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武彤彤 胡维维 +1 位作者 杨清绪 赖日权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61-76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ngiomatoid fibrous histiocytoma,AnFH)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6例AnFH进行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AnFH中女性4例,男性2例;年龄7~60岁,中位年龄23.5岁;病变位于下肢4... 目的探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ngiomatoid fibrous histiocytoma,AnFH)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6例AnFH进行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AnFH中女性4例,男性2例;年龄7~60岁,中位年龄23.5岁;病变位于下肢4例,上肢1例,背部1例。肿瘤直径0.8~3.5 cm,切面灰白色、灰红棕色,5例见小囊腔,囊内含血性,呈血肿样或血管瘤样。镜下见细胞样细胞和肌样细胞呈结节状增生,瘤细胞大小相对一致,核椭圆,空泡状,分化好;假血管瘤样腔隙,囊腔内充满红细胞,但囊壁缺乏血管内皮细胞;瘤结外围被致密纤维组织包绕,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偶见具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形成。免疫表型:vimentin阳性,5例desmin、CD99和CD68阳性,2例EMA阳性,而CK、S-100蛋白、CD34、Myogenin、HMB-45、CD21、CD23和CD35均阴性。4例随访6个月~4年,仅1例复发,未发生转移,患者均健在。结论AnFH为较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病理诊断时若形态缺乏扩张的假血管样腔隙时易与其他肿瘤混淆,如动脉瘤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未分化多形性肉瘤、淋巴结转移性癌、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等。熟悉其形态特征,对避免误诊为其它类似病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组织细胞瘤 血管瘤样 病理学 外科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胃血管球瘤5例临床病理学特征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4
2
作者 武彤彤 吴春莲 +2 位作者 杨清绪 蔡方 张发仁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10-413,共4页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免疫组化和生物学行为特点。方法观察5例胃血管球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并复习文献,探讨其生物学行为特征。免疫组化采用SP法。检测用抗体包括vimentin、actin、a-SMA、MSA、CD117...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免疫组化和生物学行为特点。方法观察5例胃血管球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并复习文献,探讨其生物学行为特征。免疫组化采用SP法。检测用抗体包括vimentin、actin、a-SMA、MSA、CD117、CD34、CK、Syn、CgA、LCA、desmin、CD99、S-100、EMA和Ki-67。结果 5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2岁(34~65岁)。常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肿物直径为0.8~5 cm(平均为2.4 cm)。巨检:肿物界清、无包膜,切面灰白色,质实。镜检:肿瘤组织呈结节分叶状,被平滑肌细胞分隔包绕。肿瘤细胞大小一致,呈圆形或卵圆形,围绕薄壁的血管或血窦周围排列,呈血管外皮瘤样或实性巢团状,瘤细胞核圆形,可见核仁,未见核异型性,核分裂象罕见(0~3个/50 HPF),未见病理核分裂象。1例瘤体直径5 cm者瘤细胞较密集,有局灶异型,核分裂象(1个/50 HPF),诊断为恶性潜能未定肿瘤。免疫组化:vimentin、actin、a-SMA和MSA均(+),余CD117、CD34、CK、Syn、CgA、LCA、desmin、CD99、S-100和EMA均(-),Ki-67阳性率<2%。5例均行胃肿块切除。随访8个月至5年,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胃血管球瘤绝大多数为良性肿瘤,与软组织血管球瘤比较,具有自身病理形态学及生物学行为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球瘤 免疫组化 生物学行为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18、γ-干扰素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与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小云 观晓辉 +3 位作者 曾宏 吴静黎 杨清绪 李韶光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50-1251,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γ-干扰素(IFN-γ)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ELISA和R IA方法检测124例CHB患者和20例健康成人血清IL-18,IFN-γ,HA,LN,Ⅳ-C的水平,并与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进行对照...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γ-干扰素(IFN-γ)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ELISA和R IA方法检测124例CHB患者和20例健康成人血清IL-18,IFN-γ,HA,LN,Ⅳ-C的水平,并与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8,IFN-,γHA,LN,Ⅳ-C的水平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肝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与肝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并且血清IL-18及IFN-γ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纤维化程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血清IL-18及IFN-γ水平与血清HA,LN,Ⅳ-C的水平呈正相关。