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3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谱学技术在心血管疾病应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泽衍 江洪 余锂镭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25年第1期33-36,共4页
心血管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挑战。目前存在多种检查手段用于诊断评估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然而随着精准医疗概念的提出,现有的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仍有待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光谱学技术不断发展,逐渐可实现经... 心血管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挑战。目前存在多种检查手段用于诊断评估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然而随着精准医疗概念的提出,现有的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仍有待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光谱学技术不断发展,逐渐可实现经体表无创提取心血管疾病患者图像特征,实现个体化、精准、快速诊断及评估。现从磁共振波谱成像、拉曼光谱、高光谱成像三个光谱学技术的原理,以及在心血管疾病中临床应用的优势和目前存在的限制展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光谱学 磁共振光谱 拉曼光谱 高光谱
下载PDF
导电水凝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2
作者 刘冰磊 蒋学俊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25年第1期42-45,共4页
心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逐渐增高,是成人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公众健康。导电水凝胶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水性、保水性、导电性,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临床转化。现就导电水... 心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逐渐增高,是成人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公众健康。导电水凝胶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水性、保水性、导电性,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临床转化。现就导电水凝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水凝胶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心电监测 药物筛选
下载PDF
M通道与神经精神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彭锦强(综述) 刘育(审校) 《微循环学杂志》 2024年第2期95-101,共7页
M通道是电压门控钾通道Kv7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神经系统和血管系统中。M通道介导M电流(Im),稳定细胞膜电位和抑制异常放电,在调节神经元兴奋性和血管张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显示,M通道功能异常与神经精神疾病和心血管疾... M通道是电压门控钾通道Kv7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神经系统和血管系统中。M通道介导M电流(Im),稳定细胞膜电位和抑制异常放电,在调节神经元兴奋性和血管张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显示,M通道功能异常与神经精神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存在密切关系,是药物治疗的关键靶点。本文对M通道在不同组织中结构异质性和功能进行概述,并综述其在癫痫、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肺动脉高压等神经精神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疾病治疗提供新视角和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通道 神经元 血管张力 疾病靶点
下载PDF
自主神经指标在心血管临床评分体系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杨晓萌 江洪 余锂镭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1期54-58,共5页
自主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心血管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自主神经指标包括心电图(心率变异性与心率减速力)检查、自主神经递质测量、神经电生理检查及皮肤电数据等,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和临床试验。自主神... 自主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心血管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自主神经指标包括心电图(心率变异性与心率减速力)检查、自主神经递质测量、神经电生理检查及皮肤电数据等,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和临床试验。自主神经功能失衡可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如心源性猝死、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发生,并恶化疾病进程,将自主神经指标融入临床评分系统,有助于心血管疾病诊疗方式的优化及诊疗效率的提升。本文综述不同自主神经指标的含义和检测方式,并介绍这些指标在不同类型心血管疾病评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临床评分体系 应用进展
下载PDF
Piezo与自主神经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5
作者 李旭俊 江洪 余锂镭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144-1146,共3页
