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血清25(OH)D_(3)、IL-6水平变化与T淋巴细胞免疫平衡的关系及预测预后的价值分析
1
作者 张洲慧 张彤 +2 位作者 李燕茹 李红霞 赵华昌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670-674,762,共6页
目的分析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与T淋巴细胞免疫平衡的关系及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98例CVA患儿作为研究组,49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清25(OH)D_(3... 目的分析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与T淋巴细胞免疫平衡的关系及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98例CVA患儿作为研究组,49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清25(OH)D_(3)、IL-6水平、T淋巴细胞免疫平衡指标,分析研究组血清25(OH)D_(3)、IL-6水平与免疫平衡指标的相关性,比较治疗4周后不同预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25(OH)D_(3)、IL-6水平及变化值(以△表示治疗前后变化值的绝对值),分析△25(OH)D_(3)、△IL-6与预后的相关性及治疗前血清25(OH)D_(3)、IL-6预测预后的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25(OH)D_(3)水平、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血清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25(OH)D_(3)水平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血清IL-6水平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P<0.05);预后不良患儿治疗前、治疗后血清25(OH)D_(3)水平低于预后良好患儿,IL-6水平高于预后良好患儿,△IL-6小于预后良好患儿(P<0.05);研究组△IL-6与预后呈正相关(P<0.05);治疗前血清25(OH)D_(3)、IL-6单独预测CVA患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4、0.764,与单独预测比较,联合预测的AUC(0.926)明显增大,NRI、IDI均>0(P<0.05)。结论CVA患儿血清25(OH)D_(3)、IL-6水平变化与T淋巴细胞免疫平衡失调有关,且各指标联合在预测患儿预后方面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免疫平衡 预后 25-羟维生素D_(3) 炎性因子
下载PDF
乳腺癌化疗患者血清多巴胺、5-羟色胺与焦虑抑郁状态的关系分析
2
作者 李小燕 孙琴 陈芳 《循证医学》 2024年第2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血清多巴胺(dopamine,DA)、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与焦虑抑郁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于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行乳腺癌化疗患者40例作为化疗组,同期选取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人员40...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血清多巴胺(dopamine,DA)、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与焦虑抑郁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于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行乳腺癌化疗患者40例作为化疗组,同期选取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人员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DA、5-HT,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焦虑抑郁状态,分析血清DA、5-HT与焦虑抑郁状态的关系。结果化疗组血清DA、5-HT低于对照组,化疗组HAMA、HAMD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中,有焦虑情绪者血清DA、5-HT低于无焦虑情绪者,有抑郁情绪者血清DA、5-HT低于无抑郁情绪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DA、5-HT均与HAMA、HAMD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血清DA、5-HT与焦虑抑郁状态有关,其中DA、5-HT减少可能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出现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 多巴胺 5-羟色胺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头孢曲松钠与比阿培南治疗重症肺炎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赵华昌 黄攀云 尹学东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5期64-66,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头孢曲松钠与比阿培南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重症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予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予比阿培南静... 目的对比观察头孢曲松钠与比阿培南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重症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予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予比阿培南静脉滴注,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细胞免疫功能(CD4^(+)、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动脉血气分析相关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PCT、TNF-α、IL-6、hs-CRP水平以及CD8^(+)T淋巴细胞和PaCO_(2)均低于治疗前,而CD4^(+)T淋巴细胞、CD4^(+)/CD8^(+)以及PaO_(2)、SaO_(2)均高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变化较明显(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比阿培南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优于头孢曲松钠,还能明显减轻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功能和改善动脉血气,并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头孢曲松钠 比阿培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多塞平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余阗 李慧 李伟铭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使用多塞平缓解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治疗的影响。方法:5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治疗组(n=28),2组均予以相应的解痉平喘、抗炎治疗,治疗组同时予以多塞平25 mg/次,每日2次,疗... 目的:探讨临床使用多塞平缓解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治疗的影响。方法:5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治疗组(n=28),2组均予以相应的解痉平喘、抗炎治疗,治疗组同时予以多塞平25 mg/次,每日2次,疗程2~3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 s末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at 1st s,FEV1)预计值%和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的变化;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scale,HAD)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结果:2组哮喘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主诉及住院期间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FEV1%、PEF值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HAD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慢性炎症和高反应性为特征的身心疾病,心理情绪因素在哮喘发病和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多塞平作为一种哮喘的辅助治疗能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发作和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多塞平 肺功能
