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联素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叶伟 王先梅 杨丽霞 《医学综述》 2012年第18期2965-2967,共3页
脂联素是脂肪组织分泌的主要的脂肪因子。脂联素参与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脂联素是通过改善内皮功能和对血管的抗炎作用来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脂联素还可改变血管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反应... 脂联素是脂肪组织分泌的主要的脂肪因子。脂联素参与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脂联素是通过改善内皮功能和对血管的抗炎作用来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脂联素还可改变血管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反应信号系统,发挥对人类血管和心肌的间接抗氧化作用。现就近年来脂联素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
下载PDF
军事演习应激对军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郭瑞威 寇贞建 +1 位作者 王利民 何劲松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研究参加演习官兵心血管系统指标的变化情况,旨在了解军人在不同作业环境下心血管功能对应激反应程度。方法选取某部官兵143名为研究对象,在平时和参演前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有效数据采集96人,其... 目的研究参加演习官兵心血管系统指标的变化情况,旨在了解军人在不同作业环境下心血管功能对应激反应程度。方法选取某部官兵143名为研究对象,在平时和参演前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有效数据采集96人,其中38人为第一次参加演习,58人为两次以上参加。参演官兵演习前平均心率、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率失常、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心率变异性异常发生率、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高于平时(P<0.05)。其中首次参演官兵参演前平均心率、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率失常、心率变异性异常发生率、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高于平时(P<0.05);多次参演官兵仅平均心率、房性心律失常和平均收缩压显著高于平时(P<0.05)。首次组平均心率、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室性心率失常发生率、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心率变异性异常发生率和血压的增幅均高于多次组(P<0.05)。结论军事演习应激可能引起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改变,而演习体验对于减少应激反应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应激 心血管系统 动态心电图 动态血压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的基因治疗
3
作者 江玲 《医学信息(云南)》 1996年第12期 35-36,共2页
心血管疾病的基因治疗江玲译张崇德校昆明市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关键词:基因,再狭窄,动脉硬化导言分子医学在心脏病学领域中的贡献日渐明显.DNA重组技术引导了药物有效地广泛应用,例如重组织亟纤稚贝原激活剂.作为诊... 心血管疾病的基因治疗江玲译张崇德校昆明市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关键词:基因,再狭窄,动脉硬化导言分子医学在心脏病学领域中的贡献日渐明显.DNA重组技术引导了药物有效地广泛应用,例如重组织亟纤稚贝原激活剂.作为诊断手段,应用杂交或多聚@链仅应(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基因治疗
全文增补中
三七总皂甙、大鼠高胆固醇血清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庞荣清 王慧萱 +3 位作者 潘兴华 王利民 刘建宏 陈志龙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4-6,共3页
目的 :为观察tPNS对HCS刺激的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 :通过MTT法和电镜观察法 ,观察了tPNS对VSMC的保护作用。结果 :HCS可明显刺激VSMC增殖并导致其表型的改变 ,而tPNS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VSMC的增殖 (r=- 0 .972 ) ,与对照组相比具显著差... 目的 :为观察tPNS对HCS刺激的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 :通过MTT法和电镜观察法 ,观察了tPNS对VSMC的保护作用。结果 :HCS可明显刺激VSMC增殖并导致其表型的改变 ,而tPNS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VSMC的增殖 (r=- 0 .972 ) ,与对照组相比具显著差异 ;tPNS还可明显抑制HCS对VSMC的刺激增殖作用 ,与HCS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tPNS可抑制VSMC增殖而抗动脉粥样硬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细胞 三七总皂甙 抑制 高胆固醇血症 细胞增殖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齐峰 王先梅 +4 位作者 杨丽霞 郭传明 石燕昆 赵颖 王红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SD仔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四氮唑盐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测定细胞周期,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心脏成纤维细胞Ⅰ、Ⅲ型...