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郎山公路隧道泥石流地质灾害及防治 被引量:15
1
作者 沈军辉 李永林 +1 位作者 王小群 王兰生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5年第2期58-62,共5页
1997年7月3日及8月15日暴雨期间,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东口龙胆溪、西口和平沟暴发2次灾害性泥石流,造成隧道施工设施被毁、人员伤亡。泥石流形成机制、活动规律、演化趋势及相应防治措施的研究,对确保隧道施工及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1997年7月3日及8月15日暴雨期间,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东口龙胆溪、西口和平沟暴发2次灾害性泥石流,造成隧道施工设施被毁、人员伤亡。泥石流形成机制、活动规律、演化趋势及相应防治措施的研究,对确保隧道施工及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和平沟泥石流为例,在研究泥石流形成条件、活动特征基础上,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及其造成巨大危害的原因,预测了泥石流的发展趋势,据此提出以排导工程为主,排导与拦挡工程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对策。研究表明,在山区公路隧道建设中泥石流的防治,必须建立在对地质灾害发育、分布、活动规律、形成演化机制及其危害性认识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在隧道选址、施工设计时,制订相宜、合理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郎山隧道 泥石流 危害性 形成机制 防治对策
下载PDF
四川省青川县地质灾害防治区划 被引量:4
2
作者 凌昊平 唐川 苏小琴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134-136,140,共4页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青川县 分布特征 灾情特征 防治区划
下载PDF
坡麓相斜坡软土特性及其地质灾害防治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卿三惠 黄润秋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5年第2期113-118,共6页
 结合工程实例,提出"坡麓相斜坡软土"的概念,论述西南煤系地层地区斜坡软土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物理力学特征及其工程特性,研究斜坡软土对工程的危害及其地质灾害防治对策,最后列举三个典型斜坡软土工程整治实例,对指导...  结合工程实例,提出"坡麓相斜坡软土"的概念,论述西南煤系地层地区斜坡软土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物理力学特征及其工程特性,研究斜坡软土对工程的危害及其地质灾害防治对策,最后列举三个典型斜坡软土工程整治实例,对指导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软土 地质灾害 防治研究 物理力学特征 工程实例 形成机理 煤系地层 分布规律 工程特性 防治对策 工程整治 工程实践
下载PDF
我国区域地质灾害评价的现状及问题 被引量:112
4
作者 黄润秋 向喜琼 巨能攀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78-1082,共5页
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区域评价对制定区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指导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地质环境的妥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的基础。本文以滑坡灾种为典型,总结了近10年来中国在这一领域所开展的工作和所取得的... 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区域评价对制定区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指导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地质环境的妥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的基础。本文以滑坡灾种为典型,总结了近10年来中国在这一领域所开展的工作和所取得的进展。在此基础上,重点指出了工作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和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该注意的方面和有关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灾害评价 滑坡 现状 展望
下载PDF
地下水的致灾效应及异常地下水流诱发地质灾害 被引量:55
5
作者 黄润秋 徐则民 许模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共9页
地下水是诱发和触发近地表地质灾害的最主要因素,在地质灾害评价、预测与防治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灾害过程中地下水的地质-力学作用一般原理和规律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提出了地质体水敏性和水敏结构的概念,尤其对地下水的化学... 地下水是诱发和触发近地表地质灾害的最主要因素,在地质灾害评价、预测与防治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灾害过程中地下水的地质-力学作用一般原理和规律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提出了地质体水敏性和水敏结构的概念,尤其对地下水的化学作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结合具体实例,揭示了两类典型的极端情况下地下水触发地质灾害的特殊机理。一类是大型顺层滑坡发生过程中的地下水的“水垫-楔裂”效应;另一类是深埋长隧道中,地下水在高强度水头压力作用下的“劈裂”效应。两类效应在西南地区斜坡地质灾害和深埋长隧道的修建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敏结构 水垫-楔裂效应 劈裂效应 斜坡 深埋隧道
下载PDF
RS与GIS技术在库区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谢韬 何政伟 +2 位作者 黄民奇 许辉熙 汪宙峰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0-131,134,共3页
