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8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多学科,运用新技术,创新中医药发展——访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唐勇教授
1
作者 唐勇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I0001-I0002,共2页
记者:唐院长,您好,中医学科的发展必须站在科学的肩膀上,新技术发展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您致力于研究新科技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请问中医药学要如何在保持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和应用现代新思想、新技术、... 记者:唐院长,您好,中医学科的发展必须站在科学的肩膀上,新技术发展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您致力于研究新科技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请问中医药学要如何在保持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和应用现代新思想、新技术、新成果,向更高层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学 医院副院长 中医药领域 中医药发展 针灸推拿 中医学科 促进作用
下载PDF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本科学生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明雪 朱天民 尹海燕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年第3期3-5,共3页
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实践模式、内容及基地、管理等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成都中医药大学通过适应政策要求,适时总结经验,梳理管理思路,探索改革方法,寻找出一条适合针灸推拿专业本科学生实践教学的管理模式... 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实践模式、内容及基地、管理等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成都中医药大学通过适应政策要求,适时总结经验,梳理管理思路,探索改革方法,寻找出一条适合针灸推拿专业本科学生实践教学的管理模式,故总结探讨以期为提高中医药高校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推拿 实践教学 毕业实习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定向引导、一核多元”立体式全方位落实BOPPPS模式在创新创业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3
作者 李燕婷 黎湘悦 +4 位作者 谢可欣 霍潇冉 佟枫 张译 杨莎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1-34,共4页
在国家“新医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不仅对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重大影响,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须选择。为顺应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战略改革,“新医科”背景下中医药高等院校应该主动瞄准深化医教协同的改革,以学生发展为重点,探... 在国家“新医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不仅对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重大影响,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须选择。为顺应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战略改革,“新医科”背景下中医药高等院校应该主动瞄准深化医教协同的改革,以学生发展为重点,探索基于“跨学科、专创融合”理念的医学人才培养新路径,重点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创新人才,使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得到有效保障。本文解析成都中医药大学创新创业教学相关课程的创新训练体系的构建及实践,探讨具有中医药高校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旨在为中医药高校院校双创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BOPPPS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下载PDF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曾芳 黎胜红 +5 位作者 古锐 李瑛 胡一梅 田理 赵凌 余曙光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2年第3期265-268,共4页
2015年,我国开启了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简称中医专硕)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相结合的双规并行中医医师人才培养模式,成都中医药大学经过近5届的培养实践,显著提高了临床培训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提升了学员的岗位胜... 2015年,我国开启了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简称中医专硕)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相结合的双规并行中医医师人才培养模式,成都中医药大学经过近5届的培养实践,显著提高了临床培训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提升了学员的岗位胜任能力,但培训中也暴露出了包括中医特色淡化、科研能力弱化、基地水平参差不齐、导师学生互动不足、思政教育校院联动不够等现象。该文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为例,提出“六有五化”培养模式,锚定中医专硕“六有”卓越中医医师培养目标,推进住培基地同质化、导学互动制度化、课程设置模块化、科研训练常态化、思政育人体系化,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是培养卓越中医医师的有益改革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院校教育 “六有五化” 卓越中医师
下载PDF
中医药专业大学生协同创新创业能力平台的构建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佟枫 李思炎 +3 位作者 兰蕊浠 杨莎 张译 袁斓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年第4期21-23,共3页
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有机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中医药人才,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成都中医药大学在中医药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创建了以三大平台为核心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三联互动体系,初步形成了五... 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有机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中医药人才,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成都中医药大学在中医药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创建了以三大平台为核心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三联互动体系,初步形成了五大创新创业方向。并作出了在下阶段,将以守正创新为根,着力在实践创新、精准创新、特色创新上下功夫,才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的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专业 协同创新创业
下载PDF
近二十年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知识图谱分析
6
作者 钱丝诗 余曙光 +2 位作者 卢鲭宇 李勇 胡一梅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0,80,共6页
基于CiteSpace对中国知网数据库2002—2021年的2687篇中医药人才培养文献进行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数据分析。发现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建设、医教协同、教学改革等为热点内容。将中医药人才培养研究划分为改革发展、深化发... 基于CiteSpace对中国知网数据库2002—2021年的2687篇中医药人才培养文献进行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数据分析。发现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建设、医教协同、教学改革等为热点内容。将中医药人才培养研究划分为改革发展、深化发展、创新发展三个阶段,热点集中在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特色与价值引领、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传承创新、中医药学科及专业建设的发展趋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价值趋向、人才培养机制的协同发展五个方面,提出强化传统文化与医学人文素质等隐形知识的培养、探索“医学+X”复合型拔尖人才培养道路等未来研究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人才培养 人才评价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对近10年中医药技术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7