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SD仔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四氮唑盐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测定细胞周期,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心脏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①1.0μmol/L血管紧张素Ⅱ作用24h,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四氮唑蓝比色分析法吸光度值(0.24±0.01)较无血清对照组(0.14±0.01)明显增加(P〈0.01);0.001-1.0μmol/L血管紧张素(1-7)和1.0μmol/L血管紧张素Ⅱ共同干预后吸光度值逐渐降低,分别为0.20±0.01、0.19±0.01、0.13±0.01、0.16±0.03,均显著低于血管紧张素Ⅱ组(P〈0.01)。②血管紧张素Ⅱ组心脏成纤维细胞的S期百分率(14.0%±0.9%)和增殖指数(23.4±1.8)较对照组(5.4%±0.7%和10.8±2.4)明显增高(P〈0.01);0.1μmol/L血管紧张素(1-7)干预后S期百分率(8.5%±0.7%)和增殖指数(16.2±2.0)较血管紧张素Ⅱ组降低(P〈0.01)。③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后心脏成纤维细胞的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给予0.001-1.0μmol/L血管紧张素(1-7)和1.0μmol/L血管紧张素Ⅱ共同干预后,胶原表达水平浓度依赖性的下降,均显著低于血管紧张素Ⅱ组(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1-7)具有抑制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增加引起的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血管紧张素(1-7) 血管紧张素Ⅱ 心脏成纤维细胞 胶原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细胞增殖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石燕昆 杨丽霞 +3 位作者 齐峰 郭瑞威 王红 任丽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3期2660-2662,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提取CHD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DNA,多聚酶链反应检测ACE插入(I)/缺失(D)多态性;计算冠脉造影积分,比较不同ACE基因型与CHD及冠状动脉病变...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提取CHD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DNA,多聚酶链反应检测ACE插入(I)/缺失(D)多态性;计算冠脉造影积分,比较不同ACE基因型与CHD及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CHD组80例患者ACE基因I/D多态性结果为,缺失型(DD)27例;杂合子型(DI)39例;插入型(Ⅱ)14例。分布频率分别为:0.34、0.49、0.18,等位基因D和I的分布频率为:0.56和0.44;80例正常对照,DD型12例,DI型42例,Ⅱ型26型。分布频率分别为:0.15、0.53和0.33。等位基因D和I的分布频率为:0.41和0.59。CHD患者DD型分布较对照组明显增高,Ⅱ型分布显著减少。CHD组不同基因型患者病变冠脉积分、冠脉病变积分差异显著。结论在研究人群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I/D多态性与CHD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基因 多态性 冠状动脉狭窄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通过核因子κB上调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宏 杨丽霞 +5 位作者 郭瑞威 叶金善 齐峰 王先梅 郭传明 梁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69-673,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对巨噬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的影响及其相关通路。方法血管紧张素Ⅱ体外刺激人巨噬细胞,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基因和蛋白表达;RNA干扰技术沉默核转录因子核...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对巨噬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的影响及其相关通路。方法血管紧张素Ⅱ体外刺激人巨噬细胞,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基因和蛋白表达;RNA干扰技术沉默核转录因子核因子κB p65亚基,评价核因子κB通路在血管紧张素Ⅱ上调巨噬细胞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的表达中的作用。结果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巨噬细胞后,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核因子κB p65亚基沉默后,血管紧张素Ⅱ对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无上调作用。结论血管紧张素Ⅱ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的表达,此调控过程有核因子κB通路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核因子ΚB THP-1巨噬细胞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载脂蛋白E敲除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表达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智华 杨丽霞 +5 位作者 郭瑞威 齐峰 石燕昆 王红 叶金善 梁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61-86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对载脂蛋白E敲除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经高脂饮食饲养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用血管紧张素Ⅱ干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粥样硬化斑块内细胞...