两细胞因子间呈正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8及IFN-γ水平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估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Γ-干扰素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纤维化 肝组织病理
下载PDF
透明细胞型脑脊膜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武彤彤 杨清绪 +3 位作者 李智 蔡方 朱淑玲 张发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134,共4页
报道2例发生在脊柱和颅内具有幼稚性特征的透明细胞型脑脊膜瘤(CCM)患者,与经典的透明细胞型脑脊膜瘤不同的是2例患者肿瘤都有显示罕见的细胞核异型性、分裂活跃、坏死等原始化现象。肿瘤细胞对上皮膜抗原和Vimtine有免疫反应,MIB-1... 报道2例发生在脊柱和颅内具有幼稚性特征的透明细胞型脑脊膜瘤(CCM)患者,与经典的透明细胞型脑脊膜瘤不同的是2例患者肿瘤都有显示罕见的细胞核异型性、分裂活跃、坏死等原始化现象。肿瘤细胞对上皮膜抗原和Vimtine有免疫反应,MIB-1指数高达40%。对2例患者均实行肿瘤完整切除术。其中男性患者后3个月有局部复发和心室外侧转移。本文对脑脊膜病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预后进行探讨,并建议术后进行辅助放疗或化疗,并且在随访第1阶段每3~6个月复查磁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型脑脊膜瘤 幼稚化 复发
下载PDF
三阴型乳腺浸润性癌中膜突蛋白高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 被引量:2
5
作者 裴小娟 王晓冰 +2 位作者 薛秀芬 朱影玲 刘少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510-2513,共4页
目的:探讨膜突蛋白(Moesin)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浸润性癌临床病理及不同分子亚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0例乳腺浸润性癌及53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oesin蛋白的表达。结果 :(1)Moesin在乳腺浸润性癌... 目的:探讨膜突蛋白(Moesin)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浸润性癌临床病理及不同分子亚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0例乳腺浸润性癌及53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oesin蛋白的表达。结果 :(1)Moesin在乳腺浸润性癌的阳性表达率51.67%(62/12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5.66%(3/53),Moesin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及有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均P<0.01);(2)Moesin表达与Ki-67高增殖指数(≥14%)、CK5/6及EGFR表达呈正相关,与ER及PR表达呈负相关(均P<0.01);(3)Moesin在三阴型乳腺浸润性癌的阳性表达率(89.58%,43/48)明显高于其他分子亚型(P<0.01),以基底细胞样型阳性率最高(22/23,95.65%);(4)Moesin表达与Luminal A型呈负相关,与三阴型呈正相关(均P<0.01);但与Luminal B、HER-2过表达型不相关(P>0.05)。结论:高表达Moesin与乳腺浸润性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尤其三阴型乳腺浸润性癌有更高的表达,Moesin可为三阴型乳腺浸润性癌临床基因治疗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膜突蛋白 分子分型
下载PDF
惠州客家人群食管癌EGFR蛋白表达及与MAPK信号通路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裴小娟 杨清绪 +1 位作者 邹冬梅 朱影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4期16-19,共4页
目的检测EGFR在惠州客家人群食管癌组织的表达,探讨EGFR与惠州客家人群食管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及与MAPK信号传导激活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蛋白印迹方法 ,检测53例惠州客家人群食管癌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EGFR、MA... 目的检测EGFR在惠州客家人群食管癌组织的表达,探讨EGFR与惠州客家人群食管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及与MAPK信号传导激活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蛋白印迹方法 ,检测53例惠州客家人群食管癌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EGFR、MAPK(ERK1/2)和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 EGFR和p-ERK1/2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分化程度越低,EGFR和p-ERK1/2的表达越高;有淋巴结转移患者EGFR和p-ERK1/2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者(P<0.01);浸润浅肌层患者的p-ERK1/2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浸润深肌层(P<0.05)。结论 EGFR/MAPK信号传导与惠州客家人群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伴随EGFR的过表达,MAPK(ERK1/2)信号通路活化水平升高,EGFR/MAPK信号通路可为食管癌的早期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惠州客家人群 EGFR蛋白 MAPK蛋白 信号传导
