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市新都区小学生近视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吴婷 田美 +2 位作者 唐文婷 庹安明 喻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39-1244,共6页
目的:调查成都市新都区小学生近视现状,分析本地区小学生近视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抽取成都市新都区4所小学的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每个年级3个班,分别进行眼科检查和问卷调查,用SPSS21.... 目的:调查成都市新都区小学生近视现状,分析本地区小学生近视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抽取成都市新都区4所小学的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每个年级3个班,分别进行眼科检查和问卷调查,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3 324名学生参与本次调查,近视的学生1 124人,近视率33.81%。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吃水果蔬菜和喝牛奶频次、父母监督和提醒学生用眼习惯频次、在家看书写字光线情况、每天连续家庭作业及看书时间、睡眠时间、每天课外活动时间、课间休息时去户外活动或做眼保健操频次、躺着看书或在晃动的车内看书频次、看书写字姿势以及父母双方患有近视情况的学生近视患病情况存在不同( 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级、性别、父母监督和提醒用眼习惯、在家看书写字的光线、每天连续家庭作业及看书时间、每天课外活动时间、躺着看书或在晃动的车内看书、看书写字姿势是否正确、父母近视情况均为近视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父母监督和提醒用眼习惯为影响近视的保护因素,其余各指标均为危险因素。结论:青少年近视与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应尽早采取相应措施,延缓其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近视 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2018~2020年成都市新都区小学生近视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唐文婷 李佳倩 +3 位作者 李世贝 李静 李凡杰 喻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8-152,共5页
目的:观察新冠疫情居家隔离期(2020-01/05)前后成都市新都区小学生的近视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连续3a(2018~2020年)抽取成都市新都区4所小学的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6~13岁),每个年级3个班共10... 目的:观察新冠疫情居家隔离期(2020-01/05)前后成都市新都区小学生的近视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连续3a(2018~2020年)抽取成都市新都区4所小学的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6~13岁),每个年级3个班共10153人,对纳入对象行视力检查及电脑验光,视力<5.0则进行散瞳验光,记录等效球镜度(SE),并计算各年龄组近视患病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年度近视患病率的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度SE的差异。结果:2018、2019、2020年近视患病率分别为35.98%、36.29%、42.52%(χ^(2)=39.374,P<0.001)。6~9岁组学生2020年近视患病率明显提高(P<0.01),分别为2019年的2.20倍(6岁)、2.08倍(7岁)、1.36倍(8岁)、1.24倍(9岁)。6~9岁组学生2020年SE出现明显近视化(P<0.05),比2019年分别增长-0.34±0.76D(6岁)、-0.28±0.84D(7岁)、-0.29±1.41D(8岁)、-0.18±1.35D(9岁)。10~13岁组学生2018~2020年近视患病率及SE基本保持稳定(P>0.05)。结论:新冠疫情居家隔离期后,6~9岁学生的近视进展明显加快,应更加重视6~9岁近视防控的窗口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近视 流行病学 患病率 等效球镜度
下载PDF
儿童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双眼Lisch结节1例
3
作者 张荟丹 唐文婷 +1 位作者 彭科 唐樱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71-172,共2页
患儿男性,9岁。因“发现左腰部皮肤肿物9年”就诊于皮肤科,因“检查有无眼部并发症”于眼科会诊。患儿为足月二胎顺产,生长发育尚可。母亲为高龄产妇(40岁产下患儿),患儿幼时发现全身皮肤散发咖啡斑,以躯干部为主,左下腹可见一增生肿物... 患儿男性,9岁。因“发现左腰部皮肤肿物9年”就诊于皮肤科,因“检查有无眼部并发症”于眼科会诊。患儿为足月二胎顺产,生长发育尚可。母亲为高龄产妇(40岁产下患儿),患儿幼时发现全身皮肤散发咖啡斑,以躯干部为主,左下腹可见一增生肿物,咖啡斑及肿物均随年龄增长,未诉特殊不适。患儿既往于成都市妇幼保健院诊断为多动症,不规律服用中药治疗,曾于西南儿童医院行穴位治疗。患儿父母及一兄长身体健康,汉族,否认近亲婚配及孕期特殊病史,否认其他家族性遗传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斑 特殊病史 高龄产妇 穴位治疗 眼部并发症 患儿父母 左腰部 眼科会诊
下载PDF
HIF-1在眼科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付敏 杜之渝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468-471,共4页
眼科多种病变均可导致相关部位的缺血缺氧甚至新生血管的形成,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在新生血管形成的相关因素的研究中,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l,HIF-1)的研究成为其中的一个新兴热点,其在相关病变中的阳性表... 眼科多种病变均可导致相关部位的缺血缺氧甚至新生血管的形成,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在新生血管形成的相关因素的研究中,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l,HIF-1)的研究成为其中的一个新兴热点,其在相关病变中的阳性表达及机制探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现将HIF-1在眼科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F-1 眼科血管病变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不同时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管内皮祖细胞及玻璃体内MMP⁃9、VEGF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付馨余 梅希 +1 位作者 李君艾 刘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5-378,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时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及玻璃体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中的变化,探讨EPCs与MMP⁃9、VEGF在DR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及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20年1月...