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对载脂蛋白E敲除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经高脂饮食饲养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用血管紧张素Ⅱ干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粥样硬化斑块内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表达,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主动脉内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表达。结果血管紧张素Ⅱ干预组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阳性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血管紧张素Ⅱ干预组主动脉内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mRNA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血管紧张素Ⅱ能诱导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瘦素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先梅 梁彦丽 +2 位作者 陈成 叶伟 曹蕊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3期391-396,共6页
目的 探讨瘦素对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s)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表达的作用及阿托伐他汀对其的干预影响。方法 取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培养... 目的 探讨瘦素对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s)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表达的作用及阿托伐他汀对其的干预影响。方法 取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取4~5代细胞用于实验。内皮细胞受100 ng/m L瘦素分别作用0、1、3、6、12 h;10μmol/L阿托伐他汀分别干预细胞0、1、3、6、12、24 h后用100 ng/m L瘦素干预6 h。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IL-8、IL-1β浓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IL-8m RNA、IL-1βm RNA表达的量;噻唑蓝(MTT)法检测VEC增殖。结果 瘦素刺激组IL-8、IL-1β表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瘦素作用时间延长IL-8、IL-1β浓度也随之增加。阿托伐他汀组IL-8、IL-1β的表达浓度低于对照组,且随着阿托伐他汀作用时间的延长IL-8、IL-1β浓度也随之降低,24 h抑制作用最明显。结论 瘦素可以增强血管内皮细胞中IL-8、IL-1β的表达,并成时间依赖性;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瘦素诱导的IL-8、IL-1β的表达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瘦素 血管内皮细胞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Β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靶血管术前闭塞程度与院内死亡发生率的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莹 徐凯 +16 位作者 姜铁民 杨丽霞 张卫泽 杨柏松 赵仙先 黄党生 张明德 唐发宽 王胜强 王冬梅 李春江 庞继恩 郑立文 高光华 黄国明 柏树轶 韩雅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56-46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靶血管术前闭塞程度与院内死亡发生率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从全军心血管介入治疗管理系统中选取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8170例STEMI患者,研究终点为院内死亡发生率。对患者靶血管术...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靶血管术前闭塞程度与院内死亡发生率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从全军心血管介入治疗管理系统中选取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8170例STEMI患者,研究终点为院内死亡发生率。对患者靶血管术前闭塞程度进行分层,探讨靶血管闭塞程度对院内死亡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根据靶血管术前闭塞程度,将8170例患者分为两组:75%-99%狭窄(n=2191)和100%狭窄(n=5979)。两组患者的院内死亡发生率分别为2.2%和3.0%(P=0.077)。进一步根据症状出现至血管开通时间对患者进行分层,症状出现至血管开通时间〈3h时,上述两组患者的院内死亡发生率分别为2.5%和3.3%(P=0.436);症状出现至血管开通时间为3-6h时,上述两组患者的院内死亡发生率分别为2.0%和2.9%(P=0.147);症状至血管开通时间〉6h时,上述两组患者的院内死亡发生率分别为2.4%和2.8%(P=0.4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TEMI患者院内死亡发生率与靶血管术前闭塞程度可能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冠状血管 医院死亡率
下载PDF
涂层可生物降解药物洗脱支架在大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齐峰 杨丽霞 +5 位作者 王红 石燕昆 王先梅 李明秋 任丽 赵颖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9年第6期585-587,共3页
