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市290例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杜清 赵本南 +4 位作者 兰丽娟 刘亚玲 王玥莲 陈红 刘大凤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729-734,共6页
目的:分析成都市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纳入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治愈出院的290例境外输入性SARS-CoV-2感染者,分为无症状感染者组(131例)及确诊病例组(15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分析成都市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纳入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治愈出院的290例境外输入性SARS-CoV-2感染者,分为无症状感染者组(131例)及确诊病例组(15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感染SARS-CoV-2后成为确诊病例的影响因素。结果:290例患者年龄2个月~68岁,14~49岁年龄段人数最多(247例),男性占比83.4%,62.1%来自亚洲,43.8%合并脂肪肝。确诊病例组以普通型患者为主(80.5%),仅1例重型患者。无症状感染者组住院时间短于确诊病例组,两组复诊时(出院后半个月)的淋巴细胞计数、CD4^(+)T计数、CD8^(+)T计数、CD4^(+)T/CD8^(+)T、肌酸激酶均较入院时降低,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白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均较入院时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入院时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入院时乳酸脱氢酶增加与显性感染相关。有13例普通型患者复诊时的肺部病灶较出院时增加,其中3例核酸"复阳"。结论:成都市境外输入病例主要来源于亚洲,重症患者少。部分SARS-CoV-2感染者在康复早期仍存在病毒间断复制。对境外输入患者早隔离、早治疗不仅有利于疫情防控,还可能改变了自然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无症状感染者 境外输入 临床特点 脂肪肝
下载PDF
成都市输入型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VOC 202012/01(B.1.1.7)2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罗海霞 蒋良双 +7 位作者 刘竹 陈恒 段晓菲 吴桂辉 毛毅 陈洪德 赖敏 邹莉萍 《临床肺科杂志》 2022年第4期629-632,共4页
为了解变异株临床特征,为疫情防控及治疗提供依据,通过对成都市首次在2021年3月收治的2例输入型VOC 202012/01变异株临床特征总结发现:1)流行病学:均未接种疫苗,成为感染变异株的可能重要因素;基因测序结果未提示新的突变。2)临床特点:... 为了解变异株临床特征,为疫情防控及治疗提供依据,通过对成都市首次在2021年3月收治的2例输入型VOC 202012/01变异株临床特征总结发现:1)流行病学:均未接种疫苗,成为感染变异株的可能重要因素;基因测序结果未提示新的突变。2)临床特点:明显炎症反应伴肺部病灶进展,且与新冠肺炎典型肺部影像学改变有差异。3)转归:核酸转阴时间均偏长,但预后良好,目前未发现复阳情况。结合2例病例特点,提出需早期关注非典型影像学改变、IL-6及CD4计数变化,必要时可联合俯卧位体位训练促进肺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阴时间 肺部病灶 疫情防控 病例特点 预后良好 体位训练 复阳 输入型
下载PDF
9例重症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曾明全 陈红 +3 位作者 张玲 谢永祥 冉启惠 陈竹 《临床肺科杂志》 2018年第9期1608-1612,共5页
目的分析重症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我院收治的9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 9例重症患者均以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 目的分析重症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我院收治的9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 9例重症患者均以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起病,部分患者呈持续性高热,热程第3-10天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胸部CT提示双肺感染病灶广泛,以实变为主,进展迅速;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者降低,可伴血小板下降,乳酸脱氢酶、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CD_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部分危重病例降钙素原、1-3-β葡聚糖水平升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9例患者均有禽类接触史。最终治愈6例,死亡3例。结论人感染H7N9禽流感肺部病变进展迅速,死亡率高,高龄、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基础疾病是死亡高危因素,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在冬春季节应高度重视不明原因肺炎,特别是合并心血管、肺部基础疾病患者更需加强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感染禽流感 H7N9亚型 重症肺炎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四川省30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蒋红梅 陈竹 +8 位作者 曾义岚 陈红 张玲 曾明全 冉启惠 张丽慧 邓超 杜清 赵玄 《四川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561-565,共5页
