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宏州林业和草原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强 李凤武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2期19-21,共3页
充分利用新信息技术,推进林草智慧化、生态化发展,是今后林草重点建设方向之一。结合德宏州林草发展实际,分析了林草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以加强林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林草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和加大林草生产经营管理... 充分利用新信息技术,推进林草智慧化、生态化发展,是今后林草重点建设方向之一。结合德宏州林草发展实际,分析了林草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以加强林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林草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和加大林草生产经营管理应用系统开发等建议,以提高德宏林草信息化率,助力林草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草原 信息化 问题 对策 德宏
下载PDF
云南省德宏州林草种苗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2
作者 杨帆 宋永全 沈德周 《中国林业经济》 2023年第4期44-47,共4页
通过深入调研云南省德宏州近3年来林草种苗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剖析德宏州林草种苗的生产现状和市场需求及供应,并对德宏林草种苗产业发展优势、机遇、潜力和存在的系列问题做了进一步分析研究,针对全州林草种苗产业发展起步较晚,... 通过深入调研云南省德宏州近3年来林草种苗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剖析德宏州林草种苗的生产现状和市场需求及供应,并对德宏林草种苗产业发展优势、机遇、潜力和存在的系列问题做了进一步分析研究,针对全州林草种苗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发展基础薄弱,种苗整体质量低下,种苗队伍力量薄弱,种苗市场监管、服务能力弱等瓶颈问题,提出了德宏州林草产业发展在种苗龙头企业培育、种苗交易市场平台建设、种苗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种苗市场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宏州 林草种苗 产业产值 产业策略
下载PDF
德宏州林业保护发展“十四五”规划思路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强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9期108-111,共4页
指出了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德宏州林业保护发展“十四五”规划,对推进德宏州林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回顾德宏州林业“十二五”发展成就,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机遇,提出了以加大自然资源保护管理、加快推进国土山川绿化... 指出了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德宏州林业保护发展“十四五”规划,对推进德宏州林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回顾德宏州林业“十二五”发展成就,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机遇,提出了以加大自然资源保护管理、加快推进国土山川绿化和生态修复治理、大力发展生态富民产业为重点的规划思路,以切实推动德宏林业走出一条以生态保护优先、绿色产业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为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美丽云南”生态文明示范区作出新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保护 发展 规划思路 德宏州
下载PDF
德宏州油茶炭疽病拮抗内生芽孢杆菌6715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4
4
作者 周嫒婷 王芳 +6 位作者 尹加笔 刘丽 张东华 洪英娣 沈德周 马焕成 伍建榕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1-138,共8页
为减轻德宏州油茶炭疽病的危害和保证油茶产品质量,特采集该地区健康叶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内生细菌,并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所分离内生菌对油茶炭疽菌的抑制活性,后回接离体叶片对具有显著抑菌效果的内生菌验证其防效,最后用形态学及... 为减轻德宏州油茶炭疽病的危害和保证油茶产品质量,特采集该地区健康叶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内生细菌,并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所分离内生菌对油茶炭疽菌的抑制活性,后回接离体叶片对具有显著抑菌效果的内生菌验证其防效,最后用形态学及16S rRNA序列分析对抑菌效果最好的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PCR扩增脂肽基因。结果显示,从健康油茶叶片中共分离到25株内生细菌,其中菌株6715对油茶炭疽菌平板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57.59%,回接叶片发现其本身不致病,并显著抑制炭疽菌发生,经形态学和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为Bacillus tequilensis,且扩增出脂肽基因bacA、ppsD和srfAA,具有潜在的生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内生细菌 炭疽菌 鉴定 拮抗作用