本文以黄河班多一级水电站库区地质灾害调查为例,利用RS与GIS技术进行地质灾害信息提取与分析。在对卫星影像信息进行增强处理的基础上,通过GIS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对多源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利用可视化工具—虚拟地理信息系统(Virtual... 本文以黄河班多一级水电站库区地质灾害调查为例,利用RS与GIS技术进行地质灾害信息提取与分析。在对卫星影像信息进行增强处理的基础上,通过GIS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对多源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利用可视化工具—虚拟地理信息系统(VirtualGIS)构建研究区三维场景,多方位、多角度挖掘地质灾害信息。结果表明:采用RS与GIS技术可以快速、准确、高效地提取地质灾害信息和与之相关的地表信息,实现地质灾害调查与分析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 GIS 地质灾害 三维地形可视化 空间分析
下载PDF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系统的实现 被引量:20
7
作者 向喜琼 黄润秋 许强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6-78,共3页
该文介绍了基于MAPGIS的区域斜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系统 (GHGIS)的结构和功能 ,以及进行二次开发的总体思路 ,阐述了基于MAPGIS开发GHGIS系统中各项功能的方法和有关问题。在GHGIS系统中 ,GIS提供前、后处理功能支持 ,与评价分析模型... 该文介绍了基于MAPGIS的区域斜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系统 (GHGIS)的结构和功能 ,以及进行二次开发的总体思路 ,阐述了基于MAPGIS开发GHGIS系统中各项功能的方法和有关问题。在GHGIS系统中 ,GIS提供前、后处理功能支持 ,与评价分析模型相对独立 ,这为扩充评价分析模型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价 GHGIS MAPGIS 二次开发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以四川省青川县为例 被引量:24
8
作者 李阔 杨景 唐川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54-57,121,共5页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20世纪90年中期,每年造成1000多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200多亿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地质灾害调查的重要内容,也是风险管理及减灾管理的基础,它为管理部门制定出相应的减灾对策并为部署实施有效的减灾...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20世纪90年中期,每年造成1000多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200多亿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地质灾害调查的重要内容,也是风险管理及减灾管理的基础,它为管理部门制定出相应的减灾对策并为部署实施有效的减灾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通过对比,指出现阶段我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不足;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运用危险性评价指标对比法建立了简单有效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体系。以四川省青川县地质灾害调查为例,对该县地质灾害进行了危险性评价,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及防治分区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价 滑坡 泥石流 指标体系 四川省青川县
下载PDF
黄土地层地表径流下潜模式与地质灾害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喜安 彭建兵 +1 位作者 陈志新 李滨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495-499,共5页
指出在黄土滑坡、地裂缝、黄土洞穴等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过程中下渗重力水所起的作用最为关键,对下渗重力水的基本特点进行了全面归纳总结。以黄土洞穴灾害为例,将黄土暗穴形成过程中黄土地层地表径流的下潜模式概化为渗透重力水漫渗型下... 指出在黄土滑坡、地裂缝、黄土洞穴等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过程中下渗重力水所起的作用最为关键,对下渗重力水的基本特点进行了全面归纳总结。以黄土洞穴灾害为例,将黄土暗穴形成过程中黄土地层地表径流的下潜模式概化为渗透重力水漫渗型下潜模式、地表径流集中灌入下潜型模式、渗透重力水沿优势渗流通道集中下潜型模式以及混合灌渗集中下潜型模式等4种基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层 地下水类型 地表径流 模式
下载PDF
GIS技术在生态环境地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0
作者 黄润秋 向喜琼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8-101,共4页
针对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的特点,建立了应用GIS技术进行生态环境地质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技术流程,提出了相关图形-属性数据库建立的要点,阐述了生态环境地质评价的基本步骤,并对有关指标体系的选取、分析评价模型等做了重点分析。
关键词 生态环境地质 地理信息系统 图形--属性数据库 GIS 评价模型
下载PDF
InSAR技术在地形测量和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1
