干涉的相位调制超快光声探测方法,对纳秒脉冲激光作用于硝酸钾、硫磺、石墨以及黑火药表面激发的光声信号进行了检测,分析讨论了光声信号中的物理和化学反应过程信息,建立... 为深入了解激光与黑火药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采用基于Michelson干涉的相位调制超快光声探测方法,对纳秒脉冲激光作用于硝酸钾、硫磺、石墨以及黑火药表面激发的光声信号进行了检测,分析讨论了光声信号中的物理和化学反应过程信息,建立了光致黑火药反应的速率模型。结果表明:在纳秒激光辐照下,黑火药未发生显著的热化学反应,但是存在其他形式的反应,并且该反应增强了光声信号;黑火药的光声信号强度与激光脉冲能量呈近似线性关系;黑火药的反应速率与激光脉冲能量呈近似正相关,在激光脉冲能量较强时呈下降趋势,当激光脉冲能量为10 mJ左右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为20 mmol·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火药 激光点火 Michelson干涉法 光声检测 反应速率
下载PDF
桌面式高通量微反应系统制备氢氟酸改性锆粉
17
作者 费翼鹏 杨斌 +3 位作者 石锦宇 周星屹 朱朋 沈瑞琪 《爆破器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21,共6页
为连续化高安全性地实现锆粉的感度控制,构建了一个桌面式高通量微反应系统,并验证了利用该系统制备氢氟酸改性锆粉的可行性。通过调节流体流速比、流量及氢氟酸浓度,对改性锆粉的形貌与结构进行了研究。采用热分析法与静电火花感度测... 为连续化高安全性地实现锆粉的感度控制,构建了一个桌面式高通量微反应系统,并验证了利用该系统制备氢氟酸改性锆粉的可行性。通过调节流体流速比、流量及氢氟酸浓度,对改性锆粉的形貌与结构进行了研究。采用热分析法与静电火花感度测试对改性锆粉的热性能与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桌面式高通量微反应系统可以实现形貌良好的锆粉改性制备,并达到每小时百克量级的处理量,改性后锆粉的表面主要由含氟氧化锆层与氢化锆层组成;氢氟酸改性锆粉的氧化速率更快,反应完全所需的时间更短,氧化增重较原料锆降低了4.0%,50%发火能量E_(50)由原料锆粉的1.42 mJ提升至8.98 mJ,静电火花感度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反应系统 氢氟酸改性锆粉 静电火花感度
下载PDF
微孔阵列芯片的设计、制备与乳化反应性能研究
18
作者 刘津搏 宁爵勇 +4 位作者 刘建喆 周星屹 石锦宇 朱朋 沈瑞琪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59-466,共8页
为了探索一种连续安全可控的乳化炸药微流控合成策略,采用微机电系统(MEMS)制造工艺,设计制备了10,20,30,40μm四种孔径的硅基微孔阵列芯片并构建了乳化炸药微流控反应装置。研究发现,影响乳胶基质分散相液滴粒径的主要因素是微孔孔径... 为了探索一种连续安全可控的乳化炸药微流控合成策略,采用微机电系统(MEMS)制造工艺,设计制备了10,20,30,40μm四种孔径的硅基微孔阵列芯片并构建了乳化炸药微流控反应装置。研究发现,影响乳胶基质分散相液滴粒径的主要因素是微孔孔径和连续相流速,探究了孔径尺寸、油水两相流速对乳化液滴粒径分布和放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微孔孔径为30μm、连续相流速为0.5 mL·min^(-1)时,基质中分散液滴的粒径分布最窄,D_(50)=8.169μm。微孔阵列芯片能够批量生成均一度较高的液滴,为乳化炸药制备过程中的乳化阶段提供了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微孔阵列芯片 微分散 乳化炸药
下载PDF
电控固体推进剂的燃烧波结构和焦耳热增强燃烧模型
19
作者 鲍立荣 张伟 +1 位作者 王志文 沈瑞琪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1-170,共10页
为了明确电控固体推进剂(ECSP)燃烧性能的影响因素,揭示其燃速可调机理,利用燃烧波测试装置对硝酸羟胺(HAN)基ECSP的火焰结构进行了研究并且划分了燃烧波结构,基于燃烧波结构建立了推进剂的燃烧模型,计算了推进剂燃烧波内各区域的温度分... 为了明确电控固体推进剂(ECSP)燃烧性能的影响因素,揭示其燃速可调机理,利用燃烧波测试装置对硝酸羟胺(HAN)基ECSP的火焰结构进行了研究并且划分了燃烧波结构,基于燃烧波结构建立了推进剂的燃烧模型,计算了推进剂燃烧波内各区域的温度分布,根据燃面上的热平衡方程推导出了受加载电压、初始温度和环境压强等共同影响的推进剂燃速表达式,同时对该燃烧模型进行了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电压作用下,HAN基ECSP的燃烧波结构可以划分为预热区、电化学-热化学反应区、暗区、预混反应区和燃烧产物区五个部分,其中预热区、电化学-热化学反应区内的理论温度在变化趋势上和实测温度保持较好的一致性,随着加载电压增加上述两区域的厚度变薄。不同初始温度和环境压强下,燃速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平均误差分别为10.9%和9.4%。加入导电石墨和铝粉可以分别从增加推进剂的电导率和能量释放两方面提高燃速,与ECSP燃烧模型预示的燃速变化趋势一致。本文建立了推进剂的焦耳热增强燃烧模型,验证了燃烧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固体推进剂 硝酸羟胺 燃烧波结构 焦耳热 燃烧模型
原文传递
凝胶推进技术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春天 王志文 +4 位作者 鲍立荣 王之栋 李濂 沈瑞琪 张伟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共11页
凝胶推进技术是指在液体燃料中加入合适的胶凝剂形成三维网络以转变为半固体半液体状态,通过控制推进剂流量实现推力可调的一类推进技术。凝胶推进剂具有比冲大、安全性高和易于储存等优良性能。从凝胶推进剂的胶凝剂种类、流变特性、... 凝胶推进技术是指在液体燃料中加入合适的胶凝剂形成三维网络以转变为半固体半液体状态,通过控制推进剂流量实现推力可调的一类推进技术。凝胶推进剂具有比冲大、安全性高和易于储存等优良性能。从凝胶推进剂的胶凝剂种类、流变特性、雾化特性、液滴燃烧特性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即制备对外界刺激敏感的凝胶推进剂、改善凝胶推进剂供给环境和雾化模式、建立凝胶推进剂液滴燃烧模型、设计和开发适用于空间任务的凝胶微推进系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推进剂 胶凝剂 流变 雾化 微推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