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程颐《春秋传》及其《春秋》诠释学
1
作者 张高评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100,共10页
程颐乃《春秋》宋学之推助者,视《春秋》为“圣人之用”,以为学者只观《春秋》亦可尽道。其曾揭示治经之要领,如“《传》为案,《经》为断”“以传考经之事迹,以经别传之真伪”,凸显了《左传》解经之功能。晚年著《春秋传》,阐发正人伦... 程颐乃《春秋》宋学之推助者,视《春秋》为“圣人之用”,以为学者只观《春秋》亦可尽道。其曾揭示治经之要领,如“《传》为案,《经》为断”“以传考经之事迹,以经别传之真伪”,凸显了《左传》解经之功能。晚年著《春秋传》,阐发正人伦、谨名分、尊周王、攘夷狄诸大义;且持天理、人道取代微辞隐义,进行创造性诠释。对于《春秋》或书或不书、或称或不称之笔削,与夺进退、褒贬劝惩之指义,抑纵、微显相反相成之笔法,事同则辞同、事同而辞异诸书法义例,观百物、聚众材与张本继末、系统宏观之比事属辞解经方法,程颐《春秋》学多有具体而微之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颐 《春秋传》 《春秋》 诠释学
下载PDF
关于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史料的整理问题——以香港《星岛日报·俗文学》副刊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益源 龚敏 《文学与文化》 2010年第4期58-65,55,共9页
本文以著名诗人、学者戴望舒在1941年主编的《星岛日报·俗文学》副刊中刊载的小说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从中探索古代小说研究史料的整理问题。首先对《星岛日报·俗文学》的小说类史料、历来研究成果以及整理概况等作一介绍与... 本文以著名诗人、学者戴望舒在1941年主编的《星岛日报·俗文学》副刊中刊载的小说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从中探索古代小说研究史料的整理问题。首先对《星岛日报·俗文学》的小说类史料、历来研究成果以及整理概况等作一介绍与论述。其次,在该副刊发表的29篇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论文中选取三篇为例,进行考述,由是使吾人对戴望舒在抗日期间所表现的爱国情操、柳存仁早年的小说研究成果,乃至于容肇祖鲜为人知的小说论文,都有新的认识。而由此三例之整理和考述,庶几亦可以肯定香港《星岛日报·俗文学》副刊在中国古代小说史料学上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岛日报·俗文学》 小说史料 戴望舒 柳存仁 容肇祖 俯瞰
下载PDF
《诗人玉屑》“选字下字”说述评──以意新语工为讨论核心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高评 《文学与文化》 2010年第1期62-69,共8页
诗以一字见工拙,旬煅月炼,工妙乃出。黄庭坚提倡"安排一字有神",诸家之说,亦重视选字下字之功夫,推敲琢磨,成为宋人之集体意识。盖宋人生唐后,开辟真难为;唯具陌生化、独创性,方是作者。《诗人玉屑》述选字下字,追求意新语工... 诗以一字见工拙,旬煅月炼,工妙乃出。黄庭坚提倡"安排一字有神",诸家之说,亦重视选字下字之功夫,推敲琢磨,成为宋人之集体意识。盖宋人生唐后,开辟真难为;唯具陌生化、独创性,方是作者。《诗人玉屑》述选字下字,追求意新语工,即致力于此。除外,提示选字用词之指南者,又有诗眼、响字、活字、警策、稳惬字与颖异字诸端。宋人诗话尤热衷讨论前三者。本文梳理《诗人玉屑》征引之文献,归纳选字下字之议题有三:推敲与工拙;响字、活字与一字师;日煅月炼与自然成文。同时,厘出下字炼字之灵方有五,论证唐诗喜用名词,宋诗好用动词;而宋人审美反馈于诗话,遂多持动词之遣用论衡唐诗。宋人之文艺审美存在双重模态,创作或评论往往依违于规矩、自由,徘徊于成法、活法之中。《诗人玉屑》述选字、下字,论意新、语工,亦信有此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眼 活字 响字 意新语工 《诗人玉屑》
下载PDF
《聊斋志异》、《后聊斋志异》与越南的《传记摘录》 被引量:4
4