目的:评价国产双降解Excel药物洗脱支架(DES)在冠心病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1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其中小血管病变组58例,大血管病变组154例,均置入Excel DES,对比观察手术成功率... 目的:评价国产双降解Excel药物洗脱支架(DES)在冠心病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1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其中小血管病变组58例,大血管病变组154例,均置入Excel DES,对比观察手术成功率、术中并发症及在1~18个月随访期间的心绞痛、猝死、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及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情况。结果:大小血管病变组手术即刻成功率分别为98.7%、98.3%,320处靶病变共置入支架420枚。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小血管组2例心绞痛复发,其中1例为糖尿病者,无心肌梗死及猝死,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为1.8%。大血管组1例心梗患者术后6h猝死,3例发生心绞痛,MACE发生率0.7%。两组均未出现迟发性支架内血栓。结论:国产涂层可生物降解Excel DES应用于冠心病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安全、有效,与大血管病变PCI疗效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小血管 大血管 介入治疗 可生物降解DES
下载PDF
应激性心肌病动物模型血清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变化及缬沙坦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瑞威 杨丽霞 +2 位作者 奚银艳 匡陈伟 黄世亮 《空军医学杂志》 2016年第3期175-177,181,共4页
目的探讨应激性心肌病发生时血清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变化,并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缬沙坦在防治应激性心肌病的作用。方法 18只2周龄的雌性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干预组,在0、7和14 d抽血,酶联免疫法吸附试验(enzymelinke... 目的探讨应激性心肌病发生时血清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变化,并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缬沙坦在防治应激性心肌病的作用。方法 18只2周龄的雌性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干预组,在0、7和14 d抽血,酶联免疫法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浓度变化;第14天Western blot检测血管紧张素Ⅱ一型受体(angiotensinⅡreceptor t y pe 1,AT1)、血管紧张素Ⅱ二型受体(angiotensinⅡreceptor type 2,AT2)的表达;HE染色观察各组心肌组织变化情况。结果在0、7和14 d,实验组和干预组的血清中A ngⅡ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14天实验组心尖组织AT1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干预组AT2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HE染色显示实验组动物心尖部游离壁较对照组显著变薄(P<0.05),而干预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心尖部心肌组织可见典型的应激性心肌病心肌改变,干预组无此变化。结论 AngⅡ可能参与了应激性心肌病的发生,AT1受体拮抗药缬沙坦可以防治应激性心肌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心肌病 军事应激 血管紧张素Ⅱ AT1 受体拮抗药
下载PDF
冠状动脉高度狭窄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活性物质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燕昆 杨丽霞 +3 位作者 齐峰 郭瑞威 王利民 胡艳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3年第9期673-675,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高度狭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的形成与血管活性物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2007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高度狭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的形成与血管活性物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2007年6月至2009年1月行冠状动脉造影,三支主要冠状动脉中至少有一支狭窄程度在95%以上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年龄(70.23±7.86)岁。根据侧支循环形成情况,分为2组:CCC形成良好组和CCC形成不良组,并同时测定2组血中以下血管活性物质的活性及浓度:ACE,Ang Ⅱ,ALD,ET和NO。结果 CCC形成不良组患者血中ACE活性[(38.07±6.25) vs (27.02±4.15)U/L],AngⅡ浓度[(90.27±10.31) vs (70.13±7.30)ng/L], ALD浓度[(170.75±23.46) vs (130.34±11.23)ng/L],ET浓度[(74.78±7.35) vs (57.23±6.04)ng/L]明显高于CCC形成良好组(P<0.05),而NO浓度则相反[(34.8±6.24) vs (49.34±6.67)μmol/L;P<0.05]。结论冠状动脉高度狭窄病变的老年患者中ACE,AngⅡ,ALD和ET不利于CCC的形成,而NO有利于CCC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 侧支循环 血管活性物质
下载PDF
瘦素对血管内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及阿托伐他汀对其的干预 被引量:1
14
