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外日语课程学生学习动机的考察和策略——以惠州学院14级英语专业学生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饶秋玲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第5期75-78,共4页
人们在做事时都会基于一定的动机来行动。日语是英语专业比较受欢迎的第二外国语的选修课程,学生们基于一定的内在和外在动机进行着日语课程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采用竞争和合... 人们在做事时都会基于一定的动机来行动。日语是英语专业比较受欢迎的第二外国语的选修课程,学生们基于一定的内在和外在动机进行着日语课程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采用竞争和合作机制、对学生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并给予适当的表扬等教学措施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动机 外在动机 自我决定 主动性
下载PDF
惠州城市形象宣传片与惠州形象推介 被引量:2
2
作者 郑鲁晶 《惠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7-11,共5页
文章以评价理论和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借助Elan软件对惠州城市形象宣传片《美丽惠州》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和标注,解读解说词、图像如何运用多种语言机制和符号资源与观众建立人际互动关系,引发观众对于惠州的关注和认知,调动观众情感进... 文章以评价理论和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借助Elan软件对惠州城市形象宣传片《美丽惠州》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和标注,解读解说词、图像如何运用多种语言机制和符号资源与观众建立人际互动关系,引发观众对于惠州的关注和认知,调动观众情感进行价值导向,进而探讨惠州城市形象宣传与推介的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宣传片 视觉语法 评价理论 惠州市 城市形象
下载PDF
叙事医学语境下的创伤叙事闭锁与叙事照护
3
作者 杨晓霖 黄晴 陈丽敏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9-316,共8页
在中国叙事医学语境下,叙事闭锁是生命叙事进程中的一种失常状态,是“生命叙事进程的断裂或停滞”。在分析文学作品和临床现实中的典型创伤叙事闭锁者的特征及表现基础上,提出叙事照护对于创伤主体走出叙事闭锁,重新进入心身安适的叙事... 在中国叙事医学语境下,叙事闭锁是生命叙事进程中的一种失常状态,是“生命叙事进程的断裂或停滞”。在分析文学作品和临床现实中的典型创伤叙事闭锁者的特征及表现基础上,提出叙事照护对于创伤主体走出叙事闭锁,重新进入心身安适的叙事进程的重要意义。“叙事照护”是医务人员或教育工作者利用自己的叙事资本和叙事智慧与自我、与家人以及服务或教育对象等建立人际叙事连接,滋养处在叙事闭锁中的主体,帮助他们走出生命困境的一种照护方式。叙事照护者协助创伤主体通过叙事共同体的构建获取修复断裂的生命叙事进程的复元力,走出孤绝隔离状态,实现成长,恢复全人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医学 创伤叙事闭锁 叙事照护
下载PDF
中岛敦《山月记》中的汉诗解读
4
作者 具香 金春红 《东疆学刊》 2024年第2期31-37,共7页
中岛敦的短篇小说《山月记》中有一首汉诗并非作者的原创,这首诗采用了与《人虎传》中的汉诗完全相同的形式,而表达的意思与原诗并不相同。《山月记》中的汉诗是《山月记》这部小说的一部分。为了明确《山月记》中的汉诗在这部作品中具... 中岛敦的短篇小说《山月记》中有一首汉诗并非作者的原创,这首诗采用了与《人虎传》中的汉诗完全相同的形式,而表达的意思与原诗并不相同。《山月记》中的汉诗是《山月记》这部小说的一部分。为了明确《山月记》中的汉诗在这部作品中具有的作用和意义,首先从汉诗所处的位置入手,按作品的结构顺序对其进行纵向考察;其次对汉诗的内容进行分析,在《山月记》的整体语境中解读这首汉诗。通过以上考察,可以深入理解这首汉诗的含义以及主人公李征的思想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岛敦 《山月记》 汉诗 人虎变身谈 内心变化
下载PDF
课程思政下中小学思辨英语课程发展与教学实施
5
作者 左苗苗 《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4-79,共6页
文章评估了中小学教师对思政背景下的思辨英语教学课程的认知。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认同课程思政、思辨能力培养和语言学习的互相促进关系。教师普遍支持团队协同建设融合思辨和思政的英语课程,但面临内容材料选择、课程计划评估、教学时... 文章评估了中小学教师对思政背景下的思辨英语教学课程的认知。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认同课程思政、思辨能力培养和语言学习的互相促进关系。教师普遍支持团队协同建设融合思辨和思政的英语课程,但面临内容材料选择、课程计划评估、教学时间安排和学生个体差异等挑战。因此,教师应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和教师辅助支持的互动教学形式,同时支持教学中超语言的使用,并对中小学教师英语课程思政与思辨能力融合培养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思辨能力 课程发展 教学实施