下载PDF
德宏州油茶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嫒婷 王芳 +3 位作者 尹加笔 沈德周 马焕成 伍建榕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03-211,共9页
【目的】明确德宏州油茶炭疽病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为油茶炭疽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以油茶疑似炭疽病的叶片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利用形态学结合ITS序列分析所获得菌株的分类地位,再回接油茶离体... 【目的】明确德宏州油茶炭疽病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为油茶炭疽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以油茶疑似炭疽病的叶片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利用形态学结合ITS序列分析所获得菌株的分类地位,再回接油茶离体叶片验证其致病性及进行复合侵染实验,最后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德宏州油茶炭疽病发生严重,野外调查发病率达84%,病情指数达33。明确了油茶炭疽病的病原菌为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和暹罗炭疽菌(C.siamense)。分离代表性菌株DHYC14(C.fructicola)和DHYC30(C.siamense)回接都能引起油茶健康叶片发病,与林间自然发病症状相似,认为这两株菌均为致病菌,且菌株DHYC14(C.fructicola)致病力强于DHYC30(C.siamense),而复合侵染产生的病斑明显小于单独接种病原菌产生的病斑。生物学特性研究显示,菌株DHYC14(C.fructicola)的最适培养基是PDA,连续黑暗条件下生长最好,最适生长温度为25℃,喜弱酸性环境pH 5~7,在以蔗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上长势最优。DHYC30(C.siamense)的最适培养基是PDA,光照对该病原菌丝生长无显著性影响,最适生长温度为30℃,喜弱碱性环境pH 11,最佳碳、氮源培养基分别为甘露醇、蛋白胨和硝酸钠。【结论】引起德宏州油茶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为果生炭疽菌(C.fructicola)和暹罗炭疽菌(C.siamense),且病原菌之间的生物学特性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炭疽病 病原菌 鉴定 生物学特性 德宏
下载PDF
德宏州森林防火高风险区综合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强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第2期17-19,共3页
森林防火高风险区综合治理是通过林火视频监控系统、监控指挥中心和防灭火设施设备的建设,是进一步加强森林火灾高风险区林火监控系统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森林防火长效机制,提升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回顾德宏州森林... 森林防火高风险区综合治理是通过林火视频监控系统、监控指挥中心和防灭火设施设备的建设,是进一步加强森林火灾高风险区林火监控系统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森林防火长效机制,提升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回顾德宏州森林防火高风险区综合治理建设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加大森林防火高风险区综合治理的意见建议,为持续推进德宏州森林防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防火 高风险 治理 问题 对策 德宏
下载PDF
德宏州森林资源特点分析与森林经营管理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强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第14期63-65,共3页
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管理体系,是推进德宏州森林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德宏州森林资源特点和当前森林经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通过采取编制并执行以多功能森林经营为主的森林经营规划和方案、加强生物多样性保... 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管理体系,是推进德宏州森林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德宏州森林资源特点和当前森林经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通过采取编制并执行以多功能森林经营为主的森林经营规划和方案、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加快推进天然林与公益林并轨管理、实施人工用材林质量精准提升、做强做大木材加工产业、进一步加大特色经济林发展、完善森林经营保障措施等措施,全面提升德宏州森林经营水平,促进培育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生态文明建设和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生态产品需求做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特点分析 森林经营 对策 德宏