作者 叶伟 王先梅 +1 位作者 曹蕊 梁彦丽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瘦素对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s)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及阿托伐他汀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原代细胞培养方法建立大鼠VECs细胞模型;100 ng/mL瘦素刺激内皮细胞0... 目的探讨瘦素对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s)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及阿托伐他汀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原代细胞培养方法建立大鼠VECs细胞模型;100 ng/mL瘦素刺激内皮细胞0、1、3、6、12 h;10μmol/L阿托伐他汀干预细胞0、1、3、6、12、24 h,再用100 ng/mL瘦素干预细胞6 h。运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各组细胞上清液TNF-α表达浓度。结果瘦素刺激组TNF-α表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瘦素作用时间延长,TNF-α表达也随之增加。阿托伐他汀组TNF-α的表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阿托伐他汀作用时间的延长,TNF-α表达也随之降低,24 h抑制作用最明显。结论瘦素时间依赖性诱导血管内皮细胞TNF-α的表达,阿托伐他汀可以减弱瘦素诱导的TNF-α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血管内皮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阿托伐他汀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活性物质的相关性
15
作者 杨丽霞 石燕昆 +5 位作者 王先梅 齐峰 郭传明 郭瑞威 任丽 李明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978-980,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活性物质间的关系。方法:提取冠心病患者血白细胞DNA,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ACE基因多态性,紫外吸收法检测血ACE活性,放免非平衡法测定血中血管活性物质[肾素(PRA)、血管紧张...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活性物质间的关系。方法:提取冠心病患者血白细胞DNA,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ACE基因多态性,紫外吸收法检测血ACE活性,放免非平衡法测定血中血管活性物质[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内皮素(ET)]浓度,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浓度并做相关分析。结果:80例冠心病人ACE基因I/D多态性DD型27例,DI型39例,II型14例。正常对照组80例,DD型12例,DI型42例,II型26例。冠心病人DD型分布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II型分布显著减少,不同ACE基因型患者其血中ACE活性、AngⅡ、ALD、ET及NO浓度差异有显著性,相关分析发现冠心病组ACE与AngⅡ、ALD、ET浓度相关。结论:在研究人群中,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是预测冠心病危险性的遗传标志,ACE基因的这种多态性能显著地影响血清ACE水平,冠心病患儿ACE活性与AngⅡ、ALD、ET浓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硬化 肽基二肽酶A 多态现象 遗传 血管活性物质
下载PDF
新型国产可生物降解药物洗脱支架在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16
作者 齐峰 杨丽霞 +5 位作者 王红 石燕昆 王先梅 李明秋 任丽 赵颖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8年第3期369-371,共3页
目的:评价双降解Excel药物洗脱支架(DES)在冠心病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8例冠心病小血管病变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均置入Excel DES,观察手术成功率、术中并发症和1~个月随访期间的... 目的:评价双降解Excel药物洗脱支架(DES)在冠心病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8例冠心病小血管病变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均置入Excel DES,观察手术成功率、术中并发症和1~个月随访期间的心绞痛、猝死、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及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情况。结果:手术即刻成功率为98.3%,72处靶病变共置入Excel支架96枚,其中26枚(27.0%)为直接支架术。术中及住院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57例(98.2%)患者随访1~14个小月,其中2例心绞痛复发,无心肌梗死及猝死;18例(31.6%)术后6~9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1例糖尿病术后复发心绞痛者造影提示支架内狭窄80%,并行血运重建;MACE发生率为1.8%,无迟发性支架内血栓。结论:国产新型可生物降解Excel DES在冠心病小血管病变PCI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小血管 可生物降解DES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NF-κB在TNF-α和血管紧张素Ⅱ致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17
作者 郭瑞威 杨丽霞 +3 位作者 李茂全 齐峰 郭传明 石燕昆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6年第4期379-381,共3页