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时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及玻璃体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中的变化,探讨EPCs与MMP⁃9、VEGF在DR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及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视网膜疾病不伴有糖尿病的患者35例35眼为空白对照组(A组),诊断为Ⅱ型糖尿病不伴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37例37眼为单纯对照组(B组),选择同期我院诊断为DR的患者共78例78眼,按照DR诊断标准分为非增生型DR(NPDR,C组)36例和增生型DR(PDR,D组)42例,流式细胞仪测定并比较四组患者外周血中EPCs的数量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并比较D组及A组患者玻璃体内MMP⁃9、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四组患者EPCs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A组、D组患者EPCs数量均显著高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A组相比,D组患者EPCs数量略有增加,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患者EPCs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MMP⁃9、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及C组患者未参与比较。结论糖尿病可引起外周血EPCs数量减少,但EPCs数在PDR时大量增加,并且与之相关的MMP⁃9、VEGF明显高表达,可能提示EPCs通过调节相关因子的表达参与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增殖的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祖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长期佩带角膜塑形镜对近视青少年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庞宇 刘娟 +1 位作者 张俊强 喻谦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矫正疗法对近视青少年眼表、泪膜功能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近视青少年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视力等级等特征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分为试验组...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矫正疗法对近视青少年眼表、泪膜功能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近视青少年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视力等级等特征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分为试验组(角膜塑形镜矫正治疗)与对照组(单焦框架眼镜矫正治疗),每组50例。评测两组治疗6、12个月的视力情况,分析其眼轴长度、角膜曲率,比较其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及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的生活质量(SF-36)评分情况,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12个月后,试验组的视力较对照组高,眼轴长度较对照组短,角膜曲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6、12个月后的OSDI评分较对照组高,BUT较对照组短,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较对照组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提高,且试验组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有助于改善近视青少年患者的视力、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提高其生活质量;但同时也会对其眼表、泪膜功能及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造成不良影响,且会增加其并发症发生率,故临床需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近视 泪膜功能 眼表功能 角膜塑形镜
下载PDF
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的视觉质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唐文婷 刘娟 +1 位作者 田美 喻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31-1935,共5页
目的:随访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1a的不同程度近视的青少年患者,研究其在近视矫治同时对视觉质量的影响,对角膜塑形镜的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6-09/2017-12就诊的-1.00^-8.00D的158例青少年近视患者,患者均配戴同一品牌的夜戴型角... 目的:随访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1a的不同程度近视的青少年患者,研究其在近视矫治同时对视觉质量的影响,对角膜塑形镜的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6-09/2017-12就诊的-1.00^-8.00D的158例青少年近视患者,患者均配戴同一品牌的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治。随访观察患者配戴1a期间的视觉质量(包括像差、主观不适及视觉质量问卷调查)的改变情况。结果:配戴角膜塑形镜后总像差RMS值均降低,总高阶像差(RMS h)、3阶像差(RMS 3,包括彗差)及4阶像差(RMS 4,包括球差)均增加。基础近视度数越高,主观视觉不适的症状发生率越高,而戴镜前后患者的主观视觉质量总体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会造成患者客观视觉质量下降,但长期随访发现整体视觉质量对生活学习无明显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矫治近视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 近视 视觉质量 安全性