下载PDF
德宏州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8
作者 杨强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第16期46-48,共3页
德宏州古茶树资源丰富,世居民族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丰富多彩。本文在2019年德宏州古茶树资源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古茶树资源特点及其保护管理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开展古茶树资源补充调查、编制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建立... 德宏州古茶树资源丰富,世居民族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丰富多彩。本文在2019年德宏州古茶树资源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古茶树资源特点及其保护管理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开展古茶树资源补充调查、编制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建立古茶树资源保护与管理机制、加强古茶树资源经营管理技术服务、科学合理利用古茶树资源、弘扬德宏少数民族古茶文化等措施,以确实有效保护德宏州古茶树资源和科学合理利用古茶树资源,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为边疆美丽德宏和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树资源 保护利用 问题 对策 德宏
下载PDF
德宏州野生动物放归地评估与筛选
9
作者 王勒端 梁晓碧 +2 位作者 朱绍波 胡桓嘉 张志坤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2期236-239,共4页
野外放归作为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保护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放归动物的生境选择机制、食物选择偏好以及活动维度的差异性,使得选择不同的野外放归策略成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物种的重要前提。2020年8月26日至11月13日,为帮助... 野外放归作为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保护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放归动物的生境选择机制、食物选择偏好以及活动维度的差异性,使得选择不同的野外放归策略成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物种的重要前提。2020年8月26日至11月13日,为帮助云南省德宏州选择科学的野生动物放归策略,对5个区县21个备选放归点的林区面积、海拔高度、动植物资源以及干扰因素等指标进行了调查评估。结果显示:21个地点中,有4个地点人为干扰因素较大,1个地点存在缺水情况,因而不适合作为放归点,其余16个地点均可作为放归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 再引入 软放归 栖息地评估
下载PDF
云南德宏石斛产业及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桂琳 李泽生 +3 位作者 高燕 姜艳 杨桂芹 杨恩菊 《热带农业科技》 2020年第2期24-28,33,共6页
历经5年的转型升级,截至2018年12月,云南德宏种植石斛936 hm^2,全部投产,其中,芒市533 hm^2、瑞丽212.6 hm^2、盈江121.73 hm^2、梁河35.87 hm^2、陇川32.8 hm^2;铁皮石斛784.2 hm^2、齿瓣石斛54.93 hm^2、兜唇石斛和其它96.87 hm^2;鲜... 历经5年的转型升级,截至2018年12月,云南德宏种植石斛936 hm^2,全部投产,其中,芒市533 hm^2、瑞丽212.6 hm^2、盈江121.73 hm^2、梁河35.87 hm^2、陇川32.8 hm^2;铁皮石斛784.2 hm^2、齿瓣石斛54.93 hm^2、兜唇石斛和其它96.87 hm^2;鲜条年产量5003 t,产值24091万元;有72个石斛种植加工企业,63个石斛协会和专业发展合作社,辐射带动2175户3247人种植发展石斛,吸收了1400余人固定劳动力和2000余人富余劳动力就业。在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资源濒危、种质不一、种源混杂、技术不规范、产业链短和人才匮乏等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 产业现状 转型升级 德宏
下载PDF
德宏珍奇动物“图鉴”
11
作者 《云南林业》 2020年第3期38-53,共16页
灰孔雀雉Polyplectron bicalcaratum国家1级保护动物。形态特征:雄鸟:形小(75cm)的褐灰色雉类。喉近白色,上背及尾上有大型的紫绿色眼斑。冠羽前翻如刷。脸颊裸皮近粉色。下体具黄白及深褐色横斑。雌鸟型小,无羽冠,眼斑小而尾短。虹膜:... 灰孔雀雉Polyplectron bicalcaratum国家1级保护动物。形态特征:雄鸟:形小(75cm)的褐灰色雉类。喉近白色,上背及尾上有大型的紫绿色眼斑。冠羽前翻如刷。脸颊裸皮近粉色。下体具黄白及深褐色横斑。雌鸟型小,无羽冠,眼斑小而尾短。虹膜:浅灰。嘴:深灰。脚:蓝灰。叫声:雄鸟占域叫声为响亮的trew-tree爆破音。雌鸟告警时发出响亮的ga-ga声或作快速的ok-kok-kok-kok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鸟 雄鸟 横斑 冠羽 雉类 紫绿色 褐灰色 形态特征
下载PDF
德宏将保护和发展拧成一根绳
12
作者 《云南林业》 2020年第2期62-63,共2页