2010年,Bertrand Coste等[1]发现Piezo家族(Piezo1和Piezo2)可编码哺乳动物机械激活(Mechanically-activated,MA)阳离子通道,并确定Piezo1可介导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Neuro2A中的内源性MA阳离子电流。此后,一系列研究发现Piezo在高血... 2010年,Bertrand Coste等[1]发现Piezo家族(Piezo1和Piezo2)可编码哺乳动物机械激活(Mechanically-activated,MA)阳离子通道,并确定Piezo1可介导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Neuro2A中的内源性MA阳离子电流。此后,一系列研究发现Piezo在高血压、心律失常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常见于心血管疾病发生之前,并与心血管疾病的维持和恶化密切相关[3]。研究表明,Piezo在自主神经中表达,其表达量下降可导致血压上升,而激活Piezo对高血压有抑制作用[4]。目前对Piezo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日渐成熟,但仍缺乏有效调控措施。本文围绕Piezo与自主神经的关联和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以及Piezo在心血管疾病治疗的运用前景进行综述,旨在为Piezo的深入研究以及临床运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临床运用 阳离子通道 心律失常 机械激活 运用前景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自主神经调控的交叉策略研究新进展
6
作者 刘承哲 江洪 余锂镭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8期742-746,共5页
自主神经失衡被认为在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至关重要,针对自主神经调控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随着材料科学、医学、物理学为代表的多学科快速发展和交叉融合,近几十年来神经调控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针对自主... 自主神经失衡被认为在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至关重要,针对自主神经调控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随着材料科学、医学、物理学为代表的多学科快速发展和交叉融合,近几十年来神经调控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针对自主神经调控心血管疾病已开发了许多新的干预策略。现重点综述心脏自主神经调控领域中交叉策略研究新进展,以及目前技术的不足和改进方向,指导自主神经调控治疗心血管疾病取得进一步转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自主神经 神经调控 医工交叉 功能性纳米材料
下载PDF
犬尿氨酸代谢途径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神经免疫炎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天缘 谭伍平 +2 位作者 程思怡 乔家明 周晓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12-1514,共3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逐渐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CVD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一系列疾病,多与血管功能障碍、炎症、代谢失衡等因素紧密相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逐渐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CVD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一系列疾病,多与血管功能障碍、炎症、代谢失衡等因素紧密相关。近年来,色氨酸的犬尿氨酸代谢途径(Kynurenine Pathway,KP)因其在调节心血管健康与疾病中的关键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犬尿氨酸 犬尿氨酸代谢途径 神经免疫炎症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2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8
作者 肖玲玲 包明威 《生物技术进展》 2024年第5期820-824,共5页
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属于IL-10家族,主要由T辅助细胞Th1、Th17、Th22、天然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ILCs)、CD4+T和CD8+T细胞等多种淋巴细胞产生,是具有特异性作用的细胞效应因子。随着研究的深入,IL-22与多种... 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属于IL-10家族,主要由T辅助细胞Th1、Th17、Th22、天然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ILCs)、CD4+T和CD8+T细胞等多种淋巴细胞产生,是具有特异性作用的细胞效应因子。随着研究的深入,IL-22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逐步得到揭示,IL-22信号在其中可能具有双重作用。就IL-22的来源、功能、调节以及IL-22信号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出综述,以期对未来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2 心血管疾病 代谢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万军 王震 +4 位作者 叶晶 吉庆伟 刘伶 施莹 林英忠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513-516,共4页
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炎症因子,可引起炎症与氧化应激,其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高血压病、心房颤动、心肌炎、糖尿病心肌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 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炎症因子,可引起炎症与氧化应激,其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高血压病、心房颤动、心肌炎、糖尿病心肌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是这些疾病病理过程发生发展的关键危险因素。本文主要探讨近些年来IL-6在心血管系统病变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旨在为临床治疗或药物干预提供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白细胞介素-6 动脉粥样硬化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 高血压病 心房颤动 心肌炎 糖尿病心肌病 综述
下载PDF
双心护理模式在心血管专科护理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5
10
作者 耿晶 冯高科 +2 位作者 易欣 周易 周清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467-471,共5页