下载PDF
高度近视患者盲和低视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兴亮 喻谦 +2 位作者 杨建华 唐文婷 薛安全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705-1708,共4页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患者的视力损伤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就诊的高度近视患者612例1111眼的就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WHO制定的盲和低视力标准,分析高度近视盲和低视力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度近视盲和低视力的相关因...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患者的视力损伤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就诊的高度近视患者612例1111眼的就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WHO制定的盲和低视力标准,分析高度近视盲和低视力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度近视盲和低视力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收集高度近视患者612例1111眼,其中达到盲标准的共86眼(7.7%),达到低视力标准的共172眼(15.5%);年龄、眼轴长度、后巩膜葡萄肿均是高度近视盲和低视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性别、家族遗传史与患者盲和低视力无显著相关性(P〉0.05);6~20岁组(232眼)、21~40岁组(407眼)视力损伤眼分别有21眼(9.1%)和51眼(12.5%),其中弱视是两组患者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分别有17眼(81.0%)和30眼(58.8%);41~60岁组(323眼)、〉60岁组(149眼)视力损伤眼分别有105眼(32.5%)和81眼(54.4%);其中眼底病变是两组患者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分别有86眼(81.9%)和75眼(92.6%)。结论:高度近视对视力的损伤严重,年龄、眼轴长度及后巩膜葡萄肿是独立危险因素。弱视是青少年患者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眼底病变是中年以上患者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低视力
下载PDF
青少年近视配戴角膜塑形镜对角膜表面曲率半径及前房深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喻谦 刘娟 付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095-1098,共4页
目的:分析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效果及对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和前房深度的影响。方法:选择青少年近视患者120例,根据年龄分为11~14岁组58例116眼,15~18岁组62例124眼,均给予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戴镜前、戴镜6... 目的:分析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效果及对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和前房深度的影响。方法:选择青少年近视患者120例,根据年龄分为11~14岁组58例116眼,15~18岁组62例124眼,均给予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戴镜前、戴镜6、12mo裸眼视力、平均屈光度改善情况、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裸眼视力比较:戴镜12mo>戴镜6mo>戴镜前,平均屈光度比较:戴镜12mo>戴镜6mo>戴镜前,11~14岁组戴镜6、12mo裸眼视力、平均屈光度优于15~18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央角膜厚度戴镜12mo>戴镜6mo>戴镜前,但戴镜6、12mo,11~14岁组与15~18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比较:戴镜12mo>戴镜6mo>戴镜前,11~14岁组戴镜6、12mo眼轴长度大于15~18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戴镜前后及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戴镜前、戴镜6、12mo各时间段及组间戴镜前后前房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具有显著效果,同时有助于改善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尤其低年龄近视人群效果较佳,且对前房深度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近视 角膜塑形镜 角膜表面曲率半径 前房深度
下载PDF
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的相对周边屈光度影响 被引量:23
10
作者 唐文婷 李佳倩 +1 位作者 周里深 喻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34-737,共4页
目的: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的相对周边屈光度变化,探讨该变化与眼轴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05/2018-11就诊的-1.00~-6.00D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配戴角膜塑形镜)及对照组(配戴框架眼镜)。随访观察患者治疗1a期... 目的: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的相对周边屈光度变化,探讨该变化与眼轴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05/2018-11就诊的-1.00~-6.00D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配戴角膜塑形镜)及对照组(配戴框架眼镜)。随访观察患者治疗1a期间的眼轴、相对周边屈光度(鼻侧30°~颞侧30°)。结果:试验组戴镜后各时间点的相对周边屈光度呈现近视漂移状态(P<0.05),这种变化在戴镜1mo内最为明显(P<0.05),1mo后基本趋于稳定(P>0.05)。对照组相对周边屈光度呈现远视程度增加。1a后两组患者的眼轴及各径线相对周边屈光度的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治疗前后眼轴差与相对周边屈光度差值呈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眼轴增长变慢,相对周边屈光度呈现近视漂移(1mo内最为明显),两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 近视 相对周边屈光度 眼轴
