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OA边界组件的地球物理正反演软件平台
1
作者 曹礼刚 施明智 罗耀华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4,71,共7页
基于SOA边界组件模式,构建模块化、跨环境的地球物理电法勘探正反演通用软件平台。该平台依托地球物理正反演计算流程和基本业务逻辑,通过构建兼容C#、Python、MATLAB、Surfer及C++等不同语言和环境的接口,实现跨开发环境调用已有的算... 基于SOA边界组件模式,构建模块化、跨环境的地球物理电法勘探正反演通用软件平台。该平台依托地球物理正反演计算流程和基本业务逻辑,通过构建兼容C#、Python、MATLAB、Surfer及C++等不同语言和环境的接口,实现跨开发环境调用已有的算法模块,高效地提高地球物理软件开发效率。为了演示平台的电法勘探正反演计算流程,以直流电阻率法为例进行正反演计算演示,并给出平台的结果展示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A 地球物理 软件平台
下载PDF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技术优化煤层气水力压裂微震震源定位
2
作者 华豪 程冰洁 +3 位作者 徐天吉 严震乾 高波 何成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204,共14页
【目的】为了达到安全且高效的压裂效果,通常需要对储层压裂过程实现及时、准确的微地震监测,用于分析和评估压裂效果。【方法】通过在煤层气储层钻井的套管外永久式地布置光纤,实现了基于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技术(distributed optical f... 【目的】为了达到安全且高效的压裂效果,通常需要对储层压裂过程实现及时、准确的微地震监测,用于分析和评估压裂效果。【方法】通过在煤层气储层钻井的套管外永久式地布置光纤,实现了基于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技术(distributed optical fiber acoustic sensing,DAS)进行全井段、宽方位、高密度煤层水力压裂改造过程微振动的实时监测,并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基于波形走时信息和震源约束映射算法的微震源定位新方法。首先,通过计算光纤采集数据中道间相似系数识别有效微震事件。其次,根据P波和S波波形顶点获得在光纤中的入射位置,并采用长短时差能量比法获取波形走时差用于确定微震事件距光纤的空间距离。最后,结合入射光纤位置和震源距监测光纤距离进行震源约束映射定位。【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光纤采集过程中,DAS对于地震波具有很强的方向敏感性。表现为对0°入射角的P波敏感,对90°入射角的P波则基本不敏感;对45°入射角的S波敏感,但对90°入射角的S波不敏感。在噪声强度一致的情况下,基于不同标距长度的波场采样效果显著性顺序为:1 m>10 m>100 m,在噪声强度为300%时,1 m空间采样数据仍能展现出相对连续的波形特征,明显突出50 Hz的震源子波。预测缝网展布走向以NNW-SSE为主,与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平台内大部分压裂缝网预测误差在10 m内。在四川盆地川南煤田M井田的应用实践进一步表明,基于约束定位算法得到的预测结果与实验验证结果一致,能够有效指示煤储层压裂缝网区域,对致密、低孔渗油气藏开采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水力压裂 微震监测 震源定位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 约束映射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三叠系气田型深层富钾锂卤水勘探历程、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兵 王绪本 +6 位作者 郑绵平 杨凯 张永生 李倩 张赛民 温思宇 林晓杨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5-677,共13页
