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程材料类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1
作者 陆艳红 郭海华 《教育进展》 2025年第2期560-565,共6页
工程材料类实验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实验课,它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专业实验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针对目前实验类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介绍了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与实践。通过对该课程进行... 工程材料类实验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实验课,它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专业实验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针对目前实验类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介绍了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与实践。通过对该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多元化考核、教学内容的改革,使得该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养获得提升。Engineering material experimental courses are very important professional experimental courses fo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s.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nd cultivate professional experimental skills.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oor teaching effect of experimental course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Through the reform of hybrid teaching, diversified assessment and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ours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 and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students have been im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混合式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定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研究——以成都工业学院紧缺专业本科定向培养班为例
2
作者 吴勇 吴菊珍 邱诚 《教育进展》 2021年第5期1581-1585,共5页
分析了贫困地区应用型人才培养必要性,针对四川省深度贫困地区学生实际情况,按照就业单位岗位需求,通过设置针对性强的培养体系,开展定向为四川省深度贫困地区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分析了成都工业学院定向培养应用型环保人才模式的特色... 分析了贫困地区应用型人才培养必要性,针对四川省深度贫困地区学生实际情况,按照就业单位岗位需求,通过设置针对性强的培养体系,开展定向为四川省深度贫困地区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分析了成都工业学院定向培养应用型环保人才模式的特色,总结了高等教育与精准扶贫的双向互动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培养 扶贫 精准就业
下载PDF
高校红色文化品牌建设的几点思考——以成都工业学院为例
3
作者 龚圣 官芯如 《科教文汇》 2020年第34期47-48,共2页
高校拥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打造成独特的文化品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传播的网络化、迷你化、随机化给校园红色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该文以成都工业学院“陈毅精神”文化品牌建设为例... 高校拥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打造成独特的文化品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传播的网络化、迷你化、随机化给校园红色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该文以成都工业学院“陈毅精神”文化品牌建设为例,具体做法有:以理论研究为支撑,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建设和打造教育场馆和基地,满足高校红色文化品牌传播的基本需要;利用各种载体,让高校红色文化“活”起来、“动”起来;开发打造红色文化品牌衍生品,创新高校红色文化品牌影响力,是高校红色文化品牌建设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红色文化 品牌建设
下载PDF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应用型课程改革探索
4
作者 邱诚 《教育进展》 2025年第3期159-165,共7页
本文旨在探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在应用型课程改革方面的必要性与实施路径。通过分析当前高等教育背景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环境类专业特点,提出了一系列课程设计的改革策略与措施。文章指出,通过应用型课程改革,能... 本文旨在探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在应用型课程改革方面的必要性与实施路径。通过分析当前高等教育背景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环境类专业特点,提出了一系列课程设计的改革策略与措施。文章指出,通过应用型课程改革,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其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其成为具备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环保工程技术人才。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necessity and implementation paths of applied curriculum reform in “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Course Design”.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demand for applied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e contex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al majors, a series of reform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for course design are proposed.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through applied curriculum reform, students’ practical operation abilities can be enhanced, their abilities to solve real-worl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n be improved, and they can be cultivated into high-qual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应用型 教育改革
下载PDF
以OBE为核心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5
作者 邱诚 《创新教育研究》 2025年第3期174-182,共9页
文章介绍了成都工业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无用”、“无力”和“无心”等问题,采取了以OBE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措施: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场景和改变考核方式等。通过... 文章介绍了成都工业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无用”、“无力”和“无心”等问题,采取了以OBE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措施: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场景和改变考核方式等。通过课程改革,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实践能力得到增强,学习成果丰硕,成为学风建设的重要抓手。课程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This paper presents the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of the “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course in th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gram at Chengdu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In response to the issues of “uselessness,” “ineffectiveness,” and “lack of enthusiasm” in course teaching, we have implemented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centered on OBE (Outcomes-Based Education), including reforming teaching methods, improving teaching scenarios, and changing assessment methods. Through the course reform, students’ ability to solve complex problems and practical skills were enhanced, and fruitful learning outcomes were achieved, making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cultivation of a positive learning atmosphere. The reform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and provides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eaching reforms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progr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OBE 课程教学
