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 培养创新型口腔医学人才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学东 柳茜 +1 位作者 石冰 于海洋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104-106,共3页
关键词 口腔医学教育 综合性大学 医学人才 学科优势 创新型 培养 医学教育模式 现代生物技术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及Ki-67在口腔白斑和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3
2
作者 陶人川 周敏 +2 位作者 李秉琦 何志秀 曾光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目的 :比较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Ki 67在口腔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方法 :选取人正常口腔粘膜 (NOM ) (8例 )、口腔白斑 (LK) (3 1例 )及口腔鳞状细胞癌 (OSCC) (2 2例 )标本 ,同时用LSAB法染色PCNA和Ki 67表达 ,分析增殖活性。用SP... 目的 :比较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Ki 67在口腔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方法 :选取人正常口腔粘膜 (NOM ) (8例 )、口腔白斑 (LK) (3 1例 )及口腔鳞状细胞癌 (OSCC) (2 2例 )标本 ,同时用LSAB法染色PCNA和Ki 67表达 ,分析增殖活性。用SPSS 9.0统计软件分析各组间各指标的差异、PCNA指数和Ki 67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在NOM上皮及单纯增生上皮内 ,PCNA阳性细胞散在分布于上皮基底层细胞 ,统计学分析二者无差异。在异常增生上皮各组中 ,随着增生程度的病理分级的增加 ,PCNA阳性细胞数增加 ,分布从基底层向表层增加。且不同增生程度各组间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在高分化鳞癌中 ,主要分布在癌巢周围及肿瘤浸润前沿区域。Ki 67与PCNA分布特征类似 ,但其指数普遍低于PCNA指数。Pearson相关系数r =0 .79,二者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PCNA及Ki 67与口腔粘膜增殖异常有关 ,其增殖指数与增生程度平行 ,且二者本身呈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KI-67 口腔白斑 鳞癌 口腔癌前病变
下载PDF
口腔癌诱导化疗中P27^(Kip1)表达与细胞周期、凋亡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汤炜 田卫东 +2 位作者 唐尤超 杜新雅 李声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9-681,共3页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诱导化疗中P27Kip1与细胞周期、凋亡之间的变化规律,探讨肿瘤细胞凋亡率、P27Kip1等作为癌细胞化疗敏感性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40例N0期口腔鳞癌术前经皮下埋植泵进行诱导化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P27Kip1蛋白...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诱导化疗中P27Kip1与细胞周期、凋亡之间的变化规律,探讨肿瘤细胞凋亡率、P27Kip1等作为癌细胞化疗敏感性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40例N0期口腔鳞癌术前经皮下埋植泵进行诱导化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P27Kip1蛋白表达、细胞周期和凋亡变化。按照统一制定的病例选择标准进行治疗前后对照实验。结果(1)诱导化疗治疗前后G0/G1期峰值、凋亡峰值AP、FIP27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P27Kip1蛋白与瘤体细胞发生凋亡的变化密切相关。(2)不同疗效P27Kip1蛋白和细胞凋亡有不同表达,治疗有效者P27Kip1蛋白和凋亡率明显升高。结论P27Kip1蛋白表达与瘤体细胞凋亡有直接作用关系,p27Kip1是一种影响化疗药物作用的重要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鳞状细胞肿瘤 诱导化疗 P27^KIP1 凋亡
下载PDF
超声龈下刮治同步药物冲洗对龈下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吴亚菲 陈晶 +2 位作者 赵筱芩 肖晓蓉 朱硃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4-457,共4页