近年来,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本着"合作共赢、成果共享"的理念,坚持开放式保护,积极与中国林科院、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植物所、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北京林业大学、广西植物所、西南林业大学等14所院校合作开展科研项目,... 近年来,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本着"合作共赢、成果共享"的理念,坚持开放式保护,积极与中国林科院、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植物所、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北京林业大学、广西植物所、西南林业大学等14所院校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向各领域专家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及技能。先后与央视自然力量、云山保护组织、嘉道理中国保育、香港观鸟协会等国内国际社会团体开展保护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果共享 观鸟 院校合作 中国科学院 省级自然保护区 科研项目 领域专家 铜壁关
下载PDF
雀嘴茶中三大酚类成分的抗氧化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桢 吕玉秀 +6 位作者 张璟雯 谢东 王琪 雷悦 赵平 朱绍志 杨晓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05-411,共7页
为深入挖掘雀嘴茶的利用价值,本文以其中含量丰富的6’-O-咖啡酰熊果苷(CA)、β-熊果苷和绿原酸三大酚类成分为研究对象,对其抗氧化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雀嘴茶三大酚类成分均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6’-O-咖啡... 为深入挖掘雀嘴茶的利用价值,本文以其中含量丰富的6’-O-咖啡酰熊果苷(CA)、β-熊果苷和绿原酸三大酚类成分为研究对象,对其抗氧化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雀嘴茶三大酚类成分均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6’-O-咖啡酰熊果苷(CA)、β-熊果苷和绿原酸清除DPPH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13.56±0.14、104.41±6.52和8.42±0.21μg/mL,清除ABTS+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18.01±0.06、50.60±1.25和26.93±0.38μg/mL,清除OH自由基的IC_(50)值为2.64±0.06、>10.00和<1.00 mg/mL,对铁离子总还原能力的强度依次为绿原酸>CA>β-熊果苷;雀嘴茶三大酚类成分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差异较大,CA对酪氨酸酶兼具单酚酶和二酚酶抑制作用,其IC_(50)值分别为1.114±0.035和95.198±1.117μmol/L,β-熊果苷仅有单酚酶抑制作用,IC_(50)值为681.335±17.975μmol/L,绿原酸既无单酚酶抑制作用,也无二酚酶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雀嘴茶中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雀嘴茶 6’-O-咖啡酰熊果苷 抗氧化活性 酪氨酸酶抑制剂
下载PDF
不同林龄云南松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康定旭 沈德周 +3 位作者 刘亭 马莉 伍建榕 马焕成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7-122,共6页
以不同林龄云南松的根和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苯胺蓝染色-显微镜观察法探究云南松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关系;采用湿筛倾注-蔗糖离心法分离根际土壤AMF孢子,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并分析其... 以不同林龄云南松的根和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苯胺蓝染色-显微镜观察法探究云南松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关系;采用湿筛倾注-蔗糖离心法分离根际土壤AMF孢子,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并分析其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苯胺蓝压片中未观察到丛枝菌根的特有结构,认为云南松根系与AMF不存在共生关系。根际土壤中共鉴定出7属25种AMF,包括无梗囊霉属6种、近明球囊霉属1种、多样孢囊霉属2种、巨孢囊霉属3种、盾巨孢囊霉属1种、球囊霉属11种、根孢囊霉属1种,其中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是云南松根际土壤AMF优势属;云南松林分不同发育阶段根际土壤AMF多样性存在差异,Shannon-Weiner指数、孢子密度和种的丰度为中龄林>幼龄林>成熟林;根际土壤AMF孢子密度、种数和优势种:幼龄林15.15个·g^(-1)、9种、瑞氏无梗囊霉、微白巨孢囊霉、长孢球囊霉,中龄林38.13个·g^(-1)、22种、瑞氏无梗囊霉、珠状巨孢囊霉、疣壁球囊霉,成熟林14.19个·g^(-1)、7种、瑞氏无梗囊霉、细凹无梗囊霉、疣壁球囊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丛枝菌根真菌(AMF) 优势种 真菌多样性
下载PDF
林下植被对西南桦人工林拟木蠹蛾为害的影响
15
作者 刀保辉 王春胜 +4 位作者 段桂林 郑用文 杨万柳 杨从发 曾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共6页