作者 邓辉 黄润秋 《山地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373-377,共5页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为地形测量和地质灾害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工具。如果在获取两景雷达图像的间隔期间地面发生了变形(比如地面沉降、滑坡、火山活动等),运用InSAR技术可以得到亚厘米级精度的地面位移图。本文作者向工程地质...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为地形测量和地质灾害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工具。如果在获取两景雷达图像的间隔期间地面发生了变形(比如地面沉降、滑坡、火山活动等),运用InSAR技术可以得到亚厘米级精度的地面位移图。本文作者向工程地质学家简略介绍了InSAR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一些实际地质应用,这些实例说明了InSAR技术在地形测量和地质灾害研究中具有独特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 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地形测量 地质灾害
下载PDF
二滩库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秀琼 陈永波 +1 位作者 孔纪名 胡平华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7-740,共4页
库区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对二滩水电站的运营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电站自1998年蓄水以来,库水位涨落、侵蚀基准面的抬高等变化,对库区地质灾害的稳定性和发展起到什么样的影响,是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内容。在实地收集资... 库区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对二滩水电站的运营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电站自1998年蓄水以来,库水位涨落、侵蚀基准面的抬高等变化,对库区地质灾害的稳定性和发展起到什么样的影响,是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内容。在实地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和评价了库区地质灾害,为水电站下一步工作规划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滩 地质灾害 分布规律 趋势
下载PDF
浙江省某公路边坡地质灾害特点及其成因 被引量:4
13
作者 彭社琴 赵其华 +1 位作者 陈明东 袁民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4-127,131,共5页
受暴雨及台风影响,位于浙江41省道公路里程K54+92-K54+224处边坡发生地质灾害。由于地形地貌、坡体岩土体组成及结构差异,使得在短短100m左右宽度范围里,边坡变形破坏呈现出较为复杂的表观特征。西边主要以滑坡形式破坏,东边主要... 受暴雨及台风影响,位于浙江41省道公路里程K54+92-K54+224处边坡发生地质灾害。由于地形地貌、坡体岩土体组成及结构差异,使得在短短100m左右宽度范围里,边坡变形破坏呈现出较为复杂的表观特征。西边主要以滑坡形式破坏,东边主要为滑塌破坏,中部则以蠕动变形为主。分区段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得出斜坡的不同破坏方式主要与斜坡不同部位岩土体特定组成及结构、人类工程活动、台风暴雨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边坡的防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边坡 地质灾害 变形破坏 成因分析
下载PDF
城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系统探讨 被引量:15
14
作者 唐川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5年第3期104-110,共7页
城市突发性地质灾害是当今减灾的重点,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人们意识到灾后及时地采取应急抢险救援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灾害应急行动包括建立应急指挥机构,明确职责,并进行资源调配。灾害应急抢险救灾时实性强,其快速反应行... 城市突发性地质灾害是当今减灾的重点,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人们意识到灾后及时地采取应急抢险救援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灾害应急行动包括建立应急指挥机构,明确职责,并进行资源调配。灾害应急抢险救灾时实性强,其快速反应行动涉及危机管理、预警、撤离、避险,以及维护法律与社会秩序、信息通报、灾情评估。应急救援行动还包括城市基础和生命线的恢复,以确保受灾居民和社区的基本需求。论文在分析城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管理进展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城市地质灾害应急反应系统中的监测预警系统、快速反应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应急避难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空间信息系统和宣传教育系统。通过实施这些应急系统并制定预案可以达到减轻城市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质灾害 应急管理系统 快速响应 直急指挥系统
下载PDF
云南某县地质灾害与土地利用类型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曹慧 何政伟 陈亮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4-115,140,共3页
应用法国SOPT-5图像,以ERDASIMAGE软件为平台对研究区土地利用进行监督分类,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各个类型与地质灾害的相关性,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影响灾害指标及权重。得出居住用地区是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对应了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关键词 地质灾害 RS 土地利用分类
下载PDF
黄土洞穴的环境灾害效应 被引量:25
16
作者 彭建兵 李喜安 +2 位作者 孙萍 陈志新 范文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共7页