目的 :比较Master 40 0超声龈下刮治同步药物冲洗系统与传统超声龈下刮治 +药物冲洗对龈下微生物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成人牙周炎患牙 2 0个 ,随机分入实验组 (超声龈下刮治同步药物冲洗 )和对照组 (传统超声龈下刮治 +药... 目的 :比较Master 40 0超声龈下刮治同步药物冲洗系统与传统超声龈下刮治 +药物冲洗对龈下微生物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成人牙周炎患牙 2 0个 ,随机分入实验组 (超声龈下刮治同步药物冲洗 )和对照组 (传统超声龈下刮治 +药物冲洗 )。记录治疗前、后 0、7、14d的探诊出血 (BOP)、探诊深度 (PD) ,并采集龈下菌斑样本培养 ,观察比较总菌落形成单位 (CFU)和牙周可疑致病菌检出率及检出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PD、BOP、CFU和牙周可疑致病菌数量均显著减少 (P <0 .0 5 ) ;实验组牙龈卟啉单胞菌 (P <0 .0 1)和二氧化碳噬纤维菌 (P <0 .0 5 )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Master 40 0超声龈下刮治同步药物冲洗系统比传统超声龈下刮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冲洗 微生物 牙龈下刮治术 超声学 牙周炎
下载PDF
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成年期腭咽结构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鲁勇 石冰 +2 位作者 宋庆高 郑谦 李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5-498,共4页
目的:分析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VPI)患者成年期腭咽结构形态特征与腭咽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3例初期腭成形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年龄16~36岁,平均年龄18.3岁,男10例,女13例,男∶女=1∶1.3)与20例健康对照组... 目的:分析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VPI)患者成年期腭咽结构形态特征与腭咽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3例初期腭成形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年龄16~36岁,平均年龄18.3岁,男10例,女13例,男∶女=1∶1.3)与20例健康对照组(年龄在16~24岁,平均年龄18.6岁,男∶女=0.82∶1)分别拍摄静止时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比较2组间软腭长度、咽腔深度、咽腔高度、adequateratio=软腭长度/咽腔深度的差异;分析咽三角(由翼颅基点,第一颈椎,后鼻棘构成)以及软腭与咽后壁相接触点(PPW)在咽三角的位置关系。结果:VPI组患者软腭长度、adequateratio小于健康对照组,PPW点在咽三角的位置相对于正常组偏上(P<0.05);翼颅基点和第一颈椎位置在2组间并无差异(P>0.05)。结论:腭裂术后VPI患者在成年期表现出软腭长度过短,ratio值<1.0,整个咽三角相对于正常组微呈逆时针偏转,PPW点位置上移的形态特征。提示:腭裂修复应选择重建软腭功能长度、保留正常腭咽结构的个体化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腭咽闭合不全 测颅法 腭咽形态
下载PDF
可乐丽菲露SE BOND用于直接盖髓术的组织学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陆玉 刘天佳 +3 位作者 皮根莉 李灏来 李秀群 杨锦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4-507,共4页
目的:对可乐丽菲露SEBOND在人体用于直接盖髓术进行组织学评价。方法:选择24名志愿者共45颗健康人第三磨牙,41颗在牙合面制备Ⅰ类洞并在洞底作人工穿髓孔,然后分为2组,实验组以可乐丽菲露SEBOND盖髓,对照组以氢氧化钙盖髓。4颗作为空白... 目的:对可乐丽菲露SEBOND在人体用于直接盖髓术进行组织学评价。方法:选择24名志愿者共45颗健康人第三磨牙,41颗在牙合面制备Ⅰ类洞并在洞底作人工穿髓孔,然后分为2组,实验组以可乐丽菲露SEBOND盖髓,对照组以氢氧化钙盖髓。4颗作为空白对照。所有实验牙齿分别在盖髓后的7、30、90d后拔除并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志愿者均未出现术后实验牙齿敏感症状。病理检测显示,在7d和30d的观察期内2组均有轻度到中度的炎性反应,但可乐丽菲露SEBOND组的炎性反应较氢氧化钙组轻,其组织学评价分级上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90d的观察期内2组均无明显的炎性反应,而牙本质桥的形成在氢氧化钙组显著多于可乐丽菲露SEBOND组,氢氧化钙组7例标本中有6例标本有牙本质桥的形成,可乐丽菲露SEBOND组7例标本中有3例形成,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乐丽菲露SEBOND对牙髓的刺激性较小,但诱导牙本质形成的能力较氢氧化钙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乐丽菲露SE BOND 直接盖髓术 氢氧化钙
下载PDF