下载PDF
低浓度阿托品联合角膜塑形镜矫治近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11
作者 唐文婷 田美 +1 位作者 李世贝 喻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44-1047,共4页
目的:观察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联合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低中度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05/2018-08于我院就诊的青少年低中度近视患者126例126眼(均取右眼数据),使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1mo后随机进行分组,试验组患者63眼每晚... 目的:观察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联合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低中度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05/2018-08于我院就诊的青少年低中度近视患者126例126眼(均取右眼数据),使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1mo后随机进行分组,试验组患者63眼每晚联合应用低浓度(0.01%)阿托品滴眼液1次,对照组患者63眼每晚联合应用聚乙二醇滴眼液1次。随访观察眼轴、等效球镜度、最佳矫正近视力、瞳孔直径、调节幅度、泪膜破裂时间、眼压的情况。结果:联合治疗1a,试验组和对照组低度近视患者眼轴分别增长0.13±0.03、0.22±0.05mm,中度近视患者眼轴分别增长0.12±0.03、0.20±0.05mm;低度近视患者等效球镜度分别增加0.16±0.07、0.21±0.08D,中度近视患者等效球镜度分别增加0.16±0.05、0.20±0.09D,两组之间眼轴和等效球镜度变化均有差异(均P<0.05)。治疗1a后,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近视力、泪膜破裂时间、眼压均无差异(P>0.05),但试验组患者瞳孔直径较对照组明显增大,调节幅度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0.01%阿托品滴眼液联合角膜塑形镜能更有效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浓度阿托品 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 近视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多西环素对碱烧伤大鼠角膜组织中IL-1和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付馨余 邹文进 +2 位作者 喻谦 付敏 唐文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15-917,共3页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研究多西环素对碱烧伤角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索多西环素作用于角膜碱烧伤的抗炎机制。方法使用自制模具建立64...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研究多西环素对碱烧伤角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索多西环素作用于角膜碱烧伤的抗炎机制。方法使用自制模具建立64只SD大鼠一侧眼角膜碱烧伤动物模型,分成以3 g·L-1多西环素眼液滴眼的实验组和以溶媒滴眼的阴性对照组,每日滴眼4次。于碱烧伤后3 d、7 d、14 d、21 d分别取下32只大鼠烧伤侧角膜组织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角膜组织中IL-1、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 ELISA检测显示碱烧伤后第3天阴性对照组IL-1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27.58±35.92)μg·g-1,第7天为(89.54±42.63)μg·g-1,第3天多西环素组IL-1蛋白相对表达量为(53.77±21.18)μg·g-1,第7天为(36.60±10.78)μg·g-1,第3天、第7天时多西环素组IL-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表达显著下降(均为P<0.05);第14天、第21天与阴性对照组比较IL-1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碱烧伤后第3天阴性对照组TNF-α蛋白相对表达量为(69.45±21.43)μg·g-1,第7天为(55.37±18.34)μg·g-1,第3天多西环素组TNF-α蛋白相对表达量为(24.06±9.39)μg·g-1,第7天为(14.81±5.72)μg·g-1,碱烧伤后第3天、第7天时多西环素组TNF-α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表达显著下降(P<0.05);第14天、第21天与阴性对照组比较TNF-α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多西环素作用于碱烧伤大鼠角膜可下调IL-1、TNF-α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多西环素下调炎症因子表达,减轻炎症反应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环素 碱烧伤 角膜 白细胞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伴硬核白内障56例观察 被引量:28
13
作者 喻谦 付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合并硬核白内障的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确诊并收治的高度近视合并硬核白内障患者112例(125眼),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63眼)和观察组56...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合并硬核白内障的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确诊并收治的高度近视合并硬核白内障患者112例(125眼),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63眼)和观察组56例(62眼),对照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观察组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观察记录术后裸眼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结果术后1 d观察组裸眼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两组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均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两组六角形细胞比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硬核白内障临床效果好,能提高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白内障 高度近视