黄土洞穴本身是一种地质灾害,对黄土地区的运输、管道、拦蓄水工程、厂房、民居等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构成不同程度威胁;还可促发其它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恶化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文章根据野外和室内研究所积累的资料,... 黄土洞穴本身是一种地质灾害,对黄土地区的运输、管道、拦蓄水工程、厂房、民居等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构成不同程度威胁;还可促发其它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恶化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文章根据野外和室内研究所积累的资料,对黄土洞穴的地质灾害效应以及环境变化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其研究成果不仅为黄土洞穴工程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而且还可进一步了解黄土地区水土流失的发育规律及其第四纪以来的地质环境变化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黄土洞穴 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
下载PDF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高陡边坡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73
17
作者 董秀军 黄润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3629-3635,共7页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产生是测绘领域继GPS技术之后的又一次技术革命,可以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与物体三维测量相关的众多领域,具有高效率、高精度的独特优势。目前,该项技术的应用在国外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应用还颇为鲜见,尤其是在地质和...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产生是测绘领域继GPS技术之后的又一次技术革命,可以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与物体三维测量相关的众多领域,具有高效率、高精度的独特优势。目前,该项技术的应用在国外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应用还颇为鲜见,尤其是在地质和岩土工程领域。在对该项技术的总体情况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阐述应用该项技术解决高陡边坡调查中,关于边坡快速编录和岩体结构面参数测量的原理与方法,由此可以看出该项技术在地质和岩土工程领域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三维激光扫描 高陡边坡 岩体结构 快速编录
下载PDF
西南某坝区结构面成因机理及其工程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琦 黄润秋 +2 位作者 裴钻 余灏 夏雄彬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0-44,共5页
通过对坝区断层和层间错动带发育规律研究,认为这两类结构面形成受控于构造和浅表生改造。从分析区域构造特征和地层岩性入手,探讨了结构面的构造成因,并建立其构造成因模式,断层类结构面属于共轭剪切破裂基础上的逆冲模式;层间错动带... 通过对坝区断层和层间错动带发育规律研究,认为这两类结构面形成受控于构造和浅表生改造。从分析区域构造特征和地层岩性入手,探讨了结构面的构造成因,并建立其构造成因模式,断层类结构面属于共轭剪切破裂基础上的逆冲模式;层间错动带属于纵弯梁的剪切滑脱模式。通过对坝区结构面浅表生改造的分析,揭示了结构面的性状变化规律,断层类结构面表现出厚度、物质类型及性状的分段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构造 断层 层间错动带 浅表生改造
下载PDF
工程水文地质学及其在水电工程中的应用概述 被引量:15
19
作者 许模 王士天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396-401,共6页
工程水文地质问题产生于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中岩土体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过程中 ,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目前对这类问题的研究尚处于相对分散的单一研究状态 ,缺乏系统的从地质机制分析到地质模型抽象 ,进而由模拟再... 工程水文地质问题产生于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中岩土体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过程中 ,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目前对这类问题的研究尚处于相对分散的单一研究状态 ,缺乏系统的从地质机制分析到地质模型抽象 ,进而由模拟再现到发展趋势预测以及治理措施论证的全过程研究。本文在系统分析、总结水电工程中水 -岩和水 -工程建筑的作用类型及特征基础上 ,认为可能出现的工程水文地质问题主要是 :水库诱发地震、岩溶渗漏、库岸及高边坡的稳定、坝基、坝肩抗滑稳定、枢纽区深层承压水问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水文地质学 水电工程 岩体渗流 地质机制分析 地质原型
下载PDF
HDS4500三维激光扫描仪的地质工程应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孙瑜 严明 覃秀玲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86-88,共3页
介绍了徕卡HDS4500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及相应处理软件Cyclone Scan,并通过实例介绍该系统在地质工程上的应用。从而发现徕卡HDS4500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在岩土工程、地质工程领域的工程测量及变形监测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点云 结构面 地质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