【目的】拟木蠹蛾是为害西南桦的一种钻蛀类昆虫,其为害是制约西南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探究林下植被管理对西南桦人工林生长及拟木蠹蛾为害的影响,对于西南桦蛀干害虫绿色高效防控及其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5年... 【目的】拟木蠹蛾是为害西南桦的一种钻蛀类昆虫,其为害是制约西南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探究林下植被管理对西南桦人工林生长及拟木蠹蛾为害的影响,对于西南桦蛀干害虫绿色高效防控及其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5年生西南桦人工纯林为对象,设置全面清除(T2)、带状清除(T1)和对照(CK)3个处理开展为期3 a的林下植被清除试验,揭示林下植被对林分生长和拟木蠹蛾为害状况的影响。【结果】试验期间,3个处理间西南桦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的年增长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仅T2处理在整个试验期内的胸径累积增长量显著高于T1和CK处理(P <0.05);期间西南桦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年均生长量分别为0.85~1.41 cm、0.86~1.72 m、0.78~1.58 m和0.20~0.35 m。西南桦林分内拟木蠹蛾为害程度在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且随着林下植被清除强度的增大而加剧;试验第1年,T2处理的西南桦林分有虫株率和单株虫口密度分别为17.04%和1.70个,是对照的3.63倍和1.45倍;连续处理2 a后,T2处理的西南桦林分有虫株率和单株虫口密度分别为44.12%和1.81个,是对照的4.09倍和1.60倍;而试验进行的第3年,所有处理的拟木蠹蛾为害程度均极低,有虫株率仅为0.66%~1.52%。【结论】林下植被显著影响西南桦人工林拟木蠹蛾为害程度,建议西南桦林分抚育时尽量保留林下植被,仅清除恶性杂灌和藤本植物,不仅可以节省经营成本,提升木材质量,而且能够改善林分健康状况,提升林分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植被清除 西南桦 蛀干害虫 林分生长 虫害生态防控
下载PDF
澳洲坚果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与不定芽增殖研究
16
作者 罗一然 沈德周 +2 位作者 纵丹 尹加笔 何承忠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39-547,共9页
以澳洲坚果品种‘H2’的幼嫩茎段和种子为材料,获取腋芽、子叶和上胚轴等外植体,开展愈伤组织诱导及不定芽增殖研究,再通过石蜡切片法对不同愈伤组织的细胞结构进行观察,分析比较不同外植体诱导的愈伤组织性质与不定芽分化效果。结果表... 以澳洲坚果品种‘H2’的幼嫩茎段和种子为材料,获取腋芽、子叶和上胚轴等外植体,开展愈伤组织诱导及不定芽增殖研究,再通过石蜡切片法对不同愈伤组织的细胞结构进行观察,分析比较不同外植体诱导的愈伤组织性质与不定芽分化效果。结果表明:适合腋芽愈伤诱导和分化的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5 mg/L KT,腋芽愈伤量大,不定芽增殖系数为3.49;适合子叶愈伤诱导的培养基为MS+2.0 mg/L TDZ+200 mg/L CH,愈伤组织多为绿色且质地紧密,诱导率高达82.2%,褐化率低至8.9%;适合子叶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培养基为MS+1.0 mg/L KT+0.2 mg/L NAA+1.0 mg/L GA3,不定芽长势较好,增殖系数为5.40;上胚轴几乎不产生愈伤组织,可直接分化不定芽;适合上胚轴分化不定芽的培养基为MS+1.0 mg/L KT+0.5 mg/L NAA,增殖系数为7.37。细胞学观察发现,腋芽愈伤组织的细胞体积较大、液泡化程度较高、细胞质较少、细胞核较小,且细胞间排列分散且不规则,显示出非胚性愈伤组织特征;子叶愈伤细胞排列较紧密、细胞核较大、细胞质较厚且被染色深,显示出分生组织细胞的特征。比较而言,子叶是诱导愈伤组织的优良材料,上胚轴是不定芽增殖的最佳外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外植体 愈伤组织 不定芽 增殖
下载PDF
柚木心材和边材的LC-MS代谢组学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李花 刘云 +4 位作者 尹加笔 哏玉响宝 李北屏 韩会俊 赵平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0-106,共7页
为阐明柚木心边材次生代谢产物,明确心边材的差异代谢物及其代谢途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质谱分析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统计分析方法,对柚木的心边材进行了代谢组学分析。基于人体代谢... 为阐明柚木心边材次生代谢产物,明确心边材的差异代谢物及其代谢途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质谱分析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统计分析方法,对柚木的心边材进行了代谢组学分析。基于人体代谢组数据库(HMDB)分析,从6株柚木心边材样本中共鉴定出705个代谢物,包括脂类和类脂类180个、含氧有机物类120个、苯丙素和聚酮类101个、有机杂环化合物82个、有机酸及其衍生物58个和苯环衍生物49个等。心材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代谢物为环烯醚萜苷kanokoside A,边材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代谢物为4-羟基-5-(3′,4′-二羟基苯基)-戊酸-O-甲基-O-葡萄糖醛酸苷。PCA和OPLS-DA分析显示,从心边材中共鉴定出差异代谢物328个,包括脂类和类脂类69个、苯丙素和聚酮类57个、含氧有机物50个、有机杂环化合物41个、有机酸及其衍生物24个、苯环衍生物23个、核苷/核苷酸和类似物8个、含氮有机物2个、生物碱及其衍生物2个、木脂素/新木脂素及相关化合物1个和其他类型化合物51个。与边材相比,心材中共有235个代谢物上调,93个代谢物下调。