下载PDF
配戴角膜塑形镜对泪液渗透压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唐文婷 李佳倩 +2 位作者 周里深 李凡杰 喻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80-1283,共4页
目的: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的泪液渗透压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16-05/2019-02就诊的-1.00~-5.00D的79例青少年近视患者,随机分为角膜塑形镜组39例配戴角膜塑形镜及框架眼镜组40例配戴框架眼镜。随访观察... 目的: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的泪液渗透压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16-05/2019-02就诊的-1.00~-5.00D的79例青少年近视患者,随机分为角膜塑形镜组39例配戴角膜塑形镜及框架眼镜组40例配戴框架眼镜。随访观察患者治疗1a期间的平均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KBUTav)、泪液渗透压(TFO)、泪液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结果:角膜塑形镜组NIKBUTav及泪液TNFα戴镜6mo,1a、停戴后4wk与戴镜前有差异(P<0.001);TFO戴镜1、3、6mo,1a与戴镜前有差异(P<0.001);泪液IL-1β及泪液IL-6戴镜3、6mo,1a与戴镜前有差异(P<0.001)。戴镜1a角膜塑形镜组NIKBUTav(8.54±1.92s)低于框架眼镜组(12.93±2.22s)(P<0.001),角膜塑形镜组TFO、IL-6、TNFα均高于框架眼镜组(P<0.01);而IL-1β角膜塑形镜组(16.60±4.32ng/mL)和框架眼镜组(14.67±4.43ng/mL)无差异(P=0.053)。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后,NIKBUTav降低,TFO、IL-1β、IL-6、TNFα升高,但具有可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 近视 眼表 泪液渗透压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同质健康教育模式对白内障患者不良反应和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娟 任雁 庞宇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218-221,共4页
目的探究同质健康教育模式对白内障患者不良反应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02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法,护理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究同质健康教育模式对白内障患者不良反应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02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法,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同质健康教育护理。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情绪优于对照组(P<0.05),无焦虑和无抑郁比例分别为88.24%、90.20%,高于对照组的72.55%、80.39%(P<0.05)。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均得到改善,护理组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的生活质量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且住院期间费用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对眼科白内障患者进行同质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质健康教育护理 白内障 视力 并发症
下载PDF
黄芪提取物对体外高糖培养牛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杨建华 段俊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685-687,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黄芪提取物对体外高糖培养牛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pericyte,PC)的影响。方法:在体外高糖(20mmol/L)培养2d的第3代周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黄芪提取物,继续培养2d,用MTT比色法,测定每组的吸光度值(A值),根据A值计算抑制率... 目的:观察中药黄芪提取物对体外高糖培养牛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pericyte,PC)的影响。方法:在体外高糖(20mmol/L)培养2d的第3代周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黄芪提取物,继续培养2d,用MTT比色法,测定每组的吸光度值(A值),根据A值计算抑制率。另在周细胞中加入0.4g/L黄芪提取物,2d后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细胞百分率。结果:黄芪提取物0.0256~10000mg/L浓度组对高糖培养周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其A值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周细胞以20mmol/L葡萄糖培养48h后,加入400mg/L黄芪提取物组的细胞凋亡百分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12.2%±1.5%vs7.30%±2.0%,18.6%±2.1%P<0.05)。结论:黄芪能抑制周细胞凋亡,提高体外高糖培养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的存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提取物 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合并玻璃酸钠在翼状胬肉切除合并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付馨余 刘娟 +1 位作者 庞宇 喻谦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604-607,共4页