四川盆地三叠系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不仅是常规天然气的主要赋存层位,同时也形成和储存了富含钾锂等关键元素的卤水资源。本文梳理总结了四川盆地三叠系气田型深层卤水勘探进程、成因机理、富集规律方面的进展和认识,并对潜在的研究重点... 四川盆地三叠系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不仅是常规天然气的主要赋存层位,同时也形成和储存了富含钾锂等关键元素的卤水资源。本文梳理总结了四川盆地三叠系气田型深层卤水勘探进程、成因机理、富集规律方面的进展和认识,并对潜在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四川盆地三叠系气田型深层卤水中钾、锂等关键金属元素均达到了工业品位,随着全球对锂资源需求的增大,由起初的“气钾兼探”逐渐向“气钾锂综合勘探”过渡。四川盆地三叠系深层富钾锂卤水的成因机制大体上相同,其中干旱气候条件下古海水的蒸发浓缩致使卤水中的钾锂富集;高温高压下含钾/锂元素的杂卤石/绿豆岩与埋藏卤水发生水岩反应,进一步促进了钾锂的富集;淋滤作用也是卤水中钾元素富集的重要成因。深层卤水主要储集于各类白云岩中,其富集主要受断裂、裂缝发育带和背斜等构造控制,富集规律可归纳为“孔隙裂缝储卤、断裂运卤、背斜核部富卤”。基于目前四川盆地气田型深层卤水的勘探现状和不足,未来应该加强地球物理勘探集成新技术的研发、资源评价方法与体系的优化、含高品位伴生元素新层系的勘探以及气田型卤水有效开发利用技术的研究。未来有望在四川盆地气田型深层卤水继续取得新的找矿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三叠系 气田型深层卤水 卤水成因 富集规律
下载PDF
时频电磁法在巴什布拉克-乌泊尔构造带深部结构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魏巍 高文龙 +5 位作者 王腾宇 高永才 张振 葛大壮 袁菎铭 姚孟远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332-340,共9页
利用时频电磁数据资料,并结合测井资料约束提高电磁反演结果的分辨率,探讨塔西南西部地区巴什布拉克构造带和乌泊尔构造带深层电性结构及其油气分布区域。该区域地形、浅地表形态以及深层地质结构都较为复杂,无法得到有效的地震资料,严... 利用时频电磁数据资料,并结合测井资料约束提高电磁反演结果的分辨率,探讨塔西南西部地区巴什布拉克构造带和乌泊尔构造带深层电性结构及其油气分布区域。该区域地形、浅地表形态以及深层地质结构都较为复杂,无法得到有效的地震资料,严重制约了目标层的油气勘探。时频电磁具有勘探深度大,信噪比高,不受高阻屏蔽的优点。通过对巴什布拉克-乌泊尔区域时频电磁资料进行处理解释,有效识别了该区域的主要断裂及褶皱。南北向和西北向的反演电阻率剖面和极化率剖面,展示了塔西南凹陷同时受南天山和西昆仑山双向挤压的电性结构特征,两侧分别形成逆冲推覆体,呈对冲构造形式,覆盖于塔西南凹陷之上,两侧推覆体发育多排逆冲断层,呈叠瓦状分布,其南侧为乌泊尔构造带,北侧为巴什布拉克构造带,与盆地呈现明显的断层接触关系,南北两侧为区域性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西南 时频电磁 区域构造 电阻率和极化率
下载PDF
南方稀土矿区隐伏断裂带高密度电法勘探实验 被引量:6
5
作者 陈书 舒荣波 +3 位作者 闵刚 刘康 袁慧琳 程蓉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8-73,103,共7页
当下南方稀土矿的开采模式依旧为原地浸矿模式,这种开采模式而言,矿山地下发育的裂隙构造、地下暗河、岩溶等不良地质体,会严重降低浸矿液的回收率,同时沿不良地质体泄露的浸矿液对环境会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对矿山地下不良地质体的发育... 当下南方稀土矿的开采模式依旧为原地浸矿模式,这种开采模式而言,矿山地下发育的裂隙构造、地下暗河、岩溶等不良地质体,会严重降低浸矿液的回收率,同时沿不良地质体泄露的浸矿液对环境会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对矿山地下不良地质体的发育状态的调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南方某稀土矿C2矿区的地层分布及构造特征,首先开展高密度电法参数实验,选择合适的测量参数以及温纳-斯伦贝尔2装置测量模式,完成了4条测线的高密度电法测量;通过反演计算获得了实验区的隐伏电性结构模型,圈定了风化层(富含稀土矿的地层)厚度以及隐伏断裂构造的空间展布特征,解释结果与实验区布置的钻探结果一致。勘探成果对于离子性稀土矿储量评估、渗漏通道封堵及收液巷道的布置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矿 高密度电法 渗漏通道 断裂构造