目的探索双心护理模式在心血管专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进行临床专科护理培训的123位护士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61)和观察组(n=62)。其中对照组护士进行心血... 目的探索双心护理模式在心血管专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进行临床专科护理培训的123位护士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61)和观察组(n=62)。其中对照组护士进行心血管护理学、心理学常规教学、实习。观察组护士采用双心护理的临床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学习前后,对两组护士进行双心护理理论考试、临床实践考试以及患者满意度评价。学习后,带教老师开展临床带教评价。结果观察组双心护理相关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双心护理实践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临床带教评分的各个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患者沟通满意度和整体满意度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心血管专科护士进行双心护理模式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护士双心护理知识和应用实践水平,有助于完善心血管专科护士教学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心护理 心血管专科护理 临床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评价
下载PDF
微信平台在心血管疾病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静茹 周易 易欣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9期774-777,共4页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成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血管疾病属于慢性病,具有病程长、疗效慢、服药时间长等特点,因此心血管疾病的管理不仅体现在院内救治,还需要院前及时诊治与转诊、院外康复护理等,...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成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血管疾病属于慢性病,具有病程长、疗效慢、服药时间长等特点,因此心血管疾病的管理不仅体现在院内救治,还需要院前及时诊治与转诊、院外康复护理等,需要医护技、家属和社会人员的整体配合,才能够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心血管疾病 诊断 治疗 管理
下载PDF
SK通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慧敏 王梦龙 +5 位作者 刘剑芳 叶晶 徐瑶 王震 叶迪 万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5期389-392,共4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虽然近年来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及其临床并发症仍然是全世界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也造成了社会巨大的经济负担。医学研究者们迫切...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虽然近年来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及其临床并发症仍然是全世界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也造成了社会巨大的经济负担。医学研究者们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并寻找新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电导钙离子激活钾通道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高血压 心肌肥厚
下载PDF
钙敏感受体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飒 黄从新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736-740,共5页
钙敏感受体(CaSR)是G蛋白偶联受体C家族的成员之一,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但是其具体机制、病理过程仍处于研究阶段,为了更好地研究CaSR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 钙敏感受体(CaSR)是G蛋白偶联受体C家族的成员之一,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但是其具体机制、病理过程仍处于研究阶段,为了更好地研究CaSR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本文对其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敏感受体 心血管疾病 综述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和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艳 曾彬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第6期169-172,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全球疫情已成为全世界亟待解决的难题。感染人数的不断增加,新型冠状病毒症状也趋于多样化。新型冠状病毒可对机体多个系统造成损伤,尤其是心脏方面,如急性心肌损伤、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部分特殊病例可见Tak...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全球疫情已成为全世界亟待解决的难题。感染人数的不断增加,新型冠状病毒症状也趋于多样化。新型冠状病毒可对机体多个系统造成损伤,尤其是心脏方面,如急性心肌损伤、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部分特殊病例可见Takotsubo综合征。本文结合目前已有新型冠状病毒的临床研究,主要就新型冠状病毒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进行探讨,多项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合并有其他心血管疾病时,预后不佳,因此对于心血管系统的研究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心血管系统 临床表现 Takotsubo综合征
下载PDF
Ryanodine受体稳定剂丹曲林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15
作者 刘韬 石少波 胡丹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第12期143-145,共3页
丹曲林是一种Ryanodine 1型受体(RyR1)稳定剂,临床上常用于恶性高热治疗。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丹曲林对RyR2同样具有稳定作用,进而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本文现将丹曲林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 丹曲林 钙稳态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Mindin在心血管代谢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刘小熊 夏豪 宋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4期289-291,共3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代谢性疾病(cardiometabolic diseases)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关键词 Mindin 心肌肥厚 胰岛素抵抗 心血管代谢性疾病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3及其受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记收 王梦龙 +6 位作者 刘剑芳 叶晶 王震 徐瑶 姜慧敏 叶迪 万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71-773,共3页
