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声敏剂在声动力治疗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春苗 杨大艳 景香香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101-1104,共4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临床的治疗方法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声动力治疗(sonodynamic therapy,SDT)是一种利用超声波结合声敏剂来提高治疗肿瘤效率的新兴方法,其在治疗乳腺癌方面很有前景,不同类型的声敏剂对乳腺癌的治疗机制...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临床的治疗方法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声动力治疗(sonodynamic therapy,SDT)是一种利用超声波结合声敏剂来提高治疗肿瘤效率的新兴方法,其在治疗乳腺癌方面很有前景,不同类型的声敏剂对乳腺癌的治疗机制不同。本文对不同类型声敏剂在声动力治疗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声动力治疗 声敏剂
下载PDF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2基因多态性与海南省创伤患者脓毒症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程少文 张安强 +4 位作者 冼丽娜 胡志华 彭磊 梁华平 吕传柱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29-834,共6页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严重创伤人群中甘露糖结合凝集素2(MBL2)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发生风险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6月— 2018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严重创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严重创伤人群中甘露糖结合凝集素2(MBL2)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发生风险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6月— 2018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严重创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3例,女39例;年龄17~83岁[(41.8±8.9)岁]。脓毒症组48例,非脓毒症组64例。应用多重单碱基延伸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技术(SNaPshot)对MBL2基因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分析不同基因型与脓毒症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并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浆中MBL2水平。结果MBL2基因的三个多态性位点(rs5030737、rs1800450和rs1800451)中rs1800450位点总体突变频率为27.7%,而rs5030737和rs1800451的突变频率为0。两组患者基因型的分布符合哈-温平衡(P>0.05)。脓毒症组GA基因型频率、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P均<0.05),GA基因型的严重创伤患者发生脓毒症的风险明显增高(OR=3.442,95%CI 1.447~8.187),携带A等位基因型的严重创伤患者发生脓毒症的可能性显著高于G等位基因携带者(OR=2.799,95%CI 1.270~6.170)。脓毒症组中基因型GG和GA的患者血清中MBL2的水平明显低于非脓毒症组(P<0.05),且脓毒症组中基因型GA的患者血清中MBL2的水平明显低于基因型GG的患者(P<0.05)。结论中国海南地区严重创伤人群中MBL2基因多态性位点rs1800450G/A与脓毒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可能与突变型降低了患者血清中MBL2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脓毒症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2
原文传递
不同时间窗内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陈虹 李继锋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7期189-19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内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依据发病至高压氧治疗的时间窗分为三组,Ⅰ组时间窗短于3 d,Ⅱ组时间窗为3~7 d,Ⅲ组时间窗为超...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内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依据发病至高压氧治疗的时间窗分为三组,Ⅰ组时间窗短于3 d,Ⅱ组时间窗为3~7 d,Ⅲ组时间窗为超过7 d,每组各30例,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E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的变化情况、治疗总有效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个月后,Ⅰ组的ESS评分明显高于Ⅱ组、Ⅲ组,Ⅰ组的BI评分明显高于Ⅱ组、Ⅲ组,并且Ⅰ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Ⅱ组、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时间窗为3~7 d、超过7 d的患者,对时间窗短于3 d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并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时间窗 高压氧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基于Web of Science的公众急救培训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4
作者 雷子辉 冯晶 +4 位作者 谢婉银 屈歌 李欣妍 申鑫 甘勇 《医学与社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19,共5页
目的:基于Web of Science分析公众急救培训文献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前沿,为我国公众急救培训研究提供方向。方法:检索2002年1月-2022年4月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以公众急救培训为主题的文献,运用CiteSpace 6.1.R2对文献进行... 目的:基于Web of Science分析公众急救培训文献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前沿,为我国公众急救培训研究提供方向。方法:检索2002年1月-2022年4月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以公众急救培训为主题的文献,运用CiteSpace 6.1.R2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570篇文献。公众急救培训领域近20年文献发文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后10年的发文量占20年间文献量的70.13%。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墨尔本大学的Jorm Anthony F,共发文17篇,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家作者的研究形成了较大合作规模。对文献关键词展开分析,心肺复苏以334的频次位列第1位,所有关键词形成了13个聚类,研究内容主要围绕心肺复苏、心理健康急救以及失血控制展开。发现了8个持续的突现词,内容主要包括急救培训的质量、新地区培训现状、儿童急救培训和培训的参与率。结论:公众急救培训研究逐步受到学术界重视,但在发文质量上我国研究同国外还存在差距。研究的热点和前沿主要与公众急救培训现状、培训效果、培训普及相关。未来如何在我国的医疗体系中促进基层公众急救培训的开展,保障高质量的培训需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急救 培训 公众 文献计量
下载PDF