下载PDF
平等的方法:朗西埃平等哲学的跨界方法论
6
作者 马越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1期35-44,共10页
法国哲学家雅克·朗西埃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其平等哲学生发于“普遍教学法”,是一种基于身体隐性构序的微观生命政治哲学,其旨趣是识别控制人类生命的隐性微观的权力体系,寻找突围路径,避免生命异化,达至人的解放和生... 法国哲学家雅克·朗西埃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其平等哲学生发于“普遍教学法”,是一种基于身体隐性构序的微观生命政治哲学,其旨趣是识别控制人类生命的隐性微观的权力体系,寻找突围路径,避免生命异化,达至人的解放和生命自由。朗西埃理论视野中的“平等”不仅有本体上的意义,是一种价值观、一种方法论,而且是一种审美观。朗西埃在美学、政治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等领域中自由地游弋,得益于其独特的“平等哲学”。在朗西埃的视野中,平等既是政治的,又是审美的。透视朗西埃平等哲学的方法论,更有利于厘清其彻底跨界的“挪移的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西埃 智力平等 平等哲学 平等的方法
原文传递
赤松《楞伽经》英译本注释研究
7
作者 马杰森 马若飞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9-55,共7页
赤松《楞伽经》英译本在英语世界颇受欢迎,这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译本中丰富的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体现《楞伽经》的丰厚内蕴,又突显出译本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为典籍翻译如何最大限度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开启了新的路径。通过对译本中的... 赤松《楞伽经》英译本在英语世界颇受欢迎,这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译本中丰富的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体现《楞伽经》的丰厚内蕴,又突显出译本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为典籍翻译如何最大限度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开启了新的路径。通过对译本中的注释进行细读与分类,可以揭示其注释特征、注释类型以及注释的个中缘由,这对中国文化典籍的外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松 《楞伽经》 英译 注释特征与类型
下载PDF
基于汉英平行语料库的《维摩诘经》三译本比较研究
8
作者 马杰森 马若飞 《铜仁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56-61,共6页
基于《维摩诘经》三个影响较大的英译本自建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从词汇标记和句法标记层面对三译本进行数据统计,开展定性和定量的比较研究,探析各不相同的语言特征和翻译风格。研究发现:三译本的差异性与不同目标语读者群的设定有着极... 基于《维摩诘经》三个影响较大的英译本自建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从词汇标记和句法标记层面对三译本进行数据统计,开展定性和定量的比较研究,探析各不相同的语言特征和翻译风格。研究发现:三译本的差异性与不同目标语读者群的设定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英平行语料库 维摩诘经 词汇标记 句法标记 目标语读者群
下载PDF
状态变化义素在汉语单语素动词中的词化模式--一项基于可接受度判定实验的研究
9
作者 刘金虹 禤倩映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64-70,共7页
采用了实证研究,让受试对用含单语素动词的完整体句描述零结果事件做出可接受度判定。通过观察动词中状态变化语义的编码力度,推测其词化模式。结果表明,汉语成人容易接受有状态变化趋向的活动情状和致使完结情状的未终结解读,而且未终... 采用了实证研究,让受试对用含单语素动词的完整体句描述零结果事件做出可接受度判定。通过观察动词中状态变化语义的编码力度,推测其词化模式。结果表明,汉语成人容易接受有状态变化趋向的活动情状和致使完结情状的未终结解读,而且未终结解读的可能性呈显著递减。另外,致使完结情状包含梯度和非梯度两类,两者在未终结解读上也呈现了递减趋向。结果证实,状态变化义素在不同类型动词中具有不同的词化模式,而此词化模式对未终结解读起到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变化 致使 词化模式 未终结 完结情状
下载PDF
中日韩“万历朝鲜战争”现代小说比较研究
10
作者 具香 金春红 《惠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97-101,共5页