目的分析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为重症COVID-19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2020年1月16日至2020年2月25日收治的30例重症COVID-19病例(包括重型及危重型)临床表现、实验... 目的分析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为重症COVID-19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2020年1月16日至2020年2月25日收治的30例重症COVID-19病例(包括重型及危重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治疗及转归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4~87岁,平均(62.43±17.62)岁。17例患者(56.7%)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或尿毒症等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临床以发热(100%)、咳嗽(100%)、咯痰(83.3%)和气促(62.5%)为主要表现,而畏寒(26.7%)、乏力(23.3%)和肌肉酸痛(23.3%)少见,腹泻(6.7%)极少。3例患者(10.0%)的白细胞总数降低,19例患者(63.3%)的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所有患者的C反应蛋白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均升高。25例患者(83.3%)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400 cells/μL,23例患者(76.7%)的CD8+T淋巴细胞计数<238 cells/μL,20例患者(66.7%)的CD19+B淋巴细胞计数<90 cells/μL,22例患者(73.3%)的CD56+NK细胞计数<150 cells/μL。胸部CT检查提示双肺弥漫性密度增高影,以肺外带明显,大部分呈磨玻璃样,少数为实变,重者呈"白肺"。12例患者(40.0%)采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呼吸支持联合体位治疗,5例患者(16.7%)行有创机械通气,1例患者(3.3%)给予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19例患者给予胸腺肽α1皮下注射,好转病例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CD19+B淋巴细胞计数及CD56+NK细胞计数均逐渐升高,而恶化病例的上述指标稍有升高后又下降。随访至2020年03月04日,治愈出院11例,死亡3例,余16例患者仍住院治疗。结论重症COVID-19病例多为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的70岁以上人群,其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使用胸腺肽可能有助于疾病恢复,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呼吸支持联合体位治疗有利于肺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新型冠状病毒 重症肺炎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成都市猴痘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罗海霞 毛毅 +2 位作者 包蕾 吴桂辉 程耀 《华西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56-62,共7页
目的对成都市收治猴痘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猴痘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临床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连续性纳入2... 目的对成都市收治猴痘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猴痘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临床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连续性纳入2023年6月29日—8月8日收入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的猴痘患者。按照是否合并HIV感染/AIDS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人群临床特征。结果共收治患者56例,均为男性;年龄19~51岁,平均(31.6±5.9)岁;观察组23例,对照组33例。除年龄、肛周病变伴感染、皮疹数量、腹泻、CD4+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比值、梅毒、胸部CT异常、皮疹持续时间、住院天数外(P<0.05),两组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辅助检查、治疗和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人群咽拭子核酸Ct值与疱液核酸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1±4.4)vs.(23.4±3.8);t=5.462,P<0.001]。结论猴痘合并HIV感染/AIDS病例因CD4+淋巴细胞计数相对更低,易出现病变持久性、多样性和严重性等特点,需积极对症治疗及预防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痘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九例的临床资料分析
6
作者 谢永祥 陈红 +2 位作者 张玲 曾明全 冉启惠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23-24,共2页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2013年2月于上海出现我国首例人感染H7N9病例以来,全国各地均有散发病例报道,其重症患者病情进展快,易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且死亡率高㈣’。现将我...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2013年2月于上海出现我国首例人感染H7N9病例以来,全国各地均有散发病例报道,其重症患者病情进展快,易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且死亡率高㈣’。现将我科收治的9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感染H7N9禽流感 危重症 治疗
下载PDF
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赖敏 吴桂辉 +1 位作者 陈洪德 郭周莉 《临床肺科杂志》 2018年第1期115-118,122,共5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以指导该类患者的临床救治。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93例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积极治疗无好转放弃治疗后死亡),...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以指导该类患者的临床救治。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93例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积极治疗无好转放弃治疗后死亡),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及好转组,通过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及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乳酸、降钙素原等实验室指标,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指标再行logistic回归分析,讨论与死亡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93例患者入选,其中男性65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3.33±20.74)岁。