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古岩溶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
18
1
作者
马治鸾
陈洪德
+4 位作者
钟怡江
林良彪
李洁
王琦
龙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7-585,共9页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雷口坡组四段中的油气突破显示了其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通过对野外露头、岩心、薄片、阴极发光、钻井、录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发育地表残积相、洞穴垮塌堆积相、地下暗河搬运充填相、基岩...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雷口坡组四段中的油气突破显示了其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通过对野外露头、岩心、薄片、阴极发光、钻井、录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发育地表残积相、洞穴垮塌堆积相、地下暗河搬运充填相、基岩溶蚀破裂相、基岩溶蚀相和基岩溶蚀交代相6种岩溶相类型。根据不同岩溶带的水动力作用特征,由上而下将其分为地表岩溶带、垂直渗流带、水平潜流带和深部岩溶带。以上部地层印模法为主并结合雷口坡组的残余地层分布、风化壳厚度发育情况恢复古岩溶地貌,进一步刻画元坝地区的微地貌情况,认为岩溶斜坡为最有利的储层发育地貌单元,其中以中上斜坡更优,岩溶残丘为最有利的储层发育微地貌单元。古岩溶对雷口坡组四段储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储层的平面和纵向发育、分布受古岩溶作用特征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北部
雷口坡组四段
古岩溶
油气地质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土库曼斯坦萨曼杰佩气田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沉积-成岩系统
被引量:
13
2
作者
文华国
宫博识
+5 位作者
郑荣才
刘合年
吴蕾
陈仁金
李世临
陈守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91-1002,共12页
以土库曼斯坦阿姆河盆地萨曼杰佩气田主力油、气产层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为例,根据沉积相、成岩作用方式、成岩演化序列和相对应的地质作用产物特征,综合研究Fe、Mn、Sr微量元素,C、O、Sr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和阴极发光等地球化学...
以土库曼斯坦阿姆河盆地萨曼杰佩气田主力油、气产层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为例,根据沉积相、成岩作用方式、成岩演化序列和相对应的地质作用产物特征,综合研究Fe、Mn、Sr微量元素,C、O、Sr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和阴极发光等地球化学特征反映的成岩环境和成岩流体性质。按'水文体制'将卡洛夫-牛津阶划分为不同成岩阶段的海水-淡水、压实卤水和深循环温压水3个成岩系统,认为沉积-成岩系统与储层在时空上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可归结为:台地边缘生物礁和浅滩相控制了储层的区域分布;早成岩阶段淡水系统溶蚀作用和压实卤水成岩系统的浅埋藏白云岩化作用是形成储层的基础;中成岩阶段的温压水成岩系统埋藏溶蚀作用、中-深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扩大了储层规模,提高了储层质量,对优质储层发育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碳酸盐岩
储层
沉积-成岩系统
卡洛夫-牛津阶
萨曼杰佩气田
土库曼斯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盆地海相地层烃源岩特征
被引量:
32
3
作者
徐胜林
陈洪德
+3 位作者
陈安清
林良彪
李君文
杨俊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3-350,358,共9页
震旦纪至中三叠世四川盆地发育海相地层,共发育5套区域性烃源岩: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都发育泥质岩烃源岩,中二叠统栖霞组和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则为泥质岩和碳酸盐岩2种类型的烃源岩。研究发现:陡山沱组...
震旦纪至中三叠世四川盆地发育海相地层,共发育5套区域性烃源岩: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都发育泥质岩烃源岩,中二叠统栖霞组和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则为泥质岩和碳酸盐岩2种类型的烃源岩。研究发现:陡山沱组生烃中心位于重庆涪陵地区,筇竹寺组生烃中心位于成都-自贡地区,龙马溪组以万县地区和泸州-綦江地区为主要生烃中心,栖霞组具有成都-资阳、广元-仪陇、万县3个生烃中心,吴家坪组以万县-巫山地区为主要生烃中心;同时资料显示,盆地烃源岩总体热演化成熟度较高,成熟至过成熟阶段,其生烃强度主要由有机碳丰度和烃源岩厚度决定。二级层序海平面上升期有利于区域性烃源岩形成,沉积环境控制着烃源岩的岩石类型、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丰度,构造运动则影响着烃源岩发育范围和后期有机质成熟度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展布
控制因素
海相地层
四川盆地
油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古岩溶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
18
1
作者
马治鸾
陈洪德
钟怡江
林良彪
李洁
王琦
龙宇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
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
油气
资源与探测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重庆页岩气
研究
中心
外生成矿与矿山环境重庆市
重点
实验室
(重庆
地质
矿产
研究院
)
内蒙古
地质
矿产勘查院
四川省核工业
地质
局二八一大队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7-585,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南方中上扬子区叠合盆地沉积充填过程与物质分布规律>(批准号:40739901)
四川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项目<川东二叠系硅质岩特征
+1 种基金
成因及油气成藏意义>(编号:2010JY0031)