用三焦点牵张成骨技术修复重建颏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应彬彬 胡静 +2 位作者 李继华 祝颂松 王大章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三焦点牵张成骨技术修复重建颏部骨缺损的可行性及其方法。方法:选取4只成年恒河猴,通过下颌前份骨截除术形成颏部正中联合骨缺损。在两侧下颌体部各制备一个输送盘,并用自行研制的可调式多平面牵张装置使双侧输送盘向前... 目的:探讨应用三焦点牵张成骨技术修复重建颏部骨缺损的可行性及其方法。方法:选取4只成年恒河猴,通过下颌前份骨截除术形成颏部正中联合骨缺损。在两侧下颌体部各制备一个输送盘,并用自行研制的可调式多平面牵张装置使双侧输送盘向前内方向缓慢移动,并在颏部正中对接以修复重建颏部骨缺损。通过X线片与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双侧输送盘移动与新骨形成情况。在牵张结束的第8和16周分别处死2只动物,取下颌骨牵张区标本作组织学检查。结果:牵张结束后,4只恒河猴的颏部形态接近正常猴,X线片与螺旋三维CT片显示两侧输送盘远心端在正中成功对接。牵张结束的第8周,螺旋三维CT与实验组织学观察发现牵张间隙内均有新骨形成;两侧输送盘在下颌正中呈纤维连接,并可见活跃的成骨和改建活动。牵张结束的第16周,牵张间隙内新骨成熟,两侧输送盘下颌正中逐渐呈纤维骨性连接。结论:用可调式多平面牵张装置进行三焦点牵张成骨可以作为修复重建颏部骨缺损的一种选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张成骨 恒河猴 颏部缺损 重建 颏部骨缺损
下载PDF
牵张成骨延长一侧下颌骨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继华 邹淑娟 +2 位作者 胡静 王大章 唐正龙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8-440,共3页
目的 :研究牵张成骨 (DO)延长一侧下颌骨对双侧颞下颌关节 (TMJ)的影响。方法 :用DO技术将 8只山羊的一侧下颌骨延长 10mm ,在牵张完成后第 8和 16周分别处死 4只动物 ,取双侧关节作组织学和扫描电镜研究。结果 :下颌一侧DO术后双侧髁... 目的 :研究牵张成骨 (DO)延长一侧下颌骨对双侧颞下颌关节 (TMJ)的影响。方法 :用DO技术将 8只山羊的一侧下颌骨延长 10mm ,在牵张完成后第 8和 16周分别处死 4只动物 ,取双侧关节作组织学和扫描电镜研究。结果 :下颌一侧DO术后双侧髁状突发生适应性改建 ,髁突表面超微结构正常。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张成骨延长 颞下颌关节 下颌延长 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
下载PDF
实验性骨质疏松对种植体骨结合影响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5
9
作者 戚孟春 周秀青 +3 位作者 胡静 杜兆军 由彦玲 刘猛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 研究骨质疏松对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方法 选用 32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实验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 ,而对照组接受假手术。术后 12周于大鼠胫骨处植入纯钛螺纹状种植体 ,并于种植术后 4周及 12周分两批处死大鼠 ... 目的 研究骨质疏松对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方法 选用 32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实验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 ,而对照组接受假手术。术后 12周于大鼠胫骨处植入纯钛螺纹状种植体 ,并于种植术后 4周及 12周分两批处死大鼠 ;标本制作带种植体的不脱钙切片 ,行组织学及荧光观察。结果 实验组松质骨区种植体表面与骨组织结合的程度及周围骨小梁的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皮质骨区种植体与骨组织的结合也略有下降。种植 4周时对照组荧光染色强度及四环素双标记线宽度均优于实验组 ;而种植 12周时两组荧光表现相似。结论 实验性骨质疏松可阻碍种植体与骨组织的结合 ,并使种植体周围骨小梁减少 ,从而会降低骨组织对种植体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骨质疏松 骨结合 动物实验
下载PDF
生长期山羊颅骨缝受牵张力作用后超微结构与免疫组化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邹淑娟 周海孝 +2 位作者 陈扬熙 沈庆冉 胡静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研究生长期山羊颅骨冠状缝受牵张力作用后组织与细胞结构的变化。方法选用生长期山羊,在颅骨冠状缝两侧安放自行研制的牵张器。实验组动物按0.4mm/d的速率进行骨缝牵张。在牵张结束后第0,2和4周分3组取骨缝标本进行X线摄像,扫描电镜... 目的研究生长期山羊颅骨冠状缝受牵张力作用后组织与细胞结构的变化。方法选用生长期山羊,在颅骨冠状缝两侧安放自行研制的牵张器。实验组动物按0.4mm/d的速率进行骨缝牵张。在牵张结束后第0,2和4周分3组取骨缝标本进行X线摄像,扫描电镜及BMP与TGF-β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未进行骨缝扩张的动物作为对照。结果实验组动物的冠状缝均被成功分离。牵张结束后0与2周,扩大骨缝中可见胶原纤维沿牵张力方向有序排列,骨缝边缘出现大量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BMP和TGF-β在这些增殖活跃的细胞中呈高水平表达。第4周,受力骨缝边缘以膜内成骨方式进行改建,BMP和TGF-β阳性染色主要位于新生骨小梁四周的成骨细胞中。结论牵张成骨技术可以顺利扩张处于生长期动物的颅骨缝,BMP和TGF-β可能在颅骨缝牵张成骨过程中扮演重要调控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张力 颅骨缝 超微结构 TGF-Β BMP