93例患者中死亡66例,好转27例,总体死亡率71.28%。死亡组与好转组比较在ICU住院天数、APACHEⅡ评分、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乳酸、24小时血乳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得出APACHEⅡ评分(OR=0.84 95%CI:0.74-0.97)、血清白蛋白(OR=1.21 95%CI:1.01-1.45)、血乳酸(OR=44.61 95%CI:5.59-356.01)是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APACHEⅡ评分、血清白蛋白、血乳酸是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重症肺炎 有创机械通气 死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含丙硫异烟胺和对氨基水杨酸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患者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本南 刘大凤 +3 位作者 刘亚玲 杨铭 兰丽娟 杜清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5期465-471,共7页
目的分析含丙硫异烟胺(protionamide,Pto)和(或)对氨基水杨酸(para-aminosalicylic acid,PAS)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症")的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收... 目的分析含丙硫异烟胺(protionamide,Pto)和(或)对氨基水杨酸(para-aminosalicylic acid,PAS)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症")的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0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结核科入院及门诊就诊的MDR-TB患者,符合纳入排除标准且使用含Pto和(或)PAS抗结核方案治疗者336例。依据抗结核药物使用情况分为两组,其中仅含Pto治疗方案的患者91例(简称"Pto组"),含Pto和PAS治疗方案的患者245例(简称"Pto+PAS组")。所有患者均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前及第1、3、6、9、12、18、24个月分别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分析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生率、出现时机,以及采用优甲乐治疗的时机、治疗率及治疗剂量、疗效情况。结果 336例MDR-TB患者中,药物性甲减症的发生率为28.87%(97/336),其中4例出现黏液性水肿、2例出现乏力伴脱发经检查甲状腺功能后确诊,其余91例患者均无明显自觉症状,均在复诊检测甲状腺功能时发现。Pto+PAS组甲减症的发生率[32.24%(79/245)]明显高于Pto组[19.78%(18/91)](χ^2=5.020,P=0.025),男性甲减症的发生率[24.07%(52/216)]明显低于女性[37.50%(45/120)](χ^2=6.772,P=0.009)。发生药物性甲减症的比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用药后1.5个月内、3个月内、3~6个月内、6个月后的占比分别为40.20%(39/97)、24.74%(24/97)、17.53%(17/97)、17.53%(17/97);Pto+PAS组在1.5个月内甲减症的发生率[46.83%(37/79)]明显高于Pto组[11.11%(2/18)](Fisher确切概率法,P=0.018)。78例甲减症患者需要采用优甲乐治疗,Pto+PAS组需要采用优甲乐治疗的比率[84.81%(67./79)]明显高于Pto组[61.11%(11/18)](χ^2=5.227,P=0.022)。优甲乐最终使用剂量分别为49例(62.82%)≤50μg/d、20例(25.64%)51~75μg/d、9例(11.54%)>75μg/d;其中4例Pto+PAS组患者使用优甲乐剂量超过125μg/d后甲减症仍控制不佳而停用Pto及PAS,其余74例患者均达到治疗效果。结论MDR-TB患者采用含Pto联合PAS方案较单含Pto方案治疗更易出现甲减症,抗结核药物治疗前3个月甲减症发生率高,需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采用优甲乐治疗的药物性甲减症患者,如果在不同剂量治疗后效果较好而不必停用Pto及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药物疗法 联合 丙硫异烟胺 对氨水杨酸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临床方案 对比研究
下载PDF
胸腺法新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9
作者 冉启惠 陈红 张玲 《临床医学进展》 2021年第6期2768-2775,共8页
目的:评价胸腺法新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划纳入30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执行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简称“... 目的:评价胸腺法新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划纳入30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执行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简称“诊疗方案”),试验组在执行诊疗方案的基础上,皮下注射胸腺法新1.6 mg/次,连续7天。比较治疗过程第1、3、7、14天及治愈出院后28天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学指标变化情况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CD3+、CD4+、CD8+计数和CD4+/CD8+水平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免疫治疗组CD3+、CD4+、CD8+计数第7、14和治愈出院后第28天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本研究提示胸腺法新可能小幅提升细胞免疫抑制状态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CD3+、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没有足够证据显示其能够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免疫调节 胸腺法新 细胞免疫
下载PDF
成都市新冠出院病例复查核酸阳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毛毅 庹晓莉 +7 位作者 陈红 杨铭 张仁卿 蒋良双 岳勇 蒲萍 刘良茜 姜晓曼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3-178,共6页