下载PDF
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电图和ERP内源性P300诱发电位变化特点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张立 刘洁 +2 位作者 李蓉 岳晓 廖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5053-5057,共5页
目的探讨脑电图和事件相关电位(ERP)内源性P300诱发电位在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的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选取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70例,纳入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老年人55例为健康对照组。使用脑电地形图仪检查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健... 目的探讨脑电图和事件相关电位(ERP)内源性P300诱发电位在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的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选取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70例,纳入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老年人55例为健康对照组。使用脑电地形图仪检查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健康老年人的脑地形图;使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健康老年人的ERP内源性P300诱发电位;使用中国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评估患者智能水平。结果两组P300诱发电位出现时间相差不大,达到最大值的时间相差较为明显;健康对照组P300诱发电位的分布范围较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广,达到最大幅值的区域也较长。阿尔茨海默病组脑电波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额部、中央、顶部点的潜伏期明显长于健康对照组(P<0.01);中央点的波幅明显短于健康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阿尔茨海默病组中央点时ERP内源性P300诱发电位潜伏期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呈负相关;ERP内源性P300诱发电位波幅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脑电图与ERP内源性P300诱发电位在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异常变化明显,可作为客观评价指标用于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脑电图 P300诱发电位 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
下载PDF
低频脉冲治疗仪配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冯娅 何小燕 +2 位作者 曾静 陈静 张薇 《西部医学》 2022年第6期856-860,共5页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治疗仪配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脑血流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4月~2021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11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治疗仪配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脑血流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4月~2021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11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n=57)和对照组(n=57)。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及进行吞咽训练,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低频脉冲治疗仪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实验(KDWT)]评级、功能性吞咽功能(功能性吞咽障碍量表FDS)评分、吞咽功能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吞咽造影检查评分[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及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脑血流、血清神经因子的差异。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实验评级、功能性吞咽功能评分、吞咽功能评分、吞咽造影检查评分、血清神经因子水平(NGF、BDNF)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联合组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Vs)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搏动指数(PI)较训练前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治疗仪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有效提高患者吞咽能力,改善其神经营养情况及脑部血流情况,降低不良结果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脉冲治疗仪 吞咽训练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 脑血流
下载PDF
脑梗死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及与梗死灶和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魏大萍 阳敏燕 何满西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研究脑梗死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其与梗死灶和疗效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采集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精神障碍组,选取NHISS(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评分与精神障碍组接近... 目的:研究脑梗死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其与梗死灶和疗效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采集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精神障碍组,选取NHISS(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评分与精神障碍组接近的非精神障碍性脑梗死患者60人作为对照。