中日韩三国都有反映“万历朝鲜战争”的小说。这些小说对“万历朝鲜战争”的描述有同有异。首先各国小说都描写了战争的性质、爆发原因和结局,但是对战争的理解有所不同。小说作者都立足于本国的立场,基于所处的时代环境和观点去描述这... 中日韩三国都有反映“万历朝鲜战争”的小说。这些小说对“万历朝鲜战争”的描述有同有异。首先各国小说都描写了战争的性质、爆发原因和结局,但是对战争的理解有所不同。小说作者都立足于本国的立场,基于所处的时代环境和观点去描述这场战争。因此,这类小说不可避免带有政治性和时代局限性。比较分析中日韩三国的相关小说,揭示中日韩三国对“万历朝鲜战争”的主流认识与态度,并提出此类小说的文学价值和史料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历朝鲜战争 现代小说 中日韩比较
下载PDF
儒家王道政体优越论——论辜鸿铭的政治文明观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慧丽 夏箐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1期53-56,共4页
辜鸿铭分别从权威之于秩序的重要性、君主制的道德根源两方面论述了儒家王道政体的优越性。一方面,他看到了儒家对人伦道德和精神价值的重视,儒家的君臣伦理秩序中包含的和谐因素;另一方面,他认为权力集于君主一身,可摆脱个人私利的牵绊... 辜鸿铭分别从权威之于秩序的重要性、君主制的道德根源两方面论述了儒家王道政体的优越性。一方面,他看到了儒家对人伦道德和精神价值的重视,儒家的君臣伦理秩序中包含的和谐因素;另一方面,他认为权力集于君主一身,可摆脱个人私利的牵绊,从而实现天下大同。这是一种乌托邦幻想,容易成为极权主义的滥疡。然而,从传统文化中寻找道德资源,辜鸿铭无疑为今天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一个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儒家 君主制
下载PDF
从“醉翁亭记”的译本看文化传播的局限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蒲云玲 《咸宁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34-35,共2页
本文讲述在解读"醉翁亭记"的译本时发现其译文在文化传播方面受到了局限。通过分析了解,导致这种文化传播的局限性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中英文语言文字表达的差异;二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翻译的障碍。这两种原因都会造成译... 本文讲述在解读"醉翁亭记"的译本时发现其译文在文化传播方面受到了局限。通过分析了解,导致这种文化传播的局限性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中英文语言文字表达的差异;二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翻译的障碍。这两种原因都会造成译本中文化原味的流失,使译本往往难以达到完全表达出原文的真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播 文化差异 翻译方法 醉翁亭记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旅游景区文化内涵挖掘及英译探究——以惠州西湖“六湖九桥十八景”为例
13
作者 李诗仪 范申 +2 位作者 杨婧孜 朱端如 吴佳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年第2期0104-0107,共4页
随着新时代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日益增长,旅游景区以其承载的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人文、生态等内涵成为人们发展与提高精神文化的重要依托。惠州西湖享有“大中国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并杭州”的史载,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底蕴... 随着新时代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日益增长,旅游景区以其承载的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人文、生态等内涵成为人们发展与提高精神文化的重要依托。惠州西湖享有“大中国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并杭州”的史载,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底蕴悠久深厚。在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区域化、国际化发展的背景之下,让惠州西湖在一众文化与生态有机结合的旅游景区中彰显特色,让沉寂已久的文化古都鲜活起来,成为珠三角“后花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意义。此次研究以惠州西湖“六湖九桥十八景”为例,探究其景区文化内涵的挖掘、呈现与传播,提出以探索苏轼“西湖情”的全景视角与情景再现的宣传对策,助力惠州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旅游发展,进一步提升人民对本土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文化旅游 景点翻译 惠州西湖
下载PDF
论翻译商品的意识形态消费
14
作者 宋以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49-55,共7页