下载PDF
胃癌术前胃镜病理与术后切除组织病理检查异同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易智君 黄卓雅 +4 位作者 冯得财 彭剑丰 苏桂晓 赵文丽 王晓冰 《哈尔滨医药》 2018年第3期268-269,共2页
目的比较胃癌术前胃镜病理与术后切除组织病理检查异同,探讨胃镜病理检查在胃癌患者术前对临床医生掌握疾病情况提供参考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经治的100例胃癌患者术前胃镜病理及术后切除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比较胃癌术前胃镜病理与术后切除组织病理检查异同,探讨胃镜病理检查在胃癌患者术前对临床医生掌握疾病情况提供参考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经治的100例胃癌患者术前胃镜病理及术后切除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临床确诊率、分化程度高低及疾病病理类型。结果术前胃镜活检确诊率低于术后组织病检(P<0.05)。术前胃镜活检组织高分化率显著高于术后组织病检,而低分化率显著低于术后组织病检(P<0.05)。术前胃镜活检组织中分化率与术后组织病检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胃镜活检各病理类型分别与术后组织病检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前胃镜活检管状腺癌比例最高,而术后组织病检低分化腺癌比例最高。结论术后组织病理检查对胃癌诊断优于术前胃镜病理检查,但术前胃镜活检可作为胃癌术前诊断的有力证据;临床中,可采用多种措施使术前活检诊断准确性提高,为临床医师术前判定疾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术前胃镜病理 术后切除组织病理
下载PDF
睾丸肿瘤61例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卓雅 陈思 +4 位作者 蓝创歆 廖鹏娟 黄楚楚 田玺择 曾丽华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7期2191-2194,共4页
目的探讨睾丸肿瘤发病率、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常见恶性肿瘤的预后,结合文献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08-2019年间经病理确诊的61例睾丸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包括年龄、发病部位、肿瘤大小、治疗经... 目的探讨睾丸肿瘤发病率、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常见恶性肿瘤的预后,结合文献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08-2019年间经病理确诊的61例睾丸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包括年龄、发病部位、肿瘤大小、治疗经过及预后等,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1例患者年龄5个月~88岁,中位年龄35.5岁;病理学类型包括精原细胞瘤18例(29.5%),非精原细胞瘤25例(41.0%),淋巴造血系统肿瘤16例(26.2%),转移癌2例(3.3%);精原细胞瘤患者的中位年龄37岁,肿瘤平均最大径6 cm,均累及单侧睾丸,6例患者有隐睾病史,病理类型包括经典型及间变型,中位随访时间36.5个月,获得随访资料的14例患者均存活,总体预后佳;淋巴瘤患者的中位年龄64岁,肿瘤平均最大径5.7 cm,有4例累及双侧睾丸,中位随访时间35.5个月,获得随访资料的11例患者中4例死亡,总体预后不良;畸胎瘤患者的中位年龄15岁。结论精原细胞瘤、淋巴瘤、畸胎瘤占常见睾丸肿瘤前三位,分别为中青年、老年人、青少年最常见肿瘤,>55岁患者还需注意继发性肿瘤的存在;精原细胞瘤与淋巴瘤两者肿物平均最大径相当,约6 cm,前者均发生于单侧睾丸,后者具有累及双侧睾丸的倾向;年龄及部位对精原细胞瘤与淋巴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精原细胞瘤总体预后良好,淋巴瘤以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性多见且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 精原细胞瘤 淋巴瘤 畸胎瘤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青年期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吴春莲 《河北医学》 CAS 2009年第9期1036-1038,共3页
目的:探讨青年期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71年10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青年期乳腺癌的发生率、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雌孕激素受体分布等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分析其预后。结果:青年期乳腺癌占同期全... 目的:探讨青年期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71年10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青年期乳腺癌的发生率、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雌孕激素受体分布等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分析其预后。结果:青年期乳腺癌占同期全部乳腺癌的8.6%(153/1789),1990年以前和以后分别占6.1%及9.8%,浸润性癌占98.6%,淋巴结转移者占80.4%,ER阳性率64.8%,青年期乳腺癌的预后差,五年生存率仅41.3%(33/80)。以上因素与中老年乳腺癌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青年期乳腺癌有多项不同于中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期 乳腺癌 临床病理学
下载PDF
宫颈癌病理分期与临床分期差异性及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英霞 黄卓雅 +2 位作者 钟鸣 陈明铨 赵文丽 《哈尔滨医药》 2021年第3期29-31,共3页
