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市儿童保健医生的低龄儿童口腔健康知识问卷调查 被引量:5
1
作者 黄琼 杜春华 +1 位作者 余涛 张琼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0年第15期2864-2868,共5页
目的了解成都市儿童保健医生对低龄儿童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期待从儿保医生的角度促进儿童的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成都市11个市辖区妇女儿童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的儿童保健医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包括对儿童口腔健康... 目的了解成都市儿童保健医生对低龄儿童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期待从儿保医生的角度促进儿童的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成都市11个市辖区妇女儿童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的儿童保健医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包括对儿童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的关系、儿童口腔家庭护理方式、龋病病因及预防措施及儿童牙科预防管理早期建立等的认知。结果接受调查的154名儿保医生中,84.4%会主动给家长普及儿童口腔保健知识,有50.7%会在首次儿保时就普及。88.3%认为致龋微生物存在母婴垂直传播,但仅有39.2%知晓婴幼儿的口腔护理方式,27.3%认为儿童应每天使用牙线。有93.5%的儿保医生认为乳牙龋坏应及时处理,约半数以上知晓龋病的联合病因(67.5%)和预防措施(63.0%)。仅有29.2%知晓婴幼儿正确的哺乳姿势,只有36.4%在院校接受过口腔健康教育。结论成都市妇幼保健院的儿童保健医生普及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态度积极,但认知程度不够全面和深入,此类知识在其院校培养和继续教育中亟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保健医生 低龄儿童 口腔健康 低龄儿童龋
原文传递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替硝唑对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牙齿颜色和菌斑及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杨正祥 李航 沈庆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替硝唑治疗对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牙齿颜色、菌斑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笔者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27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64例)和盐酸米诺环素组(63例)。两组... 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替硝唑治疗对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牙齿颜色、菌斑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笔者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27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64例)和盐酸米诺环素组(63例)。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及根管治疗,常规组主要以氢氧化钙进行根管消毒,盐酸米诺环素组主要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进行根管消毒,两组根管治疗后均予以替硝唑片口服,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4周后的疗效、疼痛程度,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牙周微生态环境、炎症因子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盐酸米诺环素组总有效率92.06%,高于常规组的78.13%(P<0.05);盐酸米诺环素组Ⅰ级疼痛例数较常规组多,NRS疼痛评分则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GI、PLI、MD、PPD均低于治疗前,且盐酸米诺环素组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牙龈沟液中IL-6、TNF-α、IL-1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盐酸米诺环素组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期间,盐酸米诺环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3%,与常规组的9.38%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替硝唑可抑制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牙周炎症、改善牙周微生态环境,进而有效改善牙齿颜色、菌斑及疼痛程度,临床疗效显著,且联合用药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根尖周炎 根管治疗 替硝唑片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 牙周微生态环境 疼痛程度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牙种植预后及其高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正祥 李航 邓琳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2年第4期252-256,共5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慢性牙周炎(CP)牙种植预后及其高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6年11月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55例T2DM合并CP患者(观察组),另选取50例单纯CP患者(对照组)及50例牙周健康牙列缺损患者...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慢性牙周炎(CP)牙种植预后及其高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6年11月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55例T2DM合并CP患者(观察组),另选取50例单纯CP患者(对照组)及50例牙周健康牙列缺损患者(牙周健康组),分析种植牙预后及其高风险因素。结果:牙周指标方面,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于完成牙种植修复后6个月、3个月开始,PD、mSBI、mPLI、MBL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健康组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龈沟液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完成牙种植修复后3月开始,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修复后3、6个月各炎症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牙种植后2年开始观察组种植牙成功率低于对照组、牙周健康组(P<0.05),对照组与牙周健康组种植牙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吸烟、合并骨质疏松症、牙槽骨骨质量、血糖控制情况、口腔卫生习惯是影响T2DM合并CP牙种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2DM合并CP牙种植患者应着重防治吸烟、骨质疏松症、血糖控制及口腔卫生习惯等高风险因素,改善牙种植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慢性牙周炎 牙种植 预后 炎症反应
下载PDF
雷洛昔芬对牙周炎合并系统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小鼠模型局部牙槽骨破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正祥 李航 李鲲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407-411,共5页