下载PDF
Jabung区块层序地层格架及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 被引量:5
6
作者 田鑫 王绪本 +3 位作者 郭维华 吕锡敏 李国斌 王荣华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9-106,共8页
Jabung区块位于印尼南苏门答腊盆地,区内的构造油气藏已基本勘探完毕,岩性油气藏虽有多处发现,但缺乏整体研究和规律性认识。为了进一步挖潜Jabung区块内的剩余勘探潜力,落实下一步岩性油气藏勘探接替领域和重点区带,在层序地层学及储... Jabung区块位于印尼南苏门答腊盆地,区内的构造油气藏已基本勘探完毕,岩性油气藏虽有多处发现,但缺乏整体研究和规律性认识。为了进一步挖潜Jabung区块内的剩余勘探潜力,落实下一步岩性油气藏勘探接替领域和重点区带,在层序地层学及储层地震地层学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地质、测井和地震等资料,识别出三级层序界面,建立了古近系和新近系层序地层格架,并依据层序地层格架控制岩性油气藏及其疏导体系这一理论,研究了区内层序地层特征与岩性油气藏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Jabung区块古近系和新近系自下而上可划分为SQ1—SQ7等7个三级层序,层序演化控制着岩性油气藏生储盖的组合方式和发育位置;SQ1(断陷发育期)控制主力烃源岩的分布,SQ2和SQ3(断坳转换期)控制近岸水下扇等岩性体的发育,SQ4(坳陷发育早期)形成了一套浅海相的灰岩储层,SQ5(坳陷发育期)多为浅海相沉积,SQ6和SQ7(坳陷晚期)以河流—三角洲相沉积为主。指出了4个岩性油气藏勘探有利区带,为Jabung区块岩性油气藏勘探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层序 岩性油气藏 Jabung区块 南苏门答腊盆地
下载PDF
裂缝融合分析的窄方位叠前裂缝预测技术 被引量:6
7
作者 熊晓军 张鑫 +3 位作者 张本健 张正鹏 许志远 罗海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50-1156,I0015,共8页
熊晓军等基于地震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与各向同性介质中的AVO差异,提出标准差统计方法进行叠前裂缝预测,裂缝预测结果宏观趋势正确;但由于采用窄方位或单方位地震资料(覆盖次数低),预测的裂缝发育带连片性差。为此,通过改进标准差统计方法... 熊晓军等基于地震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与各向同性介质中的AVO差异,提出标准差统计方法进行叠前裂缝预测,裂缝预测结果宏观趋势正确;但由于采用窄方位或单方位地震资料(覆盖次数低),预测的裂缝发育带连片性差。为此,通过改进标准差统计方法的裂缝预测流程,引入裂缝融合分析方法,有效克服了采用窄方位或单一方位数据预测裂缝的缺陷,可以准确表征高角度裂缝发育带的三维空间分布特征。首先采用基于标准差统计的窄方位叠前裂缝预测方法,再引入基于网格聚类分析的裂缝融合技术,最后得到纵横向连续性强的裂缝数据体。对中国N区的海洋窄方位叠前地震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地表征高角度裂缝发育带的展布特征,与钻井数据符合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O差异 窄方位 高角度裂缝 叠前裂缝预测 裂缝融合分析
下载PDF
基于ADMM算法优化的矩形网格隐式有限差分波动方程正演模拟
8
作者 王文化 文晓涛 +2 位作者 吴昊 杨吉鑫 匡胤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0-695,共16页