目的探究宫颈癌病理分期与临床分期差异性及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以此为临床提供科学的理论作为参考。方法纳入80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患者的病理分期和临床分期进行分析,并予以比较,同时了解淋巴结转移的危险... 目的探究宫颈癌病理分期与临床分期差异性及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以此为临床提供科学的理论作为参考。方法纳入80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患者的病理分期和临床分期进行分析,并予以比较,同时了解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临床分期ⅠA、ⅠB、ⅡA、ⅡB期符合率分别为66.67%、62.50%、57.14%、53.33%,临床分期总符合率为60.00%。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淋巴结转移在临床分期、有无化疗、肌层浸润深度、宫旁组织浸润、肿瘤直径各因素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高临床分期、有化疗、肌层浸润深度>1/2肌层、有宫旁组织浸润、肿瘤直径≥4cm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在宫颈癌的分期中,临床分期相较于病理分期符合率偏低,临床分期、是否化疗、肌层浸润深度、宫旁组织浸润、肿瘤直径等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病理分期 临床分期 差异 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畸胎瘤螺旋CT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庆勇 何志辉 +1 位作者 蓝博文 杨清绪 《肿瘤防治杂志》 2003年第10期1102-1103,共2页
收集经螺旋CT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畸胎瘤 3 0例 ,均行螺旋CT平扫 +增强扫描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并将螺旋CT表现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良性囊性畸胎瘤 2 8例 ,恶性畸胎瘤 2例。CT扫描对于瘤内的脂肪、钙化以及类似牙齿和骨骼状组... 收集经螺旋CT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畸胎瘤 3 0例 ,均行螺旋CT平扫 +增强扫描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并将螺旋CT表现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良性囊性畸胎瘤 2 8例 ,恶性畸胎瘤 2例。CT扫描对于瘤内的脂肪、钙化以及类似牙齿和骨骼状组织等多种成分均可清楚显示 ,对于灶周的转移病灶亦可较全面的显示。螺旋CT表现与手术病理表现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胎瘤 病理学 畸胎瘤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小肠骨外尤因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临床病理观察
12
作者 王晓冰 易智君 +3 位作者 黄卓雅 朱影玲 吴惠如 邓予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1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小肠骨外尤因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extraskeletal Ewing sarcoma/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E-EWS/pPNE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小肠E-EWS/pPNET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组织形态学... 目的探讨小肠骨外尤因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extraskeletal Ewing sarcoma/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E-EWS/pPNE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小肠E-EWS/pPNET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患者,61岁。临床表现为十二指肠腔内占位,累及胆总管下端及部分胰腺。镜下观察肿瘤组织由形态一致的小圆或卵圆形细胞所组成,胞质较少,细胞核呈圆形或类圆形、染色质浓染,病理性核分裂像易见,肿瘤细胞呈弥漫性实性片状密集分布,局部可见Homer-Wright菊形团样结构,伴有大片坏死。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波形蛋白、CD99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突触素及CD56表达阳性,角蛋白CK、CK20、CK8/18、癌胚抗原、白细胞共同抗原、结蛋白、嗜铬素A、CD117、CD34、S-100蛋白、HMB45、α-inbin、胰岛素、胃泌素、降钙素、胰高血糖素均阴性,Ki67细胞增殖指数90%,高碘酸-雪夫(PAS)染色阴性。结论小肠E-EWS/pPNET是一种非常少见的小圆细胞高度恶性肿瘤,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标记,CD99、CD56及NSE等神经内分泌标记物阳性并结合细胞遗传学特点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小肠 尤因肉瘤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13
作者 黄卓雅 胡琛 +4 位作者 陈思 缪伟贤 廖鹏娟 苏桂晓 蔡敏仪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2期67-70,共4页