下载PDF
上颌第一恒磨牙80颗牙体解剖的离体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黄政 黄定明 +1 位作者 谭红 周学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72-774,共3页
目的 :了解上颌第一恒磨牙牙体解剖基础知识。方法 :肉眼观察近颊根外形 ,牙合面磨耗程度 ,髓室底形态 ,根尖孔数目及类型 ;游标卡尺测量各项长度指标及根尖孔到牙根顶点的距离 ;透明牙标本法观察根管系统。结果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颊根... 目的 :了解上颌第一恒磨牙牙体解剖基础知识。方法 :肉眼观察近颊根外形 ,牙合面磨耗程度 ,髓室底形态 ,根尖孔数目及类型 ;游标卡尺测量各项长度指标及根尖孔到牙根顶点的距离 ;透明牙标本法观察根管系统。结果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颊根Ⅲ型根尖孔 2 6.9% ;双根管率为 5 6.2 5 % ,三根管率为 7.5 %。结论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颊根存在着较高的多根管率 ( 63 .75 %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体解剖 透明牙标本 上颌第一恒磨牙 根尖孔
下载PDF
采用ART技术封闭恒牙防龋的6年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万呼春 胡德渝 +3 位作者 李雪 范旭 Edward C.M.Lo Christopher J.Holmgren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4-707,共4页
目的:评价非创伤性充填(ART)技术对恒牙窝沟封闭后,封闭剂保留及新生龋损发生情况。方法:1996年在四川省德阳市4所中学选取12~13岁儿童140名作191个牙ART封闭。采用WHO的ART标准器械,德国ESPE公司生产的高强度玻璃离子材料,对选择的牙... 目的:评价非创伤性充填(ART)技术对恒牙窝沟封闭后,封闭剂保留及新生龋损发生情况。方法:1996年在四川省德阳市4所中学选取12~13岁儿童140名作191个牙ART封闭。采用WHO的ART标准器械,德国ESPE公司生产的高强度玻璃离子材料,对选择的牙面窝沟进行封闭;操作者为经中等口腔专业训练的医生。封闭后每年对ART封闭及牙龋损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封闭后1、2、4、6年的完整保留率分别为75.4%、62.5%、50.0%、34.6%;成功率分别为89.6%、78.8%、68.5%、57.9%。试验后1年没有新生龋牙的发生,试验后2、3年,龋患发生率分别为1.6%、2.8%。试验后4年龋病有明显增加,试验4、5、6年后,龋病发生率分别为8.5%、16.1%、15.0%。结论:ART封闭试验3年的保存率较高、新生龋发生率低;试验6年封闭剂保留率虽然有所降低,但其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预防龋病的效果是显著的。但封闭物脱落3年后,若没有重新修复,新龋患率大幅度上升,作为恒牙龋病防治的措施是适合和可接受的;是一种适合于在学校、社区开展的有效、实用的龋病预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创伤性充填 窝沟封闭 玻璃离子
下载PDF
瓷表面处理对正畸托槽与瓷黏结抗剪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聪 王少安 +3 位作者 杨征 邹淑娟 黄茜 刘小青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瓷表面处理技术对正畸托槽与瓷黏结抗剪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4组不同的瓷表面处理方式,使用光固化正畸黏结剂将瓷面分别与金属和陶瓷托槽黏结,每组再平均分为2组分别在37℃水浴24h和7d后冷热循环500次(5~55℃),测量黏结... 目的:探讨不同瓷表面处理技术对正畸托槽与瓷黏结抗剪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4组不同的瓷表面处理方式,使用光固化正畸黏结剂将瓷面分别与金属和陶瓷托槽黏结,每组再平均分为2组分别在37℃水浴24h和7d后冷热循环500次(5~55℃),测量黏结抗剪强度,并统计其黏结剂残留指数,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其瓷面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4种瓷表面处理技术对2种不同材料托槽处理的结果近似,均可达到有效正畸黏结强度。