目的 :探讨雷洛昔芬对牙周炎合并系统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小鼠模型局部牙槽骨破坏的影响。方法 :无特定病原级雌性成熟Wistar小鼠,适应性喂养7 d后,随机分为空白组(保留两侧卵巢,只切除卵巢组织周围与卵巢重量相当的脂肪组织)、对照... 目的 :探讨雷洛昔芬对牙周炎合并系统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小鼠模型局部牙槽骨破坏的影响。方法 :无特定病原级雌性成熟Wistar小鼠,适应性喂养7 d后,随机分为空白组(保留两侧卵巢,只切除卵巢组织周围与卵巢重量相当的脂肪组织)、对照组(切除两侧卵巢+口腔正畸结扎丝结扎)、实验组(切除两侧卵巢+口腔正畸结扎丝结扎+雷洛昔芬试剂),每组各15只。术后4周拍摄CT,检测骨密度和骨吸收情况,体视显微镜观察牙槽骨破坏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破骨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IL-1α、转化生长因子(T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NF-β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新骨形成少于实验组。亚甲蓝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骨显著吸收,体视显微镜下可见骨破坏,实验组小鼠骨吸收程度较轻。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实验组牙槽骨密度降低而牙槽骨丧失、IL-1、IL-1α、TGF、TNF-α、TNF-β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牙槽骨密度显著低于实验组(P<0.05),牙槽骨丧失、IL-1、IL-1α、TGF、TNF-α、TNF-β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雷洛昔芬可减少PMO牙周炎症小鼠牙槽骨吸收、破骨细胞因子表达,防止牙槽骨破坏而有效防止牙周炎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洛昔芬 牙周炎合并系统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牙槽骨破坏
原文传递
TGFB1基因多态性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李航 杨正祥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5期56-60,共5页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B1)基因多态性对特发性矮小症(ISS)患儿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以rhGH治疗的67例ISS患儿,男37例,女30例,平均年龄(7.9±1.5)岁...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B1)基因多态性对特发性矮小症(ISS)患儿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以rhGH治疗的67例ISS患儿,男37例,女30例,平均年龄(7.9±1.5)岁,平均身高(109.96±6.32)cm。记录rhGH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所有ISS患儿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以及身高均值标准差积分(SDS),用X线检测ISS患儿的骨龄,并计算各指标治疗前后的差值(Δ)。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患者TGFB1基因片段,并对患者进行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测序。结果rs4803455位点AA基因型有8例,占比11.94%;AC基因型有43例,占比64.18%;CC基因型16例,占比23.88%。rs22417115位点TT基因型有15例,占比22.39%;TG基因型有41例,占比61.19%;GG突变11例,占比16.42%。rs22417115基因型中GG型患儿Δ身高显著高于TT型患儿(P<0.05)。rs22417115基因型中TG、GG型患儿ΔBMI、Δ身高SDS和ΔIGFBP-3均显著高于TT型患儿(P<0.05或P<0.01)。rs4803455各基因型间患儿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B1基因rs22417115位点的基因多态性能显著影响rhGH对ISS患儿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矮小症 重组人生长激素 TGFB1基因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和抑制素B预测女童缓慢进展中枢性性早熟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周学红 张华 张春涛 《中国性科学》 2020年第10期89-9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和抑制素B(INHB)鉴别进展型中枢性性早熟(P-CPP)和缓慢进展型中枢性性早熟(SP-CPP)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6例疑似性早熟女童作为研究对象。经诊断7... 目的探讨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和抑制素B(INHB)鉴别进展型中枢性性早熟(P-CPP)和缓慢进展型中枢性性早熟(SP-CPP)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6例疑似性早熟女童作为研究对象。经诊断72例CPP、54例乳房早发育(premature thelarche,PT)(PT组)。对72例CPP患儿进行无干预随访6个月,分为P-CPP组(n=45)和SP-CPP组(n=27),另选取30例健康女童设为对照组。比较四组女童血清AMH、INHB表达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不同指标鉴别P-CPP和SP-CPP的价值。结果P-CPP组、SP-CPP组、PT组、对照组女童血清AMH浓度分别为(3.05±0.86)ng/ml、(5.39±0.12)ng/ml、(4.12±0.52)ng/ml、(2.12±0.35)ng/ml,INHB浓度分别为(62.35±5.68)pg/ml、(38.96±7.02)pg/ml、(25.39±2.85)pg/ml、(21.15±6.67)pg/ml。SP-CPP组女童血清AMH浓度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CPP组女童血清INHB浓度低于P-CPP组,但高于PT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MH和INHB鉴别P-CPP和SP-CPP的AUC分别为0.853和0.792,灵敏度分别为69.35%和75.33%,特异度分别为80.12%和79.68%。两者联合检测可将AUC提高至0.91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提高至81.05%和89.41%。结论血清AMH和INHB水平有助于判断CPP进展,对鉴别P-CPP和SP-CPP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苗勒氏管激素 抑制素B 中枢性性早熟 乳房早发育
下载PDF
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牛奶蛋白过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杜春华 徐大雄 黎家金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0年第7期1301-1304,共4页
目的探讨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孟鲁司特钠对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12月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诊治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口服孟鲁司... 目的探讨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孟鲁司特钠对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12月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诊治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1~4岁患儿4 mg,≥5岁患儿5 mg,临睡前服用,1次/d,持续应用1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以温水冲服醒脾养儿颗粒,2~4 g/次,1次/d,治疗观察1个月。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皮肤指数(SI)值、免疫功能指标和炎症因子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6%(P<0.05)。治疗后,两组的牛奶蛋白SI值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SI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免疫球蛋白IgM、IgG与IgA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IgM、IgG与Ig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炎症反应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孟鲁司特钠在牛奶蛋白过敏患儿中的应用能抑制炎症反应,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从而改善患儿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脾养儿颗粒 孟鲁司特钠 牛奶蛋白过敏 免疫功能 肿瘤坏死因子-ɑ 白细胞介素-6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