目的探究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脂肪肉瘤的认识。方法48例脂肪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病理特征。结果脂肪肉瘤于四肢和腹膜后发病率较高,其次为腹腔、肩背部、臀部,占比分别为33.33%、29.17%、12.50%、6.25%、6.25%... 目的探究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脂肪肉瘤的认识。方法48例脂肪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病理特征。结果脂肪肉瘤于四肢和腹膜后发病率较高,其次为腹腔、肩背部、臀部,占比分别为33.33%、29.17%、12.50%、6.25%、6.25%;腹腔、四肢、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复发率较高,占比分别为50.00%、43.75%、35.71%;阴囊、乳腺发病率最低,占比分别为2.08%、2.08%。脂肪肉瘤患者中黏液性、非典型/高分化、去分化、脂肪瘤样病理类型比例较高,占比分别为25.00%、22.92%、18.75%、18.75%;其次为梭形细胞、小圆形细胞,占比分别为6.25%、4.17%;硬化性,梭形、多形、黏液性病理类型最少,占比分别为2.08%、2.08%。影像诊断和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高。48例肪肉瘤患者中,复发7例,复发率为14.58%(7/48)。48例脂肪肉瘤患者中,31例行免疫组化染色以协助诊断,结果显示:Vim阳性率为100.00%(19/19)、S-100阳性率为78.26%(18/23),Ki67增殖指数范围为1%~70%。结论在临床上,脂肪肉瘤的病理学诊断是最后的确诊方式,也最为准确,不同分化型的脂肪肉瘤病理特征明显不同,分析其病理特征有利于提高对脂肪肉瘤的认识,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肉瘤 病理特征 分析
下载PDF
ER、AR在前列腺穿刺活检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14
作者 易智君 彭剑丰 +3 位作者 苏桂晓 黄卓雅 廖鹏娟 赵文丽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穿刺活检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01—2016-12间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行穿刺活检确诊为前列腺癌的144例组织学标本作为实验组,60例前列腺增生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分...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穿刺活检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01—2016-12间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行穿刺活检确诊为前列腺癌的144例组织学标本作为实验组,60例前列腺增生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雌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34βE12及P63的表达情况。结果 ER、AR、34βE12及P63在BPH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00%、68.33%、96.67%、91.67%,在PCa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28%、53.47%、0%、0%,ER、AR在BPH和PCa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在分级分组中的第2组PCa患者中呈高表达,AR在分级分组中的第1组PCa患者中呈高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44例PCa患者中,ER阳性58例,其中AR阳性45例;ER阴性86例,其中AR阴性54例。PCa患者的ER与AR表达密切相关(P<0.01)。结论部分前列腺癌患者表达ER、AR,且ER、AR阳性较易出现在分级分组较低的患者,ER、AR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联合检测ER、AR、34βE12及P63可为低分组前列腺癌的穿刺活检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指标,提高早期诊断阳性率及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 雄激素受体 前列腺癌 穿刺活检
下载PDF
肝癌癌变过程中端粒酶逆转录酶、c-myc、PCNA表达和细胞凋亡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付晓梅 杨清绪 +1 位作者 邵春奎 冯智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21-823,共3页
目的观察肝癌癌变过程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c-my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凋亡活性的改变,分析它们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所用标本包括47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52例肝炎性肝硬变及5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采用原位杂交法检... 目的观察肝癌癌变过程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c-my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凋亡活性的改变,分析它们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所用标本包括47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52例肝炎性肝硬变及5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TERT和c-mycmRNA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PCNA表达,用3'-OH末端DNA原位标记技术进行凋亡细胞检测。结果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炎性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h-TER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9.6%(11/56)、82.7%(43/52)和93.6%(44/47);c-my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5%(7/56)、40.4%(21/52)和55.3(26/47);凋亡细胞阳性率分别为(27.3±4.7)%、(16.5±2.6)%和(8.7±1.3)%;PCNA分别为(l7.1±2.9)%、(49.3±7.8)%和(62.5±9.1)%。h-TERT、c-myc、PCNA及凋亡细胞阳性表达率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炎性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细胞癌各组中未见相关(P>0.05)。结论肝炎及肝硬变的癌变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h-TERT和c-myc基因的过表达、PCNA升高及凋亡活性下降与肝细胞的恶性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癌前病变 端粒 凋亡 增殖细胞核抗原 基因表达