目的分析四川省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新冠)感染出院患者复阳的影响因素,为新冠感染疫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2021年2月28日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660例新冠感染出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目的分析四川省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新冠)感染出院患者复阳的影响因素,为新冠感染疫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2021年2月28日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660例新冠感染出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将出院患者分为未复阳组[549例,其中男428例、女121例,中位年龄33.0(28.0,48.0)岁]和复阳组[111例,其中男76例、女35例,中位年龄39.0(28.0,51.0)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复阳率16.82%。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复阳率高于男性(χ^(2)=4.608,P=0.032)。确诊患者复阳率高于无症状感染者(χ^(2)=8.140,P=0.004)。境内患者复阳率高于境外输入患者(χ^(2)=9.178,P=0.002)。未复阳组CD3^(+)T淋巴细胞(P=0.038)、CD4^(+)T淋巴细胞(P=0.048)、CD8^(+)T淋巴细胞(P=0.040)计数高于复阳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冠感染患者临床分型、CD8^(+)T淋巴细胞计数与复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是复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冠感染患者的性别、来源地、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临床分型是复阳的影响因素,而临床分型以及CD8^(+)T淋巴细胞计数是复阳的独立危险因素。提高新冠感染患者的免疫力,以及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是减少复阳发生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核酸检测 复阳 出院患者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中国首例拉沙热病例报道 被引量:2
11
作者 冉启惠 陈红 +7 位作者 黄亮 孟令彬 陈竹 任利红 杜清 张钉山 李晨曦 郑永利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拉沙热(Lassa fever)是一种由拉沙病毒(Lassa virus,LASV)引起的发热性传染病。该疾病于1969年在尼日利亚首次被报告,后在西非地区流行。LASV主要通过大鼠的尿液或粪便传播给人类,也可能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血液、粪便或其他身体分泌物在... 拉沙热(Lassa fever)是一种由拉沙病毒(Lassa virus,LASV)引起的发热性传染病。该疾病于1969年在尼日利亚首次被报告,后在西非地区流行。LASV主要通过大鼠的尿液或粪便传播给人类,也可能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血液、粪便或其他身体分泌物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拉沙热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呕吐、腹痛和咳嗽。本文报道了中国首例确诊拉沙热病例,该病例发病前曾在西非几内亚工作,发病后LASV血清荧光定量PCR检测和IgG抗体检测均为阳性,确诊拉沙热。确诊后,患者接受了利巴韦林联合对症支持治疗,病情逐渐好转。本研究全面回顾了该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诊断过程、治疗措施及转归,以提高医务人员对拉沙热的认识和防治水平。通过对本病例的深入分析,为未来类似病例的快速识别与有效应对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公共卫生体系对输入性传染病防控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沙热 临床症状 流行病学 诊断 治疗 预防
下载PDF
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清醒俯卧位通气治疗1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蒋红梅 刘凯 +4 位作者 王波 陈竹 陈红 张玲 曾明全 《四川医学》 CAS 2020年第12期1318-1319,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80岁,以纳差、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胸部CT:双肺感染性病灶,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2月13日入我院。发病前有外出超市购物,无其他流行病学史。既往史:无特殊。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诊... 1临床资料患者,男,80岁,以纳差、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胸部CT:双肺感染性病灶,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2月13日入我院。发病前有外出超市购物,无其他流行病学史。既往史:无特殊。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诊断分型为普通型。治疗:鼻导管2 L/min吸氧,干扰素α-2b 500万U雾化2次/d+达芦那韦考比司他(800 mg/100 mg) 1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通气 个体化 柏林诊断标准 氧合指数
下载PDF
四川省20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曾明全 雷学忠 +9 位作者 张敏利 陈竹 陈红 张玲 王波 蒋红梅 冉启惠 邓超 张丽慧 杜清 《华西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377-384,共8页
目的分析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6日-2月5日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20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影... 目的分析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6日-2月5日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20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及治疗转归。结果20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4~84岁,平均(57.4±16.5)岁;13例(65.0%)患者有1种或多种并存疾病,包括高血压(9例)、糖尿病(6例)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例)等。11例患者(55.0%)有武汉居住或旅行史,4例患者(20.0%)有湖北省非武汉地区居住史,3例患者(15.0%)有确诊患者接触史,2例患者无上述流行病学史但均有非疫区旅游史。