作者 魏礼红 雷雪 +1 位作者 杨希 袁强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7期60-64,共5页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方法及热点,为相关研究做出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2012年7月1日—2022年6月30日收录的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 5.8.R3软件对作者发...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方法及热点,为相关研究做出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2012年7月1日—2022年6月30日收录的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 5.8.R3软件对作者发文量、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发文量分析显示,2012年—2014年共14篇,2015年—2019年发文量共96篇,2020年—2022年发文量快速增长到237篇。研究机构分析显示,共有223个科研机构被纳入,其中广西中医药大学和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形成合作网络,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和北京西城区长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合作网络,其他机构无关联性。关键词共现显示,主题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频次最高,其次是腰椎功能、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移位,干预方法中独活寄生汤、中医推拿、中药熏蒸出现频次最高。结论通过部分数据库检索文献的可视化分析了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涉及中医推拿、中药汤剂、中药熏蒸等综合治疗,为未来研究的热点和趋势提供更好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CITESPACE 中医药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基于“炎癌转化”理论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机制
8
作者 徐璐 王渝涵 +1 位作者 李非凡 阳正国 《中医康复》 2024年第4期39-43,共5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减少、萎缩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长期慢性的非可控炎症使得胃黏膜长时间处于高炎性反应状态,或可诱导胃恶性肿瘤的发生,该过程为胃“炎癌转化”。目前中医...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减少、萎缩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长期慢性的非可控炎症使得胃黏膜长时间处于高炎性反应状态,或可诱导胃恶性肿瘤的发生,该过程为胃“炎癌转化”。目前中医药治疗CAG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延缓甚至逆转胃“炎癌转化”,本文从中医药改善胃黏膜萎缩和改善肿瘤形成前微环境两方面来探讨其治疗CAG的机制,以期为中医药治疗CAG、干预“炎癌转化”、逆转癌前病变提供证据支持及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药 炎癌转化
下载PDF
肥大细胞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及其中医药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楷 宋玮 +4 位作者 侯雨君 陈颖 廖晨希 谭玉 周思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05-611,共7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以间歇性腹痛伴或不伴有排便习惯改变、腹胀为主要临床特征。IBS的发病机制复杂,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目前的研究表明,可能与内脏高敏、肠动力异常、黏膜屏障破坏、肠道免...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以间歇性腹痛伴或不伴有排便习惯改变、腹胀为主要临床特征。IBS的发病机制复杂,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目前的研究表明,可能与内脏高敏、肠动力异常、黏膜屏障破坏、肠道免疫失调、慢性低度炎症、脑肠互动异常等有关。现有研究表明肥大细胞(Mast cells,MCs)参与IBS发病的多个环节,并扮演重要角色,其分泌的组胺、类胰蛋白酶、细胞因子等介质影响IBS的发生与发展;靶向肥大细胞的药物研究已经取得初步进展,中医药调控IBS的机制与肥大细胞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对肥大细胞在IBS发病中的机制进行综述,并结合肥大细胞在中医药治疗IBS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肠易激综合征 机制 中医药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比较效果研究现状及思考 被引量:20
10
作者 陈敏 谢欣 +5 位作者 石云舟 郑晖 吴巧凤 周海燕 李志刚 余曙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795-1800,共6页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该病患病率高且反复发作。IBS-D患者常共患焦虑症、抑郁症,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医疗负担。IBS-D临床治疗措施选择较多,中医药治疗方法丰富。各种中医药治疗方法之间何者更优,成为临床医生、患...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该病患病率高且反复发作。IBS-D患者常共患焦虑症、抑郁症,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医疗负担。IBS-D临床治疗措施选择较多,中医药治疗方法丰富。各种中医药治疗方法之间何者更优,成为临床医生、患者和医疗决策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回顾比较效果研究在中医药治疗IBS-D临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概况,结合近5年比较效果研究的方法学创新点,探讨中医药治疗IBS-D的比较效果研究开展现状,进而思考中医药在真实世界临床研究中如何进行比较效果研究的设计、实施及效果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比较效果研究 中医药疗法 综述
下载PDF
中医药随机对照试验疾病谱的变化及趋势 被引量:11
11
作者 毛兵 王刚 +4 位作者 樊涛 陈小东 刘佳 李文 李廷谦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4-408,共5页
目的调查中医药治疗疾病谱的变化及其优势。方法手工检索中医、中西医结合13种核心期刊在1999—2004年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建立RCTs数据库;对所研究疾病进行系统归类,同时对常见疾病进行分析,并与1... 目的调查中医药治疗疾病谱的变化及其优势。方法手工检索中医、中西医结合13种核心期刊在1999—2004年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建立RCTs数据库;对所研究疾病进行系统归类,同时对常见疾病进行分析,并与1980—1998年的RCTs数据库进行疾病谱的比较。结果本数据库共计7422篇RCTs文献,以消化、心血管、神经、呼吸系统疾病文献最多,分别占14·93%、11·33%、10·01%和8·68%。各系统以脑血管意外、糖尿病、冠心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研究居多,分别占5·01%、4·86%、3·17%和2·57%。与既往比较,神经、内分泌代谢、肿瘤和妇科疾病的系统构成比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均P<0·05),而消化和呼吸系统的构成比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均P<0·05)。结论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比较关注中医药在防治心脑血管、内分泌代谢、恶性肿瘤等方面的临床研究,中医药具有治慢性病、治未病、注重整体性、经济性和毒副反应少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随机对照试验 疾病谱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国内文献质量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敏 郑晖 +1 位作者 刘桠 谢春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4-366,共3页