下载PDF
R-脊椎蛋白1表达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乳腺癌中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少杰 陈腾腾 +2 位作者 陈晓越 薛秀芬 朱影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579-2583,共5页
目的探讨R-脊椎蛋白1(RSPO1)、Wnt/β-catenin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乳腺癌病例标本,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24例非特殊型乳腺浸润性癌(BIC-NST)、15... 目的探讨R-脊椎蛋白1(RSPO1)、Wnt/β-catenin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乳腺癌病例标本,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24例非特殊型乳腺浸润性癌(BIC-NST)、155例乳腺导管原位癌(BDCIS)及379例癌旁正常组织(NBTAC)中RSPO1、SFRP1、β-catenin的表达。结果RSPO1和β-catenin在BIC-NST及BDCIS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NBTAC(P<0.01),而SFRP1在BIC-NST及BDCIS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NBTAC(P<0.01);RSPO1和β-catenin在高级别BDCIS的表达率明显高于低级别组(P<0.01),在Ⅲ级BIC-NST分化组的表达率明显高于Ⅰ级分化组,而且组织分级越高RSPO1和β-catenin的表达越高,两者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0.114,P=0.023);但SFRP1在Ⅲ级BIC-NST分化组的表达率明显低于Ⅰ级分化组,且组织分级越高其表达越低,与RSPO1和β-catenin的表达均呈明显的负相关(r=-0.217,P=0.011)。RSPO1和β-catenin表达在患者临床分期Ⅲ+Ⅳ期中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的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相关(P<0.01);而SFRP1的表达有相反结果。结论RSPO1、β-catenin蛋白的高表达和SFRP1蛋白的低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为乳腺癌的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R-脊椎蛋白1 SFRP1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晓冰 杨清绪 裴小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0-863,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TGFβ1)的表达与微血管计数(MVC)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经手术治疗的乳腺浸润性癌62例及12例正常乳腺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和CD34、VEGF及TGFβ1的免疫组化染色。根据CD34阳性结果计...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TGFβ1)的表达与微血管计数(MVC)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经手术治疗的乳腺浸润性癌62例及12例正常乳腺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和CD34、VEGF及TGFβ1的免疫组化染色。根据CD34阳性结果计数测定MVC。记录乳腺浸润性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如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型及有无腋淋巴结转移等资料,并将MVC、VEGF和TGFβ1表达结果分别与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乳腺浸润性癌组织MVC值(55.62±11.07)、VEGF和TGFβ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61%和56.45%)均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分别为12.65±5.73,16.67%,16.67%)(P<0.05);MVC值在有腋淋巴结转组(65.53±20.36)高于无腋淋巴结转移组(46.15±16.52),差异有显著性(P<0.01);VEGF和TGFβ1表达的阳性率在有腋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68.75%和78.13%)高于无腋淋巴结转移组(均为3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当VEGF或TGFβ1表达阳性时,MVC值增高(分别为62.82±16.31和59.35±12.76),与VEGF或TGFβ1表达阴性组(分别为51.16±12.53和50.80±15.6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VEGF和TGFβ1之间也存在较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VEGF和TGFβ1相互作用介导了肿瘤血管生成,MVC、VEGF和TGFβ1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乳腺浸润性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微血管计数 VEGF TGFΒ1