消费本是经济学概念,是指特定社会环境与文化语境下,利用社会产品满足人类需要的过程。翻译行为是商品生产行为,译作作为翻译行为的物化形式与结果则是商品,具备了商品的性质与特点。翻译的生产与消费过程同社会环境与消费主体的消费需... 消费本是经济学概念,是指特定社会环境与文化语境下,利用社会产品满足人类需要的过程。翻译行为是商品生产行为,译作作为翻译行为的物化形式与结果则是商品,具备了商品的性质与特点。翻译的生产与消费过程同社会环境与消费主体的消费需求,尤其是意识形态的消费需求密切相关。从消费行为看,社会往往会把翻译产品当成文化符号,注重后者的使用价值。翻译研究应该重视消费环境与消费主体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理解翻译消费所代表的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商品 消费环境 消费需求 翻译的符号性 意识形态
下载PDF
《花园茶会》的文学语用学解读
15
作者 刘文洁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61-65,77,共6页
文学语用学将文学语篇当作一种特殊的交流形式,既包含了文本中角色之间的交流,又涉及作者与读者基于文本的交流。通过文学语用学的视角对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花园茶会》进行分析,可看出作者通过叙事者对合作原则的违反向读者传... 文学语用学将文学语篇当作一种特殊的交流形式,既包含了文本中角色之间的交流,又涉及作者与读者基于文本的交流。通过文学语用学的视角对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花园茶会》进行分析,可看出作者通过叙事者对合作原则的违反向读者传递了语用含意,引导读者解读故事中所表达的阶级对立与人物的内心成长;而通过故事角色交流时产生的会话含意,作者更生动地塑造出人物的形象,深化了故事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园茶会 等级观念 文学语用学 语用含意
下载PDF
《仲夏夜之梦》的时空转换叙事解读
16
作者 李巧丽 《宜春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83-86,共4页
《仲夏夜之梦》的时空转换叙事模式推动剧情发展,既映射社会现实,又创造了一个非理性的他者世界空间。雅典公爵忒休斯利用政治话语权,对空间进行置换和吸纳,为重构自己的权力网络打下基调;在雅典城外的森林里,仙王奥伯朗就是雅典公爵忒... 《仲夏夜之梦》的时空转换叙事模式推动剧情发展,既映射社会现实,又创造了一个非理性的他者世界空间。雅典公爵忒休斯利用政治话语权,对空间进行置换和吸纳,为重构自己的权力网络打下基调;在雅典城外的森林里,仙王奥伯朗就是雅典公爵忒休斯在魔幻世界的投射,他用魔法实现了恋人们自由追求爱情的理想,浪漫爱情成为一种道德力量,从而取代父权专制制度对爱情的控制;森林又是一个非理性的他者空间,主人公经受各种命运的折磨与考验,最终完好如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转换叙事模式 权力转换 他者世界
下载PDF
《苔丝》中基督教文化与古希腊文化的冲突和融合
17
作者 谢灿琛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188-189,共2页
通过分析《苔丝》中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的原型,探讨小说体现基督教文化和古希腊文化在看待罪与罚、牺牲与救赎、灵与肉、理智与欲望等问题上的冲突和融合,以及哈代创立新文化的愿望。
关键词 基督教文化 古希腊文化 冲突 融合 苔丝
下载PDF
《讲故事?听故事!》的叙事移情策略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钟秀妍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41,共6页
依据苏珊·金的"策略性叙事移情"理论解读海地裔美国后殖民小说家艾薇菊·丹提卡(Edwidge Danticat)的短篇小说集《讲故事?听故事!》(1)(Krik?Krak!),可以发现后殖民小说家如何成功地运用多重策略性叙事移情手法,使... 依据苏珊·金的"策略性叙事移情"理论解读海地裔美国后殖民小说家艾薇菊·丹提卡(Edwidge Danticat)的短篇小说集《讲故事?听故事!》(1)(Krik?Krak!),可以发现后殖民小说家如何成功地运用多重策略性叙事移情手法,使文本产生移情功效,激发多元读者群的情感共鸣。这一研究同时揭示了认知理论可以为理解移情提供新的方法,达到对文本更深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后殖民理论 叙事移情 情感 文化
下载PDF
教育工具化、知识商品化与角色模糊化的危机——当代学校“慕课”化趋势的冷思考 被引量:3
19
作者 梁健丽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11,共3页
慕课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它对教学流程的简化、实施条件的便利以及构成知识源、促进对话交流的优势使其成为当代重要的教育构成方式,但慕课在传统学校教育中的泛化和滥用容易制约教学活动的行为主动性。慕课作为认知盈余... 慕课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它对教学流程的简化、实施条件的便利以及构成知识源、促进对话交流的优势使其成为当代重要的教育构成方式,但慕课在传统学校教育中的泛化和滥用容易制约教学活动的行为主动性。慕课作为认知盈余时代的结晶,为教育活动赢得了大量的自由时间,也为知识商品化提供了途径,从中却发现,学校应对认知盈余的知识保鲜能力在下降,"慕课化"会加速知识的贬值,亦会加剧教育资源之间的等级分化与依附关系,亦模糊教师公共知识分子的角色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课” 教育工具化 知识商品化 角色模糊化 公共生活 认知盈余 教师角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