差异代谢物中有28个代谢物被注释到了代谢、遗传信息处理和环境信息处理等3大类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代谢通路中,进一步分析发现大多数差异代谢物被富集到各类氨基酸代谢和黄酮类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中。其中,心边材中相对含量前30的显著差异代谢物在心材中均得到上调,且均含有不饱和结构和共轭结构,推测它们可能与柚木心边材颜色明显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木 心材 边材 次生代谢产物 代谢组学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树头菜扦插苗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鑫华 高尚杰 +3 位作者 茶晓飞 段华超 罗润文 董琼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1年第3期92-97,共6页
利用APEX缓释肥、生根粉(ABT-1)及插穗长度处理树头菜Crateva unilocularis,了解其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筛选出适宜树头菜扦插繁殖的最佳配方,为树头菜的扩大繁殖和生产提供真实可行的科学依据。以树头菜一年生枝条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APEX... 利用APEX缓释肥、生根粉(ABT-1)及插穗长度处理树头菜Crateva unilocularis,了解其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筛选出适宜树头菜扦插繁殖的最佳配方,为树头菜的扩大繁殖和生产提供真实可行的科学依据。以树头菜一年生枝条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APEX缓释肥和ABT-1及不同长度插穗进行正交试验,以不施肥、清水处理、插穗长度为10 cm作为对照,扦插3个月后对其根茎叶各部分生物量进行测定并综合分析。此次试验所筛选最优方案为A_(2)B_(3)C_(1),即以2 kg/m^(3)APEX缓释肥,插穗长度20 cm,ABT-1质量浓度为50 mg/L搭配使用对树头菜插穗生长效果最佳。APEX缓释肥、插穗长度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树头菜扦插苗生物量累积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头菜 植物生长调节剂 缓释肥 长度 生物量
下载PDF
云南省4种天然针叶林树高胸径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康波 寸永户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第12期138-142,共5页
为探索云南地区4种主要针叶林的树高胸径特征,提高森林资源调查效率,为森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以云南全省天然云南松、思茅松、杉木、华山松林为研究对象,基于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查样地数据,对其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进行林分直径生... 为探索云南地区4种主要针叶林的树高胸径特征,提高森林资源调查效率,为森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以云南全省天然云南松、思茅松、杉木、华山松林为研究对象,基于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查样地数据,对其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进行林分直径生长模型模型构建并验证。结果表明,云南松、思茅松、杉木天然林的最优模型是Mitscherlich,而华山松天然林的最优模型是Gompertz,样本检验结果显示所选取的模型均具备较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针叶林 树高胸径模型
下载PDF
对德宏州澳洲坚果产业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5
20
作者 岳元福 《林业建设》 2020年第4期54-58,共5页
澳洲坚果素有"世界坚果之王"的美誉,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名贵食用干果,因其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风味,被认为是一种美食,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深受青睐,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德宏州作为中国澳洲坚果产业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今后如何进... 澳洲坚果素有"世界坚果之王"的美誉,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名贵食用干果,因其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风味,被认为是一种美食,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深受青睐,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德宏州作为中国澳洲坚果产业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今后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德宏州澳洲坚果产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为德宏州支柱产业,促进经济发展,造福于德宏州人民,就德宏州澳洲坚果产业发展进行了探讨和思考,为德宏州澳洲坚果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产业发展 对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