作者 陈益源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9-13,共5页
越南有部汉文小说《传记摘录》,共收录《书痴传》等十三篇故事,过去曾被视为深受《聊斋志异》影响而又不失原创性之作;本文最新发现《传记摘录》全书其实是直接抄袭自清末顾氏的《后聊斋志异》,降低了它在越南汉文小说史的地位,也重新... 越南有部汉文小说《传记摘录》,共收录《书痴传》等十三篇故事,过去曾被视为深受《聊斋志异》影响而又不失原创性之作;本文最新发现《传记摘录》全书其实是直接抄袭自清末顾氏的《后聊斋志异》,降低了它在越南汉文小说史的地位,也重新厘清了清代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后聊斋志异》与越南汉文小说《传记摘录》三者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后聊斋志异》 《传记摘录》 越南 小说 清朝
下载PDF
两宋立春、除夕、元旦词中所见之饮食文化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伟勇 《文学与文化》 2010年第1期70-80,共11页
本论文系就宋词所见立春、除夕、元旦三节令之饮食文化,分饮品、食品两部分予以探论。就饮品言之,以酒类最突出,包含椒酒、柏酒、屠苏酒、羊羔儿酒、黄柑酒等五种。此中,"椒酒"作为祀神之物,可溯至战国,见于屈原作品记载,而... 本论文系就宋词所见立春、除夕、元旦三节令之饮食文化,分饮品、食品两部分予以探论。就饮品言之,以酒类最突出,包含椒酒、柏酒、屠苏酒、羊羔儿酒、黄柑酒等五种。此中,"椒酒"作为祀神之物,可溯至战国,见于屈原作品记载,而正旦饮椒、柏酒则可溯至后汉。至于三节饮屠苏酒,系始于晋代;饮羊羔儿酒,系始于五代、宋初;饮黄柑酒,则迟至北宋中期,见载于苏轼《洞庭春色》诗序。就食品言之,以辛盘、消夜果最常见。辛类食品,最早见于屈原作品载录;而正月元日备"五辛"之习,至迟晋代已然如此,洎乎宋代则三节并见之。至于除夕、元旦食消夜果,始见于两宋。而此等饮食文化,两宋词人均经由作品予以载录,斯可证宋词固不止于娱宾遣兴,亦可观察当代之文化现象,且可与相关文献交互印证,殊值留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节令词 饮食文化 食品 饮品
下载PDF
中国明清小说在越南的流传与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陈益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86,共6页
首先从传入途径和传入作品数量上探讨了中国明清小说大量流传越南的情况,其次述及中国古代小说对越南汉文小说、喃传和戏曲等方面的种种影响,认为绝对不能因为目前在越南绝少明清小说善本的踪影,就漠视明清小说曾大量流传越南并产生巨... 首先从传入途径和传入作品数量上探讨了中国明清小说大量流传越南的情况,其次述及中国古代小说对越南汉文小说、喃传和戏曲等方面的种种影响,认为绝对不能因为目前在越南绝少明清小说善本的踪影,就漠视明清小说曾大量流传越南并产生巨大影响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明清小说 越南 汉文小说 喃传 戏曲
下载PDF
宋代印刷传媒与诗分唐宋 被引量:8
7
作者 张高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39-48,共10页
雕版印刷作为图书传播之媒介,崛起繁荣于右文崇儒之宋代。印刷传媒挟其"易成、难毁、节费、便藏",化身千万,无远弗届之优势,初与抄本、写本竞奇争辉,终则印本取代写本,成为知识传媒之新宠,促使宋代士人之阅读接受更加多元与... 雕版印刷作为图书传播之媒介,崛起繁荣于右文崇儒之宋代。印刷传媒挟其"易成、难毁、节费、便藏",化身千万,无远弗届之优势,初与抄本、写本竞奇争辉,终则印本取代写本,成为知识传媒之新宠,促使宋代士人之阅读接受更加多元与丰富。印刷术在两宋之传媒效应,传世文献征存不多,笔者拟借镜谷登堡发明活字版印刷术,在中古欧洲改变了阅读环境,影响了接受反应,同时加速古老变革,重组文学领域,征存传统典籍,催生创新体类。凡此,两相对照,皆攸关印刷文化史之探索,堪称创新研究之课题,值得开发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版印刷 传媒效应 印刷文化史 诗分唐宋 谷登堡
下载PDF
《春秋》经传研究选题举例 被引量:7
