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院校双创型化工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1
作者 刘珠 冼文琪 +3 位作者 强娜 卢明 易玥 刘国聪 《鄂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87-90,共4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化工行业的不断进步,双创型化工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探讨了双创型化工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总结了双创型化工技术人才研究现状、化工技术专业特点以及培养双创型化工技术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化工行业的不断进步,双创型化工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探讨了双创型化工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总结了双创型化工技术人才研究现状、化工技术专业特点以及培养双创型化工技术人才重要价值,构建了育人目标、课堂教学、实践育人以及反馈评价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围绕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及实践平台构建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创型 化工技术人才 培养体系 探索与实践
下载PDF
阻燃硅树脂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沈琪力 李智楷 +5 位作者 杨小龙 刘珠 强娜 林熔 胡嘉欣 方岩雄 《有机硅材料》 2025年第2期58-64,共7页
硅树脂独特的半有机半无机特性,使其不仅具有优异的耐高低温、抗老化及抗氧化性,而且可在不影响其加工性和机械性能的情况下,提升高分子材料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同时硅树脂在燃烧过程中能够显著减少卤化氢等有害气体的释放,是一种高效... 硅树脂独特的半有机半无机特性,使其不仅具有优异的耐高低温、抗老化及抗氧化性,而且可在不影响其加工性和机械性能的情况下,提升高分子材料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同时硅树脂在燃烧过程中能够显著减少卤化氢等有害气体的释放,是一种高效、无卤且环保的阻燃材料,因此受到了阻燃领域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硅树脂的热稳定性机理,并对阻燃硅树脂进行了分类总结,阐述了当前阻燃硅树脂的研究进展及复合阻燃硅树脂体系之间的协同效应,详细综述了各类阻燃硅树脂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最后展望了阻燃硅树脂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树脂 阻燃 热稳定性 无卤环保
下载PDF
化学氧化法制备聚吡咯及其掺杂改性研究
3
作者 尹娜 施岩 +3 位作者 邹易杰 翟姚 李帅霖 常文译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101,共5页
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聚吡咯(PPy),研究了氧化剂种类[FeCl_(3)和(NH_(4))_(2)S_(2)O_(8)]、反应温度(冰浴和室温)以及反应时间(6 h和12 h)对合成导电聚吡咯的影响,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重点考察了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SDS掺杂对吡咯单... 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聚吡咯(PPy),研究了氧化剂种类[FeCl_(3)和(NH_(4))_(2)S_(2)O_(8)]、反应温度(冰浴和室温)以及反应时间(6 h和12 h)对合成导电聚吡咯的影响,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重点考察了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SDS掺杂对吡咯单体聚合的结构及形貌的影响,利用SEM、FT-IR、XRD、XPS、TGA、N_(2)吸附-脱附等表征方法及电导率测试对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成导电聚吡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FeCl_(3)作氧化剂,在冰浴条件下反应6 h,产物电导率可达到0.0769 S/cm;适量掺杂剂SDS的添加改变了样品的微观形貌,有利于提高PPy的热稳定性及导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吡咯 化学氧化法 优化 掺杂 表面活性剂