益智仁对力竭运动后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5
作者 温涛 徐百超 +3 位作者 王加猛 吴昊霖 骆丁 肖曼 《中华全科医学》 2024年第6期926-930,935,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力竭运动引起的运动性心肌损伤小鼠模型,通过观察急性力竭运动后小鼠心肌损伤指标的变化,探讨益智仁预处理对力竭运动后心肌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小鼠分为5个实验组:对照组(Con,n=6...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力竭运动引起的运动性心肌损伤小鼠模型,通过观察急性力竭运动后小鼠心肌损伤指标的变化,探讨益智仁预处理对力竭运动后心肌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小鼠分为5个实验组:对照组(Con,n=6)、益智仁组(Yz,n=6)、力竭组(EE,n=6)、力竭运动模型+益智仁低剂量组(EE+EYz,n=6)以及力竭运动模型+益智仁高剂量组(EE+HYz,n=6),所有小鼠均接受为期6周的特定运动干预与药物喂养,随后处死并收集小鼠心肌损伤相关生物标志物数据。结果在力竭次数方面,EE+HYz组和EE+EYz组相较于E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重变化方面,EE+HYz组、Con组与Yz组,以及EE+HYz组与E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E+HYz组的TNF-α水平与EE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5组心肌型肌红蛋白(MY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4组与EE组心肌型肌酸激酶(CK-M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益智仁具有显著的抗疲劳、抗炎症及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抑制力竭运动引起的心肌CK-MB和MYO活性的升高,益智仁降低了心肌损伤的程度。这些发现揭露了益智仁在心脏保护方面的潜在抗氧化作用,并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运动相关心肌损伤的一个重要机制。此外,这些结果为开发心肌损伤干预和治疗药物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智仁 力竭运动 氧化应激 心肌损伤 作用与机制
下载PDF
2006—2020年开滦18~44岁青年人群心血管疾病流行趋势
6
作者 邓佳玲 丁雄 +4 位作者 陈朔华 汪国栋 周艳凤 吴寿岭 邢磊 《中华高血压杂志(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8-266,共9页
目的分析2006—2020年开滦18~44岁青年人群心血管疾病(CVD)及其亚类(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患病趋势。方法基于开滦研究每2年一次的健康体检数据,纳入2006—2020年期间参加开滦健康体检且体检年龄在18~44岁的青年人群。采用Clop... 目的分析2006—2020年开滦18~44岁青年人群心血管疾病(CVD)及其亚类(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患病趋势。方法基于开滦研究每2年一次的健康体检数据,纳入2006—2020年期间参加开滦健康体检且体检年龄在18~44岁的青年人群。采用Clopper-Pearson法估算粗率及95%置信区间(CI),采用广义线性模型估算调整年龄和性别后的患病率及95%CI;以2020年我国人口普查的不同性别和年龄为基准,采用直接标化法计算标准化患病率及95%CI,采用Joinpoint回归方法估算CVD标准化患病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及95%CI,采用Cochran-Armitage法进行趋势性检验。结果在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和2018—2020年的调查中,分别纳入27278、29915、28378、34919、30671、30683和30496名青年人。CVD及其亚类脑卒中的标准化患病率在2006—2020年期间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分别从2006—2007年的0.22%及0.11%上升至2008—2009年的0.32%及0.21%,2018—2020年下降至0.27%及0.15%,AAPC分别为-0.99%及-2.53%(Z值分别为1.17及0.93,P_(trend)值分别为0.24及0.35)。不同特征青年人群CVD标准化患病率趋势存在差异,其中:男性、吸烟及肥胖人群CVD标准化患病率分别先从2006—2007年的0.35%、0.24%及0.36%上升至2008—2009年的0.46%、0.46%及0.93%,后下降至2018—2020年的0.29%、0.12%和0.29%,AAPC分别为-3.42%、-6.04%及-3.42%(Z值分别为3.00、4.49、3.20,均P_(trend)<0.01);糖尿病人群CVD标准化患病率从2006—2008年的0.27%上升至2018—2020年的1.66%,AAPC=9.56%(Z=-2.54,P_(trend)=0.01)。而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人群CVD标准化患病率在2006—2020年期间整体变化趋势不明显,AAPC分别为2.74%和-2.36%(Z值分别为-0.93、1.83,P_(trend)值分别为0.35和0.07)。结论2006—2020年期间,18~44岁开滦青年人群CVD及其亚类脑卒中的标准化患病率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男性、吸烟和肥胖人群CVD标准化患病率与总人群趋势一致,糖尿病人群CVD标准化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而高血压及血脂异常人群CVD标准化患病率整体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该变化趋势可能与开滦职工定期参加健康体检、健康宣教及高血压管理等一系列健康促进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青年人群 流行趋势 患病率
原文传递
中国急诊科医护人员工作场所暴力流行现状及空间分布分析
7
作者 张若凡 冯晶 +7 位作者 屈歌 李欣妍 雷子辉 孙宇超 申奥琪 吕传柱 宋兴月 甘勇 《中国公共卫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71-1476,共6页
目的 分析我国急诊科工作场所暴力流行现状及空间分布规律,明确全国急诊科工作场所暴力流行趋势和高发区域,为政府制定和实施相关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于2019年7—9月对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共34 819名急诊... 目的 分析我国急诊科工作场所暴力流行现状及空间分布规律,明确全国急诊科工作场所暴力流行趋势和高发区域,为政府制定和实施相关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于2019年7—9月对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共34 819名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采用Stata 17.0和GeoDa 1.18软件分析数据,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空间分析方法探究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空间分布。结果 我国急诊科工作场所暴力的平均发生率为84.16%,其中情感虐待发生率最高(80.43%),其次是威胁恐吓(59.96%)、躯体暴力(42.11%)、言语性骚扰(30.54%)、躯体性骚扰(15.27%)。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工作场所暴力中的躯体暴力(Moran′s I=0.246)、威胁恐吓(Moran′s I=0.092)和躯体性骚扰(Moran′s I=0.478)存在明显的空间聚类关系(均P <0.05)。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急诊科工作场所暴力高发区域主要在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其中内蒙古自治区的工作场所暴力情况尤为严重,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发生率则普遍较低。结论 我国急诊科医护人员工作场所暴力发生情况较为严重,尤其在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存在着明显空间分布差异,亟须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场所暴力 急诊科 空间分布 地理信息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