白细胞介素(IL)33是IL-1家族成员,经典活性的IL-33作为一种“警报素”或应激反应细胞因子,参与和调节免疫反应.IL-33可通过人基质裂解素2(ST2)跨细胞膜型受体(ST2L)信号转导,诱导2型辅助性T细胞(Th2)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1].此外,IL-33... 白细胞介素(IL)33是IL-1家族成员,经典活性的IL-33作为一种“警报素”或应激反应细胞因子,参与和调节免疫反应.IL-33可通过人基质裂解素2(ST2)跨细胞膜型受体(ST2L)信号转导,诱导2型辅助性T细胞(Th2)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1].此外,IL-33还可作为转录因子通过与受体的作用,转移到细胞核调节相关基因表达,在2型自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可溶型ST2(sST2)可以竞争性与配体IL-33结合,阻断上述ST2L生物学效应,发挥抑制炎性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心力衰竭 高血压 再灌注损伤 糖尿病心肌病
下载PDF
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8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叶迪 王梦龙 +5 位作者 刘剑芳 叶晶 王震 徐瑶 姜慧敏 万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8期1006-1008,共3页
在心血管疾病中,炎症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可通过引起相应下游信号分子的转导及信号通路的激活,导致心血管结构及功能改变而致病。白细胞介素18(IL-18)是一种强力的促炎细胞因子,通过调控干扰素(IFN-γ)等细胞因子的分泌参与了炎症疾病的... 在心血管疾病中,炎症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可通过引起相应下游信号分子的转导及信号通路的激活,导致心血管结构及功能改变而致病。白细胞介素18(IL-18)是一种强力的促炎细胞因子,通过调控干扰素(IFN-γ)等细胞因子的分泌参与了炎症疾病的调控。研究表明,IL-18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在不同疾病中的具体机制不尽相同。本文就IL-18在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心律失常等疾病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炎性细胞因子 心血管疾病 白细胞介素-1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IL-18 白细胞介素18 促炎细胞因子 炎症疾病
下载PDF
斑蝥素及其衍生物在抗肿瘤及抗心血管疾病中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邱立强 夏豪 +2 位作者 李雯静 黄丽雯 徐昌武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1748-1750,共3页
我国传统医学在2000多年前就已将斑蝥作为一味中药用于治疗疾病[1]。斑蝥素是斑蝥的有效提取成分,但因其副作用较大,受限于临床应用;然而人工合成的包括去甲斑蝥素、斑蝥酸钠、去甲斑蝥酸钠、甲基斑蝥胺等在内的斑蝥素衍生物,因不良反应... 我国传统医学在2000多年前就已将斑蝥作为一味中药用于治疗疾病[1]。斑蝥素是斑蝥的有效提取成分,但因其副作用较大,受限于临床应用;然而人工合成的包括去甲斑蝥素、斑蝥酸钠、去甲斑蝥酸钠、甲基斑蝥胺等在内的斑蝥素衍生物,因不良反应少,疗效好,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斑蝥素及其衍生物对多种肿瘤细胞活性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临床上可用于包括肺癌、乳腺癌、胰腺癌及胆管癌等在内的多种癌症治疗[2]。另外,研究发现斑蝥素及其衍生物在升高癌症患者白细胞的数量,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治疗皮肤病等方面也具有显著作用[3]。最新研究发现,斑蝥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再狭窄发生发展中重要病理机制之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4]。斑蝥素及其衍生物虽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表现出了较显著的药理学作用,但其在每种疾病中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却不全相同。本文主要对斑蝥素及衍生物在肿瘤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发挥药理作用的分子机制予以综述,以期为斑蝥素及其衍生物在抗肿瘤以及血管相关疾病的研究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蝥素 肿瘤 心血管疾病 分子机制
下载PDF
钙传感器基质交感分子1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方圆 唐楠 +2 位作者 杨政 樊迪 唐其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79-384,共6页
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多样、病理生理过程复杂多变,虽目前从多个方面研究,但仍未能完全明确。钙离子主要位于细胞外或储存在内质网等细胞器中,是常见的第二信使,在细胞生存进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些年研究发现... 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多样、病理生理过程复杂多变,虽目前从多个方面研究,但仍未能完全明确。钙离子主要位于细胞外或储存在内质网等细胞器中,是常见的第二信使,在细胞生存进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些年研究发现细胞内钙稳态失调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1-2]。钙离子耗竭引起的翻译后蛋白修饰异常会导致蛋白运输错误、内质网应激、生长抑制和细胞凋亡。有关钙离子通道的研究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补充,为从根本上减少疾病发生、控制疾病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人类基质交感分子(stromal interaction molecule,STIM)家族包括STIM1及STIM22种组成成分,广泛存在于多类人体细胞中,但在多数组织中无论在表达还是功能上STIM1均较STIM2强。STIM1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近些年大量研究发现,STIM1与高血压[3]、冠心病[4]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均关系密切。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对STIM1的研究结果,论述STIM1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离子 钙库操纵性钙通道 基质交感分子1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