8
作者 张高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10,共10页
对台湾地区五十年来有关《春秋》经传研究的学位论文和学报、期刊论文的选题进行了评述、分析与反思 ,列举了《春秋》经传研究值得开发的选题 ,并就《春秋》经传学研究的创新与方法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春秋》经传 研究选题 创新 方法
下载PDF
论譬喻中的知觉与心觉——以魏晋南北朝诗歌与新诗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3
9
作者 仇小屏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06-109,共4页
魏晋南北朝诗歌与新诗在譬喻修辞上的表现,可以论述者很多,而本论文则锁定在魏晋南北朝诗歌中,本体、喻体皆为视觉形象者,与新诗中本体为视觉形象,喻体为听觉形象与心觉者作一比较,来考察其中的相通与相异之处。其共通点在于,不管喻体为... 魏晋南北朝诗歌与新诗在譬喻修辞上的表现,可以论述者很多,而本论文则锁定在魏晋南北朝诗歌中,本体、喻体皆为视觉形象者,与新诗中本体为视觉形象,喻体为听觉形象与心觉者作一比较,来考察其中的相通与相异之处。其共通点在于,不管喻体为何,一个譬喻修辞就是一个意象,因此就能彰显出主、客之间的对待,并突出譬喻中的本体,也可以说就显示了作者对本体的认识。但是就其相异处而言,魏晋南北朝诗歌主要以视觉形象比拟视觉形象,较着重于“形似”、“以易知说明难知”;而新诗有时以听觉或以心觉来比拟视觉形象,则较着重于“神似”与“创新”,以及因知觉、心觉相沟通而造成的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譬喻 视觉 听觉 心觉 通感
下载PDF
《汉宫秋》本事之变异与创新──从唐宋诗到元杂剧的演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高评 《文化遗产》 CSSCI 2011年第3期20-32,157,共13页
文学作品有因有革、有拟有改、有述有作,有模仿更有创造。竞争超胜之道,往往对于前人文本之空白处、未定点、叙事情节之大跨度处,笔墨之外的情韵处,尝试作纵深开凿,横向发挥,于是可以挥洒遗妍,开发创意。《汉宫秋》曲文之创作,即有如是... 文学作品有因有革、有拟有改、有述有作,有模仿更有创造。竞争超胜之道,往往对于前人文本之空白处、未定点、叙事情节之大跨度处,笔墨之外的情韵处,尝试作纵深开凿,横向发挥,于是可以挥洒遗妍,开发创意。《汉宫秋》曲文之创作,即有如是之优长。就本事之变异与创新言,相较于唐宋诗,《汉宫秋》中,叙事之视点,由聚焦王昭君转变为特写汉元帝;空间之场景,自塞外穹庐挪移为汉宫掖庭;汉胡之形势,由汉强胡弱转为汉弱胡强;琵琶之代言,从传写怨恨变为排遣孤闷;史传之元帝诚信不欺,杂剧之君王风流多情。史传诗文之王昭君,出塞和亲;马致远之《汉宫秋》,投江殉节。就王昭君故事形成之五大基型言,长于转化与创新如此,《汉宫秋》遂蔚为元杂剧压卷之作。"若无新变,不能代雄",此固一切文学生存发展之通则,此中有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宫秋》 昭君故事 变异 创新 唐宋诗
下载PDF
范仲淹《岳阳楼记》对清代越南使节岳阳楼诗文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益源 《长江学术》 2015年第1期19-29,共11页
位于中国湖南的岳阳楼,因有宋儒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加持,长久跻身中国名楼之列而不坠。尤其是范记中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哲理,对后人起了深切的警醒作用,他所展现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 位于中国湖南的岳阳楼,因有宋儒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加持,长久跻身中国名楼之列而不坠。尤其是范记中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哲理,对后人起了深切的警醒作用,他所展现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更是对中国文人乃至越南使节的思想,都产生正面引导的作用。