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川东二叠系硅质岩特征及成因意义>(编号:09ZB006)
文摘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雷口坡组四段中的油气突破显示了其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通过对野外露头、岩心、薄片、阴极发光、钻井、录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发育地表残积相、洞穴垮塌堆积相、地下暗河搬运充填相、基岩溶蚀破裂相、基岩溶蚀相和基岩溶蚀交代相6种岩溶相类型。根据不同岩溶带的水动力作用特征,由上而下将其分为地表岩溶带、垂直渗流带、水平潜流带和深部岩溶带。以上部地层印模法为主并结合雷口坡组的残余地层分布、风化壳厚度发育情况恢复古岩溶地貌,进一步刻画元坝地区的微地貌情况,认为岩溶斜坡为最有利的储层发育地貌单元,其中以中上斜坡更优,岩溶残丘为最有利的储层发育微地貌单元。古岩溶对雷口坡组四段储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储层的平面和纵向发育、分布受古岩溶作用特征的控制。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北部
雷口坡组四段
古岩溶
油气地质意义
Keywords
northeastern Sichuan basin
4th Member of Leikoupo Formation
paleokarstification
petroleum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分类号
P534.5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642.25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土库曼斯坦萨曼杰佩气田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沉积-成岩系统
被引量:
13
2
作者
文华国
宫博识
郑荣才
刘合年
吴蕾
陈仁金
李世临
陈守春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
中国石油(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天然气公司
中国石油西南
油气
田分公司重庆气矿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91-1002,共12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30-003-02)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1002033)
成都理工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HG0092)
文摘
以土库曼斯坦阿姆河盆地萨曼杰佩气田主力油、气产层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为例,根据沉积相、成岩作用方式、成岩演化序列和相对应的地质作用产物特征,综合研究Fe、Mn、Sr微量元素,C、O、Sr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和阴极发光等地球化学特征反映的成岩环境和成岩流体性质。按'水文体制'将卡洛夫-牛津阶划分为不同成岩阶段的海水-淡水、压实卤水和深循环温压水3个成岩系统,认为沉积-成岩系统与储层在时空上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可归结为:台地边缘生物礁和浅滩相控制了储层的区域分布;早成岩阶段淡水系统溶蚀作用和压实卤水成岩系统的浅埋藏白云岩化作用是形成储层的基础;中成岩阶段的温压水成岩系统埋藏溶蚀作用、中-深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扩大了储层规模,提高了储层质量,对优质储层发育贡献最大。
关键词
沉积相
碳酸盐岩
储层
沉积-成岩系统
卡洛夫-牛津阶
萨曼杰佩气田
土库曼斯坦
Keywords
sedimentary facies
carbonatites
reservoirs
depositional and diagenetic system
Callovian-Oxfordian
Samandepe gas field
Turkmenistan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盆地海相地层烃源岩特征
被引量:
32
3
作者
徐胜林
陈洪德
陈安清
林良彪
李君文
杨俊斌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
浙江
大学
水文与水资源
工程
研究
所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
开发
研究院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3-350,358,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739901)
文摘
震旦纪至中三叠世四川盆地发育海相地层,共发育5套区域性烃源岩: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都发育泥质岩烃源岩,中二叠统栖霞组和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则为泥质岩和碳酸盐岩2种类型的烃源岩。研究发现:陡山沱组生烃中心位于重庆涪陵地区,筇竹寺组生烃中心位于成都-自贡地区,龙马溪组以万县地区和泸州-綦江地区为主要生烃中心,栖霞组具有成都-资阳、广元-仪陇、万县3个生烃中心,吴家坪组以万县-巫山地区为主要生烃中心;同时资料显示,盆地烃源岩总体热演化成熟度较高,成熟至过成熟阶段,其生烃强度主要由有机碳丰度和烃源岩厚度决定。二级层序海平面上升期有利于区域性烃源岩形成,沉积环境控制着烃源岩的岩石类型、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丰度,构造运动则影响着烃源岩发育范围和后期有机质成熟度演化。
关键词
烃源岩展布
控制因素
海相地层
四川盆地
油气
Keywords
source rock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factors; marine strata; Sichuan basin; petroleum gas;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古岩溶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马治鸾
陈洪德
钟怡江
林良彪
李洁
王琦
龙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土库曼斯坦萨曼杰佩气田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沉积-成岩系统
文华国
宫博识
郑荣才
刘合年
吴蕾
陈仁金
李世临
陈守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四川盆地海相地层烃源岩特征
徐胜林
陈洪德
陈安清
林良彪
李君文
杨俊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3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