下载PDF
《环境功能材料》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吕开鑫 田峻臣 +2 位作者 肖秀婵 任亚琦 秦淼 《创新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550-555,共6页
《环境功能材料》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课程之一,该课程作为一门涉及材料、化学、物理等多领域的交叉学科,为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提供了前沿的知识和技能。该课程的设置旨在让本科生系统地掌握环境功能材料基础理论,并... 《环境功能材料》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课程之一,该课程作为一门涉及材料、化学、物理等多领域的交叉学科,为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提供了前沿的知识和技能。该课程的设置旨在让本科生系统地掌握环境功能材料基础理论,并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应用在环境污染治理问题上,因此课程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反思,并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实践,以期更好地满足于环境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的需求及专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功能材料 环境科学与工程 探索与实践
下载PDF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考核方式多元化
7
作者 陆艳红 郭海华 《教育进展》 2025年第1期1205-1210,共6页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实验课,它对学生专业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以及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针对目前该课程考核方式比较单一、过度注重考核结果的现状,通过对该课程考核方式进行多元化改进...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实验课,它对学生专业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以及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针对目前该课程考核方式比较单一、过度注重考核结果的现状,通过对该课程考核方式进行多元化改进,使考核方式偏重于对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考核,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升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使该课程成绩评定更加综合、全面、客观、公正。文章也介绍了多元化考核方式在《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课程中的具体应用。Basic Experiment of Material Science is a compulsory professional basic experiment course fo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s.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basic professional experiment skills and subsequent professional courses’ study.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at the assessment method of the course is relatively single and the final result of the assessment has been paid too much attention, Through the diversified improvement of the assessment method of the course, the assessment method is focused on the assessment of the process of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the experiment, which fully stimulates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in learning and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nhances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the cours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s more comprehensive, objective and fair. This article also introduce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diversified assessment methods in the Basic Experiment of Material Science cour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多元化考核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工程认证背景下“环境监测”课堂教学实施与改革 被引量:2
8
作者 周筝 邱诚 +2 位作者 白杨 李强林 景江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93-96,共4页
秉持工程认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理念,提出通过优化环境监测课程教学体系,夯实课堂教学设计,改革成绩考核方式来提升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使学习成果个性化。介绍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任务的课程设计过程,为课... 秉持工程认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理念,提出通过优化环境监测课程教学体系,夯实课堂教学设计,改革成绩考核方式来提升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使学习成果个性化。介绍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任务的课程设计过程,为课堂教学实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 教学改革 课程设计 课堂教学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院校多主体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研究
9
作者 陈营 江秉华 +2 位作者 喻红梅 周红梅 魏燕红 《教育进展》 2023年第12期10512-10516,共5页
地方本科院校要实现向应用型转型发展,一个重要的推手就是建立产业学院。本研究瞄准川渝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两大支柱产业对模具人才的需求,聚焦培养高质量的适应产业技术进步的人才,探索将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深度融合,建立三链深度... 地方本科院校要实现向应用型转型发展,一个重要的推手就是建立产业学院。本研究瞄准川渝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两大支柱产业对模具人才的需求,聚焦培养高质量的适应产业技术进步的人才,探索将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深度融合,建立三链深度融合多主体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学校、企业、行业共同参与和推动下,协同育人,实现多主体共赢的协同育人机制。探究出基于新工科背景下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路径,以实现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目标,推进新工科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学院 应用型 模具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中心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灵杰 冷心冉 +1 位作者 陈元千 邱诚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2年第7期102-106,共5页
以某锂离子正极材料的研发中心的环境影响评价为例,通过研究项目运营期各个环节产生的废气、废水、噪声以及固废等污染因素,对项目的主要处理进程及结果进行预测及评价,分析其最终排出污染物对厂址周围的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及声... 以某锂离子正极材料的研发中心的环境影响评价为例,通过研究项目运营期各个环节产生的废气、废水、噪声以及固废等污染因素,对项目的主要处理进程及结果进行预测及评价,分析其最终排出污染物对厂址周围的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及声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等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影响,提出更进一步的污染防治措施,以期为该行业其他项目的污染源分析及环保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生态环境 环保措施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下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11