有限差分(FD)法广泛用于地震勘探领域的波动方程数值模拟.由于存在“饱和效应”,利用Taylor级数展开法(TE)计算高阶FD系数会在高频和粗网格条件下产生明显的数值频散.一般的常系数优化法能在较大波数区间取得更高的数值精度,但缺乏对中... 有限差分(FD)法广泛用于地震勘探领域的波动方程数值模拟.由于存在“饱和效应”,利用Taylor级数展开法(TE)计算高阶FD系数会在高频和粗网格条件下产生明显的数值频散.一般的常系数优化法能在较大波数区间取得更高的数值精度,但缺乏对中、低波数区间的误差约束;此外,它们大多沿单空间方向压制数值频散,因而无法缓解矩形网格模板的数值各向异性.本文基于隐式FD模板发展了一种多空间方向优化的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方法,以同时解决数值频散和数值各向异性问题.针对实用性更强的矩形网格单元,本文基于L_(1)范数建立目标函数并增加波传播角约束以减小数值各向异性,然后运用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求解优化问题从而实现提高模拟精度的目的.理论误差曲线分析表明,相比传统TE方法和其他单向L_(1)范数、L_(2)范数、L_(∞)范数优化方法,本文基于L_(1)范数的多向优化方法在中、低波数区间具有最小的绝对误差,同时能更好的均衡各个方位角之间的误差分布.均匀介质、Marmousi-2地质模型的正演模拟算例均证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比其他三种优化方法在减小长时程测试下的误差积累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式有限差分 矩形网格 波动方程正演 常系数优化法 交替方向乘子法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矿区深部三维结构与底板破碎带勘探试验 被引量:4
9
作者 闵刚 舒荣波 +3 位作者 刘康 程蓉 陈书 袁慧玲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33-1843,共11页
对于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的开采模式而言,矿体下方(花岗岩基底)发育的裂隙构造(破碎带)、地下暗河等渗漏通道,会严重降低离子型稀土矿的采收率,同时沿不良地质体流出的浸矿液体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调查花岗岩基底破碎带(渗漏通道)的... 对于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的开采模式而言,矿体下方(花岗岩基底)发育的裂隙构造(破碎带)、地下暗河等渗漏通道,会严重降低离子型稀土矿的采收率,同时沿不良地质体流出的浸矿液体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调查花岗岩基底破碎带(渗漏通道)的发育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针对福建省长汀稀土矿C2勘探区的地层及构造特征,设计了12条勘探剖面来完成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的数据采集,并通过反演计算获得了研究区的深部电性结构模型。结果表明:勘探剖面较好地圈定了花岗岩风化层的厚度以及深部断裂构造的空间展布特征,解释结果与研究区布置的钻探结果一致。勘探成果对于离子型稀土矿储量评估、渗漏通道封堵及回收巷道的布置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高密度电阻率法 电性结构 渗漏通道
下载PDF
基于SPA-Vnet网络的古潜山断层识别
10
作者 江鹏 文晓涛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由于复杂的成藏要素和地质结构,以及多期的构造挤压运动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属性提取方法,如蚂蚁体断层提取,难以精确识别潜山断层分布特征。基于此,笔者提出一种基于SPA-Vnet网络的古潜山储层断层识别方法。将金字塔结构的膨胀卷积组... 由于复杂的成藏要素和地质结构,以及多期的构造挤压运动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属性提取方法,如蚂蚁体断层提取,难以精确识别潜山断层分布特征。基于此,笔者提出一种基于SPA-Vnet网络的古潜山储层断层识别方法。将金字塔结构的膨胀卷积组合与注意力机制结合,增大Vnet算法对目标区域的特征响应,提高了网络对于断层的识别能力。将其应用于陆丰凹陷的古潜山储层,首先对数据进行边缘保持滤波,归一化等处理,以提高数据的分辨率,增强断层的特征。最后将预测结果与蚂蚁体属性、传统的Vnet网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发现SPA-Vnet网络训练时具有更低的损失,更高的正确率,剖面上断层连续性更好,细节更丰富,精度更高,为古潜山储层的断层识别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Vnet网络 注意力机制 膨胀卷积 潜山 断层识别