原文传递
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4
作者 李帅霖 里光 +3 位作者 施岩 肖定书 唐子伦 孙尚琪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31-35,共5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酸正丁酯(BA)和丙烯酸(AA)为油相,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OP-10为乳化剂制备了水性丙烯酸树脂乳液,考察了AA和BA的加入方式和添加顺序对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制备条件为:油水质...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酸正丁酯(BA)和丙烯酸(AA)为油相,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OP-10为乳化剂制备了水性丙烯酸树脂乳液,考察了AA和BA的加入方式和添加顺序对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制备条件为:油水质量比10∶4,SDS与OP-10溶解和分散阶段的搅拌转速180~230 r/min,乳化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3%,SDS/OP-10(质量比)为1∶2,丙烯酸加入量为单体质量的4%,滴加顺序为丙烯酸在先、BA功能性单体在后,并逐步增加搅拌速率,转速控制在280~320 r/min;引发剂添加量为单体质量的0.5%。在此条件下,乳液凝胶率为0.89%,成膜后吸水率为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丙烯酸树脂 丙烯酸 引发剂 单体 乳化剂
下载PDF
Ni-MgO复合改性对HZSM-5分子筛催化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翟姚 王荧光 +3 位作者 邹易杰 李帅霖 尹娜 施岩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23-27,共5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i和MgO改性的HZSM-5催化剂,考察Ni和MgO含量对甲醇制备丙烯的影响,并利用XRD、SEM、BET、NH 3-TPD等方法考察了Ni和MgO对HZSM-5分子筛的酸强度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的Ni-Mg复合改性的HZSM-5分子筛MFI结构...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i和MgO改性的HZSM-5催化剂,考察Ni和MgO含量对甲醇制备丙烯的影响,并利用XRD、SEM、BET、NH 3-TPD等方法考察了Ni和MgO对HZSM-5分子筛的酸强度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的Ni-Mg复合改性的HZSM-5分子筛MFI结构没有改变,但有效改变了催化剂的酸强度和孔径结构,显著降低催化剂中强酸含量,微孔孔径由0.5105 nm降为0.5016 nm,0.5%Ni-0.5%Mg/HZSM-5分子筛表现出较佳的丙烯选择性,丙烯的选择性提高了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改性 甲醇 丙烯 HZSM-5分子筛
下载PDF
低渗油高填充导热硅凝胶的研制
6
作者 何美倩 刘珠 +10 位作者 徐建馨 吕绍谊 潘基业 冼文琪 温燕思 赖燕怡 卓淑媛 肖若凡 沈琪力 牛粒名 刘国聪 《有机硅材料》 CAS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以200 m Pa·s和500 m Pa·s的端乙烯基硅油为基体硅油、活性氢质量分数0.05%含氢硅油为交联剂,添加不同粒径球形氧化铝以不同比例复配的导热填料制得低渗油高填充导热硅凝胶。研究了不同粒径球形氧化铝与基体硅油黏度对基胶黏... 以200 m Pa·s和500 m Pa·s的端乙烯基硅油为基体硅油、活性氢质量分数0.05%含氢硅油为交联剂,添加不同粒径球形氧化铝以不同比例复配的导热填料制得低渗油高填充导热硅凝胶。研究了不同粒径球形氧化铝与基体硅油黏度对基胶黏度及氧化铝最大填充量的影响,探究了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90)对硅凝胶导热性能的影响,基体硅油黏度、活性氢与硅乙烯基物质的量之比及氧化铝填充量对硅凝胶硬度、密度、热导率及力学强度的影响。