作者 廖婷婷 张凤春 +2 位作者 邵甄胰 李旭勤 丁义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2年第9期153-156,共4页
本文分析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专业的必修课《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的教学培养模式,结合本校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从基本原理讲解、线上与线下教学方式、试验引领式理论阐述、科研成果输出等四个方面,对该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创新进... 本文分析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专业的必修课《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的教学培养模式,结合本校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从基本原理讲解、线上与线下教学方式、试验引领式理论阐述、科研成果输出等四个方面,对该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创新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研究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线上与线下教学方式
下载PDF
《电子材料制备工艺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内容更新与教学方法探索
12
作者 王哲 吴菊珍 +1 位作者 刘剑 孙静 《创新教育研究》 2024年第7期414-419,共6页
电子材料制备工艺与设备对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拓宽学生视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探讨了“电子材料制备工艺与设备”课程的教学现状,并针对教材选择的合... 电子材料制备工艺与设备对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拓宽学生视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探讨了“电子材料制备工艺与设备”课程的教学现状,并针对教材选择的合理性、教学内容更新的及时性、以及教学方法改革的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旨在为电子材料行业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以期培养出更多具备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材料制备工艺与设备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下载PDF
曝气技术与人工湿地组合处理黑臭水体及底泥的关键技术探究
13
作者 吴菊珍 邱诚 +3 位作者 兰婷 吴勇 郝林森 熊平 《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59-164,共6页
本文针对黑臭水体和黑臭底泥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对黑臭水体和黑臭底泥的输入和源解析进行研究,采用曝气生物技术治理,并对工艺参数进行调整,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营养盐等污染物,改善水质。从曝气量、曝气间歇时间、曝气位置三个... 本文针对黑臭水体和黑臭底泥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对黑臭水体和黑臭底泥的输入和源解析进行研究,采用曝气生物技术治理,并对工艺参数进行调整,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营养盐等污染物,改善水质。从曝气量、曝气间歇时间、曝气位置三个角度分析了曝气治理黑臭水体污染物及黑臭底泥效果,同时采用曝气技术与人工湿地技术有机结合,分析不同条件对水体TN、NH3-N、TP和COD去除率的影响。最终形成基于曝气技术与人工湿地组合处理黑臭水体污染物及黑臭底泥关键技术,为河道治理提供参考。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black and odorous water bodies and sediment. By studying the inputs and source analysis of black and odorous water bodies and sediment, aeration biological technology is applied for treatment, and process parameters are adjusted to remove pollutants, such as suspended solids, organic matter, and nutrients, thereby improving water quality. The effects of aeration on the removal of pollutants from black and odorous water bodies and sediment are analyzed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aeration volume, aeration interval, and aeration location. Additionally,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aeration technology and constructed wetland technology is used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conditions on the removal rates of TN, NH3-N, TP, and COD in water bodies. Ultimately, a key technology for the combined treatment of pollutants in black and odorous water bodies and sediment using aeration technology and constructed wetlands is developed,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river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体 底泥 曝气生物技术 人工湿地
下载PDF
“融合课程思政,强化两性一度”理念下的全要素课程建设——以内江师范学院物理学专业《力学》课程为例
14
作者 陈湘 郭云东 +5 位作者 荣立寒 李建 罗小成 夏恒 邹建新 贺兵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116-124,共9页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以提高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为根本抓手,着力打造“金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教育部2020年印发《...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以提高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为根本抓手,着力打造“金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教育部2020年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内江师范学院《力学》课程团队结合自身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基于“融合课程思政,强化两性一度”的理念,通过凝练课程育人理念、厘清课程教学目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丰富课程资源、重构教学内容、完善考核评价等,形成“导、讲-练-评、测-思、研”的课堂内外协同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全要素课程建设.《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表明,全要素课程建设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促进其全面发展有效途径,取得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两性一度 全要素课程建设 全过程评价 课堂内外协同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微氧生物复合人工湿地耦合系统治理农村生活污水
15
作者 吴菊珍 邱诚 +2 位作者 郝林森 吴勇 兰婷 《世界生态学》 2025年第1期25-31,共7页
本文聚焦微氧生物复合人工湿地耦合系统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运用。从乡村振兴背景出发,强调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重要性,研究目标是验证该系统的实用性和成效。该系统由植被、微生物群落和填充材料等组成,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环境,借助植... 本文聚焦微氧生物复合人工湿地耦合系统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运用。从乡村振兴背景出发,强调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重要性,研究目标是验证该系统的实用性和成效。该系统由植被、微生物群落和填充材料等组成,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环境,借助植物根系、微生物分解及协同作用实现污染物质消除和资源回收利用,相比传统方法有提升处理效能、降低能耗和成本的优势。在农村污水处理中,该系统在处理效果、运行稳定性和经济效益方面表现出色,经全面考量,具有环保效益和社会价值。未来应考察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用性,优化设计、提高效能并降低成本,加强长期运行监控与评估,为农村提供更安全高效的污水处理方案。