下载PDF
河南丁店水库多源遥感影像洪涝灾害监测
11
作者 李会玲 刘严松 +3 位作者 赖思翰 李成林 王地 杨仔健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5年第2期62-65,共4页
不同类型的遥感数据各有其特点和优势,雷达数据具有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率、全极化、多模式的观测优点,高光谱数据影像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丰富的光谱信息。本研究综合利用GF-3雷达数据与珠海一号高光谱数据,对河南省丁店水库“7·... 不同类型的遥感数据各有其特点和优势,雷达数据具有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率、全极化、多模式的观测优点,高光谱数据影像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丰富的光谱信息。本研究综合利用GF-3雷达数据与珠海一号高光谱数据,对河南省丁店水库“7·20”特大暴雨进行监测分析,基于不同的水体提取方法对比实验,进行相关洪涝灾害分析。结果表明:1)GF-3雷达数据选用阈值分割法水体提取效果最好,珠海一号高光谱数据选用SBI法提取效果最佳;2)洪涝淹没区域中耕地受灾影响最严重。本研究可为河南省提供洪涝灾情信息,为丁店水库防灾减灾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水体提取 GF-3 珠海一号 丁店水库
下载PDF
基于最小构造模型的地空瞬变电磁一维正反演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振雄 易国财 +4 位作者 王仕兴 郭明 何可 张赛民 毛立峰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1年第3期352-359,共8页
地空瞬变电磁法(Ground-airborn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是一种新兴的物探方法,其探测范围大,工作效率高,在地形复杂的区域有着传统物探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这里通过对地空瞬变电磁的一维正演问题的研究,采用Hankel变换、G... 地空瞬变电磁法(Ground-airborn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是一种新兴的物探方法,其探测范围大,工作效率高,在地形复杂的区域有着传统物探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这里通过对地空瞬变电磁的一维正演问题的研究,采用Hankel变换、Gauss积分和频-时转换实现了地空瞬变电磁时间域响应正演计算,通过解析解和数值解的对比验证了正演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研究了其响应特征。利用最小构造模型约束下的自适应正则化反演方法,进行了地空瞬变电磁法反演模拟研究,证实了该方法对低阻层的反映比较真实,对高阻层的反映略有误差的特点。最后用该方法对某滑坡实测数据进行了反演解释,反演结果与工区地质情况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空瞬变电磁法 一维正演 最小构造模型 自适应正则化反演 反演解释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珠海一号高光谱影像土地利用信息提取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远陶 刘瑞 +2 位作者 曹礼刚 杨梅 陈景珏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1年第6期818-824,共7页
以珠海一号高光谱卫星遥感影像作为实验数据,提出了一种结合波段标准差和随机森林算法的高光谱遥感图像分类方法。首先通过利用波段的标准差筛选出合适的波段,然后选取适量的样本,作为模型训练和验证的样本。随后将随机森林模型加入训... 以珠海一号高光谱卫星遥感影像作为实验数据,提出了一种结合波段标准差和随机森林算法的高光谱遥感图像分类方法。首先通过利用波段的标准差筛选出合适的波段,然后选取适量的样本,作为模型训练和验证的样本。随后将随机森林模型加入训练样本进行模型训练,将训练好的模型用于原始影像预测得到最终的分类结果。最后将分类结果结合验证样本评价随机森林模型的分类精度。结果表明,利用随机森林算法的分类总精度达到了93.14%,而最大似然法分类总精度为86.38%,分类总精度提高了6.76%,表明随机森林算法在高光谱影像提取土地利用信息中有明显的优势,可为高光谱影像在土地利用信息提取中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 珠海一号 高光谱 土地利用