本文有意讨论范仲淹《岳阳楼记》对清代越南使节岳阳楼诗文的影响,因此依序针对范仲淹《岳阳楼记》在越南的流传、清代越南使节现存的岳阳楼诗文作品、越南使节岳阳楼诗文对范仲淹先忧后乐思想的回响等三部份,进行了越南汉籍图书文献的爬梳,确信范仲淹《岳阳楼记》早已透过《范文正集》和《古文合选》等古文选本在越南知识界广泛流传,并且发现清代有超过三十位越南使节来华写下了近百篇与岳阳楼有关的诗文,而我们不难从其作品之中感受到清代越南使节对《岳阳楼记》文学成就的高度肯定,以及他们对范仲淹"先忧后乐"思想的无限景仰。因此,范仲淹《岳阳楼记》对清代越南使节岳阳楼诗文的影响,实已得到具体有力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越南 清代 使节 岳阳楼
下载PDF
《天问》的文学特质及其修辞艺术(上)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怡良 《云梦学刊》 2009年第2期42-60,共19页
《天问》是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谲怪之一篇,全诗三百七十四句,一千五百五十三字,完全以问句之形式写成。内容自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到历史人事,包罗万象,思想性颇高。后世学者、评家,或认为它是"问卜型文学",或认为是一种&q... 《天问》是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谲怪之一篇,全诗三百七十四句,一千五百五十三字,完全以问句之形式写成。内容自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到历史人事,包罗万象,思想性颇高。后世学者、评家,或认为它是"问卜型文学",或认为是一种"传承史诗"、"瞽史之歌"、"域外文化知识的总汇"等等,甚至有人不认同其为屈原所作,或不以为是文学作品,即便为文学作品,而其文学价值,在《楚辞》中亦为最低云云,可谓仁智互见,莫衷一是。实际上,《天问》为伟大之文学创作,亦是旷古绝今之第一等奇文,无庸置疑。而其写作技巧,更见手法高超,匠心独运。其中甚至以"参差"、"倒装"、"变换"、"省笔"、"错综"、"互文"等六种文句变化之技巧,验证屈原如何心营意造,力求文句变化生辉。此外,屈原确能"取镕经意,亦自铸伟辞"(《文心雕龙·辨骚》),有"惟圣人能尽文之妙"(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之修辞功力。乃在"技巧"方面,《天问》的修辞艺术归纳有"设疑法"、"层递法"、"错综法"、"讽托法"、"虚实法"、"引用法"、"借代法"、"排比法"、"对偶法"、"映衬法"、"对比法"、"重现法"等十二项。另外还有"比拟法"、"倒置法"、"转品法"、"比喻法"、"双关法"等数项修辞技巧,这足以证明屈原确拥有卓异不凡之才情,《天问》的确是"千古万古至奇之作"(清刘献庭《离骚经讲录》),而屈原被赞评为"千古诗神",可谓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 屈原 《天问》 文学特质 修辞艺术
下载PDF
《天问》的文学特质及其修辞艺术(下)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怡良 《云梦学刊》 2009年第3期45-59,共15页
三、《天问》修辞艺术举隅 近人黄侃曾云:“人有思心,即有言语;既有言语,即有文章。言语以表思心;文章以代言语。惟圣人能尽文之妙,所谓道者,如此而已”(《文心雕龙札记》),语文本来就是表情达意之用,所谓“辞达而已”(《... 三、《天问》修辞艺术举隅 近人黄侃曾云:“人有思心,即有言语;既有言语,即有文章。言语以表思心;文章以代言语。惟圣人能尽文之妙,所谓道者,如此而已”(《文心雕龙札记》),语文本来就是表情达意之用,所谓“辞达而已”(《论语·卫灵公篇》),黄氏肯定“惟圣人能尽文之妙”。可见任何体裁之文学作品,若要得到“文之妙”之称誉,必须通过完美之修辞艺术,才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艺术 《天问》 文学特质 文心雕龙 表情达意 文学作品 言语 文章
下载PDF