重点研究了氧化铝复配种类与比例对硅凝胶抗渗油性能及热稳定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以不同黏度的端乙烯基硅油为基体硅油,活性氢质量分数0.05%含氢硅油为交联剂,添加不同粒径的球形氧化铝复配导热填料可制得低渗油高填充导热硅凝胶;在采用单一粒径球形氧化铝时,同一填充量下,20μm球形氧化铝对基胶的增黏不明显且最大填充量较高,可达1 500份;适当增加硅烷偶联剂KH590用量能有效提高硅凝胶的导热性能,较佳用量为2.00%;采用200 m Pa·s的端乙烯基硅油为基体硅油,活性氢与硅乙烯基物质的量之比为0.8∶1,单独采用600份20μm球形氧化铝作导热填料时,硅凝胶具有较佳的硬度、密度、热导率及拉伸强度,邵氏OO硬度为67,密度为1.83 g/cm^(3),热导率为3.69 W/(m·K),拉伸强度为1.95 MPa;采用不同粒径球形氧化铝复配时,导热硅凝胶的热导率均高于采用单一粒径球形氧化铝填充的硅凝胶,导热填料采用20μm与5μm球形氧化铝按质量比2∶1复配时硅凝胶导热性能较佳,热导率为4.72 W/(m·K);由于球形氧化铝表面硅烷化后与基体硅油的缠绕及填料表面巯基与一定量残留双键的氢键效应,导热填料采用20μm与5μm球形氧化铝按质量比2∶1复配时硅凝胶具有较佳的抗渗油性能及热稳定性,渗油比仅为1.0476,硅凝胶质量损失率5%时的温度为331℃,700℃时残余质量分数为89.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 硅凝胶 低渗油 高填充 球形氧化铝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水性UV磺酸盐型聚氨酯乳液的研制
7
作者 张祥龙 刘珠 +10 位作者 欧阳雨鸣 李燕 强娜 熊前程 刁贵强 刘嘉怡 朱茵 沈琪力 郭永华 易玥 肖定书 《有机硅材料》 CAS 2024年第4期6-14,共9页
以3种不同羟值的聚酯磺酸型二元醇(BY-3303、BY-3305及BY-3306)为磺酸盐软段,羟基硅油PMX0156为有机硅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硬段,1,4-丁二醇(BDO)为扩链剂,制得系列有机硅改性水性磺酸盐型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SWPUA)。系统... 以3种不同羟值的聚酯磺酸型二元醇(BY-3303、BY-3305及BY-3306)为磺酸盐软段,羟基硅油PMX0156为有机硅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硬段,1,4-丁二醇(BDO)为扩链剂,制得系列有机硅改性水性磺酸盐型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SWPUA)。系统研究了异氰酸酯与羟基的物质的量比(R值)、磺酸盐基含量及有机硅含量对SWPUA乳液外观、粒径、储存稳定性、热储稳定性以及固化后漆膜的硬度、附着力、吸水率、水接触角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红外及核磁验证了胺酯化反应成功合成了SWPUA;当磺酸盐聚酯二元醇选用BY-3303且BY-3303、PMX0156与BDO物质的量比为1.5∶0.3∶1.0、R值为1.3时,制得的SWPUA外观为乳白泛蓝乳液,固含量约为40%,具有较低黏度和粒径,黏度(涂4#杯)为96 s,粒径为312 nm且储存稳定性与热储稳定性较佳;该条件下,SWPUA漆膜的综合性能较佳,铅笔硬度为1H、附着力达4B级、水接触角为93.2°、吸水率为2.43%、拉伸强度为8.14 MPa、断裂伸长率为327.47%。SWPUA还可在30 s内快速交联成型,引入有机硅链段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氧阻聚,提高了双键转化率,转化率可达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固化 有机硅改性 磺酸盐 水性聚氨酯 乳液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的研制 被引量:7
8
作者 陶响娥 胡斌 +7 位作者 刘珠 冼文琪 刘国聪 卢明 强娜 罗青宏 刘晓非 林立忠 《有机硅材料》 CAS 2023年第5期1-8,共8页
以二氧化碳基二元醇(PPC)、聚丙二醇、聚酯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 792)、三乙胺为主要原料,制得有机硅改性聚氨酯(Si-WPU)乳液。研究了异氰酸酯基与羟基物质的量之比(R值)、软段种类... 以二氧化碳基二元醇(PPC)、聚丙二醇、聚酯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 792)、三乙胺为主要原料,制得有机硅改性聚氨酯(Si-WPU)乳液。研究了异氰酸酯基与羟基物质的量之比(R值)、软段种类与含量、KH 792用量对Si-WPU外观、粒径、稳定性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对Si-WPU固化后胶膜的力学强度、附着力、吸水率、水接触角和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R值为1.67、PPC为软段且含量为75%、KH 792用量为3.5%时,制得的Si-WPU乳液外观为泛蓝乳液状且稳定性较佳,黏度为313 mPa·s,粒径为213 nm;该条件下Si-WPU固化膜的综合性能较佳,硬度为2H、拉伸强度为53.83 MPa、断裂伸长率为1465%、附着力等级为4B、水接触角为93.5°、吸水率为2.65%。可为高性能环保水性聚氨酯涂层提供一条新的制备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改性 水性聚氨酯 乳液 二氧化碳基二元醇 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