下载PDF
“大塘坡式”锰矿床电法勘探找矿标志与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孔凡涛 张予杰 +2 位作者 闵刚 张解成 蔡盼盼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0年第3期368-375,共8页
研究区位于贵州松桃锰矿区,该区锰矿产出于南华裂谷盆地形成过程中的次级拉张、断陷盆地。收集整理的岩石物性资料表明:研究区深部总体呈现为高阻-低阻-高阻的三层电性结构,含锰岩系位于第二电性层、第三电性层的过渡带,确定了电法勘探... 研究区位于贵州松桃锰矿区,该区锰矿产出于南华裂谷盆地形成过程中的次级拉张、断陷盆地。收集整理的岩石物性资料表明:研究区深部总体呈现为高阻-低阻-高阻的三层电性结构,含锰岩系位于第二电性层、第三电性层的过渡带,确定了电法勘探中的锰矿找矿标志。横跨成锰槽盆的音频大地电磁反演结果显示:成锰槽盆深部电性特征为高阻-低阻-高阻三层电性结构特征,与岩石物性分析结果一致。依据锰矿找矿标志对反演结果进行了地质解释,解释结果与钻井资料揭示的深部结构吻合,验证了反演解释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频大地电磁 锰矿 贵州松桃锰矿区 找矿标志
下载PDF
川东三叠系白云岩与蒸发岩差异组合测井相模式及勘探意义
15
作者 林晓杨 张兵 +8 位作者 肖红平 曹高权 刘人和 曹倩 王艳 郑元超 施亦做 杨凯 裴文彬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3年第4期443-452,共10页
川东三叠系蒸发岩与白云岩共生体系中,赋存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大量富含稀有元素的深层卤水,开发潜力巨大。这里根据岩心、薄片、钻测井等资料,结合前人的研究,总结了白云岩与蒸发岩的岩性特征及差异组合序列,将其分为A、B、C、D四种常... 川东三叠系蒸发岩与白云岩共生体系中,赋存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大量富含稀有元素的深层卤水,开发潜力巨大。这里根据岩心、薄片、钻测井等资料,结合前人的研究,总结了白云岩与蒸发岩的岩性特征及差异组合序列,将其分为A、B、C、D四种常见组合序列类型:白云岩上覆蒸发岩、蒸发岩上覆白云岩、白云岩与蒸发岩互层、厚层白云岩,分别对应钟形、漏斗形、尖指形和箱形四种测井相模式,探讨了不同组合下的沉积环境,进一步厘定川东地区三叠系白云岩与蒸发岩差异组合的测井-沉积综合模式,并利用实例进行可靠性验证,同时通过分析研究区内井资料和镜下薄片资料,发现D型组合序列最有利于卤水发育,对川东地区下一步的“天然气、深层卤水”兼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地区 三叠系 白云岩 蒸发岩 测井相
下载PDF
四川省若尔盖铀矿田含铀煌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
16
作者 黄小昆 徐争启 +2 位作者 李宝新 尹明辉 王永飞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3期406-417,共12页
若尔盖铀矿田位于秦岭褶皱系西段,西秦岭褶皱带之南亚带。近年来,在若尔盖地区发现了富铀的煌斑岩脉,目前富铀煌斑岩脉与区内铀成矿的关系尚不明确,研究这些富铀的煌斑岩脉对于若尔盖地区深部找矿具有重要意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文... 若尔盖铀矿田位于秦岭褶皱系西段,西秦岭褶皱带之南亚带。近年来,在若尔盖地区发现了富铀的煌斑岩脉,目前富铀煌斑岩脉与区内铀成矿的关系尚不明确,研究这些富铀的煌斑岩脉对于若尔盖地区深部找矿具有重要意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对富铀煌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探究煌斑岩脉的成因及其与铀成矿的联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煌斑岩来源于上地幔源区,在其侵入到上部岩层的过程中存在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并且受到了后期热液的叠加改造。