宋词笺注之典范: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校正——以“卷三”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伟勇 《中国韵文学刊》 2008年第4期21-33,共13页
本文系针对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三所呈现之疏误,予以校正。其一为因所引题序太长而省文之问题;其二为删节原文所产生之问题;其三为错漏之问题,包含出处误植、字句误植、字句误倒、漏字、衍文,以及将补充数据误作正文等。至于因... 本文系针对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三所呈现之疏误,予以校正。其一为因所引题序太长而省文之问题;其二为删节原文所产生之问题;其三为错漏之问题,包含出处误植、字句误植、字句误倒、漏字、衍文,以及将补充数据误作正文等。至于因所引版本不同而产生之问题,亦以"备注"呈现,以见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邓广铭 稼轩词 编年 笺注 校正
下载PDF
《橘颂》的传承与突破——兼论屈原创作《橘颂》之缘因与胜处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怡良 《云梦学刊》 2012年第1期30-47,共18页
《橘颂》是《楚辞.九章》中之一篇,是后世托物言志诗赋的典范,被誉为"咏物之祖"。屈原创作《橘颂》之缘因,有外缘,还有内因。自然生态之引发,巫风盛行之诱导,神话典故之感悟,艺术氛围之冲激,是屈原创作《橘颂》的外缘;表达愤... 《橘颂》是《楚辞.九章》中之一篇,是后世托物言志诗赋的典范,被誉为"咏物之祖"。屈原创作《橘颂》之缘因,有外缘,还有内因。自然生态之引发,巫风盛行之诱导,神话典故之感悟,艺术氛围之冲激,是屈原创作《橘颂》的外缘;表达愤懑之诉求,博览群籍之启示,展现才德之自信,流露参政之志向,则是屈原创作《橘颂》的内因。楚辞乃为《诗经》之变,《橘颂》之标题、体制、主旨、写法乃因袭《诗经》之《野有蔓草》、《鸱鸮》等诗作而来。更可贵者,是屈原创作《橘颂》之突破,如主题之新创、体制之改造、比兴之错综、比拟之巧用、语言之精炼、形象之塑造等。而屈原创作《橘颂》之高明处,则在体物得神,不即不离;因小见大,寄托深远;生命投入,物质升华;民族思想,寓意无穷。从《橘颂》可以看出,屈原确为一位奇才,亦确具伟大之创造才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楚辞 《橘颂》 诗经 比兴
下载PDF
台湾云林口湖万善祠“牵水(车藏)”仪式及其相关传说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益源 《大连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24-27,共4页
云林县口湖乡有一项台湾规模最大的"牵水(车藏)"活动,对它的起源与仪式过程作了长期田野调查。其记录了有关的灾难传说、神明来历、风水故事、显灵事迹和英雄故事。这是一百六十几年前发生在台湾西海岸的一场水难浩劫,而在一... 云林县口湖乡有一项台湾规模最大的"牵水(车藏)"活动,对它的起源与仪式过程作了长期田野调查。其记录了有关的灾难传说、神明来历、风水故事、显灵事迹和英雄故事。这是一百六十几年前发生在台湾西海岸的一场水难浩劫,而在一百多年后,它竟又成为地方上一场盛大的文化飨宴,一份重要的文化资产。这是民间宗教与民间文学高度融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省 云林县 口湖乡 成善祠 牵水[车藏] 地方传说
下载PDF
《诗人玉屑》论言用不言名——不犯正位与创意诗思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高评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47-52,共6页
《诗人玉屑》以格法分类,畅谈艺术技巧,提示创意之法,强调造语之方,征存一代诗学实录,诗话"论诗及辞"习气,南宋江西诗法之大凡,此中有之。本文从创造性思维切入,以"不犯正位"视角,考察"言用不言名(体)"... 《诗人玉屑》以格法分类,畅谈艺术技巧,提示创意之法,强调造语之方,征存一代诗学实录,诗话"论诗及辞"习气,南宋江西诗法之大凡,此中有之。本文从创造性思维切入,以"不犯正位"视角,考察"言用不言名(体)"之诗例,左证"若无新变,不能代雄"之诗歌语言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玉屑》 言用不言名 创意诗思 不犯正位 江西诗法