目的:了解NF-κB在TNF-α和血管紧张素Ⅱ导致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用浓度为10 ng/ml TNF-α和浓度为1μmol/L血管紧张素Ⅱ分别干预内皮细胞,TUNEL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EMSA检测NF-κB的活性和Western-blot检测IκBα的表达;用... 目的:了解NF-κB在TNF-α和血管紧张素Ⅱ导致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用浓度为10 ng/ml TNF-α和浓度为1μmol/L血管紧张素Ⅱ分别干预内皮细胞,TUNEL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EMSA检测NF-κB的活性和Western-blot检测IκBα的表达;用浓度检测细胞的凋亡、NF-κB的活性和IκB的表达。结果:TNF-α和血管紧张素Ⅱ显著引起了细胞的凋亡、IκBα蛋白的裂解和NF-κB的激活,用PDTC预处理后,在NF-κB活性减弱的同时抑制了细胞的凋亡。结论:在内皮细胞中,TNF-α和血管紧张素Ⅱ通过裂解胞浆内的IκBα蛋白进而激活NF-κB引起的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TNF—α 血管紧张素Ⅱ 内皮细胞 凋亡
下载PDF
瘦素对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细胞中IL-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曹蕊 王先梅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瘦素在血管内皮细胞(VECs)对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细胞培养方法建立大鼠VECs细胞模型;100μmol/L瘦素刺激内皮细胞0,1,3,6,12 h.使用ELISA法检测各个分组细胞上清液IL-6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IL-6 mRNA... 目的探讨瘦素在血管内皮细胞(VECs)对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细胞培养方法建立大鼠VECs细胞模型;100μmol/L瘦素刺激内皮细胞0,1,3,6,12 h.使用ELISA法检测各个分组细胞上清液IL-6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瘦素刺激组IL-6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瘦素作用时间的延长IL-6蛋白及IL-6 mRNA的表达也随之增加(P<0.05).结论瘦素时间依赖性诱导血管内皮细胞IL-6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瘦素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轻、中度肾功能不全应用利尿剂患者介入诊治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作用观察 被引量:18
19
作者 葛美玲 韩雅玲 +7 位作者 黄岚 杨丽霞 于波 赵瑞平 王效增 李毅 徐凯 李晶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7-282,共6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围术期应用利尿剂行冠脉或外周血管介入诊治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IAKI)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0月由53家中心共同参研的TRACK-D研究中糖尿病合并轻、中度肾功能不全...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围术期应用利尿剂行冠脉或外周血管介入诊治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IAKI)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0月由53家中心共同参研的TRACK-D研究中糖尿病合并轻、中度肾功能不全同时应用利尿剂的患者650例,其中瑞舒伐他汀组321例,对照组329例。瑞舒伐他汀组患者从入选开始每晚顿服瑞舒伐他汀10mg,术前至少2剂,并持续应用至术后3剂。对照组患者术前至术后72h内不服用任何他汀类药物。分别于术前,术后48、72h测定患者血清肌酐(Scr)水平,同时观察CIAKI发生率,随访观察术后30d时患者心功能恶化,全因死亡,因肾功能恶化需透析、血滤的发生情况。结果 650例患者中48例发生CIAKI,总发生率为7.4%。其中瑞舒伐他汀组有16例(5.0%),对照组有32例(9.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术后随访30d,心功能恶化1级、因肾功能恶化需透析或血滤及全因死亡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轻、中度肾功能不全且围术期应用利尿剂的患者,瑞舒伐他汀可有效预防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CIAK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造影剂 糖尿病 肾功能不全 急性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郭瑞威 杨丽霞 +2 位作者 齐峰 张维 保春萍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98-900,共3页
目的 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特征.方法 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152例患者,分为休克组和非休克组,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 休克组和非休克组... 目的 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特征.方法 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152例患者,分为休克组和非休克组,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 休克组和非休克组年龄、性别及高血压病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休克组糖尿病史率(42.9%)显著高于非休克组(24.5%,P〈0.05).休克组中左前降支闭塞发生率(66.7%)显著高于右冠闭塞发生率(33.3%,P〈0.05);休克组中左前降支闭塞发生率显著高于非休克组(46.4%,P〈0.05).休克组中单支血管病变率显著低于非休克组(P〈0.05),多支血管病变率(81.0%)显著高于非休克组(65.5%,P〈0.05).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泵辅助下早期开通闭塞血管可以改善患者预后.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与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和支数有关,在IABP辅助下早期开通闭塞血管是救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冠状动脉造影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