研究区煌斑岩为幔源、地壳物质混染以及后期热液叠加改造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外,煌斑岩w(Na_(2)O)、w(K_(2)O)值均低于2%,而烧失量达到了18.39%~31.45%,且在偏光镜下观察到样品中主要的矿物为云母和碳酸盐矿物,煌斑岩发生了强烈的碳酸盐化。煌斑岩中铀含量与碳酸盐化呈正相关关系,表明煌斑岩发生碳酸盐化时会促进煌斑岩中铀的富集。这些富铀的煌斑岩在空间上与区内铀矿的产出位置接近,煌斑岩与区内的铀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研究认为煌斑岩可以为区内铀成矿提供含矿热液运移通道以及地球化学障等有利成矿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煌斑岩 碳酸盐化 地球化学 成因联系 若尔盖铀矿田
下载PDF
连续电磁剖面法在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裂陷槽深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17
作者 屈洋 杨钰菡 +4 位作者 黎立 唐强强 孙迪 罗强 葛大壮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63,共12页
随着对塔里木盆地深层油气勘探认识不断深入,认为震旦—南华系裂陷槽对烃源岩的发育保存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因此对该区域的裂陷槽探测是油气勘探的重要探索方向。前人研究认为对塔西南地区麦盖提斜坡处存在震旦—南华系裂陷槽,但受限... 随着对塔里木盆地深层油气勘探认识不断深入,认为震旦—南华系裂陷槽对烃源岩的发育保存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因此对该区域的裂陷槽探测是油气勘探的重要探索方向。前人研究认为对塔西南地区麦盖提斜坡处存在震旦—南华系裂陷槽,但受限于该区域地震资料品质,对该区域深层结构尤其是对基底和裂陷槽分布形态和范围认知不清。因此,通过一条跨过麦盖提斜坡与叶城凹陷的连续电磁剖面法剖面,结合研究区地质情况与井资料,构建了区域电阻率的物性分层结构,完成了对实际数据的二维反演,获取了该区域的深部电性结构与CEMP剖面的综合地质解释结果。为该区域新元古代裂陷槽发育情况的判断提供了新的电磁证据,也进一步刻画了基底、裂陷槽的电性特征与结构。探测结果认为裂陷主要由正断层控制,呈现裂陷群特点,裂陷多呈半地堑、不对称地堑及堑—垒相间的构造样式,在麦盖提斜坡、叶城凹陷处中部、南部的区域发育两个裂陷群,有利于区域内的烃源岩沉积,其中裂陷内震旦—南华系地层沉积较厚的区域具有较好的深层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盖提斜坡 连续电磁剖面法 震旦—南华系 裂陷槽 烃源岩
下载PDF
用于碳酸盐岩储层裂缝检测的GWO-CS-BP算法及应用研究
18
作者 李琼 张宇 石林坤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3-845,共13页
碳酸盐岩储层中的裂隙是油气的运移通道和储集空间,对于油气勘探、开发和评价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裂缝检测的难题,提出灰狼布谷鸟优化BP算法(GWO-CS-BP),该算法是将GWO-CS(grey wolf-cuckoo search algorithm)... 碳酸盐岩储层中的裂隙是油气的运移通道和储集空间,对于油气勘探、开发和评价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裂缝检测的难题,提出灰狼布谷鸟优化BP算法(GWO-CS-BP),该算法是将GWO-CS(grey wolf-cuckoo search algorithm)与BP(back propagation)相结合形成的裂隙检测方法。将含裂缝信息的相干、曲率、倾角、方位角和构型张量等属性作为GWO-CS-BP神经网络的输入数据,在工区地质资料约束下根据测井数据获得裂缝发育水平评价指标,进而对研究区裂缝发育水平进行评价并划分等级。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发育水平检测结果表明,GWO-CS-BP算法能够综合各属性特点对研究区的裂缝发育水平特征进行二次误差控制,获得裂缝发育水平评价指标f s并将研究区裂缝发育水平划分为3个等级及4个裂缝存在区域。其中,当研究区裂缝发育水平参数的值适中时,即f s的值大于4.0且小于5.8时,C区域最有利于油气的聚集,高产井的分布数量较多。利用GWO-CS-BP算法对研究区的裂缝发育水平进行了精细评价,并得出裂隙发育水平参数f s,实现了GWO-CS算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在裂缝检测中的有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裂缝检测 GWO-CS优化算法 BP神经网络 碳酸盐岩储层