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icro-aerobic bio-composite constructed wetland coupling system in rural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Starting from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t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rural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The research goal is to verify the practic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is system. This system is composed of vegetation,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filling materials. By simulating the natural wetland environment and with the help of the absorption of nutrients by plant roots, the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matter by microorganisms, and the synergy between plants and microorganisms, it realizes the elimination of pollutants and the recycling of resource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methods,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improving treatment efficiency,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sts. In rural sewage treatment, this system has performed well in treatment effect, operation stability, and economic benefits. After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it h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nefits and social value. In the future,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its applicability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ptimize the desig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reduce the cost, and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long-term operation to provide a safer and more efficient sewage treatment solution for rural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氧生物复合人工湿地耦合系统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乡村振兴
下载PDF
羊粪基生物炭对含盐污水中氨氮的吸附性能研究
16
作者 陆一新 刘芳颖 +4 位作者 舒铭宇 唐艺 何小春 杨小波 陈佼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8,19,共9页
选择废弃羊粪球为原材料,在600℃条件下采用限氧热解法制备羊粪基生物炭(SMB600)应用于吸附去除含盐污水中的氨氮污染物,考察了影响氨氮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其吸附行为特征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盐度为0.8%、进水氨氮质量浓度为... 选择废弃羊粪球为原材料,在600℃条件下采用限氧热解法制备羊粪基生物炭(SMB600)应用于吸附去除含盐污水中的氨氮污染物,考察了影响氨氮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其吸附行为特征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盐度为0.8%、进水氨氮质量浓度为30 mg/L、反应温度为25℃的水溶液中,设置进水pH值为7,SMB600投加量为1.2 g/L,振荡反应300 min后吸附进入平衡阶段,氨氮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SMB600对含盐污水中氨氮的吸附行为特征更加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是由化学作用主导的有利单分子层吸附,理论最大氨氮吸附量为25.1~26.6 mg/g。该吸附过程属于熵增推动的自发吸热反应。吸附机理涉及静电引力、孔隙填充、氢键作用、阳离子-π键作用等。SMB600再生性能好,可作为含盐污水中氨氮去除的有效吸附材料,推动低成本生物炭材料在含盐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羊粪 氨氮 含盐污水 吸附
下载PDF
“课程思政”在《环境监测》课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7
作者 邱诚 傅倩 +3 位作者 景江 吴勇 李强林 吴菊珍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15期236-237,共2页
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环境监测》课程,在蕴含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渗透家国情怀、公民素质和职业素养,在培养专业知识和实验实训技能的同时,进行课程育人,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本文探讨了《环境监测》进行课程... 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环境监测》课程,在蕴含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渗透家国情怀、公民素质和职业素养,在培养专业知识和实验实训技能的同时,进行课程育人,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本文探讨了《环境监测》进行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了《环境监测》课程思政的方法路径,列举了《环境监测》课程思政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引入学科竞赛的材料类专业“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杰慧 张慧洁 +1 位作者 陆艳红 郭海华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01-104,共4页
改进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长期任务。在专业综合实验中引入学科竞赛,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和实践,重构了专业综合实验的内容,改变了教学方法;重建了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了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 实验教学 教学模式 学科竞赛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成形原理”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9
作者 邵甄胰 喻红梅 +3 位作者 魏燕红 刘海琼 林红英 王静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98-102,共5页
在新工科背景下,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基础课程的现状出发,从学科竞赛、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多角度教学环节着手,将课程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到专业基础课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诚实守信、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新工科背景下,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基础课程的现状出发,从学科竞赛、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多角度教学环节着手,将课程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到专业基础课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诚实守信、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课程思政的融入与实践,培养能够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对专业工程实践和实际工程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合理解决方案的能力,提高基层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成形原理 新工科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应用型高校“材料成形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喻红梅 邵甄胰 +1 位作者 崔江梅 周红梅 《科教导刊》 2021年第23期106-108,共3页
本文主要以材料成形原理课程建设为例,进行了应用型高校该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讨,着力于师资队伍建设、理论和实践教学资源库建设、学科竞赛促教学等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形成了基于真实案例和实际工程项目渗透理论教学为特色的应用... 本文主要以材料成形原理课程建设为例,进行了应用型高校该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讨,着力于师资队伍建设、理论和实践教学资源库建设、学科竞赛促教学等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形成了基于真实案例和实际工程项目渗透理论教学为特色的应用型高校课程教学模式。对培养应用型高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创新思维并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课程改革,夯实学生理论基础,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能够对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基层应用型工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成形原理 教学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