目的研究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合并玻璃酸钠在翼状胬肉切除合并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住院行翼状胬肉切除合并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的患者258例(共计258只眼)... 目的研究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合并玻璃酸钠在翼状胬肉切除合并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住院行翼状胬肉切除合并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的患者258例(共计258只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每组86例(86只眼)。A组术后单纯抗感染治疗,B组术后立即戴镜并抗感染治疗,C组术后立即戴镜并联合使用抗感染药物和玻璃酸钠治疗,观察术后1、2、5 d 3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角膜刺激症状、角膜上皮愈合情况。结果B、C组各时间点的VAS及角膜刺激症状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时间点的VAS及角膜刺激症状均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d B、C组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均较A组快,C组较B组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合并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后联合使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及玻璃酸钠,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及角膜刺激症状,并可促进角膜上皮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 翼状胬肉 角膜上皮 玻璃酸钠
下载PDF
白内障术中应用粘弹剂对糖尿病患者角膜上皮保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喻谦 唐文婷 吴婷 《四川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286-289,共4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中应用粘弹剂保护角膜上皮,预防术后发生角膜上皮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眼科收治的74例(74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7例(37眼)和对照组37例(37眼),...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中应用粘弹剂保护角膜上皮,预防术后发生角膜上皮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眼科收治的74例(74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7例(37眼)和对照组37例(37眼),所有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均在表麻下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试验组术中应用粘弹剂保护角膜上皮,对照组常规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术后3d、1周、1个月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情况,自觉症状评分。结果术后3d、1周试验组BUT高于对照组,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情况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两组角膜上皮恢复,BUT及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应用粘弹剂能保护角膜上皮,减轻术后角膜上皮功能障碍引发的眼部刺激症状,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粘弹剂 角膜上皮细胞
下载PDF
多焦视网膜电图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建华 廖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1898-1901,共4页
多焦电生理技术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记录测试野内许多局部视网膜电图的反应波形,有助于了解视网膜或视路病变的机制,可用于一些眼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能客观和敏感地观察药物或手术的疗效。现将多焦视网膜电图在眼科临床中的研究进展... 多焦电生理技术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记录测试野内许多局部视网膜电图的反应波形,有助于了解视网膜或视路病变的机制,可用于一些眼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能客观和敏感地观察药物或手术的疗效。现将多焦视网膜电图在眼科临床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焦视网膜电图 电生理学 眼疾病
下载PDF
大鼠角膜碱烧伤后角膜及房水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 被引量:2
20
作者 付敏 喻谦 +2 位作者 付馨余 李定洋 唐文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2-535,共4页
目的检测大鼠角膜碱烧伤后角膜及房水中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factor,HIF)-1α的表达情况,探讨角膜碱烧伤后早期HIF-1α在其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成年SD大鼠25只,右眼建立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为实验组,左眼不作处理... 目的检测大鼠角膜碱烧伤后角膜及房水中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factor,HIF)-1α的表达情况,探讨角膜碱烧伤后早期HIF-1α在其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成年SD大鼠25只,右眼建立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为实验组,左眼不作处理为正常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碱烧伤后1 d、4 d、7 d、10 d、14 d HIF-1α在角膜中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各时间点房水中HIF-1α的表达量。结果正常对照组中,HIF-1α在角膜及房水中均无表达。实验组碱烧伤后,HIF-1α在角膜上皮细胞层和基质层组织中的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强,且随碱烧伤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至14 d时达到峰值。房水中HIF-1α在碱烧伤后1 d的表达量为(0.056±0.013)μg·L-1,随后持续增高,至14 d时达(0.823±0.114)μg·L-1。房水中HIF-1α的表达量与其在角膜中的表达量呈正相关(r=0.87,P<0.01)。结论 HIF-1α参与了角膜损伤的病理机制,其表达变化与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房水 碱烧伤 缺氧诱导因子-1Α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