患者以发热(100.0%)、咳嗽(100.0%)、气促(75.0%)及乏力(65.0)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在发病后第3~10天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者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清淀粉样蛋白明显升高,而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自然杀伤细胞(CD56+)计数明显下降。胸部影像学检查提示患者双肺感染病灶广泛,进展迅速。16例(80.0%)采用经鼻高流量吸氧[其中6例(30.0%)经鼻高流量吸氧病情无改善后转为无创呼吸机支持呼吸],3例(15.0%)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1例(5.0%)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联合体外膜肺氧合。截至2020年4月8日,死亡3例,余17例均已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日为21.4 d。3例死亡患者均为老年并合并心脏病、肺病等基础疾病。结论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部分患者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支持有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症肺炎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胰岛素泵在新诊断T2DM合并骨折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谢永祥 陈红 黄茂涛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5年第4期405-407,共3页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CSII)与常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骨折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时间、胰岛素每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骨科收治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骨折围手术期...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CSII)与常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骨折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时间、胰岛素每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骨科收治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骨折围手术期的患者,共30例。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24~77岁,平均53岁,给予CSII治疗;对照组14例,男6例,女8例,年龄34~76岁,平均48岁,给予常规MSII治疗。比较两组控制血糖时间、胰岛素每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胰岛素每日用量明显减少(P〈0.01),控制血糖时间明显缩短(P〈0.01),而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MSII比较,CSII能更好地控制骨折围手术期的血糖,治疗时间明显缩短,胰岛素每日用量明显减少,为手术争取了宝贵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泵 糖尿病 骨折 围手术期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在艾滋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谢永祥 陈红 +3 位作者 张玲 蒋红梅 张丽慧 李运明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66-267,共2页
艾滋病(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引起的破坏人体免疫防御系统功能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易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其中,肺部机会性感染占70.03%,重症细菌性肺炎及重症肺孢子菌肺炎导致呼吸衰竭的死亡率分别占33.48%及23.... 艾滋病(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引起的破坏人体免疫防御系统功能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易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其中,肺部机会性感染占70.03%,重症细菌性肺炎及重症肺孢子菌肺炎导致呼吸衰竭的死亡率分别占33.48%及23.34%[1].本文主要探讨在AIDS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无创正压通气(NPPV)的临床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艾滋病 呼吸衰竭
下载PDF
肺动脉栓塞一例
16
作者 贾钦尧 陈绍平 +3 位作者 李新胜 毛建 向军 程耀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750-751,共2页
患者,女,73岁.因“咳嗽、咳痰2个月,加重伴痰中带血1个月”,于2014年4月23日入院.入院前2个月患者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白色泡沫状痰,量少,伴活动后气促,休息后可缓解,无发热、咯血、胸痛等不适.当地医院诊断为肺部感染,予以抗感染治疗7天... 患者,女,73岁.因“咳嗽、咳痰2个月,加重伴痰中带血1个月”,于2014年4月23日入院.入院前2个月患者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白色泡沫状痰,量少,伴活动后气促,休息后可缓解,无发热、咯血、胸痛等不适.当地医院诊断为肺部感染,予以抗感染治疗7天,症状缓解后出院.入院前1个月患者上述症状加重,伴痰中带血,量少,外院胸片检查提示右中肺团片影,考虑感染,给予抗感染等治疗后,于2014年4月23日院外复查CT检查提示:(1)右肺上叶后段近叶间胸膜结节灶;(2)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并肺大疱形成.建议行肺穿刺检查,患者拒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咯血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病毒转阴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冉启惠 陈红 +1 位作者 张玲 钟雨岑 《临床医学进展》 2020年第8期1717-1724,共8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病毒转阴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病毒转阴时间的因素。结果:28例患者的病毒转阴平均时间为24.0 &#177;9.0天,最...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病毒转阴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病毒转阴时间的因素。