下载PDF
基于序贯高斯模拟法的水利工程坝址区速度建模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伟 周怀来 +2 位作者 刘兴业 王元君 马慧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756,共9页
水利工程坝址的选取不仅关系着安全性,也影响着后期的投入使用以及稳定运行。通常坝址区选择需要对区域的速度和岩性进行分析,其中高精度的速度建模至关重要。针对水利坝址选取,提出了一种地震信息约束的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对坝址区进... 水利工程坝址的选取不仅关系着安全性,也影响着后期的投入使用以及稳定运行。通常坝址区选择需要对区域的速度和岩性进行分析,其中高精度的速度建模至关重要。针对水利坝址选取,提出了一种地震信息约束的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对坝址区进行高精度速度建模,在此基础上分析坝址选取的安全性及合理性。通过地质统计学理论,分析坝址区速度的区域变异性,利用地震层位的横向信息以及测井资料的纵向信息联合进行序贯高斯模拟,从而建立速度模型,建模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能有效反映速度的空间分布情况。最后通过建立的速度模型合成地震记录,与实际地震记录相对比,吻合程度较高,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反映坝址区的速度分布情况,能基于此圈定出有利于修建坝址的区域,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坝址区 速度建模 地质统计学 序贯高斯模拟 地震约束
下载PDF
扬子陆块西北缘早新元古代俯冲增生过程的岩浆记录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鹏 张少兵 +3 位作者 郑永飞 张小菊 徐争启 施泽明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6-230,共15页
华南早新元古代俯冲相关岩浆作用记录为揭示罗迪尼亚超大陆边缘陆块的聚合及增生过程提供了重要制约。本文聚焦华南扬子陆块西北缘出露的早新元古代岩浆作用记录,总结梳理了其年代学框架、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同位素特征,查明了其源区性质... 华南早新元古代俯冲相关岩浆作用记录为揭示罗迪尼亚超大陆边缘陆块的聚合及增生过程提供了重要制约。本文聚焦华南扬子陆块西北缘出露的早新元古代岩浆作用记录,总结梳理了其年代学框架、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同位素特征,查明了其源区性质和岩石学成因、并探讨了不同阶段岩浆记录所对应的构造环境。结果表明,扬子陆块西北缘约1.0~0.9 Ga岩石具有与新生岛弧岩浆类似的微量元素特征,强不相容元素的含量略低于大陆弧,并且具有亏损的Sr-Nd-Hf同位素组成和略低于地幔值的锆石δ~(18)O值,这些特征指示约1.0~0.9 Ga岩浆岩最有可能形成于洋内弧环境。相比之下,约0.9~0.83 Ga岩浆岩具有与平均上地壳类似的微量元素特征,富集强不相容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并且具有富集的SrNd-Hf同位素组成,锆石δ^(18)O值与地幔值相当或略高,指示其可能形成于大陆弧环境。此外,镁铁质岩石全岩Nd和锆石Hf同位素随年龄的长期变化趋势揭示了地幔源区性质周期性地富集和亏损,这可能是由于俯冲带间歇性地前进和后撤引起的挤压–伸展构造体制的不断交替所致。本文结果为扬子陆块西北缘新元古代早期的构造演化历史和俯冲增生动力学机制提供了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内弧 活动大陆边缘弧 早新元古代 罗迪尼亚 扬子陆块 华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