下载PDF
miR-138靶向调控SIRT1表达及其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卓雅 缪伟贤 +2 位作者 王晓冰 朱淑玲 武彤彤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98-302,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138(miRNA-138)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研究其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靶基因。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法检测膀胱癌细胞T24和正常膀胱上皮细胞SV-HUC-1中miR-138的表达水平。将T24细胞分为3组... 目的探讨微小RNA-138(miRNA-138)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研究其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靶基因。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法检测膀胱癌细胞T24和正常膀胱上皮细胞SV-HUC-1中miR-138的表达水平。将T24细胞分为3组:未转染组、miR-138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片段)和miR-138转染组(转染miR-138mimics)。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蛋白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38与SIRT1间的靶向关系。结果膀胱癌T24细胞中miR-138的表达量为0.57±0.19,低于SV-HUC-1细胞的1.00±0.26(P<0.05)。miR-138转染组的miR-138表达量为2.59±0.67,高于未转染组的1.00±0.36和miR-138对照组的1.08±0.49(P<0.05)。miR-138转染组T24细胞的增殖率显著低于未转染组和miR-138对照组(P<0.05)。转染48 h后,miR-138转染组的细胞凋亡率为(29.8±1.9)%,高于未转染组的(5.8±1.2)%和miR-138对照组的(7.7±0.9)%(P<0.05)。miR-138转染组SIRT1的相对表达量为0.59±0.22,低于未转染组的1.00±0.35和miR-138对照组的1.20±0.42(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SIRT1是miR-138的直接作用靶点。结论 miR-138在膀胱癌细胞中低表达,可能通过靶向SIRT1调控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微小RNA-138(miR-138)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CK19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表达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杨清绪 邵春奎 +5 位作者 冯智英 黄本强 韩安家 熊敏 赵文丽 武彤彤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8-681,共4页
目的探讨CK19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在甲状腺癌和良性甲状腺病变中的表达情况,以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62例甲状腺癌(30例典型乳头状癌、22例滤泡型乳头状癌和10例滤泡型癌)和44例良性甲... 目的探讨CK19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在甲状腺癌和良性甲状腺病变中的表达情况,以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62例甲状腺癌(30例典型乳头状癌、22例滤泡型乳头状癌和10例滤泡型癌)和44例良性甲状腺病变(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4例甲状腺腺瘤和8例桥本氏甲状腺炎)中CK19和TPO的表达。结果CK19在甲状腺癌中表达率为96.8%,在良性甲状腺病变中极少表达或小灶性弱表达,表达率为4.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TPO在良性甲状腺病变中的表达率为100%,在甲状腺癌中极少表达或小灶性表达,表达率为3.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K19和TPO在甲状腺癌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疾病/诊断 角蛋白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肺癌组织心钠素、血清降钙素含量测定及T淋巴细胞亚群浸润程度结果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吕汉文 李锐 +3 位作者 叶彩丽 杨清绪 赵国华 吴惠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6-17,20,共3页
为了解4种不同组织学类型肺癌组织心钠素(ANP),血清降钙素(CT)含量与T淋巴细胞亚群浸润相关程度,用放免分析法及免疫组化ABC法测定58例肺癌组织ANP血清CT含量T3+,T4+,T8+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结果:5... 为了解4种不同组织学类型肺癌组织心钠素(ANP),血清降钙素(CT)含量与T淋巴细胞亚群浸润相关程度,用放免分析法及免疫组化ABC法测定58例肺癌组织ANP血清CT含量T3+,T4+,T8+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结果:58例肺癌组织ANP,CT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肺癌不同组织学类型ANP,CT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有不同程度相关。肺癌相同组织学类型T3+,T4+,T8+/浸润程度不同,以T3+淋巴细胞最为明显。肺癌组织ANP,血清CT含量与T3+,T4+,T8+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之间有不同程度相关。表明肺癌组织ANP,CT及T淋巴细胞浸润之间有一定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心钠素 降钙素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