结论:磷酸酸蚀结合硅烷偶联剂是正畸托槽与瓷黏结的较佳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正畸托槽 黏结 抗剪黏结强度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自然病程1年观察及其与IL-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萍 章锦才 +3 位作者 黄海云 张蕴惠 庞若愚 戚刚刚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了解慢性牙周炎病程的自然发展及其与IL-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对166位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自然病程观察,分别在基线、12个月检查全口余留牙的牙周袋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量(AL)、探诊出血(B0P),每个牙检查6个位点,... 目的:了解慢性牙周炎病程的自然发展及其与IL-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对166位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自然病程观察,分别在基线、12个月检查全口余留牙的牙周袋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量(AL)、探诊出血(B0P),每个牙检查6个位点,对其中的111例牙周炎患者,分析其IL-1A-889、IL-1B+3954的基因多态性。结果:166人平均牙周袋深度增加1.12 mm,平均附着丧失量增加1.628 mm;有94位患者249个牙位出现了AL≥2 mm。没有发现IL-1A-889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快速进展组(至少1个部位AL增加≥2 mm)和非快速进展组间有显著性差异;IL-1B+3954基因型1/2的分布和等位基因2的频率在快速进展组高于非快速进展组(P<0.05)。1年后PD的改变和AL的改变在IL-1A-889和IL-1B+3954不同基因型携带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个体其牙周病变的发展是不一样的;虽然IL-1B+3954等位基因2的频率在快速进展组高于非快速进展组,但分布频率很低,实际意义可能不大;没有发现PD和AL的改变与IL-1基因多态性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IL-1基因多态性 牙周袋 牙周附着丧失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和牛骨形成蛋白异位诱导成骨的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戴毅敏 陈新梅 +3 位作者 毛天球 韩亮 马秦 陈富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6-328,共3页
目的 :观察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2 (rhBMP 2 )和牛骨形成蛋白 (bBMP)分别与珊瑚 /聚乳酸形成复合人工骨的异位诱导成骨活性 ,同时比较两种骨形成蛋白的成骨效率。方法 :把rhBMP 2和bBMP分别与珊瑚 /聚乳酸形成复合人工骨 ,进行小鼠肌... 目的 :观察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2 (rhBMP 2 )和牛骨形成蛋白 (bBMP)分别与珊瑚 /聚乳酸形成复合人工骨的异位诱导成骨活性 ,同时比较两种骨形成蛋白的成骨效率。方法 :把rhBMP 2和bBMP分别与珊瑚 /聚乳酸形成复合人工骨 ,进行小鼠肌内种植 1、3、6周后 ,组织学观察和组织形态测量 ,比较其异位诱导成骨活性。结果 :rhBMP 2和bBMP存在骨诱导差异 ,rhBMP 2诱导成骨量相对较少但血管、骨髓含量丰富 ,bBMP则相反。结论 :两种BMP都具有良好的诱骨活性 ,但在成骨量和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 人骨形成蛋白-2 牛骨形成蛋白 异位诱导 成骨活性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自体喙突移植重建下颌髁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祝颂松 李娜 +1 位作者 胡静 周海孝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1-324,共4页
目的:研究运用自体喙突移植重建髁突的可行性及其整复效果。方法:选取12只成年雄性山羊,手术截除右侧髁突与关节盘,取同侧喙突以L型钛板固定在下颌升支。分别在术后第4、12、24周各处死4只动物。通过大体观察、三维CT分析和组织学检查... 目的:研究运用自体喙突移植重建髁突的可行性及其整复效果。方法:选取12只成年雄性山羊,手术截除右侧髁突与关节盘,取同侧喙突以L型钛板固定在下颌升支。分别在术后第4、12、24周各处死4只动物。通过大体观察、三维CT分析和组织学检查等方法评价自体喙突移植后的形态学和组织学变化。结果:所有动物术后咬合基本正常。术后4周可见喙突再生,术后24周时自体喙突形态基本接近正常髁突。新生髁突表面有较厚的致密纤维结缔组织覆盖,其下方的组织结构类似正常髁突表面的关节软骨。结论:自体喙突移植可以重建一个形态和功能都基本接近正常的髁突,因此这种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整复TMJ缺损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喙突移植 下颌髁突重建 实验研究
下载PDF
3种根管充填糊剂牙根抗折性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肖喜梅 张春阳 +3 位作者 段艳艳 苏凡 范春 苏勤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2-423,共2页