下载PDF
海峡两岸同形异义词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玉 陈菘霖 《海外华文教育》 2018年第5期138-144,共7页
本文统计了近三十年来的两岸同形异义词研究的相关文献,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整理,发现以往研究主要围绕概念界定、类型划分和差异缘起三个方面讨论两岸差异词:在概念界定上,由于学者各自从词形、词义、语法、语用等不同角度来判定差异词,... 本文统计了近三十年来的两岸同形异义词研究的相关文献,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整理,发现以往研究主要围绕概念界定、类型划分和差异缘起三个方面讨论两岸差异词:在概念界定上,由于学者各自从词形、词义、语法、语用等不同角度来判定差异词,而引起"同名异实词""同形异项词""同词异用词"等命名争议;其次划分差异词类型的标准不一,主要有词义、组合搭配、使用频率、语法功能等切入点;最后关于差异形成原因,上世纪学者多是从历史、政治、社会制度等层面存在的宏观差异着手作总体上的阐释,近年来认知因素对词义泛化、义素意义、词类活用的影响受到重视。因此从微观上对词语在具体用法上的差别进行细致考量,较多关注语言发展内部环境,从笼统走向具体,可谓词汇研究的大势所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语两话 同形异义词 研究综述
下载PDF
郭嵩焘的“洋务”见解
19
作者 周行之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32-35,共4页
郭嵩焘曾入翰林 ,参加湘军 ,署理广东巡抚 ,充任兵部、礼部侍郎 ,且为清廷第一位放洋大臣 ,先后出使英、法 ,因而郭氏不仅曾办“洋务” ,亦且了解国际情形。一再败于鸦片战争及英法联军之后 ,清廷朝野上下 ,昧于形势而又有心雪耻 ,于是... 郭嵩焘曾入翰林 ,参加湘军 ,署理广东巡抚 ,充任兵部、礼部侍郎 ,且为清廷第一位放洋大臣 ,先后出使英、法 ,因而郭氏不仅曾办“洋务” ,亦且了解国际情形。一再败于鸦片战争及英法联军之后 ,清廷朝野上下 ,昧于形势而又有心雪耻 ,于是主战者形成一股强大势力。郭氏深知 ,洋人原以相互“通商”为目的 ,因遭清廷拒绝 ,加以官吏及民间之阻难 ,终至引起战争。因而郭氏力主一面图谋自强 ,一面以谈和为因应之方 ,在力不如人之时 ,惟有以“理”抗“力”。不幸其言未被清廷采纳 ,终有“甲午”及“八国联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嵩焘 洋务 湖湘文化
下载PDF
宋代印刷传媒与读者之接受反应
20
作者 张高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82-91,共10页
新工具之发明和应用,往往引发新事物之发展,以及传统文化之变革,如机器发明之于工业革命,听诊器、X光发明之于医学医疗,谷登堡(Johannes Gutenberg,1400-1468)发明活字印刷之于宗教革命、文艺复兴。雕版印刷广泛运用于10世纪以后之东方... 新工具之发明和应用,往往引发新事物之发展,以及传统文化之变革,如机器发明之于工业革命,听诊器、X光发明之于医学医疗,谷登堡(Johannes Gutenberg,1400-1468)发明活字印刷之于宗教革命、文艺复兴。雕版印刷广泛运用于10世纪以后之东方宋朝,其传媒效应究竟如何?此属于印刷文化史研究之范畴,钱存训大力提倡之,值得关注和投入。笔者以为:就读者之接受反应而言,印刷传媒所生发之效应,影响于文风士习者,大致有八端:一、竞争超胜之发用;二、自得自到之标榜;三、创意写作之致力;四、创意诠释之提倡;五、讲学撰述之昌盛;六、诗文法度之讲究;七、诗话评点学之崛起;八、会通化成之演示。知识流通之媒介,从誊写钞录演变到印本传播,堪称知识革命。媒介改变,图书流通所生发之传媒效应,蔚为变革之推手,促成文化之转型,值得投入心力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效应 雕版印刷 接受反应 文风士习 传播阅读 印刷文化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