目的:探讨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情况、质量及相关特点,为此后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遵循循证医学评价文献的原则,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等数据库全面检索1978—2007年... 目的:探讨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情况、质量及相关特点,为此后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遵循循证医学评价文献的原则,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等数据库全面检索1978—2007年间的相关文献并进行计量学评价分析。结果:共检索出文献212篇,其中RCT文献共有168篇,按照循证医学评价文献的原则及方法,从研究对象、随机分配方法、对照措施、盲法采用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论:2002—2006五年间报道的RCT文献数量较多,但文献质量仍需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糖尿病肾病 随机对照 文献分析
原文传递
代谢组学在我国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8
13
作者 吴巧凤 颜贤忠 +1 位作者 唐勇 梁繁荣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9,共3页
代谢组学是研究机体代谢网络和代谢产物与机体所处环境之间联系的重要方法,与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思维有异曲同工之处,为研究复杂的中医理论和中医药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平台。目前采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中药、中医理论和针... 代谢组学是研究机体代谢网络和代谢产物与机体所处环境之间联系的重要方法,与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思维有异曲同工之处,为研究复杂的中医理论和中医药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平台。目前采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中药、中医理论和针灸作用机理的工作正在开展,有望在中医药研究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中医药 针灸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青少年近视概况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建峰 张恒 +3 位作者 钟兰 路雪婧 李浩 梁琳 《河南中医》 2012年第1期127-128,共2页
中医认为肝肾精血不足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治疗上主要为补益肝肾,养血活血,但疗程较长,目前一些新的方法如揿针、鬃针、电梅花针等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疗效显著,也有推拿治疗近视的报道,但更多的是综合疗法治疗近视。
关键词 青少年近视 驻景丸 中药外用疗法 针灸疗法 推拿疗法
下载PDF
代谢组学及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概况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巧凤 余曙光 唐勇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3-445,共3页
代谢组学技术是近年来从整体角度发展起来的,利用机体代谢终末产物研究机体内在变化及外在刺激作用的一种新兴技术,其研究思路与中医整体观近似,对阐明中医理论、中医的诊疗原则等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代谢组学 中医药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海萍 陈玉华 +2 位作者 任幼红 钟兰 诸毅晖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4-56,共3页
收集近十多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相关文献,发现在辨证施治、专方专药、针灸疗法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小,同时针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认为开展中医药治疗CFS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将会有广... 收集近十多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相关文献,发现在辨证施治、专方专药、针灸疗法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小,同时针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认为开展中医药治疗CFS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将会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中医药疗法 综述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老年性失眠临床研究近况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欣 翁韵汝 +2 位作者 李美慧 丁宁 张虹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第2期78-80,共3页
失眠作为临床常见病,其治疗西医主要以镇静催眠药物为主,但因其较大的毒副作用、成瘾性和停药后反跳,给患者带来了诸多困扰。中医药在失眠症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将中医药治疗老年性失眠的研究予以综... 失眠作为临床常见病,其治疗西医主要以镇静催眠药物为主,但因其较大的毒副作用、成瘾性和停药后反跳,给患者带来了诸多困扰。中医药在失眠症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将中医药治疗老年性失眠的研究予以综述,仅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失眠 中医药疗法 综述
下载PDF
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荣强 王艳秋 +3 位作者 淮文英 康潇予 陈云慧 张天娥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第1期167-169,共3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发病原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的原发性脑部神经性疾病,目前对该病尚缺乏有效防治方法。肠道菌群是人体免疫系统一道重要防线,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与AD发病关系密切,其可通过多种...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发病原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的原发性脑部神经性疾病,目前对该病尚缺乏有效防治方法。肠道菌群是人体免疫系统一道重要防线,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与AD发病关系密切,其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AD的发生和发展。部分中药复方、单味中药以及中药单体均已证实具有显著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提示有望通过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对AD起到一定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中医药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冠心病PTCA术后再狭窄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静 李胜涛 +2 位作者 彭芳 陈志伟 陈琪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8年第12期812-814,共3页
关键词 PTCA术后再狭窄 冠心病介入治疗 中医药防治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放射性支架 血小板糖蛋白 调节血脂药物 抗增生药物
下载PDF
光遗传和化学遗传在中医药脑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汪涛 董钰婷 +2 位作者 李熳 唐勇 张浩琳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1535-1539,1545,共6页
自人类脑科学研究计划开始以来,中医药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与脑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在此期间涌现了大量新理念、新技术及新成果,极大地促进了中医药新技术的开发,加快了中医药现代化的步伐。但是诸多的研究手段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中医... 自人类脑科学研究计划开始以来,中医药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与脑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在此期间涌现了大量新理念、新技术及新成果,极大地促进了中医药新技术的开发,加快了中医药现代化的步伐。但是诸多的研究手段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中医药脑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非常有限。近年来,光遗传学技术和化学遗传学技术具有细胞类型特异性、高精度时空分辨率、神经网络功能性解剖特性,在神经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为临床治疗脑部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因此,本文主要阐述光遗传学技术和化学遗传学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助力中医药脑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遗传学技术 化学遗传学技术 中医药 针灸 脑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