牙根纵折是根管治疗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根管充填材料的性能与其有重要的关系。通过对根管充填后的离体牙进行体外加载实验,比较3种根管充填糊剂(AH Plus,iRoot SP,Guttaflow)的牙根抗折性,iRoot SP单尖充填的牙根抗折性较强(P<0.05)。
关键词 根管充填 牙根抗折力 根管充填材料
下载PDF
应用牵张成骨术整复腭裂骨质缺损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刚 刘宝林 +3 位作者 王大章 李唐新 郑光勇 胡静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2-325,共4页
目的 :观察牵张成骨术整复腭裂过程中 ,新骨组织形成与改建活动的特点 ,探讨新骨生成的规律。方法 :家猫 14只为实验对象。其中 12只建立人工腭裂实验模型。实验组 (动物 10只 ) :以 0 .4mm× 2次 /d的速度与频率牵张整复腭裂缺损... 目的 :观察牵张成骨术整复腭裂过程中 ,新骨组织形成与改建活动的特点 ,探讨新骨生成的规律。方法 :家猫 14只为实验对象。其中 12只建立人工腭裂实验模型。实验组 (动物 10只 ) :以 0 .4mm× 2次 /d的速度与频率牵张整复腭裂缺损。于术后固定期 2、4、6、8及 12周 ,观察期结束前 6d ,各对 2只动物肌注四环素标记 ( 30mg/kg)。 6d后取标本 ,切片行荧光显微镜及组织学观察 ,并与实验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 (动物各2只 )结果对比。结果 :实验组标本牵张区新骨组织均为膜内成骨 ,由中央向外分为胶原纤维区、新骨形成区及改建成熟区 ;随时间发展 ,新生骨逐渐取代纤维组织并改建成熟。软组织也得到相应伸展。对照组裂隙无自行修复。结论 :应用牵张成骨术矫治腭裂骨质缺损 ,以原位产生新骨 ,增加骨量的方式推移骨运送盘封闭腭裂裂隙。在良好固定条件下 ,新骨形成与改建活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缺损 组织学研究 牵张成骨 腭裂 动物模型 荧光标记技术
下载PDF
腭裂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方法初探 被引量:10
19
作者 文抑西 杨壮群 石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建立腭裂上颌骨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并建立符合不同分析要求的腭裂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图像,应用ANSYS软件逐层建立了反映腭裂上颌骨解剖结构特点、可供实验分析的腭裂上颌骨局部及上颌骨复合体三... 目的:建立腭裂上颌骨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并建立符合不同分析要求的腭裂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图像,应用ANSYS软件逐层建立了反映腭裂上颌骨解剖结构特点、可供实验分析的腭裂上颌骨局部及上颌骨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建立了符合不同分析目的要求的腭裂上颌骨局部、腭裂上颌骨复合体及颅面复合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应用螺旋CT断层扫描和ANSYS分析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不同范围的腭裂上颌骨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构细致,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上颌骨 有限元模型 建立方法 三维有限元
下载PDF
建立三种桩核系统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被引量:8
20
作者 林川 杜莉 沈颉飞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6-239,共4页
目的:建立3种桩核系统冠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要求建立的模型能尽可能体现生物体建模的相似性要求。方法:采用CT扫描离体下颌第一磨牙,MIMICS软件处理断层影像数据,GEOMAG-IC软件造型、NURBS曲面拟合,ANSYS软件建立实体模... 目的:建立3种桩核系统冠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要求建立的模型能尽可能体现生物体建模的相似性要求。方法:采用CT扫描离体下颌第一磨牙,MIMICS软件处理断层影像数据,GEOMAG-IC软件造型、NURBS曲面拟合,ANSYS软件建立实体模型,然后划分网格,建立了下颌第一磨牙桩核冠修复体3个基础模型。结果:建立的下颌第一磨牙桩核冠修复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与临床实际情况有良好的相似性,具有可修改性,网格划分合理,计算结果可信、可比。结论:CT断层扫描技术结合专业逆向工程软件及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模方法准确、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一磨牙 桩核 三维有限元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