分析两组之间病灶分布差异性,以及精神障碍类型分布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梗死灶累及额叶、颞叶时更易出现精神症状(P <0.05);通过对常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性别差异是脑梗死出现精神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P <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在矫正了年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饮酒、房颤等因素后,性别差异仍是高度危险因素(P <0.05),女性脑梗死后出现精神障碍风险为男性2.241倍;脑梗死致精神障碍60例病例中,幻觉、妄想12例(20.0%),躁狂发作7例(11.7%),谵妄状态8例(13.3%),抑郁17例(28.3%),焦虑16例(26.7%)。经过治疗后,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PANSS评分从治疗后第2周明显下降,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精神症状多在8周好转。治疗后无显著疗效的10例(19.2%),无效的患者中,梗死灶分布为:额部3例,颞部4例,多发梗死3例;精神障碍分型为:躁狂发作4例,谵妄状态2例,抑郁3例,幻觉1例。结论:脑梗死导致精神障碍并不少见,其症状及预后与发病部位、精神障碍分型有关,临床医师在治疗脑梗死患者时,要注意疾病的多样性,给与差异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精神障碍 疗效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NLRP3与炎症因子及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阳敏燕 王孟坤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704-706,共3页
目的探讨NLRP3与炎症及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相关性。方法71名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IS)患者被纳入,并于发病后第3~72 h采集血液样本,采用RT-qPCR定量分析血液中NLRP3 mRNA的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IL-6、IL-1β... 目的探讨NLRP3与炎症及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相关性。方法71名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IS)患者被纳入,并于发病后第3~72 h采集血液样本,采用RT-qPCR定量分析血液中NLRP3 mRNA的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的浓度。预后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根据发病后3个月时患者恢复情况计分。同时从我院体检中心招募38名年龄、性别相仿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AIS患者血液中NLRP3 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LRP3 mRNA水平与mRS评分呈正相关(r=0.357,P=0.002)。此外,AIS患者血清中炎症相关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而NLRP3与炎症因子IL-1β的水平呈正相关(r=0.31,P=0.016),与IL-6(r=0.07,P=0.751)、TNF-α(r=0.14,P=0.186)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液中NLRP3转录水平越高的AIS患者预后越差;此外,可能是炎症因子IL-1β介导了NLRP3的致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NLRP3 预后 炎症
下载PDF
MRI表现酷似脱髓鞘疾病的脑血管病1例
9
作者 宋晓征 魏巍 《西部医学》 2008年第5期929-929,共1页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MRI 脱髓鞘疾病
下载PDF
SM-1、IFN-γ、IL-1β与IL-8对ARDS合并肺部感染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静 赵华昌 +2 位作者 李小燕 卿刚 刘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886-289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IL-8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2020年2月于四川省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200... 目的探讨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IL-8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2020年2月于四川省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200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入院后血清ESM-1、IFN-γ、IL-1β及IL-8水平,并依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划分为感染组(n=108)和非感染组(n=92),检测感染组患者病原菌情况,进行药敏试验并对药敏情况进行统计;根据患者入院28 d时生存情况将ARDS患者划分为生存组(n=96)和死亡组(n=104),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ESM-1、IFN-γ、IL-1β及IL-8对ARDS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和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AR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6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6株占64.24%,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59株占35.7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45%;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以及头孢唑林耐药率>6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克林霉素以及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70%;感染组患者血清ESM-1、IL-8、IL-1β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IFN-γ低于非感染组(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ESM-1、IL-8、IL-1β均高于生存组(P<0.05),IFN-γ低于生存组(P<0.05);血清ESM-1、IFN-γ、IL-1β及IL-8联合预测ARDS患者肺部感染发生和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四项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造成ARDS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且致病菌的耐药情况较严峻;ESM-1、IFN-γ、IL-1β及IL-8联合检测对评估ARDS并发肺部感染和预后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部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Γ-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8 预后
原文传递
Rasmussen脑炎一例
11
作者 魏大萍 卢思佳 林玲 《华西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772-773,共2页
病例介绍患儿,女,6岁。因"发作性抽搐、言行异常2年"于2016年3月1日入院。患儿入院前2年于"感冒"、发热后出现突然倒地、四肢抽搐、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并伴有意识丧失,发作约24 h可自行缓解。发作频率为每2-3个月1次,每次发作症状... 病例介绍患儿,女,6岁。因"发作性抽搐、言行异常2年"于2016年3月1日入院。患儿入院前2年于"感冒"、发热后出现突然倒地、四肢抽搐、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并伴有意识丧失,发作约24 h可自行缓解。发作频率为每2-3个月1次,每次发作症状类似,发作时间持续数小时不等,偶伴小便失禁、咬伤舌尖。患病后患儿逐渐出现行为异常、脾气暴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MUSSEN脑炎 癫痫发作 神经功能缺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