结果:28例患者的病毒转阴平均时间为24.0 &#177;9.0天,最长和最短转阴时间分别为41天和12天。病毒转阴时间 ≥ 24天和【24天患者分别为13例和15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P = 0.001)、D-二聚体(P = 0.025)、淋巴细胞计数(P = 0.049)、中性粒细胞率(P = 0.019)、临床分型(P = 0.006)、糖尿病患者数(P = 0.029) 6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空腹血糖与病毒转阴时间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68,P = 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患者转入重症24小时内的空腹血糖偏高是影响病毒转阴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1.680, 95% CI为1.011~2.792,P = 0.045)。空腹血糖预测病毒转阴时间 ≥ 24天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7 (95% CI为0.711~0.975,P 【0.001),最佳截断值为7.33 mmol/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和86.7%。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转入重症24小时内空腹血糖高是影响病毒转阴时间的危险因素,临床救治该类患者时应该给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病毒转阴 影响因素 空腹血糖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呼吸衰竭早期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永祥 陈红 《现代临床医学》 2018年第4期262-263,266,共3页
目的:探究艾滋病合并呼吸衰竭早期使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艾滋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260例,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早期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比... 目的:探究艾滋病合并呼吸衰竭早期使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艾滋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260例,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早期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比较2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心率(P)、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P/F)、氧饱和度(SpO_2)、pH的变化和住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的R和P均显著性低于治疗前,PaO_2、P/F、SpO_2、pH均高于治疗前,治疗组患者R和P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aO_2、P/F、SpO_2、pH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住院时间显著性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早期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呼吸频率及心率,提高氧分压及氧合指数,改善pH,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艾滋病 呼吸衰竭
下载PDF
CD4+细胞检测在水痘患者中的意义
19
作者 谢永祥 陈红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347-347,共1页
CD4+细胞是T淋巴细胞膜表面具有特异性的抗原,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维持着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为了解CD4+细胞在水痘患者中的意义,我们检测我院收治25例的水痘患者CD4+细胞的水平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水痘 免疫功能 CD4+细胞
下载PDF
影响结核重症监护室肺结核合并严重低蛋白血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20
作者 杨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13-0017,共5页
探讨结核重症监护室肺结核合并严重低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与该类患者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以期改善肺结核合并严重低蛋白血症患者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 探讨结核重症监护室肺结核合并严重低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与该类患者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以期改善肺结核合并严重低蛋白血症患者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结核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131例肺结核合并严重低蛋白血症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人口学特征、基础疾病、辅助检查);根据患者28天预后情况;进一步分为好转组(59例)和死亡组(72例);筛选影响肺结核合并严重低蛋白血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纳入的例肺结核合并严重低蛋白血症患者中;有72人死亡、占54.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反复住院(OR=2.700;95%CI:1.119~6.517;P=0.027)、BMI指数<18.5kg/m2(OR=3.594;95%CI:1.459~8.853;P=0.005)、APACHE;II评分≥15分(OR=2.483;95%CI:1.034~5.964;P=0.042)、尿素氮≥7.14mmol/L(OR=2.476;95%CI:1.077~5.691;P=0.033)是影响肺结核合并严重低蛋白血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肺结核合并严重低蛋白血症患者病情较严重;死亡率高;尤其是存在反复住院、BMI指数<18.5kg/m2、APACHE;II评分≥15分、尿素氮≥7.14mmol/L的患者;临床对此类患者应早发现、早干预治疗;以改善其预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重症监护室 肺结核 严重低蛋白血症 死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